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细胞骨架复习题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

第十章知识点自测(一)选择题1、能够稳定微丝(MF)的特异性药物是()A.秋水仙素B.细胞松弛素C.笔环肽D.紫杉醇2、较稳定、分布具组织特异性的细胞质骨架成分是()A.MTB.IFC.MFD.以上都不是3、细胞骨架分子装配中没有极性的是()A.微丝B.微管C.中间纤维D.以上全是4、用细胞松弛素处理细胞可阻断下列()的形成A.胞饮泡B.吞噬泡C.分泌小泡D.包被小泡5、下列属于微管永久结构的是()A.收缩环B.纤毛C.微绒毛D.伪足6、肌动踏车行为需要消耗能量,由下列哪项水解提供()A.ATPB.GTPC.CTPD.TTP7、下列细胞骨架中,只有9+0结构的是()A.鞭毛B.中心粒C.中间丝D.纤毛8、用适当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分裂细胞,可导致()A.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细胞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不向两极运动C.微管破坏,纺锤体消失D.微管和微丝都破坏,使细胞不能分裂9、下列蛋白质没有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是()A.α—微管蛋白B.β—微管蛋白C.肌动蛋白D.中间丝蛋白10、下列分子没有马达蛋白功能的是()A.胞质动力蛋白B.驱动蛋白C.肌球蛋白D.MAP211、下列药物能抑制胞质环流的是()A、细胞松弛素B、紫杉醇C、秋水仙素D、长春花碱12、下列物质中,()抑制微管的解聚。

A、秋水仙碱B、紫杉醇C、鬼笔环肽D、细胞松弛素B13、微管全是以三联管的形式存在的结构()A.纤毛B.中心粒C.鞭毛D.动粒微管14、在下列微管中对秋水仙素最敏感的是()A.细胞质微管B.纤维微管C.中心粒微管D.鞭毛微管15、微管蛋白的异二聚体上有哪种核苷三磷酸的结合位点()。

A.UTPB.CTPC.GTPD.ATP16、下列药物中仅与已聚合微丝结合的药物是()。

A.秋水仙碱B.长春花碱C.鬼笔环肽D.紫杉醇17、当肌肉收缩时,会发生下面哪一种变化()。

A.I带加宽B.肌动蛋白纤维发生收缩C.肌球蛋白纤维收缩D.机节变短18.若在显微镜下比较收缩的肌节和松弛的肌节,下列明哪些区域宽度是不变的().A.A带B.I带C.H带D.整个肌节19.当用秋水仙素处理细胞以后,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骨架习题及答案done

细胞生物学第十章细胞骨架习题及答案done

细胞⽣物学第⼗章细胞⾻架习题及答案done第10章细胞⾻架1.何为“踏车”现象?微管和微丝的“踏车”现象有何⽣理意义?答:在同⼀根微管或微丝上,常可发现其正极端因装配⽽延长,负极端因去装配⽽缩短,⽽装配和去装配的速率相等时,微管或微丝的长度保持稳定,即所谓的踏车⾏为。

踏车现象保证了微管或微丝长度的稳定,从⽽也保证了细胞⾻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2.为什么是(-)极指向MTOC,⽽(+)极背向MTOC?答:MOTC(微管组织中⼼)常见的有中⼼体和基体。

⾄于微管组装时,(-)极指向MTOC,⽽(+)极背向MTOC,我认为负极组装较慢且去组装发⽣在这⼀极,它指向MOTC应该是为了防⽌微管的去组装,只让微管增长。

3.何为(9+2)微管模型,它与纤⽑(鞭⽑)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答:(9+2)是指纤⽑或鞭⽑中的外围有9组⼆联体微管环绕中央由中央鞘包围2个单体微管的结构。

