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滑坡监测预警

合集下载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滑坡是指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在一定外力作用下,整个或者部分岩土体沿一定面或线在原地或发生位移的一种地质灾害。

滑坡具有突发性、毁灭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滑坡监测预警成为了必要的措施以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滑坡监测预警主要包括滑坡体地质灾害点的监测和预警。

滑坡体监测可以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如测深仪、测倾斜仪、应变计、位移计等,对滑坡体的位移、应力、变形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从而获得滑坡体的动态数据。

预警则是根据这些监测数据,结合滑坡体的特点和历史经验,进行预测和预警。

一旦监测数据达到预警指标,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警戒、疏散等,以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地下水因素、人为因素等。

地质因素是指岩土体的力学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它们直接影响岩土体的稳定性。

地下水因素是指在滑坡体中存在的地下水,它会改变岩土体的承载力和剪切强度,进而影响滑坡的发生。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开发、垃圾填埋等,它们会改变土地的原有结构和性质,增加滑坡灾害的风险。

滑坡监测预警的方法主要包括地面监测方法和遥感监测方法。

地面监测方法采用实地安装监测设备对滑坡体进行监测,优点是监测数据准确可靠,缺点是监测范围有限。

遥感监测方法利用卫星、航空或无人机等遥感技术对滑坡体进行监测,优点是监测范围广泛,缺点是监测数据有一定的误差。

应用滑坡监测预警技术能够提前发现滑坡体的活动迹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滑坡灾害的影响。

在滑坡预警过程中,需要将地质、水文、气象等多个因素纳入考虑,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滑坡监测预警工作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为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滑坡监测预警是指在滑坡发生前,通过对滑坡区域进行连续监测,发现滑坡预兆,对
可能发生滑坡的地区进行及时预警,有效减少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所引发的滑坡灾害。

现代滑坡监测预警系统使得滑坡监测变得更加准确和系统化,可以提前预测和预警并及时
采取措施,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滑坡的诱发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主要的自然因素包括地震、降雨、极端气温、土壤湿度等。

地震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地震的震动会使土体发生位移,同时降雨也是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导致土体饱水状态时,其稳定性会大幅度下降。


此之外,极端气温也会导致滑坡的发生,例如在寒冷的气候中,土体遭受冻融作用,导致
土体稳定性降低。

土壤中各种矿物质、化学物质等的含量、特性和分布也是土体滑坡稳定
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为因素导致的滑坡也是非常常见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类开采煤矿、土石方工程等会破坏地下地质结构,导致土体稳定性下降,从而引发滑坡。

其次,不合理
的土地规划、建筑物的施工和扰动、道路建设等也会造成土体移动,对土壤稳定性造成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还会导致土地表层覆盖消失,而裸露的土地会失去保护作用,与太阳、雨水等不利气候因素接触,从而增加滑坡的发生概率。

综上所述,滑坡监测预警是对现代地质环境中滑坡预警机制的完善。

滑坡灾害的发生
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前后信息的变化。

因此,通过各种监测预警手段来提
高预测精度、降低失误率是十分必要的,而同时,也要注重防灾减灾工作,减小自然环境
和人类活动对滑坡灾害的影响。

如何进行山体滑坡监测与预警

如何进行山体滑坡监测与预警

如何进行山体滑坡监测与预警近年来,山体滑坡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为了及早预防和应对这一自然灾害,山体滑坡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山体滑坡监测与预警,以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一、山体滑坡的形成与危害山体滑坡是指山坡上的土石体在重力和地下水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发生的滑动现象。

它不仅会造成山体的塌方,还会引发地面断裂、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危及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山体滑坡监测与预警的重要性及时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是防范山体滑坡灾害的关键。

通过监测山体的变形、裂缝、地下水位等指标,及时掌握山体的状态变化,可以提前预警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损失的扩大。

三、监测手段与技术1. 地形测量与观测:通过测量山体的地形高程、坡度、坡向等参数,可以获得山体的整体状态信息。

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大范围的地形数据,并进行数字化处理与分析。

2. 岩土工程勘察:借助岩土工程勘察手段,收集土质、岩性、岩土层厚度、地下水位等信息,以评估山体的稳定性,并寻找可能的滑坡隐患。

3. 地震监测:地震是山体滑坡发生的常见触发因素之一。

通过布设地震监测台网,及时感知地震活动,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导致滑坡的地震信号。

4. 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山体的红外图像、激光雷达数据等,通过分析图像的变化可以发现山体滑坡的迹象,进行预警。

