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合集下载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连接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桥梁。

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分析能够提供有关就业市场的关键信息,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的定义和特点劳动力市场指的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场所,也可以理解为劳动力的买卖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中,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着工资水平、就业机会和劳动力流动等重要指标。

劳动力市场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弹性需求: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需求变化相对较频繁,受到经济波动、技术进步、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较大。

2. 个体差异: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者具有个体差异,包括教育背景、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劳动者的供给弹性和就业机会。

3. 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企业对于个体劳动者的信息掌握程度较高,而个体劳动者对企业的信息了解程度有限。

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指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愿意提供的劳动数量。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人口规模、劳动参与率、劳动者教育水平等。

1. 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基础,劳动力市场供给与人口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2. 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指的是劳动年龄人口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比例。

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量。

3. 教育水平:劳动者的教育背景和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弹性和获得工资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通常通过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和时长来衡量。

供给曲线呈正斜率,即随着工资水平的上升,劳动力的供给量也会增加。

三、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分析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指用工单位愿意支付的劳动力数量,受到企业产出水平、工资成本、技术进步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1. 产出水平:企业产出水平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当企业产出增加时,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2. 工资成本:工资成本是企业雇佣劳动力的直接成本,当工资成本上升时,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率可能会放缓。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一)市场因素 一 市场因素
1、雇主行为 (1)影响就业量调整 影响就业量调整: (1)影响就业量调整:准固定成本导致加班 增多 ??
准固定劳动成本:非工资性质的人工成本 雇 准固定劳动成本:非工资性质的人工成本----雇 用成本、培训成本、 用成本、培训成本、福利成本
小额优惠成本
准固定成本(非工资成本)
结论: 结论: 多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均衡, 多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均衡,并不意 味着各个均衡工资率都相等, 味着各个均衡工资率都相等,只不过他 们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工资 体系。 体系。
(二)工资差别类型
1、补偿性的工资差别 、 2、垄断性的工资差别 、 3、竞争性的工资差别 、
1、补偿性的工资差别 、
Sl
W1 W0
Sl
L1
'
2、雇员行为 、
(1)影响雇佣量调整: (1)影响雇佣量调整:人力资本投资行为 影响雇佣量调整
MC
MC '
B
A
MRP ' MRP
人力资本数量
(2)影响工资率调整: (2)影响工资率调整:对刚性工资的偏好 影响工资率调整
W0 W1
DL
DL
L1 L0
'
(二)制度因素(非经济因素)
W
W0
L0
L1
三、多个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分析
(一)表现 一 表现
1、(不同职业 医生、护士市场 、 不同职业 医生、 不同职业)医生
均衡工资不同体现的只是职业技能差别, 均衡工资不同体现的只是职业技能差别,则两 个市场之间相对稳定,处于均衡状态。 个市场之间相对稳定,处于均衡状态。
2、(不同地区 东部、西部医生市场 、 不同地区 东部、 不同地区)东部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市场均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在市场中主动提供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市场均衡则是指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

一、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劳动力供给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教育水平的提升。

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技能和知识的重要途径,高素质的劳动者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劳动力。

因此,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供给也会相应增加。

其次是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劳动力的供给可能会减少。

老年人口相对增多,从而对劳动力供给造成压力。

此外,性别结构、人口迁徙等因素也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

还有社会福利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较为复杂。

一方面,良好的社会福利政策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就业积极性,从而增加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过高的福利待遇可能会导致劳动者选择不工作,从而减少劳动力供给。

二、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

根据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状态,可以判断市场的运行状况。

在劳动力市场均衡中,劳动力的需求是由企业和其他雇主方决定的。

企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受到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当市场需求扩大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状态还受到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当劳动力供给多于需求时,市场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状态;相反,当劳动力需求多于供给时,市场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状态。

只有当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达到平衡时,劳动力市场才能保持稳定。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状态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过剩的劳动力会导致失业率上升,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从而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劳动力短缺则可能导致生产力下降,企业难以扩大产能。

三、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市场均衡的调整在现实生活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市场均衡并不是静态不变的,它们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因此,如何调整和平衡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是一个重要课题。

