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医学绪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章危重绪论 ppt课件_

第一章危重绪论 ppt课件
绪论
•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及诊治的科学。
• CCM的特点 :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 狭义CCM所涉的是急性危重病人。 • 广义CCM包括一切随时可能发生危及生命
的疾病或综合症。
2020/8/4
危重病医学
• 危重病人的共同表现:病人常出现一个以上 脏器或系统的功能不全或衰竭,由于机体 各器官或系统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既相 辅相成,又相互制约,有时又互为因果, 一但进入恶性循环,将累及多器官的功能 ,终致病人死亡。
2020/8/4
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2)
• 预防或消除应激源 (1)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机体反应往往是多个应
激源同时或相继作用; (2)有效镇痛,及时补血,心理治疗,防止感染
等措施对减轻机体反应有重要作用; (3)为减轻手术疼痛及手术所致应激反应,麻醉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是经历重大创伤后个体出现反复体验当时的 情景,回避行为,情感麻木和高度的警觉 状态.同时还伴有躯体症状如心绞痛、高血 压、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
2020/8/4
四、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新增)
机体自身对创伤后的调控 1、HPA的调控作用 2、交感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 3、急性期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的调控作用
32mmHg; (4) 白细胞记数> 12× 109/L 或
<4×109/L
2020/8/4
免疫系统反应与炎症(5)
• 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调控
代偿性的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RS)
绪论
• 危重病医学: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及诊治的科学。
• CCM的特点 :具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 • 狭义CCM所涉的是急性危重病人。 • 广义CCM包括一切随时可能发生危及生命
的疾病或综合症。
2020/8/4
危重病医学
• 危重病人的共同表现:病人常出现一个以上 脏器或系统的功能不全或衰竭,由于机体 各器官或系统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既相 辅相成,又相互制约,有时又互为因果, 一但进入恶性循环,将累及多器官的功能 ,终致病人死亡。
2020/8/4
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2)
• 预防或消除应激源 (1)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机体反应往往是多个应
激源同时或相继作用; (2)有效镇痛,及时补血,心理治疗,防止感染
等措施对减轻机体反应有重要作用; (3)为减轻手术疼痛及手术所致应激反应,麻醉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是经历重大创伤后个体出现反复体验当时的 情景,回避行为,情感麻木和高度的警觉 状态.同时还伴有躯体症状如心绞痛、高血 压、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
2020/8/4
四、创伤后机体反应的调控(新增)
机体自身对创伤后的调控 1、HPA的调控作用 2、交感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 3、急性期蛋白和热休克蛋白的调控作用
32mmHg; (4) 白细胞记数> 12× 109/L 或
<4×109/L
2020/8/4
免疫系统反应与炎症(5)
• 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调控
代偿性的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CARS)
危重病医学绪论

危重病医学绪论
危重病医学是研究重症患者抢救与治疗的学科,包括定义、发展历程、意义 和作用、专业团队、基本原则、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危重病医学的定义
危重病医学是专注于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的学科,旨在提供综合管理和监测,以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 率。
危重病理大量战争伤员的抢救和治疗。
2 资源限制
危重病医学需要大量设备 和人力资源,而资源的限 制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 响。
3 高度紧张
抢救和治疗危重病患者需 要团队成员保持高度的专 注和紧张,以应对突发情 况。
危重病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
技术创新
危重病医学将持续受益于医疗技术的创新,影响抢救和治疗的效果。
2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进展将为危重病医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护理和康复措施,危重病医学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危重病医学的专业团队
1 医生
危重病医学由多个领域的医生组成,包括重症医学专家、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
2 护士
专业的危重病医学护士负责提供全天候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护理。
3 技术人员
危重病医学团队还包括监测技术人员、麻醉师和其他医疗技术人员,以支持抢救和治疗。
3
团队协作
进一步强化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危重病医学的治疗水平。
2
成立ICU
20世纪50年代,首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成立,标志着危重病医学的开始。
3
专业化进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危重病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专业化进程逐渐加速。
