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海西环境竞争力

合集下载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厦门市城市竞争力分析彭顺昌【期刊名称】《厦门科技》【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5页(P10-14)【作者】彭顺昌【作者单位】厦门市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城市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创造价值,为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本文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主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NO.15》为基础,对厦门城市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准确地把握厦门在国内的城市竞争力水平,认识厦门城市竞争力的优劣所在,为厦门的五个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综合经济竞争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体现了城市创造价值的规模、速度和效率。

2016年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中,厦门排名如表1。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厦门之前的有以下城市: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天津、北京、澳门、苏州、武汉、佛山、南京、无锡、东莞、成都、新北、青岛、郑州。

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在厦门之后的11个城市:长沙、常州、重庆、宁波、杭州、南通、大连、济南、中山、西安、泉州。

厦门的综合效率排名靠前,主要是厦门土地开发强度高,地均GDP较高。

另外厦门经济对外联系紧密,海空港对外运输便捷,也使得厦门的硬件环境和全球联系排名较前。

受到经济规模所限,厦门的大企业数量不占优势,因此,在企业本体排名上不大理想。

总体而言,近5年厦门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变动不大。

宜居城市是指对城市适宜居住程度的综合评价,其特征是:环境优美,社会安全,文明进步,生活舒适,经济和谐等。

城市宜居竞争力体现了城市吸引人才、企业等的能力,进而影响城市产业体系的层次与结构;2016年中国289个城市宜居竞争力中,厦门排名如表3。

虽然个别指标排名靠后,厦门的宜居竞争力仍然排名很好,排名在厦门之前的仅有香港、无锡、广州、澳门4个城市。

排名在厦门之后的10个城市分别为:杭州、深圳、南通、南京、上海、武汉、宁波、西安、镇江、北京。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合作前景

海峡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合作前景
不断提升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 ,实现两岸服务 业的互 利共赢 。
【 关键词 ]海峡两岸 ;服务贸易 ;贸易竞争力 [ 中图分 类号]F 7 4 0 . 4 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0 0 8 - 8 8 9 X( 2 0 1 3 )0 3 — 2 0 - 0 8
在着多方 面的互 补性 ,应加 大服务业 的合作 力 度 ,促进 两岸 服务 贸易 的发 展与 合作 ,共 同开拓 国际市场 。 L 1 “ 针对 台湾地 区服 务贸 易竞 争力 问 题的研究较为鲜见 。石正芳 、胡石青等主要研究 了E C F A框架 下两 岸经 贸 的发 展 ; ¨ 陈 萍 、李 红梅等主要研究台湾地区知识型服务业 的发展问 题; l l 丁振辉对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 了比 较研 究 。 [ 1 6 ]
[ 摘要 ]近年来 ,服务业 的发展促 进了两岸 服务 贸易 的合作 ,但 目前 其合作 水平仍 有待 提高 。相 较于 台湾 ,大陆服务贸易的发展 更加迅速 ;整体而言 ,两岸服务贸易 门类发展很不充分 ,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 。 通过总量与市场 占有率指标 、显 示性 比较 优势指数 ( R C A) 、贸易竞争优势 指数 ( T C)的对 比 ,分 析 了两 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提出两岸 应在 E C F A框架下 ,放宽服 务业政 策 限制 ,推进两 岸服 务业 开放与合 作 ,
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的若干意见》 中指 出的 “ 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 台” 与 “ 加 快生态文 明建设” 的主题 范 围。 李碧珍 的研 究表 明,两岸服 务 贸易 国 际竞争 力总 体上均处于劣势;大陆在旅游业和建筑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金融、保险和专利等行业竞争 力极 弱 ;台湾运输服务 业竞争力较 强,金 融保 险服务 业竞争优势相对于 大陆而 言较 强,计算机

