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高分考研经验分享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招生简章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招生简章一、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招生简章1、招生范围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包括高职、普通中职)及报考影视传媒、文学、管理、服务行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学在校生及转户生培养。
2、学科专业设置(1)专业类别上海电影学院培养对影视行业具有较深入了解、深化研究、从事重要任务的专业人才,包括影视文学、影视制片、影视摄影、影视后期制作和影视行政管理等5个专业类别。
(2)本科专业* 影视文学特色专业:影视剧本创作;* 影视制片特色专业:影视制作管理;* 影视摄影特色专业:摄影制作;* 影视后期特色专业:影视后期;* 影视行政特色专业:影视行政管理。
3、录取条件(1)录取条件遴选符合招生标准但非本校本科毕业生的高校毕业生或同等学力应届高校毕业生、大学在校生和转户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社会实践经历和专业水平,并符合本招生简章其他条件者。
(2)考试语种招生考试书面考试的语种仅为中文。
4、招生程序(1)报名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招生分为线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登记两部分。
网上报名时间为:2020年7月至8月7日23:59分;现场确认登记时间为:2020年7月22日至8月20日。
(2)初试招生考试时间:2020年8月21日,考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数学、文综(或文5科)。
参加招生考试的考生须携带本人身份证、报名表到指定考点准时参加考试,不予调剂。
(3)复试复试考试时间:2020年9月11日至12日,复试科目为:应报考专业的专业公共课以及该专业的专业特色科目。
(4)录取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根据考生体检、学籍特殊情况审查、考生成绩、复试成绩及个人介绍等多维度综合评分后择优录取考生,完成招生录取工作。
五、注意事项(1)凡申请本招生的考生一旦被招生推荐机构录取成功,签订学习协议后将不得变更本招生专业,一经发现本招生处将不予受理报名。
(2)考生须正确填写报名表信息,弄虚作假的考生一经发现,本招生处将不予受理报名和参加考试,并于体检、落实学籍或录取过程中及发现后进行取消录取。
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试题

上海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影片分析(2004年改在复试中进行,像第三大题100分的影片分析都是当年的热点影片,在专业辅导班上也都提到,不用担心。
)一、简荅题(共20分)1. 电影评论一般可分为哪几种写作类型?5分2. 请列举出传统的或现代的电影批评方法各三种以上。
5分3. 什么叫场面调度?场面高度批评方法分析的基本元素有哪些?二、简析题(共30分)1. 试分析基耶洛夫斯基是怎样在<<蓝色>>中运用蓝色基调及一系列蓝色道具来阐发其作品意义的?15分2. 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的结尾,有一个长达数分钟的大全景长镜头,表现在一片橄榄树丛中中,男主角对女主角的追逐,而在最后,显然已经追上了女主角的他,则返身奔跑了回来。
结合全片,谈谈你对这个结尾的理解。
15分三、影片分析(共100分)<<和你在一起>>(陈凯歌)<<美丽的大脚>>(杨亚洲)<<寻枪>>(陆川)要求:1. 请在上列影片中任选一部写一篇电影评论。
2. 请自列文章标题,无题者扣分。
3. 文从己出,立论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完整。
4. 字数2500—3000字左右。
(注:这些题目在专业辅导班上一般会给定要看影片的范围,这样针对性就很强了。
平常多看些名片或较有影响及每年热点的片子,不会考偏的影片)上海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考试科目:电视制作基础。
(复试中进行,且报制作方向才要考这一科,报美学,编导或制片方向就可以不看这本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景深2、电视制作的要素3、相加混色法4、三基色5、景别6、三角照明原则7、脱机编辑8、录像带上的磁迹9、声画对位10、淡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声音通过艺术处理可以产生哪些作用?2、摇镜头和移镜头在拍摄时有什么区别?3、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有什么区别?4、蒙太奇包括哪三层意思?5、什么是人眼的视觉惰性?人眼的视觉残留时间为多少?6、广角镜头与窄角镜头有哪些特征?7、如何通过调白平衡使所摄画面的色调偏红?8、主光,逆光和副光在电视照明中的功能是什么?三、综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艺术作用?2、综述非线性编辑的特征。
