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胸部主动脉瘤临床表现和诊断

胸部主动脉瘤临床表现和诊断
胸主动脉瘤以中老年人为多见。
马凡氏综合征者多在30~40岁发病,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多在50岁以上发病。
感染性和外伤性动脉瘤多发生在青壮年,而先天性动脉瘤多于20~30岁被确诊。
在病程早期多无症状,常在X线检查时发现。
瘤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疼痛和压迫症状,可有血栓脱落造成的动脉栓塞的表现。
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很少有剧烈疼痛。
升、弓部动脉瘤的疼痛部位多位于前胸部,降主动脉瘤的疼痛部位多在背部肩胛间区。
压迫症状因瘤体部位而异,弓部瘤压迫气管或/和支气管,使管腔变窄或管壁塌陷,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压迫交感神经出现Horner氏综合征;弓降部动脉瘤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嘶,压迫食道出现吞咽困难;升弓部动脉瘤压迫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临床上已很少见到巨大动脉瘤压迫侵蚀胸椎、肋骨或胸骨而引起剧烈疼痛的病例。
累及主动脉瓣环的根部瘤往往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的
心慌气短及心力衰竭症状就诊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体格检查时,早期多无异常体征。
巨大升主动脉瘤可有前胸上部扣诊浊音区扩大,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者,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动脉搏动增强、周围血管征阳性,左心室扩大;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受压使静脉回流受阻,出现静脉怒张或浮
肿;喉返神经受压出现声音嘶哑;弓部动脉瘤可有气管受压移位,胸骨上窝可扪及搏动性包块;降主动脉瘤可于背部听到血管杂音。
特殊检查X线、超声心动图、CT、MRI、DSA等相关检查。
主动脉体良性肿瘤的治疗及护理

目录
01. 主动脉体良性肿瘤的诊断 02. 主动脉体良性肿瘤的治疗方
法
03. 主动脉体良性肿瘤的护理 04. 主动脉体良性肿瘤的预防
症状表现
胸痛:胸骨后或心前 区疼痛,持续时间较 长
心悸:心跳加速、心 律不齐,可能伴有头 晕、乏力等症状
发热:体温升高,可 能伴有寒战、出汗等 症状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呼吸困难,可能伴有 咳嗽、咳痰等症状
适当运动:保持 适当的运动量, 增强体质,提高
免疫力
02
规律运动:坚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 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03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 的风险,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缓解压力,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主动
1 脉体良性肿瘤 的筛查,及时 发现疾病
定期进行血压、
2 血脂等指标的 监测,预防疾 病发生
血压异常:血压升高 或降低,可能伴有头 痛、头晕等症状
皮肤苍白:皮肤颜色 苍白,可能伴有乏力、 头晕等症状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患者
01 是否有胸痛、呼吸困
难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
03 检查、生化检查等,
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பைடு நூலகம்
影像学检查:如X光、
02 CT、MRI等,观察主
动脉体是否有肿瘤
病理学检查:如活检、
辅助治疗
01 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 恐惧等负面情绪
02 饮食调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 增强患者免疫力
03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 运动,促进身体恢复
04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 治疗和护理,提供关爱和支持
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分型课件

疼痛
压迫气管、食管、神经等
压迫症状
大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主动脉破裂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血栓栓塞
感染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脑卒中、肢体坏死等
败血症、脓毒症等
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03
根据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和累及部位,分为三型:I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和远端主动脉;II型,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但未累及远端主动脉;III型,夹层累及降主动脉,但未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开口。
03
预期成果
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04
趋势2
基因组学与精准医疗
05
发展方向
进一步深入研究疾病的遗传基础,结合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实现精准医疗。
06
预期成果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2023
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分型课件
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概述主动脉瘤的分型及临床表现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临床表现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与治疗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预防与控制相关研究进展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概述
01
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的动脉瘤
政策支持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危人群接受筛查与治疗,如医疗保险政策等。
控制措施及政策建议
相关研究进展与展望
06
热点1
遗传学研究
热点2
生物材料与介入治疗
成果
通过对家族性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了多个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
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 src ] Obet e T q i ed a ehns f o i dset n Abta t jci oi ur t et m ca i o rc i c o . Meh d T vs - v n eh h m a t s i to s o n et i i
2 1 临床 特征 .