清华大学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均衡

清华大学劳动经济学-劳动力市场均衡

EL
E*
EH
Employment
5
6
1
4/4/2014
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均衡
• 假如工作者可以流动,而且可以自由出入劳动 力市场,那么所有工作者会得到单一工资 • 一个工作者在企业中的配置,若能够使得工资 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那么这个配置也就 最大化了国民收入(也叫做资源的有效配置) • “看不见的手”:自利的工作者和企业成就了 一个事先没有想到过的社会目标,即资源的有 效配置
25
Supply
w1 w0
Demand N0 N1 Employment
移民和本土出生者是互 补品,他们就不在同一 劳动力市场上竞争。这 里的劳动力市场指的是 本土出生者的劳动力市 场。移民使得本土居民 生产率变高,劳动需求 曲线向右移动。这会导 致本土出生者的工资更 高,就业也越多。
26
当移民和本土出生者是完全替代品时,移民 的长期影响 • 短期当中,移民会压低工资 • 利润增加会提高资本的回报率,因而吸引 更多的资本流入市场,旧的企业会扩张, 新的企业会开张 • 资本增加会使得劳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这会减轻初期劳动供给冲击带来的负面影 响
27
用Cobb‐Douglas函数来做说明
• q = AKαL1‐α • 规模报酬不变 • 假定产出价格为 $1
– r = $1 × αAKα‐1L1‐α (资本报酬率) – w = $1 × (1‐α)AKαL‐α (工资)
• 或者写成
– r = $1 × αA(K/L)α‐1 – w = $1 × (1‐α)A(K/L)α
工资税新的需求曲线反映出企业雇用一名工作者所必须支付的数额与工作者实际得到的数额之间存在一个楔工资税增加了雇用的总成本因而减少了经济中的雇用水平企业和工作者分担了工资税的成本因为雇用一个工作者的成本上升了工作者得到的工资也下降了工资税造成了无谓损失11employmentdollarsw1d0d1w1w0e1e0对企业征收工资税造成的影响对企业征收1工资税需求曲线向下平移同时把雇用一个工人的成本从12442014对工作者征收工资税造成的影响对工作者征收1工资税供给曲线向上平论是对谁征收工资税对均衡工资和就业的影响都是一样的dollarsw1w0s0d0d1e1e0employments1w013税收归宿工资税的关键特征是它在企业所付与工作者所得之间放入了一个楔子真实的税收归宿跟征税的方式关系不大14工资税的真实税收归宿dollarswagesfirmspays0d0e1e0employmentwagesworkersreceivetaxwedge15工资税的关键特征是它在企业所付与工作者所得之间放入了一个楔子

补充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补充1: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

(4)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 性,是工资接受者;
(5)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
S=f (W) D=f (W) S=D W=We
3、动态均衡
动态均衡的假定条件
首先,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t表示; 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在 t与t+1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 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 以Dt和Wt表示本期的需求量和本期的工资率,两者之间的 关系为: Wt=f(Dt) (1) 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 ,以St+1表示,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量,下期的劳动 力供给量St+1为因变量。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St+1= f(Wt) (2) 公式(1)和公式(2)是动态均衡分析的基础。
劳动经济学 Labor Economics
主讲教师:邹小玲 E-mail:rudy_xl@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1、均衡的概念 2、静态均衡 3、动态均衡 4、劳动市场均衡的意义 5、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
1、均衡的概念
局部均衡: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 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 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 价格与供求的影响。
原 因
第二,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 力需求的数量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 场需求的调节; 第三,由于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劳动力供给 除受工资调节外,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 总量和社会心理等等因素的调节。
结论1:自愿失业是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 引起的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 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
第五,进一步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在调节短 期劳动力供求中的作用,尽可能消除经济运行中劳动力供求的偏差,实 现劳动力供求的总体平衡。