青海省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青海省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资朮市青海省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策删究张文鑫(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西宁810001)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青海省上市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青海省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情况进行整体评价,同时结合供给侧改革“三去一补一降”的政策要求,探索提升青海省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和企业整体竞争力,增强青海上市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提升企业生存力与抗风险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财务竞争力因子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1X-2020(11)-0013-05—、刖弓上市公司具有盈利能力较强、经营状况较好等特点,它不仅是地方政府的纳税大户,而且是提升就业率、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青海省上市企业多数为资源型企业,且近半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其中西宁特钢、西部矿业、盐湖股份三家上市企业2018年亏损约60亿,存在重大债务违约风险,给青海地区的金融稳定带来了极大挑战。

发展好青海地区的上市企业,是推动青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践行习近平同志“四个扎扎实实”的重要抓手。

青海省上市企业从财务竞争力角度出发,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思路,提升整体竞争力,可以带动青海省辖内企业的整体发展,对推动青海经济发展、维护好藏区经济稳定、保护好青海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国外针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Michael E.Porter、Wernerfelt>Chandler等人的研究发展,逐渐形成三个主流学派:市场结构学派、资源学派、能力学派,三个学派对于财务竞争力评价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市场结构学派侧重产业结构情况,认为产业吸引力是决定企业获取利润能力的首要因素;资源学派侧重企业的内部资源能力,将环境作为其研究重心;能力学派侧重管理者的企业才能,认为管理者的组织才能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唯一要素。

海西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前景探析

海西物流的发展问题及前景探析

海西物流的发展问题探析引言“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这是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海西”这两个沉甸甸的字眼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

对于海西经济区这个概念还较为陌生,海峡西岸经济区即是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

具体范围涵及台湾海峡西岸,包括福建全省,浙江南部温州、衢州、丽水,江西东部上饶、鹰潭、抚州,江西南部赣州,广东东部梅州、揭阳、潮州、汕头等地区。

在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建设,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总的目标是,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峡西岸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发展壮大,速度、质量、效益进一步协调,人口、资源、环境进一步协调,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西基础设施的完善和进出口通关服务的延伸,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贯通长三角与珠三角、直达中西部省区,区域之间产业、市场、交通、口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一条服务中西部发展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正在加快形成。

海西的建设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呼应,特别是闽港合作八大平台持续拓展,闽澳四项合作逐步深化,港澳已经成为福建最大的境外投资伙伴,闽港、闽澳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提升,尤其是福建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赞叹的巨大成绩。

海西的效应已然开始发挥作用了。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的腾飞将带动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

海峡西岸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等,对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海西工农业和商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物流业带来了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力,福建周边地区,包括浙南地区(温州、衢州、金华、丽水)、粤东地区(梅州、潮州、揭阳、汕头)、江西和湖南等省市巨大的经济总量,也将带来较大规模的物流市场需求。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

建瓯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11—2015年)前言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上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这既是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反思,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

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春节亲临福建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之际实地指导;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到福建,对海西建设细致关心与具体指导;多个中央部委、中央企业协力支持海西战略实施推进,为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福建省迈入了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历史机遇。

国务院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

闽北作为福建生态资源大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设生态市,自觉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事关大局、事关未来,意义重大。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出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进一步要求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02年3月,福建省第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

同年8月,福建省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四个生态省建设试点。

2004年11月,省委、省政府正式颁布《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闽委发[2004]15号),明确提出建设福建生态省的目标,并提出各市、县(区)政府要按照《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快组织编制市、县(区)生态建设规划,并经同级人大批准颁布实施。

南平市生态优势明显,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最新最全福建资料

最新最全福建资料

福建省情资料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东经115°50’~120°44’,北纬23°31’~28°19’。

平面形状似一斜长方形,东西最大间距约480公里,南北纬度最大间距约530公里。

东北邻浙江省,西北接江西省,西南连广东省,东临东海,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海省相望。

