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文化介绍

合集下载

徽州非遗文化的介绍

徽州非遗文化的介绍

徽州非遗文化的介绍
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一带,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非遗文化传承地。

徽州非遗文化源远流长,涵盖了
丰富多彩的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徽州非遗文化包括徽派建筑、徽剧、徽州绣、徽州木雕、徽州
石雕、徽州石拱桥等众多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

其中,徽派建筑以
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的瑰宝。

徽剧是徽州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
的表演风格,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绣是徽州地区的传统刺绣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
风格而著称。

徽州木雕和石雕则展现了徽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作品精美细腻,栩栩如生。

此外,徽州石拱桥也是徽州非遗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老的石拱桥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艺术品,
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建筑智慧。

徽州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徽州非遗
文化正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只有通过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才能让徽州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更大的贡献。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是指安徽省黄山市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地形成的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徽州文化主要以徽菜、徽州民宿、徽州民俗、徽州文化传承等方面为主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黄山和婺源等地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
的徽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这些条件为徽
州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姓氏文化:徽州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徽州地区,姓氏文化浓郁,如黄山市的徽州张、徽州李、徽州赵等姓氏;
3. 理学文化:徽州文化中的理学文化是徽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
的内容之一。

徽州理学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人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4. 徽州工艺文化:徽州工艺文化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陶瓷、徽州石雕、徽州木雕、徽州剪纸等。

这些工艺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5. 徽州民俗文化:徽州民俗是徽州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婚礼、徽州祭灶、徽州过年等。

这些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6. 徽州文化传承:徽州文化传承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徽州传统文化的传授、保护和传承,如徽州谱系、徽州古建筑保护等。

徽州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徽文化

徽文化

白 鹿 洞 书 院 和 四 书 集 注
朱熹
徽商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 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 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 各商人集团的首位。当时,经商成了徽 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 经商占70%。徽州商人有一个说法,徽 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 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 南到闽、粤。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 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木有了,谢谢观赏!
(腌 臭鲜 鳜鳜 鱼鱼 )
黄 山 炖 鸽
虎 皮 毛 豆 腐
凤 炖 牡 丹
王 志 和 臭 豆 腐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集 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 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 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 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 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 叹服。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 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 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 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 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 富丽堂皇。
徽州文化的主要包括: 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 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 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 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 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 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 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 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于徽州文化 范畴。
王 志 和 臭 豆 腐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简介
徽文化,是指产生于中国安徽地区的文化。

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起始于商周时期的徽商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建筑文化、徽州戏曲文化、徽州书画文化、徽州民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

徽州文化是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代表性建筑风格是徽式建筑。

徽州建筑风格有三绝:雕、画、彩,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徽州戏曲文化则是以黄梅戏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艺术底蕴,被誉为“华夏第一声”。

徽州书画文化以黄山画派为代表,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精湛的技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享有很高的声誉。

徽州民俗文化则是代表着徽州地区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的一面,比较著名的如抚州七十二庙、鼓书、拔河等。

总的来说,徽文化不仅是安徽地区的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是古徽州人民创造的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

它涵盖了语言、戏剧、诗学、文学、书法、绘画、雕刻、古建筑等多个方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徽文化的起源和形成徽文化起源于古代徽州,其形成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徽州人在生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此外,历史因素也对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影响。

徽州历史悠久,自东汉以来就有人居住,唐代以后逐渐成为文化发达地区。

在宋代以后,徽州地区逐渐成为文化重镇,特别是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使得徽州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徽文化的核心内容1.语言文字徽州方言是徽文化的核心之一,它具有独特的语音、语调和词汇。

徽州方言源于古代吴语,具有发音清晰、抑扬顿挫的特点。

同时,徽州方言中还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用法,如“汝”、“吾”、“渠”等。

2.文学艺术徽文化在文学和艺术方面也有独特的成就。

明清时期,徽商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兴建了许多园林和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徽州地区的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3.学术思想徽州文化中还包含了许多学术思想。

其中,新安理学是徽州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

新安理学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强调“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等思想,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徽文化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代表人物徽文化的代表人物包括程颐、朱熹、王阳明等。

程颐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主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对徽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程颐的思想,对徽州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心即理”、“致良知”等思想对徽州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
徽文化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艺术: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繁复的装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徽派建筑注重对称布局,注重空间的分割和组合,以及精致的雕刻和彩画装饰。