危重病医学的意义和作用
拯救生命
危重病医学通过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拯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
危重病医学是研究重症患者抢救与治疗的学科,包括定义、发展历程、意义 和作用、专业团队、基本原则、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危重病医学的定义
危重病医学是专注于重症患者的抢救与治疗的学科,旨在提供综合管理和监测,以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和死亡 率。
危重病理大量战争伤员的抢救和治疗。
2 资源限制
危重病医学需要大量设备 和人力资源,而资源的限 制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影 响。
3 高度紧张
抢救和治疗危重病患者需 要团队成员保持高度的专 注和紧张,以应对突发情 况。
危重病医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1
技术创新
危重病医学将持续受益于医疗技术的创新,影响抢救和治疗的效果。
2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的进展将为危重病医学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手段。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综合护理和康复措施,危重病医学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危重病医学的专业团队
1 医生
危重病医学由多个领域的医生组成,包括重症医学专家、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
2 护士
专业的危重病医学护士负责提供全天候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护理。
3 技术人员
危重病医学团队还包括监测技术人员、麻醉师和其他医疗技术人员,以支持抢救和治疗。
3
团队协作
进一步强化多学科合作和团队协作,提高危重病医学的治疗水平。
2
成立ICU
20世纪50年代,首个重症监护病房(ICU)成立,标志着危重病医学的开始。
3
专业化进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对危重病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专业化进程逐渐加速。
危重病医学的意义和作用
拯救生命
危重病医学通过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拯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患者。
危重病医学绪论PPT课件

2、 High Care:高危、病情较重病人, 每日护理量8~16小时
3、 Intermittent Care:一般病人 每日护理量 4~8小时
4、 Selfcare:自理病人 每日护理量小于4小时
14
4、现代治疗观念的改变
❖ 强调对病情的连续、动态和定量的源自察和 监测。❖ 强调对疾病治疗的及时、正确和有效。 ❖ 强调危重症治疗与原发病因的控制相结合。 ❖ 强调治疗的全身观念和均衡观念。 ❖ 强调诊治过程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21
怎样学好危重病医学
❖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 注重危重病医学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 注重实习课和见习课的学习
22
危重病医学
第三十三章
加强治疗病房
23
一.ICU的发展史:
1952年:丹麦集中治疗呼衰病人 1961年:麻省总医院成立RICU 60年代:各专科ICU成立 命名:加强监测病房
危重病医学
第一章
绪论
1
发展史
❖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二次世界大战 50年代脊髓灰质炎
❖ 危重病医学 ❖ 危重病医学学会
1970年:美国 2005年:中国
2
第一节
麻醉学 与危重病医学
3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
❖ 麻醉 ❖ 临床麻醉学:外科学分支 ❖ 麻醉学或麻醉与危重病医学:
❖ 高危病人: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 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 帮助渡过急性加重期,期望恢复到慢性疾病 状态
31
四.ICU收治对象——适应症:
1.呼衰,肾衰,心衰病人; 2.意识障碍病人; 3.休克病人; 4.CPCR病人; 5.代谢障碍病人; 6.中毒病人。
3、 Intermittent Care:一般病人 每日护理量 4~8小时
4、 Selfcare:自理病人 每日护理量小于4小时
14
4、现代治疗观念的改变
❖ 强调对病情的连续、动态和定量的源自察和 监测。❖ 强调对疾病治疗的及时、正确和有效。 ❖ 强调危重症治疗与原发病因的控制相结合。 ❖ 强调治疗的全身观念和均衡观念。 ❖ 强调诊治过程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21
怎样学好危重病医学
❖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 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 注重危重病医学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 注重实习课和见习课的学习
22
危重病医学
第三十三章
加强治疗病房
23
一.ICU的发展史:
1952年:丹麦集中治疗呼衰病人 1961年:麻省总医院成立RICU 60年代:各专科ICU成立 命名:加强监测病房
危重病医学
第一章
绪论
1
发展史
❖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二次世界大战 50年代脊髓灰质炎
❖ 危重病医学 ❖ 危重病医学学会
1970年:美国 2005年:中国
2
第一节
麻醉学 与危重病医学
3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
❖ 麻醉 ❖ 临床麻醉学:外科学分支 ❖ 麻醉学或麻醉与危重病医学:
❖ 高危病人: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 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 帮助渡过急性加重期,期望恢复到慢性疾病 状态
31
四.ICU收治对象——适应症:
1.呼衰,肾衰,心衰病人; 2.意识障碍病人; 3.休克病人; 4.CPCR病人; 5.代谢障碍病人; 6.中毒病人。
危重病医学第篇PPT课件

2020/8/24
7
Myocardial O2 consumption and supply
×
▲
imbalance
心肌 氧耗↓
2020/8/24
√
▲
balance
心肌 氧供↑
8
× 增加氧耗
减少氧供
危险!!