全省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两个自然地理带,其中大部分属中亚热带。

闽侯白沙,福州新店和连江黄岐半岛以南,戴云山和博平岭以东为南亚热带。

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3%。

海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

陆地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居全国第二。

全省大小港湾125个,有沙埕港、三都澳、罗源湾、湄洲湾、厦门港和东山港等六大深水港湾。

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有岛屿1500多个,为全省第一大岛。

资源概况福建省土地资源绝对量少,人均占有量低,全省土地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1.29%;人均土地面积3.38公顷;不到全国人均土地面积的一半。

截止2004年,全省耕地面积为133.98万公顷(2040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56亩。

福建海域广阔,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岸直线535公里,海洋资源丰富,有浅海619万亩,滩涂299万亩,水产品总量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全国第一位。

全省森林面积1亿多亩,森林覆盖率达63%,居全国首位。

四大平原漳州平原566平方公里福州平原489平方公里莆仙平原464平方公里泉州平原345平方公里两列大山带西列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的闽西大山脉主峰黄岗山位于武夷山市境内,海拔2158米,是中国东南部的最高峰。

中列大山带被闽江、九龙江截为三个部分。

闽江干流以北为鹫峰山脉,闽江与九龙江之间为戴云山脉,九龙江以南为博平峰。

两大河流闽江是福建省最大的河流,全长577公里,流域面积6.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各一半。

