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
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处理

・130・医学新知余盃2019年第29卷第2期腹主动脉瘤的诊断与处理刘杰[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诊断;处理doi:10.3969/j.issn.1004-5511.2019.02.005【中图分类号]R543.P6【文献标识码】A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至3.0cm以上,或者更大。
AAA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0岁以下人群较为少见,而74-84岁人群,男性AAA发病率达12.5%,女性达5.2%⑴。
美国每年约有11000例患者死于AAA,其中AAA破裂占到90%:",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AAA破裂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⑶。
西方国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过去的30年中,AAA的发病率上升了7倍。
据报道,50岁以上的亚洲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25.6/10万,女性发病率为7.6/10万,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5倍。
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检测手段的更新,我国AAA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但目前国内尚尤这方面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AAA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吸烟、肥胖、年龄65岁以上、高胆固醇血症、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外周动脉疾病史和AAA家族史⑷。
各种危险因素对AAA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1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诊断11体格检查腹部触诊可在脐平面周围触及搏动性包块,听诊有时可闻及血管杂音,但腹部体检触诊准确率并不高,常因肥胖(特别是腹部腰围〉100cm)、腹胀和较小的动脉瘤使诊断的准确率降低。
研究发现,腹部体检对AAA的诊断只有68%的敏感度和75%的特异度⑸。
部分AAA扩张后可能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双下肢水肿。
1.2影像学检查1.2.1X线动脉瘤壁钙化时,通过普通的腹部X 线平片可发现,动脉瘤壁未钙化时无法观及。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是首选无创的检查方法,经验丰富的操作者,对AAA诊断有95%的敏感度和近100%的特异度〔‘⑴。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课件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
•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 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 》3cm,即可诊断
流行病学
• 1%-12.7%,平均5%。 • 美国每年9000-30000死于AAA,15000 • 2010死于AAA 6289 • 101,978 AAAs in the National Inpatient
下扩张形成动脉瘤。
临床表现
• 搏动性包块 • 压迫症状 :肠道、输尿管、下腔静脉 • 疼痛:隐约、定位不清、腹痛腰痛 • 下肢动脉缺血表现
AAA急症表现
• 剧烈腹痛、腰痛:急剧扩张、压迫 • 休克:失血 • 呕血、便血:腹主动脉肠瘘 • 心衰:腹主腔静脉瘘 • 动脉栓塞
诊断
• 影像学:B超、CT • 评估身体状况:心、肾、肺
治疗
• 随访:随访间隔?增长速度?手术 B超 or CT随访
手术指征
• 瘤体大小、增长速度 • 腹主动脉瘤5年破裂率:
<4cm 10%~15%, 4~5cm 20% 5~6cm 33%, >7cm 75%~95% • 国际>5.5cm,国内> 5cm时,应当治疗
手术指征
• 瘤体形态、病人症状
手术指征
• 时间就是生命
破裂AAA急诊手术
术前准备 • 建立输液通道 • 血压 • 镇静止痛 • 备血、血小板、冷沉淀 • 化验、CT? • 导管室经肱动脉造影、放置阻断球囊
破裂AAA急诊手术
• 车上麻醉后上手术床 • 中心静脉 • 动脉压 • Cell saver
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 +腹壁人工疝补片修补术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因此,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
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1 发病率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
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
瑞典M a lm a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尸检,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1 9%。
2 病因学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
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1 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
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15%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P<01 001)。
其他研究则表明,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2 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3 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动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的蛋白酶破坏;局部金属蛋白酶(MM P)增高,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局部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
