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这应该是我第二次接触交响乐。
犹记得高中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为我们比较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区别,细说指挥与乐手间的丝丝缕缕,讲解交响乐团的组成等等。
只是那时我才初识交响乐,并未对其产生多大兴趣。
来到大学后,欧洲古典音乐欣赏这一课程的设置让我有机会再次接触交响乐。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交响乐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将谈谈我对如何欣赏交响乐的一些“一孔之见”。
我认为,若想欣赏交响乐,必先了解其悠久的历史。
西方交响乐是在18世纪下半叶以后确立起来的一种大型管弦乐体裁。
古典主义时期,交响曲得到了真正意义的确立和发展,曼海姆乐派奠定了古典交响曲四乐章的基本结构,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套曲形式。
18世纪后半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对交响曲进行了改革,发展并完善了这种形式,后来贝多芬将交响曲推向发展的顶峰。
浪漫主义时期的交响曲也有一定的发展,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内容具有文学性、标题性,曲式结构更自由,乐队编制庞大,民族风格浓郁等。
以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德沃夏克、柴科夫斯基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其发展的高潮时期以维也纳为中心,以大小施特劳斯为集大成者。
到了20世纪,交响曲受各种音乐思潮的影响,构思独特,乐队编制有大有小,音响复杂多变,风格多样。
以德彪西、科普兰、辟斯顿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566)交响乐走过了洪荒,经过了洗礼、蜕变,终来到了我们的面前。
面对脱胎换骨后的欧洲交响乐,我们又该如何欣赏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点:首先要了解交响乐团的组成。
(1362)交响乐团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声部。
交响乐队是演奏交响音乐一个大型的管弦乐队组织,一般有五十至一百二十人,甚至数百人之多。
它由木管、铜管、打击乐、弦乐四组乐器组成。
木管是色彩性极富丽的一组乐器,包含笛族、双簧族和单簧族三类。
铜管乐器的声音强烈宏大,表现力丰富:强奏时光辉灿烂,震撼人心;弱奏时又显得温厚、亲切。
如何欣赏交响乐

如何欣赏交响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一些著名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的赏析,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成长经历,及本人自己的感悟,简要谈谈欣赏交响乐的心得与要领。
关键词:基础常识、交响乐、莫扎特一、掌握相关基础常识在这一学期的交响乐赏析课上,通过蒲老师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和翔实细致的讲解,原本对于音乐一窍不通的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知识,感觉获益匪浅。
首先,我在听课过程中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交响乐的基本知识,知道了交响乐和交响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交响乐是由多件乐器所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而交响曲则是一种大型的管弦乐套曲。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其次,在学习中我对交响乐的发展起源、发展过程和交响乐队的形成及编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课堂上老师的介绍和引导,我对交响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下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欣赏了许多名家作品,对如何欣赏交响乐有了更多的认识,也体会到了经典作品所带来的精神冲击。
在欣赏交响乐时,我逐渐认识到假如欣赏者同时具备某些音乐上的基本知识,如曲体、调式、主题的变化和发展、配器、表现手法、调性色彩对比等等,那么,就可得到更丰富的知识和美的享受也能够用更专业的眼光去品味作品的独到之处。
对初次欣赏交响乐的人说,了解交响乐的结构是听懂它的第一步。
通常,开始的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是快速的奏鸣曲式(有时可以加上一段慢速度的引子),结构复杂、情绪严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
相对于结构复杂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就要单纯、亲切的多——它的速度缓慢,富有歌唱性,旋律宽广如歌,因此这一乐章往往成为全曲的抒情中心。
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所以这一部分的音乐速度又加快了,多采用小布舞曲,或者是诙谐曲,节奏欢快活跃、音乐富于变化,温文尔雅的小布舞曲很有可能就会转变成粗俗的舞曲,甚至是一支不像舞曲但充满活力的曲子。
如何欣赏交响乐

