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公开课《爱护植物》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保护环境》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2.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作用;3.学会爱护植物,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老师带领学生看一些关于植物的图片,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植物的感受和了解。
2. 演示环节老师以儿童喜欢的方式演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介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老师也会让学生手动实践一些实验,例如种植一些小植物,遵循课堂指导老师的步骤,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成长的过程。
3. 提问环节老师与学生反复询问每个知识点,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的记忆。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问题和回答方式,确保了课堂的覆盖范围。
4. 综合应用环节学生根据课堂获取的知识,亲手种植植物并进行实验。
这个环节重在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操作,巩固课堂所学。
5. 总结评价环节让学生和家长评价和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过程,以便帮助学生巩固和总结。
三、教学反思教育学家已经强调有关美育或者课外活动,应该融入校园教学计划中。
如果从前几年的教育改革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目的就是在学生中培养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满足前几年的知识点掌握。
尤其是在小班的社会课教学当中,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成为有才华的学生。
今天的这一堂《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课程,采用了在家中进行实验的教学方法,无论在课堂设计、教学方式还是后续的作业等环节中都非常出色。
孩子们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力量,让他们更加有实力去探索未来的道路。
我认为,小班教学的重点就是要围绕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展开,让他们成为一个对于未来的有信仰的人。
在教育方面加强创新,奖励学生的创新成果和教学方法,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学内容】《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教学目标】1.使幼儿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并能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认识植物。
2.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培养幼儿对植物的爱护心理。
3.通过有关植物的故事、回忆录、诗歌、谚语的介绍,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心。
【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内容展开】一、热身引入1. 通过播放有关植物的儿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开启今天的学习模式。
2. 引导幼儿观察、品尝新鲜水果,并让幼儿回答,水果长在哪里?这是什么树?……二、教学过程1. 生命的奥妙- 教师解释生命是什么,如何识别生命。
- 通过大喊、做动作等形式,让幼儿感知生命的存在。
2. 植物的分类- 通过举例,让幼儿认识常见的植物。
并让幼儿分别用目、口、手、足等感官对植物进行观察、倾听、品尝等体验。
- 教师引导幼儿体验不同花草的气味、颜色、形状,从生活中去发现植物的美好和价值。
3. 植物的生长发育-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植物,并用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动作来描述不同期的植物长成的样子以及他们的“衣服、鞋子、帽子”等;- 让幼儿亲自动手种植小花卉,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关心一棵小花的人好人。
(区别于种植大田作物,有更深刻的感受。
)4. 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介绍相关故事、回忆录、诗歌、谚语,如《懒妈妈不爱护植物》、《爱护植物,扮靓地球》等;- 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心。
三、总结反思- 让幼儿自己回顾今天的学习情况,回答所学的问题;- 教师评价幼儿的表现、点出优点,引导幼儿学会自评自学。
【教材准备】1. 有关植物的儿歌、拓展性音乐或自制的小故事、游戏等。
2. 小型盆栽及所需种植物、浇水壶及适量的土壤、小铲子等。
3. 和植物相关的图画及介绍植物的知识等。
【教学反思】这节课不仅仅是学习了有关植物的知识,更多的是植物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如何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有观察、互动体验、游戏和有趣的故事等等,都促进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我们的环境》,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爱护植物》。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认识到植物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对环境的作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他们关爱大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的特点,学会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植物标本、小铲子、小水桶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窗台上的植物,让他们描述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植物标本,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结构,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学会爱护植物。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植物标本,让他们观察并描述植物的特点,然后进行交流分享。
5. 课堂互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为植物浇水”的游戏,培养他们关爱植物的意识。
6. 巩固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植物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爱护植物植物的作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等。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成长、开花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与家人一起种植一棵植物,记录它的生长过程。
2. 答案: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如:这棵树很高大,叶子是绿色的,生长在公园里。
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如:今天种子发芽了,长出了绿色的叶子。
养护班级绿植劳动教案及反思

养护班级绿植劳动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养护班级绿植劳动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养护的兴趣和意识。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照顾和保护绿植。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绿植的基本养护知识:浇水、施肥、修剪、除虫等。
