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霉菌和二相性真菌

合集下载

2019年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19年医学检验《基础知识》考试题及答案一、A11、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糖糖浓度升高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由于红细胞内的G-6-PD可促使葡萄糖的酵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与试带法检测白细胞的原理有关的酶是A、粒细胞酯酶B、酸性磷酸酶C、碱性磷酸酶D、过氧化物酶E、单核细胞酯酶【正确答案】 A3、关于免疫耐受的描述,错误的是A、免疫耐受是机体对抗原刺激表现出的特异性"免疫不应答"现象B、T细胞和B细胞都可发生免疫耐受C、免疫耐受机体对任何抗原均不应答D、免疫耐受具有特异性E、中枢免疫耐受状态可持续终身【正确答案】 C4、肾移植进行组织配型.优先考虑的是A、AB0血型B、HLA-DRC、HLA-DPD、HLA-AE、HLA-B【正确答案】 B5、下列何种疾病使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A、慢性肉芽肿B、髓过氧化物酶C、G-6-PD缺乏症D、Shwachman综合征E、类白血病【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慢性肉芽肿属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其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调理、吞噬和杀伤能力受损。

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支气管哮喘B、新生儿溶血症C、接触性皮炎D、过敏性休克E、系统性红斑狼疮【正确答案】 E7、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含有A、单核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多形核粒细胞【正确答案】 E8、补体系统活化替代途径激活物主要是A、结合抗原后的IgG类抗体B、结合抗原后的IgM类抗体C、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酵母多糖D、RNAE、双链DNA【正确答案】 C9、免疫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的目的是A、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B、防止细胞脱落C、防止细胞自溶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正确答案】 A10、捕获法ELISA检测的Ig类别是A、IgMB、IgGC、IgAD、IgDE、IgE【正确答案】 A11、临床监测药物浓度的首选方法是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B、荧光偏振免疫分析C、免疫荧光显微技术D、流式细胞术E、免疫层析技术【正确答案】 B1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血浆载脂蛋白测定的方法是A、免疫扩散法B、免疫火箭电泳法C、免疫透射比浊法D、酶法E、抽提法【正确答案】 C13、荧光显微镜中激发滤片的作用是A、允许特定波长的激发光通过B、允许荧光通过并阻断紫外光C、使激发光增强D、改变荧光素的荧光效率E、使激发光发生折射【正确答案】 A14、放射免疫分析中决定试验灵敏度的参数为A、放射化学纯度B、抗体免疫活性C、抗体效价D、抗体纯度E、比放射性【正确答案】 E15、异源性TSH综合征和垂体腺瘤的实验室诊断的主要区别是A、TT3、TT4的测定B、FT3、FT4的测定C、血清TSH测定D、TBG测定E、TRH兴奋试验【正确答案】 E16、免疫比浊测定中.导致钩状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抗体过量B、抗体亲和力差C、抗原分子量偏大D、抗原含量超出检测范围E、体系中离子强度小【正确答案】 D17、对流电泳中.抗体向负极移动的原因是A、抗体带正电荷B、抗体带负电荷C、电渗作用D、电泳作用E、电场作用力【正确答案】 C18、试管凝集试验属于A、定性试验B、定量试验C、定量或定性试验D、半定量试验E、半定性试验【正确答案】 D1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为A、血管内溶血B、血管外溶血C、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D、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E、急性造血停滞【正确答案】 A20、 .关于产单核李斯特菌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琼脂培养可见红色菌落B、普通琼脂培养可见褐色菌落C、血平板培养可见金黄色菌落D、血平板培养菌落周围可见α-溶血环E、血平板培养菌落周围可见β-溶血环【正确答案】 E21、真菌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是A、白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毛霉菌D、新生隐球菌E、卡氏肺孢菌【正确答案】 A22、为提高血标本的阳性率.