如何欣赏交响乐如何欣赏交响乐(一)与你一起进入古典音乐大门已故梁荣超先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理论作曲系,先后担任过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其编辑的音乐节目涉及古今中外,内容深入浅出,解说通俗易懂,深受听众和乐迷的尊重和喜爱。
《老梁谈音乐》是1986年4月梁先生撰稿及主持、历时7年9个月的长寿节目,后来梁先生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在刊物上连载刊出。
应网友的要求,本网站设立《老梁谈音乐》栏目,发表梁先生的几十篇论文,以飨读者。
自从1978年广东电台恢复播放外国古典音乐之后,受到听众们的欢迎,但同时又引起一些问题。
有些年青的朋友写信来说:“我很喜欢欣赏古典音乐,它们的旋律很动听,内容丰富多样,但一碰到大型的乐曲,例如交响乐、协奏曲之类,有时就会感到茫然,一大堆乐器奏出很多音乐,怎样去理出一个头绪来呢?”我想: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很自然的,因为一个刚刚接触到这类乐曲的人,必然会碰到这些问题,正如对一种未了解的事物,你要去掌握它、熟悉它,自然要经过一个理解的过程,世间很多事情很少一蹴而就的。
为了提供一些欣赏古典音乐的方法,我就制定一个时间表,打算用分门区别、循序渐进的方法和电台的听众一起探讨。
这里面有些是我在长期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里,总结出来的一点点经验,有些则是参考了一些音乐欣赏的著作而归纳出来的方法,供他们参考。
有一部分资质特别的听众不一定循着这个方法进行,因为各人情况不同,有些人可以直接登堂入室、进入音乐的自由王国,但这种爱好音乐者毕竟少一些,对于一般的听众,我这个方法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过这个“怎样欣赏交响音乐”的题目相当大,包括的内容也很多,所以我准备分成12个单元来谈它,这12个单元是:1.感性式的音乐欣赏,2.理性式的音乐欣赏和管弦乐队概念,3.欣赏初阶--舞曲和进行曲等,4.变奏曲在交响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5.回旋曲和赋格曲在交响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6.交响音乐的灵魂--奏鸣曲式,7.管弦乐序曲,8.管弦乐组曲,9.协奏曲,10.交响曲,11.标题音乐和交响诗,12.交响音乐的个人风格与流派。
交响乐赏析

交响乐赏析
交响乐是一种以管弦乐团为演奏主体,运用各种乐器演奏,融合了杂技、声乐、器乐、舞蹈等艺术手段的综合性音乐形式。
交响乐作品通常由多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特定的曲式和风格。
对于交响乐的欣赏,需要通过对音乐元素的理解,如旋律、节奏、和声、乐器组合等,来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
此外,了解作曲家及其时代背景、音乐风格等方面的背景知识也能提高欣赏交响乐的水平。
对于不同的交响乐作品,需要有不同的欣赏方法和角度。
例如,莫扎特的交响乐作品以简洁、明快、优美的旋律闻名,可以从旋律和和声入手,感受莫扎特的音乐天赋;而贝多芬的交响乐作品则更为复杂和深刻,可以从音乐结构、情感表达和创新性等多个方面欣赏。
总之,欣赏交响乐需要深刻理解音乐元素、了解作曲家背景和音乐风格,以及多角度的欣赏方法和体验。
音乐鉴赏如何欣赏交响乐作品

音乐鉴赏如何欣赏交响乐作品交响乐作品是音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丰富的音乐性和情感表达。
要欣赏交响乐作品,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欣赏交响乐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一音乐形式。
首先,了解基本知识是欣赏交响乐作品的前提。
交响乐作品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序曲、慢板、中板和快板。
各个乐章在音乐结构、节奏和情感表达上都有所不同。
在欣赏时,可以通过对不同乐章的分析来感受作品的整体构架和表达手法。
其次,注意音乐元素的变化和转变是欣赏交响乐作品的重要方法之一。
交响乐作品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元素,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
在欣赏时,可以关注这些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和变化,比如旋律的转变、和声的发展、节奏的变化等,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
此外,对作曲家和作品背景的了解也可以加深对交响乐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每个作曲家的风格和创作背景都有所差异,了解他们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作品。
同时,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情感或历史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在欣赏交响乐作品时,注意细节也非常重要。
细致入微地聆听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响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表达。
同时,注意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传递,将自己沉浸其中,与作曲家进行情感的共鸣。
最后,分享欣赏体验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和他人一起欣赏交响乐作品,可以交流听音感受和体验,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此外,欣赏交响乐作品也可以通过参加音乐会、音乐节或者加入音乐爱好者的小组来获得更多的欣赏机会和体验。
总之,欣赏交响乐作品是一种独特的音乐体验,需要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鉴赏能力。
通过了解基本知识、关注音乐元素的变化、了解作曲家和作品背景、细致入微地聆听和分享欣赏体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交响乐作品,享受其中带来的美妙和情感的流淌。
如何欣赏交响乐

