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科学杂志的两篇文章
第五章 性科学与性教育(上课版)

第五章性科学与性教育Ⅰ绪论第一节生物与性性(sex),是生物界存在的普遍现象。
动物有雄性和雌性,各具不同的性器官,通过受精以繁殖后代。
同样,在植物界,也有、雄性的存在。
在能开花、结果的植物中,雄蕊是雄性器官,雌蕊是雌性器官,通过授粉,进行受精,以繁殖后代。
生殖(reproduction),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任何生物个体不会因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生物种系的消亡,因为生物体能繁殖后代,从而使种系得以繁衍延续。
有生命就有生殖活动,如同有生命就必然要进行新陈代谢,它们都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性是生命进化的产物。
在某些低等的动物和植物,其繁殖方式为营养繁殖与无性生殖,其后,出现了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繁殖方式是生命进化中的重大飞跃。
而到了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性活动已不仅是生殖活动。
人类的性行为具有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的特征,这与动物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但它又是生物进化的必然。
一、生物繁殖方式的发展生物界的繁殖方式有营养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无性生殖(agamogenesis)和有性生殖(zoogamy)。
单细胞生物,可通过细胞分裂,分成两个子细胞,各形成一个新个体;有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又可通过断裂、出芽形成新个体,这些都属于营养繁殖。
而生殖,是指那些需专门产生生殖细胞以发展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生殖分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两者各有不同。
在无性生殖,一个生殖细胞就可长成一个新个体;而在有性生殖,则需两个异性生殖细胞成对地配合后,才可长成一个新个体。
生物界的发展,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就繁殖方式的发展、性的进化来说,无论是动物界还是植物界,都是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一)植物界繁殖方式的发展(二)动物界繁殖方式的发展在动物界,繁殖方式的发展是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从体外受精到体内受精,从雌雄同体到雌雄异体,从卵生到胎生的。
低等动物一般为无性生殖,或者是无性与有性的世代交替式生殖。
海洋科学导论 第五章:海洋环流(新)

温盐环流 (大洋深层环流)
“深海环流”,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 洋流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运作现况是,以风力驱动的海面水 流(如墨西哥湾暖流等)将赤道的暖流带往北大西洋,暖流在 高纬度处被冷却后下沉到海底,而这部分原本温暖的赤道海水 也变成了又冷又咸的北大西洋深层海水,这些高密度的水接着 流入洋盆南下前往其他的暖洋位加热循环沿南大西洋、南极洲 流进印度洋,最终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谓的“环流”。,一次 温盐循环耗时大约1600年,在这个过程中洋流运输的不单是能 量(温度 / 热能),当中还包括地球固态及气体资源等,不过 温盐环流最受人类关注的是其全球恒温的功能。温盐环流推测 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及南冰洋之间的盐分及温差对流而触发的 。
船长下令:“收网!” 船员们拼命地往上拉渔网。可是,越拉,大家越害怕:从来都
是撒开的渔网,今天却被卷成长长的一缕,仿佛有一只巨手扯着渔 网,要把渔船拖向可怕的深渊。
“弃网!”船长胆怯地下令。 船员们操起斧头,三、两下就把渔网砍断了。然而,这一切都
无济于事,渔船仿佛被粘性无穷的胶水粘住了,一点也动弹不了 。
第五章:海洋环流
§ 5.1 大洋环流概述
5.1.2 海水所受的作用力 引起海水的运动的力: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
海水运动派生的力:科氏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 1、重力、重力位势 重力:
G = ( 9.80616–0.025928cos2φ+0.00069cos22φ–0.000003086z)m / s2
北极航运的现状
1951年,美国年轻的海洋学者克伦威尔和他的同事,在太平洋的赤道海域进行鲔鱼生 活习性及环境条件的考察研究。考察的方式并不复杂,就是把玻璃浮子串在一起,布 放在16~20千米长的海面上,每个玻璃浮子下面,挂上铅锤和若干鱼钩。白天放下 去,晚上收回来。按照一般的常识,既然海流是向西流动的,布下的钓鱼工具自然应 当向西漂才对。然而令人不解的事情发生了,克伦威尔布放的沉到海面下的钓具一反 常规,竟一个个向海流的反方向漂着。细心的克伦威尔以为自己没有放好钓具,收起 来后,又重新布放,结果还是一样的。漂浮在海面的小船受海流影响,向西漂着,而 沉入海中的钓具却向东漂去。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大量的资料对比,他断定,在赤 道海域的表层海流之下,存在着一支像湾流那样巨大而稳定的逆向海流。这就是赤 道潜流。经过各国海洋学家的艰苦努力,最终查明,赤道潜流在三大洋中都存在。它 的表现形式是,沿赤道方向由西向东流动,横越三大洋。其范围是北纬2°到南纬2° 之间的海域内,形成一支与赤道对称的狭窄海流。它的垂直厚度在200~300米,全年 流速稳定。 课下:/v_19rrofcrv0.html
爱因斯坦-下册-第五章