通常先做A、分离培养B、增菌培养C、鉴别培养D、厌氧培养E、需氧培养【正确答案】 B23、属于二相性真菌的是A、白假丝酵母菌B、新生隐球菌C、曲霉菌D、毛霉菌E、孢子丝菌【正确答案】 E24、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阳性的是A、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B、埃希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C、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摩根菌属D、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E、普罗威登斯菌属、摩根菌属、耶尔森菌属【正确答案】 C25、以下是菌群失调的诱因.但应除外A、使用抗生素B、医疗措施的影响C、细菌变异D、细菌寄居部位改变E、使用激素【正确答案】 C26、在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相当于评价诊断试验灵敏度的指标是A、假失控概率B、误差检出概率C、在控预测值D、失控预测值E、失控效率【正确答案】 B27、成双排列的细菌是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丙型链球菌D、肺炎链球菌E、百日咳鲍特菌【正确答案】 D28、对弯曲菌属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培养基生长照好B、普通培养基生长慢C、加入血液不生长D、加人血清不生长E、普通培养基不生长,加入血清生长【正确答案】 E29、对血琼脂上培养气单胞菌属叙述正确的是A、黄色菌落B、灰白光滑菌落C、粗糙菌落D、绿色菌落E、黄色菌落【正确答案】 B30、对霍乱弧菌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专性厌氧菌B、需氧或兼性厌氧菌C、专性需氧菌D、普通培养基生长不良E、普通培养基不能生长【正确答案】 B31、于扰实验的偏差等于A、两组干扰样品测定值之差B、两组基础样品测定值之差C、干扰样品测定值与基础样品测定值之差D、干扰样品测定值与真值之差E、干扰样品测定值与基础样品的理论值之差【正确答案】 C32、关于医学决定水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又可称之为参考值上限B、对于每一医学决定水平都应规定相应的性能指标C、是临床判断结果具有意义的被分析物浓度D、临床上可用来排除某种疾病E、对于某个项目可以有两个或三个医学决定水平【正确答案】 A33、某高脂蛋白血症患者血浆标本置于4℃冷藏10小时.可见上层为奶油样,下层混浊的标本,可能是A、CM和LDL增高B、HDL增高C、VLDL增高D、LDL增高E、CM和VLDL增高【正确答案】 E34、急性胰腺炎时测定血淀粉酶不正确的描述是A、发病后16~24小时开始上升B、持续升高3~4天C、其他急腹症时也可轻度增高D、超过正常上限2倍即可诊断E、腮腺炎时可升高【正确答案】 A35、有关ACTH实验检测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浆ACTH呈脉冲式分泌B、血浆ACTH分泌功能检测应配合血皮质醇测定C、血浆ACTH检测有助于原发和继发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鉴别诊断D、血浆ACTH极不稳定.室温放置易分解E、血浆ACTH由下丘脑分泌【正确答案】 E36、关于铁代谢和功用描述正确的是A、转铁蛋白是铁的主要贮存形式B、体内缺铁时血浆转铁蛋白含量降低C、血红蛋白释放出的铁排出体外D、铁参与细胞色素酶的合成E、铁进入血液后以Fe2+形式被运输【正确答案】 D37、下列代谢性酸中毒中血浆阴离子间隙升高.但除外A、酒精中毒引起的乳酸血症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严重低血氧、休克合并代谢性酸中毒D、高氯性酸中毒E、高血钾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正确答案】 D38、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时可出现A、血pH升高,PaCO2升高,[HC03-]下降B、血pH不变,PaCO2升高,[HC03-]升高C、血pH升高,PaCO2升高,[HC03-]下阵D、血浆pH升高,PaCO2升高,[HC03-]不变E、血浆pH下降,PaCO2升高,[HC03-]下降【正确答案】 B39、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的试验有A、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B、酚红排泌试验C、自由水清除率测定D、尿液pH测定E、血清尿酸测定【正确答案】 C40、最敏感反应体内储存铁的实验室指标是A、血清铁B、血清铁蛋白C、骨髓细胞外铁D、骨髓中铁粒幼细胞数量E、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正确答案】 B41、关于凝血因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也浆中不含纤维蛋白原B、凝血因子都在肝脏中合成C、人体内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D、凝血因子I、V、Ⅷ均对凝血酶敏感E、凝血因子Ⅱ、Ⅶ、Ⅻ和X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正确答案】 D42、作为血清诊断酶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和血清酶活性差异大B、组织损伤后.酶能较快地释放到血液中C、生物半寿期较长D、同工酶组织分布特异性强E、酶的组织分布广【正确答案】 E43、血管内溶血时,哪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明显降低A、AAGB、AATC、HpD、CERE、TRF【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血管内溶血时结合珠蛋白含量明显降低。

