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还有记忆 阅读答案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忆力》答案及解析

记忆力
申平
①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②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都答应一定来。
⑬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⑭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⑮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小题3详解】
这道题考查的是文章题目的含义。理解题目含义,从表面义和深层义入手。表层含义即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即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从文章最后一段陈大福在离开前说的一段话“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可以看出,同学们的记忆力能记住的只有当年陈大福的不堪往事,而彻底抹去了他曾经的努力与付出。因此题目“记忆力”委婉地批评了人们善于遗忘别人的优点,只记得别人过错的社会现象。
【小题2详解】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拟声词“呼啦啦”形容同学们记忆闸门在尖叫女同学的提醒之下打开的速度之快。
《记忆力》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记忆力》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记忆力申平⑴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学会。
50年,整整半个世纪。
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⑵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
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都答应一定来。
⑶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
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
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
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
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⑷同学们陆续来到。
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
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
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
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⑸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⑹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
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⑺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
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⑻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⑼“刷”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⑽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⑾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
补充真题语言运用2024.3

全国卷等语言运用题2023年新课标1卷(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 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
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
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公众号“小俊语文”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
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
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
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
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
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答:。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6分)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
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
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
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推荐】2020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小题组合保分练43含解析

小题组合保分练43(时间:20分钟满分:26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小题3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至晚年,往往会于回忆之中,沈从文说过“回忆是有毒的”,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靠回忆活着的人,确已缺少了创造的活力。
没有回忆的人生又是有的。
回忆往往是人生驿站上的回眸,你,可将经验性的东西展示给后人,使其少走弯路。
A.沉迷缺憾追根究底B.沉溺缺憾追根溯C.沉溺缺失追根究底D.沉迷缺失追根溯解析:选B 沉迷:深深地迷恋。
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多用于贬义。
根据语境,第一空应选“沉溺”。
缺憾:不够完美,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
缺失:缺陷,缺点;缺少,失去。
根据语境,第二空应选“缺憾”。
追根究底:追寻探究事物的根由底细,形容学习知识、了解情况很深入。
追根溯:比喻追寻事情发生的根。
根据语境,第三空应选“追根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政府部门不能直接干预市场,但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却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服务,这样不仅可平衡低收入人群的心态,维护社会公平,而且可增加房供给,促进住房市场结构合理化。
B.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计入高考录取成绩的学业考试科目,而且学业考试实行“一门一清”制,教育部鼓励提供每个科目两次开考的机会。
C.在今年自主招生选拔中,对于广大考生,浙江大学等几所高校主要依据以综合素质测试成绩为基础,再结合高考成绩,择优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对象。
D.中日关系的改善,应该而且必须建立在双方认真审视和对待历史的基础上,遗憾的是,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依然罔顾甚至篡改历史,不承认对东亚战争的侵略性质,也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罪恶事实。
解析:选D A项,成分残缺,应在“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后面加上“力度”;语序不当,“不仅……而且……”的分句内容应互换。
B项,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放在“学生”之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层次段落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层次段落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完成练习。
(47分)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
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
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选文主要讲述了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2.从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 )(5分)A.父亲的工作的确很忙。
B.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3.根据第1题用“‖”把选文分成三部分。
(8分)4.选文主要刻画了_____________这个人物形象。
最后一段中,作者主要抓住了他的_____________来描写。
(8分)5.从父亲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至少还有记忆阅读答案

至少还有记忆刘瑜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
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
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
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
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
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
拿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
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
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
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
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在《大话西游》里在《无极》和《遍城尽带黄金甲》里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每天半小时基础突破第二轮基础组合练6(名师解析版)

基础组合练6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一阶一阶地修下来,无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地球史如果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包裹得密密匝匝,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______,让你心生敬畏。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______之时顿然醒悟,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
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山梁便是桥面,( )。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________。
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_______的传说消费。
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自然才是真正时空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B.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地球史被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C.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如果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D.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如果浓缩成一年的话,那么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醍醐灌顶危在旦夕触手可及牵强附会B.振聋发聩危在旦夕唾手可得穿凿附会C.醍醐灌顶千钧一发触手可及牵强附会D.振聋发聩千钧一发唾手可得穿凿附会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B.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C.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滔滔流水便在脚下D.滔滔流水在脚下,桥侧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万丈深渊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记忆留痕阅读答案

