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白内障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王克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对比分析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的效果对比分析作者:刘霞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年第30期【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效果。
方法择取本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12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各60例,均为单眼发病,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给予研究组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神经纤维层及角膜厚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①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3.34%,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96.67%;②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
结论 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0..02白内障是我国首个致盲性的眼病,由于营养未得到充分的晶状体受到外伤、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晶状体的新陈代谢产生异常性,进而引起了损害囊膜的问题,甚至增加渗透性,导致其无法充当屏障,最终,由于晶状体蛋白质的变性而发生白内障。
依据临床治疗情况得出:手术治疗具有明确的作用,且手术治疗为白内障患者复明主要的方法[1-2],因此,为了更好地治疗患者病症么改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立足于现有的治疗方案上,本文主要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的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本院12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研究组60例,年龄70.8±5.6岁,其中男38例,女22例;对照组60例,年龄71.1±5.9岁,其中男40例,女20例;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对比分析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对比分析作者:尹丽婷赵萍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4年第23期[摘要] 目的分析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将95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予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1.0患者(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1%)(P[关键词] 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硬核性白内障[中图分类号] R779.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129-03[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applying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for treatment of hard nucleus cataract. Methods A total of 95 cases of hard nucleus cataract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iven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The surgical effect and safety were observed.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third month the surgery, 93.75% of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0.5~1.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1.01% of the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Hard nucleus cataract白内障是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其治疗以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
硬核性白内障小切口摘抄除术与超声乳化术临床效果分析

均为 ( 6 2 . 6 4  ̄ 4 . 3 7 ) 岁; 左眼病变 4 2例 , 右 眼病 变 4 8例 ; 术前眼压 平 均为 ( 1 3 . 4 6  ̄ 2 . 0 4 ) m mH g 。核硬度 分级 , 其中I v级 5 4例 , v级 3 6例 。
1 . 2 方 法
注: l 】 < 0 . 0 5 , 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 资料
使用 S P S S 1 9 . 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组 间
对 比方法采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组间 比较使用 x 检验 。
2 结果 2 . 1 两组 患者 临床 效 果 比较
现代 囊外摘 除组 患者手术后 视力恢复 优于超 声乳 化组 , 手 术后并 发症 ( 角膜水肿程度 、 虹 膜损伤等 ) 低 于超声乳化组 , 组 间 比较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见表 1 、 表2 。
平均为 ( 6 2 . 0 9  ̄ 4 . 8 8 ) 岁; 左 眼病 变 4 7例 , 右 眼病变 4 3例 ; 术前 眼
压平均 为( 1 3 . 8 8  ̄ 2 . 9 1 ) mm Hg 。根据 晶状体 核的颜色对 核硬度分
级, 其中 I v级 5 2 例。 V级 3 8 例。 I I 组患者 9 O例 , 男5 3例 , 女3 7例 , 年龄在 5 4 ~ 7 4岁之间 , 平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王中利【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硬核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诊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1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及术中前房出血、后囊膜破裂和虹膜损伤、术后炎症反应和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于术后1 d和术后1周的角膜散光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的角膜散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后囊膜破裂以及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对硬核白内障的术后效果相近,但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少,更为安全可靠.%Objective: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hard nuclear cataract. Methods:18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ard nucleus cataract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9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Corneal astigmatism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traoperative hyphema, posterior capsule rupture, iris injur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corneal edema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astigmatism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1 day and 1 week after surgery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rneal astigmatism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t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surgery (P>0.05). The posterior capsular rupture during surgery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rneal edema after surge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effect of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and phacoemulsification on cataract extraction was similar. But the 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 has less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which is more safe and reliable.