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吉林省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

合集下载

有关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

有关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
(1) 恩格尔系数在长期趋势中 , 某些年份有不 规则变动 ,如图 1 ,而不是逐年下降地绝对倾向 , 恩 格尔定律是在消除短期波动中的长期趋势 ,是在不 断的周期波动中实现的 。
(2) 在同样的收入水平上 ,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 比钱纳里的“标准结构”高 ( 见表 1) [1 ] 。这与我国 的饮食消费习惯有关系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 久 ,源远流长 ,由于中国的国土之大 ,地域之宽广 , 东西南北中的文化传统差异也给当地的饮食文化 烙上了深深地印记 “, 食”文化深深渗透在国人生活 的方方面面 。传统节日 ,国家节假日等具有纪念性 意义的日子 ,一般也是以吃来庆祝 , 人们的吃已不 再是以饱为尺度 ,而是寻求“好”,是要解决吃什么 、 怎么吃 。
1988 年之前 , 由于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出巨大 能量 ,使居民收入增加很快 , 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 水平逐年提高 ,在农村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 ,极大改善了农村的 生产关系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 收入水平大幅度 提高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直线下降 , 1981 年农 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 59166 % , 1982 年到 1988 年的恩格尔系数由 60148 %逐年下降到 53141 % , 反映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提高 ,而随着 改革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城市居民收入分配与 改革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1984 年至 1988 年间 ,
预 测 Vol. 22 , No . 2 FORECASTIN G 2003 年第 2 期
有关恩格尔系数的统计分析
王芳
(南京经济学院 经济与统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3)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的考察 ,找出恩格尔系数变动的特征 ,并从数理方面探究影响恩格尔系 数不规则变动的具体因素 ,建立计量模型修正恩格尔系数 ,得出恩格尔定律在我国基本适用的结论 。 关键词 :恩格尔定律 ;恩格尔系数 ;特征 ;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 : F1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5192 (2003) 0220007204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年3月9日,沃尔沃与吉利签署了首份技术转让协议。

依据该协议,沃尔沃将部分技术转让给吉利,吉利将在旗下高端品牌使用该先进技术。

该技术①是无形的物品,因而没有使用价值②凝结了人类的一般劳动③是劳动产品,但不属于商品④具有价值,属于商品范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货币》是中央电视台特别制作的十集纪录片,以每集45分钟的容量在黄金时间隆重推出,引发人们对货币的关注。

下列关于货币认识正确的是A.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B.货币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承担者C.货币的产生使通货膨胀更加频繁D.货币可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3.2013年1月1日,全国所有客运列车推出了火车票电话订票和网络服务等方式。

火车票网络服务可以解决老百姓买火车票不方便问题,同时也为老百姓购票节省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特别为商务人士出行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

这种网络购票服务①是货币在履行流通手段职能②是货币在履行支付手段职能③使用的是虚拟货币④使得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4.城市居民自来水的价格一般为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约为1元/瓶(约500毫升),约折合2 000元/吨。

矿泉水比自来水价格高的原因是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有营养价值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对自来水的需求要少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D.矿泉水的价值量要大于自来水的价值量5.图1和图2分别是甲、乙两种不同商品价格下降过程中出现的需求变化曲线。

据此可知①甲可能是高档耐用品,乙可能是生活必需品②甲可能是生活必需品,乙可能是高档耐用品③甲乙商品的降价会带动其互为替代品的销售④甲乙商品的降价会带动其互补商品的销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口红效应”是指每当经济不景气,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而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关系分析及启示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关系分析及启示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变动的关系分析及启示作者:郭子飞来源:《全国流通经济》2019年第15期摘要: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本文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关系。

基于分析结果及结论,从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健康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恩格尔系数;可支配收入;计量分析本文通过计量模型研究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提出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变量选择、基本假设和数据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本文将分别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DI)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RPCDI)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指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者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用来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标。

因此本文存在两个变量:自变量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DI&RPCDI);因变量Y,恩格尔系数(UEC&REC)。

学术界以及义务教育用书一般采用恩格尔系数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人们消费水平随之逐渐提高的说法,但本文猜想:数据截取年限长短变化会引起其与恩格尔系数的不同方向变动。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数据截取年限较短时,恩格尔系数会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本文采用2009年~2018年我国统计局信息网公布的年度统计数据,如下表。

本文采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二、计量模型由于本文存在两个变量:自变量X,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CDI&RPCDI);因变量Y,恩格尔系数(UEC&REC),所以不存在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解释变量是随机变量且与随机误差项相关的问题,只需要做随机误差项序列是否存在异方差性和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1990年以来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分析

