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册优质课件【全套】

550
250
甲
死亡率% 0.5
0.6
2
人口数
350
600
50
乙
死亡率% 0.8
0.7
2.2
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因素影响人口增长速度?
总计
1000 0.93 1000 0.81
甲人口的老年人比较多,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人口年龄构成
1、下图中黑线代表人口死亡率,红线代表了人口出生率,则中间阴影部分代表 自_ 然__增_ 长__率
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低 ⑵老龄化现象严重: ①增加社会保障和青壮年人的生活负担
②老年人生活孤单, 也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鼓励生育、吸纳移民
德国:提供一年有薪产假 瑞典:夫妇双方均有18个月产假,若育有三名子女,
每月可获约3400元人民币补贴。
法国:基本享有16周产假,生第三胎产假增至一年, 每月更可获约1万元人民币补贴。
中国的人口增长
“高-低-高”型 过渡
“三低”型
时间(年) 1970 1999
出生率 (%)
3.34
1.52
自然增长率 (%)
2.58
0.88
2002
1.29
0.65
中国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用较短的时间实现了人口增长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 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转变,走完了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 才走完的路。
拓展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人口的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与该时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它等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 口数×100%=自_然__ 增长__人__口__数×10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ppt课件

高速铁路不仅影响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人们日常出行 不仅衡量距离远近,更以时间表明行程长短。比如,北京与郑州相距约 700 千米,
人们更倾向于以 2.5 小时来表明两地间的高铁时间距离。 高速铁路使区域间的同城效应逐渐显著,异地置业成为可能,“一线城市工作,
二线城市居住”的购房模式应运而生。上海的高房价迫使上海的一些职工在苏州昆
6
新课导入
1. 在图 4-1 上,将经过郑 州的铁路干线用红笔描出来。 2. 说一说,郑州如何从一 个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进 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3. 你周边有这种因交通条 件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城镇 吗?说一说其发展历程。
7
交通运输概况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 现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 部门的重要纽带。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日趋先进,公路、铁路、水运、 航空、管道等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度、网络 化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已成为影响人们衣、食、 住、行和各种产业活动,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6 年 6 月,沪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它连接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
阳、昆明等中心城市,全长 2 266 千米。该铁路运营后,从上海到昆明的时间由
原先普通客车的 37 小时缩短至 8 小时。也就是说,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不
需半日即可直达。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 250 千米及以上的客运专线。目前,我 国高速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高铁营运里程的 65% 以上。
16
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7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 城市多沿河流发展。我国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的繁盛, 皆与水运有关。西方的重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达佩斯等的兴起, 也与河流有着密切关联。
人们更倾向于以 2.5 小时来表明两地间的高铁时间距离。 高速铁路使区域间的同城效应逐渐显著,异地置业成为可能,“一线城市工作,
二线城市居住”的购房模式应运而生。上海的高房价迫使上海的一些职工在苏州昆
6
新课导入
1. 在图 4-1 上,将经过郑 州的铁路干线用红笔描出来。 2. 说一说,郑州如何从一 个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进 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3. 你周边有这种因交通条 件改变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城镇 吗?说一说其发展历程。
7
交通运输概况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 现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 部门的重要纽带。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日趋先进,公路、铁路、水运、 航空、管道等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度、网络 化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已成为影响人们衣、食、 住、行和各种产业活动,乃至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6 年 6 月,沪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它连接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
阳、昆明等中心城市,全长 2 266 千米。该铁路运营后,从上海到昆明的时间由
原先普通客车的 37 小时缩短至 8 小时。也就是说,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不
需半日即可直达。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 250 千米及以上的客运专线。目前,我 国高速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高铁营运里程的 65% 以上。
16
02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7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联系。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 城市多沿河流发展。我国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的繁盛, 皆与水运有关。西方的重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达佩斯等的兴起, 也与河流有着密切关联。
20地理版湘教必修2课件4.4