九龙江为第二大河流,干流长258公里。

四大岛屿海坛岛,位于平潭县境内,267平方公里,福建第一大岛,全国第五大岛。

以城市一体化战略提升区域竞争力探索——以“厦漳泉一体化”为例

以城市一体化战略提升区域竞争力探索——以“厦漳泉一体化”为例
用 基础 设 施 盈 利 项 目与非 盈 利 部 分 项 目捆 绑 结 合 、 市 融 资 , 开发 建设 了项 目, 满 足 了金融 上 既 也
漳泉 大都市 区 在海峡 西岸 经济 区乃 至在 我 国东南 沿海 的辐射 带 动作 用 , 建 祖 国大 陆 对 台交 往 合 构
作的平台和门户。主要 目 标是推动厦漳泉从 目前 般性区域合作 、 城市联盟 向紧密型 、 实质性 、 一 体化 融合 的大都 市 区发展 。 经 过改 革 开 放 以 来 3 0多 年 的 大 规 模 建 设 . “ 厦漳 泉” 区经 济 已经 较 为发 达 。 福建 省 经 济 地 是 最 具 活力 的增长 极 和 核 心 区域 , 且 日益 成 为 福 并 建 省新 型生 产 中心 与 制 造业 基 地 进 制 度 与技 先 术 的创新 源 以及海 峡西 岸重 要 的都市 连绵 带 。在 经 济全球 化 和 区域 经 济一体 化步 伐 日益加 快 的背 景 下 。 一 步 发 挥 闽南 地 区 毗邻 台 湾 、 连 珠 三 进 南 角 、 海 临港 、 通便 利 的 区位优 势 . 合 实 力雄 沿 交 综 厚 、 业 基 础 较 好 、 育 科 技 水 平 较 高 的经 济 优 产 教 势。 以及 闽南 文化 的人文 优势 , 区域整 合各 类资 跨 源 。 破 行 政 区域 和用 地 制 约 , 理 进 行 产 业 分 突 合 工 , 高产 业 技术 支 撑 、 才 扶持 、 础 设 施 和政 提 人 基 府 服务 的整体 配套 , 培育 闽南 产业 带 , 现城 市联 实 盟 . 进“ 漳泉” 促 厦 崛起 , 其 在 福 建 加 快 闽东 南 使 开放 开发 、 建设 海峡 西岸 经济 区 , 以及对 接长 三角 和珠 三角 的新 一 轮发 展 中进 一 步发 挥 先 导 作 用 . 既有 现实需 求 具 长远 的战 略意义 。 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海西发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海西发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2008年 序号 1 2 3 4
科研热词 海西发展 嵌入性理论 利用台资 产业集群
推荐指数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科研热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福建 集群升级 闽江流域 问题 路径依赖 虚拟企业 聚类分析 知识管理 生态补偿 熵值法 海西经济区 海西建设 海西区 机遇 影响因素演变 影响因素 对策 实施策略 城市竞争力 国有企业 国企改革 台资企业 历史演进 博弈 产业集群
推荐指数 2 2 1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推荐指数 3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科研热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swot分析 高等教育发展进程 高教发展进程 软环境 行动计划 福建模式 福建 海西时代 海峡西岸 数据包络分析 投资 嵌入性 大海峡时代 台湾商人 县域效率 协调格局 创新能力 体育 产业集群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科研热词 竞争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 对策 鼓浪屿 通道经济 聚类分析 联动机制 绩效排序 统一战线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移民 生计恢复 环境感知 湄洲岛 海西建设 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 海西中心城市 海峡两岸 旅游环境 政策演变 措施 成效 对策取向 对台综合通道 城市物流 因子分析 启示 可持续发展 发展经验 发展比较 协同发展 制造业 农业合作 全要素生产率 产业集群支持体系 中原经济区 tobit模型 malmquist tfp指数 ecf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 第2期2014年 4月中国发展China DevelopmentVol.14 No.2Apr. 2014收稿日期:2014-01-16作者简介:关琰珠,秘书处处长,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研究㊂E-mail:gyz2829@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 提升海西环境竞争力关琰珠(厦门市政协经济城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福建厦门361012)摘 要: 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厦漳泉则是海西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对推进科学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㊂该文从推进厦漳泉环保同城化重大意义及基础条件入手,学习借鉴其他城市环保同城化成功经验,提出推进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的对策建议: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突出重点合作领域;建立健全保障机制㊂使厦漳泉建立起一整套相互合作又互相制衡的体制机制,使区域内各城市在安排生产力布局㊁调整产业结构时,既充分考虑本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更考虑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避免以邻为壑㊂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保协调发展,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12年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㊂关键词:厦漳泉同城化;环境保护;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404(2014)61-0076-06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区域污染防控,加快整治重点流域,推进生态环境跨流域㊁跨行政区域的协同保护㊂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成科学发展之区㊁改革开放之区㊁文明祥和之区㊁生态优美之区㊂ 海峡西岸”发展战略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厦漳泉则是海西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对推进科学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㊂1 