国际电影文化传播考研经验分享

国际电影文化传播考研经验分享我们去年的复试情况是这样的:16人参加面试,录取7人。
面试从上午9点持续到下午快4点。
每个人的面试时间不等,多的长达45分钟,少的不到20分钟。
老师的问题多数比较简单轻松。
通常会让你先自我介绍,为考试做了哪些准备。
此时你可把最近读的书和电影与老师交流。
有时候老师会对你的个人经历比较感兴趣。
我在考研之前曾在老家的广播电台工作,老师还特意问了问具体是负责什么岗位。
总体而言,面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a.自我介绍(个人经历)b.阅读量(书、电影、其它文艺门类)c.电影观念(艺术观念)个人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艺术观念,也就是欣赏作品的眼光问题。
问题如“你心目中的好电影是什么?”“说说你喜欢的电影中有何不足之处”如果在此类问题中展现你的观察和思考,那对复试结果会相对有利。
我说出的一个观察:当我去影院看《叶问2》的时候,叶问将洋人打倒在地时,全场观众鼓掌;而影片结束却无人鼓掌。
说到此处,几位老师会心一笑。
此外还说了《钢的琴》的剧作结构问题。
英语口语听力考试:去年我们方向是要求读一篇英文文章,并就文章下的英文片单辨识中文片名。
来源是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出版的杂志Film Comment 《电影评论》。
说实话要求不高,当然如果你的口音很好,单词都认识会略占优势。
别的方向大多是老师用英文与你进行日常对话,也很容易。
不要太过担心此项,因为它实在不是录取考生的关键因素。
考试当中,我与我的一位同学带了材料给老师看。
我带的是一篇《电影手册》上的翻译文章。
同学则做了一本彩页,内附他发表在杂志上的影评和翻译文章,有七八篇之多。
最后我俩都被录取了。
老师就我翻译的文章拿出一句话考我的理解。
虽然一开始答得不好(比较紧张),但后来发挥也算正常。
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啥也没带照样考上。
面试时长是否与录取结果相关?不一定,有的人面试时间最长仍然没考上,而面试时间最短的反而考上了。
心态问题。
由于初试和复试各占总分的50%,而初试满分500分要先折算成100分,所以即使初试比对手多了几十分,实际优势也只有几分到十几分而已。
{干货}我是如何从文化课小白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表演创作系第一名?

{干货}我是如何从文化课小白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表演创作系第一名?关于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研究生,2018年以前一直不接受跨专业学生报考,而是只接受表演以及表演相关专业,例如导演,播音主持,武术表演,舞蹈表演等。
但2019级不再有此限制。
在此之前,想读名校的表演专业的跨考生大都集中在中戏,而中戏表演系名额少考生多,大多数考生还是没有深造机会。
北电取消了专业限制,可谓是为跨考生提高了机会。
关于录取人数:2017年表演学院(学术型4人,专业学位8人)只招收表演相关专业考生;接收推免限本系学生(学术型)表演学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计划录取4人(拟接收推免2人),实际录取2人(外加2名推免生):录取最低分341 、最高分350 实际参加初试的人数为20人、进入复试2人,进入复试最低分数要求:总分340,外语40政治45,专业课一105,专业课二120,实际复试最低分341,最高分350(艺术硕士)电影电影表演创作计划录取 8人(拟接收推免2人),实际录取4人(外加2名推免生),录取最低分345 最高分366 实际参加初试的人数为72人,进入复试4人,进入复试最低分数要求:总分340,外语40,政治45,专业课一90,专业课二135,实际复试最低分345,最高分366。
2017年表演学院(非全日制专业学位10人)只招收表演相关专业考生。
电影表演创作计划录取10人,实际录取12人(均为全日制转非全日制)录取最高分377 最低分340,报考非全日制的人数为30人,均为达到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最低分数要求:总分335,外语35,政治35,专业课一53,专业课二53;少干总分245。
2018年招生信息变化:1、表演系具体研究方向分为三个的方向,电影表演创作及理论属于学术型硕士,电影表演创作、戏剧表演创作属于艺术硕士。
学硕最主要的就是从事一些研究性的工作,重在培养科研人才;专业学位以工作为导向,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视点、空间与节奏:我国悬疑类型电影的叙事学解码

GENRE AND SUBJECT类型与题材随着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不同类型的影片无论是在票房口碑还是艺术水准上都得到了长足进步。
悬疑电影作为类型电影的一种,也逐渐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重视。
在郝建的《类型电影教程》中,悬疑电影被定义为“强调叙事逻辑的严谨性,依靠悬念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发观众对主要人物命运的共识”[1]。
悬疑电影通常来讲对剧本的要求较高,情节之间的环环相扣和人物设置的严密是衡量一部悬疑电影是否达到艺术标准的首要原则。
