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合集下载

幼儿园蒙氏教育感官区第一级别教具操作说明

幼儿园蒙氏教育感官区第一级别教具操作说明
2、粉红塔是德国做儿童智力测试的教具,蒙特梭利引进作为感官教具的三大件之一
棕色梯
2.5岁及~3.5岁
粉红塔
4、尺寸差异的视觉区辨能力
5、提供自主动作的教育
数学性心智的间接准备
积高排列、水平排列、垂直积高排列
纸上作业
4、最细的棕色梯
视觉不协调
长棒
3岁——4岁
棕色梯
1、尺寸大小差异的视觉区辨力
2、数学性心智的间接预备
幼儿园蒙氏教育感官区教具操作说明
工作名称
适用年龄
经验准备
目标
演示
后续活动
错误控制
语言
学术备注
带座插圆柱体
2.5岁及~3岁
1、发展与区辨与尺寸大小有关的视觉
2、写字的间接预备
3、自主动作的精致化。
圆柱找圆穴:
圆穴找圆柱:
两组及以上一起工作。
纸上作业。
1、视觉不协调
机械性错误控制
D组是美国蒙特梭利协会根据第三组延伸创造的,其他三组是蒙特梭利手粉红塔的其实创造的。
适用年龄
经验准备
目标
演示
后续活动
错误控制
语言
学术备注
指尖敏感化
2.5岁——3.5岁
通过泡水软化手指上的角质层,让触感更明显。
粗细板
2.5岁——3.5岁
指尖敏感化
1.物体触感的触觉感官发展
2.轻轻碰触的肌肉控制
写字的前置预备
粗糙的、光滑的
味觉瓶
3.5岁——5岁
3、协助孩子发展味觉及味觉的精致化。
将味觉体现独立出来,让孩子能对四种主要味道产生主要知觉。
音筒
3.5岁——5岁
协助孩子发展与听觉有关的区辨能力。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蒙氏教具操作说明:一、蒙氏教具概述蒙氏教具是一种用于儿童早期教育的教具集合,它是由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所设计的。

蒙氏教具通过帮助儿童感知和探索,促进他们在不同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包括数学、语言、生活和感官等方面。

本操作说明将逐步介绍蒙氏教具的使用方法。

二、数学教具1.直觉数:直觉数是蒙氏数学教具中最基础的部分,用于帮助儿童理解数的概念。

将直觉数的图形与相应的数字配对,引导儿童逐渐了解数字的意义。

2.十位数板:十位数板用于教授十以内的数的概念,通过让儿童将木制的数字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帮助他们理解十位和个位的概念。

3.金属材料的材料立方:金属材料的材料立方用于教授立方和立方根的概念,让儿童通过触摸和感知金属材质的特点,进一步认识立方和立方根。

三、语言教具1.字母积木:字母积木是用于教授字母认知和拼读的教具,每个积木上都有一个字母,儿童可以通过拼装字母来拼写单词。

2.三字母音素盒:三字母音素盒是用于教授三个字母组合音的概念的教具,每个盒子里都有一些带有三个字母组合音的物品,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同时,帮助儿童理解这些组合音的发音规则。

3.句子分析木板:句子分析木板用于教授句子结构和语法的概念,通过将不同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帮助儿童理解句子的构成和规则。

四、生活教具1.洗衣工具盒:洗衣工具盒是用于教授儿童日常生活技能的教具,包括洗衣板、洗衣刷等,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生活场景,让儿童学会洗衣服的基本方法。

2.插花盒:插花盒是用于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生活美感的教具,通过插植花卉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儿童发现自然的美丽和价值。

五、感官教具1.散射光球:散射光球用于教授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通过观察球体各个表面的折射和反射效果,帮助儿童理解光的行为。

2.听觉框:听觉框是用于培养儿童听觉和语言能力的教具,盒子内装有各种产生不同声音的物品,通过儿童的触摸和听觉感知,帮助他们区分声音的不同。

3.器皿倾倒:器皿倾倒是用于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触觉感知的教具,通过将物体倾倒到不同的容器中,帮助儿童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容量。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