2. 园林艺术:徽州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传统流派之一,以其精美的设计和精湛的园林工艺而闻名。

徽州园林注重构思和空间布局,以及山水、建筑、树木、草坪、水池等元素的巧妙组合。

3. 文学艺术:徽州文学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包括徽州曲艺、评弹、木兰词等。

徽州曲艺是徽州地区特有的曲艺形式,包括秧歌、诗词朗诵、相声等表演形式。

4. 绘画艺术:徽派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传统流派之一,徽派画师注重刻画人物神态和情感表达,以及足迹、房舍、衣饰等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

徽派画作品以其细腻、精确的画风而闻名。

5. 工艺美术:徽州工艺美术包括木雕、石雕、漆器、绣品、银器等多个门类。

徽州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有徽派木雕、徽派石雕、徽派绣品等。

6. 宗教信仰:徽州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道教、儒教等。

徽州的寺庙、道观等宗教建筑是徽派建筑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载体。

以上仅列举了徽文化的部分内容,徽州文化还包括饮食、服饰、民俗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徽州文化。

徽文化

徽文化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 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清初,徽剧 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 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 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 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 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 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 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 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 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徽菜美食
徽菜于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 八大菜系之一,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 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重色、重 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 重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 等,擅长炒、炸、烧、炖、溜、焖、,加 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料酒除腥引香, 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徽文化的价值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 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派建筑是一种极 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在其形成过程 中,受到神奇秀丽的黄山、白岳和新安 江、太平湖的山山水水之间所独具的地 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鲜明 的地域性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 结构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棠越牌坊群
宏 村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 将其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因江北有 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 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 个建制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 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 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 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 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州为徽州,府治歙县 。徽文化内容广博、深 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 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 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 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

徽州文化形成介绍徽州文化是指在中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地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

徽州地区包括黄山市、歙县、休宁县、黟县等地,这片地区的文化在历史上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徽州文化。

徽州地区的历史背景徽州地区位于江淮中游地区,自古就是汉族聚居区。

徽州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最早的居民是属于古越族的越人。

在东汉时期,这片地区开始有了完整的行政组织,成为一个县级行政区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

徽州文化的特点徽州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包括风水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和文人文化等。

1. 风水文化徽州地区是风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徽州人对风水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追求,他们相信风水的影响力可以影响家庭的运势和命运。

因此,徽州的传统建筑、村庄规划和墓地布局都十分讲究风水。

著名的黄山就是徽州地区最典型的风水胜地之一,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文化学者前来探讨。

2. 商业文化徽州地区是中国历史上的商业重镇之一。

自古以来,徽商就是中国商界的代名词之一。

徽商以其勤劳、聪明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以及独特的商业模式(“两袋皮”),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徽州的商业文化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结构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氛围和商业道德。

3. 建筑文化徽州地区的建筑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徽州建筑充分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徽州地区自身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注重平衡和和谐,注重细节和精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享受。

4. 文人文化徽州地区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学者,他们对徽州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徽州的文人文化不仅表现在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上,还表现在社会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积极参与中。

