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理财观念的差异
253个会计学博士论文题目

253个会计学博士论文题目之前小编已经为大家写过很多篇会计学类论文题目的文章了,今天为博士生专门整理了一部分博士专用会计学论文题目,希望能够继续帮助到博士生,祝愿大家都能写出精彩的论文。
1、企业兼并的会计与审计架构2、契约·会计信息产权·博弈3、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4、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问题研究5、会计信息与管理者报酬激励机制6、论持续林业的分类经营与生态效益补偿7、实证会计理论与我国资本市场问题的研究8、网络环境下会计理论和方法若干问题研究9、权益理论及其应用问题研究10、收入确认若干问题研究11、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问题、对策与准则12、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准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研究13、财务治理理论研究14、国有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研究15、从统计学视角对实证会计及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所作的研究16、会计公共关系研究17、Y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研究18、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与管制19、流动性与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20、会计契约经济性质及法律规制研究21、中国会计文化研究22、会计决策科学化与决策支持系统23、行为财务管理新论24、会计政策变更的契约动因研究25、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26、收益及其质量的内涵演进与量化指标分析27、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问题研究28、高职会计专业构建“需求-能力”型模块式课程体系问题研究29、公允价值若干理论问题与应用的研究30、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运用31、不确定性会计问题研究32、会计心理与不良会计行为关系及规范对策研究33、我国本科会计教育研究34、资产减值会计理论研究35、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问题研究36、资产减值相关问题探讨37、论物价变动会计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38、会计技术的发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39、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40、会计信息与证券分析师关系研究41、全面收益理论和应用探讨42、收益平滑的影响因素及市场反应研究43、基于负债控制假设的自由现金流量假说检验44、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45、价值链会计46、知识经济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47、会计寻租与反寻租研究48、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概念研究49、基于价值链理论的价值链会计研究50、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研究51、会计信息产权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研究52、会计的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53、我国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及相关问题研究54、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探讨55、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会计问题研究56、试论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57、中华民国时期会计教育研究58、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信息产权界定59、惠州市中职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60、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渗透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61、能力本位视域下的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2、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3、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策略研究64、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及其规避65、河南省会计专业本科与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比较研究66、信息化背景下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67、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68、中高职衔接下会计教育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69、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研究70、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71、唐西州地区会计文书研究72、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内容衔接研究7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74、司法会计在证券交易中的应用研究75、能力本位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76、新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77、安徽工商管理学院MBA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78、F校财会类专业课程诊断研究79、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80、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职教育和培训课程开发研究81、高职会计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82、高职会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83、D职院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84、会计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研究85、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ST板块的实证分析86、试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及对策87、我国财务报告现状和未来的思考88、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89、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90、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及协调研究91、财务报告分析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92、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关系研究:研究方法和经验证据93、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及其对策94、商誉会计问题研究95、会计信息质量分析与评价96、知识经济与中国财务管理创新研究97、财务综合分析及计算机实现研究9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研究99、会计信息透明度若干问题研究100、现金制与应计制比较研究101、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及方法探讨102、会计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的不确定性研究103、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的探讨104、会计谨慎性原则的经济学解释及其悖论105、论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106、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事件的会计信息系统107、或有事项会计研究108、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109、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研究110、或有事项的会计研究111、会计政策选择中的税收筹划112、网络技术对会计发展影响的研究113、我国会计准则变更价值相关实证研究114、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会计问题研究115、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若干问题的探讨116、会计伦理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117、财务风险监测与现金流量控制118、关于我国环境会计确认计量及其应用的探讨119、资产减值会计体系研究--财务会计一个新的分支120、资本市场环境下的中外会计准则比较分析121、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12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123、技术类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124、我国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的博弈分析125、长期资产减值会计研究126、自由现金流量预测和分析问题的研究127、企业所得税会计研究128、我国税务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及其体系构建129、我国生物资产计量属性的现实选择130、电子商务会计研究131、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选择的三种理论假设的检验--以上市公司为例132、网络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冲击--兼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假设133、我国税务会计模式研究134、财务估价模型的比较分析与现实应用135、基于事项会计的会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