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读】Nature:新的胃癌分子分型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胃癌的分子机制及靶向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

胃癌的分子机制及靶向诊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者:马海军等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9年第3期【摘要】胃癌疾病属于临床消化道肿瘤之一,在发展中国家发病几率相对偏高。
近年来,胃癌成为我国恶性肿瘤疾病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群众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较大。
胃癌疾病与人体中得很多细胞因子与信号通路存在密切关系,部分验证因子与生长因子等参与胃癌疾病发生过程,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筛查诊断效果有限,因此胃癌早期诊断工作难度较大。
靶向诊断是胃癌早期诊断中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为胃癌患者早期治疗提供参考,具有应用研究价值。
本文主要对胃癌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并对近年来最新胃癌靶向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靶向诊断;胃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胃癌疾病发病率正处于下降趋势,但疾病发生率率在全身恶性肿瘤中依然占有8%,且死亡率达到10%。
因此,需要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这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影响。
Chen W 等[1] 中国胃癌疾病进行统计研究,发现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胃癌疾病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分别占据第二、第四位。
在靶向药物治疗和分子机制深入探索的过程中,胃癌靶向诊断逐渐在临床诊治中发挥作用,成为胃癌疾病诊断中的一种新兴技术。
1 胃癌分子机制在抗肿瘤治疗方法应用方面,常规治疗方法只能对分化后的肿瘤细胞产生作用,患者肿瘤疾病复发率相对较高。
SinghSR[2] 对胃癌肿瘤干细胞进行研究,认为胃癌疾病患者可能是因为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而出现肿瘤复发问题。
肿瘤干细胞群体拥有正常干细胞特征,对肿瘤迁移、生长与更新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T 细胞是人体免疫细胞中的一部分,该细胞可能与胃癌疾病进展存在密切关联。
胃癌疾病患者中Tregs 比例相对较大,在疾病进展过程中Tregs 水平也会相应增长,从而增大死亡率。
Li Q[3] 等对胃癌进展过程中Tregs 进行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体内Tregs 水平会逐渐上涨,易引起患者Tregs 与Th17 不平衡。
胃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综述·胃癌分子分型研究进展刘静文 刘红利 张涛【摘要】 胃癌是发病率及致死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胃癌的病理分型是以组织形态结构和细胞生物学特性为基础,不同类型的胃癌,其形态结构和生物学行为各异,流行病学和分子机制亦不同,以致现有的胃癌病理分型系统众多。
以往常用的病理分型包括Borrmann 分型、Lauren 分型和WHO 分型,已有的这些胃癌分型对临床指导意义有限。
最新的研究对295例胃癌进行综合性分子分析,这是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基于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合,提出了一种新的胃癌分子分型,将其分为四个亚型:EBV 感染型;微卫星不稳定(MSI )型;基因组稳定(GS )型;染色体不稳定(CIN )型。
该研究于2014年7月23日在《nature 》在线发表,新发现的胃癌分子分型有助于胃癌个体化治疗靶向药物的筛选。
本文将对胃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展开综述。
【关键词】 胃肿瘤; 分子分型Research progress of molecular type of gastric cancer Liu Jingwen, Liu Hongli, Zhang Tao. Cancer Center, Union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22,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Hongli, Email: whliuhongli@【Abstract 】 Gastric cancer is a kind of malignant tumor which has high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 Its pathological type is based on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tissue and cel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ut epidemiology and molecular mechanism are also different for each type, which makes so many typing systems come out. Usual pathological types include Borrmann type, Lauren type and WHO type. All these types have limited significance for clinic. The latest research analyzed 295 primary gastric carcinomas at comprehensive molecular stage, which is also a part of TCGA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ject. Ultimately, they put forward a new typing system which divided gastric cancer into four types including tumor positive for Epstein-Barr virus (EBV), microsatellite instable (MSI) tumors, genomically stable (GS) tumors and tumor with chromosomal instability (CIN). The study was published in the ‘nature’ online in July 23, 2014, which contributed to targeted drug screening of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molecular type.【Key words 】 Stomach neoplasms; Molecular type1923年德国病理学家Borrmann 提出一种胃癌大体形态分型方法,称为Borrmann 分型。
