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关于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分析

关于我国水文水资源的分析我国水文水资源是指我国境内水的分布、来源和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研究。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多,但由于分布不均匀、利用方式不当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污染等问题严重,因此对我国水文水资源进行深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分布不均匀。
据统计,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为645毫米,年降水总量约为54万亿立方米,是全球平均降水量的2倍以上,是全球蓄水资源量仅次于巴西。
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中国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较为匮乏。
特别是北方地区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这使得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管理面临着多重挑战。
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管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比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和水质的改善等问题。
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由于我国多年来对水资源的滥用和过度开发,导致了水资源的减少和水质的恶化。
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合理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包括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等方面。
我国的水文水资源存在着严重的水质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水体中浓度较高的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导致了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受损。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湖泊、四分之一的河流处于污染状态。
当前我国急需加强水污染治理和保护工作,以保障人民的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我国要加大水文水资源的保护力度。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变得更为重要。
我国应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包括建设水源保护区、完善水资源监测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以保障未来世代的水源需求。
我国也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问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评估

收稿日期 :2003 - 12 - 30 作者简介 : 王介勇 (1978 - ) ,男 ,在读硕士 ; 研究方向 : 土地资源管理 。
9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因此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内涵应该是 ,由于各 生态环境因子类型 、 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 配置的不均衡性 , 生态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 和外界环境胁迫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易变性以及 生态环境系统所做出的可能性响应 。
摘 要 : 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其评估是当前环境资源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对生态环境脆 弱性的基本内涵及其脆弱因子进行深入探讨 ,并对当前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的方法进行 系统研究 ,旨在分析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 关键词 : 生态环境脆弱性 ; 指标 ; 评估 中图分类号 :X17111 文献标识号 :A 文章编号 :1001 - 4942 (2004) 02 - 0009 - 03
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演变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有其较明显的表现特征因此选取脆弱生态环境的水资源降水量降水变率热量资源用10的连续积温表示干燥度人均耕地面积地表植被覆盖度资源利用率等主要成因指标结合其退化程度治理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结果表现指标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体现环境脆弱性的主要因素而且结果表现指标可以修正成因指标之间的地区性差异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地区间的可比性
( 如湿地 、 内河流域 、 山地 、 水土流失地区等) ,不同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工作的核心 , 每一个 指标是进行评价的基本要素 , 构建脆弱性评价指 标体系是脆弱度计算的根本条件和理论基础 , 指 标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决定着评价结果的真实性 和可行性 。当前我国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主要分单一类型区域的指标体系和综合性指标体 系两大类 。 单一类型区域的指标体系基于特定地理背景 具有区域性特点 , 结构简单 , 针对性强 , 能够准确 表征区域环境脆弱的关键因子 。例如 ,罗新正 、 朱 坦等 ( 2002)
水资源短缺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NF
∀ = E ( S) = PiSi
( 3)
t= 1
式中: NF 为系统失事的总次数。
例如, 在供水系统的风险分析中, 可以用缺水量来描述系统缺水失事的损失程度。类似洪水分析,
假定 P1 = P2 = ∃= PNF = 1 NF, 即不同缺水量的缺水事件是同频率的, 这样上式可写为
∀ =
1 NF
NF t=1
!v2 ( &) =
ai1 &
,
1,
ai3 ai3 -
& ai2
,
0,
中国水资源强度的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研究

中国水资源强度的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研究摘要:本文从水资源强度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中国各区域水资源的差异,并且研究了中国水资源极化程度的现状。
我们发现,中国东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水资源强度较高;而西部地区水资源缺乏,水资源强度较低。
同时,中国水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较大,极化情况较为突出。
