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_袁惠

合集下载

63212例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的调查研究

63212例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的调查研究

63212例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的调查研究发表时间:2013-07-22T08:54:17.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宋婉云[导读] 为此,为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药典进行再版时,修正部分药物的用量范围,以更加符合实用 [3-5]。

宋婉云(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花侨卫生院药剂科 510000)【摘要】目的调研中医皮肤科临床处方饮片用量,为制定中药饮片用量标准提供依据。

方法在不同区域的50家医院门诊、住院中医,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皮肤科处方63212例,涉及中药260味,构建中药饮片用量数据库,使用专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确定了260味药物的中药皮肤科临床用药频率、相应的用量区间,大多数药物的临床分布区间集中在(4-6], (10-13], (15-18] 3个区间内,具有明显的非正态分布特征。

结论《中国药典》中部分中药的规定用量与皮肤科临床实际用量存在差距,再版时可以修订以符合临床实际用药。

【关键词】皮肤科临床处方饮片用药频率用量区间《中国药典》实际用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34-02 针对中医药中药和临床处方饮片用量,《中国药典》已经做出了很多明确细致的规定,通常大多数中医医院诊所都是按照《中国药典》的详细规定来指导临床用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医疗体系的大幅度改革,部分地区出现重要饮片用量差异的现象[1,2]。

本研究调查了皮肤科常用中药饮片的数据,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处方资料本研究的临床处方来自不同区域的50家医院门诊、住院中医皮肤科处方,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

1.2 中药饮片处方调研方法参照中医临床处方饮片用量调研报告(皮肤科)1.3 调研范围调研所包括的中医皮肤科处方均为门诊住院、汤药内附处方。

1.4 医生范围所有参加调研的医生均为副高职称以上的中医皮肤科临床专家。

2016年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6年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

China &Foreign Medical Treatment中外医疗所谓的中成药主要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和依据,将中草药反复处理加工所形成的剂型各异的中药制品。

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中成药作为纯中药制剂,较好的避免了中药煎煮过程的复杂性以及不易携带的缺点,故而其使用频率也在逐年升高,但是,由此导致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也与之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2]。

因此,对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展开分析,便显得尤为急迫和重要。

立足于此,该研究就2016年1—12月,该院1500张中成药处方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状况,以期为今后临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该院1500张中成药处方展开回顾性分析。

入选该试验研究的1500例处方中包括:产科165张,约占总张数的11.00%;妇科270张,约占总张数的DOI:10.16662/ki.1674-0742.2018.07.1672016年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余慧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新疆库尔勒841000[摘要]目的分析2016年该院中成药处方不合理用药状况。

方法2016年1—12月该院1500张中成药处方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究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状况。

结果入选该次实验研究的1500张中成药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共计63张,约占总张数的4.20%,在不合理用药处方中,同类药物重复使用为28张,约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张数的44.40%,除此之外,给药剂量准确性缺失为13张,约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张数的20.65%,排在第3位的为用药临床适应症缺失,其张数为8张,约占不合理用药处方总例数的12.70%。

结论对于药师而言,在进行中成药处方开具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为依据,并不断促进自身业务知识水平的加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将不良反应发生状况降至最低。