蒙氏教具操作说明蒙氏教具操作说明一、介绍蒙氏教具是一套专门设计用于蒙氏教育方法的教具,旨在帮助儿童通过实践与体验,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本操作说明旨在提供对蒙氏教具的详细介绍,以便用户能够正确地使用它们。

二、教具列表以下是蒙氏教具的主要类型和教具列表:1、直观教具:- 分类箱- 几何形状积木- 链条- 逻辑数学教具2、语言教具:- 字母板- 图卡- 阅读和写作材料3、数学教具:- 数字牌- 单位小人- 十位板- 个位板4、生活教具:- 大地图- 植物和动物卡片- 生活技能教具三、使用指南1、直观教具使用指南:a:分类箱:将不同的物品分类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让儿童通过触摸和感知来理解不同的概念。

b:几何形状积木:通过组合不同形状的积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空间感。

c:链条:连接不同颜色和大小的环,帮助儿童理解序列和关系。

d:逻辑数学教具:通过拼图和迷宫等游戏,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2、语言教具使用指南:a:字母板:使用字母板,让儿童学习字母和单词的发音和拼写,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b:图卡:通过图卡,让儿童学习不同的单词和相关的图片,提高他们的词汇量。

c:阅读和写作材料:提供适合不同年龄和能力的阅读和写作材料,培养儿童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数学教具使用指南:a:数字牌:让儿童通过数字牌认识数字的大小和数量,培养他们的数学概念。

b:单位小人:使用单位小人,帮助儿童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如加法和减法。

c:十位板和个位板:通过十位板和个位板,让儿童进行数字的分解和合并运算。

4、生活教具使用指南:a:大地图:通过大地图,让儿童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植物和动物卡片:通过植物和动物卡片,让儿童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意识。

c:生活技能教具:提供各种生活技能教具,如绑鞋带、穿扣子等,帮助儿童学会自理能力。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 蒙氏教具图片集(附件1)- 使用教具示范视频(附件2)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蒙氏教育方法:一种以儿童自主学习和实践为基础的教育方法,由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创建。

88种蒙氏教具使用方法

88种蒙氏教具使用方法

88种蒙氏教具使用方法蒙氏教具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育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中。

它的独特设计和多样的功能能够帮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手眼协调能力。

本文将介绍88种常见的蒙氏教具及其使用方法。

1.分类卡片:将一组物体根据共同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孩子的分类能力和思维逻辑。

2.数字卡片:通过数字卡片让孩子认识数字及其数量,培养孩子的数学概念。

3.形状拼图:用不同形状的拼图片拼接成完整的图形,培养孩子的空间认知和手眼协调能力。

4.颜色卡片:通过颜色卡片让孩子认识不同的颜色,培养孩子的颜色辨识能力。

5.大小比较: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培养孩子的视觉判断和比较能力。

6.直线和曲线:通过触摸和跟随线条的形状,培养孩子的手部运动和手眼协调能力。

7.连线游戏:将相同的图形用线连接起来,培养孩子的图形辨识和连线能力。

8.数字拼图:将数字拼图片拼接成完整的数字形状,培养孩子的数字辨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9.动物拼图:将不同的动物形状拼接成完整的动物图案,培养孩子的动物辨识和形状辨识能力。

10.时钟拼图:将时钟上的数字和指针拼接成完整的时钟形状,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和数字辨识能力。

11.水果拼图:将不同的水果形状拼接成完整的水果图案,培养孩子的水果辨识和形状辨识能力。

12.音乐盒:通过转动音乐盒的曲柄,孩子可以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13.字母拼图:将字母拼图片拼接成完整的字母形状,培养孩子的字母辨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14.听觉盒:通过听觉盒中的不同声音,培养孩子的听觉辨识能力。

