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生活真情,让习作焕发个性光彩]

合集下载

让学生的习作像生活一样绚丽多彩

让学生的习作像生活一样绚丽多彩

让学生的习作像生活一样绚丽多彩城军小学林义声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

学生的习作源自生活,然而,学生的习作往往却是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

我们怎样让学生的习作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灵气、充满生活气息呢?我认为:应该让习作训练成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外延,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现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放式的习作大课堂。

使学生爱写、会写、善写,写出有时代气息,有个性和灵性的习作来;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生命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体验生活。

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的语文表达才会有源头。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那么抓好习作训练,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在学写动植物的作文时,我们不要让学生拿起笔来就写,而要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山川河流、田园里的瓜果蔬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在教学写人的作文时,我们可采取观察、调查、采访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再举行相应的主题活动,最后才动笔写作,如此进行,学生写出来的习作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更贴近生活,才能把人物写得更加鲜活。

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

如果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的话,习作就会自然充满生活的气息,显露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让真情实感自然留露作文

让真情实感自然留露作文

让真情实感自然留露作文
今儿天气真好,阳光就像撒了金粉似的,照得大地都暖洋洋的。

走在街上,都能闻到路边小吃摊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流口水。

哎呀,这雨下得真是时候啊!刚好我出门忘了带伞,这下可怎
么办?不过看这雨也不大,淋点儿就当洗个澡了。

哈哈,这雨水真
是清新啊,闻着都让人感觉心情好了不少。

这本书真是太好看了!看得我停不下来,连饭都忘了吃。

里面
的故事太精彩了,就像看电影一样。

这作者真是个天才,怎么能写
出这么棒的东西呢?
晚上回家路上,看到路边的灯光一闪一闪的,突然觉得好温馨啊。

每盏灯下都有一个家,每个家都有自己的故事。

想着自己也能
拥有一个这样的家,就觉得特别幸福。

今天和朋友们去海边玩,海风那个大啊,吹得我都快飞起来了!海浪一个接一个地拍过来,我们就在沙滩上捡贝壳、堆沙堡。

真是
太开心了,感觉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欢乐!。

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作文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新课标将写作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向自然,深入生活,去触摸一草一木的自然情感,去感受一山一水的博大情怀,促使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突出了作文内容生活化的价值取向。

作文教学一定要紧密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抒发,张扬写作个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体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米”之于作文写作来说就是素材。

缺少素材,纵有再精妙的构思和技巧也是枉然,由此可见素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写作源于生活,好的作品也来源于生活,素材就在生活中。

要让学生热爱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注意观察和积累。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的人情世故、琐碎小事,都是可以拿来用的好材料。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观察生活是积累素材的必经之路。

当下,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每个同学接触的人、观察到的事不同,心中的情感自然千差万别,只要留心,身边事皆可入文。

作文要向生活敞开怀抱,新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还要指导学生细心地观察、感受、体验,用心灵的触角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让他们关注家人的个性特征、公交车上的言语交流、生日会上的感人情节、寒暑假的难忘旅游、画展上的艺术震撼等,从人的特点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自然和艺术中的审美,生活让学生的体验丰富,让写作的素材丰盈。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写作素材,捕捉自己觉得有趣、有意义的生活琐事、生活细节,通过对素材的收集整理,形成自己对社会的认知和独特的感悟,从而保证他们有兴趣地参与写作。

抒写生活的真情

抒写生活的真情

抒写生活的真情——浅谈散文写作近年来,高考命题多倾向于要求考生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因而散文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

然而不少考生的文章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充斥着虚假造作的矫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将“感情真切”列为基础等级中的重要一条。

鲁迅先生说,写文章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

还说要“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归根结底就是强调作文要“真”。

这一条说起来不难,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一、植根生活写真事作家冯骥才说:“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散文的真首先是内容的“真”,其次才是言志抒情的“真”。

散文内容的真实性一向被视为散文的基石。

周立波在其主编的《散文特写选》(1962)的序言中说:“描写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重要特征。

……散文特写绝对不能仰仗虚构。

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

”可是翻开时下的杂志,随时能读到一些脱离生活而编造的故事。

有人认为,散文是文学,可以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法进行虚构,其实这大可不必。

散文历来是一种真实性的文体,它的基础是生活的真实,脱离生活而虚构就背离了散文的本质。

巴金晚年写文章特别强调“真”,他的《随想录》是说真话的代表作,在真诚中体现了一代大师高尚伟岸的人格精神。

特别是《怀念萧珊》,叙写他和萧珊从相识、相爱到相依为命,以及萧珊陪自己遭受非人待遇,直到被折磨致死的经过。

用血泪凝成的至文,诉说着刻骨铭心的创痛。

不仅祭奠了亡妻,而且祭奠了所有在那场浩劫中殇逝的英魂。

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余光中说,散文是“文学的测谎器”。

它来自生活,无需虚构,也无需造作,只需用自己的人生体验与生命情感真诚地与读者交流,讲出心里的话。

中学生作文完全可以写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

让作文呈现多彩的光芒

让作文呈现多彩的光芒

让作文呈现多彩的光芒作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我们思考、表达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展示自我、开拓思维的良好机会。

