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

2021年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新泰市中医院麻醉

欧阳光明(2021.03.07)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

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值

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正常值 项目 PH值正常参考值 7.35-7.45临床意义及影响测值的因素 PH<7.35为酸血症,PH>7.45为碱血症。在病人高热或低体温时,测得的pH要进行校正,校正pH=0.0147×(37℃-病人体温)。单纯靠pH不能区别是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酸碱失衡,只能决定是否存在酸血症或碱血症,pH正常不能排除无酸碱失衡。 是指溶解于血浆中的CO 2所产生的张力。是血气指标,又是酸碱指标。动脉血pCO 2是衡量肺泡通气量适当与否的一个最好的指标。pCO 2<35mmHg时,为低碳酸血症,提示肺通气过度,存在呼吸性碱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酸中毒;pCO 2>45mmHg时,为高碳酸血症,提示存在肺通气不足,结局是CO 2潴留,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影响因素:1.新生儿pCO 2可高达58mmHg,出现一过性酸血症,数小时即可恢复,但早产儿恢复较慢。2.妊娠期因有过度换气pCO 2可有下降出现呼吸性碱中毒。3.采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时,若有静脉血混入,可使pCO 2偏高。4.剧烈运动及精神紧张,时常伴有通气过度,可使pCO 2下降。抽血时肝素与血量比例不当(一般要求血量与肝素的比例大于10:1,适量为20:1)如果为5:1甚至1:1,由于肝素溶液CO

2含量少,可造成假性低pCO 2血症。 是指血浆中溶解的O 2所产生的张力。pO 2<55mmHg提示有呼吸衰竭,pO 2<30mmHg即有生命危险。影响因素:1.温度对检测的影响较大,正常温度为37±0.1℃范围内,温度每上升或下降一度,pO 2可上升或下降6%-7%,电极本身因温度上升可使电流加大3%故总的误差每一度可达10%。2.血液取样不当可以引起严重误差,尤其在pO 2高于正常时,所取毛细血管如稍混入一些静脉血,可使pO 2明显降低。 血标本中血红蛋白带氧的百分比(即在一定pO 2下,占全部Hb的百分比)。. 是指一定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百分比主要功能为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同时又是很重要的缓冲物质。 pCO 2二氧化35-45mmHg 碳分压 pO 2氧分83-108mmHg 压 SO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医生下达医嘱后,再次核对后执行。 到病人床前与清醒病人沟通后方可采血。 准备用物:碘伏,棉签,5ml注射器一个,1ml注射器一个(划过肝素),肝素水浓度(200mg+0.9%氯化钠100ml)。 步骤:1 碘伏棉签消毒动脉置管采血处肝素帽,至少5秒钟。 2 用5ml注射器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通将注 射器端与病人端相通,缓慢回抽混有肝素盐水的动脉血,成人 3ml。小儿1.5ml。将5ml注射器拔出。 3将划过肝素水的1ml注射器里的肝素水推出,带针头穿刺进入肝素帽,缓慢回抽动脉血0.5ml.后将注射器拔出。盖好 针头帽。 4将三通调节病人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动脉压力传感器,冲洗动脉导管,将导管中的动脉血冲洗干净。 5将装有1.5ml的5ml 注射器再次穿刺进入肝素帽中,调节三通注射器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按压压力传感器,冲洗 三通内留置的血液。冲洗干净后将注射器拔出。调节三通病人 端与压力传感器端相通。 6迅速将采集的动脉血送检,双手轻搓注射器,防止血液凝固。 7确定动脉血气分析仪正常使用。

8确保注射器内无气泡,上推血气分析仪检测口阀门。将注射器插入检测口。按屏幕上右下角的“开始”键,等待仪器将注射器中的血液吸进仪器内,此时屏幕上方显示“正在吸入血液”。 9按要求输入病人的信息:病历号,姓名,氧浓度,体温。 10待仪器提示“关闭进样口”时,将进样口处的注射器拔出,关闭进样口。 11等待血气结果测试,同时将内有血液的5ml,1ml注射器毁型并分类处理。血气分析仪下有三个容器,分别标识:血液,注射器,利器。将注射器按此规定统一处理。 12结果回报,将化验单取回。 13 遵医嘱根据血气结果给与相应处置。 14 将血气结果粘贴至化验粘贴纸上,并手写患者姓名,住院号,日期时间。夹至病例内保存。