15.感官训练:通过触摸、听觉、嗅觉等感官刺激,培养孩子的感官觉知能力。

16.量杯:通过使用量杯测量不同物体的容量,培养孩子的容量概念和数学能力。

17.迷宫:通过解决迷宫问题,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18.蛇形拼图:将蛇形拼图片拼接成完整的蛇形图案,培养孩子的形状辨识和手眼协调能力。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步骤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操作步骤

教具操作步骤一、粉红塔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把粉红塔最小的放置于手心盖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4、从第二个粉红塔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小到大将粉红塔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粉红塔与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大”和“小”〔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大的粉红塔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老师重点提示:每个粉红块以2边对齐的方式堆叠成塔,进行物归原位二、棕色梯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将最细的棕色梯双手握住,搬运到工作毯上〔示范教具搬运模式〕4、从第二根棕色梯开始,以三指~五指拿的方式从细到粗将棕色梯搬运到工作毯上,按水平方向依序排列〔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5、搬运完成后,老师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棕色梯与孩子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6、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粗的棕色梯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物归原位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老师提示用三指抓的方式将带插座圆柱体依序由粗到细拿出来放在工作毯上〔最细的圆柱体如果无法站立,可以水平呈放〕5、指示孩子看到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的排列方式,反之是由细到粗排列的方式6、教导孩子将带插座圆柱体由粗到细放置原位示范二:1、取出最“粗”的和最“细”的带插座圆柱体,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粗”和“细”2、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以三指~五指抓的方式将彩色圆柱体拿出来散放按水平方向排列在工作毯上5、教师提示:从里面找出最粗的把它拿出来,依序由粗到细按水平方向排列在工作毯上6、将彩色圆柱体由粗到细依序放回教具盒内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长棒搬运到工作毯上散放〔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4、询问孩子找出最长的长棒,依序从最长的排到最短的5、指示孩子看到长棒由短的到长的排列方式6、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长”和“短”〔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7、老师示范或指示孩子由最长的长棒开始搬运回教具柜的位子,物归原位色板Ⅰ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取出色板,按水平方向散放在工作毯上5、取出一块色板找出与它一样颜色的,完成后进行检查〔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6、将色板依次放回色板盒内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色板Ⅱ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取出色板,按水平方向散放在工作毯上〔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摆放,并作提示〕5、取出一块色板找出与它一样颜色的,完成后进行检查6、将色板依次放回色板盒内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色板Ⅲ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取出色板Ⅲ盒内一组颜色的色板,按水平方向散放在工作毯上5、依次找出最深的颜色排放〔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6、指示孩子看到色板的颜色由“最深”的到“最浅”的排列方式7、将色板依次放回色板盒内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七、几何图形橱几何嵌图组示范组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用二指上下移动几何拼图的位置5、用二指依顺时针方向触摸几何图形框6、再用二指依顺时针方向触摸几何图形7、将几何图形放回原位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四边形橱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用二指依顺时针方向触摸几何图形,放置在工作毯上5、再用二指依顺时针方向触摸几何图形框6、用同样的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序完成其他的四边形图形7、将四边形放回原位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八、几何立体组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现在进行会滚动的几何立体组,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球体,转动球体,让孩子看到球体滚动,然后命名——这是球体4、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蛋形体,转动蛋形体,让孩子看到蛋形体滚动,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蛋形体5、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分辨这2种几何立体组的名称6、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椭