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2.4 先天性动脉瘤一些先天性疾病常伴发主动脉中层囊性变,从而导致先天性动脉瘤形成。
腹主动脉瘤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发表时间:2016-10-08 20:18:50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阅读117次选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年11月第28卷第11期动脉瘤得定义就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得50%。
因此, 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与扩张动脉得比例, 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与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
通常情况下, 腹主动脉直径>3cm 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腹主动脉瘤得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 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
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与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
瑞典Malma 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尸检, 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
9%二、病因学动脉瘤得发生机制很复杂, 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
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得退行性变, 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2. 1 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瘤得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
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年得随访发现, 15%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P <01001)。
其她研究则表明, 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 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 腹主动脉瘤发生与多囊肾密切相关, 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2. 2 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与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二者常常就是伴发得, 而且拥有共同得高危因素,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与心脑血管疾病。
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得发生密不可分。
2。
3 各种蛋白酶得作用动脉瘤得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 组织中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被相应得蛋白酶破坏; 局部金属蛋白酶(MMP) 增高, 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 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局部巨噬细胞与细胞因子浓度升高, 提示有炎症反应。
腹主动脉瘤诊疗规范

腹主动脉瘤诊疗规范一、适用对象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二、诊断依据1.有症状的腹主动脉瘤:疼痛、多位于中腹部或腰背部,多为钝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一般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疼痛突然加剧常提示腹主动脉瘤即将破裂。
腹主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常局限于后覆膜,血压下降不会太快,可出现双侧腹壁瘀斑(Grey Turner 征),若瘤体破入腹腔,会伴有腹肌紧张,由于大量失血而发生低血压,瘤体破裂入十二指肠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2.无症状的腹主动脉瘤: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无症状,体检发现或无意中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
3.查体:一般直径>4cm的腹主动脉瘤可通过细致的查体发现,肥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查体的敏感性。
4.影像学检查: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费用低廉、无辐射,广泛用于腹主动脉瘤的筛选、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敏感性达90%以上。
但对操作者依赖性强,对于位置较深的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因肠道气体干扰,其诊断准确率会有所下降。
4.2 腹部X线:表现为腹部巨大的软组织影。
4.3 CT血管造影(CTA):创伤小、费用低,可准确测量腹主动脉瘤各项数据,是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的金标准。
4.4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肾脏和心脏功能影响小。
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MRA是首选的诊断手段,但成像与CT相比尚有差距。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保守治疗:严密监测,如果瘤体直径<4cm,建议2~3年复查多普勒超声检查,直径>4-5cm,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直径>5cm或监测期间瘤体增长速度过快,需要尽早手术。