1990年以来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分析

2o 0 4年 全 省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经 营 净 收 入 71 9 . . 20 6元 比 0 0年增 长 5倍 多 . 占家 庭 总
收入 的比 重从 3 %上升 到 l .% 01 消 费结构 升级 显著 .城镇 居 民恩 格 尔 系 数从 l9 9 0年 的 5 .%下 降 到 2 0 24 0 4年 的 3 .%, 59 居民 消 费结 构 更趋 合理 。 9 0 2 0 19 0 4 年 .城 镇 居民 家庭平 均每 百 户年 末耐 用消 费品 拥有 量 无论从 结构 上还 是从 数量 上都 发生 了 巨大 的变化 . 费品从 十 元 、 元级 消 百 逐步 发展 到 目前 的干 元 、 元级 。 万
家 庭 收 入 的主 体 . 占家 庭总 收 入 的 7 %左 0 右 2 o 0 4年城 镇 居民 人均 工薪收 入 为 5 4 47
用于购 房 、 入股 等投 资性 支 出增加 . 资产 积
健 康的 发展 , 合 经济 实 力明显 增强 , 济 综 经
运行 质量 和效 益稳 步提 高 .城镇 就 业环 境 得到 了 改善 .为 居民收 入 的提高 打 下了 良 好 的物 质基 础 .使 吉林 省城 镇 居民 入均 可 支配 收入 和 农 民人 均 纯 收 入 明显 增 加 . 在 全 国 的位次 逐年 上升 。

累增 多 ,居 民 财产性 收 入增 速 加快 。20 04
年 . 均 财 产 性 收 入 6 .9元 . 2 0 人 96 比 0 0年
的人 均 2 . 83 增长 了两倍 多 。 2元 转移 性收 入持 续增 长 2 0 年城 镇 居 04
民 人均 转 移 性 收入 1 1 . 981 4元 . 2 0 比 0 0年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恩格尔系数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下载时间:2009年11月2日
恩格尔系数的修正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 成恩格尔系数的横向分析失效的原因是 不同地区的食品消费结构的不同所导致 的,因此.。恩格尔系数的‘食物支 出’应该有明确的统计含义”(王少 飞,2002),为此我们将“食物支出” 定义为在各个收入水平下,维持生活所 必需的食品支出.即。生活必需型食 物”。此时.恩格尔系数的定义修正

2003
0.2l 0.20
2002
o.2l
20IH
O.22
2000
l蝴
0.23 O.26
1998
O,29
1997
0.3l
1996
0.33
199再
0.35
民食品消费构成中各种食物消费的收入 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Ry:蝗}唑。 “ Q}Yd
其中,△Q为该食品1995—2004年的 人均消费额之差,Q表示1995—2004年 该食品的入均消费额的均值. △圪表示199,.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
其次,为何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恩 格尔系数反而比西部地区的恩格尔系数 要高(尤其体现在城镇方面)7这主 要要从居民的消费结构上去分析。从上 世纪90年代初经济转型后.居民的消 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居民的生 活消费开始逐渐以温饱型消费向营养 型、休闲型消费转变。在居民的食品 消费中,营养型、休闲型的消费比重 逐渐增加,而这种食品消费的支出一般 较高。例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方 居民收入较高.生活节奏也较快.因 此在饮食消费观念上.在外用餐的消费 额在食品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 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因此使得其恩 格尔系数较高。
化的幅度不大.即该食物的收入弹性系 数小.类似的.在居民的食物消费中,

时间:1月25--30日

时间:1月25--30日

厉庄高中高一政治---寒假自测作业时间:1月25--30日:班级:姓名:[考查范围:第一单元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其吉祥物的构思、设计和制作完成后,就迅速进行了商标注册。

在这里,作为有偿使用的奥运会吉祥物标志()A.是商品,因为具有使用价值B.不是商品,因为不具有使用价值C.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2.货币在商品流通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对于货币的正确认识是()A.货币只有流通手段的职能B.货币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货币C.有商品交换,就有货币D.货币能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价格总额为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

如果发行纸币2000亿元。

回答3~4题。

3.此时,一元纸币相当于________货币的购买力。

()A.0.5元B.2元C.4元D.1元4.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A.纸币购买力提高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5.没有稳定收入的人士很难申请到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因为银行信用卡是()A.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B.商业银行对拥有房、车等资产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C.商业银行对年满18周岁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D.商业银行对喜欢提前消费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6.下图(人民币元兑100美元)表明()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③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茅台酒涨价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一件事。