如何欣赏交响乐交响乐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有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人们常把它比喻为“音乐王国的神圣殿堂”。
欣赏交响乐,首先,我们应该是最先对交响音乐的一般常识做一个充分的了解,如曲体、调式、主题的变化,乐队的组成,乐器的辨别,奏鸣曲中呈示部所呈示的主题等,有了这基础,就可以消除我们对交响乐所不必要的畏惧心理,以正常的心境去欣赏,记住主旋律,以便熟悉每首乐曲。
比如,了解交响乐的组成部分内容。
通常交响乐是由4个乐章组成的,第一乐章采用快板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第三乐章为中速的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采用快板的回旋曲或回旋奏鸣曲式;等等。
其次,欣赏交响乐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细心、安静地去感受。
交响乐欣赏过程中,需要集中注意力于细部,尤其是整体。
因此我们特别需要一个静态的内外部环境。
欣赏时,带着一个宁静的心态,要注意对音乐形象的把握,有的在旋律上,有的在节奏上,有的是和声的序列或和弦的展开,总之主要音乐形象会多次出现,注意辨认这些形象,把握其情绪特征,对音乐的理解也就容易了。
让我们的听觉系统保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并集中在音乐中,许多交响乐甚至需要我们一口气把几个乐章听完才知道它的意思。
这时,好的心态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次,欣赏交响乐,我们的真正目的在于对作品的深刻内涵的理解,这是更高层次的欣赏。
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的形象、所表达的情绪的把握,是熟悉音乐本身向理解作品内在思想的一个必要的过渡。
欣赏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补充听觉的感受,也就是把自己的特定情绪放在音乐意境这个空框之中。
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全曲首先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
接着,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
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
浅谈如何欣赏交响乐

如何欣赏交响乐摘要:我认为,欣赏交响乐地法门之一,就是在我们具备一定地生活经历和文化水平时,运用自己地经验和知识地积累,用心去感受,去想象,去勾画,呈现出我们内心地画面和世界.勇敢地想像虽然必须要有,科学地方法亦是必不可缺,就我地理解,有效地分类交响乐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另外,了解交响乐地结构对于初学者是非常有用地.关键词:交响乐,交响乐历史,交响乐结构,欣赏,艺术一:交响乐地发展史:交响乐就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地奏鸣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地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地交响乐泛指地是一切多声部地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世纪,交响乐被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地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被排除在了交响乐地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一种纯粹地器乐曲. 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地发展起了重要地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地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地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一慢板一快板(舞曲风格)”这样一种三段体式,给后来地交响乐地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地格式. 世纪下半叶,德国地曼海姆乐派在序曲地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地手法,提高了乐器地表现能力和音乐地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地基础上增加了快板地终曲.这样,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地雏形. 后来地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地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地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地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地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地境界,现代意义上地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地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地精华后,将交响乐地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地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地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地发展着,越来越多地新元素被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地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地爱好者. 经典交响曲结构如下: .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 快板 . 第二乐章:复. 三部曲式或变奏曲,. 慢板 .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 中、快板 .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 快板演奏交响乐地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品精湛地交响乐队而感到骄傲.b5E2R。
交响乐 观赏注意事项