控制重点监控药品对降低药占比的效果分析

控制重点监控药品对降低药占比的效果分析
医学信息 2018 年 8 月第 31 卷第 15 期
Medical Information. Aug. 2018. Vol. 31. No.15
经验交流
控制重点监控药品对降低药占比的效果分析
赖荣芬袁余文惠袁杨伟杰
渊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药剂科袁广东 惠州 516081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院目的 探讨控制重点监控药品的使用对降低药占比的影响遥 方法 通过 HIS 系统提取我院 2017 年 1~12 月份医院总收 入尧药品总收入袁计算药占比值袁对管控前后药占比情况进行分析遥 结果 与实施管控前 1~9 月份相比袁10~12 月份药占比下降袁
“药占比”是指药品收入在医院业务总收入中所 占 的 比 例 [1],是 医 院 等 级 评 审 和 合 理 用 药 的 重 要 指 标,也可衡量医疗单位综合管理能力。为规范医务 人员控制费用,有效遏制药品费用的不断增长,解决 “ 看 病 难 看 病 贵 ”的 问 题 [2,3],根 据 国 卫 体 改 发 [2015] 89 号《关于印发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惠市卫函[2017]355 号《关于 印发惠州市 2017 年公立医院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的 通知》要求:至 2017 年底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 饮片)总体应降至 30%左右。为响应政策要求,我院 从 2017 年 10 月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药品进 行监管,控制药品收入比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数据来源于医院 HIS 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赖荣芬(1988.10-),女,广东梅州人,本科,药师,研究方 向:药房管理 通讯作者:杨伟杰(1991.5-),男,广东惠州人,硕士研究生,药师,研 究方向:临床药学
统计我院 2017 年 1 月~12 月的药品收入、总医疗收 入、住院患者平均总药品费用等数据,用 Excel 进行 汇总,计算药占比,通过干预前后数据变化,分析药 占比变化情况。 1.2 具体管控措施

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及药学服务的研究

慢性病患者用药情况及药学服务的研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se of drug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how grassroots
pharmacists can carry out better medication education.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rug use and drug
knowledge of 140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 to February 2019,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eutical services.Results
A total of 142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is survey, and 14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The effective recovery rate was 98.59%. A
者服药依从性较差袁对药品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清楚袁获取药物信息的途径比较单一袁且对药学服务需求较大遥 应根据慢
性病患者服药特点袁制定个性化药学服务工作遥 关键词院慢性病曰用药调查曰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院R95
文献标识码院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4.038
比例最高为 48.57袁其次为不良反应尧注意事项尧适应证尧饮食影响尧用法用量遥 有 82.14%表示获取药品信息的途径是咨询医生袁

惠水县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调查与分析

惠水县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调查与分析

惠水县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对惠水县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进行了采集和分析,旨在了解该医院的中药处方使用情况和药物组合方式,为改善药物治疗和提高临床效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惠水县中医院门诊的中药处方,采集时间为2021年8月至9月间,共收集320份有效处方。

采用频次分析和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对处方中常用的药物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加减药比例、药物组合方式及其相互作用情况等。

二、结果分析1.主要药物成分调查结果显示,惠水县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常用的中药主要有人参、白芍、黄芩、柴胡、生地黄等,这些药物在中药理论上具有温补、养血、祛湿、清热解毒、调理气血等作用,与临床常见的多种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加减药比例调查结果显示,惠水县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加减药的比例大约为1:3,即平均每个处方中常用3种以上的药物,这说明临床医生在开处方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所变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灵活地组合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药物组合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惠水县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中药物的组合方式主要有药物配伍、复配和同类药物综合使用等,其中药物配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组合方式。

一般情况下,处方中的药物组合要满足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原则,且适量使用,以充分发挥中药复方的协同作用。

4.药物相互作用调查结果显示,惠水县中医院门诊中药处方中药物的相互作用关系较为复杂,其中有些药物相互增强或相互制约的现象,这对于处方的开具和临床使用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中药处方应该根据药物的相互作用情况和病情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保证处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与建议1. 结论2. 建议(1)加强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了解中药遗传学、药效学等方面的内容,提高中药治疗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加强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合理搭配药物,尽可能减少药物相互作用,保证处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完善中药处方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处方审查,严格控制处方质量,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中药散剂用量研究新发现

常用中药散剂用量研究新发现

常用中药散剂用量研究新发现中药超微速溶饮片因其具有节省药材、减少费用、质量可控、方便卫生等许多优点,而备受医药界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探索具体的临床使用剂量,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进一步对国家《药典》及部颁《药品标准》中散剂的中药剂量进行研究,从而为超微速溶饮片临床剂量的确定提供了文献参考。