第五章爱因斯坦年表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
父母都是犹太人。
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波林·科克。
1880年爱因斯坦一家迁居慕尼黑。
父同其弟雅各布合办一电器设备小工厂。
1881年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出世。
1884年爱因斯坦对袖珍罗盘着迷。
进天主教小学读书。
1885年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1886年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读书。
为了遵守宗教指示的法定要求,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直到准备接受受戒仪式。
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0年爱因斯坦的宗教时间,持续约1年。
1891年自学欧几里德几何,感到狂热的喜爱。
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开始读康德著作。
1894年全家迁往意大利米兰。
1895年自学完微积分。
中学没毕业就到意大利与家人团聚。
放弃德国国籍。
投考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未录取。
10月转学到瑞士阿劳州立中学。
写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1896年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
1897年在苏黎世结识贝索,与其终身友谊从此开始。
1899年10月19日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
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
1901年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
3月去米兰找工作,无结果。
5月回瑞士,任温特图尔中学技术学校代课教师。
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师。
3个月后又失业。
12月申请去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工作。
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2月到伯尔尼等待工作。
和索洛文、哈比希特创建“奥林匹亚科学院”。
6月受聘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试用三级技术员。
6月完成第三篇论文《关于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提出热力学的统计理论。
《科学》双月刊

《科学》(双月刊)孟德尔学说与近代中国刘学礼19世纪,各国科学家都先后进行了大量的植物杂交实验,只有奥地利的孟德尔(G. J. Mendel,1822-1884),以其非凡的研究天赋和创新的科学方法,发现了遗传学两大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孟德尔的划时代论文《植物杂交的试验》,虽然于1865年宣读,1866年正式发表,却被默默无闻地埋没了35年之久。
100年前,即1900年,孟德尔的论文终于被三位学者——荷兰的德弗里斯(H. De Vries,1848-1935)、德国的科伦斯(C. Correns,1864-1935)和奥地利的丘歇马克(E. von Tschermak,1871-1962)分别引用而受到重视,这就是通常说的孟德尔论文重新发现。
此后,孟德尔学说便传播开来,遗传学从此走上迅猛发展的康庄大道。
孟德尔学说初传中国中国人开始了解孟德尔及其遗传学说大致是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
这一年,上海广学会(1887年创立)出版的《格致概论》中提到:“孟特尔(Mendel)则以遗传牌合法用人为之选择而发达某各类,名之曰孟特尔法。
”同年,《进步杂志》3卷5期刊登的《生命之解谜》一文,专有“遗传”一节,用17页的篇幅讲述了遗传学问题,主要介绍孟德尔学说及其意义。
其中指出:“奥人梅氏(Mendel)对于此事研究最深。
且示吾人以实验不可动摇之根据。
其所论述,可与达尔文之进化论争光下焉。
”以上是迄今所知的有关孟德尔学说在中国的最早报道。
在孟德尔学说传入中国的初期,Mendel之中文译名甚多,诸如闵德、明铁若、曼特尔、门特尔、美台尔、孟度尔、孟达尔、孟道尔、明忒尔、孟德尔等。
国内发行量较大、且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东方杂志》(1904年创刊)和《科学》(1915年创刊)做了积极的介绍。
分别发表于《东方杂志》11卷4期与12卷8期的《最新生物学之进步》、《遗传进化说之应用于农艺》等文章,向国人介绍了孟德尔生平,遗传学说的基本概念、内容,以及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指出:“遗传学(Genetics)系一千八百六十年补林(Brunn)之僧明铁若(Mendel)所实验而得者。
新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新制度主义政治学