胃癌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分型

胃癌基因组学研究与分子分型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高发病率与不良的饮食习惯、疾病感染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胃癌的基因组学研究得到了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胃癌的发生机制和治疗靶点,研究人员通过对胃癌患者样本进行基因组测序,进行大规模的基因变异分析,并通过不同基因变异的分子分型进行进一步研究。
胃癌的基因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突变分析和基因重排分析。
通过测序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样本,研究人员可以鉴定出胃癌的驱动基因突变。
例如,TP53基因的突变在胃癌中非常常见,该基因突变失活了肿瘤抑制功能,从而促进肿瘤的发展。
此外,EGFR、HER2和KRAS等基因的突变也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些突变对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同时,胃癌的基因组学研究还揭示了基因重排在胃癌的进展中的作用。
基因重排是指染色体上两个或多个基因之间的染色体段重新排列,从而导致基因的功能改变。
这些基因重排可引发信号途径的异常激活,驱动胃癌的生长和扩散。
例如,胃癌中常见的HER2基因重排可导致HER2蛋白的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生长。
同时,基因重排还可作为胃癌的特异标志,为临床治疗提供靶点。
胃癌的基因组学研究还包括了肿瘤异质性的检测和分子分型。
肿瘤异质性是指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遗传变异存在差异,这种微小差异可能导致肿瘤对治疗的耐药性产生。
通过深度测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鉴定出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变异及其遗传特性,从而进行胃癌的分型。
这种分子分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的治疗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胃癌的分子分型还可以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进一步研究。
例如,结合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可以将胃癌分为分子1型和分子2型等不同亚型,每个亚型都与不同的生存率和预后相关。
这种分子分型的方法可以为胃癌患者的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胃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胃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胃癌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一刀切”的治疗方法已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结果。
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胃癌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
研究者们从遗传、表观遗传和分子特征等方面进一步阐释了胃癌的发病机制,鉴定出了新的分子亚型,为临床的个体化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希望。
但在临床中应用还十分有限,将其早日应用于临床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Abstract] Gastric cancer is a highly heterogeneous disease,the “one-size-fits-al l” therapeutic approach had moke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results. With the dramatic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detection technology,gastric cancer research has entered the molecular level. Researchers have further elucidated 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 from the aspects of genetics,epigenetic and molecular features,and have identified new molecular subtypes,which brings great hope for clinical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However,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still very limited,and its early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efforts.[Key words] Gastric cancer;Molecular classification;Molecular mechanisms;Individualized treatment;Review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我国每年新增病例数和死亡人口均超过了全球的40%[2],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有全身性转移,预后较差,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胃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解析

【摘要】胃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目前广泛应用的组织病理学分型已逐渐难以适应临床个体化诊疗的需求。
随着基因芯片、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对于胃癌的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
研究者从基因突变、染色体不稳定、转录组改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等方面阐释胃癌发生发展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胃癌进行亚型分类。
