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地得”用法小口诀.
“的地得”用法小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形动后补“双人”到默记五遍脑开窍“的、地、得”的用法具体说明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的、地、得”的用法公式修饰限词+“的”+名词修饰限词+“地”+动词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地、得”短语积累汇总1、“的”字短语:(后面跟的是一个事物)例:可爱的(小猴子)满意的(笑容)快活的(孩子)温柔的(妈妈)清澈的(河水)奇怪的(石头)可爱的(小鸟)高大的(树木)健康的(身体)羡慕的(眼光)金黄的(谷子)遥远的(地方)燃烧的(火把)红红的(太阳)漂亮的(书包)巨大的(石头)勤劳的(人们)伤心的(孩子)伟大的(祖国)动听的(歌声)火红的(旗帜)慈祥的(老人)难忘的(日子)寒冷的(冬天) 平静的( 心情)和蔼可亲的(样子)机灵的(小鸟)宽阔的(大路)快乐的(日子)热烈的(掌声) 出色的(表演)美丽的(风景)绿色的(叶子)蓝蓝的(天空)安静的(教室)激动的(心情)著名的(画家)雪白的(被子)细长的(丝瓜)翠绿的(小草)特殊的(日子)清新的(空气)安静的(小院)茂盛的(树叶)长长的(小路)高高的(山峰)优美的(舞蹈、动作)可爱的(小狗)绿毯似的(草坪)洁白的(鸽子)美丽的(花儿)成功的(实验)金色的(沙子)川流不息的(车子)拼成图案的(花坛)又宽又长的(马路)(美丽)的图画(金色)的波浪(红红)的火把(火红)的太阳(呼呼)的北风(可爱)的人们(红红)的脸颊(高高)的山峰(漂亮)的裙子(白白)的云海(美丽)的景色(巨大)的岩石(甜甜)的微笑(快乐)的日子(亲切)的问候(无边无际)的海洋(伤心)的泪水(干净)的教室(美丽)的公园 (激动) 的心情(美丽)的花坛 (胖胖) 的身体(美丽)的鲜花(清新)的空气(细细)的树枝(青青)的叶子(细细)的腰(红红)的枣子(漂亮)的衣服(绿绿)的树苗(快乐)的时刻(难闻)的气味(雪白)的羽毛(白白)的朝雾(可爱)的葫芦(圆圆)的南瓜(快乐)的日子(火红)的旗帜(干净)的校园(安静)的小院(明亮)的窗户(闪闪)的星星(红红)的灯笼(美丽)的城市(精美)的风筝(安静)的教室(长长)的小溪(金色)的波浪(红红)的火把(漂亮)的雄鸡(坚硬)的铠甲(绿绿)的枝叶(可爱)的笑容(平静)的心情(丰收)的果实(雪白)的鸽子(宽阔)的广场(绿色)的草坪(各种各样)的图形(美丽)的雪景(白白)的棉花(细长)的葫芦藤(白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红红)的枣子(亮晶晶)的葡萄(金色)的谷粒(亲爱)的朋友(明亮)的眼光(大大)的眼睛(美丽)的地方(好看)的书(长长)的波纹(变化)的山峦(清清)的湖水(广阔)的树林(紧张)的时刻(无边无际)的森林(红红)的高粱(开心)的生日(绿绿)的麦苗(金色)的稻子(美丽)的公主(又大又红)的苹果(长长)的黄河2、“地”字短语:(“地”后面跟的是一个动作)满意地(点头)快活地(成长)伤心地(哭泣)顺利地(打出)亲切地(问)骄傲地(说)兴奋地(唱歌)飞快地(跑)甜甜地(笑)沉着地(操纵)高兴地(唱、跳)静静地(想)仔细地(听、算)惊奇地(问)深情地(说、看)赞许地(点头)悄悄地(走)紧紧地(握住)轻轻地(说)呆呆地(望)牢牢地(抓住)安稳地(睡)平稳地(走)叽叽喳喳地(唱)摇摇摆摆地(走)(高兴)地说(沉着)地操纵着(大声)地回答(认真)地观看(顺利)地完成(紧紧)地拥抱(开心)地笑了(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满意)地点点头(奇怪)地问(仔细)地看(苦苦) 地等待(快乐)地跳起舞来(悄悄)地低语(快乐)地成长(尽情)地游戏(牢牢)地记(静静)地听(慢慢)地走3、“得”+怎么了(事情发展的结果)乐得(哈哈大笑)高兴得(跳了起来)激动得(拍起手来)兴奋得(大叫)玩得(满头大汗)急得(团团转)伤心得(流下了眼泪)觉得(很奇怪)。
的地得用法口诀