2. 绿植的种类和特点:选择适合室内环境的绿植种类。
3. 绿植的价值和作用:了解绿植对人体和环境的益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上次的课程内容,提问他们对植物养护的了解程度。
2. 展示一些健康和不健康的绿植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差异。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绿植的基本养护知识,包括浇水的时间和方法、施肥的种类和频率、修剪的技巧、除虫的方法等。
2. 分享一些常见的绿植养护问题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不同的情况。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养护班级的一盆绿植。
2.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绿植的养护工作,包括浇水、施肥、修剪、除虫等。
3. 观察和记录每个小组养护绿植的情况,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四、总结反思(10分钟)1. 让学生分享养护过程中的收获和困难,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养护效果。
2. 引导学生总结绿植养护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对个人和环境的影响。
3.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提出下一步的改进计划和行动方案。
教学反思:1. 教案设计合理,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2. 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加强小组合作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轮流担任绿植养护的责任。
3. 在总结反思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绿植养护的延伸问题,如如何利用废弃物进行有机肥料的制作等。
通过本次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掌握绿植养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对植物的关爱和责任感,同时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爱护植物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反思

爱护植物教案反思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植物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食物和药物,还美化我们的环境。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植物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威胁。
因此,教育学生爱护植物是当务之急。
本文旨在反思我所设计的爱护植物教案,分析其中的价值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教案描述本教案适用于中学生,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植物的重要性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爱护植物的意识。
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植物的重要性介绍:通过讲解植物为人类和地球提供的利益,让学生了解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角色。
2. 植物保护的意义: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植物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植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3. 爱护植物的方法:介绍各种保护植物的方法,如减少砍伐、推广植树造林、节约用水等。
4.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进行植树活动、制作宣传海报等,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价值分析该教案的设计具有以下的价值:1. 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识:通过讲解植物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更加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关注和尊重。
2. 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分析植物面临的困境,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的紧迫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植物园、进行植树活动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学习与探索。
4.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等创意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在保护植物的过程中能够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四、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在实施该教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一些不足之处:1. 缺乏具体案例:在介绍植物保护的意义时,没有给出具体的案例,导致学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建议在教案中增加一些真实的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保护的紧迫性。
2. 缺乏互动环节:学生活动中缺乏互动环节,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的环境》,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爱护植物”。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植物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植物的意义,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植物对环境和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保护植物的意义。
2. 通过观察、实践,学会照顾植物,培养爱护植物的好习惯。
3. 能够表达对植物的爱护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学会照顾植物。
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植物的意义,培养其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样本、PPT、植物生长视频、环保手册。
2. 学具:小盆栽、泥土、浇水壶、肥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让幼儿触摸、闻、看,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对环境和生活的重要性。
讲解如何照顾植物,引导幼儿学会浇水、施肥、松土等基本技能。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照顾植物,然后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学会照顾小盆栽。
六、板书设计1. 《爱护植物》2. 内容:植物的重要性怎样照顾植物保护植物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照顾小盆栽,记录生长过程。
作业内容:每天给小盆栽浇水、施肥、松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在作业本上。
