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综合训练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本科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

德州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工作管理办法(修订)德院校办字[2017]14号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目的要求第一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本科阶段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基本训练;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研究与论证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研究方法和刻苦钻研、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二条教务处负责对全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宏观指导,抽查和监督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组织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和奖励,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具体实施。

第三条各院(部)负责本院( 部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指导,评阅,答辩,成绩评定,质量分析,推荐优秀论文等全过程管理,并完成教务处安排的相应工作。

第四条各院(部)成立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由院(部)负责人、系(教研室)主任和学术水平高、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指导经验并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组成,负责本单位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领导工作。

其职责具体如下:1. 贯彻执行学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管理规定和部署,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及日程安排并报教务处备案;2. 审定和落实毕业论文(设计)选题;3. 遴选并安排指导教师;4. 检查、指导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5. 成立答辩委员会、答辩小组,组织答辩工作;6. 负责评选、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7. 评估、总结本单位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8. 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有关文档资料的归档工作。

第三章工作程序第五条准备阶段1. 各院(部)于每年11月份组织拟承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任务的教师,根据本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填报德州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说明书,院(部)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审批后,公布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供学生选择。

西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西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一、校级领导机构与职责
学校分管校长对全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负责,实行宏观管理。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建立校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校级领导小组")。校级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教务处承担并完成。
校级领导小组构成:
组 长:分管校长
副组长:教务处处长、分管实践教学副处长
3、指导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及时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记录本",就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并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记录表"签字确认。
4、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应抓住关键问题,因材施教,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要把握学生的工作进度,使全部工作任务保质保量、按时有序完成;要重视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及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法的指导,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5、做好本专业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推荐工作。
6、认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对所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向院级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意见与建议。
7、按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要求,汇总毕业设计(论文)文档资料,送学院归档保存。
第三章 指导教师的资格与职责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型一般分为:设计类、论文类。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考虑以下基本原则:
1、选题应与生产实际、科研实际、实验室建设任务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真题实做,达到对学生综合训练的要求,少数学生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2、题目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判断: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武汉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校教字[2004]217号(2007年修订本)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训练。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总体要求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经济技术分析和工作组织能力,实验研究和数据处理能力,正确运用国家标准和技术语言撰写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二、工作程序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程序是:三、管理职责按学校、院、系(教研室、研究所)三级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和总结。

1、学校的职责教务处是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全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

主要职责是:(1)制定本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有关规范;(2)协调校内各部门,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3)组织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考核、总结、评估等。

2、学院的职责各学院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管理单位。

主要职责是:(1)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反馈有关资料;(2)负责学生学分清理,对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学生及指导教师进行资格审查,组建毕业设计(论文)检查指导小组,并对毕业环节全过程进行抽查,负责审定答辩委员会及各答辩小组名单;(3)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经费的管理,学生成绩审定,各项资料的归档。

3、系(教研室、研究所)职责系(教研室、研究所)是直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层单位,其主要职责是:(1)安排指导教师,组织学生选题;(2)组织实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进程中的开题审查、中期检查和答辩工作,确保质量;(3)检查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4)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各项资料规范化建设。

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

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

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教学管理办法教务处2006年12月修订综合论文训练是本科生按照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综合环节。

该环节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项课题研究或相应的综合训练任务,并独立完成一篇论文,作为学生的“学士学位论文”。

一、基本教学要求1、时间及学分等要求综合论文训练一般时间为12~18周、10~15学分,正常应在第四学年第八学期结束之前完成。

在进入综合论文训练阶段前,各院(系)应审查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情况。

多门课程不通过的学生,不予安排进行综合论文训练(如3门以上,具体要求由各院(系)视情况自定)。

2、选题原则可由学生根据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选题,也可从大学生研究训练(SRT)项目及各类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选题,或以其它方式选题。

选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

综合论文训练课题需经各院(系)审批,报院(系)教学主管部门备案,再报教务处备案。

3、指导教师每个学生都要有确定的指导教师对综合论文训练全面负责。

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讲师(含)以上职称(包括有经验的实验室工程师),此外根据需要也可安排辅导教师。

指导教师要保证有足够时间直接指导学生(带综合论文训练期间出差,需妥善安排好有关工作,并报告有关教学负责人)。

在综合论文训练全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三次阶段性检查(即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每周对学生工作进展和质量进行一次检查。

4、论文训练要求通过“综合论文训练”应使学生着重受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学生从事论文(研究)工作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协调组织能力。

综合论文训练一般应包括以下环节(根据选题不同可以有所侧重):(1)开题:制定工作计划,调研和收集有关资料;文献阅读,其中要求阅读外文资料3~4篇,写出至少5000外文印刷字符的调研阅读报告或者书面翻译1~2篇(不少于2万外文印刷符);(2)中期检查:方案比较与选择;研究工作的阶段性进展,其中资料收集、理论分析、设计或实验等工作量应完成论文总工作量的50%以上。

