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论文
关于技师高级技师综合评审论文要求

综合评审论文要求论文写作一、体裁技术论文:由考生本人撰写能够反映本人能力水平的论文,选择本职业领域具有代表性的1-2项重要技术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
二、技术总结的组成及要求1.封面:按统一格式填写。
2.摘要:高度概括,字数在150-200字左右,阐述技术原理、解决办法及经验总结。
3.正文:对重要技术创新较为深入的阐述和总结,字数在4000字以上。
(1)绪论:简要介绍工作经历,工作岗位,技术工作。
论文的主要意义。
要避免透露与考试无关的个人信息。
(2)主体:详细阐述所涉及技术的内容,基本原理,技术方案、工艺,使用的设备、采用的材料,技术的关键点,主要的技术参数、性能、特点,技术的推广应用情况。
主要考察掌握本职业领域所需知识的系统性、先进性以及指导能力。
(4)参考文献及注释。
撰写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不造假、不抄袭的基本要求。
要求科学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图表清晰、观点鲜明,技术用语规范,数据正确可靠,计量单位统一而合法。
论文格式详见《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综合评审工作规范》。
综合评审论文要求一、体裁技术总结:即本人从获得现有等级职业资格证书起到申请目前等级证书期间、对本职业领域学习、掌握、运用技术的情况的回顾、检查、分析、评判。
(一般技师综合评审论文要求为技术总结,个别职业可按高级技师提交技术论文,具体参考技术论文要求。
)二、技术总结的组成及要求1.封面:按统一格式填写。
2.摘要:不作要求。
3.正文:对重要技术创新较为深入的阐述和总结,字数在2500字以上。
(1)绪论:简要介绍工作经历,工作岗位,技术工作,从事相关职业领域理论和实践的成长收获。
但要避免透露与考试无关的个人信息。
(2)主体:详细介绍从事相关职业的主要事件、重大成果、阐述如何围绕实践中遇到的难题,结合理论知识、克服、改进解决技术难题。
论述要言而有物,主要考察解决实际工作的业务能力和运用管理能力。
(3)小结:归纳总结,个人收获及认识。
技术总结不对参考文献和注释做强制性要求,但技术总结的撰写必须遵循实事求是、不造假、不抄袭的基本要求(成绩否定项)。
关于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论文总结范本

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论文总结关于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论文总结范本篇一:技师、高级技师论文(技术总结)评分记录表一、考核要求:1、论文(技术总结)写作(1)选题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推广应用价值。
(2)结构合理、层次清楚,文字(含图样等)表述准确通顺,字数不少于两千字。
(3)内容充实不空洞,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有效。
2、论文(技术总结)答辩(1)答辩内容正确,叙述充分合理。
(2)表达准确,语言简洁流畅。
(3)答辩总时间:30分钟职业技能鉴定论文(技术总结)初评表考评员:篇二:撰写技师、高级技师论文及技术总结的有关要求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在对技师、高级技师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时,需进行潜在能力考核,其中申报人需总结自已工作和技能成绩,可选择撰写论文进行答辩,现将论文应该包含的内容概括如下:一、论文格式要求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标题即论文的名称,应当能够反映论文的内容,或是反映论题的范围,尽量做到简短、贴切。
3.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字。
4.论文主体一般应有引言、正文、结论。
5.论文的末尾列出主要参考文献的目录。
二、论文正文编写的要求1.中心明确。
撰写论文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述目的,要重点突出。
2.论证充分。
论文要有分析,有说服力,要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3.有序性。
全篇论文结构要阐述清楚,层次分明,让人一目了然。
做到有目的、有分析、有措施、有结果。