和其他类型电影一样,悬疑电影发源于好莱坞,从公认的悬疑大师希区柯克所执导的一系列电影开始,好莱坞为世界影坛贡献了大量经典的悬疑电影,以至于到今天仍被影迷们津津乐道。
相比好莱坞悬疑电影,国产悬疑电影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和前者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给国产悬疑电影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一批批悬疑电影走进电影院,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好成绩。
从这批电影中,我们已经能够初探到国产悬疑电影愈发类型化的创作倾向。
悬疑电影的叙事策略,以类型片的范式和套路作为参考,通常会按照“元叙事”的原则展开铺设,而“元叙事”的核心就在于悬念。
悬念之于悬疑电影,就好比发动机之于汽车,只有悬念的“动力”足够强劲,悬疑电影120分钟片长的“里程”才能够顺利跑完。
近年来,国产悬疑电影在形态和题材上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复合化的特点,围绕着不同样式的悬念,打造出了不同审美情趣的影片文本,按照基本的题材,可以划分为惊悚悬疑类,例如《催眠大师》(陈正道,2014)、《记忆大师》(陈正道,2017);犯罪悬疑类,例如《无双》(庄文强,2018)、《辑魂》(程伟豪,2021);剧情悬疑类,例如《心迷宫》(忻钰坤,2014)、《误杀》(柯汶利,2019)三个不同的类别。
这三个类别在叙事策略方面,包括叙事空间的划分、叙事视点的转换、叙事节奏的把握上分别呈现出了不同的侧重和特色,但在深层次的艺术表达和升华后的精神意蕴方面又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电影学(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6,沟口健二
7,姜帝奎
8,吴永刚
9,银都机构
10,健康写实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要说明类型电影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普多夫金影片《母亲》蒙太奇手法的艺术特点。
3,举例说明奥尔逊·威尔斯影片《公民凯恩》摄影艺术的特点。
4,简要评述“把摄影机扛到街头去”这句话的含义和历史背景。
5,简述西班牙导演德罗·阿尔莫多瓦的主要代表作品(至少例举三部)和艺术特征。
三,判断题(每题8分,判断正确得2分,写出理由得6分,共40分)
1,《东京物语》是黑泽明拍摄于六十年代的一部讲述日本青年犯罪问题的影片。
2,中国五十年代的革命电影大多体现了虚假粉饰现实的反现实主义倾向。
3,琼瑶电影是中国古代“才子佳人”叙事模式的现代翻版。
招生人数:15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656电影理论
4.888中外电影史
5.复试科目:影片分析(01、02、04方向),影视制片管理(03方向)
备 注:报考电影(电视)导演研究方向的考生必须具有一定的导演、表演、摄影实践基础。
影片分析
《影视导演》[美]阿莫尔 复旦大学出版社
《电视制作基础》[美]泽特尔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上)
电影理论
一、名词解释(选作5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上镜头性
2,电影眼睛
3,“完整电影”的神话
4,诗意现实主义
专业限制:色盲、色弱。
初试:
656电影理论
《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 陈犀禾 吴小丽 上海大学出版社
戏剧与影视学(130300)

戏剧与影视学(130300)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1、专业概况:本学科是国内高校首个获批的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点建设专业。
目前设有博士、学术型硕士、全日制艺术硕士、非全日制艺术硕士等多层次多种类的研究生培养专业方向。
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位屡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的艺术家和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
承担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丰硕。
学科点获批以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屡获殊荣,人才培养质量广受好评。
