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 第七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神话是人类最原始的文化形态,是一种意识的存在。

尽管神话是对自然万物幻想式的解释,但是它仍然是一些客观现实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原始初民的生活情景、社会状况以及精神追求。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神话中英雄形象反映出来的真、善、美以及正直、大公无私、诚实等高贵品质都是原始先民社会中的道德典范及行为要求。

虽然在上古时期还没有道德这一准确的概念,但是初民生活中无成文的行为规范要求已经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对于真善美的宣传和颂扬是人们得到共识的普遍道德追求。

神话正反映了人类早期的道德追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集体劳动和相互关心是原始社会道德的重要特征。

他们为着公共的利益,敢于牺牲、不屈不挠,往往表现出正直、刚毅、诚实的高贵品格。

这一重要特征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反映是很充分的。

在原始社会,各个部落的氏族成员都以维护自己部落的共同利益作为最高法则,这一基本的道德准则也集中地出现在了我国的古代神话中。

无论是开天辟地的盘古、射日除害的后羿、治理洪水的鲧禹、还是炼石补天的女娲、遍尝百草的神农等等,他们既是人们理想化了的天神,也是为部族的共同利益而勇敢献身的英雄,具有高尚、纯洁的个人品性。

从中国古代神话中可以看出,道德这一观念形态,在原始社会就已存在并成为调节氏族成员之间以及氏族部落之间关系的准则。

这一准则虽然还没有形成一种道德伦理体系,但是已经为人类的道德进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原始社会公有制的道德类型。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

精选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七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7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4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王汐朋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

《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

素食又称“蔬食”,《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

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

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

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

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

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

爱惜动物是“仁心”的发露,为政者以爱惜动物作为施行仁政的表态,在后世已成中国政治传统。

动物生态伦理的政治化,是古代中国生态伦理的重要特征。

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

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的哲学命题。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

只有默会了鸟兽的疼痛恐惧与我的疼痛恐惧是同一个疼痛恐惧,鸟兽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是同一个生命,“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方才会有发自情感深处的呼应。

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不唯赋予各种动物以特定德性,亦将动物纳入一个道德谱系中,是一种深层次的宇宙图景的精神化。

《大戴礼记》中有一个本体意味的万物谱系:一般动物(毛羽介鳞)和人同处于自然世界,麟凤龟龙等祥瑞动物(简称四灵)与圣人处于更高的神圣世界;平行的双层世界又有垂直的投射关系,四灵是动物之精,圣人是人之精。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北京专用备战高考模拟卷七(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北京专用备战高考模拟卷七(含解析)

备战高考语文模拟卷(北京专用)07(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23年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落下帷幕。

这届亚运会唤起了国人对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回忆。

三十三载,三届亚运盛会,讲述了精彩的中国故事,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迁。

北京获得1990年亚运会举办权时,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均GDP排在全球第131位。

当时,亚运会筹办资金存在6亿元缺口,全国上下掀起了捐资捐物的热潮,集资总额达7亿元。

此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2023年杭州亚运会向世界展现出我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据测算,2016年至2020年,筹备亚运会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占同期GDP的7.6%。

2023年国庆长假,杭州市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300.87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了34.37%。

受访游客中近50%的人表示,此时来到杭州就是为感受“旅游胜地加体育盛会”的独特氛围。

申办之初,杭州亚组委就提出了放大亚运辐射效应,以亚运带动乡村振兴和周边城市发展的构想。

如今,这一构想变成了现实。

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因拥有水域广阔、港湾曲折的自然条件,被选定为亚运会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的承办地。

曾经略显闭塞的山乡渔村如今成为人们体验运动休闲游的热门选择。

杭州亚组委组织各种活动向游客们推介协办城市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吸引游客去感受相关城市的特色文化。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天津专用备战高考模拟卷七(原卷版和解析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练习卷-天津专用备战高考模拟卷七(原卷版和解析版)