2. 答案:观察到植物生长的变化,如叶子变绿、长高、开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到植物的重要性,学会了照顾植物。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提高其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公园、植物园,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增强其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关于植物重要性的阐述。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爱护植物》教案:爱护植物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中班科学活动第二单元第四节2. 详细内容: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植物、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植物实物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让幼儿说出自己对植物的认识。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植物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校园里的植物为例,让幼儿思考如何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爱护植物,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5. 动手实践: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植物的爱护,如绘画、制作标语等。
6. 分享展示: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了解如何爱护植物。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爱护植物2. 板书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重要性、如何爱护植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下它们的生长过程,并思考如何爱护植物。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幼儿充分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重要性?是否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是否激发了幼儿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家里种植一颗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责任感。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校园环保活动,让幼儿参与进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需要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
爱护动植物教案(5篇可选)

爱护动植物教案(5篇可选)第一篇:爱护动植物教案专题二动植物朋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它们。
2、懂得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保护它们人人有责。
情感目标:喜爱动植物,愿意为保护动植物尽力。
行为目标:1、自觉爱护动植物。
注意保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2、见到有人伤害动植物,加以劝阻、批评,或向有关部门报告。
教学重点:是学生认识到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动植物。
教育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上一节思想品德课好吗?生:……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几个非常有趣的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好吗?【投影出示谜语】(一)白肚皮,黑羽毛,尾巴像把小剪刀,捉害虫,是行家,保护庄稼人人夸。
(打一鸟类)(二)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
(打一昆虫)(三)生来就爱嗡嗡唱,百花园里忙又忙,后腿携带“花粉筐”,酿就佳品甜又香。
(打一昆虫)(四)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打一动物)(五)面孔像猫,起飞像鸟,天天上夜班,捉鼠本领高。
(打一鸟类)生:……师: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这些谜语都是有关动物的,同学们,你家有小动物吗?说说你和小动物之间的事好吗?(同学之间交流)师:小结:在家里,在与小动物的亲密接触中,我们和小动物之间已经结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成为了好朋友。
自然界中的许多动植物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爱护动植物。
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十课《爱护动植物》【板书课题】师:大家想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内容吗?我们来听一遍课文吧!【放录音配乐朗读、投影放课文插图】师:请同学们打开书34页,读一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讲了什么内容?生:春天来了,百灵鸟召开“动物汇报会”猫头鹰向大家汇报了它一年共吃掉了500只老鼠,为人类节省了一吨粮食的损耗,这些粮食可供一个人吃五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品德公开课《爱护植物》教学设计
及教后反思
宁德师范附属小学林品昌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知:知道植物是人类的朋友,离开植物人类就无法生存。
要爱护植物。
情感:怜惜被蹂躏、被破坏的植物,对人类不爱护树木的行为感到自责。
行为:爱护花草树木,争当校园、社区的“绿化小卫士”。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解题。
1、播放课件:小朋友给花浇水;小朋友给小树设置护栏并插上警示牌;小朋友不踩草坪;……
2、问题:屏幕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3、相机播放课件:第十二课爱护植物(师生齐读课题)。
应该事迹
二、披景入情,引发思考
“植物真奇妙”栏目。
(景象、思考题)
1、学生登录宁德师范附小“学习之友”网站,点击“植物真奇妙”栏目。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里讨论下列问题:
①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②能具体说说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吗?
3、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三、学习课文,自悟明理。
“植物心声”栏目(课文录音朗读、情境图、讨论题)
1、学生点击“植物心声”栏目,边倾听录音朗读课文边看情境图(情境图为书中三幅插图,且已化静为动)。
2、学生思考并讨论下面问题:
①小强下课时是怎么做的?
②老树、小树、大树都说了什么?
③小强后来是怎么做的?
④植物有什么作用?
3、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四、搜寻探究,升华情感。
“植物聚焦”栏目(本栏目植物以食衣用赏分类,要求学生寻找。
食:稻、麦、玉米、蔬菜、油料、水果、药材等;衣:植物的纤维;用:造房屋、桥梁、枕木、作矿柱、家具;赏:四季盛开的鲜花、风景如画的公园、树荫浓郁的街道。
供学生操作的表格或其他的形式。
)
“结识新朋友”栏目(本栏目有濒危植物、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二级保护植物)。
1、小组合作点击“植物聚焦”“植物大观园”栏目,
查找相关资料,回答下面四个问题:
①你新结识了哪些植物朋友?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②假如身边没有植物,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③植物有哪些作用?