研究人员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0册,收集散剂处方近200个。

对所有散剂中药剂量进行统计,收集其中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的中药作为分析对象。

并与药典中单味中药的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研究。

然后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各味中药在散剂中的平均使用剂量及95%的可信区间。

并计算其均值与常规剂量(主要为汤剂剂量)的比值。

结果发现,熄风类药物在散剂中用量最少,仅为汤剂用量(平均值)的1.4%~3.4%;清热、攻下、解表、行气、活血类药物散剂用量为汤剂用量的8.9%~16.9%,即前者大约为后者的1/11~1/6;补益气血、化痰类药物散剂用量变化较大,多数在汤剂用量的9.6%~16.9%之间,大约前者为后者的1/10~1/6,如甘草、当归、半夏、白附、贝母等;少数用量较小,如天竹黄仅为2.1%,山药仅为4.2%。

散剂与汤剂用量之比最大的为三七、贝母、半夏与甘草,在16.9%~16.6%之间,即前后用量之比约为1∶6。

另外,“多入丸散剂”的药物如牛黄、麝香、冰片、珍珠、朱砂,其散剂处方实际用量(均值)接近其规定用量,其中麝香为95.2%,其余在24.28%~55.2%之间。

中药超微饮片由于采用了细胞级微粉碎技术,提高了细胞破壁率、比表面积、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等,从而可减少用药量,节省中药材。

然而临床用量究竟以多少为妥,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而着重研究的问题。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曾对银翘散、小青龙汤、附子理中汤等8个传统名方临床量效的研究表明,半量超微速溶饮片浸泡液与全量传统汤剂疗效相当。

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剂量调查

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剂量调查

某医院中药饮片处方剂量调查刘朵;顾艳;金浩;徐敏;顾万翔;钱芳【摘要】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中药饮片使用剂量进行调查统计,了解该院中药饮片处方剂量现状。

方法抽取该院2013年度1000张中药饮片处方,对中药饮片使用频率、超剂量药味数、有毒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单张处方总剂量大于300 g的处方占总处方数的59.6%。

使用频率前10位的中药为甘草、黄芪、炒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炒白芍、薏苡仁、炒杜仲、陈皮,其中大部分中药饮片有不同程度的超剂量使用。

有毒中药饮片也有超剂量使用现象。

结论中药饮片处方超剂量使用问题突出,需改进中药饮片用药现状,确保处方合理,用药安全。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status of the prescription dosage of TCM decoction pieces in Jiad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Methods 1 000 prescriptions in 2013 wereextracted ,frequency ,number of drug over-dosed ,dosage of poisonous TCM decoction piec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dose more than300 grams of prescriptions accounted for 59.6% .The top 10 utility frequency of medicine were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Astragaliradix ,Atractyl-odismacrocephalaerhizoma,Poria,Angelicaesinensisradix,Salviaemiltiorrhiza eradixetrhizoma,Paeoniaeradixalba, Coicis semen ,Eucommiae cortex ,Citri Reticulatae pericarpium ,which had varying degrees ofoverdose .Poisonous TCM de-coction pieces was alsooverdosed .Conclusion The issu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rescriptionwas serious ,which need to be improved to ensure rational prescription drug safety .【期刊名称】《药学实践杂志》【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477-480)【关键词】中药饮片;超剂量;使用频率;合理用药【作者】刘朵;顾艳;金浩;徐敏;顾万翔;钱芳【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医医院药剂科,上海2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5中药饮片处方大多为复方,需要在中医理论下进行处方的合理配伍,方能发挥治病救人的功效。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分析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分析
月一 2 0 1 3年 9月的中药处方 中 1 0 0 0张 , 对其 常用 中药剂量进行统计 分析。结果 论 该院在 中药处 方 中, 药物超量使用严 重 , 为了有效提 高患者疾病 的临床 治疗效果 , 必须要对其 药物剂量使用严格
进行 规范 。
【 摘
要】 目的
【 关键 词】 中药处方 ; 药物剂量 ; 临床应用 【 中图分类号 】 R 9 2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4 — 3 2 9 6 ( 2 0 1 4 ) 0 5 B 一 0 0 9 7 — 0 2
3 讨