注意事项:技师(高级技师)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也不同于科研论文,它是把在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现象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找出带有规律,对今后工作有指导性的东西,选题时候注意下面几点:1、本人知识和技能胜任的问题,“不熟不做”,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切忌好高骛远;2、对生产具有实用价值。
能急生产之需,解决生产过程出现的疑难问题;3、有一定科学性、创造性。
要体现本人的独立见解,能突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发现和新的结果;4、与本工种技能紧密结合。
维修电工高级技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省(或市)统一鉴定维修电工技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论文题目:汽车卤素灯排气机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江苏省镇江市所在单位: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前言 (2)一排机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案 (3)1工作原理 (3)2 排气机的工位分布 (3)3 传动系统的设计 (4)4 真空系统的设计 (5)5 定量充卤素保护气系统 (5)6 排气夹头结构的设计 (5)7 执行机构的设计 (6)二控制系统的设计 (7)1 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7)2 主要工艺过程 (7)3 PLC的程序结构设计 (8)4 PLC的外部接线 (10)5 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12)结束语 (14)参考文献 (15)附录 (16)汽车卤素灯排气机及控制系统设计姓名工作单位摘要:排气是汽车卤素灯生产过程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在排气过程中要完成灯泡真空、灯丝烧氢、保护气充填等一系列操作来确保灯泡的品质。
由于传统排气的工艺较复杂,操作过程繁琐,国内很多中小型生产企业都采用传统的长排型排气台。
它虽有设备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的优点,但不足之处在于半手工操作,工艺执行能力差,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
本课题就是利用PLC对老式排气台进行技术改造,提出圆型排气机的改造方案和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圆排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法,从而达到圆型排气机能够完成自动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汽车卤素灯排气PLC 控制系统前言卤素灯是汽车普遍使用的前照大灯的一种,泡壳通常采用石英或康宁玻璃材料制成,由于泡内充入的是卤化物气体作为灯丝保护气,所以称其为卤素灯。
排气是灯泡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是确保汽车前大灯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所谓的“排气”就是将已经封压好的毛泡,利用专用设备,通过预留的玻璃排气管将泡腔里面的空气和吸附在灯泡内壁及灯芯上面的各种杂质抽出除掉,保证泡腔内达到一定的真空度后再充入一定量的保护气。
技师技术论文(5篇)

技师技术论文(5篇)技师技术论文(5篇)技师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作为一个老师,必需关注教什么和如何教,了解同学需要把握什么、如何学习、在哪里和通过什么方式学习等问题。
作为学校领导,必需做好学校定位,必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更新教学理念,制造良好的教学平台,采纳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能为老师供应数据、内容、资源、专业技能和各种学习体验等多层面、全方位的支持。
因此不管是教育决策者,还是教育者都应当意识到现在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升应用力量。
学校领导重视,为老师供应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机会,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另一方面学校成立了老师进展中心,制定科学、规范、长效的培训机制,组织开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特殊是对青年老师,在从业后的2年内必需完成现代教育培训的内容,达到培训的目的,取得青年老师教学业务力量培训证书,否则在晋升方面将会受到阻碍。