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意义

血气分析常用参数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何为血气分析 应用专门的设备,通过测定人体血液的pH和溶解在血液中的气体(主要指CO2、O2),来了解人体呼吸功能与酸碱平衡状态的一种手段,称为血液酸碱与气体分析简称“血气分析”。 二、测定项目 ?最初测定单项pH ?发展到今天同时测定50多项指标: ?血气的主要指标:paO2 、paCO2、CaO2、SaO2、TCO2、AaDpO2、Shunt、P50。 ?酸碱平衡的主要指标:pH、paCO2、HCO3、TCO2、ABE、SBE及电解质(K+、Na+、Cl-、AG) 三、标本采集与注意事项 ?采用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管血。 ?血样必须隔绝空气,即针头离开血管后马上刺入弹性好的橡皮中封闭,然后用双手搓血样针管使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采用肝素抗凝剂(500~1000U/ml),用量只要抗凝剂湿润针筒内壁即可。如用干燥肝素化针筒最好,凡有凝块的血样不能做血气分析。 ?采血时尽量让病人安静,如采血不顺利或患儿过度哭闹均会影响血气分析结果。 四、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临床意义:血pH在7.35 ~ 7.45 正常参考范围时,不等于病人酸碱内稳状态正常,可能是机体通过缓冲代偿功能及纠正机制的调节,在一定的时间与限度内维持血pH在正常范围。 2、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 毒。 临床意义: (1) pCO2>5.98kPa(45mmHg)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偿性代碱,也称为 高碳酸血症。 (2) pCO2<4.65kPa(35mmHg)原发性呼碱或继发性代偿性代酸,也称为低 碳酸血症。 (3) CO2有较强的弥散能力,故动脉血pCO2基本上反映了肺泡pCO2的平 均值,是反映肺呼吸功能的客观指标。 3、实际碳酸氢盐(AB)和标准碳酸氢盐(SB)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 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临床意义:AB代表病人血浆中实际碳酸氢根浓度;SB代表病人在标准 状态下的碳酸氢根浓度,即表示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AB与SB的数值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pH(酸碱度) pH为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表示体液的酸碱度,在细胞外液的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静脉血比动脉血低0.03~0.05。pH>7.45为碱血症(Alkalemia);pH<7.35为酸血症(Acidemia)。 血浆pH值的变化取决于血浆中碳酸氢根(HCO3-)与碳酸(H2CO3)的比值,正常情况下,HCO3-/H2CO3=20/1。当血浆H2CO3原发性上升,致pH下降,pH<7.3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而当HCO3-原发性降低,致pH<7.35时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当血浆H2CO3原发性降低,致pH上升,pH>7.45时为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当HCO3-原发性增高,pH>7.45时为失偿性代谢中毒。HCO3和H2CO3的原发性改变是区分代谢性或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标准。 但在pH正常时也不能排除体内是否存在着酸碱失衡,这是因为在酸碱失衡时,虽然体内缓冲对HCO3-与H2CO3的绝对值已发生改变,但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仍可维持其20:1的比例,使pH 值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情况称为代偿性酸或碱中毒。另外,在某些混合型酸碱失衡时pH值也可在正常范围。 pH 7.30~7.35及pH 7.45~7.50为治疗满意范围。pH 7.10~7.30及pH 7.50~7.64为机体内酶系统活动受损的范围。人可生存的最高酸度为pH6.9,人可生存的最高碱度为pH7.7。pH值超出正常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既治疗满意范围),不影响正常酶系统的活动,不一定急需治疗。纠正酸碱中毒时亦不一定必须达到正常范围之内,只要达到治疗满意的范围即可。 2.pHNR(标准pH) pHNR是PCO2标定在40mmHg时血液的pH值,即排除了呼吸影响,只反映代谢性酸碱状态。故可用pHNR与pH的差异来反映酸碱平衡受呼吸影响的程度。pHNR<pH提示呼吸性碱中毒,pHNR>pH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3.[H+](氢离子浓度) [H+]与pH的关系:在pH7.4左右(7.28~7.45)很狭窄的范围内,两者呈近似直线的关系;pH每降低或升高0.01则[H+]升高或降低1nmol/L(毫微摩尔/升)。但在这个范围之外则呈曲线关系。pH为7.4时,[H+]为40nmol/L。为方便起见,pH每变化0.1时的[H+]换算系数为:pH>7.4,40nmol/L×0.8;pH<7.4,40nmol/L×1.2,即所谓“0.8/1.2法”。 近年有人提倡用氢离子浓度来代替pH。因为pH是一个没有确实单位的指标,它只是间接地代表氢离子浓度,[H+]能更直接而灵敏地反映氢离子的高低。 4.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是动脉血中物理溶解的CO2产生的压力(约占动脉血CO2总量的5%),它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主要指标。 正常值为: 4.40~6.27kPa(33~47mmHg),静脉血较动脉血高0.67~0.93kPa(5~7mmHg)。在正常情况下PaCO2与PACO2(肺泡二氧化碳分压)几乎相等。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可靠的灵敏指标,也是判断酸碱失衡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表浅呼吸时,潮气量下降,肺泡有效通气量随之减少,使PaCO2上升,当PaCO2<4.40kPa(33mmHg)时示通气过度,称低CO2血症或低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酸中毒的代偿反应。反之,当PaCO2>6.27kPa(47mmHg)时示通气不足,二氧化碳潴留,称高CO2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其意义为: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发反应,或代谢性碱中毒的代偿反应。 PaCO2改变对机体的影响:升高的PaCO2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加强了心肌收缩力,动静脉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 高二氧化碳使血浆内HCO3-增加,脑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加之脑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内压增高,颅内压明显增加。如PaCO2正常的病人,当其值在24小时内迅速超过13.3kPa(100mmHg),可致二氧化碳麻醉,病人可由嗜睡转入昏迷状态。 降低的PaCO2而致的低碳酸血症对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一定影响,其作用是使心输出量减少,氧运输障碍,氧离曲线左移,脑血流量减少,抽搐及颅内压下降等。