3例死 前 出现 面 部 、 颈部 和 肩部 静
g t hea tps fme ia a e c d r lto s wih a ri is cin fo J n a y 2 01 t c m— ae t u o y o d c lc s swhih ha e ain t o t d se to r m a u r 0 o De e c
[ 键 词 ] 医疗 纠 纷 尸 检 ; 层 动 脉 瘤 ; 讨 关 夹 探 [ 图分 类号 ] R7 2 2 中 3 . 1 [ 献标 识 码 ] A 文
提 高 对
[ 章 编 号 ] 10 9 7 ( 09 0 0 0 0 文 0 8— 2 6 20 ) 1— 0 6— 3
2 结 果
1 1 材 料 来 源 信 阳市 2 0 . 0 1年 1月 ~ 0 6年 1 20 2
月涉及 医疗死 因鉴 定 案 件 ( 尸 检材 料及 详 细 的 临 含 床资料 ) 中主动脉 夹层 动脉瘤 猝 死 6例 。
12 临床及 尸检 材料 . 6例 死 者 均为 男性 , 年龄 在
Cl i a nd Pa h l g c lAna y e f6 Ca e f Ao tc Dis c i n i c la t o o i a n l s s o s s o r i s e to
升主动脉瘤诊断标准

升主动脉瘤诊断标准升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升主动脉瘤的发生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对升主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下面将详细介绍升主动脉瘤的诊断标准。
首先,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升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
超声心动图是一种简便、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升主动脉的形态和大小,对于初步筛查和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则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升主动脉的形态、位置和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临床表现也是诊断升主动脉瘤的重要依据之一。
升主动脉瘤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呼吸困难、背部疼痛、呕血、声音嘶哑等,这些症状往往与升主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有关。
此外,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等因素也对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可以得出如下的升主动脉瘤诊断标准,①超声心动图显示升主动脉直径≥4.0cm;②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升主动脉直径≥4.5cm;③临床表现符合升主动脉瘤的特点,如胸痛、呼吸困难等;④患者有明显的升主动脉瘤家族史或吸烟史。
在进行升主动脉瘤的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以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和病史,做出准确的诊断。
诊断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
总之,升主动脉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两方面,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对于怀疑患有升主动脉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希望本文对于升主动脉瘤的诊断有所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基础辅导:动脉瘤的临床诊断

临床执业医师诊断基础辅导:动脉瘤的临床诊断(1)X线平片检查:可显示钙化瘤壁。
(2)动脉造影:要明确动脉瘤部位、范围、大小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拟定手术方案。
(3)超声检查:可测定动脉瘤的大小、搏动及杂音。
(4)反应性充血试验:观察患肢侧支循环是否已充分建立。
方法:先将患肢抬高,用弹性绷带自远端向上缠裹至动脉瘤的下方,以驱出肢体内血液,然后在动脉瘤上方用手指压紧动脉,直至动脉瘤的搏动消失为止;5min后,解除弹性绷带,但手指仍继续紧压动脉,如在2~3min内患肢皮肤发红,直达指(趾)端,则说明侧支循环已充分建立。
如在上述时间内不发红,则表明侧支循环建立不充分。
如为颈动脉瘤,可压迫颈动脉,经30min以上压迫患者仍不出现头昏、眼花等缺血症状者,表明脑部已有充分的侧支循环形成。
对不同类型动脉瘤鉴别,是临床上对动脉瘤诊治的一个前提。
一、动脉瘤的形态学类型1.囊状动脉瘤被累血管段管壁呈球状扩张,其大者直径可达15~20cm.由于血液流过时形成旋涡,因此,这种动脉瘤常并发血栓形成。
2.梭形动脉瘤血管壁呈均匀扩张,而又朝一端逐渐均匀缩小,直至达到原来的血管直径,故呈梭形。
这种动脉较少发生附壁血栓。
3.圆柱状动脉瘤开始血管突然呈滚筒状扩张,同样又突然过渡于正常血管。
可发生附壁血栓。
4.舟状动脉瘤血管壁呈一侧性扩张,而对侧血管壁则无变化;常见于夹层动脉瘤时。
5.蜿蜒状动脉瘤相近的血管段相继呈不对称性扩张,因此,被累血管呈蜿蜒状膨隆。
大多见于血流方向一再改变的血管(如骨盆的动脉)。
二、根据动脉瘤壁的结构分类1.真性动脉瘤(aneurysmaverum)其壁由所有三层血管壁组织构成,大多数动脉瘤属于此种类型。
2.假性动脉瘤(aneurysmaspurium)大多由于血管外伤,血液通过破裂处进入周围组织而形成血肿,继而血肿被机化后其内表面被内皮覆盖。
因此,假性动脉瘤乃是一种由内皮覆盖的血肿。