这为培育一支既把握教育基本理论、精通现代教育技术,又能娴熟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老师队伍作出了硬性要求。
第三方面是学校每年投入肯定的教学改革经费,专用于资助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改革结合的课题,鼓舞老师进行课程改革;对在教改中取得优异成果,获得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等相关类别奖项或的老师,在年度评优或个人先进评比中等优先推举,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四方面学校搭建沟通、沟通平台,实现学问共享。
由于高校课程的多样性、简单性和抽象性,且学科专业老师的应用特点,简单消失屏障,老师无法进行沟通和资源共享,失去相互沟通的机会,老师力量难以提升。
因此,学校出台"传、帮、带'的规定,要求每个学科要指定一些有丰富教学阅历的优秀老师辅导新引进的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形成合力,培育团队,鼓舞老师沟通与互助。
2合理规划,建设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平台,丰富教育教学资源由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府政策和高校内部等因素,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校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经费投入不足,无法建设良好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平台,老师成为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技师论文写作 (3)

讲课内容
一、为什么要撰写技师论文 八、技师论文的结构及写作 要点 二、什么是技师论文 九、技师论文写作的一般步 三、技师论文的特点 骤 四、撰写技师论文的要求 十、评审论文的基本标准 五、技师论文的选题原则 十一、什么是论文答辩 十二、论文答辩的特点 六、技师论文的写作格式 十三、论文答辩的一般规定 七、撰写论文的准备工作
2.撰写论文是提高高级技能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
(1)综合能力的提高。 技术工人所撰写的论文多是技术总结,把以往在生产实 践中所遇到的问题、现象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整理,找出带有规律性、对今后工作有 指导性的东西,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上 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论文撰写 是个人专业知识的一次具体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 实践。 (2)知识层面的提高。 撰写论文要求知识面广,要运用不少有关的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技术性强,不仅对原来初、中、高级工的知识要 更好地理解、消化、掌握;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探求 新知,扩大视野和专业知识层面,寻找技术依据、论点、论 据,才能写出合格的高质量论文。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不断 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不断提高知识层面的过程。
3.论文内容应真实、可靠。 论文的内容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现实 意义。对技师的论文更偏重于技术实践,从生产实践中 来,进行工艺技术创新的归纳和总结,对某些技术观点 和理论也可表明个人的观点。但是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对想像性、猜测性的内容因缺乏评审依据,不可成为论 文的主要内容。