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根据国家对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不同学科专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培养以及本单位的特点,阐明对本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在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应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科学研究能力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能力,以及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1、(电影学)电影史论方向研究内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学研究方法、中国电影史专题研究、电影理论专题研究、最新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港台电影研究、影视产业研究。
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毕业实践四个个环节。
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科研训练环节包含学术活动、导师指导、研究成果考核、社会服务活动四个环节。
2、(电影学)电影创作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学研究方法、影视剧作研究、导演创作研究、数字影像制作、最新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港台电影研究、影视产业研究。
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毕业实践四个个环节。
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科研训练环节包含学术活动、导师指导、研究成果考核、社会服务活动四个环节。
三、师资队伍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影视创作及创作理论研究,其中4位教授;15位副教授。
浅析金基德电影美学

金基德是韩 国当代影坛一位特立独行 的 电影导演 ,其 电 为我们描绘 出关于人文、人性救赎的寓言画面。 我们在研究金基德 电影美 学的过程 中,应该去更多地关
坚持审视生活 、反思人类的本性 、关注 人文情怀 。对影视美 注导演的作 品本身 的形式和 内涵 ,全方位地来解析他 的电影 学的学 习中,我们都知道 电影来源 于生活,但是又显然 高于 世 界 中 的 另 类 美 学 。
画面风格等阐释他 的电影美学。
关键词: 电影; 艺术;美学;欲望;F I L M
中图分类号:J 9 0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2 — 8 1 2 2( 2 0 1 3)1 2 - 0 0 8 3 - 0 2
影 以思想 的悠 远深 邃而闻名世界 ,他 的电影, 自始至终都在
生 活 ,如 今 影 坛 中 的 优 秀 电影 ,有 赞 美 生 活 的 ,有 歌 颂 生 活
的,也有批判 生活的,那么金基德 导演便 是一个立足于生活 又超脱于生活且致 力于阐释生活 的优秀 导演 ,在影坛 中坚 守 着 自我 ,默默地探索着 。
一
金 基 德 电影 的 叙 事 特 色
所谓电影叙事学,“ 即研 究电影本 文是 怎样讲述 故事 的,
今传 媒
2 0 1 3 年第 l 2 期
广播 影视 评 论
浅析 全 基德 电影 美学
( 上海大学 数码艺术学院,上海 2 0 1 8 0 0 )
摘 要 :电影 ,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 当代亚洲影坛 中,韩国导演金基德有着 强烈的话题性与争议性 ,他的 电影艺术风
格独特 ,可谓是创立 了 独特 的金 式风格 。如 《 空房间》 、Ⅸ 漂流欲室》 、《 春去春又来》等等,这些 电影都 富 含着 东方简约深邃美学 的精髓。在 日趋 商业化 的当代社会 中, 金基德 坚守 自己的理念,保持特有的艺术特色和美学价值,致力于每部影片都 从叙事特 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院校选择我考虑到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所在城市、招生人数(和报录比)、专业课命题风格、分数线。
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则因人而异,我对北京积怨二十年,所以首先排除了所有的北京院校。
(这么一来其实就没剩多少选择了......)上网一搜,发现我喜欢的一位影评人对上大电影学评价不错,而我曾经在上海度过了一段特别愉快的假期,加之这座城市在中国电影史上意义非凡。
所以整个择校过程并无纠结。
一般来说招生人数、分数线等等信息都可以从学校和学院官网上查到,像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提供了招生计划、初试复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提供了专业介绍、往年复试分数线及报考人数。
搜索心仪院校的近十年真题,大致浏览一遍,看看有多少题目是自己听说过的,又有多少完全陌生。
如果你自认观影储备量一般,那么保险起见最好避开那些剑走偏锋的院校。
上大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的命题中规中矩看重基础,15年开考的电影产业与文化则明确考察重大热点,总归还是摸得着底,不会让人措手不及。
二、初试科目、参考书目及复习方法1.公共课政治:辅导书我用到肖秀荣的《精讲精练》、《1000题》、《知识点提要》、《考点预测背诵册》、《八套卷》、《四套卷》还有一本时事小册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也没看任何视频课。