Hale Waihona Puke 在E t 常生 活中普遍使 用 , 因此导致患 者耐药性增加 , 不得 不增 大剂量。 ( 3 ) 医师求愈心切 , 认 为药 物用量越 大 , 其 疗效越好 ,
在临床中 中药处方药物 剂量 的不规范使用 , 不但会对 患者
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 响 , 甚至还 会引起 各种不 良反应 , 严 重 表 2 超量严重 5味 中药的剂量使用情 况
影 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和生命安全 。因此 在临床使用 中, 必 须 要对 药物剂量使用进行严格规范 … 。现 以我 院 2 0 1 2年 9月 一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296201405b009702在临床中中药处方药物剂量的不规范使用不但会对患者2超量严重5味中药的剂量使用情况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甚至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严重含该药处使用频率药典用量超量处超量处方名称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临床 合 理用 药 2 0 1 4年 5月 第 7卷 第 5期 中
表 2所示 。
缓急 以及性别 、 职业 等 ; ( 3 ) 用 药方法 , 其 中包括药 物 的配伍 使 用、 药物使 用 目的以及药物剂型等 ; ( 4 ) 地 域因素 以及季节 等。 从这些原 因之 中, 可以看 出 目前在 中药使用依据 具有 一定 的多 样化 , 因此在 临床中中药剂量使用也就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和不 确定性 。那么就 目前来 说 中药 处方药物 剂量增 大的原 因包括 有: ( 1 ) 药物 质量 。我 国中药大部 分采 用的人 为种 植 和采 收 , 因此其质 量具有一定 的变化 , 另外 我 国对于 中药质量 的管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 于 《中 国 药 典 》 最大参考用量 处 方 (张 ) 5 108 295 202 28 281 3 255 177 215 163 142 162 150 135 129 148 100 137 61
合计(张) 使用频率(%)
551 363 367 334 283 283 223 262 211 220 201 176 180 169 139 149 150 127 137 117
统计表明,部分 中 药 的 临 床 用 量 与 《中 国 药 典》 规定剂量 普 遍 偏 大,有 的 药 物 平 均 用 量 为 《中 国 药 典》规定用量上限 的 2 倍。 有 些 药 物 的 平 均 剂 量 虽 基本接近《中国药典》上 限,但 统 计 数 据 为 临 床 用 量 的平均值,单个处方的药 物 超 量 仍 不 少 见。2010 版 《中国药典》较2005 版 《中 国 药 典》中 药 的 剂 量 有 所 提 高 ,从 中 看 出 中 药 剂 量 的 增 加 已 成 为 趋 势 。
2~10 10~15 6~12 6~15 6~12
3~9 9~30 3~10 3~10 3~10 3~10 3~10 3~10 9~30 5~10 9~20 6~10 10~15 3~9 3~10
在 《中 国 药 典 》 参考用量内 处 方 (张 ) 546 255 72 132 255 2 220 7 34 5 38 34 18 19 3 20 2 27 0 56