4.论文的论述方式应根据内容要求予以确定。 技师论文与一般论文一样,可对某个问题进行讨 论。逻辑分析、引经据典、边叙边议、数据展示、 合理推理的方法都是常用的,但由于技师论文多属 于专业性论文,特别是选择技术总结为主要内容的 应用性论文,为了详细介绍自己的技术创新、观念 更新、方法更新、表明自己的看法,并对技术实践 的措施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所以一般以陈述性为 主,在写作过程中可根据具体内容来设计和安排论 文的论述方式。
邓剑锋 高级技师论文修订稿

邓剑锋高级技师论文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国家职业资格全省(或市)统一鉴定高级汽车维修工技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论文题目: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原因分析及诊断方法姓名:邓剑锋身份证号:工种等级:汽车维修工高级技师培训单位:广西机电技师学院工作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6月电控发动机怠速不稳原因分析及诊断方法邓剑锋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摘要:怠速不稳的是现代发动机典型故障,进气系统、燃油系统、点火系统、发动机机械故障均会导致发动机怠速不稳现象,诊断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的原因是一项步及面较广、难度较大的工作。
本文主要从汽油发动机怠速不稳的故障原因、排除方法与维修案例等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故障原因分析及排除对发动机怠速不稳进行论证。
关键词:怠速不稳原因分析排除方法1前言汽油发动机怠速是指节气门关闭,不踩加速踏板,发动机对外无功率输出并且保持最低稳定转速的工况,在汽车发动机正常工作中,发动机怠速运转的时间约占30%左右,在汽车排放工况测试中,怠速工况HC、CO排放占总排放量65%左右,怠速转速的高低直接影响燃油消耗和排放污染。
然而,在我国汽修行业中,怠速不稳是发动机维修中遇到最多故障之一。
怠速不稳故障原因多而复杂,增加了怠速故障诊断和排除难度,如何分析,如何检测和排除怠速控制中所发生的各种故障,是汽车维修人员值得研究和探讨重要的课题。
2 影响发动机怠速不稳的原因分析[1]怠速不稳是发动机维修中常见的故障现象。
引起发动机怠速不稳故障的原因有很多,涉及面很广,但总结起来无非就是进气系统、燃油系统、点火系统、排气系统、发动机机械故障等几个方面造成的。
进气系统故障(1)进气系统泄漏。
一般情况下,怠速控制阀开度越大,进气量越多。
但当不应进入的空气、汽油蒸汽、废气等进入进气系统时,会造成可燃混和气过浓或过稀,发动机就会不正常燃烧。
当漏气位置仅影响个别缸时,发动机抖动比较严重,特别对冷车时怠速影响较大。
技师专业技术论文[五篇材料]
![技师专业技术论文[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44e158f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9.png)
技师专业技术论文[五篇材料]第一篇:技师专业技术论文技师专业技术论文21世纪是一个变幻莫测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替日新月异。
本人上海师范大学餐饮管理系本科毕业,中国餐饮业高级职业经理人,上海名厨俱乐部会员。
1998年开始进入餐饮行业从事烹饪工作,积累了丰富菜肴制作经验,师从我国著名的中国烹饪大师候永亮与彭铭泉教授,擅长药膳食疗菜肴的制作与研究。
现为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负责人之一,担任上海纽尔玛营养学院高级讲师,传授中国药膳的制作工艺与烹饪营养学等课程。
多年来,发掘祖国饮食文化,积极将祖国药膳文化传播到海内外,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
2009年应上海教育电视台邀请,与上海中医大学教授,将药膳理论应用于实践,共同研制春夏秋冬系列多款药膳食疗菜肴,多家权威媒体对其进行了专访,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同时担任学院药膳科研工作,发掘祖国药膳食疗这一瑰宝,编著有培训教材系列《药膳营养学》、《家庭营养师》等。
使祖国烹饪学中零星的药膳资料系统化、科学化、大众化,作了应有的贡献。
-----关于药膳制作技艺的探索烹饪制作工艺学是建立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理论上的一门工艺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以传统风味菜肴与点心的制作工艺为研究对象,是食品加工科学的一个分枝,是总结和揭示中国风味菜、点制作工艺一般规律的学科。
烹饪工艺以手工操作为主,具有复杂多变的个性,强烈的艺术表现性,这也是我们学习烹饪工艺难点所在。