圆体,转动椭圆体,让孩子看到椭圆体滚动,然后命名——这是椭圆体7、把椭圆体与蛋形体进行比较,观察他们的差异性8、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圆柱体,转动圆柱体,让孩子看到圆柱体滚动,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圆柱体9、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圆锥体,转动圆锥体,让孩子看到圆锥体滚动,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圆锥体10、现在进行不会滚动的几何立体组,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三角柱,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三角柱11、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三角锥,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三角锥12、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四角锥,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四角锥13、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立方体,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立方体14、从几何立体神秘篮中取出长方体,说明它的特征,然后命名——这是长方体1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九、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盒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把教具从教具盒里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5、把一样颜色、形状的分类放在一起6、按分类好的形状一一进行组合7、最后用灰色的完整三角形检查其余的大三角形是不是一样大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大六边形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把教具从教具盒里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5、把一样颜色、形状的分类放在一起6、按分类好的形状一一进行组合7、全部完成后检查一遍,组合的是否正确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把教具从教具盒里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5、把一样颜色、形状的分类放在一起6、、按分类好的形状一一进行组合7、全部完成后检查一遍,组合的是否正确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蓝色三角形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工作毯上4、把教具从教具盒里拿出散放在工作毯上5、把一样形状的分类放在一起,告知孩子图形名称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依序把第一层的立方块拿出来放在盖子上相应的位置,再按照原样把它们从盖子上移到桌上5、用同样的方法拿出第二层并移到桌上6、完成后检查一下,然后提问孩子,哪一个比较高哪一个比较矮,先把高的放回去7、依序把高的立方块放在盖子上相应的位置,放回二项式盒内8、用同样的方法把矮的一层放回盒内9、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三项式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依序把第一层的立方块拿出来放在盖子上相应的位置,再按照原样把它们从盖子上移到桌上5、用同样的方法拿出第二层和第三层并移到桌上6、完成后检查一下,然后提问孩子,哪一个是最高的哪一个是最矮的,先把最高的放回去7、依序把最高的第三层立方块放在盖子上相应的位置,然后放回三项式盒内8、用同样的方法把第二层和第一层按顺序放回盒内9、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把2种颜色的听觉筒分别拿出来排列成八字形,一组为操作组,一组为对照组5、找出声音一样的放在一起,每找一次都需要再听一遍原先的声音,直到找对为止6、最后检查全部听觉筒是否都正确配对好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把2种颜色的味觉瓶分别拿出来排列成八字形,一组为操作组,一组为对照组5、找出一样味道的放在一起,每找一次都需要再尝一遍原先的味道做确认,直到找对为止6、最后检查全部味觉瓶是否都正确配对好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依次取出布盒中的不同布料进行触摸,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老师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请孩子带上眼罩将眼睛蒙起来,用手触摸布料找出一样的〔老师从旁协助〕5、取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依次取出温觉板中的不同材质的板进行触摸,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老师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请孩子带上眼罩将眼睛蒙起来,用手触摸温觉板找出一样的〔老师从旁协助〕5、取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依次取出温觉瓶水平方式排放在桌上5、老师双手握住温觉瓶,感受后告诉孩子这是冰的,让孩子也感受一下,然后配上“冰的”字卡6、用同样的方式完成剩下的3个温觉瓶,分别是冷的、温的、热的7、用三阶段教学法让孩子区分4个温觉瓶8、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十六、重量板操作步骤:示范一: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依次取出重量板中的不同材质的板进行掂量,感受一下它们的区别〔老师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5、老师取出不同材质的重量板让孩子进行分别哪一个比较重5、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示范教具搬运模式并放在桌上4、请孩子带上眼罩将眼睛蒙起来,用手掂量重量板找出哪一个比较重〔老师从旁协助〕5、请孩子带上眼罩将眼睛蒙起来,用手掂量重量板找出一样重的〔老师从旁协助〕6、取下眼罩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