去年9月份左右,一瓶53度飞天茅台售价为728元,经过几番涨价,如今已达1260元。

茅台酒价格上涨的原因可能是()①消费者对茅台酒的需求量增加②茅台酒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③2011年下半年粮食价格上升④茅台酒供给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8.黄金价格出现表中走势,最有可能的是()A.黄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B.黄金的市场需求大于供给C.国际市场美元的升值D.生产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9.面对大蒜、绿豆、生姜价格的上涨()①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对其替代品的需求②国家必然会调整经济政策③生产者可能会扩大其生产规模④消费者可能会增加其互补品的需求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10.2010年我国生产彩电1.18亿台,其中,液晶电视产量占彩电比重达75.5%。

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及解决对策

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及解决对策

.13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及解决对策㊀段秀萍㊀范国辉∗摘㊀要: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人均GDP 一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㊂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㊂准确了解当前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探讨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为现行对农政策的调整提供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㊂关键词:城乡居民㊀收入差距㊀成因㊀对策城镇和农村居民是构成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群体,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人均GDP 一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㊂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令人关注的焦点,成为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诸多矛盾的集中体现㊂城乡差距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也有政策原因㊂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东北三省社会发展的障碍,影响社会公正与稳定,不利于经济发展㊂准确了解当前城乡收入差距现状,探讨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为现行对农政策的调整提供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㊂一㊀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近年来,东北三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㊂751∗段秀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农发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及农村经济问题方面的研究;范国辉,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及金融等方面的研究㊂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1.47元,比2009年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37.44元,比2009年增长18.4%;辽宁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3元,比2009年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08元,比2009年增长15.9%;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6.5元,比2009年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10.7元,比2009年增长19.3%㊂虽然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差距的状况㊂(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整体来看,东北三省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都在不断增加,但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㊂从绝对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之差一直在增大,吉林省2005年为5426.6元,2010年为9174.0元㊂辽宁省2005年为5418.0元, 2010年为10805.0元㊂黑龙江省2005年为5052.0元,2010年为7645.8元㊂从东北三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来看,吉林省1978年为1.59ʒ1,2005年为2.66ʒ1,2010年达到了2.47ʒ1㊂辽宁省2005年为2.47ʒ1, 2010年达到了2.56ʒ1㊂黑龙江省2005年为2.57ʒ1,2010年达到了2.23ʒ1(见表1)㊂数据分析表明,东北三省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比虽然稳定在2.5左右,但是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却在不断扩大㊂根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ʒ1,超过2ʒ1的极为罕见㊂从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实际情况看,明显超过国际经验标准㊂当然,仅仅通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不能真实地反映城乡之间的实际收入或实际福利水平上的差别㊂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未能涵盖其所享有的各种各样的实物性补贴,比如,城镇居民很多人享有公费医疗㊁养老金保障㊁失业保险㊁最低生活费救济㊂如果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城乡收入差距会远远超过统计数字①㊂根据国际间各国的比较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国民收入为800~1000美元阶段时,其他国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1.7倍,而我国的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㊂2007年以来,虽然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农民收入851①朱小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分析及政策选择“,‘技术与市场“2008年第7期㊂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由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些根本性㊁长期性的深层次因素存在,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㊂表1㊀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比表单位:元,人/年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比(以农村为1)吉㊀林辽㊀宁黑龙江20053264.008690.605426.62.6620106237.4415411.479174.02.4720053690910854182.472010690817713108052.5620053221827350522.5720106210.713856.57645.82.23㊀㊀资料来源:吉㊁辽㊁黑三省2005年㊁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㊂(二)基尼系数偏高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早在2000年就已突破了0.4的 警戒线 ,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达到0.6则属于危险状态㊂200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近三年,此数据仍在扩大,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已接近0.5㊂从基尼系数的变化看,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㊂以吉林省为例,1990年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26,收入分配比较合理;1995年,基尼系数达到0.33,收入分配相对合理;2000年,基尼系数已经突破0.4的警戒线,略低于全国0.417的指数,收入分配明显不合理,2009年以来基本保持在0.45左右的水平(见表2),表明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程度较高㊂表2㊀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基尼系数0.410.420.450.470.450.450.460.460.440.45㊀㊀资料来源:‘2011吉林蓝皮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㊂951(三)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较快从恩格尔系数比较来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距很大㊂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较快,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接近㊂但是在90年代中后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的速度就比农村居民更快一些,城乡居民人均恩格尔系数差距逐渐拉大,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㊂从近几年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看,2008年吉林省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6%;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㊂2009年,农村为35.13%,同比下降4.5个百分点;城镇为33.