5.地下水位监测:山体滑坡与地下水位有密切关系。

通过布设水位检测仪器,定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升降情况,可以对山体滑坡进行预警。

四、预警机制与应对措施1. 建立监测网络:不同地区的山体滑坡风险不同,因此需要建立涵盖全国范围的监测网络,整合各地监测数据,形成全面的监测预警体系。

2.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滑坡预警模型,依据模型输出结果进行预警。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 预警信息发布: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机制,将预警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民众,提高社会公众对山体滑坡风险的认知,加强应对准备。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滑坡是指地表或地下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发生运动的现象。

滑坡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等特点,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滑坡监测预警工作的开展对于防范和减轻滑坡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滑坡监测预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浅谈,并对滑坡的诱发因素进行探讨。

一、滑坡监测预警的概念滑坡监测预警是指通过观测、采集和分析滑坡物理参数、地形地貌信息等,及时发现滑坡可能发生的迹象,预测滑坡的程度和发展趋势,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滑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滑坡监测预警工作的目标是在滑坡发生前能够提前预知并做出相应应对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的损失。

二、滑坡监测预警的方法和技术滑坡监测预警的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地面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地下监测和数值模拟预测等。

1. 地面监测地面监测是指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在滑坡体周围的地表、地下以及盖在滑坡体上的设备上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地面监测方法包括位移监测、应力监测、压力监测、水位监测等。

这些监测方法能够及时掌握滑坡体的变形和内部应力状况,为滑坡的发生提供预警信息。

2. 卫星遥感监测卫星遥感监测是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滑坡体的遥感图像和数据,通过对图像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译来获得滑坡体的变化信息。

卫星遥感监测具有全面、及时、高精度的特点,可以用于大范围和多时间尺度的滑坡监测预警。

4. 数值模拟预测数值模拟预测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方法对滑坡的发生和发展进行预测。

数值模拟预测通过建立滑坡的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模拟滑坡体的变形和破坏过程,预测滑坡的范围和程度,从而提供滑坡预警的科学依据。

三、滑坡的诱发因素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气候因素、水文因素、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因素。

1. 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

岩石性质、岩土体结构、岩土体含水量等地质因素会影响岩土体的稳定性,进而引起滑坡的发生。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随着城市化发展和气候变化,滑坡灾害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在滑坡监测预警和诱发因素方面的研究对于减少滑坡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滑坡监测预警和诱发因素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于滑坡灾害防范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一、滑坡监测预警1.滑坡监测技术滑坡的监测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变形监测、应力监测和地质雷达监测。

变形监测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GPS测量、遥感监测、测斜杆和倾斜仪等设备,可以对滑坡地质体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应力监测则是通过测量滑坡体内部应力变化情况,来预测滑坡的可能发生。

地质雷达监测则是通过地质雷达技术对滑坡体内部的构造和变形情况进行探测,从而实现滑坡的预警监测。

2.滑坡预警系统滑坡预警系统主要由监测设备、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和预警平台组成。

监测设备负责对滑坡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系统负责采集监测数据,数据传输系统负责将监测数据传输到预警平台,而预警平台则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对滑坡的预警。

滑坡的预警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数学模型法。

定性分析法主要是根据滑坡体的变形和环境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可能性,定量分析法则是通过监测数据和统计方法来进行滑坡的预测,而数学模型法则是通过数学模型对滑坡的发生进行模拟和预测。

二、滑坡诱发因素1.地质因素地质因素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地层倾向、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化学性质等。

当这些地质因素发生变化时,都会对滑坡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

2.水文因素水文因素是滑坡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降雨是引发滑坡的主要水文因素,当降雨量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加剧滑坡体的饱和度和孔隙水压力,从而导致滑坡体的稳定性下降,发生滑坡。

3.人为因素4.气候因素滑坡监测预警和诱发因素的研究对于减少滑坡灾害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技术和方法,可以及时发现滑坡的迹象,从而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滑坡是指在地表或地下的岩土体之间,由于某种原因产生形变,引起岩土体向下或向侧移动形成的现象。

滑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工程建设和自然资源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滑坡监测预警是保护人民安全和维护国家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

一、滑坡的诱发因素1.地质因素地质结构、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地形地貌等地质因素对滑坡的诱发作用不可忽视。

蚀变作用是导致岩土体内部力学性质减弱,从而加速滑坡发展的最主要地质因素。

2.水文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对滑坡发生和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如暴雨、积水、山洪冲击、冰雪融化等的作用。