136、商誉会计研究137、试论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的改进138、环境会计的核算方法体系研究139、会计盈余质量: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140、我国会计信息供求失衡问题的研究141、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无形资产会计142、会计信息呈报的演进研究143、会计契约的经济后果观144、论环境会计的计量和报告145、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146、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147、MPAcc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148、高校会计教学引入国际执业资格教育的实践与思考149、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150、非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对就业的影响151、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个案研究152、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初探153、会计专业学生低频选择事务所工作的研究154、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155、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研究156、公允价值的决策有用性研究157、基于职业伦理和商务伦理的二维会计伦理理论体系158、应计异象:存在性与成因159、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160、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161、基于ISO9000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62、会计档案信息失真及对策研究163、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64、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165、高职沙盘模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分析166、生存论视阈下会计专业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167、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168、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信号传递效应研究169、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问题研究170、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研究171、多属性会计计量模式研究172、高职会计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173、我国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174、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价值相关性的实证分析175、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研究176、公允价值理论与我国运用问题研究177、顾客资产的会计计量及质量分析研究178、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会计职能的研究179、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中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180、案例教学及其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运用策略181、企业生态效率会计评价研究182、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对策研究183、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研究184、会计计量相关问题研究185、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会计确认问题研究186、持续经营能力不确定状态下的会计问题研究187、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尝试188、我国本科会计教育模式研究189、会计伦理建设与实施机制研究190、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191、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192、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19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194、职技高师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策略研究195、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学改革研究196、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197、会计专业高职教育与就业环境对接问题的研究198、基于职业需求的高等职业会计教育改革研究199、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200、职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研究201、基于高职高专会计课程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202、高职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203、我国本科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204、基于会计环境的会计假设问题研究205、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信息含量的行业影响因素分析206、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品德培育研究207、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8、会计应计的收益预报性实证研究209、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10、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211、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变迁的实证研究212、高职会计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213、关于开展ERP沙盘模拟教学的研究214、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改革研究215、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6、高职会计专业中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应用研究217、网络经济时代会计问题研究218、公允价值下商誉计量问题研究219、公允价值会计与会计稳健性220、普通高校本科《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研究221、管制会计理论的研究222、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研究223、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研究224、虚拟经济下的会计假设研究225、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226、研究型大学会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27、中职学校《会计入门》课课堂教学管理行动研究228、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会计学领域作者知识角色识别研究229、会计学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230、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231、中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232、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管理改革研究233、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一体化教学的研究234、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的会计确认计量改进研究235、会计网络培训需求研究236、利益伦理视角下的会计行为规范研究237、商科院校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238、德国“双元制”教育在我国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借鉴239、我国股票预期庀凳牖峒票淞肯喙匦缘氖抵ぱ芯?240、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241、关于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242、唐五代宋初敦煌寺院会计制度研究243、不确定性产权流转会计论244、会计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245、我国非营利组织会计理论体系研究246、工学结合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47、会计信息披露下的计量属性演进及经济后果研究248、“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会计教学研究249、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250、高职院校会计学教学流程再造研究251、高职会计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252、会计学与金融学的比较研究253、社会形态演变与会计发展变革研究。
中西方管理思想对比

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一、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各自起源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从20世纪初泰勒开始已发展成为科学化的理论体系,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
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管理思想是由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1)中国一贯“以农立国”,历史上,虽然经历了许多经济政治制度的变迁,但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却一直延续下来,很少变动。