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国水资源的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旨在为中国水资源分配进行合理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强度、区域差异、极化程度、水资源分配、合理规划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concept of water resources intensit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in water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in China, and studies the polarization degree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We found that the eastern region of China has relatively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with higher water resource intensity, while the western region lacks water resources, with lower water resource intens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is uneven, and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large, which is more prominent in polarizatio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polarization degree of China's water resources,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asonable planning of China's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Keywords: water resource intensity, regional differences, polarization degree, water resource allocation, reasonable planning1.前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的分配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

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面临形势的分析报告一、水资源现状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水资源,但是由于地理分布的不均衡和人口密集区域的发展,导致我国的水资源在分布和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
1.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富裕。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受到限制。
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由于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的限制,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据统计,中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仅为40%左右,而世界先进水平为60%左右。
3.水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对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和河流水质恶化。
二、面临的形势1.供水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城市的供水压力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居民用水量占全国总水资源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15%增加到目前的30%左右。
2.生态破坏加剧: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密切相关。
由于水资源的开发过度和污染问题,导致湿地退化、河流干枯、生态系统恶化等生态破坏现象加剧。
3.水灾风险加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导致了水灾风险的加大。
洪涝、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现状和应对面临的形势:1.加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提升农业灌溉技术,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城市供水系统的管理和设备更新,减少漏水和浪费。
2.提高水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推广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
加强环境监测和日常巡查,加大对水污染的追责力度。
3.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恢复:加大湿地保护力度,修复受损湿地,提升湿地功能。
实施河湖管理制度,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的管理和保护,恢复河湖自净能力。
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水资源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夏军等)PPT模板

3.3变化环境下东部季风区水资 源适应性管理模型
3.4本章小结
04
第4章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部季风区水 资源的脆弱性评价及未来情势预估
第4章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的脆弱性评价及未来情势预估
4.1东部季风区流 域概况
4.3气候变化对水资 源供需态势的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下中国水资源的 脆弱性与适应对策(夏军等)
演讲人
2 0 2 X - 11 - 11
目录
01/ 第1章绪论
02/ 第2章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脆弱 性的理论与方法
03/ 第3章变化环境下水资源适应 性的理论与方法
04/
第4章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东 部季风区水资源的脆弱性评 价及未来情势预估
05/ 第5章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重 大调水工程的影响研究
第2章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脆弱性 的理论与方法
2.1基本概念 2.2水资源脆弱性的指标体系法 2.3水资源脆弱性的函数方法 2.4脆弱性的函数与适应的调控 变量的内在关系 2理论与方法
第3章变化环境下水资源适应性 的理论与方法
3.1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管理的变 革与新思路
第5章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重大调 水工程的影响研究
5.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概况
5.2全球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 源区与受水区水循环的影响机理
5.3气候变化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三 个关键问题的影响分析
5.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应对全球变化 的对策建议
06
第6章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水资 源适应性管理与对策
第6章应对气候变化影 响的水资源适应性管理 与对策
6.1变化环境下东部季风区水资 源适应性对策与效果分析
6.2重点流域适应性对策与建议