【期刊名称】《包头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2【总页数】2页(P65-66)【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硬核性白内障【作者】王中利【作者单位】方城光明医院,河南南阳 473200【正文语种】中文白内障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能造成患者视力残疾甚至失明,其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升高的趋势,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白内障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观察作者:朱汀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11期【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组44例,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硬核白内障;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7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11-03--01白内障是由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体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浑浊,称之为白内障。
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多[1]。
目前在国内外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早期的一些白内障患者,临床用药后病情会减慢发展,视力也会稍有提高,临床上主要以手术为主[2]。
本研究主要以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龄分布45—55岁,平均年龄(50.23±3.14)岁;观察组4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其年龄分布于51—65岁,平均年龄(58.16±5.17)岁;所患者均排除青光眼、高度近视、眼部创伤史等,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5.1.2 方法两组患者术前均采用复方托呲卡胺眼液散瞳,碘伏消毒,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作球后麻醉。
硬核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分析

硬核白内障的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分析目的观察比较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对硬核白内障患者手术疗效的差异。
方法选择12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选择小切口白内障切除术,B组选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散光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2d,A组患者视力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w及3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2d及1w散光低于B组(P<0.05);A组后囊破裂以及角膜水肿发生率(4.05%、5.41%)均低于B组(9.86%、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较超声乳化术更适合治疗硬核白内障患者。
标签: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硬核白内障白内障是眼科的常见疾病,主要症状为视力模糊、视力减退及失明[1]。
作为全球第一位的致盲性眼病,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2]。
根据Emery 分级,一般将核硬度为IV~V级的老年性白内障称为硬核白内障。
硬核白内障由于其自身特点,手术难度比较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因而在对其进行手术时应充分考虑,选择适合的治疗手法[3]。
我们选取12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以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手术治疗,比较其疗效差异。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0月来我院眼科就诊并被诊断为硬核白内障的患者120例(145眼),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40~75(平均61.23±6.74)岁。
按照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IV级患者77例,V级患者43例。
随机分组,分为A(60例,74眼)、B(60例,71眼)两组,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指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论
白内障的发生率伴 随人 1 5老龄化进程 的加深 而持 续增 长 ,很容 易
致盲 ,对 患者身 心健康及 生活质量 均造成 严重威胁 】 。在临 床上小 切
名 为实验 组 ,其 中包括2 0 例 男性患者 和 l 5 例 女性患者 ,年龄最 高者为
其 中实验 组患者 的采用小 切 口非超 声乳化 白内障术进 行治疗 ,具体方 法 为 :巩 膜切 口在 显微镜 下做好 ,将 透 明角 膜进行分 离 ,将一 个切 口
角膜透 明要 由角膜 内皮细 胞进行保证 ,针对 成年人 来讲 ,损伤 了
角膜 内皮细 胞 ,不可再 生 ,仅仅依 靠细胞移行 和扩展 ,因此 ,在 治疗
2结
果
升 ,严 重影响患者 的健康 及生活质量 。 因此 ,必须选择 一种安全 、有
效的治疗 方法进行 治疗 ,提 升治疗效 果 。我 院在临床实 践 中发 现硬核 白 内障治疗 中予 以非超声乳 化 白内障手术治疗 效果较为理 想 ,本 研究
治疗 后 ,实 验组 患者 的角膜散 光度为 ( O . 9 3 ±O . 0 7 ),而对照 组
・
选 择我 院收治 的7 0 例硬核 白内障患者 进行分析 ,对其 临床治疗效 果进
行 进一步分析 ,以下为分析 内容和结果 。 1资 料 与方 法
( t = l 0 . 4 2 8 9 );实验 组 患者 中发 生 并发症 的例 数为 1 例 ,发生 率为
1 . 1临床资料 :选取 我院收 治的硬 核白 内障患者7 0 例 ( 7 0 眼 )进 行分 析 和研究 ,选择时段 为2 0 1 4 年5 l至2 f 0 1 6 年5 月 ,采 用随机数字分 组法
试析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的

对患者视力矫正及瞳孔直径术前、术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研究
本文获取的所有数据均经 SPSS24.0 软件统计、加工、处理,计数 资料经 % 表示,利用 X2 实施组间比较检验,若 P < 0.05,则数据差异 存在统计学研究价值。
2 分析结果
2.1 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矫正效果比较结果 经 手 术 治 疗,患 者 视 力 矫 正 效 果 符 合 0.05 以 上 标 准 的 达 到 了
总之,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切除术投入到小瞳孔硬核白内障 患者治疗中,有助于矫正患者视力、扩大患者瞳孔,具有大力推广运 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术在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J]. 张新丽 . 中国现
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瞳孔直径、视力矫正状况。结果 :经研究,在视力矫正效果比较中,有 83.3% 的患者达到了 0.05 以上,比术前
14.0% 高出很多 ;在瞳孔直径比较中,有 16 眼超过 6mm,效果较好,且 P < 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结论 :采用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为小瞳孔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后,患者视力矫正效果较好、瞳孔明显恢复,具有深度推广、使用之价值。
患者入院确诊后,经医生介绍治疗方法后,均在知情同意书中签 字 ;之后,由医院为 100 位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