这种农业社会的管理形态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就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在管理体制上是专制与民本相互依存的思想。
中国农业社会是由大量分散、小型、雷同的,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村落和城镇组成的,要维持这种社会结构的稳定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君临一切的集权管理体制和万众臣服的管理思想。
自秦汉以来,中国这种被称之为“东方专制主义”的管理体制基本上二千多年没有发生什么重大改变。
这种体制在组织上等级森严、上下有序,在领导上强调绝对服从,抹煞个性;强调严格统一,忽视差别。
在控制上重视整体效果,忽视个体利益,重视自上而下的控制,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
第二,在管理方法上是经验与理性相互补充的思想。
农业生产必须注重经验、注重实际、注重应用。
一方面在管理上时刻保持着一种清醒的理性态度,重人事轻鬼神,把管理活动放在实实在在的人间实务上,讲求入世,不重出世;重视德育,轻视宗教;崇尚经验,无视神异:尊崇王权,压抑神权。
另一方面,它不重言论,不重思辨。
注重在实际经验基础上的切实领会和直觉领悟,注重于实际行动本身。
最新2022年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最新2022年会计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毕业论文题目2022年会计系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一、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类(会计、注会)1.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2.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3.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4.试论资产的计量属性5.公允价值计量研究6.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7.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8.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9.试论会计环境10.论环境会计的概念11.论环境会计的结构12.绿色会计初探13.绿色会计计量问题探讨14.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与思考15.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16.对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的再认识17.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初探18.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研究19.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活动20.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21.会计核算方法研究22.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披露问题研究23.关于成本考核指标的探讨24.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25.作业成本法核算初探26.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27.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28.试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29.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的探讨30.通货膨胀会计研究31.代理理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32.试论会计规范33.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关系的研究34.重组会计研究35.破产会计理论研究36.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评价37.对新型责任会计初探38.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研究39.建立和健全会计市场的探讨40.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毕业论文题目41.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42.浅谈会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43.借款利息资本化有关问题的研究44.浅议可转换债券及其会计处理45.论影响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因素46.存货准则中有关问题探讨47.成本报表体系问题研究48.浅议收入的含义及其层次结构49.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50.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51.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52.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53.成本分析指标体系研究54.物价变动条件下会计核算的现实选择55.债务重组及其会计问题的探讨56.上市公司利润操纵问题的剖析57.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问题与对策探讨58.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59.对预算会计改革的展望60.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的探索61.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62.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63.如何构建会计监督支持系统64.关于企业商誉评估的思考65.会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66.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67.行为会计探讨68.从成本补偿角度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会计对策69.现代化会计的发展及国际化研究70.资本市场与会计准则71.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理论体系72.资产计价目标和计价方法73.新时期的会计监督问题74.企业激励制度与会计政策选择之间关系的探讨75.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76.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方法的探讨77.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会计问题78.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79.知识经济与会计改革80.关于企业实行责任会计的调查报告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情况的调查研究81.《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2.对所得税会计的理论研究83.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84.实质重于形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毕业论文题目85.关于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86.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87.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浅析88.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89.加强会计监管的思考90.执行新准则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91.论会计政策选择目标92.论资产减值会计93.资产减值的国际比较研究94.会计舞弊的形成原理及治理95.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96.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97.完善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98.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思考99.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会计研究100.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研究101.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研究102.存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03.固定资产盘盈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04.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05.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06.分期付款购买无形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07.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08.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09.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0.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1.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2.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4.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6.财产清查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7.职工薪酬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8.亏损合同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19.债务担保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20.产品质量保证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21.债务重组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22.