4月开始看《精讲精练》,我的进度刚好是每看完一本书下一本书就出版了,算是无缝衔接。
错题本必不可少,我的方法是把精讲精练、1000题和肖4肖8的错题改写成知识点记录到活页夹里,按照对应的课程和章节分别编号,对重点和难点参照精讲精练补充拓展,并且用彩色笔标记出来。
最后的一个月我看得最多的就是错题本、《知识点提要》的哲学逻辑图+毛中特附录+史纲时间轴、肖8肖4大题。
按计划我不打算在政治上花费太多时间(简言之就是不走心),最终的分数不高不低,符合预期。
英语(一):我从3月开始用百词斩过了一遍大纲词汇,然后用扇贝单词过了一遍核心词汇,最后一个月买了新东方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作自查用。
复习期间还用到张剑真题黄皮书(版本繁多,建议买年份多的)《阅读理解150篇》《最后预测5套题》和新东方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考研英语:拆分与组合翻译法》。
我的笔记里记录了错题词汇、做过的阅读理解中出现的生词和词组、小作文范文6篇(不同类型)、大作文范文3篇(圈出精彩的句子和词汇)、高难度的翻译真题、不太熟悉的词组译法。
最后一个月基本只用到笔记和《考研英语:高分写作》(这本书总结的大作文写作常用词组很实用)。
最终分数比我预想的低了些,怀疑是大作文中段有点跑题。
我自认为这两科考得不算好,三言两语带过罢了,网上已经有太多详尽的复习攻略,请自行知乎:)2.专业课上大官网给出了16本参考书和一份考纲,考纲可以浏览一遍但实用性不大,下面介绍这16本书的用法、我自己补充的参考书和我的复习方法。
【643电影史与电影理论】►参考书目(官方):1.《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陈犀禾吴小丽上海大学出版社:讲影视批评的类型和方法,全书分为传统批评、现代批评I、现代批评II三部分,在15年改革加入电影产业与文化科目之前,这本书是电影理论科目的简答题重点,改革后依然可作为名词解释或简答出题,所以最好能记住每一种批评类型的含义(由来)、历史沿革、方法内涵,这些都可以在书中圈出原话。
其中类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意识形态批评、精神分析批评、女性主义批评、后现代主义批评、第三世界和后殖民主义批评是重点,书里给出的例文对理解不同批评类型的差异和特点有很直观的帮助,建议仔细读一遍。
2.《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丁亚平文化艺术出版社:收录了1897-2001最重要的电影理论文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本书基本只出填空题,而且真题重复率高,比如17年真题填空就容易全部押中。
我整理出了本书的填空题知识点,需要记住标题、作者、年代和内容要点。
另外本书的序言值得一看,提纲挈领地梳理了百年来的中国电影理论发展轨迹。
3.《电影艺术词典》许南明中国电影出版社:绝大部分的名词解释都出自本书"电影理论"、"类别与流派"这俩单元,很多简答题也需要照搬释义,其实复习影史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照参考这前100页,自然能够分辨重点了。
4.《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李少白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由于年代特殊,这本书的评论部分集阶级批斗之大成,如今看来参考意义不大,好处是史料翔实甚至不乏八卦,篇幅长但很好读。
史类书籍建议边读边记笔记,不必太详细,比如我的笔记重点就是分期和事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只写关键词(保证自己能看懂就行),另外因为我的中国近代史不太好,所以特别注意总结每一个时期对应的历史背景,还有重要的公司和影片的具体年份(答题不一定用得上,但是记住年份能让我更自如地调用史实)。
5.《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大卫·波德维尔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经典大部头,洋洋洒洒150万字精彩非凡。
波德维尔夫妇魅力太大,时间充裕还是建议通读一遍。
时间紧的话至少要看看每一章的"深度解析",目录也挺重要,这本书的目录就是世界电影史的发展脉络。
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新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世界电影史"的著作,把西方电影梳理成技术主义和写实主义两种传统,还提了一点现代主义。
优点是系统化、简洁、思路值得借鉴,薄薄一本很快看完,没有"考点",但很适合作为世界电影史的复习参考。
7.《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中国电影出版社(参考):和《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结合着看,尤其是讲批评类型的几章。
这本重点在于总结了影史著名理论家的著作和观点,如果没有时间阅读原著可以参考尼克布朗的分析,爱森斯坦和巴赞这两章必看。
8.《韩国电影史:从开化期到开花期》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上海译文出版社(参考):与其说是韩国电影通史,不如说是按时期整理的韩国电影史论文集。
虽然上大只给出了这一本韩国电影史,但其实真题还是集中在几位韩国大导上,没怎么考影史。