上述 20 种中 药 均 存 在 超 量 用 药 的 情 况 ,超 量 比 例 最 高 的 为 苍 术 100% ,其 次 半 夏 99.29% ,最 低 的 为 薏苡 仁 1.35%。 该 20 种 中 药 在 2010 版 《中 国 药 典》[2]中 的 剂 量 规 定 与 2005 版 《中 国 药 典 》[3]比 较 ,有 6味中药维 持 原 来 标 准,有 14 味 中 药 剂 量 规 定 出 现 变化:有4味中药规定剂量范围变窄,有 10味变宽; 下 限 改 变 者 有 10 味(上 调 者 7 味 ,下 降 者 3 味 );上 限 有改变者9味(上调者8味,下降者1味)。见表1。 2.3 超 量 较 多 的 5 种 中 药 的 用 药 情 况 统 计
物的超量比例和处 方 在 抽 取 总 处 方 数 中 的 比 例,超 量较多的有半夏、柴胡、陈 皮、桂 枝、川 芎 5 种。5 种 中药的超量处方比例均在 75% 以 上,超 量 处 方 比 例 最高的半夏为 95.5%,最 低 的 陈 皮 比 例 为 76.6%。 (苍术超量 虽 为 100%,但 因 其 使 用 频 率 低,样 本 量 少,故 舍 而 不 用)5 种 中 药 均 为 临 床 常 用 的 解 表、止
咳化痰、活 血 类 药 物,应 用 范 围 广 (见 表 2)。 半 夏、 柴胡、陈 皮 调 查 所 得 的 平 均 用 量 与 2005 年 版、2010 年版《中国药典 》比 较 均 高 出 规 定 上 限 的 2~3g;桂 枝平 均 用 量 13.261g 比 上 限 6g 高 出 1 倍 多,较 2010版《中国药典》所 规 定 的 剂 量 上 限 10g 高 出 3g 多 ;川 芎 平 均 用 量 13.261g 较 2005 版 《中 国 药 典 》所 规定的最高 上 限 6g 要 高 出 5.681g,较 2010 版 《中 国药典》所规定的最高上限 10g高 出 1.681g。 具 体 见 表 3。 3 讨 论
共抽取处方1 080张,排 除 无 效 处 方 154 张,有 效处方 926 张。926 张 处 方 中 涉 及 药 物 332 味,涉 及医师37人,使用 频 率 最 高 的 20 味 药 从 高 到 低 依 次 为 :甘 草 、茯 苓 、白 术 、白 芍 、当 归 、半 夏 、薏 苡 仁 、柴 胡、陈皮、桂 枝、黄 芩、厚 朴、川 芎、黄 芪、杏 仁、党 参、 香 附 、生 地 黄 、苍 术 、干 姜 。 2.2 使 用 频 率 最 高 的 20 种 中 药 剂 量 情 况 统 计
排 除 标 准 :① 药 物 用 别 名 的 处 方 ;② 字 迹 辨 认 不 清的处方。 1.2 研 究 方 法
从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中统计出常用中药及用 量 情 况 ,对 使 用 频 率 较 高 的 20 种 中 药 的 用 药 剂 量 情 况进行调查,对其中 使 用 剂 量 与 《中 国 药 典》剂 量 差 异较大的前5种中 药 进 行 具 体 统 计 分 析,估 算 出 符 合统 计 学 意 义 的 样 本 量,有 针 对 性 的 收 集 含 有 该 5 种 中 药 的 处 方 ,最 终 得 到 超 量 处 方 的 分 布 情 况 :最 小
用 量 、最 大 用 量 、平 均 用 量 等 。 同 时 对 比 使 用 频 率 较 高的20 种 中 药 在 2005 版 与 2010 版《中 国 药 典》中 规 定 剂 量 的 范 围 ,初 步 发 现 中 药 剂 量 的 变 化 趋 势 。 1.3 统 计 学 方 法
根据 初 步 调 查 结 果,算 出 所 选 药 物 标 准 用 量 的 平 均 值 和 方 差 ,用 双 侧 区 间 估 计 ,重 置 抽 样 算 得 均 值 来 估 计 样 本 容 量 ,根 据 这 个 样 本 容 量 来 做 最 后 调 查 , 记录并统计调查结 果,由 调 查 数 据 初 步 计 算 出 各 类 中药的合理用量(标 准 用 量,超 量 处 方 的 最 小 用 量、 最 大 用 量 、平 均 用 量 ,和 超 量 的 一 个 最 终 方 差 )。 2 调 查 结 果 2.1 处 方 基 本 情 况
表 2 5 种 中 药 超 量 应 用 情 况
药物
低 于 《中 国药典》 最小参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 《中 国 药 典 》参
高 于 《中 国药典》 总处
样 本
超量处 方所占
用量处方 数
考用量内 处方数
上限用量 处方数
方数