3.夹层动脉瘤(aneurysmadissecans)多见于老年人(但marfan综合征患者例外),男性多于女性。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一、前言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是对该疾病进行分类和诊断的重要手段,不同分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因此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非常必要。
二、什么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由于主动脉内中层发生撕裂或剥离形成的一种局部扩张性变性,其内外两层之间形成了一个假腔。
这个假腔可以与真正的血管腔相通或者与周围组织相通。
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根据Stanford分型和DeBakey分型,目前已经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三类。
1. Stanford分型Stanford分型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两类:A型和B型。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始于升主动脉,包括上行主动脉和降主动脉,其假腔可以扩展到胸、腹、髂等部位。
A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起始于降主动脉以下的任何部位,假性内膜剥离仅涉及胸部主动脉,不涉及上行主动或者降行主动脉。
B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
2. DeBakey分型DeBakey分型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三类:Ⅰ型、Ⅱ型和Ⅲ型。
Ⅰ型:从升主到降主全包括在内,即从左心室至肾血管开口部。
这种类型的夹层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Ⅱ型:从升主到降主之间或者从降主到髂总血管之间。
这种类型的夹层通常需要药物治疗。
Ⅲ型:仅限于降主部分。
这种类型的夹层通常需要药物治疗。
四、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的临床表现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1.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1)胸痛: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呈急性发作,剧烈程度不一。
(2)呼吸困难:由于胸部假性内膜剥离所致。
(3)高血压:由于假性内膜剥离所致。
2.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1)胸部或背部轻度或中度持续性钝痛,可放射至肩部和上臂。
主动脉窦瘤诊断标准

主动脉窦瘤诊断标准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主动脉壁的扩张,通常位于主动脉根部的三个窦口内,即升主动脉、肺动脉和左心房之间。
由于症状不明显,主动脉窦瘤往往被忽视或误诊,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等。
为了及早发现和治疗主动脉窦瘤,国际医学界制定了一些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 体征:患者在体检时可能出现心脏杂音、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体征。
2. 影像学检查:主动脉窦瘤可以通过超声心动图、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其中,超声心动图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检测主动脉壁的扩张程度、瘤体形态等。
3. 家族史:主动脉窦瘤有遗传倾向,如果患者有家族成员曾经患有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应当高度警惕。
4. 临床表现:主动脉窦瘤可能导致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这些表现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之,主动脉窦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医生应当根据上述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发现和治疗患者的病情。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1-04-15T14:52:35.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边江
[导读] 动脉瘤是动脉局部薄弱、突出的疾病。
主动脉动脉瘤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部位。
边江(肇东市人民医院 151100)
【中图分类号】R6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142-02
【摘要】动脉瘤是动脉局部薄弱、突出的疾病。
主动脉动脉瘤可发生于主动脉的任何部位,但是3/4位于腹主动脉,而从胸降主动脉至上腹部占1/4。
主动脉瘤是由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梅毒、先天性、外伤、感染和遗传性结缔组织发育异常所引起的主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断裂与坏死,管内血流高压冲击而引起的局限性管腔显著扩张或膨胀。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瘤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