每个⼆联体中有A管和B 管。

A管管壁完整由13条原纤维构成。

⽽B管管壁仅10条原纤维,另3条共⽤A管。

每个A管上(顺时针)向相邻⼆联体的B管伸出2个“弯钩”状的动⼒蛋⽩臂(可在B管上滑动),此外还向中央鞘伸出⼀根放射幅(其幅头也可在中央鞘上滑动)。

纤⽑(鞭⽑)的摆动可分解为若⼲局部弯曲运动,这是由轴⼼中所有的相邻⼆联体之间相互滑动所致,也就是说其轴⼼中的微管构型不是弹性结构,⽽是能变位联合的刚性结构。

相邻⼆联体之间的相互滑动,关键在于动⼒蛋⽩臂。

4.分裂后期的染⾊体是如何向两极移动的?答:纺锤体的纺锤丝皆由微管构成,包括三种类型:着丝点(动粒)微管、连续微管、中间微管(星体微管)。

细胞分裂后期两组染⾊体分别向两极移动是由微管牵引所致(秋⽔仙素处理可证实),其作⽤机制可认为是:由动粒微管缩短产⽣的拉⼒加上连续微管伸出产⽣的推⼒(注意:拉是指拉染⾊体;推是推两极)的共同作⽤结果。

上述两种微管的长度变化是因微管蛋⽩去组装或组装的缘故,⽽微管联接处的滑动是类动⼒蛋⽩(胞质动⼒蛋⽩)作⽤远因。

细胞生物学习题细胞骨架

细胞生物学习题细胞骨架

第九章细胞骨架一、名词解释1. 微管组织中心MTOC:在细胞中微管开始组装的地方,如中心体、基粒等部位。

2. 应力纤维(stress fiber):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纤维束,由大量平行的肌动蛋白丝组成。

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含有大量的应力纤维,通过粘合斑附着在细胞外基质上。

3. 细胞骨架cytoskeletion:由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组成的蛋白网络结构,具有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维持细胞形态、负责细胞内物质和细胞器转运和细胞运动等功能。

4.网格蛋白clathrin:又称笼形蛋白,是一类包被蛋白,由三条重链和三条轻链组成,组装形成多面笼状结构,介导高尔基体到溶酶体以及胞吞泡形成等过程。

5. 中心体centriole:由一对相互垂直的柱状中心粒以及周围无定形的电子致密的基质组成,是微管组织中心。

6. 基体basal body:是纤毛和鞭毛的微管组织中心,是9+0型的结构,只含有一个中心力7. 胞质环流cyclosis:植物细胞中胞质绕液泡环形缓慢流动的现象。

动力来自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微丝)的相互作用。

8. 轴突运输axonal transport:细胞器或分子沿神经细胞轴突的定向运输方式。

9. 分子发动机molecular motor:细胞内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的物质运输或细胞运动的蛋白质分子,例如以微管为轨道的驱动蛋白和动力蛋白,以肌动蛋白纤维为轨道的肌球蛋白。

10.动力蛋白dynein:巨大的蛋白质复合体,由2条重链、4条轻链、3~4条中间链组成,具有ATP酶活性,与微管结合,其功能是分子马达,驱动内体、溶酶体、线粒体等沿着微管向中心体运动,结合真核生物外周的鞭毛和纤毛并驱动其运动,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离。

11. 驱动蛋白kinesins:一类微管动力蛋白,由两条重链(110~135 kDa)和数条轻链(60~70 kDa)组成,其重链的头部具有ATP酶的活性,利用水解ATP得到的能量沿着微管移动,参与细胞器的转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10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10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十章细胞骨架一、名词解释1、微丝2、微管3、中间纤维4、中间纤维结构蛋白5、细胞骨架二、填空题1、肌球蛋白约占肌肉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0×103,含4条,2股重链盘绕成双股。

2、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单位是,它是由和装备形成,前者的主要成分是,后者的主要成分是。