南昌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南昌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南昌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指导工作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考查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我校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第二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独立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调查研究、检索资料、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撰写论文、分析与评价、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

第三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谨、诚信、规范、创新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提高全心全意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四条系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的基本训练。

第三章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展安排整个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分: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等四个阶段。

第五条选题原则(一)各二级学院应在第七学期做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与社会、企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结合,其中,要求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来自实际任务的选题应在80%以上。

选题的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相应的实验条件和毕业设计所规定的时间;(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关;同时,要求各专业组织一定数量的由企业参与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各单位要据此组织教师申报选题并进行审核,确保各专业有足够的题目供学生选择;(四)毕业设计(论文)任务要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的目的。

学生可分组完成一个课题,但每个学生必须要有独立完成的任务,有独立的选题,且要满足工作量,同时要求对整个课题要有全面了解;(五)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由指导教师申报并填写任务书,经学院审定后,向全体学生公布和介绍。

课题的确定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进行,学生申报选题志愿,由学院根据学生志愿和教师的意见,最终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六)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随意更换。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完成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际训练,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综合反映。

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促进学校各项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搞好此项工作,特制定此办法。

一、目的与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一)目的在保证基本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毕业论文或理论专著的评释,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可以做毕业设计或专题试验,让学生受到解决工程问题的锻炼;也可以做工程设计或专题研究,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二)要求1。

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应使学生具有以下能力:(1)综合运用知识能力;(2)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和运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方案的比较分析、论证能力;(4)设计计算和实验能力;(5)计算机和外文应用能力;(6)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论证、综述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课题能力。

2.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内容完整、计算正确、论述简洁、文理通顺、装订整齐,毕业设计不少于20000字,毕业论文不少于12000字。

3。

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

4. 毕业设计(论文)要结合课题或研究方向,翻译完成1万单词的外文文献或资料.5。

毕业论文应立论合理、数据准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晰,并应注明引用的文献资料。

二、选题(一)选题的原则1。

必须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出发,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发现、分析、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018届毕业综合训练前期工作安排

2018届毕业综合训练前期工作安排

2018届毕业综合训练前期工作安排一、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求1、请各系、教学团队组织学习各专业制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关于做好2017年湖北省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的通知》(鄂科协办(2017)62号)。

(学院主页—本科教学—实践教学)2、课题应与科研、生产实际、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达到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的要求,避免太大或太小,课题安排应使中等水平的学生经过努力后可以如期完成。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对少数优秀的学生,指导教师可以提出较高的要求。

课题的具体要求:①每位教师的课题不允许雷同;②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际、社会实践的课题总数应≥80%;③应有设计和研究两方面的课题,且设计型课题应≥80%,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④有创新与培优价值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10%。

二、2018届毕业课题申报数本届毕业生286人,其中电子信息类134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9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22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7人物联网工程专业54人。

我院中级职称(或硕士)及以上的在岗教师共80人,人均指导学生数3.58人。

三、申报课题要求根据学校文件要求,为提高毕业综合训练的质量,必须高度重视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老师的资格,高级职称的老师必须带毕业设计(论文),同时指导学生的数量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理工学科类:中级职称教师不多于4人,高级职称教师不多于8人。

(考虑到我院电信系师生比过大,经研究决定上浮该系老师指导学生的论文数量:中级职称不多于5人,高级职称不多于10人)申报课题的研究方向应与学生的专业方向一致,课题的审题应归口到课题研究方向所在系部;外出学习的老师若承担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仅限外出一学期的情况),如果有涉及春季学期不在校的情况,则必须到教学办提交书面申请,说明提交成果及答辩前后的工作交接责任,交接双方老师及团队负责人须签字认可。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

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能训练和提高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整理资料、分析论证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后,必须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和高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修订本管理办法二、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行学院、系、教研室分级管理,并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明确分工,协调运行,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顺利实施。

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分管院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处负责宏观管理,制定政策,定期组织毕业设计检查与评估,组织经验交流,评选院级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

3.各系负责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及质量控制,成立毕业设计(论文)领导小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拟定毕业设计(论文)具体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组织、动员、检查、总结和资料归档工作;在允许学生选择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各毕业设计(论文)小组指导教师和学生名单,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毕业设计答辩;负责评选并向学院推荐本系优秀毕业设计和优秀指导教师。

4.教研室是直接组织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单位,要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

由教研室主任负责,指导教师具体到人。

5.毕业设计(论文)分选题、中期检查、答辩总结等三个阶段。

各系应根据本系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工作流程,落实各环节的具体工作,确保毕业设计(论文)按质按量完成。

6.理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做毕业设计,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个完整课题的设计,要真题真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科生毕业综合训练管理办法(修订)
毕业综合训练是专科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环节,它与其它教学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是对理论教学的继续补充、深化和检验。

它既是学生学习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体现了对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毕业综合训练的形式
1、文科类专业原则上采取撰写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形式。