心率增快
前、后负荷 过低及过高 (室壁张力)
冠脉血 供不足
血液氧 合不良
紧张、焦虑 疼痛
麻醉过浅 低血容量
V、收缩、CO、瓣膜 CO、P、阻力
中(微创)
高(有创)
局限性
敏感性 特异性
分析 用途
束支和其他传导阻滞、 食管疾病、技术原因
Q波导联、开胸
中
高
高
中
易、自动
困难、人工
围术期
术中
瓣膜病 严重PH
低 低 之间 围术期
2020/8/24
13
心肌缺血的诊断
最常见体征。变化很大。ECG诊
ECG
断标准:J点后0.06sST段水平或 经下食垂道压彩低超至(T少EEo.)1也m是V;最早J点、后最敏 感0通的.0过体8s插征S入T。段漂冠弓浮脉背导血向管流上(S减压w少a低n2至-5G%少a,nz既
TEE
可0导观.2管察m)V、到;监RSW测TM段PAC上W(r升egPi至o的na少变l w0a化l.l1,5m也V。 mo此可ve外较me,早nt a发Tb波n现or倒m心a置li肌ty、)。缺Q远血T较间。E期C延G敏长感、。
QRS波增宽、新出现的心律失常
Swan-Ganz 或传导阻滞。监测时最常用Ⅱ或/
冠脉血氧含量不足 影响血。压。
2020/8/24
危重病医学ppt课件

31
artificial hypothermia
降温时全身各部位的温差
血液降温
– 数分钟内降至预定温度 – 供血多的组织温度降低快于供血少的组织
内脏器官温度下降迅速: 肢体末端最慢
体表冰浴或冰毯降温
– 内脏器官组织温度的降低靠良好的血运
先决条件:心脏排血功能良好和微循环通畅
– 降温时应用扩血管药可使降温速度加快
15
14:10:05
Hyperthermia
V.