交响乐观赏注意事项
观赏交响乐时,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安静:交响乐一般在专门的音乐厅或剧院上演,观众应保持安静,不要大声交谈或发出噪音,以免干扰其他观众和音乐家。
2. 坐姿:观众应保持优雅的坐姿,不要趴在椅子上或斜倚在座位上。
3. 着装:虽然没有特定的着装要求,但一般建议观众穿着得体、庄重,以尊重音乐家和其他观众。
4. 手机禁用:在音乐会期间,手机应该关机或调至静音模式,以免打扰他人。
5. 避免拍照和录音:大多数音乐厅不允许观众拍照或录音,应该遵守规定和尊重演出过程。
6. 不要鼓掌:交响乐通常由多个乐章组成,观众不应在每个乐章结束时鼓掌,以免打断演奏。
通常只有在整个作品结束后,观众才应该鼓掌。
7. 熟悉音乐作品:如果可能,事先了解演出的曲目和作曲家的背景资料,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
8. 尊重演出者:观众应该尊重演出者,不要打岔或表现出不尊重的举动。
9. 表示欣赏:如果觉得演奏出色,可以在作品最后鼓掌表示欣赏和尊重,以鼓励演奏者。
总之,在观赏交响乐时,观众应该保持尊重、礼貌和专注,以最大程度地享受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欣赏交响乐
摘要:我认为,欣赏交响乐的法门之一,就是在我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
化水平时,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用心去感受,去想象,去勾画,呈现出我们内心的画面和世界。
勇敢的想像虽然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亦是必不可缺,就我的理解,有效的分类交响乐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
另外,了解交响乐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是非常有用的。
关键词:交响乐,交响乐历史,交响乐结构,欣赏,艺术
一:交响乐的发展史:
交响乐就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
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17世纪,交响乐被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被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
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一慢板一快板(舞曲风格)”这样一种三段体式,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
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
这样,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
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添加到交响乐中。
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经典交响曲结构如下: 1.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2. 快板 3. 第二乐章:4 复5. 三部曲式或变奏曲,6. 慢板 7.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8. 中、快板 9.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10. 快板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
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品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骄傲。
二:交响乐的构成:
和奏鸣曲一样,交响曲通常包含四个独立的乐章,但各个乐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它们按照一定的关系先后排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
第一乐章是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奏鸣曲式是一种戏剧性结构,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呈示部包含出现在不同调往上的主部和副部,先后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性格上有鲜明对比的主题陈述出来,就象戏剧中的第一幕揭示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一样。
展开部运用各种手法把呈示部中的各个主题加以变化发展。
显示它们的相互影响和矛盾冲突,好比戏剧中积极展开着戏剧情节的第二幕。
再现部则在调性归于统一的新的水平上,重现呈示部中的主题,有如戏剧的最后一幕,表现矛盾的基本统一和解决。
用奏鸣曲式写成的第一乐章最适于表现人们紧张的活动和斗争。
交响曲的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它通常是整个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适于表现人们的生活体验、心理感受和哲理性的思考等。
这一乐章常采用三段式、变奏曲式或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写成。
第三乐章又是快速乐章,常为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大多用复三段式写成。
这个乐章一般比较生动活跃,常反映出人们斗争之后的休息、娱乐等。
第四乐章即终曲,通常为快板或急板,多用回族曲式、奏鸣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写成。
内容常常是描绘生活风俗的情景和人民群众欢庆节目的宏伟场面。
三:如何欣赏交响乐:
既然要谈论的问题是如何欣赏交响乐,那么首先我想简单的定义交响乐。
就我粗浅的理解,交响乐的产生是为了能让整个管弦乐队演奏,是由很多件乐器演奏的具有交响性的音乐,它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如老师所讲,音乐内容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叙事性等,有丰富的表现特征并且表现手法顿挫分明,能给听众带入意境和想像空间。
我认为这些鲜明的特征正是欣赏交响乐的关键。
很多人认为交响乐是极其高雅的艺术,自己欣赏不了,其实,交响乐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高不可攀,音乐的存在,是为了让人去欣赏,而对美的感受,是人人都有的,那么如何欣赏交响乐呢?
首先,交响乐是由整个交响乐队的乐器演奏,乐器之丰富,不是更利于表情达意吗?所以不要害怕,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事情一旦开始去做,便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应该努力的去欣赏这种高雅艺术,由浅入深,这是益于自我修养的完善的。
我认为,欣赏交响乐的法门之一,就是在我们具备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
水平时,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用心去感受,去想象,去勾画,呈现出我们内心的画面和世界。
不要害怕勾画的不好,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对艺术的欣赏不可能完全相同,充分运用我们的想象力吧,让热爱艺术的心灵自由的翱翔天际。
但是,我们必须说,勇敢的想像虽然必须要有,科学的方法亦是必不可缺,就我的理解,有效的分类交响乐也许会起到一些作用。
据我所知,交响乐大致有这样几种。
第一类叫“音画”以描写自然界及生活的景物为主要内容。
第二类叫“舞曲”,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舞曲,它是一类民族风格极浓,乐曲比较短小,感情比较单纯,旋律也比较清楚,大多描写风俗性的节日欢乐活动,有载歌载舞的特点的交响乐。
第三类则是有故事情节的,一般均有标题或每乐章有小标题。
此类乐曲大多取材于民间熟悉的、广泛流传的戏剧、诗歌、传说、神话、小说、故事等。
最后一类是无故事情节的,也不描写景色,但它通过音乐手段,反映了人们非常细腻的、丰富的、变化多端的感情起伏。
此类音乐无标题,反映的是某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和希望。
从难度上来说,这一类一类是越来越难理解的。
恰当的归类也许会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另外,了解交响乐的结构对于初学者是非常有用的。
开始的乐章是整部交响曲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一般是快速的奏鸣曲式(有时可以加上一段慢速度的引子),结构复杂、情绪严肃,确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
相对于结构复杂的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就要单纯、亲切的多——它的速度缓慢,富有歌唱性,旋律宽广如歌,因此这一乐章往往成为全曲的抒情中心。
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所以这一部分的音乐速度又加快了,多采用小布舞曲,或者是诙谐曲,节奏欢快活跃、音乐富于变化,温文尔雅的小布舞曲很有可能就会转变成粗俗的舞曲,甚至是一支不像舞曲但充满活力的曲子。
什么事情到了快要结尾的时候,人们都想升华一下,交响乐也不例外,所以它的最后一段乐章通常是带有总结性的,音乐速度比第一乐章还快,而且一般会采用民间节日欢乐的场面,或者是胜利的颂歌来作为整部交响曲的结束。
对于欣赏交响乐,不要以为自己知道了这些就多么的了不起了,更多的需要我们具备某些音乐上的基本知识和对它丰富的乐器的了解,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学会,需要我们日积月累,欣赏交响乐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要由浅入深的学习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