Tan分型、Lei分型以及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型和亚洲癌症研究组织(ACRG)分型是目前较为完善的分型系统。
其中TCGA分型和ACRG分型具有较大的样本量和丰富的检测数据,能够更为准确且全面地描述胃癌的基因特征,但两者具有较大差异,无法互相取代。
目前仍无明确且公认的胃癌分子分型。
对于中国的胃癌患者来说,样本来源于亚洲人群的ACRG分型相较于TCGA分型获得了更好的临床转归关联结果,更具临床意[10]彭林,陈利华,李强,等.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癌症杂志,2003,13(6):574鄄576.DOI:10.3969/j.issn.1007鄄3639.2003.06.023.[11]吴昌荣,薛恒川,朱宗海,等.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09,31(8):630鄄633.DOI:10.3760/cma.j.issn.0253鄄3766.2009.08.015.[12]毛友生,赫捷,董静思,等.胸段食管癌左右胸入路清扫淋巴结的结果比较[J].中华肿瘤杂志,2012,34(4):296鄄300.DOI:10.3760/cma.j.issn.0253鄄3766.2012.04.013.[13]伍宁,陈志明,庞烈文,等.左胸单切口和颈鄄右胸鄄腹三切口在食管癌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3,25(2):77鄄79.DOI:10.3760/cma.j.issn.1006鄄9801.2013.02.002.[14]张亚伟,胡鸿,缪珑升,等.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的比较[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7):537鄄541.DOI:10.3969/j.issn.1007鄄3639.2008.07.013.[15]ShimadaH,OkazumiS,MatsubaraH,etal.Impactofthenumberandextentofpositivelymphnodesin200patientswiththoracic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afterthree鄄fieldlymphnodedissection[J].WorldJSurg,2006,30(8):1441鄄1449.DOI:10.1007/s00268鄄005鄄0462鄄6.[16]AltorkiN,KentM,FerraraC,etal.Three鄄fieldlymphnodedissectionforsquamouscellandadenocarcinomaoftheesophagus[J].AnnSurg,2002,236(2):177鄄183.DOI:10.1097/01.SLA.0000021583.51164.F4.[17]MaJ,ZhanC,WangL,etal.Thesweetapproachisstillworthwhileinmodernesophagectomy[J].AnnThoracSurg,2014,97(5):1728鄄1733.DOI:10.1016/j.athoracsur.2014.01.034.[18]罗孔嘉,傅剑华,胡祎,等.左右胸两种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手术评价[J].癌症,2009,28(12):1260鄄1264.DOI:10.3321/j.issn:1000鄄467X.2009.12.006.[19]徐涛.改良lvor鄄lewis术与常规左胸路径左后外侧切口术对食管鳞癌患者近远期疗效的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7):86鄄87,96.DOI:10.7619/jcmp.201517028.[20]LiB,XiangJ,ZhangY,etal.ComparisonofIvor鄄LewisvsSweetesophagectomyfor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arandomizedclinicaltrial[J].JAMASurg,2015,150(4):292鄄298.DOI:10.1001/jamasurg.2014.2877.[21]KangCH,KimYT,JeonSH,etal.Lymphadenectomyextentiscloselyrelatedtolong鄄termsurvivalinesophagealcancer[J].EurJCardiothoracSurg,2007,31(2):154鄄160.DOI:10.1016/j.ejcts.2006.10.033.[22]SihagS,WrightCD,WainJC,etal.ComparisonofperioperativeoutcomesfollowingopenversusminimallyinvasiveIvorLewisoesophagectomyatasingle,high鄄volumecentre[J].EurJCardiothoracSurg,2012,42(3):430鄄437.DOI:10.1093/ejcts/ezs031.[23]林济红,康明强,林江波,等.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Ivor鄄Lewis术与McKeown术近期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9):888鄄891.DOI:10.3760/cma.j.issn.1671鄄0274.2014.09.011.[24]AkiyamaH,TsurumaruM,UdagawaH,etal.Radicallymphnodedissectionforcancerofthethoracicesophagus[J].AnnSurg,1994,220(3):364鄄373.[25]ShiozakiH,YanoM,TsujinakaT,etal.Lymphnodemetastasisalongtherecurrentnervechainisanindicationforcervicallymphnodedissectioninthoracicesophagealcancer[J].DisEsophagus,2001,14(3鄄4):191鄄196.[26]UedaY,ShiozakiA,ItoiH,etal.Intraoperativepathologicalinvestigationofrecurrentnervenodalmetastasiscanguidethedecisionwhethertoperformcervicallymphnodedissectioninthoracicesophagealcancer[J].OncolRep,2006,16(5):1061鄄1066.(收稿日期:2016鄄04鄄29)(本文编辑:王静)DOI:10.3760/cma.j.issn.1671鄄0274.2016.09.028作者单位: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中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通信作者:章真,Email:zhenzhang7@163.com胃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周梦龙李桂超章真义。
胃癌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子分型