推进厦漳泉环保同城化重大意义及基础条件 加强城市联盟,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对策研究,积极探索区域环保联防新机制,走海西特色的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使海峡西岸经济区特别是闽南相对发达地区生态环境继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㊂这也是推进生态省建设和绿色海西建设的需要,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进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发展㊂1.1 环保同城化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建设,是福建省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实现福建科学发展㊁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㊂当前,我省同城化的发展正以厦漳泉同城化为突破口,在更大范围内科学布局产业,优化资源要素配置㊂厦门㊁漳州㊁泉州三市同属闽南文化生态区,陆域相连,海域相接,集中了全省较大比例的产业㊁科技㊁文化资源,区域内城市群发展正呈现融合交织㊁分工协作㊁互动互补的发展态势,具有建设大都市区同城化的良好基础㊂通过进一步推动大都区同城化建设,能有效解决目前区域内中心城市承载和辐射能力不足的问题,优化提升区域内城市群的规模结构㊁空间布局㊁功能分工,壮大和培育优势产业链,全面提升三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和开展两岸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拓展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通道,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㊂1.2 环保同城化是推动两岸环境保护合作的战略需求 按照福建省政府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签署的‘合作协议书“要求,在建立环境防范体系㊁治理体系㊁政策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福建省在环境保护方面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和理念上较台湾省还有一定差距,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环保合作机制,是推动两岸环境保护合作的战略需求㊂积极探67关琰珠: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 提升海西环境竞争力索海西特色的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之路,从区域环境发展规划㊁环境政策制定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到日常执法监管㊁污染联防联治,从区域环境标准执行㊁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到环境基础设施配置㊁环境信息共享,海西各城市都应建立起一整套相互合作又互相制衡的体制机制,使区域内各城市在安排生产力布局㊁调整产业结构时,既充分考虑本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更考虑区域的环境承载能力,避免以邻为壑㊂通过建立两岸环境联防联控和区域环保合作机制,开展海洋污染防治的互助㊁水污染防治与废弃物处理的经验交流,加快推进海西区域环保一体化,共同应对台湾海峡海漂垃圾等环境问题,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保协调发展,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到2012年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位居全国前列㊂1.3 环保同城化可增强厦漳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厦漳泉地处闽东南核心区域,聚集了全省45%左右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省51%的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省前列㊂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厦漳泉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科学跨越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孕育着重大机遇㊂建立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同城化,有利于统筹解决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区域外部性问题,是增强厦漳泉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㊂厦漳泉同城化是区域协作创新,是区域经济协作更高的层次,需要进行大量体制机制创新㊂厦门的地域小,经济总量也小,但厦门的产业结构比较先进,城市管理比较成熟,生态文明建设起点比较高,可以为周边漳泉地区作出更大的贡献㊂省委㊁省政府提出要发展福州和厦漳泉两个大都市区,为厦门带来了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跨越发展的历史性机遇㊂厦漳泉实现同城化,可以形成功能互补,总体功能增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㊂1.4 厦漳生态治理方面已有一定基础早在20世纪末,厦门㊁漳州㊁龙岩三市就开展了以九龙江流域的环境合作㊂近年来,厦门市政府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协调环保等部门扎实抓好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合上游地区两市,特别是漳州市开展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调研,完成‘城市联盟给水和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协调发展研究“,制定‘关于共同加强九龙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联合巡查㊁联合监测㊁联合治理的 三联合”工作机制,促进流域整治措施落实㊂厦门㊁漳州两市定期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全面禁止九龙江沿江两岸新建和扩建化工㊁造纸㊁电镀㊁制革等重污染工业项目,严格控制流域建设排放以氨氮㊁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项目,加强企业污染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㊂2 值得学习借鉴的环保同城化成功经验2.1 