比例 (%)
半夏(4.5~9g) 0
54 1 155 1 209 255 95.50
柴胡(3~9g) 0
对 使 用 频 率 最 高 的 20 种 中 药 初 步 调 查 ,根 据 药
2012 年 第 11 期
袁惠等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
· 975 ·
药物名称
甘草 茯苓 白术 白芍 当归 半夏 薏苡仁 柴胡 陈皮 桂枝 黄芩 厚朴 川芎 黄芪 杏仁 党参 香附 生地黄 苍术 干姜
表 1 20 味 药 物 临 床 用 药 剂 量 情 况 统 计
2005版《中国药典》 2010版《中国药典》
用 量 (g)
用 量 (g)
1.5~10 9~15 3~12 5~10 5~15 4.5~9 9~30 3~9 3~10 1.5~6 3~10 3~10 3~6 10~15 4.5~9 9~15 6~9 10~15 4.5~9 3~10
90 687 777 363 88.40
陈皮(3~10g) 0
163 534 697 187 76.60
桂枝(1.5~6g) 0
168 1 278 1 446 1 229 88.40
川芎(3~6g) 0
169 1 209 1 378 777 87.10
表 3 5 种 中 药 临 床 用 量 情 况
中药剂量的变化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 一,也是是否产 生 不 良 反 应 的 重 要 因 素。 同 一 味 中 药 ,剂 量 不 同 ,其 功 效 和 主 治 也 可 能 有 所 变 化 。 如 黄 连少量可健胃,多 则 伤 胃;柴 胡 少 量 用 于 疏 肝 解 郁, 大量用于清解少 阳 之 热。 目 前 中 药 用 药 普 遍 较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药 典 》(简 称 《中 国 药 典 》)规 定 剂 量 大 , 不 少 专 家 学 者 对 此 提 出 批 评 ,认 为 医 生 浪 费 药 材 ,增 加患者负担,并且有 人 把 近 年 来 中 药 不 良 反 应 的 报 告增多 等 归 结 于 用 药 剂 量 增 大 。 [1] 本 调 查 组 亦 认 为,用药剂 量 不 宜 偏 大,但 中 药 用 量 的 影 响 因 素 很 多,须 根 据 患 者 病 情、体 质、季 节、地 域 等 灵 活 变 化, 《中国药典》规定的 用 量 为 较 为 狭 窄 的 上 下 限,可 能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用药的灵活性。 1 对 象 与 方 法 1.1 研 究 对 象
2010 年 12 月 至 2011 年 7 月 在 成 都 中 医 药 大 学 附属门诊部和附属医院随机抽取中医处方1 080张。
纳入 标 准:① 在 《中 国 药 典 》收 录 范 围 内,符 合 《中国药 典》使 用 药 名 的 处 方;② 患 者 年 龄 ≥18 岁; ③内服处方,汤剂,每日1剂;④药物剂量单位为 g。
药物
最小 使用 剂量 (g)
最大 使用 剂量 (g)
超量 处方 总平均 所占 用量 比例 (g) (%)
《中国 药 典》参 考 用量内 平均用 量(g)
高 出 《中 国 药 典 》最 大 用量的平 均 用 量 (g)
半夏(4.5~9g) 4.5 30 95.50 12.206 6.269 12.484
DOI:10.13288/j.11-2166/r.2012.11.028
·974· 中医杂志2012年6月第53卷第11期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Vol.53,No.11
·百 家 园·
中药处方药物剂量调查
袁 惠1* 李亚琼1 廖明娟1 富晓旭1 邹 剑1 王 荣1 李 凯2
59.5 39.2 39.6 36.1 30.6 30.6 24.1 28.3 22.8 23.8 21.7
19 19.4 1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