胃癌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子分型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病理学特征和分子分型的研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胃癌的病理学特征和分子分型展开讨论,以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
一、胃癌的病理学特征胃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病理类型、肿瘤分级、侵袭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
1.1 病理类型根据病理组织学特点,胃癌可分为腺癌、黏液癌、鳞状细胞癌等多种类型。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胃癌总数的80%以上。
黏液癌则以其黏液分泌能力强、易发生浸润性生长等特点而独立成型。
1.2 肿瘤分级肿瘤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变异程度,将胃癌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三个级别。
低分化胃癌细胞形态不规则,核分裂象明显,预后较差;而高分化胃癌细胞形态规则,核分裂象较少,预后相对较好。
1.3 侵袭深度胃癌的侵袭深度是指肿瘤侵犯胃壁的程度。
侵袭深度分为T1、T2、T3和T4等四个阶段,依次代表肿瘤限于黏膜、黏膜下层、浆膜面侵犯和侵及胃外组织。
1.4 淋巴结转移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是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转移的部位和数量,将淋巴结转移分为N0、N1、N2和N3等四个阶段。
N0代表无淋巴结转移,而N3则代表淋巴结转移数量超过15个及/或转移范围广泛。
二、胃癌的分子分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胃癌的分子分型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分子标志物表达特点,将胃癌分为不同的亚型,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
2.1 肠型胃癌肠型胃癌的分子特征为表达肠腺分化相关标志物,如CDX2、MUC2和CK20等。
该亚型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对化疗和靶向治疗较为敏感。
2.2 弥漫型胃癌弥漫型胃癌的分子特征主要体现在消化道黏附蛋白(E-cadherin)的异常表达。
该亚型预后较差,易发生腹膜种植和淋巴结转移,并对化疗的疗效较差。
2.3 混合型胃癌混合型胃癌是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混合形式,具有两者的特征。
该亚型具有较差的预后,其治疗策略需要综合考虑。
胃癌的分子分型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胃癌的分子分型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高。
为了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个体化治疗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而胃癌的分子分型在个体化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胃癌的分子分型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一、胃癌的分子分型胃癌的分子分型是指通过对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基因表达谱或突变状态的分析,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亚型或亚群。
目前,常用的胃癌分子分型方法主要有基于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基于DNA突变的分型和基于蛋白质表达谱的分型等。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聚类分析是一种常用的胃癌分型方法。
通过对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可以获取大量的基因表达信息。
然后,利用聚类分析算法将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群,每个亚群具有相似的基因表达模式。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胃癌的异质性,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基于DNA突变的分型是另一种常用的胃癌分子分型方法。
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常常存在一些突变的基因。
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可以将患者分为突变型和野生型。
这种分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针对不同基因突变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基于蛋白质表达谱的分型是一种较新的胃癌分子分型方法。
蛋白质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表达水平可以反映细胞的功能状态。
通过对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分析,可以将患者分为不同的亚型或亚群。
这种方法有助于发现具有特定蛋白质表达模式的胃癌亚群,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二、胃癌的个体化治疗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是根据患者的肿瘤特征和个体差异来制定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传统的胃癌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对不同的患者效果各异。
个体化治疗通过对患者肿瘤的分子分型,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
根据胃癌的分子分型结果,可以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方法。
胃癌患者中常见的分子变异包括HER2过表达、EGFR突变、MET增强等。
对于HER2过表达的患者,可以选择使用靶向HER2的药物,如曲妥珠单抗。
【独家解读】Nature:新型胃癌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前景

【独家解读】Nature:新型胃癌分子分型与个体化治疗前景胃癌,作为全球第四大常见癌和第二大致死癌,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
每年新发胃癌近100万例,其中东亚占了一半以上。
目前胃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内窥镜检切除手术、化疗或者采取放疗-化疗结合等手段。
然而,II–IV期的病人经治疗后仍然有25%-40%的复发率。