沈阳㊁抚顺环保同城化经验投资5亿多元启动12个沈抚同城化环保项目;围绕三大建设㊁五项同城工程展开沈抚同城化生态景观带建设;大力发展有机食品,推进生态有机农业试点建设,建设沈抚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沈抚污染源全部实现在线监测,增强污染源管理监控㊁应急事故防控能力㊂实现环境监测仪器化,排污监控智能化,监测结果数字化;形成立体化监测系统,采用无人驾驶飞机监测大气质量,大伙房水库㊁浑河市区段配置监测船,在3条河流入库断面和浑河引水涵洞入苏子河的穆家村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在新宾㊁清原各建一个空气自动监测站㊂2.2 广州市佛山市签署环保合作协议2009年3月,广州市佛山市签署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确定了 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联防联治,信息互通”的原则㊂合作内容主要有联合防治水污染㊁联合防治空气污染㊁统筹固废处置资源㊁执法与审批联动㊁信息与资源共享以及突发事件联动处置六大方面,双方共同协商制订出近期㊁中期和远期合作计划,并严格按双方确定的计划实施㊂推动饮用水源对接;推动环境整治对接;共同治理跨界河涌;联治空气污染;推进两市电厂脱硝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控制;建立两市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资源共享㊂2.3 成都经济区签署‘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2010年3月,成都经济区内的成都㊁德阳㊁绵阳㊁遂宁㊁乐山㊁雅安㊁眉山㊁资阳等8个市签署了‘成都经济区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协议“㊂8市将在推进区域排污权交易㊁区域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㊁区域及流域环境补偿㊁跨界饮用水源保护㊁区域秸秆露天禁烧联合执法等方面合作㊂共同启动编制成都经济77关琰珠: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 提升海西环境竞争力区8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探索推行区域内排污权交易;机动车黄绿标管理8市联动;共同保护饮用水源安全;秸秆禁烧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制定区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㊂3 推进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的对策建议在厦漳泉环保同城化建设上,城市之间环境信息资源可以共享㊁环保产业发展可以竞争,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可以共建,形成优势互补㊁互利共赢的格局㊂厦漳泉环保同城化前景远大㊁美好,但也并非容易之事,需要通过政府和民间各方力量推动融合,当务之急是统一认识,形成共识,努力实现对接㊂3.1 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以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区域性环境问题联防联治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两地流域和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跨界环境违法行为联合查处,以及机动车环保标志一体化管理等,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㊂推进清洁生产㊁清洁工艺和清洁消费,共同建立厦漳泉地区绿色优质生活圈,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㊂三市的环境保护合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㊂着力打破行政壁垒,加大资源共享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区域内环境基础设施效益最大化;加强两市信息沟通交流,实现环保信息共享㊂二是联防联治,共同提高㊂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增强区域大气污染㊁流域水环境污染㊁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的联合防治,改善闽南地区环境质量㊂三是先行先试,合作共赢㊂积极主动改善合作环境,深化合作内容,落实合作措施,提升区域发展的吸引力,提升海西环境竞争力,形成共同发展与繁荣的良好局面㊂3.2 突出重点合作领域一是联合防治水环境污染,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㊂围绕保护水资源㊁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共同目标,在巩固和提升厦漳合作治理九龙江流域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厦漳环保合作,完善联合巡查㊁联合检测㊁联合治理机制,从源头上整治 海漂垃圾”等区域污染㊂把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加强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兼顾上下游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探索建立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上下游地区生态补偿的责任㊁权利和义务,确保交界水质符合相应水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共同保护流域水环境㊂加强环境污染防治㊁生态建设等工作机制,加强对辖区内工业污染源的防治和监督执法,提高流域环保监管水平㊂二是联合防治空气污染,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将区域大气环境作为整体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着力构建 