徽州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被誉为”文人之乡”。

徽州文化形成的原因徽州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徽州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熟 的古建筑流派之一,徽派建筑是一种极 具个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在其形成过程 中,受到神奇秀丽的黄山、白岳和新安 江、太平湖的山山水水之间所独具的地 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显示出鲜明 的地域性特色,在造型、功能、装饰、 结构诸多方面自成一格。
西递——桃花源里人家 古村落: 宏村——中国画里乡村 古建三绝: 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 砖雕、石雕、木雕
徽文化在世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三大显文化中, 徽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一起共同牵引着中国地域 文化的前行。徽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新安理学
徽派建筑
徽商 徽剧 徽菜 徽州茶道 徽州方言
新安医学
新安画派 新派版画 徽派版画 徽派篆刻
徽州教育
徽菜简介
南宋年间发端于歙县,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菜 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达的结果。徽菜重(讲究)油、 重色、重火功,而且选料精良,制作考究,尤其注重 原料的产地、季节、鲜度、部位、品种等,擅长炒、 炸、烧、炖、溜、焖、,加上火腿佐味,冰糖提鲜, 料酒除腥引香,使徽菜的风味更加鲜明。 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清蒸石鸡、虎 皮毛豆腐、凤炖牡丹、红烧划水、香菇盒等。一九四 九年以前,烹调之乡的绩溪县,到外地开饭店有222家, 如上海的大中国、大中华、大富贵,武汉的大中华等 皆是。
徽州文化教育
明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代徽州府进士人数名列 全国第二 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 54所 清康熙年间统计,徽州六县设 社学462所 《四库全书》收编徽人著作197 种
黄山两日研学课程
第一天 ◆指定地点出发,开启愉快研学之旅 (时间:07:00—10:30) 带着课本游徽州,车辆行驶过程中,了解徽州的历史变迁,徽文化的基本概念等。 ◆到达省级研学基地:华景研学黄山基地 (时间:10:00—11:15) ◆内务整理,营地进驻 (时间:10:00—11:00) 熟悉住宿环境,按照已经安排好的床铺入住学生营地,按照辅导员的要求,自己动手整理被褥, 打扫床铺,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和自理自立能力。 ◆午餐、午休 (时间:11:00—13:30) 辅导员讲解自己学员每天的行程,讲述入住营地的注意事项和各项规定。 ◆生态之旅:黄山芙蓉谷生态保护区 (时间:13:30—15:30) 实际考察黄山芙蓉谷基地,群峰嵯峨,原始森林茂密,生态多样性保护极好,让同学们寄情山 水之余,可以学习基本的生态知识,提升生态保护的意识。基地内,各类型的生态表演也让同 学们兴趣盎然,了解各种少数民族的风俗表演。 ◆民俗体验:轩辕车会 (时间:15:30—17:00) 学习古徽州的传统民俗——轩辕车会,祭奠轩辕黄帝,通过课堂是和体验式的教学模式,让学 生学习诸如①"平滚车"、②"夹篱笆阵"、③"飘反车"④、"发绕车"⑤、"拍绕车"⑥、"螺旋车"等 表演,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 ◆晚餐 (时间:17:00—18:00) ◆特色活动——联欢晚会 (时间:18:00—20:00) 晚上提供晚会场地,同学们欢快的跳舞、唱歌、游戏;更有少数民俗演员参与其中,让学生惊 喜连连。 ◆就寝 (时间:19:30—21:00) 洗漱、洗涤自己的贴身衣物等。洗漱后,与伙伴们一起酣然入睡。可别忘了写下你的一天研学 旅行的日记哦!
臭鳜鱼徽菜名品,制法独特,食而得异香。相传在200多年 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途中为防止 鲜鱼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 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此时鱼鳃仍红色,鳞不脱,质未变, 只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洗净后经热油稍煎, 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品的佳肴。 具体做法:将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度左右的环 境中,经六七天后, 鱼体便发出似臭非 臭气味,然后入油 锅略煎,配以猪肉 片,笋片,小火红 烧至汤汁浓缩而成。
“徽州竹编”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传 世的明清竹编实物,以碗、杯、盘瓶 等为主,还有书箱、礼盘、果盒等。 “徽州竹编”突破原来的长、圆、方、 扁造型和简单的图案,发展成竹编画、 竹雕、竹制人物、竹编兽禽等。竹编 的色彩,由黑色和本色两种增加了红、 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运用编 花、透空、夹筋等手工编织手段,使 竹编工艺品更加绚丽多彩。
徽州工艺品
徽派盆景是以古徽州命名的盆景艺术流 派。它以歙县的卖花渔村为代表,包括 绩溪、黟县、休宁等地民间制作的盆景, 以古朴、奇特、遒劲、凝重、浑厚为其 特色,开创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已有 800多年的历史,以游龙梅桩驰名海内 盆苑,并于清乾隆年间在绩溪仁里等地 形成了每12年一举、规模宏大的徽派 盆景展览。 徽派雕刻: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 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 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 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 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 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 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 三绝”。
徽州漆器主产于黄山徽州。徽州盛产 国漆,以国漆作原料,掺以绿松石、 丹砂、珊瑚、青筋蓝、朱砂等,经过 一系列工艺处理,制成漆器。徽州漆 器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人立其上, 不见漆损;沸水茶杯置其上,不伤漆 面丝毫。产品有挂屏、台屏、屏风、 炕几、书橱、果盘、花瓶、电视机柜、 啤酒橱等,产品远销美国、法国、加 拿大、日本及东南亚各国,享誉甚高。
实验学校508班研学之旅
讲座
何为徽文化及主要内容
徽菜简介
徽州美食,特色小吃