备战高考语文模拟卷(天津专用)07(原卷版)(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本试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B.对于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内涵,提高家国认同感,形成家国一体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C.对于提高家国认同感,形成家国一体的观念,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D.对于正确理解家国同构的内涵,提高家国认同感,塑造家国一体的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3.(3分)下列与“家国情怀”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出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诗人用这句话抒发了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体现了深深的爱国情。

B.“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出自杜甫的《登高》,这两句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也引起漂泊在外,韶光不在的感慨。

C.《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词人虽有不甘和怨愤但仍想要驰骋战场的爱国情。

D.《望海潮》中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既写出了大好河山富庶繁华的图景,也表达了热爱之情,同时也是苏轼写词的目的。

材料一:原创国产精品的变现能力日益增强,成为中国动漫产业的核心资源,这是国产动漫市场迈向成熟的标志。

在二次元经济热潮到来的当下,作为文艺产品的动漫必须担当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有专家分析指出:对民族精神与文化锐度的探求,并没有违背商业逻辑。

事实上,看着漫画长大的90后、00后网生代,更愿意在熟悉喜爱的文艺形式中看到自己的生活与本土的历史文化。

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选练习题7含解析新人教版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它决定家庭成员事业的成败。

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

只要大家都来关注家风建设,就一定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社会。

①家风并不一定决定家庭成员事业的成败。

②③解析:解答此题时,注意把握语段的内在逻辑性。

“家风”是“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它将直接影响到家庭的进步与发展,而对社会影响显得比较间接。

“关注家风建设”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但是社会的和谐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显然语段推断不够合理。

答案:②家风不一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③大家都来关注家风建设,不一定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社会。

2、(2018·安徽省合肥市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一个能力强大的火箭家族,不仅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更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在世界上也是可以引以为傲的。

B.本地的海南鸡饭摊主手持锋利的菜刀,在圆木砧板上将香滑滴油的白鸡干净利落地斩开,排列在白饭上,真是垂涎欲滴。

C.从网帖描述来看,该员工此前的岗位职责主要是接收客户投诉和解决客户问题,这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适应和自我调整能力。

D.作为中国的建筑师竟然读不懂自己祖先所写的建筑专书,这让梁思成无法忍受,立志回国终身从事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A项,语序不当。

“能满足部分国外用户的需求”与“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应调换顺序。

B项,“垂涎欲滴”的主语应该是“人”,应在“垂涎欲滴”之前加上“让人”。

D项,偷换主语。

“立志”前应加上“他”。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变色龙属有鳞目,避役科,跟常见的蜥蜴是近亲,是一类适应森林树栖生活的奇特而又有趣的动物。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

但是第一要不违背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

譬如有一个荒村,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

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

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

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

图画就不然。

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

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

第二,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辽宁高三七模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

辽宁高三七模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

辽宁高三七模语文试卷答案(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A. 《呐喊》B. 《彷徨》C. 《故事新编》D. 《朝花夕拾》2. 以下哪位诗人是“初唐四杰”之一?()A. 王之涣B. 杨炯C. 杜甫D. 白居易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 曹雪芹B. 高鹗C. 施耐庵D. 罗贯中4. 以下哪个成语出自《左传》?()A. 画龙点睛B. 亡羊补牢C. 退避三舍D. 纸上得来终觉浅5. 下列哪个词牌名是苏轼所创?()A. 江城子B. 水调歌头C. 念奴娇D. 虞美人二、判断题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领航】(课标全国卷创新版)2015届高考语文新一轮复习第七次模拟精编试题(含解析)【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倡言道德重建,首先是缘于对当前社会道德状况的担忧。

那么,为治理现实道德问题而提出的道德重建,需要利益驱使吗?应该看到,当前社会道德失范的一个根本原因不是别的,恰恰是一些人对物质财富的迷恋和贪婪。

治理败德行为,需要社会管理意义上的“惩恶”,而不是道德建设领域的“扬善”。

道德底线的坚守不是一种值得嘉奖、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的善行。

一方面,单纯依靠物质利益的允诺或回报是不可靠的,没有道德之外的监管和惩治,败德行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