胃癌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一成不变的治疗措施效果有限,基于分子亚型的个性化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前景。
目前已有针对胃癌的几种分子分型研究,但是这些分型与临床治疗指导意义有限,不能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有效治疗靶点。
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分子分型方法,为胃癌个体化治疗和靶向药物的筛选提供依据。
目前美国的Adrey Loboda团队,Amit Aggarwal团队以及韩国的Sung Kim 团队,通过对3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进行了多种数据分析,包括基因表达图谱分析,基因组拷贝数芯片技术和靶向测序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胃癌分子分型方法,并分析了此分型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
他们首先展开胃癌样本的主要组分分析,并将这些主要组分与一系列预设的基因表型特征(如表皮间质转移EMT、微卫星不稳定性、细胞因子通路、细胞增值、DNA甲基化、TP53活性等)进行比较,通过数据分析整合在分子水平将胃癌分为四个亚型:MSI亚型、MSS/EMT亚型、MSS/TP53+亚型和 MSS/TP53-亚型。
他们将上述根据亚基因表达数分型的方法应用与此前报道的胃癌人群如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胃癌人群和新加坡人群,发现它们也存在上述四种分子分型。
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这些分子亚型与基因突变、生存率、术后复发率等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发现了三条主线:(1)MSS/EMT亚型具有显著的更早的发病年龄,而且此亚型中80%以上人被诊断为III-IV期的弥散浸润型;(2)MSI亚型绝大多数(70%)发生在胃窦和幽门,60%以上本亚型对象具有肠亚型,而且一部分(50%)人在早期就被诊断出来(I/II期);(3)EBV病毒在MSS/TP53+ 亚型中的感染频率要高于其他三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家解读】Nature:新的胃癌分子分型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的第四大癌症,第二大致死性疾病,东亚地区的病例占总体的一半以上。
当前针对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检测、胃切除术、化学疗法和化学放射疗法等。
然而,Ⅱ-Ⅳ期的胃癌患者在治疗后仍有25%-40%的复发率。
胃癌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其一成不变的治疗方法是关键原因,近年来研究显示胃癌的确是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并且也对其进行了几种分子分型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都只局限于小群体里,并且其它关于分子分型的报道只是在遗传和后生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这就很难决定在哪个基础上来采用此种分型,所以也就难以在临床上来发挥作用。
研究小组先前就对49例胃癌患者(亚洲胃癌研究群体)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且发现了复发的体细胞突变。
这里我们研究了另外251例原发性肿瘤,包括基因表达谱分析,全基因组拷贝数芯片以及靶向基因测序。
他们利用表达数据对四种分子分型进行了定义,这些分子分型与术后基因组改变、存活结果以及复发模式相关。
我们证实了在不同胃癌群体中胃癌的分子分型及其预后意义,这也为胃癌的临床前、临床及研究中提供了一种分子分型框架。
首先,研究人员对胃癌的分子分型进行分类,他们对来源于三星医学中心(SMC-2)的300例肿瘤标本进行分析,对表达数据采用主要组成成分分析法并且与一些预设的基因表达特征进行比较(表皮间质转移EMT、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细胞因子通路、细胞增殖、DNA甲基化、TP53活性和胃组织等),通过对一些特征数据的比较,将胃癌分为MSS/EMT,MSI,MSS/TP53+和MSS/TP53-这四种亚型。
在之前已报道过的胃癌群体中也证实了这四种分子分型的存在,这预示着这一分子分型在其它的胃癌群体中也同样存在。
其次,研究团队进一步分析这些分子分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他们主要观察了三种趋势:(1)MSS/EMT亚型显著地在年轻群体中出现;(2)MSI亚型以75%的概率出现在胃窦中,60%以上的本亚型具有肠亚型,50%以上的患者在早期会被诊断出来;(3)相对于其它群体来说,EBV感染频率在MSS/TP53+群体中更高。
另外,他们还对这四种亚型进行了生存分析,观察总生存数的大量差异,发现MSI亚型预后最好,其次是MSS/TP53+和MSS/TP53-,MSS/EMT表现出了最差的预后。
最后他们利用来自于亚洲肿瘤研究人群(ACRG)和SMC-2人群的临床数据分析了不同亚型的复发模式,MSS/EMT群体复发率高于MSI群体(63% VS 23%)。
除此之外,他们观察到复发的第一位点与以下亚型相关:(1)受试者在MSS/EMT 亚型中的腹膜种植率(64%)高于其它三种之和(23%);(2)MSI(23%)和MSS/TP53-(21%)的肝转移率高于MSS/EMT(4.6%)和MSS/TP53+(8%),这进一步加强了此种分类的临床相关性。
紧接着,研究人员对ACRG群体进行了靶基因测序和拷贝数图谱分析,以此来验证ACRG的分子分型是否和特定的分子机制相关,以及体细胞突变是否和每一种分型相关。
他们观察到MSI亚型与超突变相关,EMT亚型的突变率较其它MSS 群体低,MSS/TP53-亚型中TP53基因突变最高。
最后,研究人员将ACRG的分子亚型与新加坡和TCGA群体进行比较发现除了细胞因子和TCGA C2群体(在新加坡分类中的表达亚型缺失)之外,他们之间具有相似的表达亚型。
在新加坡和TCGA群体中没有相同的亚型可以替代ACRG MSS/TP53+和MSS/TP53-群体,他们的所有分析表明ACRG的分类模型是独一无二
的。
以上的分子分型在胃癌的临床应用上可以得出如下的一些重要结论:第一,根据胃癌分子分型的分类,分子筛查和治疗发展可以作为一个考虑方向,尤其是当新的靶向药物被开发的时候。
目前,分子靶向药物的抗肿瘤功效在临床前期和临床案例中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分子分型被研究。
例如,PIK3CA突变出现在不同的胃癌分子分型中,但是它们在预后及靶向PIK3CA的抑制剂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可能需要考虑不同的分子亚型来解释这一现象;第二,与分子治疗相关的分子改变与亚型分层关联;第三,弥散性的胃癌通常称为低分化和EMT状腺癌;第四,癌症细胞系也是解释这一发现的重要工具。
总的来说,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分层框架,这有助于对胃癌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合理的开发,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意义的结果。
(来源:百替生物作者:叶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