(二)历史制度主义的演变
1.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渊源
历史制度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对20世纪60、70年代盛 行的政治集团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一种反应。历史 制度主义源于它们,但又寻求超越这两个流派。 历史制度主义接受了集团理论的这样一个观点:围绕 着稀缺资源而展开竞争的各个集团之间的冲突构成政 治的核心。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建基于政治学中的旧 制度主义注重正式政治制度的传统之上,但是他们在 制度的重要性和制度是如何发挥出这种重要性这两点 上,都扩展了理论的内涵。
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制度的变化是渐进式的,强调 变迁是在既有的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反对全面地 设计制度。
认为由于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不同,由于在政治 过程中缺乏类似市场那样强有力的竞争机制,所 以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不足,学习其他制度的愿 望不强烈。在政治生活中,明显地存在着抵制制 度变革的现象。
(二)历史制度主义的演变
(二)历史制度主义的演变
2.历史制度主义者眼中的制度
制度是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程序,日常惯例、服 从的程序、连接不同政治体和经济中人的关系的 标准操作程序等 。 在历史制度主义者眼中,“制度不能决定行为, 它只是提供了有助于理解行为者之所以如此的行 为背景。因此,制度既不会使人类无法认知和认 同利益的竞争性概念,也不会强迫人类沿着单一 的轨道行动。” 它倾向于用更宽泛的视角来看制 度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路径依赖的概念与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 (North, D)创立了制度变 迁的“轨迹”概念,目的是 从制度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所 有的国家并没有走同样的发 展道路,为什么有的国家长 期陷入不发达,总是走不出 经济落后制度低效的怪圈等 问题。诺斯考察了西方近代 经济史以后,认为一个国家 在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制度 变迁存在着“路径依赖” (path dependence)现象。
5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克劳福德 特性列举法
1、名词特性。 (1)部件:笔杆、笔帽、笔夹、笔芯、笔珠、弹簧等。 改进设想:笔杆中能否放置一小卷备用纸?能否将油墨直接灌入笔杆 中?笔帽是否可以取消?笔夹是否设计成内嵌式?笔芯是否加粗?笔芯能 否重复使用?笔珠能否用其他耐磨材料取代?弹簧非要不可吗? (2)材料:塑料、金属、竹木、油墨等。 改进设想:能否采用其他材料?能否制造一种永不褪色的油墨?能否 制造一种可擦写的油墨?能否制造一种定时褪色的油墨? (3)制造方法:注塑、冲压、装配等。 改进设想:能否一次性注塑而成?能否进行流水线作业?能否应用 机器人装配?能否生产过程全部自动化?
四、思维的过程(抽象与概括)
抽象:把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
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个别的、非 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
同类其他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系统化: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
“6+2>4+4”的创新启示
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最初是双向8车道“4+4”模式, 通车后一度出现拥堵问题。相关部门决定向社会征集解决 方案。一个美国青年通过多日观察,发现了问题:上午市民 上班造成左边车道拥挤,下午市民下班造成右边车道拥挤。 于是,他提出改为“6+2”车道,即上午左边车道为6道,右 边为2道,下午则相反。如此,问题迎刃而解。
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 系统中去,使之建立联系的过程。
四、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
五、思维的形式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最新 重考鲁迅《科学史教篇》的资料来源和结构构成-精品

重考鲁迅《科学史教篇》的资料来源和结构构成这篇论文研究鲁迅写于1907年的文章《科学史教篇》的资料来源和涉及的一些思想史命题。
我们知道在1907和1908年之间,鲁迅一口气为《河南》杂志写了五篇文章,涉及当时中国思想界许多重要命题,这五篇文章在当时也许没有什么影响,但今天却成为我们研究鲁迅思想形成的最重要的文献。
研究这个时期鲁迅思想有一个难度,即必须分清楚什么是鲁迅自己的观点,什么是别人的观点,而他只不过是在引述。
这件工作不是那么容易做,因为鲁迅行文不用引号,叙述和引用时常混在一处,难辨真伪。
再有就是这五篇文章中有三篇是编译,而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创作,因此辨析材料来源成为阐释这三篇文章的重要工作。
这三篇是《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和《摩罗诗力说》。
《人的历史》是鲁迅惟一一次系统介绍进化学说发展史的文章,我们知道,鲁迅前期思想的核心是进化论,相信自然、社会和人都是不断向前进化的。
他的这篇文章开篇即出现德国博物学家海克尔(鲁迅原文为黑格尔)的名字,并把他作为进化论最新阶段的代表。
但实际上,这篇文章基本是对海克尔大作《世界之谜》第五章的编译。
具体的情况留德学者张芸已经做了梳理工作,可参见其《别求新声于异邦——鲁迅与》。
《摩罗诗力说》资料来源工作最为复杂,广涉英、日、德等文献十多种,日本学者北冈正子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考据工作,对我们研究鲁迅早期思想有重要的帮助[1]。
《科学史教篇》的资料来源工作似乎还没有人做。
这项考据工作虽然琐屑,但还不算困难。
鲁迅当时似乎有个习惯,虽然他不说明引文的出处,但总会留下蛛丝马迹,供人索引,惯常的做法是把著者名字写出来,就像他在《人的历史》中开篇就写上海克尔的名字一样。
《科学史教篇》出现的三个西方学者的名字,他们的著作也是鲁迅编译之对象。
第一是赫胥黎,鲁迅对他非常熟悉,严复《天演论》译的就是他的《进化与伦理》一文。
周作人曾说此书部分章节鲁迅是熟到能背诵的。
《科学史教篇》根据的核心文献是赫胥黎的《科学之进步》一文。
《版式设计》课件——杂志版式