25真菌学概论

25真菌学概论
按功能分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生殖菌丝
1、菌丝

按物理性状分
有隔菌丝 无隔菌丝

按形态分
螺旋状 球拍状 结节状 鹿角状 梳状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2、孢子(spore)

孢子系真菌的繁殖结构,按形成方式 分为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
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的区别(P227/P24)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无性孢子(1)分生孢子

由生殖菌丝末端的细胞分裂或收缩形成, 也可在菌丝侧面出芽形成。
按形态分:
大分生孢子 小分生孢子
图示: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梭状大分生孢子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无性孢子(2)叶状孢子

由菌丝内细胞直接形成

芽生孢子:菌丝体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 厚膜孢子:菌丝体内胞浆浓缩,胞壁增厚,环境 不利形成。环境转好,厚膜孢子又可以出芽生殖。 关节孢子:陈旧的培养物中,菌丝细胞变厚,形
成分:1%蛋白胨

4%葡萄糖
2%琼脂
pH5.5
抑菌剂:放线菌酮和氯霉素
前者抑制污染真菌,后都抑制普通细菌

但放线菌酮可以抑制部分致病性真菌如白假丝酵母 菌、组织孢浆菌、新生隐球菌等的生长,故初次分 离上述真菌,需使用不加放线菌酮的培养基。
二、培养特性
1、酵母型菌落

酵母型菌落,为单细胞真菌的菌落形态,菌落光滑 湿润,柔软而致密。与一般细菌菌落相似,如新生 隐球菌。 酵母样菌落(类酵母菌落),部分单细胞真菌在出 芽繁殖后,芽管延长不与母细胞脱落,形成假菌丝。
(红色部分,不同课件解压码不
同),因部分图片和文字内容来源于其它网站,请不 要用于除学习之外的用途。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

临床医学检验知识速记--(真菌)微生物学真菌(fungus)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无光合色素,细胞壁含几丁质和纤维素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异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壁:不含肽聚糖,含几丁质及纤维素临床分类(按致病部位):浅部真菌、深部真菌形态学分类: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在鉴定上起重要作用(一)形态与结构1、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包括酵母型和类酵母型真菌。

酵母型真菌以芽生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不产生菌丝,其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

类酵母型真菌也以芽生方式繁殖,菌落与酵母型真菌相似,但它产生的芽体不从母细胞上脱落,而是延伸入培养基内形成假菌丝。

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新生隐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

2、多细胞真菌:由菌丝和孢子两种基本结构组成(1)菌丝:在环境适宜情况下由孢子萌发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按照功能分为:①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②气生菌丝:露出培养基向空气中生长;③生殖菌丝按照结构分为:①有隔菌丝:多数致病性真菌;②无隔菌丝。

菌丝的形态大小不一(螺旋状/球拍状/鹿角状)、菌丝间有无分隔、形状特征(绒毛状/絮状/粉末状) → 鉴别真菌(2)孢子:由生殖菌丝产生的一种繁殖体,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类①有性孢子:同一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2个细胞融合经减数分裂形成。

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孢子,多为非致病性真菌所产生。

②无性孢子:菌丝上的细胞分化或出芽生成,不经两性细胞的配合。

病原性真菌大多形成无性孢子。

可分为三种a. 分生孢子:又可分为大分生孢子(其大小、细胞数和颜色是鉴定的重要依据)、小分生孢子(真菌都能产生,诊断意义不大)b. 孢子囊孢子c. 叶状孢子:又可分为芽生孢子(一般芽生孢子生长到一定大小仍不与母体脱离,则形成假菌丝)、厚膜孢子(是真菌的一种休眠形态)、关节孢子真菌种类不同,孢子形状大小也不同→ 鉴别真菌3、二相性真菌:少数真菌在营养、温度、理化因素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可发生单细胞与多细胞两种形态的可逆转化,称为双向性真菌。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