3、由神经冲动诱发的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为:①,②,③,④,⑤。

4、微管是由微管蛋白二聚体装配成的长管装细胞器结构,微管壁由根原纤维排列构成,在其横切面上微管呈(中空)状。

5、体外微管装配条件有下面5个:①,②,③,④,⑤。

6、是动物细胞中主要的微管组织中心,它由一对相互垂直的及周围构成。

三、判断题1、一般认为细胞质中的基质是均质无结构的()2、在体内所有的微丝不论才存在于哪种细胞中都是永久性结构()3、许多细胞中,细胞膜下有一层富含肌动蛋白纤维的区域称为溶胶,这一纤维网络可以为细胞膜提供强度与韧性,维持细胞形状。

()4、目前的微管装配动态模型认为微管两端具有GTP帽,微管将继续装配,反之具有GTP 帽则解聚。

()5、微丝和微管在各种细胞中都是相同的,而中间纤维蛋白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6、细胞松弛素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生可以切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末端阻抑肌动蛋白聚合,而且对解聚没有明显影响,因而可以破坏微丝的三维网络。

()7、细胞内所有由微管构成的亚细胞结构也是有极性的。

()8、秋水仙素具有破坏微管的功能,但它不像Ca2+,高压,和低温等因素那样直接破坏微管,而是阻断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

()9、中间纤维蛋白分子非螺旋化的头部和尾部的氨基酸顺序和肽链长度在各类不同中间纤维蛋白分子中没有太大差异。

()10、核纤层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它由1~3种核纤维蛋白多肽组成。

()四、问答题1、微丝的作用有些什么?2、什么是塌车现象?3、肌肉收缩系统中所包括的有关蛋白有那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微管相关蛋白质有那些?它们的性质和功能是什么?5、比较细胞骨架的异同,用表格形式?《细胞生物学》题库参考答案第十章细胞骨架一、名词解释1、微丝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

细胞骨架_学习单后测(教用)

细胞骨架_学习单后测(教用)

特色课程学习单细胞骨架【后测】班级:座号:姓名: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细胞骨架的叙述,何者错误?(A)是奈米级的结构(B)组成分为蛋白质(C)最粗的细胞骨架是微丝(D)不同的细胞骨架功能不尽相同2.下列何种细胞骨架,最不易重新拆卸组装?(A)微管(B)微丝(C)中间丝3.下列有关细胞骨架的叙述,何者正确?(A)微丝由双层磷脂质所组成(B)微管由导管所组成(C)微丝为形成高基氏体之主要成分(D)细胞分裂期间,微管形成纺缍体4.下列有关细胞骨架的叙述,何者错误?(A)可用以维持细胞形状(B)在细胞内作为轨道,协助胞器在细胞质中的移动(C)鞭毛与纤毛的摆动亦属于细胞骨架的作用(D)只有动物细胞才具有细胞骨架5.秋水仙素是一种会抑制微管形成的药物,细胞若以秋水仙素处理后,不会产生下列何种结果?(A)会改变细胞形态(B)细胞内的囊泡无法移动(C)抑制肌肉收缩(D)有丝分裂将无法进行6.下列何者不是运动分子?(A) actin (B) dynein (C) myosin (D) kinesin7.鞭毛中的微管数目为何?(A) 10 (B) 18 (C) 20 (D) 248.内膜系统中囊泡的运输方向为何?(A)高基氏体→内质网(B)内质网→高基氏体(C)以上皆可9.右图为一个肌小节的构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何者正确?(A)收缩到最大限度时,甲区仍会存在(B)乙收缩导致肌小节长度变短(C)当肌小节收缩时,所需能量直接来自ATP(D)当肌细胞中的钠离子增加时会导致肌小节收缩10.分裂沟的形成与下列何种细胞骨架有关?(A)微管(B)微丝(C)中间丝二、请你就这次课程,提出让你觉得新奇的内容。

三、上完这个课程,你有何收获与建议?。

第十章 细胞骨架 - 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欢迎您的光临

第十章 细胞骨架 - 大连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欢迎您的光临

第十章细胞骨架基础篇一. 名词解释1.胞质环流(cyclosis)2.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MTOC)3.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 IF)4.中心体(centrosome)5.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6.微绒毛(microvillus)二.选择题1.促进微管解聚的因素有()。