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㊂2010年,农村为36.73%,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城镇为32.3%,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㊂2008年黑龙江省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3.0%,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3%,同比增加1.3个百分点㊂2009年,农村为31.4%,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为35.3%,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2010年,农村为33.8%,同比增加2.4个百分点,城镇为35.4%,同比略增加0.1个百分点(见表3)㊂总体看来,东北三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速度略高于城镇,说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实效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在运用这一标准对东北三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行评价时,如果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说明东北三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已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间的绝对差距依然存在㊂表3 吉林㊁黑龙江二省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单位:%吉林黑龙江2008年2009年2010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39.635.1336.7333.031.433.8城镇居民家庭34.033.332.336.335.335.4㊀㊀资料来源:吉林省㊁黑龙江省2008~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㊂(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来看,2009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06110914.4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02.90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是7011.5元,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为2.8ʒ1㊂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679.04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47.36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是7531.68元,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为2.82ʒ1㊂2009年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630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41.3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是5388.7元,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为2.27ʒ1㊂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683.9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391.2元,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是6292.7元,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例为2.43ʒ1㊂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为明显,表明收入差距的扩大㊂虽然随着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㊁启动消费政策的相继出台,有效地刺激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特别是家电下乡㊁农机补贴等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购买欲望,东北三省农村市场进一步活跃,农村居民消费不断增加,但东北三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仍慢于城镇㊂二 东北三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造成差距持续扩大是多因素的,有历史的㊁自然的因素,有结构性㊁政策性的因素㊂其中很多是由于资源非均衡分配而造成的城乡之间的不均衡㊂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㊂(一)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吉林和辽宁两省为例,2005~2010年,吉林省三次产业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0.9%㊁22.8%和17.1%,辽宁省三次产业的GDP增长率分别为13.8%㊁20.4%和15.9%㊂可以看出,两省第一产业的GDP增长率最低,尤其是吉林省第一产业的GDP增长率不到第二产业的GDP增长率的一半㊂农村居民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㊁家庭收入㊁转移性收入㊁财产性收入四个部分,其中第一产业经营性收入是主要收入来源,约占纯收入的70%,这就决定了东北三省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幅度小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加幅度,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㊂161表4㊀2005年和2010年吉林㊁辽宁两省三种产业GDP单位:亿元,%吉㊀林辽㊀宁2005年2010年增长率2005年2010年增长率第一产业625.611050.1510.9853.61631.113.8第二产业1580.834417.3922.83906.89872.320.4第三产业1412.833109.5217.13244.66774.915.9㊀㊀资料来源:2005和2010年吉林㊁辽宁两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㊂(二)尚未解决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中国实行了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政策,将农业剩余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工业㊂这种政策的倾斜与选择,从根本上奠定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也从根本上建立了城乡不同的收入存量与增速的起点㊂农民从事的主要产业是传统农业,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农民收入较低;而城镇居民从事的主要产业是现代制造业㊁信息业和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高,职工能得到较高的工资收入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产物㊂与此同时,我国实行城市和农村两种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城市劳动力市场对农民的封闭,加固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格局㊂城乡两种户籍制度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农民享受不到公平的就业机会㊁薪酬水平㊁福利待遇,并且农民进城务工面临很多障碍㊂种种因素都把农村劳动力长期禁锢于农村和农业,使农民的非农收入减少,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促使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㊂(三)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差距拉大从分配制度上来看,在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新的分配机制下,按照投入生产的要素的贡献来分配收入,不同的要素所有者由于拥有要素的数量㊁质量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收入㊂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㊂但由于城乡空间地域在市场化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城镇居民从中受益较多而农村居民从中受益不大,结果在客观上导致城乡居261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㊂从税收制度上来看,目前税制不规范,税收管理薄弱,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严重不到位,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导致税收调节的低效应,城乡居民之间承担的税负不均㊂从社会保障制度上来看,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保障水平低㊁覆盖面狭窄,而为农村居民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很少,农村至今仍未建立一套像城市那样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有最低生活保障㊁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三种类型㊂除合作医疗普及率较高外,其他两类覆盖率偏低,并且农村社会的保障水平普遍偏低,远不能满足农民抵抗风险的需要㊂此外,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㊂实行社会保障旨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而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却造成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㊂(四)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高而收入低一是从生产条件来看,东北三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差,自然环境㊁气候等因素是影响农产品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㊂二是从组织形式看,我国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在改革开放初期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农村家庭温饱同题,从而改变了农民生存状态,确实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这种效应是短期的,不能持续发挥作用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组织形式由于生产规模小,生产组织内部不能进行有效的社会分工,也不适合大规模地使用机器进行生产㊂这一组织形式决定了我国农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即传统的手工劳动,落后的生产方式又决定了低水平的劳动生产率,没有获得规模经济效益㊂三是从农产品市场的发育状况来看,由于信息流通不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失灵,农民的生产活动是盲目的,导致农产品供求矛盾突出,不能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㊂加上农产品市场单一,加大了农业生产风险,我国农产品市场主要是现货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而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因此,农民对市场行情的把握比较难,决策风险高㊂四是从农业生产成本上看,近年来由于农用生产资料和居民日用消费品价格上涨,造成了农业投入成本增加㊂尽管近些年政府多次提高主要农产品的保护价格,但农产品收购价格的增幅始终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增幅㊂而居民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又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和再生产的361成本,抵消了农民收益增长的部分,从吉林省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看,2009年,城市为99.9,农村为100.7;2010年,城市为103.4,农村为104.1,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成本高于城市居民,必然导致工业与农业收益的不对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㊂(五)农村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是造成收入差距最直接的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取得的工资收入是劳动市场竞争的结果㊂劳动者根据自身的劳动生产率即贡献来取得工资,而劳动生产率又是由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的㊂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所处等级越高,他们掌握的技术水平也就越高,就越不容易被替代,得到的收入也就越高㊂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上是剩余的,而素质相对较低㊂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吉林省城镇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0年,农村为7.24年,城镇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的比重为34.3%,农村受高中及以上教育人口的比重仅为6.0%①㊂东北三省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相对较低,既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同时降低了他们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机会,影响其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㊂由于农村劳动力所掌握的技术水平较低,只能从事简单劳动,很容易被替代,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㊂况且,城市企业在雇佣农民工时,普遍采用各种方式压低农民工的工资报酬,部分企业甚至将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农民工工资支付标准㊂过低的收入又直接决定了农民对教育投资的有限性,使其陷入 