需要了解林权泽、李沧东、金基德的作品、风格、地位,另外再记一下"光头运动"、"忠武路系统"的名词解释,基本上就够应试。
平时注意关注近年的韩国电影产业动向,最好能和中国做一对比分析,也是产业答题的积累。
上述书目的重点是《影视批评:实践与理论》和《电影艺术词典》,这两本书很可能会出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可以直接用书中原话作答。
1.《中国电影史》钟大丰舒晓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电教材,江湖人称"小灰皮",经历过艺考和本科读编导的同学肯定对它不陌生。
这两本小薄书的好处就是简单、浓缩、应试型。
每一章的思考题其实就是简答和论述,答案基本都能从原文找到。
翻来覆去看这两本小灰皮,基本可以覆盖大部分简答题了。
2.《中国电影史》李少白高等教育出版社:上大给出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截止到1949年,北电小灰皮到1989年,而这一本囊括了1905-2005的中影史,还有单独的两章介绍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可以说是很全面的一本教材。
排版让我想起高中历史课本(无贬义),背景、事件、代表人物、代表作、意义、评价都分得很清,侧边还自带要点总结,每个时期最重要的导演都有专门阐述(香港电影讲了李翰祥、张彻、楚原、李小龙、成龙、吴宇森、徐克,台湾电影讲了李行、胡金铨、侯孝贤、杨德昌、王童、李安),实乃应试利器。
17年论述题考到了张彻楚原对比,这本书派上大用场。
3.《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文化卷》杨远婴中国电影出版社:北电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论文集,这系列还有编剧卷、导演卷、理论卷、技术卷等等,选择文化卷是因为它的选题对论述题大有帮助。
上大曾经很喜欢考三四五代导演,这本书对代群的总结精准又有深度,是很好的论述题储备。
4.《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小灰皮的用法上面已经说过了,本书欧洲先锋派、好莱坞黄金时代、诗意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浪潮左岸派、新好莱坞电影、新德国电影这几章依然是要翻来覆去看直到记得滚瓜烂熟,名解简答论述都可以直接调用。
5.《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近三年电影理论这块只出过填空和名解,背背词典就足够应对考试了。
这本书不是"应试型",但却是电影理论学习的基础。
它收录了所有常考文献的原文,建议把重点原文都读一遍,仔细看每一章的前言和编者按译者按。
6.《中外影视大辞典》汪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同为词典,这本其实比上大给出的《电影艺术词典》更适合电影学考生。
全书共14章,内容实在太多,我打印了影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中外影视理论、影视名词术语、外国影视史话、中国影视史话、中国影视名片、中外电影节及影视评奖这7个章节,分开装订,其中最好用的是外国影视史话、中国影视史话、中国影视名片,实际上是以词条的形式梳理影史,所有题型都适用,最后半个月我最常用的就是这本书。
中国影视史话这一章的电影公司整理得很好,17年真题考到孤岛电影和昆仑公司,这本书要点全面语言简练,又一应试利器是也。
►复习方法:上半年我只干了一件事--通读这两门课的所有参考书。
读书笔记固然重要,但不必追求面面俱到,最后两个月基本没有时间去一一复习读书笔记,它的功能就是在看书时强化记忆,并不适合作为最后阶段的复习资料。
史类边读边记,按时间顺序梳理分期、重要影片(年份+主创+一句话概括内容+意义评价)、重要人物(生卒年+代表作+风格+评价);理论类要自己总结观点,简明、不遗漏要点,注意区分不同人物的近似观点,概念上的东西一丝不苟地理清,否则很容易犯张冠李戴的低级错误(比如苏联蒙太奇学派)。
遇到不懂的一定要标出来,及时去查书、查论文帮助理解。
基本熟悉中外影史的脉络之后,就开始逐个复习重要导演。
利用学术论文(尤其是相关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和自己的观影记录构建起每一个导演的专题笔记。
从应试的角度来看,真题才是最重要的依据。
我在复习开始前就浏览了一遍2001-2016年真题,总结出高频考点,复习过程中格外注意记忆。
一轮复习完毕再圈出自己不够熟悉的考点,逐个击破。
上大的命题还算有迹可循,考前最后几天我给自己出了一套模拟题,包含往年所有高频考点,最终押中了一多半吧。
最后阶段的复习我主要用到打印的《中外影视大辞典》(外国影视史话、中国影视史话、中国影视名片)+两本北电小灰皮+观影笔记(下一部分会介绍),就这么反复看,考前两三天每天快速完整过一遍。
【878电影产业与文化】1.《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陈犀禾聂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上大教授主编的论文集,重点是第五部分: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
15年名解考了合拍片,16年又考了一道简答,目测以后还是很可能在这一块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