–
恶性高热的治疗
–
– – – –
停止手术、去除诱发因素 加深麻醉 物理降温 利尿、碱化尿液 处理心律失常 特效药:丹曲林(dantrolene)
1~2mg/kg,每5min重复一次,至PaCO2被控制
16
14:10:05
4. 体温升高的病理生理影响
14:10:05
30
◆血液降温
artificial hypothermia
是在体外循环下采用变 温器进行降温
– 准确快速,降温容易控制
。 – 体外循环血液降温法
降温、复温速度快 可控性好, 保护重要器官:血流丰 富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成 熟,目前很少应用
– 与体表降温相结合
14:10:05
要点
– 避免寒颤反应; – 肌肉完全松弛; – 末梢血管扩张良好。
降温前均需先行全身麻醉
– 防止寒颤反应
全身麻醉及肌松药,
– 保持微循环灌注
辅以小剂量扩血管药扩张小血管
27
14:10:05
(2)降温方法
artificial hypothermia
危重病医学课件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组成
包括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器官,分泌激素调节身体功能。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
包括糖尿病、甲亢、甲减等,症状包括代谢异常、生长发育障碍等。
内分泌系统
03
危重病医学诊疗技术
VS
机械通气是危重病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详细描述
机械通气是通过面罩、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方式,将患者与呼吸机相连,通过呼吸机提供的氧气和机械通气支持,维持患者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机械通气可以纠正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肌疲劳,促进患者康复。
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组成
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便秘等,症状包括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组成
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调节身体各种功能。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包括脑梗塞、脑出血、癫痫、脑炎等,症状包括意识障碍、抽搐、瘫痪等。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各器官协同作用实现呼吸功能。
呼吸系统组成
包括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癌等,症状各异,需要针对性治疗。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组成
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除废物。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心衰等,可导致全身器官缺氧和功能障碍。
详细描述
生命体征监测是危重病医学中必不可少的诊疗技术之一,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结词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的监测。通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心率失常、呼吸衰竭等症状,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病医学第1章绪论ppt课件

危重病医学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
第一章 绪论
2
一、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死亡率最高的原因
失血
术后早期
麻醉并发症
并发大出血 处理不及时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麻醉恢复室
伤员集中在麻醉恢复室
一个护士可同时监护多个伤员
伤口异常出血
伤员
麻醉并发症
手术医师
麻醉医师
术后早期伤员成活率升高
2、认真学习本学科每一章课程内容,将本课程学 习内容的侧重点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尤其是在监测 与治疗方面的相同处与不同处,认真学习与理解。
3、在实验课中去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第二节 重症医学的任务与发展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 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对重症医学医师的 要求高:“三基”和各种专业知识等。 其任务是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监护、抢救和治疗。 任务特殊复杂多样,
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疾病危重危重阶段发展的共同 通路是本课程内容的特点之二。
24
危重病发展的共同通路
外科——低血容量休克 心内科——心力衰竭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 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
危重病医学
肾功能衰竭
引发MODS
25
危重病发展的共同通路
外科——水电解质失衡 心内科——心力衰竭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 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
22
3、危重病工作内容特点:以从整体出发,应用多种 措施预防和治疗危重病,阻断其相互间恶性循环和相 互影响,保护和支持脏器或系统的功能为基本工作内 容,为本课程特点之三。