第四章 市场均衡分析

第四章 市场均衡分析
管理经济学
阮建青 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 农业经济管理系 Office Room: 启真大楼 1307 Email: ruanjq@
国际视野
创新能力
创业精神
社会责任
对需求理论与生产理论的复习
国际视野
创新能力
创业精神
社会责任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框架 P
企业供给
X2
行业供给
利润最大化
成本最小化
商品自身价格
价格预期 生产者数量
Q f ( P, P ,W , T , N ...)
e
要素价格
生产技术
供给量
国际视野
创新能力
创业精神
社会责任
第一节 市场均衡分析
当哈利遇到莎莉
国际视野
创新能力
创业精神
社会责任
思考:供给与需求通过什么联系到了一起?
供给与需求通过价格这个信号联系了起来!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 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 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支看不见的手
早期的生猪养殖是以农户散养为主,对价格反应
不明显,即供给弹性很小,所以是收敛型蛛网; 后来的生猪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对价格反应 很明显,即供给弹性变得很大,是发散型蛛网。
28
(三)价格均衡理论的应用
价格管理 常见的价格管理有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1)支持价格(最低价格不低于) (2)限制价格(最高价格不高于)
(二)蛛网理论的应用
蛛网理论:动态均衡理论,反映本生产周期价格
变化对下一生产周期产量的影响,产量的变化又
反过来影响价格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均衡

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均衡

图4-8 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Back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二、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1、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去谈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
假设经济社会由A、B地区构成, wa>wb , 高工资使得B地区劳动者流向A地 区,sa1移向sa2,sb2移向sb1,劳动力供给曲线的位移使得地区工资差别趋于消 失。
(一)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均衡
将均衡概念应用于各种经济形态的分析,将市场均衡条件一般化,用其概括包括非市 场经济的各种状态。
(二)凯恩斯失业均衡
– 古典均衡:失业意味着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经济体系是不均衡的。 – 凯恩斯:古典均衡是一个特例,更为一般的是失业均衡这样的情况。
(三)非均衡概念
– 古典非均衡:是一种 不稳定状态,具有暂时性和过渡性。 – 非均衡理论:非均衡与瓦尔纳均衡一样,具有行为确定的含义,可以持久存在, 而不仅仅是一种过渡。非均衡的结果建立在每个人在既定信息条件、制度条件和 市场条件下的最优选择基础之上,具有稳固性。
Back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
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也就是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S 当工资高于均衡工资率 为W1,劳动力市场为 买方市场,劳动力的需 求则对市场中的劳动力 价格具有支配力量。会 要求降低现有工资水 平。 a w1 we c w2 f b
D Lc La Le Lb Lf
第四章
的 意 义
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第 三 节 劳 动 力 市 场 均 衡 衡 均 场 市 力 动 劳 节 二 第 第 一 节 均 衡 的 基 本 含 义
第一节 均衡的基本含义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一)按照均衡市场的覆盖范围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

劳动力市场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 (1)第二章劳动力供给分析 (2)第四章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2)第五章劳动力流动 (2)第六章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一体化 (3)第七章政府对劳动市场的调控与规制 (3)第八章非正规就业与灵活就业 (4)第九章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 (4)第十章公共就业服务 (4)第十一章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演变与发展 (5)第一章绪论1.劳动力市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某一专业的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自愿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一系列活动。

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许许多多狭义的劳动力市场综合而成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2.劳动就业: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3.实际工资:劳动者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能够购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包括房租、水电、交通、教育等各项支出)的数量,即剔除了价格影响的名义工资就是实际工资。

4.劳动力:主要有三层含义。

一是指人的劳动力。

二是指有劳动能力、从事劳动活动的人,即劳动者。

三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部门的劳动者的总合。

5.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它是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工资,即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

第二章劳动力需求分析6.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

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7.等成本线:是用来表示企业在要素价格给定的条件下,用一定的资金可能购买的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的最大数量界限,它实际上反映了企业实现一定产出水平的成本约束。