的地得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左边白,右边勺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名词跟在后面跑左边土,右边也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地字站在动词前,左边两人就使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形容词前要用得总结的、得地的用法:一、在句子中,用在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前面的,要用白勺“的”字。
如:1、我爱勤劳的妈妈。
2、公园里的景物美极了。
句子中的“妈妈”、“景物”都是名词,前面应该用“的”。
二、在句子里,用在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前面的,要用土也“地”字。
如:1、他积极地回答问题。
2、大雪纷纷地下。
句中的“回答”、“下”都是动词。
前面应该用“地”字。
三、在句子中,用在动词后面的多数要用双人“得”字。
如:1、地被扫得干净。
2、小弟弟笑得流出了眼泪。
句中的“扫”、“笑”是动词,后面要用“得”字。
“得”字后面的词语补充说明了前面动作效果如何(地扫得怎样?地扫得很干净)补充两点: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
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也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为了便于记忆,请记住一个顺口溜:名词前面是“白勺”动词跟着“土也”跑动词后面“双人(得)”到。
“的地得”用法口诀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的地的得的用法口诀

的地的得的用法口诀
1、“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动词后面双人“得”。
2、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3、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4、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的地得、的地得,用作助词都读de。
作文写话用不准,朗读往往会念错。
有趣的活动、绿的树,活动是事,树是物,事物前面用的字,小朋友们都记得。
认真地想、快快地跑,想跑看摸是动词,动词前面用地字,位置千万不要挪。
的,得,地三个字的用法口诀一年级

的,得,地三个字的用法口诀一年级
“的、地、得”的用法1、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2、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3、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的、地、得”用法+口诀

的、地、得”用法+口诀
小朋友们都知道,“的、地、得”是连接文章中词与词、字
与字之间的桥梁,所以用对“的、地、得”非常重要。
那么“的、地、得”究竟如何区分呢?跟着小名老师学起来!
的地得”的儿歌:
得,表示结果,动词后面加。
地,表示地点,名词后面来。
的,连接形容词,修饰名词用。
练:
一、短语练:给短语填上“的、地、得”。
美丽的图画
玩得可开心
认真地想
高高的山峰
看得入了神
洁白的云朵
仔细地看
红红的脸颊
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二、句子练: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3.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灿烂的霞光留在遥远的天边。
三、段落练:给段落填上“的、地、得”。
使用“的、地、得”是为了让文章更加清晰明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正确使用“的、地、得”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更加愉悦地阅读。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掌握“的、地、得”的用法,以便在写作中得心应手。
的得地用法口诀、解释

“的、地、得”口诀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的”后面跟的都是名词,如“他的妈妈,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地"后面跟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如“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得”前面跟的多数是动词,后面跟的都是形容词,表示怎么怎么样的,如“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补充两点: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转,另外补充自己一点个人观点:好象听说以后可以通用“的”。
一般来说的后接名词我的老师地后接动词飞快地跑得后接形容词十分得鲜艳或者的前面是名词地的前面是形容词得的前面是副词当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总之,正确使用“的、地、得”简单地说只要记住三条:1、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的”字衔接,作名词的定语;2、动词前面的修饰成分,用“地"字衔接,作动词的状语;3、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用“得”字连接,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副词+地+动词;“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得+副词.他们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和习惯。
得、的、地口诀