2.药物治疗:严格戒烟,注意控制血压及心率。
口服倍他乐克等,急症高血压或口服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可静脉予降压药。
3.开放手术:创伤大,目前应用较少,术前评估十分重要,尤其是术前心脏评估(心脏超声、心电图),必要时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前还应完善肺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
腹主动脉瘤诊断标准

腹主动脉瘤诊断标准
腹主动脉瘤是指主动脉在腹部部分的病变,通常由于血管壁的弱点或损伤而导致血管壁扩张形成瘤。
腹主动脉瘤通常没有症状,但如果瘤体继续扩大,可以导致疼痛、胃肠道不适、腰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果瘤体破裂,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和死亡。
以下是腹主动脉瘤的诊断标准:
1. 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确定瘤体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破裂等。
2. CT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包括瘤体的内部结构、血管供应等。
3. MRI:对于不能耐受放射线的患者,MRI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4. 血管造影:可以确定瘤体的位置和大小,以及血流情况。
5. 动脉压力测定:检测瘤体是否影响了血压控制。
6. 瘤体生化标记检测:有助于确定瘤体的恶性程度。
综上所述,腹主动脉瘤的诊断通常使用超声检查和CT扫描进行,补充MRI、血管造影、动脉压力测定和瘤体生化标记检测。
如果怀疑患有腹主动脉瘤,应尽快进行诊断和治疗。
- 1 -。
腹主动脉瘤的诊治

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临床表现
心脏杂音
主动脉听诊区突然出现明确舒张期杂音及/或收缩期杂音是主 动脉夹层的重要体征,此为主动脉瓣环扩张或主动脉根部失去 支持,造成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
胸主动脉夹层的主要临床表现
累及分支动脉闭塞
1.夹层破入心包:急性心脏压塞 2.主动脉瓣: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冠状动脉: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4.颈动脉、椎动脉:脑卒中 5.腹主动脉及分支:类似急腹症 6.肾动脉:腰痛及血尿,相继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7.髂动脉:下肢疼痛,活动受限 8.压迫左喉返神经时出现声带麻痹 9.压迫颈交感神经节出现Horner综合征
腹主动脉瘤的诊治
一,腹主动脉瘤的诊断
定义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直 径的50%。
位于肾动脉以下占95% 无临床症状者占75%
发病率(上升)
人群老龄化:动脉硬化 人群筛查的开展:体检,脑卒中筛查 检测设备的改进
1.索他洛尔:紧急时0.5~1.5mg/kg+5%GS20ml静注,必要时6小时重
复。 2.倍他乐克:50mg
2 次/日
口服
手术治疗
开放性手术和腔内修复术。腔内修复技术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并使手术创 伤性减小,安全性和有效性增加。
杂交手术
采用介入与开放手术相结合的方法
Management Type I Endoleak
腹平片:主动脉区域膨大的弧形钙化,腹部巨
大软组织影。
诊断要点
脐周或中上腹搏动性包块 伴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 腹部血管杂音或震颤 彩超 CTA或MRA
腹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真腔的血流类似正常动脉血流
假腔内血流常不规则,速度太低或血栓形成时则探不到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夹层动脉瘤
病例1
患者男性,44岁,发现高血压10余年,突发剧烈胸腹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
02
01
纵断扫查腹主动脉呈双腔,可见撕脱的动脉内膜
横断扫查腹主动脉呈双环状
动脉壁内膜和中膜断裂或撕裂后,在血液冲击下动脉
中膜分离,形成两个管腔
01
02
定义
夹层动脉瘤
1型病变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扩展至主动脉弓达降主动脉
2型病变局限于升主动脉
3型病变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近端 a病变局限于胸主动脉及主动脉弓 b病变延至腹主动脉远端
分型
夹层动脉瘤
检查方法
纵断面 有明显搏动的管状结构,内径递减
01
横断面 圆形搏动的管状结构
02
正常管壁 内膜回声较亮,光滑,中层回声较低,外膜回声亮,较毛糙
03
老年人不规则,管腔内径粗细不均,走形迂曲,管壁回声明显增强,内膜回声较粗糙
04
二维声像图
正常腹主动脉
层流,每一个心动周期呈现红-蓝-红的快速转变
腹主动脉瘤超声诊断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者:
腹主动脉瘤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动脉扩张性疾病,是动脉壁异常扩张和膨大的结果 根据病因和病变的不同分为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
01
真性动脉瘤 动脉瘤的囊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
02
假性动脉瘤 外伤、感染等原因,血液从动脉内溢出至动脉周围的组织内,血块及其机化物、纤维组织与动脉壁一起构成动脉瘤的壁
病例1
患者男性,67岁,自觉腹部搏动性肿物,超声提示腹主动脉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全文)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因此, 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 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
通常情况下, 腹主动脉直径>3cm 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 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
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