A.长春新碱B.秋水仙碱性C.0℃左右低温D.细胞松弛素B2.细胞质骨架的主要组织者是()。

A.纺垂体B.中心体C.细胞核D.微体3.微丝是细胞骨架的一种,()。

A.可被秋水仙碱所破坏B.可被长春新碱所破坏C.参与胞质分裂D.以上都不是4.肌质网的整合膜蛋白必须要能( )。

A.释放和聚集钙离子B.与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结合C.经历动作电位D.收缩5.成纤维细胞所特有的中间纤维蛋白是()。

A.角蛋白B.波形蛋白C.结蛋白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6.γ-微管蛋白存在于()。

A.线粒体基质B.核基质C.中心体基质D.细胞外基质7.下列物质中,()抑制微丝的解聚。

A.秋水仙碱B.紫衫醇C.鬼笔环肽D.细胞松弛素B8.下列结构中()的微管蛋白是以三联管的形式存在。

A.纤毛B.中心粒C.鞭毛D.纺锤丝9.在下列微管中对秋水仙碱最敏感的是()。

A.细胞质微管B.纤毛微管C.中心粒微管D.鞭毛微管10.一个肌球蛋白相当于()肌动蛋白单体的长度。

A.3B.7C.10D.511.在下列与细胞骨架起作用的药物中,()抑制微丝的解体。

A.秋水仙素B.紫杉醇C.细胞松弛素BD.鬼笔环肽12.微管蛋白的异二聚体上具有哪种核苷三磷酸的结合位点?A.UTPB.CTPC.GTPD.ATP13. 在下列蛋白质中,只存在于肌细胞,而在非肌细胞中尚未发现的蛋白质是()。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钙蛋白D.动力蛋白14.组成肌原纤维中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

细胞骨架复习题

细胞骨架复习题

细胞骨架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骨架;
2、踏车行为。

二、选择题:
1、下列不是细肌丝组成成分的选项是()。

A、肌球蛋白
B、肌钙蛋白
C、肌动蛋白D 原肌球蛋白
2、以下不属于微管特异性药
物的是()。

A秋水仙素B、细胞松弛素C、重水D、紫杉醇
3、关于微管的存在部位,下面哪些选项
不正确()。

(多选)
A、低等单细胞真核生物
B、高等哺乳动物
C、红细胞中
D、原核生物
4、下面不属于分子马达蛋白的一项是()。

A、驱动蛋白
B、动力蛋白
C、肌球蛋白D 肌动蛋白
三、判断题:
1、只有在高钙离子浓度下,肌肉才有收缩反应。

()
2、中心粒和基体是非同源结构,但它们都有自我复制的功能。

()
3、中间丝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
4、中间丝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中。

()
四、简答题:简述肌肉收缩的基本过程。

P279 答案:
一、
1、细胞骨架:指存在于细胞中,由蛋白质亚基组装而成的纤维网络体系,主要包括为微丝、微管和中间丝结构。

2、踏车行为:在体外组装过程中,微丝或微管的正极端由于组装而延长,负极端由于去组装而缩短,当一端组装的速度和另一端解聚的速度相同时,其长度保持稳定的现象。

1、A(肌球蛋白是粗肌丝的组成成分。


2、B(细胞松弛素是微丝特异性药物。


3、C D
4、 D 1 、正确
2、错误(它们属于同源结构)
3、正确
4、错误(原核生物和低等真核生物中不存在)。

第十章细胞骨架复习题

第十章细胞骨架复习题

第十章细胞骨架基本内容介绍:细胞骨架使指真核细胞中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狭义的细胞骨架仅指细胞质骨架。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参与肌肉收缩、变形运动和胞质分裂等活动。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细胞骨架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