真菌的分类及‎真菌感染致病‎的防治姓名:贺蒙蒙班级:艺术092班‎学号:200901‎1275【摘要】: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激素、化疗等药物的‎大量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不断上升‎0.3%。

研究表明,医院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条件‎性致病真菌有‎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属、青霉菌属等。

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其它‎诱因使正常菌‎群失调时,这些真菌可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人类疾病‎。

【关键字】:真菌浅部真菌真菌防治【正文】:一.真菌1.真菌简介: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

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

少数为单细胞‎真菌,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形态‎的孢子。

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

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

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

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

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丝状菌,又称霉菌。

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

(1)菌丝: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称菌丝。

2.真菌形态与结‎构:菌丝延伸分枝‎,交织成团,称菌丝体。

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①营养菌丝体;②气中菌丝体,其中产生孢子‎的则称为生殖‎菌体。

(2)孢子: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

真菌孢子与细‎菌芽胞不同。

真菌孢子: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是一种繁殖方‎式。

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煮沸时间短不‎死,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胞,不是一繁殖方‎式。

3.真菌的分类:人类有致病性‎的真菌约有3‎00多个种类‎。

除新型隐球菌‎和蕈外,医学上有意义‎的致病性真菌‎几乎都是霉菌‎。

双相型真菌介绍及说明

双相型真菌介绍及说明

双相型真菌介绍及说明双相型真菌(Dimorphicfungi)在医学真菌学领域是专指那些在组织内或37℃培养时呈酵母相,于室温中培养时则呈菌丝相的致病真菌,包括申克孢子丝菌、马尔尼菲青霉、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和皮炎芽生菌等。

这些菌的共同特点是除有上述特征外,还有较严格的地域分布(仅申克孢子丝菌此点不突出);对人体致病力较强(有较大的侵袭性),患者不一定在感染前有免疫受损。

一、申克孢子丝菌(一)菌属分类特征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schenckii)属于真菌界,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菌纲,丝孢菌目,丛梗孢科,侧孢霉属。

(二)致病性申克孢子丝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为土壤、植物、木材等的腐生菌,引起人和动物孢子丝菌病(sporothricosi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下组织真菌病。

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有时呈暴发流行,我国的吉林、黑龙江、四川及广东等地曾发生过小范围的地方性流行。

多由外伤植入申克孢子丝菌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感染,常沿淋巴管移行。

吸入分生孢子可导致肺部感染,也可播散至骨骼、眼、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但较少见。

(三)生物学特性1.菌落特征(1)菌丝相:在25℃,SDA培养,3~5天可见菌落生长,初为乳白色湿润、光滑、膜样菌落,逐渐变成深褐色至黑色,中央凹陷,周边隆起,有放射状皱褶的绒毛样菌落。

