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合集下载

某医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某医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某医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伍明初;陈育光;吴秀廉【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in clinical pediatry ,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s clinically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orty filed medical records from pediatric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in 2012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The medical data included gender , 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 diagnosis upon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 compatibility and combination of drugs , microbial laboratory detection etc . Results (1) Respiratory diseases were the most common disorders among the pediatric patients , accounting for 31.18%, and were followed by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 accounting for 18.63%.(2)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antibacterials among the 227 pediatric pa-tients was 94.58%, and the percentage of antibacterial drug combination accounted for 56.83%.(3) The rate of microbial laboratory detection was 17.18%, andof the 52 samples sent for laboratory detection , 16 samples had pathogenic bacteria growth (30.77%). Conclusion Ir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s in the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was quite common , which remained to be rectified .%目的:调查儿科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整改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自查整改报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调查和自查整改报告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院成立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小组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情况进行自查和整改,现汇报如下:一、调查情况1、抗菌药物基本情况调查(1)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米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鲁抗)、头孢挫林钠、头孢西丁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利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替硝唑注射液、注射用青霉素、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2)使用金额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注射用头孢米诺、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利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鲁抗)、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他啶(齐鲁)、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罗氏芬)、注射用阿奇霉素(0。

25g)、替硝唑注射液。

(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2%,使用强度42DDD.(4)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96.2%。

(5)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5。

3%,急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45%。

2、抗菌药药物使用中存在以下不合理现象:(1 )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联合用药率过高。

虽然我院在相关文件精神指导下,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严格控制,目前使用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仍然达到62%左右,与目前相关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96%以上,远远高于标准的30%以下。

(2)未按照规范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医师选用抗菌药物时,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给药方式和剂量存在问题。

目前我院抗菌药物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者比例较高为主,这说明抗菌药物给药方式存在不合理现象。

在使用剂量方面存在个别大剂量、超剂量现象。

(4)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较长.(5)预防用药品种选择还没有完全按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规定执行;(6)更换品种、联合用药依据不充分;(7)仍有越级使用现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调查及处理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调查及处理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
调查及处理措施
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展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异常情况调查并作出处理措施。

一、对以下问题作出重点监测与调查:
(一)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
(二)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抗菌药物;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

二、处理措施:
(一)每月有信息科对抗菌药物使用量进行排名以掌握其使用量,对使用量异常增长的抗菌药物和连续两月前十名者,
采取限量供应的办法,仍无法控制者,采取停用一个月
直至清退。

(二)对半年内使用量始终居于前列的的抗菌药物,作出具体调查,分析原因,如果属于正常使用,则限制其使用量,
反之则停止使用。

(三)经常超适应证、超剂量使用的抗菌药物,对临床医师进行诫勉谈话,批评教育,并要求医师写出用药情况分析
报告,说明原因,作出书面保证。

(四)企业违规销售的抗菌药物,停止销售,并清退。

(五)频繁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抗菌药物,预警慎用,如患者病情确需使用,须报医务科组织会诊,严密观察其不良
反应。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与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与分析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调查与分析杨建军石海宁毕岐娃(凤翔县医院,陕西凤翔721400)【摘要】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7月-12月住院处方共4623张,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调取微机上2007年下半年抗菌药物使用总量,计算DDDs,评价医院用药是否合理。

结果4623张住院处方中有1404张使用了抗菌药物,占30.37%。

使用抗菌药物8类、36个品种规格,以头孢菌素类及其头孢哌酮+舒巴坦制剂、喹诺酮类为主。

结论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但做药敏比例较低,高档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应引起医院及相关医务人员的重视。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极其广泛,在治愈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其普遍使用,也出现了大量的不良后果,如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不良反应、选药不当引起的治疗失败,治疗费用的日益加大等,给患者康复治疗造成不利影响。

为提高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根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明确指出必须定期进行抗菌药物调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纠正[1]。