中国烹饪经过多年的烹饪高等教育的实践,对传统的烹饪技艺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了较为科学系统的烹饪理论体系,烹饪工艺学是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的任务是运用现代科学的观点与方法将中国几千年来的烹饪技艺经验归纳和总结,建立较为完整的工艺理论体系,达到揭示规律的目的,提高烹饪实践的准确性、系统性、科学性,为现代烹饪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
我现在是从事药膳研发与教学工作,我在继承前辈药膳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变迁与需要,结合现代科学的观点,通过工作中的烹调实践经验,阐述自己一些观点。
焊工高级技师论文

高级技师论文题目:再生塔衬里的焊接工艺姓名:职业:电焊工身份证号:鉴定等级:高级技师(一级)单位:再生塔衬里的焊接工艺摘要:本文通过对炼铁厂再生塔254SMo不锈钢衬板的性能进行分析,针对用于腐蚀性环境使用的性能,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及相对应的焊接材料,采取搭接接头和塞焊缝方式,制定出合理的焊接工艺和措施,保证了254SMo不锈钢衬板的安装焊接质量,达到了衬板的使用性能要求。
关键词:254SMo不锈钢腐蚀焊接0.前言攀钢烧结工序中产生的烟气含有大量的氯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腐蚀性较强的成分,由于这些腐蚀性物料的作用,烟气脱硫工序原使用316L材质的钢材制作设备,使用3个月左右就发生腐蚀穿透的情况,必须停产更换。
为提高脱硫塔设备衬里的使用寿命,保证生产正常运行,决定采用耐蚀性强的254SMo不锈钢代替316L不锈钢用于再生塔、脱硫塔等设备衬里。
254SMo是一种高强度(比316L钢的强度高50%)、高韧性的奥氏体不锈钢。
具有较高的含氮量,主要用于强腐蚀环境中,有较高的耐点腐蚀和耐缝隙腐蚀性能,优秀的耐晶间腐蚀能力;它还具有很高的延展性和冲击强度及较好的可焊性【1】。
但是在焊接过程中,如果焊接工艺和措施不正确,极易造成钢材组织粗大、成分偏析和焊接变形,导致耐腐蚀性能下降等,达不到设计要求。
1.焊接性分析254SMo属高合金纯奥氏体不锈钢,它相当于国产牌号00Cr20Ni18Mo6CuN,由于其合金含量较高,使得它比其他不锈钢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
其化学成分见表1,力学性能见表2。
表1 254SMo不锈钢的化学成分 %表2 254SMo不锈钢的力学性能从表1可以看出,254SMo不锈钢是一种含碳量极低的高镍含氮奥氏体不锈钢。
此钢的突出特点是在氯化物环境中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包括耐点腐蚀、缝隙腐蚀、应力腐蚀和一般腐蚀的性能,同时在很多还原性酸介质中耐腐蚀性也很好。
另外,该钢中氮质量分数较高,因而具有比常用奥氏体不锈钢更高的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技师职业资格鉴定论文论文题目:轴承磨削的缺陷与分析姓名:郭爱书所在县市区: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所在单位:济宁精益轴承有限公司职业(工种):磨工轴承磨削的缺陷与分析郭爱书济宁精益轴承有限公司摘要:轴承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由于机床调整操作等各方面的原因会在轴承磨削表面出现各种缺陷,以致影响轴承的整体质量以及形成这些痕迹的原因分析。
本文主要说明轴承工件表面的烧伤粗糙度形成交叉螺旋线的原因分析及改良措施,形成工件表面鳞状拉毛直波形状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及合套后震动值高的原因分析。
对于套圈影响轴承震动最严重的是滚针和套圈的圆度,波纹度和粗糙度,碰伤分析等以及改进措施,首先要减小各方面的误差,理论误差机床误差夹误差砂轮误差,减小工艺系统变形误差,减小调整操作工件残余应力所引起误差等。
轴承在磨加工过程中,其工作表面是通过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的,因此在磨削时,如果不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和调整设备,就会在轴承工作表面出现种种缺陷,以致影响轴承的整体质量。
轴承在精密磨削时由于粗糙程度要求很高,工作表面出现的磨削痕迹往往能用肉眼观察到,其表面磨削痕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交叉螺旋线痕迹,出现这种痕迹的原因,由于砂轮的母线平直性差,存在凹凸现象。
在磨削时砂轮与工件仅部分接触,当工件或砂轮数次往返运动后,在工件表面就会出现交叉螺旋线且肉眼可以观察到,这些螺旋线的螺距与工作台速度工作转速大小有关,同时也与砂轮轴心线和工作台导轨不平行有关。
螺旋形成原因:1.砂轮修整不良,边角未倒角,未使用冷却液进行修整。