另一方面,以利益驱使一个人遵守起码的道德义务,是一种道德矮化,无助于个人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

因此,我们不应该以物质利益驱使道德重建,治理道德失范问题。

现实道德生活中,我们真正应当张扬并且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的仁善之举,往往不是追求自我利益驱动的行为。

因而,如果道德重建不仅是治理道德问题,也包括肯定和宣传正面典范的话,利益的考量不仅不应该,也是不需要的。

道德理论与经验告诉我们,人们践履道德要求的动机并非个人利益的获取,至少不是为了那种确定无疑、当下可见的利益回馈。

道德具有超功利的一面。

孟子说,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所以,见到孺子落井的危险时,我们伸出援手不是为了结交他的父母,也不是为了享誉乡邻,而是出于固有的同情心。

更让我们钦敬的是,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能够超越、甚至牺牲自我利益而自觉选择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

“最美司机”吴斌以牺牲生命的代价选择职业操守和道德践履,绝不是任何形式的物质利益可以造成的,也绝不是任何数量的物质利益可以回报的。

这也许是吴斌的家人选择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的一个原因吧。

自觉超越个人功利和物质利益的计较,品德高尚而不居功自傲,是道德的可贵之处和崇高所在,也是道德建设的应有目标。

就治理当前道德问题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准而言,以物质利益激励德行即便能够产生一定的效果,那也是暂时的、表面的、不可持续的,长远来看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

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具有理想性、导向性的实践品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利益观念得以强化,追求最大化的物质利益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

就道德重建的方式而言,道德建设应当更加务实,承认人们在道德觉悟和道德境界方面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同时,应当防止等价交换、物质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市场经济法则侵袭道德领域。

以物质利益驱动道德建设的制度设计和公共政策即便有可能,也必须以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为前提,使利益追求转换为道德责任。

(有删改) 1.下列关于“道德重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社会道德失范,其状况令人忧虑,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心理引燃了社会有识之士对道德重建的倡言。

B.虽然利益驱使是社会道德失范的重要诱因,但是不能因此而认为道德底线的坚守应当给予利益允诺或回报。

C.对物质财富贪婪即使属于社会道德失范的根本原因,我们也不能用社会管理意义上的“惩恶”来解决它。

D.道德重建如果借力利益驱使,那么它让败德行为得到更多的回报,且无助于个人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建设。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道德重建和治理败德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除了要治理败德行为之外,还要追求道德建设的应有目标。

B.现实中道德正面典范往往都不以追求自我私利为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道德重建不应该也不需要考量利益。

C.见到孺子落井,我们伸出援手是出于固有的同情心,作者举出这样的事实最终是要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

D.“最美司机”吴斌以牺牲生命的代价选择职业操守和道德践履,可见他是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将道德重建简单理解为就是治理败德行为,那么就很容易陷进用物质利益的力量去进行道德重建的泥淖。

B.吴斌家人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捐款,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认为道德正面典范的行为不是物质利益可以回报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强化了人们的利益观念,从而使追求最大化的物质利益成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动因。

D.等价交换、物质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都是市场经济法则,但是它们极易侵袭道德领域,使道德重建面临挑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

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

遭母忧,弃官行丧。

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

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

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

郡人周璆,高絜①之士。

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

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大将军梁冀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脩②武令。