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生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生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
汪真真;方园;张震;叶鹏;余军强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24(49)5
【摘要】水资源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导致水资源现有量急剧下降。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对生态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提出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
在分析水资源脆弱性机理后,建立包含15个指标在内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集对分析理论中引入熵值法和等权法,实现区域生态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将所提
方法应用在中国东南部某条河流中,通过对该条河流2013年-2022年十年间的数
据分析计算后,确定该条河流脆弱性程度处于中等偏差水平,符合该条河流的实际情况,证明了所提方法在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面的有效性。
【总页数】5页(P181-185)
【作者】汪真真;方园;张震;叶鹏;余军强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水文水资源测报分中心;河南省三门峡水文水资源测报分
中心;信阳市平桥区水库移民安置服务中心;长江委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益阳分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6
【相关文献】
1.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地区典型区域脆弱性评价——以长三角为例
2.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社会经济脆弱性评价研究——基于PSR模型
3.气候变化下重庆市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及适应性调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
Copyright © 2012 Hanspub
195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问题历来受到各国各地区 政府部门的重视。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 下垫面改变、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已 经得到世界公认。气候变化通过降雨、蒸发、径流等 影响区域水循环,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引发干旱、 洪水等极端事件,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 响。另一方面,人口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使水资源需 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面临日益严峻的水资 源问题。在此情况下,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双重影响 下的水资源脆弱性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研 究区域的水资源脆弱性,可以分析区域水资源系统受 气候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程度和特征,并以此作为 依据提出相应的适应性对策,提高水资源系统应对气 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未来不确定性、风险对人类 社会产生的不利影响。未来 30 到 50 年,是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人口增长压力空前严峻的时 期,也是水资源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时期,这都对 我国未来的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水资 源脆弱性研究,是我国水资源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 确保水资源安全、支撑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 重大需求。
196
[8] [7]
气候变化背景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脆弱性[32],邓慧平等人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山东省莱州 湾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
[33]
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使水资源脆弱性表现出尺度和 空间分布的特征。
,唐国平等人探讨了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式中: δ( ΔP,ΔT) 为径流对降水、气温变化的敏感性; P、T、ΔP、
ΔT 分别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气温、与多年平均降水量
相比变化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气温相比变化的气温; f( P,T)
为多年平均径流量; f( P + ΔP,T + ΔT) 为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
水量相差 ΔP、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相差 ΔT 时的径流量。
·13·
人 民 黄 河 2013 年第 9 期
表 1 水资源抗压性和脆弱性等级划分
C( t) < 0. 1 0. 1 ~ 0. 2 0. 2 ~ 0. 4 0. 4 ~ 0. 8 > 0. 8
抗压性分级
不抗压 弱抗压 中抗压 高抗压 强抗压
V
< 0. 05 0. 05 ~ 0. 1 0. 1 ~ 0. 2 0. 2 ~ 0. 4
> 0. 4
脆弱性分级
·12·
况,并对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同时,气候变暖导致旱涝等 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 需矛盾加剧。笔者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八大流域( 松花江流 域、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 诸河和珠江流域) 为例,采用直观简单的指标体系方法,从水资 源供需安全的角度,首先分析了影响水资源脆弱性的几个评价 指标,然后对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以 期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根据前人研究结果[13 - 14],将上述 3 个指标的阈值确定为: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 10% 、20% 、40% 、70% ; 百万方水承载人 口数为 2 000、1 000、500、334 人; 人均用水量为 2 000、1 000、 500、200 m3 。依据 40% 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0. 4 的抗压临界 值,拟合得到 k = 2. 3。将式( 2) ~ 式( 4) 代入式( 1) ,即得到水 资源的脆弱性。根据前人研究[13],将水资源的抗压性C( t) 和 脆弱性 V 各分为 5 个等级,见表 1。
摘 要: 以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八大流域为例,从水资源供需安全的角度,对 2000 年水资源状况和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