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血气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讨论稿 1、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 2、核对医嘱:检查医嘱、检查项目及标签 3、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正在进行的治疗(氧疗)、局部皮肤情况、动脉搏动情况、心理状态、合作能力;解释、问二便 4、告知:目的和配合方法、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5、洗手、戴口罩 6、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病历、5ml注射器、肝素钠稀释液(取肝素钠原液0.2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摇匀)、橡胶塞、安尔碘、手套、棉签、治疗盘、快速手消毒液 治疗车下层:污物回放盘、锐器回收盒 准备 1、抽吸2ml肝素钠稀释液,使5ml注射器内壁附上肝素钠稀释液后全部弃去 2、再核对,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3、戴手套 4、选取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 选动脉 1、以动脉搏动最强点为圆心,消毒范围大于5×5cm 2、消毒操作者一手食指、中指前端 消毒 1、查对,用左手食指、中指确定动脉搏动点 2、另一手持注射器在搏动最强点下0.5~1cm处,穿刺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40°角逆动脉血流方向刺入,见鲜红色动脉回血后固定针头。 查对、进针 采血 采血至1.5~2ml 1、拔针按压,压迫穿刺部位至少5分钟,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延长至10分钟。 2、单手持针套上橡胶塞,轻轻转动注射器将血摇匀。 3、脱手套。 拔针