蒙氏感官类教具操作方法

蒙氏感官类教具操作方法

蒙氏感官类教具操作方法蒙氏感官类教具是一种针对幼儿感官发展的教具,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幼儿认识和感知外界事物。

下面将针对蒙氏感官类教具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一、视觉类教具1. 彩色扣板:幼儿可以用手指按压彩色钮扣,观察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可以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钮扣的边缘,然后用力按下,按钮就会弹起,形成凸起的形状,使幼儿触摸到不同的形状,并通过视觉来学习颜色。

2. 彩色几何图形拼板:将图形拼板拿出来并摆放在一张平坦的桌子上,让幼儿自由选择并观察图形的颜色和形状。

然后让幼儿用手指触摸图形的边缘,感受到各种几何形状的差异。

3. 彩色极速塔:让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颜色的极速塔,并将它们堆叠在一起。

通过观察和操作,幼儿可以学习不同颜色的概念、大小、平衡和空间关系等。

二、听觉类教具1. 乐音铃:把乐音铃摆放在一张平坦的桌子上,让幼儿轻轻碰触铃体,听到声音的变化。

然后,让幼儿用手指或不同的物体轻轻敲击铃体,观察和触摸到声音和振动的不同。

2. 梯度声音鉴别盒:将声音鉴别盒打开,让幼儿触摸或轻轻摇晃盒子,听到声音的差异。

然后,逐渐减小声音的大小,让幼儿通过听觉的感知来辨别声音的变化。

三、触觉类教具1. 不同材质的触摸板:使用不同材质的触摸板,如木质、纸质、布质等,并让幼儿用手指触摸不同的表面,感受到不同材质的触感。

可以用手指轻轻滑动、按压或揉捏触摸板,引导幼儿探索和感受不同的触觉刺激。

2. 绒球感觉盒:将绒球感觉盒打开,让幼儿将手插入盒子中,感受到绒球的柔软和绒毛的触感。

可以通过揉捏、搓弄、抚摩等动作,帮助幼儿探索不同颜色和质地的绒球。

四、嗅觉类教具1. 香料感觉盒:将香料感觉盒打开,让幼儿闻到不同的香味。

可以逐一呈现每种香料,并引导幼儿用鼻子闻一闻,尝试辨别不同的香味。

2. 花类嗅觉材料:使用各种花类的花瓣和花朵,让幼儿触摸和闻到它们散发出来的芬芳气味。

可以将花瓣放入小袋子中,然后让幼儿用鼻子嗅一嗅,体验花的香味。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操作步骤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操作步骤

数学教具操作步骤一、数棒示范一:示范一: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数棒搬运到工作毯上(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搬运,并作提示)并作提示)4、拿出第一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拿出第一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1,这是1”;拿出第二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拿出第二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1、2,这是2”,进行三阶段教学法,进行三阶段教学法5、依序点数到“、依序点数到“101010””6、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示范二:示范二:操作步骤:操作步骤: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3、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数棒与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以三指拿的方式从短到长将数棒与数字卡搬运到工作毯上4、先将数字卡从1—10水平排放在工作毯上水平排放在工作毯上5、拿出第一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拿出第一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1,这是1”,再拿出1的符号与数棒相结合;拿出第二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二根,用手点数嘴里说到“11、2,这是2”,再拿出2的符号与数棒相结合,(老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6、依序点数与符号相结合到“、依序点数与符号相结合到“101010””7、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工作完成后提示孩子,如果你还想做这份工作就请继续,如果不想我们就把它物归原位二、砂纸数字板操作步骤:操作步骤:、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1、邀请孩子工作并说明教具名称、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2、带领孩子到教具位置取教具、把砂纸数字板盒搬运到桌上3、把砂纸数字板盒搬运到桌上的砂纸数字板,与桌延对齐,口念“11”,用2指触摸书写“指触摸书写“11”进行3次书写(老4、取出1的砂纸数字板,与桌延对齐,口念“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师在示范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指触摸书写“22”进行3次书写。

蒙氏教具音筒操作方法

蒙氏教具音筒操作方法

蒙氏教具音筒操作方法
蒙氏教具音筒是一种用于儿童乐理教育的教具,可以帮助儿童区分不同的音高和音长。

以下是蒙氏教具音筒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将蒙氏教具音筒摆放在平坦的桌面或地面上。