视同销售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23.其他收入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24.售后回购所得税会计处理探讨125.售后租回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26.产品分成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27.补贴收入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28.销售退回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日后调整事项)毕业论文题目129.分期收款销售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30.委托代销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31.受托代销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32.重大会计差错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33.对外捐赠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34.接受捐赠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分析137.我国预算会计组成体系探讨138.我国预算会计主体探讨140.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141.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142.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的预算会计143.论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144.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会计要素比较研究145.行政事业单位长期资产核算改革研究146.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结合模式研究147.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探讨148.借鉴企业会计改革预算会计问题探讨149.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问题研究150.西方政府会计与我国预算会计差异问题研究毕业论文题目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类(财管)1.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2.论企业筹资决策3.建立企业内部责任会计体系的探讨4.试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5.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6.试论企业投资决策中的若干问题7.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和应用8.我国推行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论租赁筹资10.各种筹资方式比较研究11.金融市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2.企业预算的性质、体系及编制13.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的分析研究14.建立责任会计在会计改革中的重要地位15.试论财务管理的职能16.试论风险投资决策17.对资金成本问题的探讨18.宏观成本管理的探讨19.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20.关于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探讨21.产权资本保护研究22.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23.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优化资本结构的探讨24.现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的探讨25.论现代企业的分权分层管理26.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水平的探讨27.稳健性原则对企业财务风险决策的影响28.对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分析29.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主体30.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分析31.风险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32.银行借款的案例与分析33.论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工作34.现代企业制度下权益财务管理的特点35.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36.破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37.企业改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38.企业偿债能力研究39.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改革40.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41.试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42.对财务比率分析中有关问题的探讨毕业论文题目43.试论企业负债经营44.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分析45.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46.融资租赁的案例与分析47.论管理会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8.论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49.资本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中“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的估量问题50.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及局限性51.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与对策52.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与对策53.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54.论负债的财务杠杆作用5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56.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7.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果分析58.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分析59.盈余管理的探讨70.收益质量的分析与评价71.作业成本计量的探讨72.质量成本的研究73.经济增加值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和做法的研究74.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75.成本中心业绩评价的分析76.投资决策的案例与分析77.负债筹资的案例与分析78.股票筹资的案例与分析79.股利决策的案例与分析80.成本决策的案例与分析81.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案例与分析82.本量利分析的案例与分析83.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讨84.“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毕业论文题目三、审计类(会审)1.论经济责任审计2.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新要求3.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务发展对策研究4.经济效益审计中的效益评价方法5.论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6.建立审计信息制度7.试论审计信息与审计决策8.试论投资效益审计9.审计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10.试论投资效益审计11.审计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12.小规模企业审计13.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14.重建我国审计信用的思考15.论审计环境16.审计技术与方法发展的新趋势17.论优化政府审计环境18.CPA业务拓展与独立性的冲突和协调19.现代企业如何搞好企业内部审计20.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问题研究21.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比较22.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应用23.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审计方法创新研究24.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25.论审计的独立性26.会计师事务所的作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27.论审计质量控制28.浅谈环境审计29.论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方法30.论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31.浅议廉政建设在规避审计风险中的作用32.浅议政府采购审计33.政府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措施34.财务欺诈审计风险防范35.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36.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37.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及防范技术研究38.风险防范技术及应用39.会计数字游戏的识别40.农村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研究41.资产证券化审计研究42.内部控制报告规范研究毕业论文题目43.44.45.46.47.48.49.现金流创造的审计研究资产魔方的审计问题资产减值审计程序研究IPO审计规范研究民间非赢利组织审计问题研究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研究会计地雷防范毕业论文题目四、会计电算化类(会电)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作用2.