1、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肿胀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交代注意事项 观察 1、核对医嘱,核对标签、床号、姓名 2、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采血时间、氧疗方法与浓度、持续时间和体温,马上送检核对 1、整理床单位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4、洗手 整理 1、肝素盐水稀释液的浓度为12.5~125U 肝素/ml。 2、注射器内不得留有空气,血标本抽出后应立即将针头插入橡皮塞内使之与空气隔绝。 3、血气标本宜立即送检。 4、有动脉穿刺管者可从该管内抽取血标本。 5、穿刺点按压5min以上。 备注 血气标本采集操作评分标准 护士姓名所在科室监考人员、考核日期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况、心理状态、 合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器盒、化验 标签(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4.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压其腕部的 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反之,如果在5s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 5.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展,腕部背 曲30°。 6.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提”,仔细感 觉动脉的搏动。 7.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8.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动脉采血器 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1.6ml,除去针头护套。 9.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手以执笔式 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10.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血液液面达 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11.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中。如血液未 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 12.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13.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14.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15. 16. 17. 精品

动脉血气分析操作流程

动脉血气分析 一、概述: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值、氧分压(PO2)和二氧化碳分压(PCO2)等指标进行测量,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对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采血流程 1、采血准备 环境准备选择温度适宜、光线良好的清洁环境进行操作 物品准备碘伏、75%酒精、无菌棉签、纱块、一次性专用动脉采血针、手套、锐器盒、冰袋或冰桶(如无法在采血后30分钟内完成检测,应在0℃-4℃低温保存) 患者准备①患者身份识别(床号、姓名、住院号、检验标签)。②患者评估(体温、氧疗方式、呼吸机参数、吸氧浓度、血压、血管条件),血压过低或血管条件差,动脉血无法自动充盈采血器,应将针栓推至0刻度,缓慢抽拉采血。③穿刺部位:创伤、手术、穿刺史。 ④解释操作程序,嘱患者平卧或静卧5min。⑤凝血功能评估(血小板计数、凝血分析结果、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凝血功能障碍者尽量避免股动脉穿刺。 2、采血操作 采血部位选择

评估要点①穿刺难易程度(血管直径、是否易于暴露、固定、穿刺)②可能导致周围组织损伤的危险程度③穿刺部位侧支循环情况桡动脉 》 血管特点:位于手腕部,位置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成功率高。周围无重要伴行血管及神经,不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不易误采静脉血。下方有韧带固定,容易压迫止血,局部血肿发生率较低。推荐桡动脉为首选动脉采血部位 适宜人群:桡动脉搏动明显,腕部血管行走无异常,且尺动脉侧支循环正常的人群。 穿刺点: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厘米)、距手臂外侧厘米处,动脉搏动最强处;或以桡骨茎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厘米,再向肘部方向移动厘米,动脉搏动最强处。 注意事项:大部分正常人手部有来自尺动脉的侧支循环,但部分患者可能缺乏侧支循环,需做艾伦实验进行判定。 肱动脉 血管特点:直径较桡动脉粗,周围无伴行静脉,不易误采静脉血。位于肌肉和结缔组织深部,搏动不明显,易与各肌腱、静脉混。周围有正中神经伴行,穿刺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不推荐将肱动脉作为动脉采血的首选部位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 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SB和AB两者无差异,但AB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缓冲碱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动脉血气分析及操作方法 一.概念 血气分析是指对各种气体、液体中不同类型的气体和酸碱性物质进行分析的技术过程。其标本可以来自血液、尿液、脑脊液及各种混合气体等,但临床应用最多的还是血液。血液标本包括动脉血、静脉血和混合静脉血等,其中又以动脉血气分析的应用最为普遍。 二.临床应用价值过去因为医疗条件落后,判断缺氧只能靠临床症状估计,而酸碱失衡也仅仅根据症状和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来判断。由于临床症状和 CO2CP 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靠性较差,动脉血气分析是判断机体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以及缺氧和缺氧程度的可靠指标。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三.各种指标及临床意义 1、酸碱度 (pH) 参考值 7.35 ~ 7.45 。 <7.35 为酸血症, >7.45 为碱血症。但 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 (PCO2) 参考值 4.65 ~ 5.98kPa(35 ~ 45mmHg) 、乘0.03 即为 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 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 (TCO2) ,参考值 24 ~ 32mmHg ,代表血中 CO2 和HCO3 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 PO2 )参考值 10.64 ~ 13.3kpa ( 80 ~ 100mmHg )。低于60mmHg 即有呼吸衰竭,<30mmHg 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 (SatO2) ,参考值 3.5kPa(26.6mmHg) 。 6、实际碳酸氢根( AB),参考值 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 SB) 参考值 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 计算出 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 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 为呼吸性酸中毒,AB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 况、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 器盒、化验标签(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4.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 压其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 反之,如果在5s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 5.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 展,腕部背曲30°。 6.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 提”,仔细感觉动脉的搏动。 7.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8.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 动脉采血器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除去针头护套。 9.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 手以执笔式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