细胞内微管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并能与其他蛋白共同装配成方垂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轴突和神经管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中间纤维的直径为10nm,介于粗肌丝,主要有:角蛋白纤维、波形蛋白纤维、结蛋白纤维、神经元纤维、神经胶质纤维等,其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与细胞分化有关。

细胞核骨架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以蛋白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

狭义的核骨架仅指核内基质,即细胞核内除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和核孔复合体以外的以纤维蛋白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和核孔复合体。

核骨架与基因的复制机表达、细胞核及染色体的构建有关。

染色体支架是指染色体中由非组蛋白构成的骨架,与染色体高级结构有关,DNA放射环的根部结合在染色体支架上。

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核纤层由1~3种核纤层蛋白多肽组成。

核纤层蛋白是中间纤维蛋白家族的成员。

学习要求:1.掌握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的构成成分、结构、装配及其功能。

2.了解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三者在构成细胞骨架中的关系。

3.了解核基质、染色体支架和核纤层的构成概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作为考核内容)本章的重点:1.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的结构、装配和功能。

2.核基质的功能以及染色体支架与染色体结构的关系。

本章的难点:1.肌肉的构成与收缩,微管的装配与功能、中间纤维的结构和装配2.核基质的构成、功能以及与染色体支架的关系。

本章的基本概念:1.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细胞骨架基本内容介绍:细胞骨架使指真核细胞中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狭义的细胞骨架仅指细胞质骨架。

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是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参与肌肉收缩、变形运动和胞质分裂等活动。

微管是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细胞骨架结构,平均外径为24nm,对低温、高压和秋水仙素敏感。

细胞内微管呈网状或束状分布,并能与其他蛋白共同装配成方垂体、基粒、中心粒、鞭毛、纤毛、轴突和神经管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中间纤维的直径为10nm,介于粗肌丝,主要有:角蛋白纤维、波形蛋白纤维、结蛋白纤维、神经元纤维、神经胶质纤维等,其分布具有组织特异性,与细胞分化有关。

细胞核骨架是存在于细胞核内的以蛋白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

狭义的核骨架仅指核内基质,即细胞核内除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和核孔复合体以外的以纤维蛋白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和核孔复合体。

核骨架与基因的复制机表达、细胞核及染色体的构建有关。

染色体支架是指染色体中由非组蛋白构成的骨架,与染色体高级结构有关,DNA放射环的根部结合在染色体支架上。

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层核膜下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核纤层由1~3种核纤层蛋白多肽组成。

核纤层蛋白是中间纤维蛋白家族的成员。

学习要求:1.掌握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的构成成分、结构、装配及其功能。

2.了解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三者在构成细胞骨架中的关系。

3.了解核基质、染色体支架和核纤层的构成概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作为考核内容)本章的重点:1.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的结构、装配和功能。

2.核基质的功能以及染色体支架与染色体结构的关系。

本章的难点:1.肌肉的构成与收缩,微管的装配与功能、中间纤维的结构和装配2.核基质的构成、功能以及与染色体支架的关系。

本章的基本概念:1.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

细胞骨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中间纤维;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2.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指真核细胞中有肌动蛋白组成,直径为7nm的骨架纤维,是细胞质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踏车现象指像微丝、微管这样的极性细胞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在其一端因加上结构单位而延长,而另一端因亚单位脱落而缩短的现象。

4.鬼笔环肽是一种由毒蕈产生的双杆肽,与微丝有强亲和力作用,使肌动蛋白纤维稳定,抑制解聚,且只与F肌动蛋白结合,而不与G肌动蛋白结合,荧光标记的鬼笔环肽可清晰的显示细胞中的微丝。

5.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由微丝束构成的较为稳定的纤维结构。

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应力纤维是一类长而直的纤维,常常与细胞的长轴大致平行并贯穿细胞全长。

应力纤维有大量平行的微丝束构成,这些微丝具有极性,一端与质膜特定部位的点状接触相连,另一端则插入到细胞质中的另一个点状接触或与中间丝结合。

应力纤维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6.胞质分裂环是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的一个收缩环,他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是分裂末期胞质中肌动蛋白装配成的。