多次转种后,菌落颜色可以变淡甚至白色,但常有一小部分仍保持褐色;表面光滑,气生菌丝少见。

(2)酵母相:在37℃,脑心浸汁葡萄糖血琼脂等富含营养的培养基上培养,可见白色或灰白色酵母样菌落。

2.显微镜特征(1)菌丝相:可见细长分枝分隔的菌丝,直径1~2μm。

分生孢子梗由菌丝两侧呈锐角长出,纤细而长,顶端变尖。

分生孢子为单细胞,有两种类型,一种无色,球形或梨形,直径(2~3)μm×(3~5)μm,3~5个簇集排列在分生孢子梗顶端如花朵样。

另一种分生孢子较大呈黑色,球形或圆锥形,合轴排列于菌丝四周,称为套袖状分生孢子。

真 菌ppt课件

真    菌ppt课件

孢子囊孢子
13
二相性真菌
– 有些真菌因环境条件改变,可有一种形态 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单细胞型: 机体内寄生37℃ 酵母菌
含动物蛋白培养基
多细胞型: 普通培养基25℃ 丝状菌
沙保氏培养基25℃
14
二相性真菌(Dimorphism)
15
二、培养特性
1.培养基
– 沙保培养基(Sabouraud medium)
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pore)
10
生殖菌丝末端细胞分 裂或收缩形成;也可 从菌丝侧面出芽形成
大分生孢子的形态 11
芽生孢子
芽生孢子: 菌丝体细胞出 芽生成
厚膜孢子: 由菌丝内胞浆 浓缩和胞壁增 厚形成
厚膜孢子
12
关节孢子
关节孢子:
由菌丝体细胞分化形 成长方形节段链状排 列,胞壁增厚形成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可引起机体深部组织和 内脏疾病的一群深在性真菌
致病性真菌、条件致病性真菌
39
条件深部真菌感染 Conditional Deep Infection Fungus
Candida albicans(白假丝酵母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新生隐球菌) Aspergillus(曲霉菌) Mucor(毛霉菌)
• 鉴定真菌以沙保培养基形成的菌落形态为准
2.最适酸碱度为pH 4~6 3.最适的温度为22℃~28℃
– 深部感染真菌在37℃下生长良好 4.需较高的湿度和氧气
16
5.真菌菌落
酵母型菌落(yeast colony):湿润、柔 软而致密,形态似一般细菌菌落
–类酵母型菌落(yeast-like colony)

真菌的微生物检验

真菌的微生物检验

机体可产生一定免疫力。
(三)检验方法及鉴定 1.直接镜检:革兰氏染色镜检 2.培养特点:典型的酵母菌落。
3.鉴定试验
1)芽管试验: 取 少 许 待 检 的 白 色 念 珠 菌 接 种 于
0.5ml人或兔血清中,混匀,直37℃水浴2-3h后,取出 一接种环菌液,涂片、镜检。有芽管产生者为白色念 珠菌,其他念珠菌不产生芽管。
6)荧光染色:
主要使用吖啶橙和氢氧化钾来染直接涂片、培养涂片及组 织切片。
(二)培养检查
本法可确定菌种,辅助直接检查的不 足; 通常用沙保氏培养基(SDA)(22~ 28℃); 深部真菌可用血琼脂或脑心葡萄糖血琼 脂37℃培养;
(三)免疫学试验
用于检测深部感染真菌的抗体,作为辅助诊 断组织胞浆菌、念珠菌、曲霉菌。 检测深部感染真菌的抗原,用于早期、快 速、特异的诊断。
1)标本制备: 2)检查方法: 3)封固液:
①KOH溶液:本液适于检查致密的难以透明的材料(如
毛发、指甲、鳞屑等)。
②墨汁:主要用于检查有荚膜的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等)

③水合氯醛-石炭酸-乳酸封固液:此液
透明力较强,只限于不透明的标本。
④生理盐水:为观察真菌的出芽现象可用生理盐水代替
氢氧化钾溶液。
在沙保氏琼脂及血琼脂培养基上,于25及37℃ 皆可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菌在37℃不能繁 殖。 酵母型菌落,呈白色。 本菌能分解尿素,以此与酵母菌和念珠菌鉴 别。
(二)致病性
本菌大多由呼吸道转入,在肺部引起轻度炎症,或 隐性传染。 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发生脑膜炎、脑炎、脑肉芽肿 等。 此外可侵入骨骼、肌肉、淋巴结、皮肤粘膜引起慢 性炎症和脓肿。
乳胶凝集法检测新型隐球菌病患者的荚膜多糖抗原 ELISA法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者的甘露聚糖抗原 免疫荧光法检测孢子丝菌病患者的可溶性抗原