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10.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 血液液面达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11.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 中。如血液未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 12.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13.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动脉血气分析操作试题

血气分析操作试题 科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A型题](共30分) 1.血气分析时,标本的采集处理中,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采集动脉血 B.以肝素抗凝 C.立即送检 D.不需与空气隔绝E.抽血后将针头刺入胶塞摇匀血液 2.I型呼衰是指: A.PaO2>60mmHg,PaCO2>50mmHg B.PaO2>60mmHg,PaCO2<50mmHg C.PaO2>70mmHg,PaCO2<55mmHg D.PaO2<60mmHg E.以上都不是 3.Ⅱ型呼衰是指: A.PaO2<60mmHg,PaCO2<40mmHg B.PaO2<55mmHg,PaCO2>30mmHg C.PaO2<50mmHg,PaCO2>20mmHg D.PaO2<60mmHg,PaCO2>50mmHg E.PaO2>60mmHg,PaCO2<15mmHg 4.关于I型呼衰,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缺氧但不伴二氧化碳潴留 B.为肺泡换气不足所致 C.若伴通气功能障碍则缺氧更为严重 D.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 E.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5.动脉血气分析pH = 7.46,PCO2 = 32mmHg,BE = 3mmol/L,提示: A.正常范围B.呼吸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 6.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为: A.呼吸快而浅B.呼吸慢而浅 C.尿液呈碱性 D.肌肉震颤 E.呼吸深而快 7.股动脉位于: A.股三角内由髂外动脉发出B.股神经外侧C.股静脉内侧 D.股静脉外侧 E.股深动脉内侧 8.判断机体低氧血症最敏感的指标为: A.发绀 B.静脉血氧分压 C.动脉血氧分压 D.动脉血氧饱和度 E.弥散功能测定 9.呼吸衰竭时,其血气分析结果会出现哪些改变: A.PaO2<70mmHg、PaCO2>50mmHg B.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 50mmHg C.PaO2<80mmHg、PaCO2>60mmHg D.PaO2<60mmHg、PaCO2>60mmHg E.PaO2<65mmHg、PaCO2>70mmHg 10.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最重要的措施是: A.氧气疗法B.保持气道通畅C.增加通气量 D.纠正酸碱平衡失调 E.提高呼吸系统兴奋性 二、 [X型题]多选题(共30分)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动脉血气分析的操作步骤: 1.评估患者一般情况:诊断、病情、年龄、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局部情况、心理状态、合 作程度等 2.准备用物:输液车、治疗盘、动脉采血器、复合碘、干棉签、擦手液、利器盒、化验标签 (注明体温、氧流量、血红蛋白、) 3.核对身份 动脉的选择,首选桡动脉,做艾伦试验:受检者握紧拳头,检查者同时紧压其腕部的桡动脉、尺动脉,这时受检者松开拳头,其手掌部由于血供被阻断变得苍白,然后继续压迫桡动脉.松开尺动脉恢复其血供,这时手掌应迅速(5s内)恢复红润,说明受检者的桡动脉、尺动脉间有完善的侧支循环,在桡动脉血供消失的条件下不影响手部血供,为艾伦试验阴性;反之,如果在5s 内不能恢复红润,则为该试验阳性。 护士站在穿刺侧,取站立位,视线保持在采血部位区域内。上肢伸直略外展,腕部背曲30°。一指定位——桡动脉:距掌纹线2-3cm,动脉搏动最强处,通过“一按一提”,仔细感觉动脉的搏动。 检查动脉采血器的有效期,密封性等,拆开包装。 核对身份,消毒穿刺部位,直径大于5cm,操作者食指也要消毒2遍。将动脉采血器推至底部,再拉至预设位置,除去针头护套。 采血者用左手食指,沿动脉走向,固定住桡动脉,并感受到他的搏动;右手以执笔式的方法把持住注射器,手的小鱼际贴在患者的大鱼际处,便于固定,针头斜面向上向心,沿食指边缘45-90°刺入皮肤。缓慢进针,边穿刺边注意回血。 见回血后,固定注射器,血液会自动涌入采血器,空气经孔石装置排出。血液液面达到达到预设位置孔石会自动封闭。 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5分钟。将动脉采血器针头垂直插入蓝色橡皮塞中。如血液未达到预设位置,则将采血器缓缓推动针栓将气泡融入孔石排气。丢弃针头和针塞,螺旋拧上安全针座帽。青楼颠倒混匀5次,手搓5秒,包证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 再次核对身份,贴上标签。立即送检,>15分需冰浴。

