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江南的冬景》,使学生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江南冬景的美,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江南冬景的特点。
2.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描绘和表达江南冬景的美。
2. 理解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想象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描绘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
4. 评价法:鼓励学生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江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江南的冬景。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江南的冬景》,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 解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深入理解江南冬景的特点。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想象与表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描绘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朗读课文和自主表达时的语言准确性、流畅性和感染力。
2. 讨论与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思维深度、观点明确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书写规范、内容准确和创意表达等方面。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篇:《江南的冬景》教案《江南的冬景》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曾经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词中毛泽东把北国风光写得那么的壮丽多姿,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么南国的冬天又是什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的冬景”吧。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一)浏览课文;正音;作者介绍;解题 1.正音煊羊肉(xuā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 yā)给予(jǐ yǔ)剥花生米(bāo)剥削(bō)拿出纱衫来着(zhuó)用不着(zháo)夹衣(jiá)夹克(jiā)泊船(bó)湖泊(pō)月晕(yùn)晕头转向(yūn)搁笔(gē)搁不住(gé)2.介绍作者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中国现代作家。
1921年6月,与成仿吾、郭沫若等成立创造社。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影响很大。
1930年3月,成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1937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
散文以游记著称。
3.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对江南有明确的区域界定。
长江以南的江浙一带,除闽粤那些极南的气候异状之外的江南。
(二)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三)作者所描写的这些江南冬景仿佛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他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面?请试着为它们命名。
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时间为3分钟。
讨论过后,请2—3个小组代表回答,之后全班确定最佳答案。
之后教师也给出自己的命名:曝背谈天图(第2段)冬郊植被图(第5段)寒村微雨图(第7段)江南雪景图(第8段)旱冬闲步图(第9段)三、品味赏析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每幅图画描写了哪些景物?总体特征是什么?运用了何种手法?作者的感受如何?(一)屋外曝背谈天 1.听朗读2.简要描绘一下这幅画面?天气并不寒冷,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远处的白霜还没有全化去,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弥漫在画面里。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冬季风景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地区冬季的风景。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江南冬景的特点和魅力。
1.3 教学活动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仔细观察。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江南冬景的观察和感受。
引导学生用词语或短语描述江南冬景的特点,如寒冷、雾蒙蒙、腊梅飘香等。
第二章:诗词欣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描绘江南冬景的意境。
2.2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描绘江南冬景的古诗词。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2.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所选诗词的背景和作者。
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冰雪、枯枝、寒鸦等,并解释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情感和意境,探讨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态度和感受。
第三章:绘画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帮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江南冬景的元素,如房屋、桥梁、水乡等。
教授学生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3 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示江南冬景的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绘制某个特定的场景或元素。
提供绘画材料和参考资料,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江南冬景的美。
第四章:摄影技巧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和技巧。
帮助学生通过摄影记录和表达江南冬景的特色。
4.2 教学内容介绍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曝光、对焦等。
分析摄影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探讨其拍摄角度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向学生介绍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拍摄原则。
组织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摄影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技巧。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交流摄影作品,共同学习和提高。
第五章:文化探索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背后的文化意义和习俗。
江南的冬景(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领略江南冬景的独特魅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冬季景色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1.4.1 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对江南地区产生兴趣。
1.4.2 介绍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为学生学习冬季景色打下基础。
1.4.3 播放江南冬季景色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冬景的魅力。
1.4.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江南冬景的看法和感受。
1.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描述。
第二章:江南冬景的景色描写2.1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江南冬季景色的描写方法,提升写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江南冬季景色的描写技巧,包括天空、水乡、植被等方面的描写。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2.4.1 分析优秀的江南冬景描写作品,引导学生掌握描写技巧。
2.4.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江南冬景描写方法。
2.4.3 让学生进行江南冬景的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5 作业布置第三章:江南冬景的色彩表现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景色的色彩特点,提高绘画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江南冬季景色的色彩搭配和表现方法,包括冷暖对比、明暗处理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绘画实践、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3.4.1 分析优秀的江南冬景绘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技巧。
3.4.2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江南冬景的色彩表现。
3.4.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总结的江南冬景色彩表现方法。
3.5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江南冬景的色彩稿,可用油画、水彩等绘画形式。