院内真菌感染治疗讲座

院内真菌感染治疗讲座

• 抗生素使用≥7天 • 联合使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抗 生素。


Inroads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Candidal Invasion in High-Risk Patients. A CME Monograph. Cincinnati, OH: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llege of Medicine;1997. Dean D, Burchard KW. Fungal infection in surgical patients. Am J Surg. 1996;171:374-382
• 可疑的念珠菌血症
• 念珠菌血培养阳性不伴有明显感染症状和体征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 食道炎 内窥镜显示食道上的斑块提示真菌感染 阳性的真菌培养 Gram或其它相关染色显示假菌丝,或活 检显示侵袭性真菌感染
系统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
• 肺炎 • 念珠菌肺炎的证据要求: 胸片中急性侵润性病变与真菌性肺炎临 床表现相符 下呼吸道培养显示真菌生长阳性 下呼吸道培养包括:经胸细针穿刺,经 支气 管活检,开胸活检或胸腔镜活检 相关活检组 织染色显示假菌丝
临床标准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 CNS感染的放射学依据(如从副鼻窦, 耳或脊椎蔓延来;颅内脓肿或梗塞) 次要: CNS其它病原体的培养,镜检或找肿瘤 细胞阴性 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癫痫, 偏瘫和颅神经瘫痪) 神志改变 脑膜刺激征 CNS生化和细胞数异常
播散性真菌感染
• 无法解释的丘疹或结节样皮肤损害 • 血源性真菌感染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病或内眼炎 •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 CT或MRI扫描示肝和/或脾内小的边缘的靶样脓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行疑似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学清学诊断时,有 诊断意义的单份血清标本的显微镜凝集效价为
• A. ≥1:160 • B. ≥1:80 • C. ≥1:320 • D. ≥1:400 • E. ≥1:16
动物试验是分离钩端螺旋体的敏感方法, 常用的动物是
• A. 幼龄豚鼠 • B. 鸡 • C. 小白鼠 • D. 大鼠 • E. 土拨鼠
黑曲霉镜下形态(顶囊球形, 双层孢子梗,第一层粗大, 第二层短小,链状孢子头)
烟曲霉肺炎实验室 检查
③顶囊烧瓶状、单层孢子 梗排列成木栅状、分生孢 子头圆柱形链状排列。
①痰中看到完整的分生孢子头 有诊断意义
②菌落开始白色,2-3天后转为 绿色,数日后变为烟绿色,呈 粉末状。
1例烟曲霉性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概述
• 1956年,越南竹鼠中首先发现马尔尼菲青霉 菌
• 198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 感染。
• 泰国,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已成 为继肺结核、隐球菌感染后的第三种最常见 的机会性感染。
• 我国主要发生在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
临床意义
• 条件致病 • 致病过程 吸入 肺部感染
• 意义:临床多用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G试验和GM试验鉴定真菌范围比较
分离培养和镜检
(菌落形态差异大,培 养物涂片镜下菌丝和孢 子菌头落形黄态绿特色征对诊断意 义羊大毛)状
分生孢子头:顶囊球形或 近球形,多为双层孢子梗 (第一层长,布满顶囊表 面,呈放射状排列),链 状孢子头
黑曲霉菌落(菌落初始为白色 羊毛状,继而为黑或黑褐色粗 绒状)
• 起病14个月时,患者先后在右踝关节、臀部、右上腹部、 头额部出现皮下结节,并最终破溃形成溃疡,有黄色脓 液流出。