如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审批制度,依据药敏结果选药。

但临床医师大多以经验用药及高档、耐酶、广谱抗生素为主,普遍存在求保险心理,预防用药范围过宽,起点过高。

广谱高效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易导致二重感染、真菌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笔者随机抽取我院住院处方63张及半年抗菌药物消耗量进行全面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7月-12月共6d住院处方(每月1d) 4623张,按照抗菌药物的名称、种类、日剂量、使用总量、使用天数及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

并调取2007年7月-12月微机统计的抗菌药物消耗总量。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2]。

用药频率DDDs=用药总量/DD D;DUI=DDDs/实际用药天数。

我院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调查

我院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调查

病变部位,毛细血管的代偿功能会增强,产生的水泡在流出黄水后,局部受损的毛细血管基础上建立新的毛细血管群;日光浴在配合内服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光照的协同,促进皮肤黑色素产生,减小白化病变部位,最终达到治愈白癜风目的。

1.2 注意事项:①日光浴在室内进行时应该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

但日光浴的治疗最好还是选择室外开阔的地方进行,在治疗期间及前后时间均给予丰富的营养支持。

②进行日光浴疗法时间不宜过久,照射的时间长短可由开始的10分钟增至1~2小时。

光照的最佳季节是夏季的5~9月;时间通常是上午9~11点,下午3~4点;温度保持在18℃~22℃之间为宜。

选择适宜光照强度,白癜风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③进行日光浴疗法的时候防止日光直射头部,只暴露出病变部位进行光照。

过程中以微量汗为宜,若因为出汗而脱水,应立即卧床休息,同时饮用含有维生素D或盐类丰富的饮品。

④期望日光浴所达到效果: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白癜风患者在达到一定治疗效果时,会出现皮肤的充血气泡、水泡,当充盈的水泡破裂,会流出黄水,进一步出现水泡脱皮、形成色斑,从而扩大了病变处的愈合,减小了白化部位。

⑤日光浴疗法不宜在饭前、饭后一小时内进行。

饭前易发生低血糖;饭后影响消化。

如果有出血素质疾病,较重心脏病、妇女经期、分娩后、尿毒症病人都不宜多晒太阳。

患有“热调节障碍”、“热射病”、“光照性皮炎”、“结膜炎”、“白内障”及体重减轻等,都不能进行日光浴治疗。

2 曝晒对白癜风的作用机制2.1 光毒反应与光变态反应:阳光中超强的紫外线所致光毒性反应、光变态反应,使黑色素细胞受损或转运发生障碍,导致白癜风的发生。

2.2 日光照射后产生自由基对黑色素细胞的损伤:急性和长期暴露于太阳光,皮肤中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如单线态氧、过氧化氢和氮等,皮肤各层有很多潜在位点作为自由基氧化损害的对象,当超过机体细胞自身的清除能力时,堆积起来的自由基进入到细胞浆及转运到临近角质形成细胞,对包括脂质、蛋白质、DNA进行损伤。

分析住院病历抗菌药物调查

分析住院病历抗菌药物调查

分析住院病历抗菌药物调查近年来,抗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它们在治疗感染性疾病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恰当的应用,抗菌药物也引发了严重的问题,包括抗药性问题和不良反应等。

为了优化抗菌药物的应用,我们需要对患者住院过程中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细致的调查。

本文将对住院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医学实践提出合理建议。

一、分析方法我们选择100份随机抽样的住院病例进行调查,通过查看病历记录,收集以下信息:1.患者个人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

2.病情情况:包括疾病种类、疾病严重程度等。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

4.诊断情况:记录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效果等。

二、结果分析1.患者基本信息在我们的100份病历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年龄范围为15-80岁。

从住院时间来看,大多数患者留院时间在7天以内。

2.病情情况我们的病例中主要涉及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其中,肺炎是最为常见的疾病,占33%。

大部分患者的疾病情况较为严重,需要进行抗菌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在我们的病例中,98%的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

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青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最常用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平均为7天,剂量与疾病严重程度匹配。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有14%的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皮肤瘙痒等。

4.诊断情况在我们的病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大部分使用了联合用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但也有少数患者需要更换抗菌药物,或者在抗菌药物治疗有效后还需继续给予抗菌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三、讨论从以上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们也需要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规范和控制。