9
04
页码 03 图片的基本编排法则
杂志的版式设计
(二)杂志版式的设计流程 1.确定杂志基调
2.确定开本形式
4.确定内页的版式风格
5.确定图片的类型
10
3.确定封面的版式风格
6.整合设计
03 图片的基本编排法则
03 图片的基本编排法则
杂志的版式设计
4
03 图片的基本编排法则
杂志的版式设计
5
03 图片的基本编排法则
杂志的版式设计
6
03 图片的基本编排法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杂志的版式设计
7
03 图片的基本编排法则
杂志的版式设计
8
03 图片的基本编排法则
杂志的版式设计
(一)杂志版式设计元素
栏目名称
01
02
文章标题
小标题
1
版式设计
2
目录CONTENTS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第五章 版式设计的技巧 ——不同媒介的版式设计
— *—
杂志的版式设计
3
• 杂志与报纸一样,有普及性的,也有专业 性的。就整体而言,它比报纸针对性要强, 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医 疗卫生、农业、机械、文化教育等种类, 还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杂志,可 以说是分门别类,非常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 DON ’ T WE KNOW ?
Why Do Humans Have So Few Genes?
ELIZABETH PENNISI
果蝇 秀丽线虫 现代人类 拟南芥 河豚 籼稻
Saccahromyces cerevisiae
The profiles of chromosome and discretizations of ovalbumin or cytochrome b gene 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及卵白蛋白和细胞色素b基因的不连续性
That finding goes a long way toward
explaining how so few genes can produc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ifferent proteins. But how the transcription machinery decides which parts of a gene to read at any particular time is still largely a mystery. The same could be said for the mechanisms that determine which genes or suites of genes are turned on or off at particular times and places.
Genes also dance to the tune of RNA.
Small RNA molecules, many less than 30 bases, now share the limelight with other gene regulators.
Many researchers who once focused on
Researchers have made enormous
strides(步伐) in pinpointing these various mechanisms. By matching up genomes from organisms on different branches on the evolutionary tree, genomicists are locating regulatory regions and gaining insights into how mechanisms such as alternative splicing evolved. These studies, in turn, should shed light on(使...清楚显现出来;阐明) how these regions work.
Chromatin proteins are essentially the
packaging for DNA, holding chromosomes in well-defined spirals.
By slightly changing shape, chromatin
may expose different genes to the transcription machinery.
–R. JOHN DAVENPORT R. John Davenport is an editor of Science’s SAGE KE (Science of Aging
Knowledge Environment, SAGE KE ).
Unlike automobiles, humans get along
Surprisingly, RNAs in these various
guises(外观) shut down and otherwise alter gene expression. They also are key to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developing organisms, but the mechanisms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Human genes contain both coding
DNA—exons— and noncoding DNA. In some genes,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exons can become active at different times, and each combination yields a different protein. Alternative splicing was long considered a rare hiccup(打嗝) during transcription, but researchers have concluded that it may occur in half—some say close to all—of our genes.
Experiments in mice, such as the
addition or deletion of regulatory regions and manipulating RNA, and computer models should also help.
But the central question is likely to
pretty well for most of their lives with their original parts.
But organs do sometimes fail, and we can’t
go to the mechanic for an engine rebuild or a new water pump—at least not yet.
Researchers are discovering that each
gene needs a supporting cast of hundreds to get its job done. They include proteins that shut down or activate a gene, for example by adding acetyl(乙酰基) or methyl(甲基) groups to the DNA. Other proteins, called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teract with the genes more directly: They bind to landing sites situated near the gene under their control.
As with alternative splicing, activation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landing sites makes possible exquisite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but researchers have yet to figure out exactly how all these regulatory elements really work or how they fit in with alternative splicing. In the past decade or so, researchers have also come to appreciate the key roles played by chromatin proteins and RNA in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Class Ove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Figuring out how all these elements
work together to choreograph(设计舞
蹈动作) gene expression is one of the
central challenges facing biologists.
Caenorhabditis elegans
青鱂(madaka)
红鲈 (Sheepshead Minnow)
河豚 (Fugu)
mus musculus
超级小鼠:人生长激素转基因小鼠
When leading biologists were unraveling
the sequence of the human genome in the
25,000 genes—about the same number as a
tiny flowering plant called Arabidopsis and
barely more than the worm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hat big surprise reinforced(加强) a
late 1990s, they ran a pool on the number
of genes contained in the 3 billion base pairs that make up our DNA.
Few bets came close.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a decade or so
growing realization among geneticists:
Our genomes and those of other
mammals are far more flexible and complicated than they once seemed.
The old notion of one gene/one protein has
messenger RNA and other relatively large RNA molecules have in the past 5 years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se smaller cousins, including microRNA and small nuclear 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