• 起病20个月余时,门诊开始予阿奇霉素、红霉素治 疗,体温可平稳。但患者逐渐出现头痛,记忆力减 退,大小便失禁,咳嗽,呛咳再次加重,收入院。
• 患者入院后日渐虚弱,消瘦,意识淡漠,大小便不 能自理。体温每天最高在38~39℃之间。结节穿刺脓 性液体培养出丝状真菌,双相培养确定为马尔尼菲 青霉。
真菌性血流感染(念珠菌菌血症)、真菌性脑膜炎 (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肺炎。
两个80%:①80%真菌性肺炎是由曲霉菌引 起的;②80%曲霉菌肺炎是由烟曲霉引起 的
形态结构特性:特征性分生孢子头和足细胞
微生物学检验
通过直接检查、分离培养查见特征性结构来确 定。
(1)显微镜检查:特征性的分生孢子头、 足细胞、有隔菌丝
生物学特性
• 25℃培养时为菌丝体 • 镜下可见特征性齿轮
状大分生孢子
• 37℃培养时为酵母型 • 标本涂片可见吞噬细
胞内外可见酵母孢子 (直径12—15μm,多 聚集成群)
微生物学检查
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包括直接显微镜检查和真 菌培养。
标本类型:痰液、血液、骨髓、淋巴结穿刺液以 及活检标本等
• 一个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以慢性咳嗽(病 程大于3月)起病,伴咯血,胸部影像学提示肺
结节影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曲霉菌病 (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能否出 现在我们鉴别诊断思路里面?临床怀疑CPA的线 索有哪些?如果怀疑CPA如何诊断?
患者女性,64岁,安徽省宿松县人。2016 年3月10日因为“间断咳嗽1年,咯血45天” 以“肺部结节影性质待查”门诊入院
图1:面 部出现红 斑硬化性 丘疹
图2与荚膜组织 胞浆菌共生,血中半乳甘露聚糖抗原阳性 • 患者最终诊断为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
分析:
①患者多次出国旅游,极大可能在亚热带地区中吸入 了荚膜组织胞浆菌的孢子,造成潜伏感染。 ②患者为长期接受甲氨蝶呤或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免 疫功能低下者。 ③实验室依据:涂片找到细胞内带荚膜孢子,25℃ 培养生长缓慢,丝状菌落镜下齿轮状厚膜大分生孢 子,脲酶(+),组织病理学检查见细胞内外带透明 晕的孢子。
下列有关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描述不正确的 是
• A. 常用RPR或TRUST • B. 主要用于初筛 • C. Ⅲ期梅毒阳性率最高 • D. 为非特异性抗原 • E. 类风湿关节炎可出现假阳性
长期应用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或四环素类无 效的患者,均可因机体的微生态平衡被破坏而 诱发下列何种感染
• A. 厌氧菌感染 • B. 需氧菌感染 • C. 病毒感染 • D. 缺陷病毒感染 • E. 梅毒螺旋体感染
曲霉菌属(Aspergillus)
概述
•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粮食饲料中,用 于工业的制曲酿酒造酱和医药工业中。
• 引起食物霉变的常见污染菌
临床意义:
•毒素中毒与致癌 •变态反应性疾病 器官移植、肿瘤化疗、艾滋病…
•感染:条件致病,免疫缺陷(或受损)患者肺 部感染多见
临床常见侵袭性真菌感染包括:
检查钩端螺旋体的常用染色方法 • A. 革兰染色 • B. 鞭毛染色 • C. 抗酸染色 • D. 镀银染色 • E. 荚膜染色
在兔睾丸组织碎片中,厌氧条件下培养出 来但失去致病力的梅毒螺旋体菌株称为
• A. Nichols
• B. Reiter • C. 敏感株 • D. 耐受株 • E. BCG
临床病例
• 患者为44岁男性,福建省福清市人。反复咳嗽、淋巴结 肿大、皮下结节、高热、头痛,全病程近2年。
• 近2年前,患者在南非工作时无明显诱因出现频繁咳嗽, 无咳痰。起病1个月时患者回国,住院治疗。 起病3个 月,患者赴南非,途中出现咯血,量约1000ml(两次)。 回国后因咳嗽仍有反复并有气促,再入院检查。
临床意义
• 传染性很强的肉芽肿性疾病(组织胞浆菌病) • 传播途径:呼吸道 肺 血流 单核巨噬细
胞系统(肝、脾、骨髓、其他脏器等)
案例学习