2.工作台导轨润滑油过多,致使工作台漂浮。
3.机床精度不好。
4.磨削压力过大等。
螺旋线形成的具体原因:1.V形导轨刚性不好,当磨削时砂轮产生偏移,只是砂轮边缘与工件表面接触,修整砂轮时工作台换向速度不稳定,精度不高,使砂轮某一边缘修整略少,工件本身刚性差,砂轮上有破碎剥落的砂粒和工件磨削下的铁屑积附在砂轮表面上,应将修整好的砂轮用冷却水冲洗干净。
2.砂轮修整不好有局部凸起等。
表现鱼鳞状痕迹的主要原因:由于砂轮的切削刃不够锋利,在磨削时发生“啃住”现象,此时振动较大,造成工件表面出现鱼鳞状痕迹,原因:1.砂轮表面有垃圾和油污物,砂轮未修圆,砂轮变钝,修整不够锋利。
2.金刚石紧固架不牢固,金刚石摇动或金刚石质量不好,不尖锐。
3.砂轮硬度不均匀等。
工作面拉毛,表面再现拉毛痕迹原因:1.磨粒夹在工件与砂轮之间,而造成工件表面在磨削时被拉毛,原因是粗磨时留下来的痕迹,精磨时未磨掉。
2.冷却液中粗磨粒与微小磨粒过滤不干净。
3.粗粒度砂轮刚修整好时磨粒容易脱落。
4.材料韧性有效期式砂轮太软,磨粒韧性与工件材料韧性配合不当等,工件表面有直波形痕迹。
我们将磨过的工件垂轴心线无转动平移。
正弦波同边的轨迹便是波形柱面,亦称这为多角形。
产生直波形的原因是:砂轮相对工件的移动或者说砂轮对工件磨削的压力发生同期性变化而引起振动的缘故。
这种可能是强迫振动也可能是自激振动,因此工件上的直波频往往不止一种。
产生直波形痕迹的具体原因:工件表面再现烧伤痕迹,工件表面在磨削过程中往往会烧伤,烧伤有几种类型:一是烧伤沿砂轮加工方向呈暗黑色斑块。
二是呈线条或断续线条状,工件表面在磨加工过程中被烧伤,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1)砂轮太硬或粒度太细,组织过密。
(2)进给量过大,切削液供应不足,散热条件差。
(3)工件转速过低。
(4)砂轮转速过快,砂轮振摆过大,因磨削深度不断发生变化而烧伤。
(5)砂轮修整不及时或修整不好。
(6)金刚石不锐利,砂轮修整不好。
(7)工件粗磨烧伤,深精磨留量又太小,没有磨掉,工件夹紧力或吸力不足,在磨削力作用下工件存在停转现象等。
在磨削过程中如何知道是否烧伤,这要通过定期酸洗即可检查出来,工件酸洗后在表面湿润时,应立即在散光灯下目测检验,正常表面呈均匀灰色,如是软点就呈现云彩状暗黑色斑点且周界不光整。
如果脱碳则呈现灰白色或暗黑色花斑,如何磨加工裂纹则裂纹呈龟裂状。
如果表面沿砂轮加工方向呈现暗黑色斑或线条或断续线条状就是烧伤就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轴承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均有标准和工艺要求但在磨加工和超精过程中,因种种原因往往达不到规定要求造成工件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的原因是:1.磨削速度过低进给速度过快,进给量大,无进给磨削时间过短。
2.工件转速过高或工件轴和砂轮轴振动过大。
3.砂轮粒度太粗或过软。
4.砂轮修整速度过快或修整机构间隙大。
5.修整砂轮的金刚石不锐利或质量不好。
6.超精用油石量不好达不到要求,超精时间过短等。
对于套圈影响轴承振动最为严重的是沟道波纹度和表面粗糙度,国内外大量轴承加工实验表明,保持架套圈,滚针的加工质量对轴承振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滚针的加工质量对轴承振动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套圈的加工质量,最主要影响因素是滚针和套圈的圆度波纹度,表面粗糙度,表面磕碰伤等,最突出的问题是振动值离散大,表面缺陷严重(单点群点,凹坑等)尽管表面粗糙度尺寸形状误差都不低于圈外水平,但合套后轴承振动值高,甚至产生屏音,主要问题是波纹没有控制,但最根本的措施是降低磨削超精过程中的波纹度。
同时说明机床的抗振性差,砂轮研磨盘冷却液工艺参数均存在问题,提高管理水平,避免磕碰伤,烧伤等随即性质问题。
例如中小型深沟球轴承内外沟道圆度大于2um时将对轴承振动产生明显影响,内外沟道波纹度大于0.7um时轴承振动随波纹度增加而增加,沟道严重磕伤可使振动上升,甚至出现异音,提高精磨系统的进给分辨率降低进给惯性。
主轴动静刚度及其速度特性对低噪声球轴承磨削振动影响很大。
刚度越高磨削速度对磨削力的变化越不敏感,磨削系统振动越小,无论是套圈波纹度产生于磨削加工,超精研,虽然可以改善波纹度并降低精粗糙度避免随机性磕碰伤。
主要有两方面措施:一是降低滚动表面磨削超精时的振动获得良好的表面加工形状精度和表面纹路质量为降低振动。
二是磨超机床必须有良好的抗震性,床身等重要结构件具有吸振性,超精机床的油石振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振性,提高磨削速度。
在高速磨削时,磨削力小,磨削变质层薄,不容易烧伤又可以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对低噪球轴承影响很大,提高主轴轴承支刚性,采用随机动平衡技术提高磨削主轴的抗振性,提高砂轮油石的切削性能及修整质量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砂轮油石主要问题是组织结构均匀性差。