23
(2)不论原发病是什么,只要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 都会表现出许多共同特点:一个以上脏器或系统的功 能衰竭,并互为因果,引发多个器官功能失常,最终 导致病人死亡。
1
第一章 绪论
2
一、起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伤员死亡率最高的原因
失血
术后早期
麻醉并发症
并发大出血 处理不及时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建立了麻醉恢复室
伤员集中在麻醉恢复室
一个护士可同时监护多个伤员
伤口异常出血
伤员
麻醉并发症
手术医师
麻醉医师
术后早期伤员成活率升高
2、认真学习本学科每一章课程内容,将本课程学 习内容的侧重点与其他课程相比较,尤其是在监测 与治疗方面的相同处与不同处,认真学习与理解。
3、在实验课中去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第二节 重症医学的任务与发展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CCM); 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临床学科之一,对重症医学医师的 要求高:“三基”和各种专业知识等。 其任务是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监护、抢救和治疗。 任务特殊复杂多样,
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疾病危重危重阶段发展的共同 通路是本课程内容的特点之二。
24
危重病发展的共同通路
外科——低血容量休克 心内科——心力衰竭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 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
危重病医学
肾功能衰竭
引发MODS
25
危重病发展的共同通路
外科——水电解质失衡 心内科——心力衰竭 呼吸内科——呼吸衰竭 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
22
3、危重病工作内容特点:以从整体出发,应用多种 措施预防和治疗危重病,阻断其相互间恶性循环和相 互影响,保护和支持脏器或系统的功能为基本工作内 容,为本课程特点之三。
23
(2)不论原发病是什么,只要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 都会表现出许多共同特点:一个以上脏器或系统的功 能衰竭,并互为因果,引发多个器官功能失常,最终 导致病人死亡。
《危重病医学绪论》课件

治疗
通过补液、利尿、肾脏替 代治疗等方法,改善肾功 能。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发病机制
识别和评估
2
和病理生理过程。
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
方法,识别和评估多器官功能障碍。
3
综合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抗感染治疗、 血流动力学支持等。
《危重病医学绪论》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危重病医学的基本概念和要点,包括病情评估、生命支持、休 克、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病情评估
重症监护室
了解危重病患者的监护和评估, 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临床评估 等。
病历和实验室检查
利用病历和实验室检查,了解病 情的严重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
1 病因和分类
了解肝功能衰竭的不同病因和分类,如肝炎、肝硬化等。
2 诊断和监测
通过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等方法,评估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和进展情况。
3 治疗和支持
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支持措施,如药物治疗、肝脏移植等。
急性肾衰竭
病因
起因于肾脏本身的病变, 如急性肾小管坏死、肾血 管病变等。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等进行分类,如急性肾衰 竭的前级、肾小管性等。
休克
病理生理
了解休克的发生机制和相关的病 理生理过程。
液体复苏
给予适当的液体,恢复血容量和 循环稳定。
升压药物
利用升压药物来提高血压,维持 组织灌注。
呼吸衰竭
1
急性呼吸衰竭
探讨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如肺炎、ARDS等。
2
氧疗管理
选择适当的氧疗方案,维持患者的氧合功能。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医学(Disaster Medicine,DM): 灾害: 指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短时间内有大量的 相同病情的伤病员出现。 灾害医学: 解决灾害中的医学问题的科学。
复苏(Resuscitation): 狭义的复苏——临床死亡的复苏: 在心跳呼吸停止时所采取的应急抢救措施 广义的复苏: 指各种危重情况被逆转而恢复正常状态。
效的治疗和护理
三.ICU的建设1:
1.病房与床位要求: 2.仪器配备; (1)监测和专项治疗设备 (2)诊断仪器设备: (3)护理设备:
三.ICU的建设2:
3.ICU床位数与人员配备及其素质: (1)床位数: (2)护理人员: (3)其他人员: 4.科学管理:
四.ICU收治对象:
急性可逆性疾病: 有效的降低死亡率
疾病危重程度的评分系统
疾病评分系统的分类 疾病的总体严重程度 危重病评分系统的用途
1、疾病评分系统的分类
疾病特异性:是针对单一的疾病,各种不 同疾病的评分系统之间无法做相互比较。
疾病非特异性:可广泛用于多种不同疾病 的评估,适宜在原发疾病不同的患者间进 行比较。包括疾病总体严重程度的评分系 统。
2、疾病的总体严重程度
静态评分:根据既定时期内最差的生理数 据评定。