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

变为呼吸性。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0.08×2)。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这时,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 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实例 例1:病人的PH值为7.58,PCO2为20mmHg,PO2为110mmHg。 分析: 第一步,PH值大于7.45,提示为碱中毒。 第二步,PCO2和PH值异向改变,表明为呼吸性。 第三步,PCO2降低20mmHg,PH值应升高0.08×2(±0.02)即为7.56±0.02,与实际PH值相符,因此该病人为单纯性呼吸性碱中毒。 动脉血气分析三步法 简单地讲,三步法包括:第一步,病人是否存在酸中毒或碱中毒?第二步,酸/碱中毒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是单纯呼吸因素,还是存在代谢成分? 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看PH值,正常值为7.4±0.05。PH≤7.35为酸中毒,PH≥7.45为碱中毒。 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同向改变(PCO2增加,PH值也升高,反之亦然)为代谢性,异向改变为呼吸性。(协助记忆:同向即理解为同代人,即为代谢性因素;而异向就记住异乎寻常这个成语,即异向为呼吸性因素) 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正常PCO2为40±5mmHg,单纯呼吸性酸/碱中毒,PCO2每改变10mmHg,则PH值反方向改变0.08±0.02。例如,如果PCO2是30mmHg(降低10mmHg),那么PH值应该是7.48(增加0.08);如果PCO2为60mmHg(增加20mmHg),则PH值应为7.24(降低2×0.08)。 如果不符合这一比例,表明还存在第二种因素,即代谢因素。 第三步就应比较理论上的PH值与实际PH值,如果实际PH值低于理论PH值,说明同时存在有代谢性酸中毒,反之,如果实际PH值高于理论PH值,则说明同时有代谢性碱中毒。需注意,根据公式推算出来的PH值,可以有±0.02的波动。 咱们来看看这道题 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H7.188,PaCO2 75mmHg, PaO2 50mmHg, HCO3 -.27.6mmol/L,BE-5mmol/L,其酸碱失衡类型是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第一步,看PH值,pH7.188说明酸中毒;第二步,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方向,pH7.188(减小了),PaCO2 75mmHg(增大了),说明为异向,为呼吸性酸中毒;第三步,如果是呼吸性的,再看PH值和PCO2改变的比例。计算理论PH值,该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一、 pH或[H+]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 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为失代偿碱中毒 <7.35为失代偿酸中毒 二、PaCO2二氧化碳分压 PC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35~45mmHg) 【异常结果分析】 CO2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三、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指体温37℃时,PaCO2为5.33kPa(40mmHg),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因SB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PaCO2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 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HCO3-增加,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减少AB=SB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AB=SB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LAB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四、二氧化碳总量 TCO2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的总含量,其中95%为HCO3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TCO2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五、缓冲碱 缓冲碱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阴离子)的总和;包括HCO3-,HPO4-,Hb和血浆蛋白。正常值45~55mmol/L,平均50mmol/L。 【正常参考值】 45 ~ 55 mmol/L 六、剩余碱与碱不足 BE是指血液在37℃PCO25.33kPa(40mmHg),Sa02100%条件下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或碱量,反映缓冲碱的增加或