第四章:江南冬景的文化内涵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景色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描绘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物,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江南冬景的美,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欣赏江南冬景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江南地区的冬景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江南的冬景》,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析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江南冬景。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冬景的美和作者的写作特点。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课文《江南的冬景》。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景的短文,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冬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江南冬景的美。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思维能力。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1设计指导思想:“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
本文的课堂设计,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观察、感受能力和通过文本阅读感知、发现、鉴赏美的能力。
2、让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2、学习文章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韵。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预习布置:1、字音:涮羊肉(shuàn)蛰居(zhé)乌桕(jiù)赭色(zhě)槎桠(cháyā)给予(jǐyǔ)剥花生米(bāo)泊船(bó)月晕(yùn)2、自读课文,思考:a、文本哪些段落直接写了江南的冬景?b、文本共写了几幅画面?尝试着给每一幅画面命名。
(提示:可直接用相关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命名,也可以对段落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加以命名。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国画大师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

《江南的冬景》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激发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兴趣1.2 教学内容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冬季江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江南冬景的特点,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第二章:江南冬景的自然景观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2.2 教学内容江南冬季的天气特点:湿冷、多云、雨雪等冬季江南的自然景观:腊梅、冬柳、冰凌等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江南冬季的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写作练习:让学生用文字描绘江南冬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第三章:江南冬景的人文景观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人文景观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3.2 教学内容江南冬季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等冬季江南的人文景观:古镇、古巷、古建筑等3.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江南冬季的人文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文化讲解:讲解江南冬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江南文化第四章:江南冬景的生活特色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季的生活特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4.2 教学内容江南冬季的美食:汤圆、年糕、腊肉等冬季江南的生活习俗:暖炉、取暖用品、防寒措施等4.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江南冬季的美食和生活用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践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江南美食,体验江南冬季的生活特色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江南冬景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江南冬景的喜爱和向往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江南冬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活特色探讨江南冬景的意义和价值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江南冬景的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第六章:江南冬景的文学描绘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江南冬景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6.2 教学内容选取与江南冬景相关的文学作品:诗词、散文等分析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描绘和表达手法6.3 教学方法文本阅读:选取适合的江南冬景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江南冬景描绘和表达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第七章:江南冬景的艺术表现7.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7.2 教学内容江南冬景在绘画、音乐、摄影等艺术领域的表现欣赏和分析江南冬景的艺术作品7.3 教学方法作品展示:展示江南冬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创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艺术特长,创作一幅关于江南冬景的作品第八章:江南冬景的保护与传承8.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的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江南冬景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江南冬景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方法8.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江南冬景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案小组讨论:探讨江南冬景的文化传承和保护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第九章:江南冬景的旅游资源开发9.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江南冬景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旅游开发和营销能力9.2 教学内容江南冬景的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策略江南冬景的旅游推广和营销方法9.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江南冬景的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开发方案小组讨论:探讨江南冬景的旅游推广和营销方法,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总结能力10.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10.3 教学方法小组分享: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反思,互相交流和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课程导入补充说明:通过展示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图和气候特点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江南地区的冬季气候特点。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山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江南冬景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江南地区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增强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2.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2.2 分析江南冬景的特点,理解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3.2 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江南地区的冬日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激发学习兴趣。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查阅其含义。
5.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江南冬景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5.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5.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江南冬景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5.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江南冬景的特点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5.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景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