他在胞质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胞质分裂完成后,此收缩环即消失。

7.阿米巴运动指像变形虫或哺乳动物的吞噬细胞那样,在运动时,不断地伸出和收回长长的尾足,从而在富者的基质表面移动。

这种运动与肌动蛋白的溶胶和凝胶状态及其转化有关。

8.变皱膜运动体外培养的脊椎动物的成纤维细胞在基质表面的位移,过去一直认为是阿米巴运动,实际上它们的机制是不同的。

成纤维细胞的位移涉及一些更为复杂的过程和更精细的结构,运动速度也慢得多,其运动过程是首先伸出扁平片状伪足,片状伪足与基质之间形成一些不连续的接触点,即粘着斑。

与此同时,那些未形成粘着斑的片足或微刺则缩回细胞,通常是缩回到细胞的背部,这种运动即为变皱膜运动。

9.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细胞器,平均外径24nm,通过亚单位的装配和去装配能改变其长度。

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10.微管组织中心指微管在生理状态或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

它不但决定微管的装配,而且还决定微管的极性。

如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即为其微管组织中心。

11.中间纤维指细胞骨架中直径(10nm)介于粗肌丝和细肌丝之间的一种纤维结构,其成分比微丝和微管复杂。

中间纤维也没有极性。

12.中间纤维结合蛋白是一类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与中间纤维有密切联系,但其本身不是中间纤维结构组分的蛋白。

13.细胞核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以蛋白质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细胞核骨架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核内基质,即细胞核内除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核孔复合体以外的以纤维蛋白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和核孔复合体。

14.染色体骨架指染色体中由非组蛋白构成的结构支架。

骨架四周是DNA放射环;DNA放射环的根部结合在染色体骨架上。

染色体骨架的功能是在维持中起染色体的基本形状和将DNA组织成染色体方面起重要作用。

问答题:1.细胞骨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早在1924年,在光学显微镜下首先发现了细胞内有一些粗而直的纤维,被命名为应力纤维,1928年,Klotzoff提出了细胞骨架的原始概念。

40年代后期,有人从原生质胶态转变的现象推测,在细胞质可能存在着一种蛋白质纤维的网架。

1954年,在超薄切片的电镜观察中首次看到了微管。

但由于长期以来电镜研究中都是以锇酸或高锰酸钾在0~4℃固定材料,这使得骨架系统的大部分都遭到破坏,直到1963年,采用戊二醛并在室温下固定的方法以后,才广泛地观察到各类骨架纤维的存在。

真正把它们当作一类细胞器并命名为细胞骨架,则是在6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免疫荧光显微术,各种专门化和改进的电镜技术及体外装配技术,曾经对骨架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至今仍然起重要作用。

此外,显微注射、特异性药物的应用等技术也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近年来发展的录像增强反差纤维镜技术是将微分干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获得的图像经放大提高亮度后,用高灵敏度摄像机摄取并输入计算机,经过数字化处理,增强反差,减低背景,在显示出来或直接贮存起来。

这种方法可以使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一个数量级,从而可以看到单根的纤维,特别是他可以观察不固定、不染色的活标本,这对于研究以运动为主要功能的细胞骨架来说,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胶体金标记的免疫电子显微镜技术,加上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得各种骨架蛋白空间组织的研究得到推进。

无包埋切片技术,快速冷冻深度蚀刻技术和体外骨架结构体的分离植被方面的成就,也使得人们长久未能观察到的细节,显现的更为真实和清晰。

目前,细胞骨架的研究已从形态观察为主,迅速推进到分子结构、功能和调节的研究。

其丰富的成果正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成为细胞生物学中巴分子行为和细胞行为紧密结合,把结构与功能紧密结合起来的一个突出的范例。