最新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指南 学习成果 完成本单元后,您应该可以: ?采用分步的和符合逻辑的方法解读动脉血气结果,并能够作出正确诊断 ?了解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及碱中毒的病因 ?了解如何计算肺泡-动脉 (A-a) 血氧梯度,并能够对其作出解释。 关于作者 Andrea Benjamin 是 BMJ Learning 的临床编辑。她之前是一名临床医生,在呼吸科和普通内科医学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她尤其对重症医学感兴趣。为什么我要撰写本单元 "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错误解读可能导致治疗决策失误。在本单元中,我归纳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有助于您正确判读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要点 ?存在四种主要的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这些平衡紊乱常常伴有代偿性改变 ?这些改变很少可以完全代偿原发性平衡紊乱 ?对于慢性疾病,代偿的幅度会更大,从而更好地维持 pH 值 临床提示 ?在解读血气结果时,一定要参照临床表现。 控制血液的 pH 值

血液的 pH 值略偏酸性(7.35 到 7.45 之间)。为保持正常的功能,人体将血液的 pH 值维持在 7.4 左右。通过以下三个机制,人体可以将血液酸碱平衡维持在这个狭窄的范围之内: ?细胞内和细胞外缓冲系统 ?肾脏的调节作用 ?肺的调节作用 最重要的 pH 缓冲系统包括血红蛋白,碳酸(是 CO2溶解后形成的弱酸)和碳酸氢盐(其对应的弱碱)缓冲系统。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效果好,因为其各组分的浓度可以独立调节。这一缓冲系统包括两个重要组分,即CO2和 HCO3-. ?肺通过调节肺泡通气量对血液中的 CO2分压 (pCO2) 进行调节 ?肾脏通过调节碳酸的排泄和碳酸氢盐的重吸收调节 HCO3-的浓度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 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量 pH 值和 pCO2。 HCO3-的浓度可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公式算出。从公式中可以看出,pH 值取决于 HCO3-的浓度与pCO2的比值,并非由两者之一单独决定。 log HCO3- pH =pK (6.1) + 0.03 x pCO2 以下是该公式的一个简化形式,它明确地表示了三个值之间的关系。如果您能够记住这个简化公式,它有助于您理解本单元后面所讲到的代偿性改变部分。 HCO3- pH ~ pCO2 定义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doc