瑞典Malma 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尸检, 发现在50 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 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9%二、病因学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 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
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2. 1 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 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
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 年的随访发现, 15%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P <0 1001)。
其他研究则表明, 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 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 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 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2. 2 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 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 3 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动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 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的蛋白酶破坏; 局部金属蛋白酶(MMP) 增高, 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 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 局部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 提示有炎症反应。
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2. 4 先天性动脉瘤一些先天性疾病常伴发主动脉中层囊性变, 从而导致先天性动脉瘤形成。
其中最多见的是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
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韧带松弛、晶状体脱垂、主动脉扩张及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等。
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还有Ehlers 2 Danlos 综合征等。
尽管部分先天性疾病被证明是由单基因病变造成, 但是大多数还是由多基因病变共同作用形成。
2. 5 炎性腹主动脉瘤炎性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 动脉瘤壁特别厚, 白色、发亮、质硬, 极易与腹腔内脏器( 如输尿管、十二指肠) 纤维化粘连。
目前认为, 炎性腹主动脉瘤是动脉瘤炎症的一种极端表现。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炎性腹主动脉瘤发病率约占全部腹主动脉瘤的5%。
在危险因素、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方面, 炎性腹主动脉瘤和普通腹主动脉瘤均无明显差异。
在临床表现上, 炎性腹主动脉瘤更容易出现腰部或腹部疼痛等症状。
慢性腹痛、体重减轻、血沉增快是诊断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三联征。
2. 6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疾病。
近年来, 随着抗生素的发展, 其发生率不断降低。
主动脉壁原发感染导致的动脉瘤罕见, 大部分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由继发感染引起。
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是常见的致病菌, 结核杆菌和梅毒也可以导致主动脉瘤。
三、自然病程腹主动脉瘤的自然发展过程是瘤体逐渐增大和瘤腔内血液持续湍流而形成附壁血栓。
因此, 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瘤体破裂、远端脏器栓塞和邻近脏器受压。
3. 1 腹主动脉瘤自然进程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腹主动脉瘤直径<4cm 时, 年增长在1 ~4mm; 瘤体直径在4 ~5cm时, 年增长率在4 ~5mm; 瘤体直径>5cm, 年增长率就会>5mm, 而瘤体破裂率达20%; 如果瘤体直径>6cm, 瘤体年增长率在7 ~8mm, 瘤体最终破裂率也增加到40%。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风险极高, 病死率高达90%。
因此, 目前普遍公认:(1) 当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5cm 时需行手术治疗。
由于女性腹主动脉直径偏细, 如果瘤体直径>4 .5cm 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
(2) 不论瘤体大小, 如果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增长速度过快( 每半年增长>5mm) 也需要考虑尽早行手术治疗。
(3) 不论瘤体大小, 如出现因瘤体引起的疼痛, 应当及时手术治疗。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除瘤体直径外, 还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吸烟、女性及阳性家族史等, 都会增加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
因此, 其手术治疗指征应参照病人多方面因素来制订。
3. 2 髂总动脉瘤自然进程不伴发腹主动脉瘤的单独髂总动脉瘤少见, 故这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很少。
大约1/2到1/3 的髂总动脉瘤为双侧发病, 大部分病人在确诊时没有任何症状。
髂总动脉瘤直径>5cm 时容易发生破裂, 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少有直径<3cm 的髂总动脉瘤发生破裂的报告。
因此, 一般认为, 直径<3cm 的髂总动脉瘤只需密切监控、定期复查即可。