动态评分:评价数日内相同的数据。 器官衰竭:不普遍。
3、危重病评分估计住院时间 评价对治疗的需求 估计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估计病人的可能的预后
其它名词1:
急救医学(First Aid)现场抢救:出事现场 对病人进行抢救。
效的治疗和护理
二.ICU的体制:
体制: 1.专科ICU:
各转科范围内危重病人集中管理 2.综合ICU:
处理多学科危重病人(GICU) 3.部分综合ICU:
病人来自多个相临专科
三.ICU的建设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训练有素的医师和护士 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 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危重病人进行有
早已存在:病因不同分散到不同专业 目前:
各种危重病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共 同的特点,需要一个专业专门从事危重病的 研究和临床工作。
1、医学理论发展的要求
危重病 共同的特点、共同的规律、共同途径。 器官与器官之间、器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 系。
2、医学实践和医学管理学的要求
集中:集中人力、技术、财力和物力救 治危重病人。
急诊医学(Emergency : Medicine,EM) 包括:现场抢救、医疗救护运输、通讯、 调度、指挥 与医院急诊科,形成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EMSS) EMSS组成:现场抢救、运输、医院急诊 科和ICU。
其它名词2:
临床医学中二级学科
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
麻醉学的发展 麻醉医师工作特点和知识结构 在危重病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麻醉医师工作范围
危重病医学特点:
共同通路(common path): 许多疾病共同特点,脏器功能相互联系
危重病医学作用:维持脏器功能,促进衰 竭脏器功能恢复
内容: 危重病症监护、治疗、复苏
危重病的准确确定有赖于对病情的评定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 律及其诊断治疗的一门新兴临床科学。
特点: 诊断: 连续动态定量的监测 治疗:突出对危重病症的应急治疗措施。
危重病医学产生的客观需要
危重病: 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大课题 影响疾病治愈率主要因素
本教材的基本内容
危重病诊治的共同临床基础 危重病人的临床监测与判断 危重病人的主要临床治疗技术 常见危重病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治 心肺脑复苏
第二节
名称及基本概念
危重病
危重病:
狭义危重病:由于各种疾病或创伤等所引起的 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衡,单个或多个脏器功能衰 竭者。
广义危重病:一切随时可能发生危机生命的疾 病或综合征。
加强:由于集中,就有可能对危重病人 提供更加细致、更加积极有效和效率更 高的危重病专业的监护治疗。
3、现代护理学分级护理的要求
据病人需要的护理量而把病人分为四类:
1、 Critical Care:危重病人(Critical illness ) 每日护理量24小时 至少有一个脏器功能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
危重病医学
第一章
绪论
发展史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二次世界大战 50年代脊髓灰质炎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学会
1970年:美国 2005年:中国
第一节
麻醉学 与危重病医学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
麻醉 临床麻醉学:外科学分支 麻醉学或麻醉与危重病医学:
怎样学好危重病医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注重危重病医学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注重实习课和见习课的学习
危重病医学
第三十三章
加强治疗病房
一.ICU的发展史:
1952年:丹麦集中治疗呼衰病人 1961年:麻省总医院成立RICU 60年代:各专科ICU成立 命名:加强监测病房
ICU
ICU是医院中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单位。 注重: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和治疗的 整体性, 应用:先进的诊断和监测技术,对病情进 行连续、动态和定量的观察,通过有效地 干预措施,对危重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ICU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训练有素的医师和护士 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 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危重病人进行有
2、 High Care:高危、病情较重病人, 每日护理量8~16小时
3、 Intermittent Care:一般病人 每日护理量 4~8小时
4、 Selfcare:自理病人 每日护理量小于4小时
4、现代治疗观念的改变
强调对病情的连续、动态和定量的观察和 监测。
强调对疾病治疗的及时、正确和有效。 强调危重症治疗与原发病因的控制相结合。 强调治疗的全身观念和均衡观念。 强调诊治过程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复苏(Resuscitation): 狭义的复苏——临床死亡的复苏: 在心跳呼吸停止时所采取的应急抢救措施 广义的复苏: 指各种危重情况被逆转而恢复正常状态。
效的治疗和护理
三.ICU的建设1:
1.病房与床位要求: 2.仪器配备; (1)监测和专项治疗设备 (2)诊断仪器设备: (3)护理设备:
三.ICU的建设2:
3.ICU床位数与人员配备及其素质: (1)床位数: (2)护理人员: (3)其他人员: 4.科学管理:
四.ICU收治对象:
急性可逆性疾病: 有效的降低死亡率
疾病危重程度的评分系统
疾病评分系统的分类 疾病的总体严重程度 危重病评分系统的用途
1、疾病评分系统的分类
疾病特异性:是针对单一的疾病,各种不 同疾病的评分系统之间无法做相互比较。
疾病非特异性:可广泛用于多种不同疾病 的评估,适宜在原发疾病不同的患者间进 行比较。包括疾病总体严重程度的评分系 统。
2、疾病的总体严重程度
静态评分:根据既定时期内最差的生理数 据评定。
动态评分:评价数日内相同的数据。 器官衰竭:不普遍。
3、危重病评分估计住院时间 评价对治疗的需求 估计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估计病人的可能的预后
其它名词1:
急救医学(First Aid)现场抢救:出事现场 对病人进行抢救。
效的治疗和护理
二.ICU的体制:
体制: 1.专科ICU:
各转科范围内危重病人集中管理 2.综合ICU:
处理多学科危重病人(GICU) 3.部分综合ICU:
病人来自多个相临专科
三.ICU的建设 ----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训练有素的医师和护士 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 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危重病人进行有
早已存在:病因不同分散到不同专业 目前:
各种危重病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共 同的特点,需要一个专业专门从事危重病的 研究和临床工作。
1、医学理论发展的要求
危重病 共同的特点、共同的规律、共同途径。 器官与器官之间、器官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 系。
2、医学实践和医学管理学的要求
集中:集中人力、技术、财力和物力救 治危重病人。
急诊医学(Emergency : Medicine,EM) 包括:现场抢救、医疗救护运输、通讯、 调度、指挥 与医院急诊科,形成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Emergency Medicine Service System EMSS) EMSS组成:现场抢救、运输、医院急诊 科和ICU。
其它名词2:
临床医学中二级学科
麻醉学与危重病医学
麻醉学的发展 麻醉医师工作特点和知识结构 在危重病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麻醉医师工作范围
危重病医学特点:
共同通路(common path): 许多疾病共同特点,脏器功能相互联系
危重病医学作用:维持脏器功能,促进衰 竭脏器功能恢复
内容: 危重病症监护、治疗、复苏
危重病的准确确定有赖于对病情的评定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 律及其诊断治疗的一门新兴临床科学。
特点: 诊断: 连续动态定量的监测 治疗:突出对危重病症的应急治疗措施。
危重病医学产生的客观需要
危重病: 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大课题 影响疾病治愈率主要因素
本教材的基本内容
危重病诊治的共同临床基础 危重病人的临床监测与判断 危重病人的主要临床治疗技术 常见危重病症的病理生理及诊治 心肺脑复苏
第二节
名称及基本概念
危重病
危重病:
狭义危重病:由于各种疾病或创伤等所引起的 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衡,单个或多个脏器功能衰 竭者。
广义危重病:一切随时可能发生危机生命的疾 病或综合征。
加强:由于集中,就有可能对危重病人 提供更加细致、更加积极有效和效率更 高的危重病专业的监护治疗。
3、现代护理学分级护理的要求
据病人需要的护理量而把病人分为四类:
1、 Critical Care:危重病人(Critical illness ) 每日护理量24小时 至少有一个脏器功能衰竭,随时有生命危险。
危重病医学
第一章
绪论
发展史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二次世界大战 50年代脊髓灰质炎
危重病医学 危重病医学学会
1970年:美国 2005年:中国
第一节
麻醉学 与危重病医学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
麻醉 临床麻醉学:外科学分支 麻醉学或麻醉与危重病医学:
怎样学好危重病医学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 注重危重病医学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 注重实习课和见习课的学习
危重病医学
第三十三章
加强治疗病房
一.ICU的发展史:
1952年:丹麦集中治疗呼衰病人 1961年:麻省总医院成立RICU 60年代:各专科ICU成立 命名:加强监测病房
ICU
ICU是医院中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单位。 注重: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和治疗的 整体性, 应用:先进的诊断和监测技术,对病情进 行连续、动态和定量的观察,通过有效地 干预措施,对危重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ICU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训练有素的医师和护士 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治疗手段 应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对危重病人进行有
2、 High Care:高危、病情较重病人, 每日护理量8~16小时
3、 Intermittent Care:一般病人 每日护理量 4~8小时
4、 Selfcare:自理病人 每日护理量小于4小时
4、现代治疗观念的改变
强调对病情的连续、动态和定量的观察和 监测。
强调对疾病治疗的及时、正确和有效。 强调危重症治疗与原发病因的控制相结合。 强调治疗的全身观念和均衡观念。 强调诊治过程的综合性和多学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