3.工程因素人类活动和工程列的开挖、填充、爆破振动等都是可能导致滑坡的因素。

大量的人工填充或损伤原有的导水、固结、致密层等都会影响岩土体的稳定性,导致滑坡的发生。

4.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飓风等也是滑坡的重要因素。

二、滑坡监测预警针对以上滑坡的诱发因素,进行有效的滑坡监测预警将对防止滑坡灾害的发生起着关键作用。

目前,滑坡监测主要分为现场监测和遥感监测两种方法。

1.现场监测现场监测包括采用岩土力学、地震水文、遥感技术、GPS等技术,对滑坡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测和分析,及时反馈各项数据。

现场监测存在时间短、人力物力投入大等问题,但在滑坡预警方面具有更加准确的优点。

2.遥感监测遥感监测主要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地表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加及时、精确地提供数据,适合于广大地区的滑坡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滑坡监测,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投入,还可以实现连续和自动化地数据采集。

1.趋势分析法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趋势分析,在预计滑坡发生之前,可以对滑坡发展趋势进行预警。

2.灰色预测法灰色预测法是一种经典的滑坡预测方法,可以对滑坡发展进行快速预测,具有实时性和准确性的优势。

3.神经网络模型法神经网络模型法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滑坡预测因素进行建模,并通过训练,模拟出一种复杂的滑坡发展预测模型。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

浅谈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滑坡监测预警是一种在发生滑坡前对其动态变化进行监测预测的方法,因为滑坡的突发性及危险性,滑坡的监测预警对人们的安全具有紧迫的意义。

目前,滑坡的监测预警主要采用物理指标、地质工程指标和动态监测技术来实现,其中,破坏前期、滑动阶段和停止阶段的滑坡特征比较明显。

首先,要进行有效的滑坡监测预警,必须熟悉其相关的诱发因素。

从大致上分析,滑坡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在梅雨季节或洪水季节发生滑坡的频繁。

除此之外,滑坡的诱发因素还与岩土的物理特性及时空变化密切相关。

岩化程度越高,它的稳定性越低,因而更容易发生滑坡伤害。

另外,滑坡也与地面水位关系密切,随着降雨和蒸发的变化,滑坡的发生发生也受影响。

此外,环境因素也是滑坡的诱发因素之一,某些山脉山地区,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都能发展对山地及其表层形态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如果加快人工开发和破坏环境,破坏山地原貌,减弱滑坡灾害处理机制,甚至山地作为一个连续实体给滑坡发生带来不良影响。

同时,地形起伏度也是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较于平坦的地形而言,有较大的高差的地形容易滑动,应根据区域的地形面貌来确定滑坡的高低,避免增强滑坡的发生概率。

最后,它与某些特殊天气现象有关。

风,雷暴和大雨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加速雨水流动,从而增加滑坡预警诱发因素的概率。

总而言之,滑坡监测预警及其诱发因素的研究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人类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认识滑坡发生的动力机制和山地演变规律,发展因地制宜的监测预警技术和测量手段,为滑坡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是维护人们安全的重要关键。

浅谈滑坡及滑坡灾害监测预警

浅谈滑坡及滑坡灾害监测预警

114地质环境DI ZHI HUAN JING1 引言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其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影响的70%为大型滑坡。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与预警已成为科学主动防范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手段。

当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采取工程措施对灾害体进行应急处置,是有效化解灾害风险的重要措施。

为了保障灾害体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投资力度,将物联网技术、自动化监测、云计算、GPS、GIS等融入到地质灾害防治中,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技术创新。

不少专家学者通过光纤传输解析、算法优化,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传输速率,大大降低了误报率。

2 滑坡滑坡是指不稳定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或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形成过程中一般是后缘拉裂缝先形成,初期这些裂缝是断断续续的,逐渐连接成完整的弧形缝且展开宽度不断加大,最后可出现下错,并相继出现多级弧形张裂缝,侧翼剪裂缝发育稍迟于后缘弧形张裂缝,并由后缘向前缘延伸,由雁行不连续裂缝向连续裂缝发展。

前缘隆胀裂缝发育又迟于侧翼剪裂。

如果前缘局部滑出还可出现放射性张裂缝。

配套裂缝的形成,预示滑坡即将发生。

2.1 滑坡的形成条件在自然界中,无论是人工边坡还是天然斜坡都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