那么,如何让自己的作文呈现多彩的光芒呢?我们应该注重观察生活,积极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真实而生动的生活才能让作文具有生命力。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我们可以观察到热闹的街头巷尾,人们匆忙的脚步,闪烁的霓虹灯,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到生活的脉搏。

当我们走在田间地头时,我们可以看到农民伯伯们辛勤的付出,成片的稻田和麦浪,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当我们坐在教室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同学之间的互动,老师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知识的魅力。

所以,观察生活是让作文多彩的第一步。

我们应该善于思考,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思考是作文的灵魂,只有独到的思考才能让作文别具一格。

当我们看到一个现象时,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为什么”、“怎么办”等问题来思考。

我们看到市场上拥挤的人群,我们可以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市场如此拥挤?是因为节假日抢购的人多了?还是市场管理不善?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思考来寻找答案,这样写出的作文才会引人入胜。

思考是让作文多彩的灯塔。

我们应该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让作文具有可读性。

语言是作文的皮囊,好的语言可以让作文更加多彩。

当我们用生动的形象来形容一件事情时,读者会有置身其中的感觉,这样作文也就更有说服力。

当我们写一篇描写春天的作文时,我们可以用“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来形容花朵,用“春雷响起、大地苏醒”来形容气候的变化。

这样的语言运用会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让作文呈现多彩的光芒需要我们注重观察生活、善于思考、有独特的见解,同时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文,让多彩的光芒照亮世界。

用心感受生活,运笔抒写真情

用心感受生活,运笔抒写真情

用心感受生活,运笔抒写真情作者:石彦锋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年第09期提到作文,学生往往会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

这大概是大多数学生写作时遇到的通病。

那么,作文难,到底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这为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题找到了一条出路。

可是怎样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呢?我认为这就要从要加强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做起。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这点的重要性。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用“真”、“实”的笔触去倾吐真情。

一、感受多彩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教师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生活,时时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培养学生认识生活、丰富生活、概括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

1.让生活在玩耍中有趣味。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玩,给了学生学习之外的另一种乐趣。

在玩中,孩子的个性得到了释放,能力得到了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玩也是另外一种学习,一种身心放松的学习。

踢毽、下棋、溜溜球、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玩的,在玩的叙述中他们更是滔滔不绝。

2.让生活在大自然中丰富。

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它就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学生的心。

大自然可以陶冶他们的性情,满足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让他们领略自然之美。

乘缆车,坐旱地雪橇;放风筝,挖螃蟹,奔跑在沙滩;漫步于蝴蝶园,寻觅翩翩舞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收获了不少。

许多学生正是在拥抱大自然的过程中,积累了充实的写作素材,写出了自己满意的文章。

3.让生活在活动中变充实。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活动。

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

真实感受增添作文生动性的秘诀

真实感受增添作文生动性的秘诀

真实感受增添作文生动性的秘诀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艺术。

而要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真实感受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深入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以及巧妙运用形象细节、情感描写和感官描述等手法,增添作文的生动性。

一、深入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生活中的点滴细节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感受,通过深入体验这些细节,我们可以为作文添加真实感受。

例如,当我们走在街上时,可以留意周围的景色、人物和声音;当我们与朋友交谈时,可以注意他们的表情、语气和举止;当我们品尝美食时,可以感受食物的香味、口感和滋味。

通过这样的感受,我们可以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作文中,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我们的观点和情感。

二、巧妙运用形象细节形象细节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共鸣。

当我们写作时,可以运用具体的形象细节来描绘人物、场景和事件,这样读者就能够更加清晰地想象和体验我们所描述的情境。

例如,当我们写一场雨后的夜晚,可以描绘湿润的空气、滴水的声音和街道上反射的灯光,这样读者就能够切身体验到夜晚的清新和安静。

三、情感描写情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通过情感描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真实地传递给读者。

当我们写作时,可以用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情感,让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受到我们的情感。

例如,当我们写一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可以描述自己心中的那份温暖和亲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读者也能够感受到我们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感官描述感官描述是使作文更加生动的一个有效手法。