水资源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海河流域是中国水资源的严重脆弱区,黄河和淮河均处于高度脆弱状态,辽河流
域、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东南诸河和珠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度脆弱状态; 未来气候变化使得中国东部季风区八
水资源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 自然资源,在维系人类生活、生产以及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有着 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生产和人口 规模的不断扩大,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环境问题不断 恶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1]。中国 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据全国水资源评价估算,我国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2. 77 万亿 m3 ,居世界第 6 位; 但人均水 资源占有量不足 2 100 m3 ,是世界人均水平的 1 /4,且水资源时 空分布极不均匀,各产业用水分布很不匹配。据预测,2030 年 我国人口将达 16 亿,需水量将达 8 000 亿 m3 左右,需新增供水 量 2 400 亿 m3 ,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2]。
(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人 民 黄 河 2013 年第 9 期
暴露程度、系统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系统的适应能力 3 个方 面。而天气和气候事件、暴露度和脆弱性又是灾害风险的 3 个 构成要素。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研究,则要分析气候变化引起 的脆弱性、暴露度和灾害风险的改变程度。灾害风险管理和气 候变化适应的重点是减少脆弱性和暴露度,并提高系统在各种 潜在极端事件不利影响下的恢复力[7]。脆弱性和灾害风险的 关系见图 1。
不脆弱 低脆弱 中度脆弱 高度脆弱 严重脆弱
2 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依据 1980—2000 年的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多年平均地表 水资源量和 2000 年的用水、社会经济数据,得到中国东部季风 区水资源二级区的暴露度和抗压性分布( 见图 2) 。
图 2 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二级区暴露度和抗压性分布
图 1 脆弱性和灾害风险的关系
笔者认为水资源脆弱性是水资源相对气候变化等影响因
子的气候风险暴露水平、敏感性与抗压性( 弹性) 的组合,用函
数表示为
V
=
E( t)
S( t) C( t)
( 1)
式中: V 为水资源脆弱性; E( t) 为暴露度函数; S( t) 为敏感性函
数; C( t) 为抗压性函数。 SREX 报告[8]定义的暴露度指人员、生计、环境服务,各种
另一方面,2007 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 第 四次评估报告[3]进一步认为“过去 50 a 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升 高大部分 是 由 人 为 温 室 气 体 浓 度 升 高 引 起 的 ”,过 去 100 a ( 1906—2005 年) 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 0. 56 ~ 0. 92 ℃[4]。 研究表明[5 - 6],对于中国而言,气候变化产生的缺水量将大大 加剧海滦河流域、京津唐地区、黄河流域及淮河流域的缺水状
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社会或文化资产处在有可能受到不
利影响的位 置,它 与 压 力 或 冲 击 的 强 度、频 率、持 续 时 间 等 有
关。研究水资源的脆弱性,需要明确不同驱动因素和暴露路径
与水系统脆弱性的关系。因水资源供需脆弱性涉及多方面的
因素( 干旱、洪涝、污染等) ,故本文仅从干旱引起的水资源供需
大流域的水资源脆弱性均明显加重,黄淮海流域均上升到严重脆弱状态,对气候变化极度敏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来积
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关 键 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脆弱性; 灾害风险; 适应对策; 季风区; 中国东部
中图分类号: TV213. 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 3969 / j. issn. 1000-1379. 2013. 09. 004
Abstract: The paper took east China monsoon region as an example and focused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the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in 2000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ihe River basin is the most serious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area in China,both the Yellow River and Huaihe River are in a highly vulnerable state,and most of the other river basin regions are all in moderately vulnerable state. Future climate change makes the water resources more vulnerable in east China monsoon region. The Yellow River,Huaihe and Haihe river basins will be in serious vulnerable situation,which is extremely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so appropriate mitigation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in the basin.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disaster risk; adaptation strategies; monsoon region; east China
从图 2( a) 影响水资源供需脆弱性的暴露度来看,暴露度 最高的处于我 国 海 河 流 域 和 黄 河 流 域,尤 其 是 兰 州—河 口 镇、 龙门—三门峡、海河南系、山东半岛沿海诸河等均处于极度暴 露状态; 长江流域的金沙江石鼓以上和以下分别处于轻度暴露 和不暴露状态。图 2 ( b) 表明: 在人口密集、水资源短缺的海 河、淮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抗压性低,为不抗压或弱抗压,尤 其是兰州—河口镇、海 河 南 北 系、山 东 半 岛 沿 海 诸 河、徒 骇 河、 马颊河以及沂沭泗河等流域抗压性极低; 而长江、珠江、东南诸 河和松花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则为水资源强抗压或高抗压。
脆弱性角度出发,利用缺水率、人口密度和干旱指数 3 个指标
的函数关系来表示水资源供需的暴露度:
E(பைடு நூலகம்t)
= f( a,b,c)
=
f(
W
r
- Wr
W
s
,PA
,PPEreT )
( 2)
式中: a 为缺水率; b 为人口密度; c 为干旱指数; Wr 为需水量;
Ws 为可供水量; P 为人口; A 为流域面积; PET 为水面蒸发量; 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