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斜坡体内部稳定性受到破坏,就会发生变化。

滑坡灾害体的形成是多方面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外部条件、地层岩性等。

2.1.1 斜坡的地形地貌斜坡的高度、坡度、有效临空面、形态,都会影响斜坡的稳定性。

通过观察分析斜坡的地形和地貌,可以了解斜坡的形成历史、成因和发展趋势。

当斜坡坡度从21°开始,滑坡的数量急剧增大,是滑坡发生的突增点,所以21-35°是滑坡发生的最佳坡度。

高山峡谷段岸坡、曲流的凹岸、冲沟沟壁、陡崖等处都容易发生滑坡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结构
有线通讯 信息传输 模块 有线通讯 控制模块
无线通讯
数据采集模块
PCMCIA存储卡
无线通讯
监测数据处 理模块
监测点坐标(x,y,h)
图形、报表、 分析结果输出
监测数据库 管理模块
数据分析、预 报模块
监测方案
• 针对滑坡的变形监测特点,设计了三套测 量机器人监测方案。
① 高精度半自动变形监测方案 ② 高精度全自动有线变形监测方案
J12 J04 J02 长江水位(m)
2007年12月27日 2008年1月24日 2008年2月23日 2008年3月27日 2008年4月25日 2008年5月25日 2008年6月28日 2008年7月17日 2008年8月20日 2008年9月24日 2008年10月5日 2008年10月26日 2008年11月12日 2008年12月2日 2008年12月13日 2008年12月18日 2008年12月26日 2009年1月17日 2009年2月3日 2009年2月14日 2009年2月22日 2009年3月14日 2009年3月31日 2009年4月21日 2009年4月29日 2009年5月17日 2009年5月30日 2009年6月13日 2009年6月19日
• 项目已于2007年6月通过国家引进国际先进 农业科学技术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组 织的验收。 • 项目在开发和研究过程中,已产生了较好 的经济效益,如将该设备及开发的相应系 统应用于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施工期安全 监测项目取得了2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与 常规安全监测方法相比,成本减少近50%。
滑坡监测预警
苏爱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3年7月22日
监测预警
• 滑坡监测分为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
• 专业监测:由专业监测单位采用仪器设备 进行与滑坡稳定性相关参数的定量监测;
• 群测群防:组织非专业技术人员,对滑坡 区及其影响区进行巡查、了解地表变形破 坏情况,地表水、泉水流量变化,配合简 易变形监测等。
• 测量机器人(Measuring Robot测量机器人 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是
能进行自动搜索、跟踪、
识别和精确照准目标并获
取角度、距离等信息的智
能型电子全站仪。
TCA2003型测量机器人
技术参数
角度测量:0.5″ 距离测量:1mm+1ppm 测程:圆棱镜 2500m
360º棱镜 1300m 微型棱镜 900m 反射片 200m
马家沟1#滑坡防治工程布置
马家沟1#滑坡GPS监测点累积位移量-时间关系曲线图
位移量(毫米)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J01 J02 J03 J04 J05 J12 J13
-9 -9 -9 -9 10 10 -7 -9 -9 -9 -8 -9 -9 -9 -8 10 12 10 12 46-2 -4 -6 -8 -2 -4 -6 -8 -2 77889907 07 07 07 08 08 08 08 09 00 00 00 00 00 0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 2 2 2 2 2
③ 高精度全自动无线变形监测系统
• •