贫者愈贫 的怪圈㊂可见,由于人力资源素质的差异,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㊂三 东北三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收入差距问题不仅是经济学上的效率与公平问题,而且也是与社会政治的稳定相联系的,也是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相联系的㊂因此,应从确立政府在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导地位出发,通过政府对相关政策的调整㊁完善和实461①赫宝祺:‘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收入分配研究“,‘2011吉林蓝皮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㊂施,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高东北三省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㊂为此,笔者认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重视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并应采取如下积极有效的改善措施㊂(一)改革城乡户籍制度,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为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必须在健全与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同时,对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㊂统一劳动力市场体系是农村劳动力合理㊁有序流动的必要条件,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可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只有在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下才最有效㊂一是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剥离户口管理中的不合理附加制度㊂户籍改革的实质和核心目标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㊂户籍制度改革并不只是在其本身,关键在于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许多不合理制度㊂相关部门要取消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剥离户口管理中的不合理的附加制度,如存在于就业㊁教育㊁医疗等方面的不合理条件等㊂通过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发挥市场在就业中的基础作用,建立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㊁平等就业的就业制度,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有序流动,从而真正实现农民和城市居民没有身份的差别,让农村居民得到平等的对待,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㊂二是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㊂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二元身份所带来的就业和待遇不平等的问题,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㊂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必须彻底打破城市 二元用工制度 ,使劳动力市场机制对企业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发挥作用㊂同时,建立市场化工资决定机制和分配制度,促进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形成,使劳动力的收入和报酬能够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㊂统筹规划和调控全国城乡劳动力就业,取消各种限制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规定,促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㊁地区之间的有序流动㊂各省㊁市政府要坚决取缔对农民工的行业㊁工种限制,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允许企业以劳动力市场价格自由雇佣工人㊂(二)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积极推进城乡保障一体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㊂农民是庞561大的弱势群体,其基本权益要靠社会保障来维护㊂现存的社会保障体系分为城市和农村两块,保障重心放在城市,一般不包括农村,通过在农村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统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㊂虽然近几年已经开始实施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㊁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等保障措施,但无论是保障水平还是保障力度相较于城市仍然很低,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之路任重而道远㊂首先要建立城乡衔接的社会保障制度㊂农村除了 五保 供养和优抚安置,主要实行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城乡社会保障差距极大,这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减小㊂因此,要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㊁城乡统筹㊁多层次㊁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㊂在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障覆盖面,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㊂逐步将进城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网络之中,使农民工在就业医疗㊁再教育㊁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到市民待遇㊂(三)增强农民收入增长的内源性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㊂以发展先进农业生产力为中心,以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为抓手,围绕主导产业㊁拳头产品进行战略性调整㊂调新品种,调优质量,调大规模,调高效益,让有限的土地等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㊂要以发展加工业为契机和切入点,全面拓展农业和农产品的功能㊂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把小生产连接到大市场,化解千万家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之间的矛盾;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和效益,有效带动农民持续增收㊂二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㊂要加快培养造就有文化㊁懂技术㊁会经营的新型农民㊂重点是加强九年义务教育㊁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支持社会办学,同时加强农民的科技㊁市场和法制知识的培训教育㊂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养农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㊂组织实施 五个提高 工程,即提高农业行政管理人才的履行岗位职责能力;提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开拓能力;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致富能力;提高农业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㊂对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所需经费,各级财政应将培训经费纳入预算,不断增加投661东北三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及解决对策入㊂同时,加快建立政府扶助㊁面向市场㊁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进一步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㊂三是增加农业补贴,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政策倾斜㊂在继续坚持实行 两减免三补贴 和 两减一免 及多予㊁少取㊁放活等惠农政策的同时,还要增加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适当提高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补贴标准,真正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激活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㊂政府应该统筹考虑化肥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㊂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㊂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和种类,提高补贴标准㊂还要对粮食进行直补,以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㊂其次要对农资进行综合直补㊂统筹考虑柴油㊁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农民种粮的增支影响,在粮食直补基础上实施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政策,要加大农资综合直补的金额增幅㊂另外,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强农民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农民收入的增加㊂四是全面深化农村内部综合制度的改革㊂大力推进乡镇机构㊁农村义务教育体制㊁县乡财政管理体制㊁土地征用和流转制度㊁农村流通体制及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让农村的生产力㊁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出来㊂(四)进一步加强对收入分配的政策调控力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㊁注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㊂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有效功能,提高政府为民服务意识,发挥税收和转移支付两种手段的作用,税收的主要对象是高收入群体,转移支付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群体㊂政府通过这两个手段进行收入再分配,发挥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起到 抽肥补瘦 的作用㊂二是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和完善市场体系,促进收入分配公正㊂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低收入 弱势群体 合法权益㊂四是积极推进调节收入的社会第三次分配,进一步动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和谐高效发展㊂(五)稳步推进城市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761。