零陵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

蕃曰:“更选清贤之人,而群贼弭息矣。

”以此忤左右。

时封赏逾制,蕃乃上疏曰:“高祖之约,非功臣不侯。

诚欲陛下从是而止。

”帝颇纳其言。

延熹八年,时小黄门赵津、南阳张汜等犯法,二郡太守刘、成瑨考案.其罪,虽经赦令,而并竟考杀之。

宦官怨恚,有司承旨,遂奏、瑨罪当弃市。

蕃上疏曰:“原.其诚心,在乎去恶。

”宦官由此疾蕃弥甚。

九年,李膺等下狱。

蕃因上疏极谏曰:“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

”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永康元年,帝崩。

诸尚书托病不朝。

蕃以书责之,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封蕃高阳乡侯,蕃固让,竟.不受封。

初,桓帝欲立田贵人为皇后。

蕃以窦族良家,争之甚固,乃立窦后。

及后临朝,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征用名贤,共参政事。

中常侍曹节等谄事太后,蕃常疾之,上疏曰:“曹节等并乱天下,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

”因与窦武谋之。

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以遯③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 [注] ①絜:通“洁”,纯洁,廉洁。

②脩:通“修”。

③遯:“遁”的本字。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服阕.阕:完毕B.考案.其罪案:审问C.原.其诚心原:推究 D.竟.不受封竟:竟然5.以下各组句子,全都直接表明陈蕃耿直敢言的一组是(3分)( )①有所请托,不得通②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③诚欲陛下从是而止④今陛下临政,先诛忠贤⑤宦官由此疾蕃弥甚⑥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A.①②⑥ B.①③⑤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蕃正直廉洁。

做别驾从事时直言进谏,与周景意见不合弃官而去;别的官员畏惧李膺治政严明而辞官,陈蕃却以清廉留任。

B.陈蕃礼贤下士。

周璆品行高洁,拒绝为官,陈蕃把他请来,以礼相待,特意为他设置一榻,周璆走后就收起,终于感动了周璆。

C.陈蕃嫉恶如仇。

他为受宦官忌恨的刘、成瑨辩解,上书指责中常侍曹节,与大将军窦武密议除奸,最后被宦官杀害。

D.陈蕃勇于任事。

桓帝想立田贵人为皇后,他坚持反对;桓帝驾崩,尚书们称病不朝,他写信责问后,尚书们都到职做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脩武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帝讳其言切,托以蕃辟召非其人,遂策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

海上吊吴野人[注]墓[清]于震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藓痕。

[注] 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

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8.诗歌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一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诗歌后两联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我决起而飞,____________,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2)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

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3)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娇儿恶卧踏里裂。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雾中的村庄苏作成①我一直觉得,雾中的村庄是有灵魂的,我好想到城市近郊去看看这种状态下的村庄。

②尽管天气微寒,但天空的那一枚太阳,还是给了我温暖。

吃过早点,我就开始了我的“短程旅行”。

然而,还没有从城东走出城市,太阳就淡成了一片圆形的白纸。

继而闪一下,便和天空融成了一块。

从而,我就确定了这边起了浓雾。

③走入郊外的村庄,雾还真的来得气派。

在一处废墟附近,我停了下来。

我不知道为什么产生了一种恐惧。

骤然像进入了童年,甚至有了一种回到了母亲子宫的那种感觉。

我是在梦中吗?我蹲了下来,路边的几棵狗尾草却站在陌生的季节静悄悄地摇动它们的身子。

几声虫鸣和移动的影子似的鸟啼,显然也无力撑开这种来得奇异的浓雾。

一棵树挂了些枯叶,面对压抑,脱去了生动,只留下梦一样的剪影。

④我知道,如果不是城里的汽车声穿透了村庄,我真不会相信不是在梦中。

然而,整个城外的村庄,乃至整个世界,只剩下了孤独的我。

附近的田野,只有几畦白菜,在尽力地往我的目光和感知中伸出它们的存在,我脚边的一种野草,静静地匍匐,仿佛领了上级的潜伏命令,一种粉红的米粒大小的花,成了它们警惕的耳朵。

在野草的附近,一些开着黄花的菜,全身披挂从深夜走来的露水,也安静着,计划着。

一种植物已枯掉了叶子和身子,却依然开出一种像细丝棉似的花球,带着寒冬的眼泪,为丢失的时光伤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