术前,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若患者血压< 160/96Hg、血糖低于 8mmol/L,则表明各项指标处于正常准状态,可以手术 [1]。
术中,首先进行散瞳操作 :医护人员严格按要求清洁患者结膜囊, 期间要做好消毒巾铺设 ;接着麻醉患者,为患者注射布比卡因 7.5g/L 与利多卡因 20g/L 混合物后,将患者眼睑切开,顺着上方角膜剪开结 球膜,并及时止血、完成分离。然后,手术切口可选在在鼻及颞上方, 直到透明角膜内 1mm,在前房处安放粘性物质。若发现患者有瞳孔粘 连现象,应通过钝性针头分离 ;若撕囊十分困难,应利用截囊法处置, 如患者瞳孔太小就要在虹膜下行截囊处置,操作中要在虹膜下插入目 测针头后截囊一圈。接着,手术切口要通过水分离方法扩张,对硬核 进行旋转,旋转时要控制好针身、力度、位置,通常要以慢速在囊袋与 瞳孔内剜出硬核 ;完成后,要利用 10~0 缝线将切口缝至闭合,在处 理粘性物质时可采用双路注吸法吸出,接着在囊袋中注入粘性物质并 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在将粘性物质用双路注吸法清除,此时主刀医 师要把 BSS 液注入患者前房,待维持住眼压直至恢复正常范围时,通 过逆行热灼方式处理患者球结膜剪开部位,完成热灼处理后在手术部 位将氧氟沙星眼膏均匀抹上,并实施包扎。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如果 在术中出现超过 3mm 以上的晶状体后囊破裂且伴随玻璃体溢出现象 时,应将玻璃体摘除,使瞳孔保持原有状态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核白内障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王克
发表时间:2018-07-12T15:06:26.3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9期作者:王克徐恒
[导读] 分析硬核白内障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
江苏省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212000
摘要:目的:分析硬核白内障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的8月~2017年的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硬核白内障病患,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选择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组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在手术后3个月时的角膜散光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硬核白内障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不仅操作简单、损伤较小,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硬核白内障属常见白内障类型,手术是治疗此症的有效方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凭借安全性高、恢复效率高的优势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1]。
本文分析了硬核白内障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硬核白内障病患,均是于2015年的8月~2017年的8月前来我科就诊。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48例,两组资料:治疗组有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57~75岁,平均年龄是(63.2±4.5)岁。
对照组有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是(62.8±4.1)岁。
经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前3d,帮助患者完善术前检查,选用氟氧沙星滴眼液向眼内滴注,对结膜囊、泪道等部位进行冲洗。
对照组选择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施术方法:将患者的眼脸打开,之后利用角膜刀于近角膜缘局部10~11点透明角膜横向行一处长度在3mm的切口,同时纵行与1~2点局部行一处长度在1mm的切口做辅助切口。
将黏弹剂注入至前房,采用环形方法实施撕囊操作,利用穿刺刀穿透前方,施术晶体核分离操作,再通过超声乳化方法将粉碎的晶体核吸出,选择人工晶体置入囊袋的内部,在利用粘弹剂对手术切口施术水密,对结膜瓣施术封闭。
治疗组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施术方法:帮助患者对眼部实施消毒处理,利用显微镜辅助在巩膜行一处小切口,到达前方并将黏弹剂注入,进行开罐式撕囊,同时将内切口适当的扩大,在前囊口下进行多次水分离,用以促进晶状体核及皮质的关系降低。
实施晶状体核拨动促进其达到前方,再将黏弹剂注入后将晶状体核娩出。
将残留皮质充分清除,同时在囊内置入人工晶状体,将黏弹剂清除并进行注水操作。
对切口闭合状况予以详细检查,明确无异常后将地塞米松进行局部注射,实施包扎处理。
1.3观察指标
由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角膜散光度检测,予以对比;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予以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获得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实施综合处理,使用`x±s代表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使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各阶段角膜散光度
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在手术前对比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有所改善,手术前后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手术后3个月时的角膜散光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各阶段角膜散光度
2.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治疗组在手术后发生巩膜损伤1例,角膜水肿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6.25%;对照组在手术后发生巩膜损失3例,角膜水肿4例,晶状体囊破裂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6.67%;治疗组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白内障发生后,在疾病进展过程能造成患者眼部晶状体正常结构及相关功能异常,逐渐使患者发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表现,甚至有失明的风险,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2]。
硬核白内障是常见白内障类型,在白内障患者中所在比重很大,既往以老年人患病率最高[3]。
关于硬核白内障的治疗,保守治疗的效果相对有限,固临床常主张行手术治疗,既往手术方法主要是超声乳化术或囊外摘除术,这其中超声乳化术吸除术应用相对广泛,但容易造成角膜内皮受损,尤其病情较重的患者,对其损伤更重[4]。
近年来,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做为新型术式在临床获得了广泛认可,应用也更加的广泛。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有着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大致相同的步骤,最大的区别在于晶状体核的摘除手法。
在操作过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利用内切口、水分离、核内层等形式进行找出晶状体核操作,避免了反复在前方结构进行操作,很大程度降低了角膜内皮细胞承受的损伤。
此外,该术式更利于前房稳定性的保持,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5]。
本文治疗组选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手术后3个月时的角膜散光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结果充分证明了
硬核白内障运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优势,不仅操作简单、损伤较小,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刘明,陈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2):33-34.
[2]罗飞.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57-58.
[3]刘海凤,杨洋,李艳华,等.两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在高龄硬核白内障中应用比较[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5):570-573.
[4]郭晓龙.硬核白内障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62-63.
[5]殷先第.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3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