3. 3 腹主动脉瘤瘤体局部压迫或侵蚀腹主动脉瘤瘤体较大时会压迫十二指肠引起进食困难等上消化道梗阻症状, 严重时可侵破十二指肠形成十二指肠瘘, 导致消化道大出血, 这是腹主动脉瘤最致命的并发症之一; 腹主动脉瘤还可以压迫下腔静脉或肾静脉, 甚至发生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肾静脉瘘, 导致急性心力衰竭。
四、诊断4. 1 有症状的腹主动脉瘤疼痛是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主诉, 疼痛部位一般位于中腹部或腰背部, 多为钝痛, 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
疼痛一般不随体位或运动而改变, 这点与老年人常见的腰背部疼痛不同, 需要鉴别。
当疼痛突然加剧时常预示腹主动脉瘤即将破裂。
动脉瘤破裂后血液常局限于后腹膜, 因此血压下降不会太快, 可以发生双侧腹壁的淤斑(Grey 2 Turner sign) , 进一步蔓延至会阴部。
瘤体还可能破裂入腹腔, 此时会伴有腹肌紧张, 由于大量失血而发生低血压; 瘤体破裂入十二指肠时会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 病人会因迅速发生低血容量休克而死亡。
4. 2 无症状的腹主动脉瘤大多数腹主动脉瘤均无症状,病人无意中或在查体时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
由于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具有相同的高危因素, 因此对这类高危人群应该定期行主动脉及周围动脉检查, 以早期发现和诊断, 降低腹主动脉瘤的破裂率和病死率。
4. 3 身体检查上述高危人群查体时应注意检查腹主动脉和周围动脉。
如发现腹部有增宽的搏动性区域, 应警惕腹主动脉瘤。
一般来说, 直径>4cm 的腹主动脉瘤多可通过细致的查体发现, 肥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查体的敏感性。
目前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查体会增加腹主动脉瘤破裂的风险。
4. 4 影像学检查4. 4. 1 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的特点是无创、费用低廉、无辐射, 而且数据可靠。
彩色多普勒超声已经广泛应用于腹主动脉瘤的筛查、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 其敏感性可以达到90%以上。
不足之处是对操作者依赖性强, 探头不同切线会得到不同的数据, 影响结果测量的客观性; 对于位置较深的腹主动脉瘤和髂动脉瘤, 由于肠道气体干扰, 其诊断准确率也会有所下降。
4. 4. 2 腹部X 线平片相当一部分腹主动脉瘤是在腹部X 线检查时发现的, 影像表现为主动脉区域膨大的弧形钙化; 也可以表现为腹部巨大的软组织影, 腰大肌轮廓显示不清, 这些都提示腹主动脉瘤的存在。
4. 4. 3 CT 血管造影(CTA) CTA 创伤小, 费用低, 可以准确测量腹主动脉瘤各项数据, 已经基本替代经导管血管造影。
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多排CT, 可以在更短的时间里得到更多的高质量图像, 进一步提高CT 诊断的准确率。
在一些医学中心CTA 已经逐渐成为腹主动脉瘤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的金标准。
腹主动脉瘤术前CT 评估内容包括:瘤体最大直径; 瘤体和肾动脉的关系; 肾动脉下正常主动脉( 即瘤颈) 的长度、直径及成角、钙化情况; 髂动脉的直径及迂曲情况; 还需要仔细分析有无血管变异, 如副肾动脉、双下腔静脉或主动脉后左肾静脉等。
所有这些数据都可通过一次高质量的CTA 了解清楚。
4. 4. 4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同CTA 相比,MRA 的优势是造影剂用量小, 对心脏和肾脏功能影响小。
因此, 对肾脏功能不全的病人,MRA 是首选的诊断手段。
其缺点是扫描时间长, 不适用于体内放置金属移植物及有幽闭恐惧症的病人, 而且成像质量与CT 相比尚有差距。
五、保守治疗5. 1 严密监测经过普查发现的腹主动脉瘤, 如果瘤体直径<4cm, 建议每2 ~3 年进行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如果瘤体直径>4 ~5cm 需要严密监测, 建议每年至少行一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A 检查。
一旦发现瘤体>5cm, 或监测期间瘤体增长速度过快, 需要尽早手术治疗5. 2 药物治疗一旦确诊腹主动脉瘤, 在观察期间应严格戒烟, 同时注意控制血压和心率。
研究发现, 口服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动脉硬化引起腹主动脉瘤的扩张速度, 有效降低破裂率, 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心脏事件导致的死亡, 这是目前惟一有效的腹主动脉瘤保守治疗药物。
其原理可能是通过减慢心率, 降低主动脉压力, 从而减少血流对主动脉壁的冲击, 减慢动脉瘤扩张速度。
六、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最早的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起源于20 世纪60 年代。
经过40 余年的发展, 不断演变成熟, 已经成为经典手术之一。
虽然, 近年来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 发展迅猛, 对开放手术的统治地位造成很大冲击,但对于全身状况良好, 可以耐受手术的腹主动脉瘤病人, 开放手术仍然是治疗的标准术式。
6. 1 切口选择经典的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切口选择腹部正中切开, 逐层进入腹腔, 打开后腹膜暴露腹主动脉瘤,也有人尝试左侧腹膜外切口入路, 认为该入路适用于曾多次腹部手术, 腹腔粘连重的病人。
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两种切口入路在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及远期治疗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
6. 2 术前评估腹主动脉瘤病人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因此, 手术前的心脏评估尤为重要。
研究证明,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的围手术期病死率与术前病人心脏功能明显相关, 如果病人术前心脏功能差, 病死率会明显增加。
因此术前需详细评估心脏, 进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 必要时需要行冠脉造影检查以充分评估冠脉狭窄程度,除此以外, 术前还应进行肺功能及肝肾功能的仔细评估。
6. 3 围手术期结果综合文献报道, 腹主动脉瘤择期开放手术死亡率在2%~8%, 由于经验差别结果有所不同。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手术死亡率则要高很多, 各中心都在40%~7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