我国近年城乡恩格尔系数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近年城乡恩格尔系数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近年城乡恩格尔系数状况调查报告摘要: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如何?其结构的变动有怎样的特点?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了解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与趋势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通过食物消费在总消费中所占据的比例来反映居民的消费状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与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人的生活状况逐渐改善。

通过这个调查,可以大概地了解我国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大致了解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情况和发展动态。

关键词:城乡;恩格尔系数;消费状况一、恩格尔系数(一)恩格尔系数来源19世纪德国著名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依据自己对德国工人阶级社会生活状况的调查,也依据自己对英、法、德、比等国工人阶级家庭收入与支出的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花费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支出,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而高收入家庭花费在生活必需品方面的开支,则占其总收入的比重较小。

也就是说:随人们收入的增加,或伴随人们富裕程度的上升,其家庭用之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开支占其总收入的比重,会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而在非必需品方面的开支比重,则可能随富裕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恩格尔的这一发现,被后来的研究者称之为恩格尔定律(Engle's Law)。

但在具体数据的应用上,由于较难确定"生活必需品"的概念,就出现了以食物开支代替"生活必需品"的趋向。

因为人们在收入增长过程中用之于食物消费开支的增长额较小,故而其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收入之比(这是一种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法)、或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之比(这是另外一种恩格尔系数的计算法),就会随总收入或总支出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正因为如此,恩格尔系数才能够用来说明人们生活富裕的程度:如果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高,其用之于购买食物的开支就越大,其用之于其他消费如娱乐、旅游或教育等方面的开支比例就相对较少,其生活的贫困程度就较大;而恩格尔系数越低,则证明一个具体的消费家庭用之于食物方面的开支比例就越低,其用之于其他消费如娱乐、旅游或教育等方面的开支就相对较多,其生活的富裕程度就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