统一规划㊁统一监测㊁统一监管㊁统一评估㊁统一协调”的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㊂建议利用国务院‘若干意见“赋予海西先行先试的政策,以及‘合作协议书“的有利时机,加强厦漳泉与金门环保部门合作,共同开展空气质量监测,酸雨监测,建立灰霾预警监测网络;联系气候特征,分析灰霾天气的演变规律;加强灰霾期的气象和环境因子监测,发布灰霾天气预警信号;动态调控污染源,建立监测㊁预报互动机制;加强地区联手,利用台湾的空气污染研究成果和污染控制手段统筹两岸灰霾天气的防治工作等㊂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管理的法规㊁标准和政策体系,建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区域会商机制,完善酸雨㊁灰霾和光化学烟雾预警预报机制,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水平,改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㊂同时,建立厦漳泉推动空气污染联防联治工作机制㊂按照‘福建省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办法“要求,以全面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为切入点,在提高新车源头污染控制水平㊁完善和深化在用车污染控制㊁促进淘汰高排放车辆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建立三市机动车污染控制长效机制㊂在机动车环保标志的发放㊁机动车尾气检测㊁黄标车辆限行问题等方面展开合作㊂启动区域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为基础,推行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机动车限行措施,加快淘汰高污染机动车㊂这些工作原则上可以走在全省前列,规划㊁标准等可以有相对高的起点㊂三是建立固体废物统一监督管理机制,统筹处置危险固体废物㊂建议系统分析三市工业固体废物㊁危险废物产生的种类㊁数量及处理处置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整合资源,研究统筹规划三市各类固体废物处置区域㊁循环产业链,统一采购处置设施,实现资源共享㊂建立固体废物统一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87关琰珠: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 提升海西环境竞争力协调,共同打击无证经营㊁非法转移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㊂目前,全省各市还没有统一的含汞废灯管处理设施,危害极大,而厦门通士达照明有限公司含汞废灯管处理设施则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㊂2008年7月,经厦门市经发局备案批准建设,处理设施于2009年5月正式投入运行生产,年处理能力3600吨含汞废灯管,现每年仅处理本公司的含汞废灯管约70吨,尚空余极大的处理空间㊂一旦该公司申请到含汞废灯管的危险废物经营资质,则填补了省内乃至国内节能灯行业对含汞废日光灯(节能灯)无害化处理的空白,不仅可以解决厦门本市还可以解决漳泉两市的节能灯行业以及其同行业含汞废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形成可循环利用的节能灯产业链㊂四是建立联合调查机制,加强环境防范体系建设㊂建立联合调查机制,加强三市执法联动,可以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统一调配执法资源㊂重点防范污染转移㊂特别是对由跨界污染引起的环境信访㊁污染纠纷㊁环境应急事件㊁跨界流域㊁跨界区域问题加强协调㊁有序调查㊁有效处置㊂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信息共享平台,依托双方监控指挥平台,健全应急处置联动运行机制,有效处置跨界突发环境事件㊂对涉及三市的突发环境事件,互相知照,并应在双方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外公开发布信息㊂五是建立 海峡环保基金”,有效应对突发污染事故㊂目前,几乎每隔五分钟就有艘油轮通过台湾海峡,已对海洋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如果这种现象不加以注意,一旦油轮发生漏油事故,污染将危及海峡两岸㊂为此建议,由海峡两岸民间环保组织(如海协会和海基会)牵头建立 海峡环保基金”㊂基金的来源主要从经过台湾海峡的油轮中征收㊂征收费用确定一个上限和下限,达到上限即停止征收,到下限再开征㊂基金全部用于台海环境监督㊁监测以及对突发污染事故的救援㊁处理和部分补偿等㊂此项工作可先由双方认可的民间环保团体组织协调,逐步过渡到官方协调机构㊂台湾海峡是中国领海,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和财富,应共同携手加强保护㊂厦漳泉三市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㊂同时,开展此项工作有利于促进两岸交往与统一㊂3.3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一是发挥各级政府机构主导作用㊂一是在省级政府层面上推动成立厦漳泉环保同城化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环保副省长领导担任,成员由厦漳泉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挂靠在省环保厅,也可以采用三个市轮流坐庄的机制㊂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厦漳泉环保同城化方案,加强三市政府环保工作的协调与合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厦漳泉三市政府建立协调常设机构或发挥各市环委会作用,负责环保各项协调事务,三市环保局主要领导为联席会议共同召集人,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同城化环保工作总体组织协调,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三是厦漳泉三市环保部门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干部的异岗交流使得他们都能够知晓两地经济发展和环保等方面的优劣,而且也能让他们对两地都产生感情,形成一定的人脉资源,这些在将来两地环保同城化进程上,以及两地经济发展上都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意义㊂在此基础上,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合作协调机制从政府领导的意愿提升到制度与法规的层面,使其长期化㊁制度化和法治化㊂二是规划㊁审批管理与执法监督联动㊂编制厦漳泉同城化环境保护规划,将三市作为整体考虑,统筹环境功能区布局和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共同谋划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改善三市生态环境,同时充分考虑三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合理调整㊁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布局,推进厦漳泉区域产业生态化,实现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㊂建立重大项目联审制度,加强三市跨界污染项目审批的沟通合作,统一审批尺度,共同研究跨界流域和区域的限批㊁禁批和企业搬迁等办法,对可能造成跨界污染的重大建设项目,在报省环保局审批前,由三市环保部门联合初审㊂合理调整环境功能分区,制定各环境功能分区产业准入名录,建立污染型企业的退出机制㊂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严格控制 