电算化系统审计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5.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6.中外会计信息化现状比较研究7.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8.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研究9.会计信息系统开发问题的探讨10.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探讨11.会计信息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12.我国会计信息化市场存在的问题与调查13.通用帐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14.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15.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16.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17.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18.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19.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20.我省会计信息化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21.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22.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23.网络财务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24.会计信息化对我省经济的影响25.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冲击和影响26.E某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27.企业ERP实施与业务流程重组问题研究28.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实践研究29.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30.财务软件发展趋势问题研究31.会计软件通用化问题研究32.信息技术发展对财务报告模式的影响33.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策略和方法研究34.会计软件的质量及其保证35.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问题研究36.E某cel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37.会计信息化实施过程与会计业务重组研究38.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会计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一、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类1、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2、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3、试论会计管理4、论会计理论结构5、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6、论会计准则的性质7、试论资产的计量理论8、公允价值计量研究9、试论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10、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会计模式的研究11、现代企业制度与会计改革12、会计管理体制研究13、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14、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15、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16、试论会计环境17、论环境会计的概念结构18、绿色会计初探19、会计职能运用的实务调查20、稳健性原则的应用与思考21、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22、关于编制合并报表的几个问题23、对会计定性、定职、定位理论的探讨24、对稳健性会计原则的再认识25、我国会计理论体系初探26、建立我国会计管理体系27、政府会计基础的比较研究28、会计学科体系模式的初探29、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活动30、上市公司的会计问题研究31、会计核算方法的研究32、论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33、会计报告披露研究34、探索成本核算改革的新路子35、关于成本考核指标的探讨36、试论会计与经济效益的关系37、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38、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平衡公式的改进39、负商誉的财务会计处理问题40、成本会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41、作业成本核算初探4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问题43、对作业成本管理的认识44、试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45、关于会计计量的认识46、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认识47、人力资源成本计量模式的探讨48、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49、通货膨胀会计研究50、代理理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51、试论会计规范52、经济环境与会计发展关系的研究53、财务会计理论框架的研究54、对财务会计概念的再认识55、对我国会计概念的思考56、重组会计研究57、破产会计理论研究58、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评价59、对新型责任会计中几个问题的认识60、对传统会计局限性的分析和认识61、完善会计准则的研究62、建立和健全会计市场的探讨63、探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新思路64、农村企业实施会计准则的研究65、我国会计模式转换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66、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67、浅谈会计文化及其构成要素68、借款利息资本化的研究69、浅议可转换债券及其会计处理70、论影响会计核算的方法选择的因素71、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研究72、成本报表体系研究73、浅议收入的含义及其层次结构74、对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认识75、论会计的对象76、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77、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原因和对策研究78、试论会计信息的地位与作用79、成本分析指标体系研究80、物价变动条件下会计核算的现实选择81、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法律责任的设定问题82、债务重组及其会计问题的探讨83、剖析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问题84、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85、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86、对目前我国外币会计报表折算的评价87、对预算会计改革的展望88、金融企业会计的改革89、谈谈负商誉的形成、特征及其会计处理90、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模式的探索91、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92、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93、谈中国会计的国际化94、如何构建会计监督支持系统95、关于企业商誉评估的思考96、会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97、试论通货膨胀对财务会计的影响及对策98、行为会计探讨99、从成本补偿角度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会计政策100、现代会计的发展及国际化研究101、分部报告的编制研究102、资本市场与会计准则103、建立完善的会计准则理论体系104、历史成本原则理论评述105、资产计价目标和计价方法106、现代会计的理论特征107、会计理论历史发展启示108、新时期的会计监督问题109、财务资本维护和实物资本维护观念探讨110、无形资产价值确定的探讨111、无形资产价值摊销方法的探讨112、企业组织形式和所有者权益计量理论113、高新技术发展对财务会计的影响114、资产重组中的财务会计问题115、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的影响116、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117、知识经济与会计改革118、关于企业实行责任会计的调查报告及其分析研究119、关于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情况的调查研究120、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问题及对策121、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的协调研究122、中美企业成本管理比较对我国的启示123、对所得税会计的研究124、会计政策选择研究125、对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认识126、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127、企业会计制度对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建设的要求128、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几个问题129、会计信息产权的逻辑及其博弈130、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浅谈131、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132、加强会计监管的思考133、执行新制度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主要差异研究134、新时期企业成本管理思路探析135、论会计政策选择目标136、论资产减值会计、资产减值的国际比较研究、会计舞弊的形成原因及治理、论内部会计控制与社会监督140、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和治理问题思考141、对