一、“的地得”用法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的+名词)如:美丽的鲜花高大的楼房宽敞的教室圆圆的脸、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珍贵的教科书、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团结友爱的集体、可爱的花儿、谁的橡皮、清清的河水......动词前面“土也”“地”,(地+动词)如:快速地跑伤心地哭开心地笑用力地拎起、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用力地踢、仔细地看、开心地笑笑......形容动后“双人”“得”,(动词+得+形容词)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扫得真干净、笑得多甜啊......二、的、地、得用法补充说明:1、如果“de”的后面是“很、真、太”等这些词,十有八九用“得”。
2、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来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
三、的、地、得用法总结:1、“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的+名词。
2、“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的词语+地+动词。
3、“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四、的、地、得用法例句:1.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2. 向日葵在微风中向我们轻轻地点头微笑。
3. 小明在海安儿童公园玩得很开心。
猛烈()北风、胜利()到达、惨痛()教训、愤怒()声讨、鲜艳()红旗、勇敢()战士、迅速()前进、耐心()说服、丰富()经验、热烈()庆祝、巨大()变化、积极()参加、分析()透彻、服务()周到、广泛()阅读、描写()生动、贯彻()及时、毕生()精力、观察()仔细、感动()流泪练习答案:猛烈(的)北风胜利(地)到达惨痛(的)教训愤怒(地)声讨鲜艳(的)红旗勇敢(的)战士迅速(地)前进耐心(地)说服丰富(的)经验热烈(地)庆祝巨大(的)变化积极(地)参加分析(得)透彻服务(得)周到广泛(地)阅读描写(得)生动贯彻(得)及时毕生(的)精力观察(得)仔细感动(得)流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地得”用法小口诀(孩子看后再也不会混淆了)
1
“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的地得,不一样,用法分别记心上,
左边白,右边勺,名词跟在后面跑。
美丽的花儿绽笑脸,青青的草儿弯下腰,
清清的河水向东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暖暖的风儿轻轻吹,绿绿的树叶把头摇,
小小的鱼儿水中游,红红的太阳当空照。
左边土,右边也,地字站在动词前,
认真地做操不马虎,专心地上课不大意,
大声地朗读不害羞,从容地走路不着急,
痛快地玩耍来放松,用心地思考解难题,
勤奋地学习要积极,辛勤地劳动花力气。
左边两人就使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兔子兔子跑得快,乌龟乌龟爬得慢,
青青竹子长得快,参天大树长得慢,
清晨锻炼起得早,加班加点睡得晚,
欢乐时光过得快,考试题目出得难。
名词前面是“白勺”
动词跟着“土也”跑
形动后补“双人”到
默记五遍脑开窍
2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几种公式
修饰限词+“的”+名词
修饰限词+“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3
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用法
A.“的、地、得”的相同之处。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连接作用;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
B.“的、地、得”的不同之处。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
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
从
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
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
A.的——定语的标记,一般用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
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
如:
①颐和园(名词)的湖光山色(主语)美不胜收。
②她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子(名词,宾语)。
B.地——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地+动词(形容词)。
如:
③她愉快(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时间副词)地冷(形容词,谓语)起来。
C.得——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得+副词。
如:
⑤他们玩(动词,谓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谓语)得发紫(补语)。
一般而言,常见的“的、地、得”用法错误,主要表现在该用“地”、“得”的地方全部用了“的”。
如:
①这两年,该公司的职工不断的(地)转变观念。
我们说“地”是状语的标记,用在谓语的前面。
此例中主语是“职工”,谓语是“转变”。
很显然,用“的”是错误的,应该用“地”。
②该项目不仅创下了该公司单项工程总产值之最,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地)闯进了上海的国际石油化工项目建设市场,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个例句虽然比较长,但谓语“闯”前的“的”明显用错了,应该改为“地”。
③各项安全工作做得很到位,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的(得)很好。
补语一般回答“怎么样”的问题,前面一句回答“做”得怎么样,用了“得”,很对;可接下来回答“落实”得怎么样问题时,作者却用了“的”。
这个错误非常明显,可惜作者没有发现,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得”。
④身体更不敢碰到被太阳炙烤的(得)滚烫的铁车梯。
如果我们问“炙烤”得怎么样,就知道例句里用错了,应该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