两高一资”项目的审批立项,重点打击非法转移危险废物行为,定期进行信息通报㊂研究建立饮用水源保护㊁空气污染防治㊁近岸海域水环境保护等区域同城化政策标准体系,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整体对接㊂三是通过监测㊁信息与资源共享提高联防联治效能㊂建立完善三市环境质量信息共享机制,互通三市大气㊁水㊁固废㊁核与辐射环境信息和大项目审批信息,共同搭建两市联防联治政策平台和技术平台,提高联防联治效能㊂建立三市河流㊁大气环境监测合作机制,定期协商跨界监测断面㊁监测项目相关问题,制定阶段性合作计划㊂以现有环境空气监测97关琰珠: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 提升海西环境竞争力网为平台,逐步推进大气监测资源共享;以跨界水环境断面监测为平台,逐步推进水监测资源共享㊂强化环境科研技术交流,联合开展跨界流域㊁跨界区域环境科学研究,增强两市环境科研技术资源的互补性,提升环境综合决策的分析能力㊂加强双方合作,共同推进环保产业发展㊂重点探索污染防治㊁资源综合利用㊁生态保护和治理技术㊁环境服务等领域的工作,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立一体化的环保产业体系和市场,发挥环保产业在节能减排㊁生态保护和服务社会中的作用㊂四是建立九龙江流域生态保育长效机制㊂2009年1月,国家环保部将九龙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列为国家中小流域治理示范项目,给九龙江治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㊂建议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创新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保育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由省政府牵头,组建九龙江流域统一监督管理机构;二是在‘福建省九龙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办法“颁布实施10年的基础上,尽快出台‘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三是健全完善流域上下游污染赔偿与生态补偿机制,及时公布生态补偿资金使用情况;四是推行基于 飞地经济”基础上的流域上下游污染赔偿与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上下游污染代治理制度;五是建立跨界断面水质㊁污染物跨界排放总量控制责任制;六是依靠科技进步解决流域污染问题,走循环利用㊁分散处理㊁零排放之路㊂五是试行 大环保”管理体制㊂建议考虑在三市同城化中试行 大环保”管理体制,将目前属于其他部门的环保职能统一起来,如海洋㊁农业㊁林业㊁建设㊁水利㊁交通㊁公安等等,在不违反环保法的前提下,统一机构㊁统一指挥㊁统一调度㊂减少扯皮㊁推诿现象的发生㊂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考虑建立环保警察队伍,打破条块分割,实行条块结合,条条为主的管理体系㊂为全国的环保机构改革摸索一些经验㊂参考文献[1] 关琰珠,朱鹤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福建为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 关琰珠.开展厦漳泉环保同城化研究,探索区域环保合作新机制[J].厦门通讯,2011,(10).[3] 陈心田,关琰珠.推进厦漳泉环保同城化[N].福建日报,2012-3-27.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Xiamen,Zhangzhou, Quanzhou Improve Environmental Competitiveness of Western CoastGuan Yanzhu(the Committee of Economic and City-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ultative(Xiamen municipal Political Consultative Economic and City-construction(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Committee,Xiamen Fujian Province361012,China)Abstract:Some opinions on supporting Fujian Province to speed up build economic zone of western coast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points out explicitly that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gional pollution,speed⁃ing up the control of key river valleys,advancing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cross-area and across ad⁃ministrative regions.Development plan of western coast economic zone issued by the State Council points out that building western coast economic zone into scientific development zone,reform and opening up zone,civilized and peaceful area,ecological and beautiful area.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western coast"has developed into na⁃tional strategy from regional strategy and Xiamen Zhangzhou and Quanzhou are the important forces in the western coast construction.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ree cities is significa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s.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learned and took a page from some successfu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erience of other citie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ree cit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etting up the scientific guiding idea and principle;highlighting key coopera⁃tion areas;building and improving safeguard system.Setting up a whole set of cooperative and balanced system a⁃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