2、工科类专业原则上采取撰写实习报告、设计说明书等形式。

3、艺术类专业原则上采取艺术创作等形式。

4、除上述形式外,各类专业也可以采取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二、目的和任务
毕业综合训练是学校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接触社会,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观察社会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之很快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三、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确定和安排
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应该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生产实际,要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综合训练原则上由各系统一组织,学校随时对各系学生的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及质量进行检查。

1、毕业综合训练工作时间安排
(1)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周数,按教学计划,文科和工科都在10周以内;毕业综合训练的全部工作应在最后一学期的4月份结束;
(2)各系应在规定时间将学生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安排上报教务处。

2、确定课题原则
(1)符合本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题目大小、工作量适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指导教师可以拟定部分题目让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在专业相关的
范围内结合工作实际自行选题,经指导教师同意后确定题目。

(3)有指导教师指导。

3、毕业综合训练任务
(1)指导毕业综合训练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搞好毕业综合训练的关键;
(2)指导教师必须熟悉自己所指导的课题,掌握有关资料文献,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3)定期进行指导和检查;
(4)审阅毕业综合训练工作材料,写出评语,根据学生毕业综合训练工作水平给予初步评分。

4、对学生的要求
(1)毕业综合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应通过毕业综合训练进一步巩固、深化并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培养自身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毕业综合训练的实践地点应是在学校或实习单位,毕业综合训练的内容必须与所学专业相关;
(3)严禁抄袭、请人代做等弄虚作假行为。

一经发现取消毕业综合训练成绩,并改为毕业考试。

毕业考试由校外专家和校内专家命题,产生的相关费用(命题费、试卷费、监考费、改卷费等)由学生自行承担。

四、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组织流程
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具体应包括以下环节:任务的确定和下达;指导教师的选定;毕业综合训练的实施和相关材料的撰写;毕业综合训练材料的评阅;毕业综合训练成绩评定。

1、指导形式的确定与任务的下达
毕业综合训练的指导采取安排1次集中指导,指导不少于3学时,每位教师最多只能指导2个班的学生;艺术创作类可以安排1次以上的集中指导,每位教师最多只能指导1个班的学生。

教师指导费按《江西蓝天学院关于普通本、专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及各类校外实习相关经费管理规定(暂行)》(蓝天发[2008]174
号)第十一条第2款执行。

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毕业综合训练工作从第5学期开始实施,具体时间由各系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和学生专业特点负责安排,并将集中指导安排计划提前交教务处。

同时,将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有关要求和日程安排传达给各毕业班学生,要求学生按计划要求完成毕业综合训练工作任务。

2、指导教师的选定
毕业综合训练指导教师由各系确定,并报教务处备案。

指导教师应由讲师、硕士研究生或相当中级职称以上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或组成指导小组,也可以外聘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但各系要加强监控和指导的。

3、毕业综合训练的实施和相关材料的撰写
(1)毕业综合训练的形式要求撰写调查报告、实习总结、实习项目设计、艺术创作等。

基本要求是:主题集中、鲜明,观点正确;资料详实;文字流畅简练;逻辑合理、顺畅;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正文的字数在3000字左右(以外文撰写的在2000字左右)。

(2)为达到以上要求,应该对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全过程严格把关,具体做法如下:
①选题
学生可选多种类型的题目,如“顶岗实习型”、“调研报告型”、“艺术创作型”、“工程设计型”、“技术开发型”等,但最后必须形成相应的实习材料、调查报告、艺术作品、图纸或设计说明书等。

选题可在由各系确定,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但最终选题必须经过指导教师的认可方可落实。

选题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综合训练工作任务书及进度计划表》。

②资料搜集
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技能操作过程中获取;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从计算机网络中搜索;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

③撰写初稿
初稿基本上要确定全文的基调。

初稿完成后,应请指导教师通篇审阅,给出修改意见。

④定稿
在毕业综合训练的过程中,一般要在学生初稿的基础上修改一次以上,最后定稿并打印。

五、毕业综合训练的考核评分
1、毕业综合训练的成绩标准:一般按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合格(60-69)、不合格(60以下)评定等级。

2、毕业综合训练材料的评阅: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完成后,交给指导教师评阅并给出建议成绩和指导教师意见。

批阅意见要具体且有针对性,不能泛泛而谈。

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的毕业综合训练材料是否有抄袭,凡抄袭的要指出并报告给教务处实践科,学生毕业综合训练成绩无效,改为毕业考试。

3、最终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照《毕业综合训练评分标准》评定成绩,并上报各系,由系里最终评审。

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优秀”成绩的比例一般掌握在20%左右,“中等”及以下成绩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30%。

4、毕业综合训练工作的抽查:学院将对所有专科生的毕业综合训练工作全部材料进行随机抽查,并重新评审。

如校级评审检查的结果与系评审结果不一致的,调整为校级评审的结果;如学生的毕业综合训练材料存在明显抄袭,指导教师未及时指出,按相应的教学事故处理。

六、本管理办法自2010年10月起执行。

教务处
二OO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