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进建议142、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量对策探析143、浅谈我国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设144、完善民办学校财务管理的对策145、对理解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思考146、从会计角度看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与对策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类1、浅谈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对策2、论企业筹资决策3、建立企业内部责任会计体系的探讨4、试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5、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6、试论企业投资决策中的若干问题7、资金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和应用8、我国推行责任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论租赁筹资10、金融市场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11、企业预算的性质、体系及编制12、企业债务重组及其会计处理13、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的分析研究14、建立责任会计在会计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探讨15、试论财务管理的职能16、试论风险投资决策17、对资金成本问题的探讨18、宏观成本管理的探讨19、跨国公司的财务管理20、关于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探讨21、产权资本保护研究22、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23、论我国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24、对国有企业增资减债、优化资本结构的探讨25、现有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指标的探讨26、论现代企业的分权分层管理27、提高企业资本运营水平的探讨28、稳健性原则对企业财务风险决策的影响29、对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的分析30、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主体31、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分析32、风险观念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33、银行借款的案例与分析34、论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工作35、现代企业制度下权益财务管理的特点36、中西方理财观念的比较37、破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38、企业改组财务管理问题研究39、企业偿债能力研究40、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改革41、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42、试论财务管理的规范化43、对财务比率分析中有关问题的探讨44、试论企业负债经营45、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分析46、通货膨胀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47、融资租赁的案例与分析48、论管理会计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9、论管理会计的方法体系50、资本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中“风险”程度与风险报酬的估量问题51、成本性态分析的意义及局限性52、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与对策53、国有企业负债过度的成因与对策54、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55、论负债的财务杠杠作用56、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57、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8、上市公司的筹资策略及效果分析59、企业并购中的风险分析60、盈余管理的探讨61、收益质量的分析、评价62、作业成本计量的探讨63、质量成本的研究64、国有股减持的意义和运作65、经济增加值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和做法的研究66、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67、成本中心业绩评价的分析68、投资决策的案例与分析69、负债筹资的案例与分析70、股票筹资的案例与分析71、股利决策的案例与分析72、成本决策的案例与分析73、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案例与分析74、本量利分析的案例与分析75、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探讨76、“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研究77、“资产证券化”问题的研究三、审计类1、我国加入WTO后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2、论经济责任审计3、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新要求4、会计咨询与会计服务业务发展对策研究5、经济效益审计中的效益评价方法6、论优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7、建立审计信息制度8、分析性复核与审计证据充分性关系的研究9、试论审计信息与审计决策10、试论投资效益审计11、审计抽样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12、小规模企业审计13、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14、国家审计范围及重点的探讨15、非对称信息与审计风险16、重建我国审计信用的思考17、加入WTO对国家审计的影响与对策18、论审计环境19、审计技术与方法发展的新趋势20、论优化政府审计环境21、CPA业务拓展与独立性的冲突和协调22、现代企业如何搞好企业内部审计23、审计目标理论在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24、上市公司审计失败问题研究25、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比较26、我国民间审计发展模式初探27、知识经济条件下审计方法创新研究28、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及其应用29、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30、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31、论审计重要性原则32、论审计的独立性33、会计师事务所的作业组织结构优化研究34、论审计质量控制35、浅谈环境审计36、论电算化环境下的审计方法37、论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38、浅议廉政建设在规避审计风险中的作用39、浅议政府采购审计40、国家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预防措施41、财务欺诈审计风险防范42、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43、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44、会计舞弊识别及防范技术研究45、风险防范技术及应用46、PEST分析应用探索47、Poter分析具体应用研究48、数字游戏的识别49、农村经济组织的审计监督研究50、资产证券化审计研究51、内部控制报告规范研究52、现金流创造的审计研究53、资产魔方的审计问题54、资产减值审计程序研究55、IPO审计规范研究56、MPO审计研究57、民间非盈利组织审计问题研究58、内部控制环境评价研究59、会计地雷防范四、电算化会计类1、论电子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2、电算化系统审计3、关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实施的经验总结4、计算机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5、试论会计软件的发展思路6、当前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接口研究8、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9、中外会计电算化软件比较研究1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组织控制问题11、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问题新特点研究12、商用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实施中的问题探讨13、会计软件开发中的标准化问题研究14、我国会计软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题研究15、会计电算化实践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16、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中的问题与调查17、通用账务处理系统中的会计科目的设计18、会计软件开发中如何防止科目串户的探讨19、关于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构想20、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的比较研究21、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岗位设计问题研究22、关于我国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的构想23、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探讨24、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25、会计电算化在我省开展的现状研究26、关于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27、会计电算化软件和数据库的结合应用28、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若干典型案例29、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际使用的几点看法30、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系统并行运用的经验31、Foxpro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和体会32、新编会计软件的体会和案例33、应用Foxpro编写会计管理软件34、网络财务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35、我国会计软件的标准化数据接口问题研究36、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基本理论的冲击和影响37、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38、企业ERP 实施与业务流程重组问题研究39、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实践研究40、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41、财务软件发展趋势问题研究42、会计软件通用化问题研究43、信息技术发展对财务报告模式的影响44、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的策略和方法研究45、会计软件的质量及其保证46、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问题研究47、Excel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48、财务软件安全机制问题研究49、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对中体西用的看法

