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必考100条知识点
高三物理必背100个知识点

高三物理必背100个知识点1.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率。
3. 力是物体受到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的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7. 力的单位是牛顿(N)。
8. 斜抛运动是一种由速度和重力共同决定的运动方式。
9.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由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决定。
10. 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动量保持不变。
11. 转动惯量是物体对转动运动的惯性大小。
12. 角动量是物体绕一个固定轴旋转时的运动属性。
13. 功是力沿着路径的积分,表示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而进行的工作。
14. 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15. 线性变速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方式。
16.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即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17. 质量是物体所拥有的惯性属性。
18. 静电力是由于物体的电荷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19. 电流是电荷单位时间通过某一截面的流动。
20.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21. 电压是驱动电荷移动的力源。
2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的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变化的速率成正比。
23. 电容是电路中储存电荷的能力。
24. 电势差是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电势能。
25. 磁场是由带电粒子的运动而产生的力场。
26. 电磁感应是指磁场的变化引起电流的产生。
27.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的基本方程。
28. 光的折射是光线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9. 平均光强指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的功率。
30. 等离子体是由高温或强电场激发的气体,具有电荷分离和电导性能。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可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来改变。
32.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封闭系统中,热量不会自发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高考理综必备100个知识点

高考理综必备100个知识点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高考理综必备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涵盖了生物、化学和物理的重要知识点。
生物:
1.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DNA是维持遗传信息的物质,其结构由一个磷酸、一个五碳糖和一个氨基酸组成。
3.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是生物体通过基因来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4.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化学:
1.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可以根据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它们描述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过程。
物理:
1.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上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2.牛顿三定律规定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3.动能和势能是描述物体能量的两个重要概念,动能是由物体的运动决定的,而势能是由物体的位置决定的。
4.光的传播可以通过几何光学来描述,其中包括折射、反射和全反射等现象。
高考理综必考100条知识点

高考理综必考100条知识点物理部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高考理综不得不知道的100条知识点!

高考理综不得不知道的100条知识点!生物部分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2.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
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16.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2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22.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23.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24.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5.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26.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理综100条必考知识点大汇总

物理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
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2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
2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化学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
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00个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100个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00个高考物理必考学问点归纳总结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状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区分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试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假如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转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商量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高考理综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考理综必背知识点汇总一、物理知识点汇总1. 力学- 牛顿三定律-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的平衡条件- 质点的运动学- 弹性力学- 动能定理与功- 动量与冲量- 简谐振动2. 热学- 温度与热量- 热量传递的方式-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内能和焓- 一级热力学定律- 热机效率和汽车热效率3. 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衍射和偏光- 光的色散和光谱- 光的波粒二象性- 单色光的干涉和衍射4. 电磁学- 电场和电势- 静电场中电势能的计算- 电场中的电荷受力- 电容器和电容- 电流和电流表的原理- 安培定律和库仑定律- 磁场和磁感应强度- 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 波动- 机械波的传播与波的干涉- 音速与声强- 贝尔定律和多普勒效应- 光的干涉与细胞- 光的衍射与干涉- 雷达原理和光谱仪的结构二、化学知识点汇总1.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原子、分子和物质的组成- 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的命名规则- 化学键的形成和稳定性- 化学反应的类型和速率-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计算2. 酸碱和盐- 酸和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反应和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和伏安法测定物质的含量- 盐的定义和性质- 锌、铁和铜的氧化还原反应3. 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的性质和分类- 氧、氢、氮、硫和碳的化合物- 碳酸、硫酸、氯化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氨和铵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4. 化学能量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焓变和化学能量的转化- 热力学常量和化学平衡的条件- 阻尼剂和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电子传递和电池的构造和原理5. 化学聚合和高分子材料- 聚合反应和聚合物的分类- 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聚合反应和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改性- 聚合物膜过滤和超滤的原理- 化学材料的可持续利用和处理三、生物知识点汇总1. 生物分子- 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和结构- 酶和激素的作用和调节机制-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氨基酸和核苷酸的结构和功能- 生物分子的合成和降解途径2. 生物生长与发育- 生命的特征和分类- 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受精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生长特征3. 遗传与进化- 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遗传变异和突变的类型和机制- 遗传物质的复制和修复- 自然选择和物种形成的过程4. 生物细胞-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质膜和细胞器的作用和交流- 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的控制- 细胞的运动和代谢- 细胞分化和组织发育的过程5. 生态与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机制- 光合作用和光能的转化- 呼吸作用和能量的转化- 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调节- 生态问题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四、综合应用题解题技巧- 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的结合解题- 运用公式和数据计算解题- 运用实验数据和证据分析解题- 运用思维和创新解题- 运用归纳和推理解题以上是高考理综必背的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理综100条知识点总结

高考理综100条知识点总结【物理部分】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理综必考100条知识点物理部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2、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3、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4、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注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16、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18、滑动摩擦力只以μ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容易出错.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一直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免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21、合力不一定大于分力,分力不一定小于合力.22、三个力的合力最大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一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判断能否为零.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情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解方式.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一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25、所有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因为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服惯性.26、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27、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改变.29、判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化学部分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生物部分1、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2、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3、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4、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5、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病毒衣壳的成分是1—6个多肽分子.6、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7、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8、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9、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10、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11、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12、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13、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如肾细胞;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加的: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1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1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16、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17、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18、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此处“某一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9、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20、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阮病毒仅具蛋白质.21、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22、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23、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24、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25、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26、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2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28、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29、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30、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31、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32、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33、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34、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35、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3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胰岛:胰岛分泌→降糖;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催乳素: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3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38、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39、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40、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