通过描写声音、味道、触感、视觉等感官细节,我们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文所描述的情境。

例如,当我们写一段关于海滩的描写时,可以描绘沙滩上阳光的炙热、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细沙滑过脚趾的触感等。

通过感官描述,读者可以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海滩的美好和宁静。

总结起来,要增添作文的生动性,我们需要深入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巧妙运用形象细节、情感描写和感官描述等手法。

这些秘诀可以使作文更加真实、生动,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体悟生活本真彰显作文个性

体悟生活本真彰显作文个性

体悟生活本真彰显作文个性作者:吴庆业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5年第01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让学生个性化写作,发展学生的个性,作文承担着更多的责任。

但在实践中,由于作文教学存在着功利性,学生写作形成应试模式,忽视个性的发展,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模式化。

个性化写作就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为目的,鼓励学生真实的表达,形成自己的作文特色的作文教学。

它要求教师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带领、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真实,并表达出来。

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创作中张扬个性,形成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

一、回归生活本真作文的实质就是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叶圣陶在《文章例话》里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作文个性的源泉。

有的学生没有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对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缺少对生活的观察,作文脱离生活成了无源之水,只好乱编应付,凑一些名句,搜集几个古人,下笔必谈屈原,事例必用李白,内容干瘪,感情苍白,失去了作文的要义。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生活中的事都有自己的看法,家庭生活、邻里生活、社会生活都是学生写作的基础,“生活的外延即是语文的外延”。

作文就要反映新鲜的生活,这样才有生气。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培养观察的习惯,学会观察生活。

在平时要学会真实记录自己的生活,仔细观察自然界景物的变化、家庭的亲情、社会的冷暖,能够发现其中新奇的、不同寻常的事物,写作时根据自己的积累进行加工提炼。

观察时特别要学会观察细节,在细节中发现真情,用细节来写人物的性格,写出自己对社会、生活真实的感受。

如一名学生写自己高考落榜,家庭经济困难,复习费用对父亲来说是个太大的难题,他写道:“爸爸吸着烟,一支,一支,吸,吐,屋里充满呛人的烟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抒写生活真情,让习作焕发个性光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激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

读读现在孩子们的作文,总觉得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真诚的童趣,溢于言表的童趣。

有感于此,习作应倡导记真人、叙真情,写实景,抒实情。

强调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真事,真想法,真感受。

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1拥抱生活,写出真情。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的好: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为了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常常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年注意观察周围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鼓励
学生热心参与校园、社区活动。

让学生学会走进生活,拥有更多的体验储蓄;学会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学会做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一次学生在找春天后在习作中写道:我在果园里看到了春天,果园成了大花园。

也许是花儿在举行选美比赛,也许是在开服装展销会、、、、、、这一段排比式的叙述就写出了孩子眼里童话般的世界,它是孩子对美好生活无比热爱的真情流露。

2、描绘生活,写出真情。

小学生识字量少,年龄小,握笔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于是我让学生家长分别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写话本。

首先让孩子们在本子上尝试把自己的经历画下来。

然后在旁边写上简明的解说词。

写字有困难的孩子还可以请爸爸妈妈来帮忙。

学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孩子们的写话本就会变一本图文并茂的小画册,他们在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抒发了真情,也感受到了习作的乐趣。

3幻想生活,写出真情。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小学生富有幻想,喜欢根据自身过去的经验自由联想,其想象是丰富而独特的,甚至还会有奇思妙想。

让孩子们进行想象性的习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孩子的真情实感。

例如学生在《2050年时的生活》中写到:2050年人类顺着通天大道来到了水星上。

那里春风明媚,鸟语花香,人们呼吸着绿色空气,吃着微生物食品,住着自动调温的别墅,开着水、陆、空三用的小轿车,别有多开心了!、、、、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么有创意的构思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空间里驰骋,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感悟生活,写出真情。

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有是各不相同的。

提倡生活写真,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感悟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分纯真的友情,去体验生命的珍贵,母爱的伟大、、、、、、随时注意生活积累,随时记录自己独特的生活,抒写自己真情的流露,留下自己成长的脚印,撰写自己人生的史记。

一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写真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例如,我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调查灵宝的环保情况,写些感受。

调查一结束,孩子们真情涌动,有的写生活垃圾污染社区环境,有的写村办工厂废气污染空气,有的写噪声对环境的污染,有的写脏话污染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写,畅快地写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真情就释放于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中。

小小童心,大千世界。

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生活。

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感悟。

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的生动局面。

学生才能抒写出生活的真情,使自己的习作焕发出个性的光彩。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