模式,推行绿色清洁生产,既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又取得生态效益,成为“江苏省循环经济示范单 位”。目前,烟气脱硫系统在该公司投入商业化运行, 系统脱硫率大于90%,同时,脱硫过程中生成的副产品
脱硫石膏也是一种再生原材料,纯度高,可广泛用于石 膏板、水泥缓凝剂的生产。电力生产产生的大量粉煤灰, 也成为制造砖瓦和水泥的原料。该电厂清洁生产过程如 下图所示: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图: (1)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2)销往市场的产品直接来自玉米的有哪些。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读图可知, 玉米深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的产品有谷氨酸、味精、 多糖;畜产品不是玉米的深加工产品,复合肥没有销 往市场。第(2)题,该城市农业产业化模式使物质得 到了循环利用。
【解析】选C。从厨余垃圾流程图的处理流程看,厨余 垃圾是原料,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发电、生产工业油脂, 并产生部分废渣和杂物。废渣是生产沼气后产生的;工 业油脂是提取生物油脂的产品;在生产生物油脂过程中 生产有机渣,生产沼气,在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废渣; 有机渣是在生产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
【素养探究】 近几年来,江苏某发电企业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发展
【素养探究】 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在改革开放前,每人每年只
有几十斤口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裴庄村 依然是“麦茬豆,豆茬麦,改茬就把红薯栽”。2000 年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图为裴庄村农业生态综合循环利用关系图。
(1)说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采取了哪些主要措 施?(综合思维) 提示: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 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知识点2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脱硫石膏也是一种再生原材料,纯度高,可广泛用于石 膏板、水泥缓凝剂的生产。电力生产产生的大量粉煤灰, 也成为制造砖瓦和水泥的原料。该电厂清洁生产过程如 下图所示: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图: (1)废弃物的处理方式。 (2)销往市场的产品直接来自玉米的有哪些。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读图可知, 玉米深加工后直接销往市场的产品有谷氨酸、味精、 多糖;畜产品不是玉米的深加工产品,复合肥没有销 往市场。第(2)题,该城市农业产业化模式使物质得 到了循环利用。
【解析】选C。从厨余垃圾流程图的处理流程看,厨余 垃圾是原料,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发电、生产工业油脂, 并产生部分废渣和杂物。废渣是生产沼气后产生的;工 业油脂是提取生物油脂的产品;在生产生物油脂过程中 生产有机渣,生产沼气,在生产沼气过程中产生废渣; 有机渣是在生产生物油脂过程中产生的。
【素养探究】 近几年来,江苏某发电企业积极倡导循环经济发展
【素养探究】 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在改革开放前,每人每年只
有几十斤口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裴庄村 依然是“麦茬豆,豆茬麦,改茬就把红薯栽”。2000 年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下图为裴庄村农业生态综合循环利用关系图。
(1)说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采取了哪些主要措 施?(综合思维) 提示: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 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 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知识点2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第2章 第3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问题 1 (人地协调观)“无废城市”是否就是没有固体废弃物 存在的城市?
提示:“无废城市”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也不意味着固 体废物能完全资源化利用,而是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旨在最 终实现整个城市固体废物产生量最小、资源化利用充分、处置安全 的目标,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
3.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比较低__,上升_迅_速__。
(2)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很不平衡: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国家多
分布在亚__洲和非洲。 (3)出现“虚假城镇化”和“_滞__后_城__镇__化__”现象。
4.我国的城镇化
城镇人口快速增长
(1)特点城镇数量不断增加 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
业的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见下表。
产业
影响
第一 随着农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明显过剩,农村
产业 人口向城镇大量转移
第二 产业
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化进程为进城的农民从 事加工制造、建筑等行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农民工 已成为城镇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 产业
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 就业。进城的农民工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也 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1)D (2)A [第(1)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晚, 水平较低,现在城镇化速度快,则可知丁代表中国城镇化进程。第 (2)题,甲代表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水平高,实现了工业化, 第三产业比重在增大,2000 年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提高促进区 域经济发展。]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3)经济越发达,城镇化水平一定就越高。
()
(4)目前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较慢,城镇化水平低于发展中国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 局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节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目录
0002页 0156页 0287页 0337页 0417页 0443页 0471页 0505页 0589页 0622页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三节 人口容量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人口分布
最新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 (2020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1章 第1节 人口分布 课件(共78页)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①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②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
小 ③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相对平衡 ④世界人口城乡分布总的趋势是
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课后 | 限时训练
湿热的热带雨林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2)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 __很__大____。 ①亚洲人口占到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 ② __南__极____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3)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也 _极__不__平__衡___。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 国、印度、美国等13个,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达46.49亿,约占世界总人 口的62.47%。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 不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需的基础,而且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各种 潜在的可能性。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课后 | 限时训练
地理 必修 第二册 配湘教版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小提醒: 并不是所有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分布都稀疏 如热带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区。在多雨的热带地区,高 山和高原地区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且海拔高于疟蚊的分布线, 适合人类居住。 再如,在干旱的热带地区,高原山地由于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 也成为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章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00页 0189页 0191页 0246页 0310页 0352页 0422页 0519页 0555页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2《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课件(共27张PPT)

C.科技的发展
D.人口自然增长率
2020/5/18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2008
4.(1)30年间该地区
B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
C.总人口增长了近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C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工业化迅速推进城市建设,建成区的扩展速度很快,到 1999年深圳特区建成区面积为140.59平方千米,特区外宝安、 龙岗两区1999年建成区面积也达到262.16平方千米。
2003年深圳市常住人口数量达到557万人。
思考3.从1980年至今,深圳市的人口数量有何变化,农业人口与城
2020/5/18
市人口的比重又是如何变化的?
目前速度 缓慢甚至停滞
晚
中期(加速期 )
快
发展水平
高
城市化的结 出现逆 果 城市化
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少数 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
发展缓慢
2020/5/18
小结:
人口城市化 产业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含义 标志
就业 产业结构 工业化
科技 文化 ……
2020/5/18
意义
城市化
主要 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三产的影响)
C.没有变化
2020/5/18
D.略有下降
2020/5/18
资料1——深圳市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
至1980年8月正式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在长达570年 的历史过程中,面积才仅仅发展到3.8平方千米,城里5层楼 房为最高建筑,建立深圳经济特区前,城市人口仅1万人,农 村人口为30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节 人口分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2020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56页 0195页 0275页 0355页 0383页 0498页 0541页 0611页 0644页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