④请自行设计一个问题,并找出答案。
2、小组汇报探究学习结果。
五、辨明是非,引导行为。
“红花对我笑”栏目(辨析题、图画题且以游戏的方式出现)。
1、小组合作在计算机上完成辩析题(限定时间,时间一到计算机拒绝操作)
2、评析。
3、教师小结。
“护绿小队在行动”栏目(本网点有:警示语、牌子、小草语丝、画、歌……),
小组合作设计爱护植物活动。
(活动内容提示:制作“爱护植物,人人有责”牌子、办环保手抄报、背警句、读小草语丝、画幅画、唱支歌、成立校园护绿小队、幻想未来家园……)
1、要求:
①根据活动提示,结合班级、学校、社区具体情况,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开展护绿活动。
②有些活动,可在计算机上操作。
3、各小组展示所设计的爱护植物活动。
六、教师总结、课外延伸。
1、小组交流学文总感受。
2、指名谈感受。
3、教师总结。
4、布置课后延续内容。
本课的教学要求是:1、知道植物是人类的朋友,离开植物人类就无法生存,要爱护植物;2、怜惜被蹂躏、被破坏的植物,对人类不爱护树木的行为感到自责;3爱护花草树木,争当校园、社区的“绿化小卫士”。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使德目要求为学生所内化,并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动。
本课设计及课堂教学的亮点是:运用网络,突出“三性”,实现内化。
一、创境入情,突出感染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由景生,情由物发,正所谓触景生情。
为此设计如下教学步骤:1、播放“校园美景”课件(内容:翠竹绿树,花团锦簇,绿草茵茵的宁师附小校园景色);2、引导学生思考: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能具体说说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3、播放“他们爱植物”课件(内容:三幅图,分别为学生给花浇水,为小树设置护栏,劝别人不踩草坪);4、问题:屏幕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5、播放“植物心声”课件(内容:课文内容录音朗读、情境图);6、学生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小强下课时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学了课文你知道植物有哪些作用?(学生翻阅课文边看
边思考);。
以上六个步骤分别完成了激趣、揭题、学文三个教学环节,美景、“美”人、美文,化静为动,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对学生的感染层层递进,从而初步达到情感的传递:植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植物,同时从内心深处对人类不爱护植物的行为感到自责。
二、搜寻探究,突出自主、合作、探究性。
思品教学忌讳说教,倡导感悟,而感悟来自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
网络即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环境之一。
我利用学校开通了校园网的优势,制作了“植物聚焦”“植物大观园”等网页,让学生在网上搜寻探究。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1、学生登录网站,小组合作点击搜寻“植物聚焦”“植物大观园”网页(内容包括食衣用赏、濒危、珍稀植物等等);
2、小组合作围绕下面四个问题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①你知道植物还有哪些作用?②假如身边没有植物,那是一种怎
样的情景?③你结识了哪些植物新朋友?④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你还懂得了什么?3、小组合作整理处理所获资料,并在全班交流。
网上林林种种的植物、神奇的植物作用,令学生眼界大开,叹为观止,学习兴趣再次被激发;搜寻(自学)中获得植物的方方面面知识,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信心倍增;探究中“人类离不开植物”之理更加明了,且逐步内化,学生“爱护植物”情感自然生成,教学重点得到突破。
四个问题的设置,促使学生有目的的上网,再通过交流、整合所获取的信息,因此学生既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提高道德认识,又能培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引导行为,突出实践性。
德育的终结性是行,没有行为德育就没有实效性。
为引导学生行为,我又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1、小组合作在计算机上完成辨析题; 2、结合学校、社区生活,谈谈同学们平时在爱护花草树木方面是怎么做的?3、小组合作在机
上设计爱护植物活动方案(网络提供活动内容参考:成立校园护绿小队、制作“爱护植物,人人有责”牌子、办环保手抄报、背警句、读儿歌、读小草语丝、画幅画、唱支歌、设计广告词、写自我感叹句、幻想未来家园……)
采取交互式方法,通过正反两方面事例的辨析,提高了学生是非判断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拓展思路,明确中年级学生能为保护植物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引导了学生爱护植物的道德行为;问题的提出、“设计爱护植物活动”把道德行为引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使“爱护植物”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实现践行的教学环节,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当然,如何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利用网络来学习,如何让教师在课堂上的导真正能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进和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