记忆留痕阅读答案记忆留痕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项目,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记忆留痕阅读答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记忆留痕原文鉴真和尚刚刚剃度空门时,寺里的住持见他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心里对他十分赞许,但却让他做了寺里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吃苦受累不说,化缘时还常常吃白眼,遭人讥讽挖苦,鉴真对此忿忿不平。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
住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鉴真依旧不醒,床前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芒鞋。
住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芒鞋做什么?”鉴真打了一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芒鞋都穿不破,可我刚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________”住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下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鉴真和住持信步走到了寺前的大路上,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住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增?”鉴真说:“我当然希望能光大佛法,做一代名僧,但我这样一个别人瞧不起的苦行僧,怎么去光大佛法?”住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行走过?”鉴真说:“当然。
”住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昨天这路又平又硬,小僧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呢?”住持又笑笑说:“今天我俩在这条路上走一遭,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能了。
”住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膀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人,不经风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留下。
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
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鉴真惭愧地低下了头。
从那以后,他年轻有力的脚印留在寺前的泥泞里,留在了弥漫着樱花醇香的扶桑泥土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至少还有记忆刘瑜最近,看了一部话剧《弗罗斯特》。
该剧是对1977年一场电视访谈半写实、半虚构的舞台重构,访谈者是英国脱口秀主持人弗罗斯特,被访谈者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虽然当时水门事件已经过去了5年,尼克松也下台了3年,但是尼克松从来没有真正承认过错误。
弗罗斯特雄心勃勃地想迫使尼克松在访谈中认错,而尼克松步步为营,将弗罗斯特咄咄逼人的提问转化为自我辩护,但最终还是战败了,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出尽洋相,不得不缴械投降。
这个故事的主题,用最简洁的话说就是:不忘记,不原谅。
尼克松30年前的错误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公众的记忆中消失,西方文化中公众对政治家过错耿耿于怀的态度令我感慨。
虽然尼克松在世时就受到了政治的、舆论的惩罚,但他并没有因此得到救赎,几十年来人们从没有忘记向已经落入井底的他扔石头。
要许多习惯领导特权的人来说,美国总统对竞选对手进行窃听,好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丑闻。
但是美国社会没有这种宽容,支持率的自由落体、弹劾的压力、甚至入狱的威胁,迅速将尼克松抛入历史的垃圾堆。
不忘记、不原谅的表现,就是各类文化产品中反思主题反反复复的出现。
拿水门事件来说,电影《尼克松》《迪克》《所有总统的人》都有对水门事件的再现和反思,电视片《辛普森》《X档案》《福图拉马》中也都有反映水门事件的剧情。
当然,文化产业对政治错误最不依不饶的典型,还是越战的文化工业。
且不说书籍、电视、歌曲、漫画等,就拿电影一项来说,作品就已经汗牛充栋,如奥利弗斯通的越战三部曲。
可以看出,在人类天生的健忘倾向面前,文化产业主动承担了守护记忆、背负记忆、传载记忆的责任。
面对权力社会可能手无寸铁,但是至少还有记忆。
相比之下,中国有多少文艺作品在守护我们的集体记忆呢?三年自然灾害死亡成千上百万,我们有几部电影反映那些苦难?面对血流成河的土改、镇反、文革、四清,我们的奥利弗斯通在哪里?在《大话西游》里?在《无极》和《遍城尽带黄金甲》里?权力固然封锁了记忆,但是社会本身、公众本身又有多少回忆的冲动、诉说的冲动、用历史的火炬去照亮未来的黑暗的冲动?对于历史的伤痛,我们习惯于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何必揭历史的伤疤;对于哪怕映射这一伤疤的文艺作品,我们涂抹着西方解构主义、荒诞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口红的嘴巴又说,这种宏大叙事是多么的土气。
但是,如果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可以体现在我们对待历史的态度里,它同样可以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事实上,当我们的文艺作品用五光十色的豁达、诗意、颓废、华丽、放荡、恶搞去包裹怯懦时,它正在体现到我们对现实的态度里。
当然,《弗罗斯特》这样的作品集中出现在这几年,绝非巧合。
显然,这些作品的编剧导演都或多或少有影射当代政治尤其是伊战的意图。
也许,历史的妙处正在于此: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选自《民主的细节》,有删改)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7.作者认为不忘记,不原谅在中国鲜有表现的原因有哪些?(6分) 18.它不仅是关于过去的事件,还可以是关于现实和未来的寓言。
这句话包含了哪些深意?(6分)参考答案16.首先,通过《弗罗斯特》话剧,引出不忘记、不原谅的话题。
其次,将西方国家文化产业的不忘记、不原谅与中国文化产业的怯懦、不作为进行对比,并分析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守护集体记忆的原因及后果。
最后,补充《弗罗斯特》此类作品的时代意图,强化观点。
(每点2分)17.权力的封锁;文化产业的怯懦和不作为;社会公众对生命和痛苦的漠视,缺少回忆的冲动。
(每点2分)18.①历史对现实和未来有重要的警示、警诫意义。
②人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同样体现在对待现在和未来的态度里。
③提醒人们对历史不忘记、不原谅,增强反思意识,用历史的火炬照亮现在和未来的黑暗。
(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