2. 学习音高:将音筒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从左到右。

每个音筒代表一个音高,从低音到高音依次为低音C、D、E、F、G、A、B、高音C。

3. 学习音长:蒙氏教具音筒的高度不同,代表了不同的音长。

通常高度较短的音筒表示较短的音符,高度较高的音筒表示较长的音符。

4. 组合练习:可以使用蒙氏教具音筒进行音符的组合练习。

可以使用不同的音筒组合出不同的旋律,让孩子通过操作音筒,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感受,逐步理解和掌握乐理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蒙氏教具音筒是一种教具,使用时需要配合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引导孩子正确地操作音筒,培养对音高和音长的敏感度。

同时,使用音筒时也要注重保护,避免摔打、碰撞等造成损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搬运工作用的地毯、地毯的卷起和展开教具构成工作用的地毯。

(一)搬运工作用的地毯准备工作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竖直放置卷好的地毯。

基本操作1.蹲下并用双手握住地毯筒的上部。

2.手持地毯.慢慢站起来。

3.站在原地.再把地毯端正地拿好。

4.地毯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5.以这种方式将地毯搬到地毯架上。

6.保持竖直的状态,把地毯轻轻放人地毯架里,不要使地毯散开。

兴趣点竖直地搬运地毯。

错误控制1.拿地毯时松开或落下。

2.碰到人或东西。

直接目的1.学会正确地搬运地毯。

2.提高调整运动方向的能力。

(二)地毯的卷起和展开基本操作(展开的方法)1.搬来一张卷起的地毯,放下。

2.蹲在卷起的地毯前面。

3.两手放在地毯左右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拇指放在地毯的下侧,其它手指握住上面。

4.用两手慢慢地把地毯摊开。

5.身体向后退,直到地毯完全展开。

基本操作(表面在外的卷法)1.蹲在展开的地毯前面。

2.右手四根手指伸进地毯下方,拇指握在上面。

左手也相同。

3.将地毯稍稍提高弯向内侧使之卷曲。

4.卷起后,左右手交替向前压紧继续卷。

5.仔细察看两边是否卷得很整齐。

兴趣点地毯的两端对齐。

错误控制两端不整齐,没有完全展开。

直接目的1.练习手眼的协调动作。

2.训练手指的动作。

注意事项1.也可练习地毯表面在里的卷法。

2.当地毯太大时,可以考虑由两个人一起展开、卷起。

3.地毯材料要适合孩子使用。

2.用海绵移水教具构成1.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碗盛有水,右边的是空的。

2.一块长方形海绵。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1.告诉孩子:将示范“海绵移水”的动作。

2.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双手握住干海绵,给幼儿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海绵,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挤、放。

”4.用右手抓住海绵并放到装水的碗里,等待海绵吸水。

5.用两只手握住海绵,拉出水面,稍做停顿,将水滴沥干。

6.将海绵移动到空碗上方,双手挤压海绵,将水挤到空碗里。

7.在移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反应,然后请孩子尝试。

8.结束练习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水滴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1.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提高动作控制能力。

3.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4.加强手部肌肉的训练。

注意事项1.挤压吸足水的海绵的力度应由小到大。

2.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吸干。

3.衣服夹的使用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1.六个适合孩子力量的衣服夹。

2.两个相同的容器。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1.告诉孩子:将示范“使用衣服夹”。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没有其它干扰。

3.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拿起夹子,给孩子示范夹的动作三次,可以配合语言“捏、放”。

4.用这三个手指捏紧并打开衣服夹,将其夹到右边容器的边缘上。

5.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衣服夹都夹到右边容器的边缘上。

6.稍做停顿,将夹子依次取回到左边的容器中。

7.请幼儿进行尝试。

直接目的1.学习使用衣服夹.锻炼手捏的动作。

2.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4.螺母和螺钉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1.三组配套的螺母和螺钉。