10. 中体西用,其实也是一种智慧呀,你看小胡在做生意时,他借鉴了西方的营销策略,但在建立客户关系时,还是依靠中国传统的人脉网,这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既有现代化的效率,也有传统的信任感。
我觉得,中体西用是一种选择的艺术,把最适合自己的东西融入生活,而不盲目全盘接受,也不顽固拒绝外来。这种态度,既能保持自我,又能不断进步。
5. 中体西用的感觉,不就是“因地制宜”嘛?就像小吴在职场上,他学到了西方的时间管理,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还是保持着中国的礼尚往来,这样他既高效又人缘好,大家பைடு நூலகம்挺佩服他的。
6. 哎呀,中体西用不就是“拿来主义”嘛?拿人家的好东西,但不放弃自己的根本。就像小郑喜欢西方的自由开放,但他也重视家庭的传统价值观,所以他既有自己的空间,又很尊重父母的想法。
3. 你看那中体西用的人,就像农田里的水稻和西方的自动灌溉设备共存一样,既有传统农业的稳重,又有现代科技的便利,就像小赵对待教育,他尊重传统的师徒关系,但也用上了西方的启发式教学,效果相得益彰。
4. 中体西用意味着不一味排斥,而是有所选择,就像小陈开中餐馆,加入了西式的摆盘和服务模式,这样一来,客人们既能享受地道的中国菜,又能感受到现代化的用餐体验。
7. 中体西用有时候是一种平衡,就像小孙在公司里,他采纳了西方的绩效考核,但在对待员工的情感上,还是注重中国的“人情味”,这样大家工作起来既有动力,也感觉被关心。
8. 中体西用是一种融合的态度呀,就像小冯在学术研究中,他用西方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严谨又能挖掘出文化中的深意,真是两者相辅相成。
中西方金钱观比较

It is the fundamental view and attitude of money, and is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view of life. There are two features of the bourgeois value(资产阶级金钱 观) about money, one is "money is first", it put money on the highest position. Second, "money can do everything", this exaggerate the role of money, that is "money is everything" and “Money is happiness".
中国文人认为钱财 罪恶有九: 1导致贪婪 2只考虑自己 3违反法律 4对朋友傲慢 5自吹 6吝啬 7攀比财富; 8铺张浪费; 9不务正业。
American concern about money, they think that money is the ability, success, symbol of strength; but for the earning that from their daily lives, the money spent on specific, they are actually did not care. Americans do not like earned money that accumulated, they like consumption, excessive consumption, consumer lending. Americans realize that life is more than having things. As well.,they realize that happiness can't be bought, but it can be share。
中外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借鉴

中外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借鉴
陶永 诚 , 陆妙 燕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投资与保险系 ,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8 )
摘要 : 现代 大学通过 强化素质教育来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 而人 的全 面发展 必须具备 美好 生活能力 , 因此, 理财素 质教 育应
成为现代 大学素质教育的基 本 内容之 一。文章从 中外文化 中的财 富观发展 出发 , 阐述理财 素质教育 的重要性 与 内涵。 分析我
乏私人财富的运作观念。 ( 二) 国外 财 富 观之 演 化
( 一) 中国古代财富观的发展 财富是人类 历史 文 化 中不可 缺少 的 一大 元 素 , 我 国亦 然 。我 国的四书五经 中也有较多 对“ 财 道” 的阐述 , 《 尚书 ・ 洪范》 有“ 五福” 之说 , 分别指“ 一 日寿 , 二 日富 , 三 日康宁 , 四
《 钱神论 》 “ 为世神宝 , 亲之如 兄 , 字日‘ 孔方 … 之讽喻 , 但 总 体 上是非 主 流 的。其 二 , 崇 尚节俭 。《 墨 子》 提及“ 用 财 不
费” , “ 节于身 , 悔于 民, 是以天下 之 民可得 而治 , 财 用可得 而
后, 其价值视角 却基本 一致 , 即社会 需求 。大 学生作 为人 的
、
中外 文化 之财 富观
府” 。“ 士” 一旦进入政府就 以 国家俸 禄为生存来 源 , 专 为公 家服务 , 绝不私谋个人经济 。《 论语》 有言 : “ 士志于道 , 而耻 恶衣恶食者 , 未足与议也 。 ” 士人报考 必须身 家清 白, 这 就包 括不能兼营私人 生产 工作。故我 国早期 历史文 化 中整 体缺
以概括为智商和情商。 当前 , 我 国高等教育 正在 日益重视 学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

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西方节日文化在我国的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影响。
这些节日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在中国年轻人中变得越来越流行。
这种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着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同时提出一些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
1. 社交影响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的社交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通常会举行各种聚会、派对,分享礼物,表达友谊和爱意。
这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多的社交机会,让他们更好地交流和融入社会。
2. 消费观念西方节日文化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消费观念上的影响。
在节日期间,商家通常打折促销,甚至推出一些新产品,这会让许多大学生产生购物欲望,买买买成为了一种心态。
这种消费观念可能会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念产生不良影响。
3. 文化冲击西方节日文化的传入,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在一些人看来,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在西方节日的冲击下变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
这给大学生对自己的文化认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对策建议1. 自我价值观的确立在接受西方节日文化的影响时,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和价值观,对西方文化有个清醒的认识,不盲目崇洋媚外。
同时也要保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不要因噎废食,要坚守本土文化的底线。
2. 充分利用社交机会西方节日文化的传入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这些机会,拓展自己的人脉圈子,增加社交技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3. 理性消费在西方节日促销期间,大学生要学会理性消费,理性对待商品打折促销活动,坚持“需要而买、合理消费”的理念,避免盲目消费造成的经济浪费。
4. 提倡多元文化当西方节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冲突时,大学生应该提倡多元文化观念,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找到文化交融的平衡点,使两种文化能够和谐共存。
结语西方节日文化对大学生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回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理财,顾名思义就是财富管理,很多人将理财与投资混为一谈。
其实理财就是人生规划,包括职业规划、子女规划、保障规划、投资规划、现金(流动性)规划、税收规划、遗产规划。
投资规划只是其中一部分。
但是在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下,理财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
中国人正在以世界领先的速度致富,中国老百姓的理财服务需求日益增强,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标志着中国人已进入理财时代。
据统计,中国先富起来的人现已拥有约1.44万亿美元的资产。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达17万亿元。
据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城市的调查,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0%的个人需要理财服务。
在我国一些富裕地区,个人业务甚至超过了公司业务,成为一个非常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很明显,老百姓的财富开始在积累,他们开始要去处理相对闲置的资金。
加之预计中国在10年之后,整个社会将趋于老龄化,所以不难想象在现阶段,人们就要开始购置房屋,购买保险、债券、基金等,为以后养老做好准备,自然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就提高了。
西方家庭理财的三个法则一位知名瑞士商业银行理财规划师,根据自己多年经验,归纳了以下几点理财点金术法则。
4321法则:即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用,10%用于购买保险。
72法则:本金增长一倍所需时间(年)=72÷年报酬率(%)。