徽茶,特产
徽州文房四宝 徽州工艺品
徽州建筑 徽州戏曲,文化教育
何为徽文化
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 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 文化。 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 (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歙县 。徽文化内容 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 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 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 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徽州特色小吃
徽州传统名菜, “毛豆腐”因利用豆 腐进行人工发酵,使 其表面长出一层白色 的茸毛,故名。豆腐 在发酵中蛋白质分解 成多种氨基酸,味道 较一般豆腐鲜美,此 菜鲜醇爽口气味芳香, 吃时别有一番情趣。
石头馃用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用面皮 包上,收口捏紧,用木碾推擀成圆饼形状,然后放在平 锅中炕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现在仍放一块特 制的砖头)压着,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均匀地传热,以 使馅心熟透,边炕边按动石头(饼子不用翻身),促使 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咬开后香气 扑鼻,滋润味美,如 配汤食用,其味更佳。 馃是当地人的俗称, 制作中用石头压, 故称石头馃。
宣纸因原产于宣城而得名,现主要 产于安徽泾县。是中国古代用于书 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 代相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 太平等地也生产这种纸。由于宣纸 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 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
汪伯立笔又称“徽笔”,选料精细,制作精致, 命名精巧,生产过好多种套笔,有的以黄山、白 岳、披云峰等名山命名,有的以新安江、渐江、 练水等胜水命名,有的还以S“碎石银光”、 “问政玉笋”、“金棚桂枝”等风景古迹命名。 套笔的用料十分考究,使用景德镇特窑专制的青 花白底纹瓷笔杆,选各种兽毛做笔头,有时甚至 要从一斤兽毛中筛选出百分之一做成一只笔头。 这种“千毛选一毫”的精品,且多为贡品,自然 只有深藏于宫廷内府,后代民间较少不实物传世。
古建三雕:
棠越牌坊群


宏 村


徽剧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 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清初,徽剧 盛行于安徽及江浙一带,在南方流布甚广;清中 期,风靡全国。清乾隆年间,“三庆”、“春 台”、“四喜”、“和春”四大徽班先后进入北 京演出,名噪华夏,这就是著名的徽班进京。清 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同湖北汉剧等剧种 结合,逐渐演变成京剧。清代后期,京剧兴盛, 徽剧艺人多改学新腔,但徽剧在徽州部分地区仍 然流行。徽剧是一个包罗万象、五彩缤纷的艺术 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的重要一页。
腊八豆腐是黟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月 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 便称为“腊八豆腐”。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 成豆腐,并切成圆形 加方形的块状,然后 抹上盐水,在上部中 间挖一小洞,放入适 量食盐,置冬日温和 的太阳下慢慢烤晒, 使盐分逐渐吸入,水 分也渐晒干,即成腊 八豆腐。
2
徽文化主要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 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 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 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 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 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 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 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美食
一品锅是徽州山区冬季常吃的一种火锅。相传,此菜由明代石 台县“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 一次,皇上突然驾临尚书府坐客,席上除了山珍海味外,余夫 人特意烧了一样徽州家常菜:火锅。不料皇上吃得津津有味,赞美 不绝。后来,皇上得知美味的火锅竟是余夫人亲手所烧,便说原来 还是“一品锅”!菜名就此一锤定音。“一品锅”的烹调比较讲究, 在火锅里,锅底铺上干笋子,第二层铺上块肉, 第三层是白豆腐或油炸豆腐,第四层是 肉圆,第五层盖上粉丝,缀上 菠菜或金针菜,加上调料和适 量的水,然后用文火煨熟既成。 此菜乡土风味浓,味厚而鲜, 诱人食欲。
黄山双石石耳是徽州山区一种附在岩石下的地衣 类植物,富含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极高,石鸡是徽 州山区一种生活在小溪边的蛙类.将活石鸡宰杀,洗 净,斩成块。石 耳洗净,锅上火, 加高汤,下石鸡 用调料调味,猛 火烧开后改用小 火炖熟,加入石 耳,起锅装入水 盅内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