严重影响低噪声球轴承磨超加工质量,充分冷却,提高过滤精度,合理的磨超加工工艺参数和加工流程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精磨超不宜分开,以保证良好的表面质量。
再就是提高加工基准面精度,降低磨超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复映。
外径与端面是磨超加工过程中的定位基准,如果工件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磕碰伤,将直接复映到滚道加工表面上,影响轴承振动,所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定位基准表面形状精度,加工过程中传递平稳五磕碰伤,毛坯留量形位误差不能过大,特别是在留量转小时,过大误差会造成精磨和精超结束时,形状精度尚未改善到最终的质量要求,严重影响加工质量的一致性。
从上面分析不难看出,随着工业先进国家主机技术不断提高,联线越来越简单,逐步减小不用主动测量和机外检测。
由高性能高稳定性机床系统组成的连线方式磨超加工低噪声轴承更合适,可以避免碰伤,降低传递误差,排除人工因素,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一致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在机械加工的每一工序中,要进行工艺系统的调整,这其中包括静态的初调和试磨工件后的精调,调整误差的来源视不同的加工方式而有所不同。
1.试切法:加工引起的调整误差有,测试误差、进给机构的位移误差,试切时与正式切削时切削程度不同造成的误差。
2.调整法:加工引起的调整误差有定位机床结构的误差,样件或样板的误差,夹具的安装调整误差。
3.抽样平均热变形误差:机械加工过程中工艺系统在各种热源的影响下,产生的复杂变形,工件与磨料相对应位置和相对运动的准确性就会产生热变形加工误差而达不到技术要求。
为了实现加工过程的最佳化,数控加工中必须预先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数控程序一旦编好,加工过程中就不能改变,但是许多参数都是变化的,大约有30万多种变量影响着切削过程。
如工件材质不均,硬度不均,砂轮变钝,微刃等高性改变,径向切削力的变化,工件变形,热传导大小,磨削速度,方向的不同以及润滑条件的差异等都对切削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应在变化未知的工作条件下通过调整磨削用量来控制磨削。
工件余量太多会浪费时间,降低生产率,增加砂轮磨耗,磨孔余量太少不能消除上道工序的表面缺陷和热处理变形,达不到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所以保证加工质量的前提下,磨削余量越少越好。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疏忽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应按工艺规程要求确定砂轮的线速度,工件的线速度,纵向进给量光磨次数的多少。
另外在选择磨具时要考虑到砂轮的粒度硬度和砂轮的修整等。
在机器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合乎技术标准,防止不合格产品出厂或流入下道工序,通常都对产品采取全数检查或是产品经过检查其功能便被破坏的情况,因此不可能全检,只有采取抽样检查。
就针对各个工序产生的废品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如滚道精磨,磨出的工件可用图形看出是否合格,在打图机上打出圆形对比改换参数找出合理数据。
由此可见提高磨削质量的措施是:1.减小理论误差就先做好精确的理论计算使砂轮形状或成形轨迹接近理论上的数据。
2.减小装夹误差,采用合理可靠的装夹方法做好装夹找正工件,防止夹紧变形和减小定位误差。
3.减小机床误差,提高机床精度减小主轴误差,可采用调整轴承间隙及换用高精度的静压轴承等措施,减小导轨误差要经常检测,调整修复,保证与主轴相对位置精度。
4.减小砂轮的误差,合理选择砂轮并及时修整砂轮,保持砂轮的正确形状和自锐性。
5.减小工艺系统变形的误差,采取将零件划分为粗精进行加工,减小砂轮工件的悬伸长度或进行有效的支承以提高其刚度减小产生变形的切削力。
6.减小工件残余应力所引起的误差,可通过自然时效,高低温时效,振动去应力等来减小。
7.减小测量误差选用精度与工件加工精度相应的量具,正确测量避免热膨胀的影响。
8.减小调整误差。
9.减小操作误差,加强操作人员责任心,尽量减小操作失误而引起的误差。
这样就能使轴承质量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轴承磨工工艺学》(2)、《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