血气分析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pH 或[H+] 酸碱度 【正常参考值】 7.35 ~ 7.45或(35~45mmol/L) 【异常结果分析】 >7.45 为失代偿碱中毒 <7 .35 为失代偿酸中毒 PaCO2 二氧化碳分压 PCO2 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 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反映肺通气 的指标,正常平均为5.33kPa(40mmHg ) 【正常参考值】 4.65 ~ 6.0 kPa (35~45mmHg ) 【异常结果分析】 CO2 轻度升高可刺激呼吸中枢,当达到7.31kPa(55mmHg )时则抑制呼吸中枢,有形成呼吸衰竭的危险。PCO2增高表示肺通气不足,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降低为换气过度,为呼吸性碱 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 实际碳酸氢盐和标准碳酸氢盐 SB 指体温 37℃时,PaCO2 为 5.33kPa(40mmHg ),SaO2100%条件下,所测得血浆碳酸氢盐的含量,正常为22~27mmol /L,平均 24mmol /L。因 SB 是血标本在体外经过标化, PaCO2 正常时测得的,一般不受呼吸因素影响,它相当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为血液碱储备,受肾脏调节。被认为是能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 指标。 AB 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标本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碳酸氢盐含量。正常人 SB 和 AB 两者无差异,但AB 受呼吸和代谢性双重因素的影响。 AB 与 SB 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碳酸氢盐(HCO3-)影响的程度,呼吸性酸中毒时,受肾脏代偿调节作用影响, HCO3-增加, AB>SB;呼吸性碱中毒时, AB<SB;相反,代谢性酸中毒时, HCO3 -减少 AB=SB 但低于正常参考值;代谢性碱中毒时HCO3-增加, AB=SB 但高于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 22 ~ 27 mmol/L(SB或AB) 【异常结果分析】 AB 升高既可能是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酸中毒时肾脏的代 偿调节反映。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AB 最大可代偿升至45mmol /LAB 降低既可能是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是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结果 二氧化碳总量 TCO2 是指血浆中所有各种形式存在的CO2 的总含量,其中 95% 为 HCO3 一结合形式,少量为物理溶解的 C02。它的浓度主要受代谢 因素的影响,呼吸因素对 TCO2 也有影响。 【正常参考值】 24 ~ 32 mmol/L 缓冲碱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及临床意义 一.反映机体酸碱状态的主要指标 1、酸碱度(pH):反映H+浓度的指标,以H+浓度的负对数表示。 正常值:7.35 ~ 7.45。 pH<7.35 酸中毒(失代偿); pH>7.45 碱中毒(失代偿)。 2、PaCO2:是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代表溶解于血浆中的CO2量,反映肺泡通 气效果。 正常值:35 ~ 45mmHg。 PaCO2<35mmHg 原发性呼碱或继发性代偿性代酸 PaCO2>45mmhg 原发性呼酸或继发性代碱 3、碳酸氢根(HCO3-):反映代谢方面情况的指标。 实际碳酸氢根(AB):直接从血浆测得数据,受代谢和呼吸双重影响(当PaCO2升高时,HCO3-升高) 正常值:21 ~ 27mmol/L。 标准碳酸氢根(SB):在隔绝空气、37度、PaCO2为40mmHg、SaO2为100%时测得的HCO3- 含量。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基本反映体内HCO3-储量的多少,比AB更为准确,但不能测出红细胞内缓冲作用,也不能反映全部非呼吸酸碱失衡的程度。正常值:22 ~ 27mmol/L。 健康人AB = SB,酸碱失衡时两值不一致: AB > SB:存在呼酸 AB < SB:存在呼碱 4、剩余碱(BE):在标准条件下,Hb充分氧合、38度、PaCO2 40mmHg时将1L全血用酸 或碱滴定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量。反映总的缓冲碱的变化,较SB更全面,只反映代谢变化,不受呼吸因素影响。 正常值:-3 ~ +3mmol/L(全血)。 BE < -3mmol/L:代酸 BE > +3mmol/L:代碱 5、缓冲碱(BB):是1升全血(BBb)或1升血浆(BBp)中所具有缓冲作用的阴离子总和, 主要是和血浆蛋白,反映机体在酸碱紊乱时总的缓冲能力。与[HCO3-]有所不同,由于其受Hb、血浆蛋白的影响,当出现BB降低,而HCO3-正常时,说明存在HCO3-以外碱储备不足,如低蛋白血症、贫血等,纠正这种碱储不足,补充HCO3-是不适宜的。6、CO2结合力(CO2-CP):将静脉血在室温下与含5.5% CO2的空气平衡,然后测定血浆 之CO2含量,减去物理溶解的CO2,即得出CO2结合力。受呼吸和代谢因素的影响,目前已不受重视。 CO2-CP升高:呼酸或代碱 CO2-CP降低:呼碱或代酸 二、反映血氧合状态的指标 1、PaO2:动脉血浆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分压,是确定SaO2的重要因素。 正常值:80 ~ 100mmHg。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aO2 = (102 — 0.33*年龄)mmHg。 2、SaO2:动脉血中Hb实际结合的氧量与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之比。与PaO2和Hb氧解离 曲线直接相关。正常值:93% ~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