为此,我们需要: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剂量,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2.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测与管理,及时发现抗药性问题。

某口腔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某口腔医院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论 著 ·此外,在病原体上则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此外,也有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

与此同时,感染、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都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

从病理分类上看,则可以分为宫颈糜烂、宫颈吸收、宫颈腺囊肿、宫颈肥大和宫颈粘膜炎[4]。

这就需要女性患者注重自身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控制炎症发展。

在西医治疗措施中则包括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针对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可以使用不同的治疗措施。

自拟宫糜散的主要成分则为五倍子、紫草、黄柏、青黛、冰片、枯矾等。

在中药典籍的记载中,五倍子、紫草的功效在于凉血活血,可清热解毒,对于糜烂、疮疡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5]。

此外,青黛、黄柏则可以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凉血散肿,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也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此外,在结合冰片、枯矾等药物,可以消肿止痛,解毒杀虫,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在诸药联合应用下,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祛腐生肌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将自拟宫糜散作用在宫颈部位,可以从毛孔而入,贯通于经络,有助于促使局部组织再生,有利于糜烂部位的修复,患者接受度也更高。

结合本次调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且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患者治疗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采用自拟宫糜散治疗措施对于慢性宫颈炎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治疗疗效,缓解不良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付楝.宫糜散治疗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湖北中医学院,2008.[2]吴红星.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宫颈糜烂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1):163-166.[3]陈碧川,戴卫波,王小云.中医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0,(06):141-144.[4]巢超君.中医治疗妇科慢性宫颈炎、阴道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1):59-61.[5]林丽波.妇科慢性宫颈炎应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1):174-175.抗菌药物为在临床工作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如若使用不当,会给患者精神、身体带来危害。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现状调查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现状调查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现状调查背景: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世卫组织将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控制细菌耐药: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将无药可用”。

而中国在2011年组织开展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

今年5月8日,卫生部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该“办法”于2012年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审议通过,自2012年8月1日起施行。

方式:对成都各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进行走访调查,收集最近几年内临床医师的处方信息和医院的临床用抗菌药物的采购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目的:在立法的基础上对卫生部门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数据参考对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和有生产资质的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参考等数据统计:统计出每一年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不良反应、抗菌药物运用于不同年龄段的病人的情况以及抗菌药物运用的变化情况和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情况等。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具体结论(考虑国家和地方政策法规变化的影响):1.上述各医疗机构每年用药中不同种类的排名状况(得出各单位哪些种类药物运用较多;综合所用数据得到成都每年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用药总量和比例及每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频率等) 2.成都地区近年来各类抗菌药物运用情况及其变化规律包括药物的周期交替 3.每年不同年龄段病人的用药情况(尤其是小儿,老人及孕妇的用药情况)和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生频率 4.每年不同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变化,是否有某一批次的药物有较多或较严重不良反应等 5.每年各医疗机构购入和运用的药物是否有差值,有则要找出剩余的未用于临床的药物去向和原因,如是否发现不良反应,过期处理和周期替换等。

6.抗菌药物的来源和不同的来源不良反应的发现频率……统计结果:(作图,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1.目的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预防耐药菌的产生。

2.调查对象患者的住院(出院)病历和门诊处方。

3.调查内容
(1)基本资料:调查日期、住院号、科室、床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疾病诊断、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

(2)使用抗菌药物资料:感染诊断(全身感染、局部感染、无感染),用药方式(全身、局部),用药目的(治疗用药、预防用药、预防加治疗用药) ,联合用药(二联、三联、四联及以上),细菌培养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名称,使用日剂量,用药天数,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

4.调查方法
(1)可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某日或某时间段住院(出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采用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共同调查出院病历、运行病历或门]诊处方。

5.资料分析
(1)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数/调查患者数
(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数/调查患者

(3)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治疗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数/总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数
(4)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构成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数/总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数
(5)门诊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数/调查处方数
6.总结和反馈抗菌药物调查资料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实施后再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