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在消化吸收引进的设备及软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引进设备开发出了 集野外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管理与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与预报于一体的变形监 测自动化系统,该监测系统在变形监测中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及自动进行监测预报的功 能,与常规的监测方法比较,这是一套相对投资省、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强的监测 系统。 2.针对滑坡和水利工程的变形监测特点,设计并完成了两套测量机器人监测方案:高 精度半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和高精度全自动有线变形监测系统。可根据不同地域条件、 不同需要选择切合实际的测量机器人监测方案; 3.建立了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多目标、多周期、复杂背景多元监 测数据实现了系统、科学的管理; 4.创立了具有原创性的爆发型滑坡预报方法,并以其为基础和其它现行滑坡预报方法 为基础,开发了配套的滑坡预(测)报软件。利用多个已发生的滑坡快速滑动前的位 移监测数据,采用所开发的滑坡预(测)报软件进行了检验性的预报,各种方法的预 报结果与滑坡实际发生时间相差很小,相比较而言爆发型滑坡预报方法的准确率更高 。软件包含的预报方法较全面,界面友好,实用性强。 5.所开发的方案优化设计、自动识别、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数据处理、资料分 析与预报的变形(位移)监测自动化软件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数据采集与处理 方便灵活、快捷的特点。
• 组成:单台/多台测量机器人+有线传输系统+ 中央控制计算机+监控及数据分析软件=高精度 全自动有线变形监测系统
② 高精度全自动有线变形监测系统
永久固定观测房 1
专项调制解调器 RS232 19.2Kb 音频端口 E288MX
+12V +12V 逆变器 在线 UPS —220V
光纤传输 系统
有 线 传 输
• (6)抗滑桩受力和滑带承重阻滑受力监测
• 采用压力盒监测滑坡体传递给支挡工程的压 力。
• 压力传感器依据结构和测量原理区分,类型 繁多,使用中应考虑传感器的量程与精度、 稳定性、抗震及抗冲击性能、密封性等因素 。。
• 目前 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均已基本实现了 自动化。
• 数据处理在计算机上进行,包括建立监测数据 库、数据和图形处理系统、趋势预报模型、险 情预警系统等。
5、滑坡预报
• 滑坡预报是一个世界难题,六十年代日本 学者Saito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已有不少新 的进展,但是其主要的学术思想一直影响 至今,并被不断扩展而应用于火山喷发、 地震等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的预报。 目前仅限于临滑前的短期预报。
2007年11月 2007年12月 2008年1月 2008年2月 2008年3月 2008年4月 2008年5月 2008年6月 2008年7月 2008年8月 2008年9月 2008年10月 2008年11月 2008年12月 2009年1月 2009年2月 2009年3月 2009年4月 2009年5月 2009年6月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 时间
175
库水位(m)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月降雨量(mm)
50

2007年2月 2007年3月 2007年4月 2007年5月 2007年6月 2007年7月 2007年8月 2007年9月 2007年10月
J03 J05 J13 J02 降雨量(mm) J04 J12 J01
• (1) 地表大地变形监测: • 采用经纬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了解 滑坡体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变化速率。 • 为达到精度要求,上述方法均要配合进行二 等以上高精度的水准测量。 • 上述点位误差要求不超过±2.6~5.4MM,水 准测量每公里中误差小于±1.0~1.5MM。对 于土质滑坡,精度可适当降低,但要求水准 测量每公里中误差不超过±3.0MM。
结 构
• 由三个逻辑层组成:
硬件
核心软件 应用程序
自动识别系统
自动目标识别和照准系统(称为ATR系统,
英文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的缩写)是 TCA2003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分为三个过程:目标搜索过程、目标照准过
程和测量过程。
自动照准:内置ATR系统可以驱动全站仪转向棱镜并自动 精确照准与跟踪目标、自动调焦和识别,迅速快捷
③ 高精度全自动无线变形监测方案
• ① 高精度半自动变形监测方案
组成:一台测量机器人+机载软件 =外业半自动化系统
① 高精度半自动变形监测方案
目标1 观测站1 +机载软件+ 目标2
记录卡
脱 机 传 输
目标3 观测站2 目标4
目标5 观测站3 目标6
PC终端 + 数据后处理软件
• ② 高精度全自动有线变形监测方案
3、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
• 鉴于上述地表位移监测方法观测周期长,费 用高[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常规大 地测量等],一旦滑坡,人员及设备安全难以 保障的不利因素,2003年由水利部长江勘测 技术研究所承担,在引进瑞士徕卡公司的 TCA2003型自动测量型仪器(测量机器人) 的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坝 及滑坡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
年月日
马家沟1#滑坡全站仪监测点位移量-时间关系曲线图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J12 J13 1# 4# 5# 6# 7# 9# 10# 11#
位移量(毫米)
29 2-1 08
28 109
27 209
29 309
年月日
28 409
28 509
27 609
累积位移(mm)
• 应用于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高切坡专业 监测工程,合同额达456万元。
• 应用于彭水水电站库区龚滩滑坡与乌龟堡 滑坡安全监测,合同额达350万元。 • 目前该系统正应用于乌江白马行电枢纽羊 角滑坡群监测
4、滑坡面破裂追踪声发射实时 监测预报系统的研制
• 利用源定位技术,研制一套多通道声发射 监测仪(8通道),开发相应的声源定位与 破裂面追踪软件,根据源点的时、空展布 规律,可以追踪滑坡破裂面,实现滑坡稳 定性的预测预报。
自动照准精度高于人工观测精度 不需要用灯光照明和觇板 在肉眼无法看到目标的天气
• 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自动化系统由:
野外数据采集(硬件) 内业监测数据处理、分析与管理(软件)
两大部分组成。
外业组成
变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