2.微丝的功能在微丝结合蛋白的协助下,微丝在真核细胞中形成了广泛存在的骨架结构。

与细胞许多重要的功能活动有关。

(1)维持细胞外形。

细胞形态的维持除与微管有关外,微丝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丝的收缩活动同样同样能改变细胞的形状。

动物胚胎在其形态发生过程中,有些细胞的形状会发生改变。

如,在神经板发育成神经沟时,神经板的细胞变长,且远端变细,是神经板卷曲成神经沟。

经研究发现,再要发生这种变化的细胞中,其远端有微丝束形成的环。

在胞质中肌球蛋白存在的情况下,该环状微丝束收缩,使细胞的远端变细。

而细胞的拉长则与微管有关。

(2)胞质环流。

如在植物细胞中所普遍存在的胞质环流现象,即与微丝有关。

这方面的工作在丽藻中研究得较多。

在丽藻中央液泡周围的原生质,分为外质和内质。

外质中静止排列有一层叶绿体;而内质为溶胶状态,含有许多颗粒随内胞质一起沿着内、外质之间的界面流动,称为胞质环流。

胞质环流速度很快,有的细胞可达80微米/秒。

经研究发现,在外质靠近内质的一侧存在有大量平行于胞质环流方向排列的微丝束,长度为0.2微米,每束约有50~100根微丝。

而在内质网中含有许多肌球蛋白,同在肌肉细胞一样,它可与肌动蛋白结合形成肌球蛋白,产生推动胞质流动的动力。

但在静止的外质中同样也分布有微管。

胞质环流究竟是由微丝还是由微管驱动的,还是二者共同驱动的呢?为了验证这一点,有的学者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丽藻,发现在1h内胞质环流便停止;当洗去细胞松弛素B后,胞质又恢复了环流.而用秋水仙素处理时,胞质环流不受影响.从而证明微丝确实是胞质环流的必需成分,而不是微管。

(3)变形运动。

许多动物细胞在进行位置移动时多采用变形运动方式。

如原生动物的变形虫、高等动物的巨噬细胞和白细胞以及器官发生时的胚胎细胞等,均可以进行变形运动。

在这些细胞的静止外质中含有丰富的微丝,细胞的变形运动与外质中F肌动蛋白的凝胶和溶胶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变有关。

关于变形运动的机制,R.Allen提出了前端收缩学说,他认为变形运动的动力是由伪足顶端附近原生质的收缩产生的。

细胞顶端的外质由凝胶状态变为人能够胶状态,在支持物上自然向前铺展,随后外质又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

从而产生收缩力,牵引着内质先前移动;同时,在细胞的后端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过程,即外质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靠前端的收缩牵引而向后移动,如此反复,在粘着区靠脱离和附着而逐渐前移的同时,整个细胞向前移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肌动蛋白的凝胶和溶胶状态之间相互转变出要受到Ca2+的调节外,还与两种微丝结合蛋白有关。

一种是细丝蛋白,属横联蛋白,可将外质中的微丝连接成立体网架,使外质呈凝胶状态;另一种是凝溶胶蛋白,属戴帽蛋白,当Ca2+浓度大于1X10-6mol/L 时,可与外质中微丝结合使之断解成段的微丝,并结合再断丝的顶端而阻止其组装,从而使微丝立体网架的黏度下降,由凝胶变为溶胶状态。

同时Ca2+浓度的上升又激活了肌球蛋白分子,靠其头部的ATP酶活性牵引肌动蛋白与其发生相互滑动,进而产生胞质流动的动力,使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此外,在细胞的片足运动和吞噬作用中,也是通过肌动蛋白溶胶与凝胶状态的相互转化来完成的。

(4)支持微绒毛。

在肠上皮细胞表面伸出了大量的微绒毛,微绒毛形成与维持对扩大小肠的表面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绒毛是由微丝形成的包有一层质膜的指状突起。

在微绒毛中,由微丝形成的微丝束构成了微绒毛的骨架,另外还含有一些微丝结合蛋白,在调节微绒毛长度和保持其形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