6.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看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七、评价方式:7.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7.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8.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江南冬景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
《江南的冬景》秉承了郁达夫散文风格的大特点,行文自然有致,笔随意转,抒情性强,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江南的冬景》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我们进行具体教学设计的准则。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任务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如具有社会责任感等;更要关注学生个体自我的成长,如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会交流与合作,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等。
本设计力求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多次、多形式的读书,充分感受和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写作技巧及情感意蕴,让学生在经典散文的感染中积累文化,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共同的探讨中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
现代技术和网络在其中起到有力的辅助作用,实现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二.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景物意境非常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抓住江南冬天晴暖温润的特点,描绘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目标
1.学习从语言特色、写作技巧等方面赏析散文。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郁达夫的散文风格,郁达夫散文语言的清丽明快。
3.欣赏大自然的美,热爱大自然的美,提高审美品位。
四.学习重点
通过诵读、讨论,领会鉴赏散文,体会散文的审美意境。
五.教学设想
1.教学步骤
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对精彩段落作仔细地探究,体味其中的含义,揣摩作者的观点、用意。
感悟理解作品的内涵怎样,运用怎样的艺术技巧,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思想。
2.教学时间:一课时
3.教学方法:诵读、讨论、赏析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白居易的词《忆江南》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幻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春天江南的江花、江水红绿相映,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美丽多彩,冬天的江南也应该别有一番风
味吧。
让我们走进郁达夫的美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
(二)研读文本:
1.听录音,整体感知,讨论思考问题。
提问:这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了那些江南冬天的景物?写了几幅画面?尽量用文中最简洁的词语来概括。
明确:曝背谈天图、寒郊散步图、微雨寒村图、江南雪景图(幻灯)
2.精研文本,品味鉴赏
⑴曝背谈天图
提问:这幅图中都描写了怎样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幻灯)
江南的冬天-----晴暖,湿润
树叶:不脱尽
冷天:一两日
灰云落叶晨霜太阳鸟雀泥地
老翁小孩:屋外曝背谈天
小结:阳光明媚,小鸟欢叫,哪像是冬天的样子?象这样晴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地里的那老人小孩,在享受阳光,一副和乐融融的气氛已经弥漫在画面里了。
如此晴暖和煦的冬天,确实可爱。
提问:这里除了描写了江南的冬景,还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明确:(幻灯)
北方的冬天-----极寒冷
雪:深几尺
风:大若雷
人:躲两三个月蛰居
通过江南冬天和北方冬天的对比,突出江南冬天的特点晴暖温和、可爱明朗,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
请同学朗读,具体感受这种晴暖温和、可爱明朗的特点。
⑵寒郊散步图
提问;这幅图中描绘了那些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幻灯)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诗情画意。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突出江南冬天的特点:含蓄着一股生气
生气表现:芦花冬至不败;红叶保持三个月;乌桕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草色赭色根边带绿意
小结: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
在江南冬郊的晴和的天空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
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
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的联想起雪莱的诗句。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⑶微雨寒村图
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郁达夫笔下的雨(幻灯)
我生长在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
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三冬的雨,爱的人恐怕不多。
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
摘自郁达夫《雨》
通过粗读,细读,精读来完成赏析这冬雨的妙处
①请同学来朗读并及时请同学来评价是否读出意境。
②提问:微雨寒村图描绘了那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如何?
明确:(见幻灯)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突出江南冬天的特点:恬淡幽闲
③提问:采用怎样的朗读方法才能读出这种意境?
明确:节奏舒缓,语调平和,这样才符合郁达夫的行文节奏,才
能读出恬淡幽静的氛围来,因为是郁达夫在刻意地画一幅画,他从不同角度观察画,琢磨画,你试想想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还可以加,行文的速度很慢。
④老师配乐范读,请学生再读,细细品味。
(体现散文朗读的重要)
⑷江南雪景图
领略过了江南的微雨,我们再来看看江南的冬雪,虽然少了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恢宏气度,但却另有一番情致,别有一番味道。
提问:这幅图画与前几幅在写作技巧上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
作者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用意在于巧借诗句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虽则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
结合郁达夫的创作风格来谈,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景方法是作者审美情趣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结果,是表现与再现的统一。
郁达夫主张表现自我,认为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
这种直接抒写性情的创作风格同样也体现在散文写作中,只是在散文里更注重表现与再现的结合。
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达夫笔下,既是一种意境,也是一种情境。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雪后冬晨的惊喜)
总结: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3.总结:(幻灯)
曝背谈天图明朗
寒郊散步图生机
微雨寒村图迷人
江南雪景图韵味
到这里,江南的冬景已经分析完毕,文章还有最后两段,写的是旱冬散步,正好照应了寒郊散步图。
前面写过散步了,这里又在写了,这正反映了郁达夫散文的与众不同:笔随意转,他让结构随着情走,随着意走,文章到此,我们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郁达夫营造的那种优美的氛围中去,他带着我们到江南进行了一次情绪上的散步。
作者写到此,也抛开笔,到湖上散步去了。
写景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地。
觉得总要把热情渗入,不能达到忘情忘我的境地。
4.探讨心境,走近作者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1935年是个什么年代?郁达夫何来的洒脱闲适呢?又如何理解呢?
探讨思考:郁达夫仅仅是为景而写景吗?仅仅是为了赞美江南的冬景吗?
明确:1933年4 月他举家移居杭州,修筑风雨茅庐,想在这里过隐士般的生活。
在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山水游记以山水力排心中苦闷,《江南的冬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写成的,在江南的冬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位逍遥在山水之间的名士,其实这位名士的逍遥不过是在现实中受阻之后为自己设计的一条解脱之路罢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失意的文人在苦闷和踌躇下,往往寄情山水,排遣自己内心的惆怅。
郁达夫的这种表达方式,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文人个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李太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5. 作业布置
①比较阅读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试写一篇200左右的文字,描绘家乡的雨景,写出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