一、临床资料
选择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3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瘤4例中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2例,行升主动脉置换及全弓替换加支架1例,行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
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2例。
4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左锁骨下动脉灌注和上腔静脉逆灌(RCP)。
DeBakey Ⅱ型主动脉夹层瘤2例,单纯行升主动脉置换,DeBakey Ⅲ型1例,非体外循环下行降主动脉置换。
结果:7例均痊愈出院,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
电话及门诊随访6~12个月,心功能Ⅰ级6例,Ⅱ级1例。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胸主动脉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常在X线检查中发现。
症状与瘤体发展速度以及位置有关。
1.疼痛常在上胸或背部并向左肩、上肢、颈部放射。
后者常是瘤体即将破裂或侵蚀骨、神经所引起。
疼痛若呈撕裂或刀割状且沿血管放射,则提示夹层动脉瘤。
2.呼吸困难压迫气管、支气管所致,常在坐位、胸部前倾时改善。
3.咳嗽为气管或支气管刺激所致,也可因压迫支气管引起阻塞而产生继发性感染。
4.声音嘶哑或失音弓部瘤压迫左侧喉返神经所引起。
5.吞咽困难压迫食管所致。
6.咯血或呕血动脉瘤侵蚀或破裂入气管或食管之故。
7.神经系统症状除压迫喉返神经外,尚可压迫膈神经,产生呃逆或膈肌麻痹;压迫肋间神经,引起神经痛;有降主动脉瘤可腐蚀椎体,压迫脊髓而产生截瘫。
(二)体征
1.异常搏动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瘤,可在胸骨上窝扪及到搏动。
2.杂音动脉瘤表面有血管杂音。
在主动脉根部扩张引起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则有主动脉瓣舒张期杂音及相应的心脏和周围血管体征。
降主动脉瘤时,背部可有收缩期震颤和血管杂音。
3.两上肢血压差别压迫一侧头臂动脉,可产生两上肢血压、脉搏明显差别。
4.上腔静脉综合征升主动脉或弓部瘤压迫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引起面、上肢水肿及颈、上肢、胸壁静脉怒张。
5.霍纳综合征压迫左侧颈下交感神经干,引起左侧眼球凹陷、眼裂狭小、瞳孔缩小、一侧面部血管扩张、无汗等症状。
三、诊断
(一)诊断要点
1.患者可无症状或受累动脉部位疼痛或缺血的临床表现,局部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2.胸升主动脉动脉瘤可有主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和舒张期倒水样杂音,表明主动脉瓣受累,造成主动脉关闭不全和进行性心力衰竭加重。
3.超声心动图、CT、MRI或主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主动脉瘤需与附着于主动脉上的实质性肿块区别,后者引起传导性搏动,主动脉造影可以做出鉴别。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发现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瘤,病变处主动脉扩大。
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对诊断也有用。
胸主动脉瘤的后前位X线片示升主动脉边缘较膨隆,主动脉增宽,食管主动脉压迹增宽,降主动脉轮廓。
四、治疗
治疗原则为胸升主动脉动脉瘤必须手术替换带瓣的人工血管(人工主动脉);降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动脉瘤若有缺血或压迫症状,应该尽快手术,替换人工血管。
1.内科治疗
(1)控制高血压:维持收缩压为16kPa(120mmHg)或以下。
(2)对症治疗:如胸痛、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治疗。
(3)病因治疗:如动脉粥样硬化和梅毒的治疗。
2.外科治疗任何有症状的胸主动脉瘤,或无症状但瘤体直径>6cm时,应切除动脉瘤,且用人造涤纶血管移植。
如存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手术危险性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及左心室功能、冠状动脉病变和脑血管情况。
手术死亡率为10%左右。
3.介入治疗对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瘤伴或不伴髂动脉受累者,也可用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
参考文献
[1]明广华,张宇辉,吴海英,等.17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4,19:363366.
[2]孙衍庆,张宏家,董培青,等.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3,22:57. [3]常谦,孙立忠,吴清玉,等.DeBakeyⅠ、Ⅱ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1871189. [4]孙立忠,刘志刚,常谦,等.主动脉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手术治疗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81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