8.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相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可变要素的投入而言的,某种不变要素(如资本)和某种可变要素(如劳动力)的持续追加的搭配进行生产活动,一旦当可变要素的数量超过某一水平时,则持续增加的可变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量,也即边际产量会不断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劳动力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 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 ;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减 少。
• 2)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劳动力需求曲线右移, 均衡工资率提高,均衡就业量增加;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 ,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 3)劳动力供给曲线和劳动力需求曲线同时变动对劳动力市 场均衡的影响。
• (三)现代非均衡理论中的非均衡。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
• • • • 一、完全竞争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的基本假设条件: 是一种理性的状态。 其假设条件:P91.
• (二)工作和劳动力同质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指静 态市场上均衡工资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
二、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 简答题)
二、当代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 (一)市场均衡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均衡 • (二)凯恩斯的失业均衡:是一个悖论,因为失业就意味 着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此时即使在商品市场和资 金市场上都存在着供求相等,但从整个经济体系来看仍然 存在超额供给,因而是非均衡的,而不是均衡的。
• 按均衡世界的覆盖范围分一般均衡和局部均衡。 • 1、局部均衡的含义: • 2、局部均衡的假定: •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理论的代表人物。 • 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提出垄断 竞争理论发展了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
• • • • • • 又叫做瓦尔拉斯均衡理论。 假定: 1、要求市场的参与者有关于市场的完全信息; 2、假定经济中不存在不确定因素; 3、不存在虚假交易; 4、经济系统是个“大经济”。
三、多维竞争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 含义:指在一组工资率下,两个以上的多个劳动力市场同 时达到均衡。 • 假设条件:书P95 • 前提:书P95
四、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 (一)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 • 1、产品市场垄断(卖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需求曲线。 • 2、劳动力市场垄断(买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 • • • (二)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是平衡 1、只存在买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2、只存在卖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3、双边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
• 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主要原因 是: • 1)由于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所以劳动力需求的数量除 受工资率调节外,还要受产品市场需求的调节。 • 2)工资率作为劳动力价格,具有相当大的刚性。
• 3)由于劳动是人谋生的手段,劳动力供给除受工资调节外 ,还要受人的主观偏好、财富总量和社会心理、历史、文 化等因素的调节。
第四章 劳动力市场均衡分析
• 主讲人:刘梅
第一节 均衡的基本含义
• 一、古典经济学描述的均衡。 • (一)古典均衡概念 • 1、从物理学角度看:指一个系统的特殊状态,即相对队 里的各种力量同时对这个系统发生作用,当合力为零时系 统所处的相对稳定状态。 • 2、从经济学角度看: • 3、从市场均衡角度看:
(二)劳动力短缺与过剩
• 1、劳动力短缺的含义:P106 • 2、如何保证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共四点P107 • 3、累积效用和溢散效用的含义:P107 • 4、劳动力过剩:P108 • 5、引起在职失业的原因:P108
6、中国未来的劳动力市场趋势:
• P107
• 7.工资漂浮:是市场非均衡的结果,指的是计划经济体 制中存在的自下而上层层提高工资的倾向,以及由这种倾 向造成的工资轮番上升的现象。(名词解释) • 8.在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普遍存在的条件下,工资 漂浮必然导致工资收入的平均分配,即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倾向。
第五节 内部劳动力市场
• 一、企业组织与雇佣活动。 •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产生条件和成因。(论述) • 1、如果将组织外部的各种人才供给来源称为外部劳动力 市场,相应地,组织内部的人才资源可以称为“内部劳动 力市场”。
(二)、内部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条件:
• • • • 1、专业技巧和知识; 2、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 3、有效地激励员工; 4、有利于人员的筛选。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
• 一、动态均衡理论的假设前提。 • 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研究,是经济学原理中的蛛网理论 和预期理论的一种应用。 • 这种预期的缺点:P100
• 对供求的滞后分析假设:P101
二、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分析的基本模型
• (一)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动态模型 • (二)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动态模型 • (三)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动态模型
二、劳动力市场非均衡分析
• (一)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 1.自愿失业:是指由于存在工资刚性,市场工资率不能 随着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或者由 于存在有关工资率方面的法律规定,使工资率不能下降到 最低工资率之下,即由于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劳动力 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从而造成劳动者失业的现象。(名 词解释) • 2.非自愿失业:是一种市场非均衡的现象,它不是由于 实际工资率太高而引起的,而是因为产品需求下降使厂商 销售发生困难,对劳动力供给产生数量限制而引起的失业 。(名词解释)
• 瓦尔拉斯均衡模型体现了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思想,但是 遗憾的是,它对一般均衡价格的存在缺乏说服力。因为均 衡的调整过程所需的时间是有一定间隔的。而现实的经济 系统中也并非只存在价格信号,经济行为人在市场上不仅 获得了价格信号,而且还获得了数量信号。 • 从而有了非瓦尔拉斯均衡分析方法——价格-数量混合调 节。
(三)、内部劳动力市场的成因?(简答题)
• 1)存在劳动力替换的成本。 • 2)岗位的特殊性。 • 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性。
主观题
1. 失业均衡概念P89 2. 劳动力供求变动对静态均衡的影响?(简答题)P92 3. 垄断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均衡?(简答题)P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