举例来讲,如果你在银行存10万元,年利率2%,每年利滚利,要多少年才可以使本金增加一倍变成20万元呢?答案是36年(=72÷2%)。
80法则:在你的投资组合中股票应该占多少比例呢?根据80法则,股票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80-年龄)%。
举例来讲,如果你目前30岁,股票投资应该占投资总额的50%。
国内理财注意控制风险上述西方的理财法则是否符合我国国情及中国投资者的需求呢?其实不一定完全适用。
面对中国市场上众多的投资产品,理财者应该怎样进行挑选呢?首先要全面地认识风险。
投资产品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几点:发行主体信用风险这是目前投资者最容易忽视的一种风险,该投资产品由某家金融机构发行,无论票面收益率多高,无论该收益是否保证,倘若在该产品到期之前其发行主体已经倒闭,那本金可能面临100%的损失,更不用提投资收益了。
因此,投资者在挑选投资产品时,应了解发行主体的性质和信用,一些由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投资产品,如果该产品由一家银行提供不可撤销担保的话,该产品的发行主体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本金风险投资者一定要关注该产品是否为保证本金,即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以原来的币种拿回全部投资本金。
收益率风险投资者一定要关注该收益率是年收益率还是整个投资期的回报率,是保证收益还是附带条件的浮动收益。
流动性风险该产品的期限多长,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是否可以提前赎回,该产品是否设有自动终止的条件,是否有流动性较强的二级市场。
中西方理财文化的发展以家庭或个人致富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古代私人理财思想滥觞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初步形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到西汉中期(公元前一世纪)臻于成熟,其标志是司马迁的《史记》这一巨著的问世。
《史记》尤其是其中的《货殖列传》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私人理财思想,其中关于战国时期越国大夫范蠡的理财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从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范蠡十分有理财头脑,是个有经济思想的人。
他的主要理财思想包括:其一是“劝农桑,务积谷”;其二是“农末兼营”;其三就是未雨绸缪,“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范蠡把握天时变动的规律,讲求节令,超前预测,捕捉机遇,适应市场,囤积居奇。
所以他能从“居无几何”到“致产千万”,19年当中“三致千金”。
司马迁认为,占有了一定量的资本,选择了谋生的行业和职业之后,能否发财致富,还取决于经营者的聪明才智。
他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能者可以积累财富,无能者已有的财富也会散失。
中国古代不少思想家都认为勤和俭是致富的根本条件,比如韩非就认为富者是由于“力而俭”,贫者是由于“侈而惰”。
司马迁则认为,勤俭只是致富的一个一般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
单纯依靠勤俭,只可免贫,而不足以致富。
他认为要想致富发大财,单靠勤俭是不够的,必须“用奇胜”。
这个“奇”也就是出奇制胜的经营之术。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介绍了一些堪称为“奇”的经营之术。
比如“白圭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弃取与一般人相反,当然属于“奇”。
除了“用奇胜”之外,司马迁还强调“诚壹”,即专业化分工,这和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的分工理论有共通之处。
司马迁列举了当时在人们看不起的“小业”、“薄技”中出现的家财“千金”的富豪,认为他们的成功“皆诚壹所致”。
“诚壹”就会对这个行业的市场需求、生产技术和经营方法日益精通,就会在“能”和“巧”方面超过同行,就会树立起远胜于同行的商业信誉。
“诚壹”还会在捕捉信息和正确决策方面逐渐积累起较为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从而使自己具备“用奇”的条件和能力。
“诚壹”和“以奇胜”体现了私人理财方法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西方传统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明,对于西方社会理财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圣经》中写到:“智能人家中积蓄宝物膏油,愚昧人随得来随吞下”,“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诚实人必多得福,想要急速发财的不免受罚”。
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中,通过远洋贸易积聚财富是当时主要的致富手段,它体现了西方理财文化中勇于冒险的精神。
源于16世纪初的宗教改革,因为肯定了个人的权力和精神自由,对传统的基督教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新教在西欧、北欧等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传播,给资本主义新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文化上的支持。
18世纪末,工业革命席卷全球,极大地提高了西方社会的生产力,欧洲开始进入工业化时代,投资者产生强烈的投资欲望,但整个社会的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造成部分投资人损失惨重。
正是在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委托理财开始出现,现代理财思想由此萌芽。
私人理财的“误区”对中西方的理财观念比较(见附表),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1、中国现在经济虽然持续稳定发展,但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人的理财观念并没有完全形成。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他们只是希望能够马上富起来,但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迫希望能在短期之内赚钱的心态是不会获得长期回报的。
因为他们是带着“投机”的心理去看,去操作,并非真止意义上的“投资”。
2、看待问题不够理性,容易跟风,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股票的热潮。
正当人们享受“钱生钱”,感受投资生财带来乐趣的同时,不同程度的风险也伴随而来。
诸如今年2.27的抛售股票,随后的5·30股市暴跌及11月的大调整,让多少人尝到了苦头。
相比西方国家,国内的投资者更偏向于在短期之内获利,但由于缺乏理财经验,急功近利,缺乏长期的规划,导致财富的持续期较短;加之跟随潮流,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让人们在金融投资市场获利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
3、和国外市场相比,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并没有完全成熟,老百姓的投资渠道还很窄。
对于大众来说,他们只是狭窄的了解某个单一产品,而不是全面的比较、选择投资品种。
例如某段时间投身于股市,有时候又去买债券,有时候听人介绍哪个保险好就买哪个。
对于金融产品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所以获得的信息比较单一与片面。
4、由于中国人“财不外露”的传统观念,不善于、不习惯请专家机构进行财富管理、咨询服务。
呼唤独立理财服务一方面是急速增长的国民财富,一方面是缺陷多多的私人理财,在此背景下,市场需要独立的理财服务。
独立的理财服务,也称第三方理财,它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发展成由咨询公司、理财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组成的“独立理财体系”。
如在美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理财师在从事独立理财服务。
独立理财是金融服务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一般是由独立的中介理财顾问机构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
这种服务基于中立的立场,既不代表任何企业机构,如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银行等,也不仅仅代表单个消费者的利益。
这种lank" class="keylink">理财规划服务涉及内容广泛,包括投资规划、风险管理规划、税收筹划、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养老规划和财产分配与传承规划等方面,从个性化、多元化和长期的理财需求为出发点,度身定制适合个人情况的理财方案。
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传统的金融经纪服务公司相比,对投资者来说,独立理财有以下优势:第一,独立理财建立的是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中立性理财服务模式,因此,它的理财顾问服务从以产品为导向转换为以服务为导向,并提供满足投资人生命周期需求的全方位金融服务。
第二,同其它提供具体投资建议或售卖基金、保险、理财品种等金融产品不同,独立理财提供的是总体理财规划战略与方案,侧重的是量身定做和个性化。
第三,由于独立理财顾问自身是独立的,可以保证理财建议的公正性,客观性。
其出发点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其保值、增值着想,理财方案会涉及基金、保险、债券、信托、税务等多项内容。
所以,独立理财顾问适合积蓄较多、增值愿望强烈的个人。
独立理财规划师通过第三方身份可以弥补个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理解和信息利用中的不对称地位,帮助他们规避风险,提供理财收益。
第四,独立理财贵在独立,还贵在跨行业。
独立的理财机构在分析投资人的理财需求和实际的财务状况以后,会提供理财建议和理财报告书,涵盖的金融产品包括证券、债券、保险等,还包括传统的资产管理,甚至还包括海外市场投资该怎么安排。
这比单一的金融机构,比如说银行或者保险公司或者基金公司等更全面。
第五,独立理财与金融机构拥有紧密合作的信息、结算和资讯系统,可以成为金融产品与投资者的连接纽带。
第六,独立理财服务将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和比较更多的理财品种,培养更全面和科学的理财理念。
当前理财市场尤其需要由独立机构站在投资人的立场上,进行产品整合服务。
当理财观念开始普及的时候,许多金融机构开始纷纷推广自己的个i/"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理财产品和服务,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广东发展银行的“真情理财”等。
然而,由于金融机构拥有太多的客户、太多的管理层级、太多的例行公事,决策速度会比较慢,不容易真正做到为每个投资人量身定做,再加之产品种类的繁多与相似,使投资者眼花瞭乱,难以寻找最合适自己的金融理财产品。
如果能把“公正、专业、稳健”的第三方独立理财观引入中国,对私人理财而言,不蒂是提供了通往财富彼岸的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