2.一个小篮子。

基本操作l.告诉孩子:将示范“螺母和螺钉”。

2.邀请孩子到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没有其它干扰。

3.从篮子里取出一组螺母和螺钉(螺母已经被拧在螺钉上),放在桌子上。

4.示范如何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

5.把螺母按逆时针方向从螺钉上拧下来,可以配合语言“转”,手腕转动要明显。

6.把拧下来的螺母和螺钉按照上下顺序对应。

7.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从螺钉上被拧下来。

8.再用左手拿螺钉,右手拿螺母,按顺时针方向把螺母拧到螺钉上去。

9.重复练习,直到所有的螺母都被拧到螺钉上去,放回篮子里。

10.请孩子操作。

11.把篮子放回架子上。

错误控制一个螺钉上只有一个螺母。

直接目的1.加强手腕的运动。

2.锻炼手眼协调的能力和拧的动作。

5.按扣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一块正方形木框,左右两块布在中央相合,用按扣连接。

基本操作打开l.用左手的食指与中指压住最上面按扣凹部(下襟)。

2.用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按住按扣的凸部(上襟)的旁边,用力向上掀开按扣。

3.从上往下一个一个地拉开按扣,一直到最下面一个被拉开为止。

4.双手把两块布向左右两边分开。

扣紧1.双手把两边的布拉到中间合起来。

2.从最上面开始,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扣子的上襟。

3.左手的食指与中指压在下襟的按扣旁。

4.然后把扣子的凹部和上襟的凸部重合,手指用力压下,继续往下直到全部做完。

5.整理布料,使其平整。

兴趣点压按扣时发出的声音。

错误控制扣子没有吻合。

直接目的1.学会按扣。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3.锻炼手部肌肉,尤其是三指。

6.使用筷子夹糖果适合年龄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1.筷子一双。

2.两个相同的碗,左边的碗中盛有糖果,右边的碗是空的。

3.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1.告诉孩子:将示范“用筷子夹糖果”。

2.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确定孩子可以清楚地看见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⒊伸出右手中指、食指和拇指,先将一根筷子放在三指上,再将另一根放上去。

4.给孩子呈现一张一合的动作,并重复说“开”、“关”三次。

5.使用筷子将左边碗中的糖果夹到右边碗中,动作要缓慢。

6.左边碗的糖果被移到右边碗之后,要再归位,移回左边碗中。

7.请孩子操作。

8.做完练习后,将用品放回原位。

错误控制糖果掉落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1.自如地运用筷子。

2.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注意事项糖果若有散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和食指相捏的方式把它捡起来,放进碗里。

7.粉红塔教具构成1.由10个粉红色的木制立方体构成,立方体的各边长度从10cm到1cm递减。

最大的立方体体积为1000cm3,最小的立方体仅1cm3。

2.工作毯一块。

适用年龄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1.介绍粉红塔.准备工作毯。

2.从粉红塔基座上拿取粉红塔,并示范粉红塔的拿法。

用五指从塔顶抓拿最小的立方体.置于手心(以示珍贵),再将其余的立方体一一拿到工作毯上,手势是呈现虎口捏住立方块,拿取较大的立方体时可用两手托住底面搬运。

10个立方体不依顺序散置在工作毯上。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立方体的垒塔的方法。