• 患者为女性,65 岁,因全身状况进行性加重 3 周余就诊,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痛、咳嗽、 呼吸困难和皮肤病变.患者称,近 16 年来一 直服用糖皮质激素(3 mg/d)和甲氨蝶呤 (15 mg/w)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且病情基本 得到控制.
• 培养物涂片镜下特征:②35℃培养
孢子圆形 卵圆形或 腊肠样, 有横隔
鉴别要点
• 同属间的鉴别:马尔尼菲青霉是青霉菌属中唯一双 相性真菌(25℃时为霉菌相、37℃时为酵母相),可与 青霉属其他菌种鉴别
• 与其他双相型真菌的鉴别:25℃时在含糖培养基上 产红色色素并渗入基质,可与其他双相菌相区别
• 45天前出现咯血,胸部CT(图1,2016.1.11)示“左肺 下叶近端扩张支气管腔内球形病灶(白色箭头);左肺 下叶靠近胸膜形态规则实变结节影(*),结节周围伴有 磨玻璃影”。口服云南白药、左氧氟沙星后咯血逐渐消 失。7天前劳累后再次出现痰中少量暗红色血丝,为进 一步诊治入院。
• 入院后患者痰病原学检查阴性,血清肿瘤标志物阴性。 增强肺CT(图2-1横断面,2016.3.15)显示“左肺下叶 不规则结节影(*),与2016.1.11肺CT相比,原左肺下 叶近胸膜结节影已形成空洞(囊状支气管扩张)(黑色 箭头)”。
脲酶(+),明胶液化(-) •杜波组织胞浆菌
脲酶(-),明胶液化(+)
复习思考
A型题(单项选择题):
钩端螺旋体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常用的培 养基是
• A. 沙保弱培养基 • B. 罗氏培养基 • C. Korthof培养基 • D. 卵黄琼脂培养基 • E. 巧克力琼脂培养基
人感染钩端螺旋体的主要途径是 • A. 垂直传播 • B. 动物叮咬 • C. 接触疫水 • D. 呼吸道吸入 • E. 使用血液制品
标本直接检查: • 显微镜观察
吞噬细胞内外可见酵母孢子(直径12— 15μm,多聚集成群) • 抗原检查:免疫荧光染色镜检、血液半 乳甘露聚糖(GM试验)阳性 • PCR
标本分离培养: • 25℃培养:生长缓慢,丝状菌落
标本分离培养: • 37℃培养:生长快,酵母型菌落
鉴定 • 荚膜组织胞浆菌
(2)抗原检测:GM试验检测半乳甘露聚糖 G试验与GM试验联合可提高曲霉的检出率
GM试验的原理及意义
• 原理: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分析法检测血
清中半乳甘露聚糖(glactomannan)抗原。 • 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一种
多糖,菌细胞壁表面菌丝生长时,半乳甘露聚糖从薄 弱的菌丝顶端释放,是最早释放的抗原,主要适于侵 袭性曲霉菌感染。
• 支气管镜检查:各气管、支气管粘膜略充血,无水 肿及出血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为烟曲霉 菌、黄曲霉菌。
病例提示:
• 胸部CT影像学及动态变化对病程大于3月的慢 性肺曲霉菌病(CPA)有重要提示意义。影像 学特征性改变为肺内/近胸膜空洞内或扩张的 支气管内的真菌球;其他重要胸部影像改变 为:新出现或原有空洞影扩大;胸膜增厚; 结节影;上叶局灶性纤维化。
• 起病约10个月时,患者自述扪及皮下20余枚绿豆大小无 痛结节,且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无压痛。入院后查体, 颈部(颌下、颏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质中、光滑、界 清、可移动,无明显压痛,皮肤见散在红色丘疹。
• 起病约1年时,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8℃, 仍有咳嗽。又入院,行肺部CT仍见阴影。
• 确诊CPA还需要病原学证据:①直接涂片镜检; ②真菌培养和鉴定;③组织病理;④痰或支 气管灌洗液曲霉菌PCR;⑤曲霉菌IgG抗体; ⑥支气管灌洗液和血清GM试验。
二相性真菌(diphasic fungi)
马尔尼菲青霉 组织胞浆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组织胞浆菌)
马尔尼菲青霉
(Penicillium marneffei, Pm)
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极弱,血液中的梅毒 螺旋体在4℃放多少天即死亡
• A. 1天 • B. 2天 • C. 3天 • D. 4天 • E. 5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