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分析

2019年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分析
2019年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分析

2019年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分析

学生答卷反映出的问题

(一)总体:

1、核心知识理解深度不够

对涉及的一些重要事物和事实认识不全面,对重要概念、原理的理解不到位,是学生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

2、独立思考能力不足

独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归纳、推理与判断、抽象与概括等思维和论证的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不足,仍然是学生失分的最主要原因。

3、书面表达水平不高

书面考试,其非选择题部分,最终是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足,仍然是一个重要失分原因,表现为步骤不完整和表达不准确。(二)具体

1、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扎实、不牢固的问题仍然突出

(1)字迹潦草、错别字等仍然是答题中存在的大问题

字迹潦草,看不清楚写的是什么内容;错别字是历年考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如“钙”字写错的就特别多,铵根和氨气区别。

(2)化学用语错误

化学式书写错误或不规范(如硫酸铁写成FeSO4的学生很多);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条件错误、书写不规范、没有区分大小写等。乙醇燃烧、铁与稀盐酸反应制氢气、实验室制氧气、实验室制CO2、金属间的置换反应、工业炼铁原理、Na2CO3与Ca(OH)2反应都是教材上的重要方程式,平时经常练、模拟经常考,但得分率仍然不高。(3)学科术语书写不准确;语言表达不准确如:“漏斗”写成“玻璃漏斗”;对一氧化碳尾气处理方法,很多同学只是回答“放一个酒精灯”,却不能答出“放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将尾气进行收集”等;Na2CO3与NaOH共存问题,几乎年年考,连答案都基本不变,学生就是答不完整,语音叙述乱七八糟,答不到得分点上。

(4)基本实验技能差

表现在对实验装置不理解、不会画最基本的装置图等。

(5)计算题步骤不完整,没有必要的解题过程。

2、综合分析与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然较差

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寻求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语言表达混乱或过于简化。

如:23题,气体制备让比较用分液漏斗与用长颈漏斗的装置有什么优点,应该答“控制漏斗内液体的流速,进而控制反应速率”,而相当一部分同学却答成“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4题(3),是让回答如果没有前面吸收CO2的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CO2的目的“原因”,不少学生却答成了该装置的“目的”——吸收CO2。

25题(3) ③,“溶液X中含有哪些杂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实际上是几乎每次模拟中考都考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共存问题,很多同学不会正确分析。

3、计算能力较差的问题仍然突出

化学计算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计算题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今年的学生答题情况进一步暴露出学生化学计算能力欠佳。计算题14题,金属与酸的反应,判断出剩余固体的成分就能解出答案,18题第二空某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稀释,求加水的质量,这样的题也练了很多,但做错的还是很多;20题第二空难度较大,作对的极少;25题(4)不少同学列比例式,不是列成相对分子质量比等于质量比,而是列成相对分子质量与质量比,物理意义不合理,这在以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

4、粗心大意、思维定势

有些同学在考试中粗心大意,不仔细审题,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出错,这种情况失分最可惜。如17题:要求写释放出气体的名称,有的同学写出化学式,25题让写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有的同学写成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23题:要求给图中发生装置补充完整,有的很多同学说没看到,导致这题空白.

近几年热点(易错点)专题:

(一)实验方案设计

(二)实验原理解释或操作描述

(三)物质的推断

(四)粗盐的提纯

(五)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六)物质的构成

(七)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八)化学用语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把课讲活,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要注意整体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一定要胸怀整体去看局部,而不是撇开整体去看局部。

3. 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

人的认知规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4. 一定要把重点、考点抽提出来

5. 注重重点、难点、易混点突破的方法

一节课会有一些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之间会有一些重要的关系,核心概念和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就是这一节的重难点。

6. 想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有些知识讲的不要太绝对

化学本身有规律,但化学的不规律比化学的规律更加普遍,这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北京大学教授吴国庆

(三)、40天冲刺备考

1、重视教材,强调应用

纵观近几年的中招试卷,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学生因教材基础知识不扎实而导致失分非常可惜。实践表明,教材中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准确把握,在备考中一定要落实

到位。

(中招命题原则——基础性:课程标准的五个一级主题、19个二级主题全覆盖,重点知识重点考。很难的5分也不是难在知识上,而是难在能力上。)

2 、对近几年的热点考点要进行专题训练

3、注重细节,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适当加强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对试题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关键句作好标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化学用语要从严要求,及时纠正,平时各种测验对上述情况扣分要从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