先选出最大的立方体,放在老师和孩子之间,再让孩子去比较其他的立方体。

选出次大的,将它放到最大的立方体之上。

5.按照顺序依次垒高,一直垒到最小的立方体为止。

6.搭完后,请幼儿从塔顶以及塔的四周欣赏粉红塔的整体的协调感。

7.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让孩子清楚地看到塔的拆除方法。

一个一个慢慢地取下来,不需按顺序放置。

给孩子练习的机会。

8.工作结束后,从最大的立方体开始,依顺序放回教具架上。

错误控制在视觉上,塔的外形明显不协调。

直接目的1.帮助孩子理解大小,发展其视觉和肌肉的感觉度。

2.帮助孩子正确地获得对三次元空间差异变化的知觉。

3.锻炼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小肌肉动作的控制能力和灵巧性以及手眼协调性。

4.加强孩子手部和腿部肌肉的练习。

8.棕色梯教具构成1.由10块棕色的木制长方体构成,长方体的长度都是2Ocm,横断面由10cm×10cm到1cm×1cm递减。

2.工作毯一块。

适用年龄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1.引导孩子,介绍教具并准备工作毯。

2.示范棕色梯的拿法。

细的需用双手握棒中间,粗的用双手托握棕色梯的两端,依次从细到粗拿到工作毯上,一个一个搬运。

10个长方体不依次序散放在工作毯上。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棕色梯的横向排列。

首先选出最粗的长方体.拿出来平放在工作毯左端(放在孩子能清楚看到它们渐次变化的位置).再依次比较长方体的粗细,由粗而细按顺序排列。

注意将所有长方体靠紧。

5.排列完毕.让孩子从正面和侧面仔细观察全体形状。

6.询问孩子:“要不要做做看呢?”把10个长方体随意分散放置在工作毯上,让孩子进行练习。

7.工作结束后,由最粗的长方体开始,协助孩子将棕色梯按顺序搬回到教具架原位。

错误控制视觉上的不协调。

直接目的1.培养孩子对于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2.发展孩子手眼和肌肉动作的协调性。

3.通过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二次元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

教具构成木制圆柱体,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10个圆柱及10个圆穴。

圆柱高度一定,约5.5cm,直径以0.5cm渐减,最粗5.5cm,最细1cm。

适用年龄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操作一1.引导孩子,介绍圆柱体插座并准备桌子。

2.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A端到桌上(此时可以教给孩子搬运教具的方法)。

为了练习上的方便,把最粗的圆柱体摆在左边。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用三指捏的方式拿住圆柄,将最粗的圆柱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

慢慢地把其余的圆柱也放在最粗圆柱的同侧,按顺序依次摆放。

5.示范找出和圆柱相同的圆穴及嵌进圆柱的方法。

从左边开始,抽起第一个圆柱,将圆柱底部和圆穴进行比较(视幼儿的能力确定是否进行比较),将圆柱轻轻地嵌进去。

6.每嵌进一次之间做短暂的停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地把10个圆柱都放入后,询问孩子:“你愿意试试看吗?”如果孩子有兴趣,就给他们练习的机会。

然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操作,一大一小对比着嵌入。

7.整理圆柱体A,将其放回教具架上原处。

操作二1.准备工作如操作一。

2.将抽出的圆柱散放,然后随机取圆柱嵌入。

可不依照顺序操作。

3.此项操作是在操作一基础之上进行的。

错误控制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吻合的圆穴。

直接目的1.培养辨别粗细的视觉能力,进而理解粗细的概念。

2.培养用小肌肉控制动作的能力、灵巧性和手眼协调性。

教具构成木制圆柱体,外形类似枕木,上面有连着小圆柄的10个圆柱及10个圆穴。

圆柱直径一定,约2.7 cm,高度以0.5递减cm,最高5.5cm,最低1cm。

适用年龄与日常生活练习并行,两岁半以上。

基本操作操作一1.引导孩子,介绍圆柱体插座并准备桌子。

2.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B端到桌上(此时可以教给孩子搬运教具的方法)。

为了练习上的方便,把最高的圆柱体摆在左边。

3.老师坐在孩子的右边。

4.示范用三指捏的方式拿住圆柄,将最高的圆柱抽起,放在插座的前面。

慢慢地把其余的圆柱也放在最高圆柱的同侧,按顺序依次摆放。

5.示范找出和圆柱相同的圆穴及嵌进圆柱的方法。

从左边开始,抽起第一个圆柱,将圆柱底部和圆穴进行比较(视幼儿的能力确定是否进行比较),将圆柱轻轻地嵌进去。

6.每嵌进一次之间做短暂的停顿,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仔细地把10个圆柱都放入后,询问孩子:“你愿意试试看吗?”如果孩子有兴趣,就给他们练习的机会。

然后老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操作,一大一小对比着嵌入。

7.整理圆柱体B,将其放回教具架上原处。

操作二1.准备工作如操作一。

2.将抽出的圆柱散放,然后随机取圆柱嵌入。

可不依照顺序操作。

3.此项操作是在操作一基础之上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