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翻译、解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
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使:指使,派人。
索:寻找。
遂(SU》:于是,就。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扁鹊见蔡桓公作者:韩非出处:《韩非子》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原文及译文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原文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节选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mò)地人,医术高明。
所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
【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
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00年—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
(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扁鹊拜见蔡桓公。
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有皮肤有点小毛病,不医治恐怕要厉害了。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觐见,说:“您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不医治会更加严重。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桓侯没有理睬。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觐见,说:“您的病已到肠胃中,不医治会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桓侯还是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过了十天,扁鹊远远看见桓侯就转身就跑。
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扁鹊说:“疾病在皮表,用药物热敷能治疗;在肌肉里,用针灸能治疗;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在肠胃里,用火剂汤能治疗;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药是没有办法的。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面,所以我不再见他了。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桓侯就死了。
扁鹊见蔡桓公

古文现象
通假字
望桓侯而还走
汤熨之所及也 火齐之所及也 “汤”通“烫”,用热水焐 “齐”通“剂”,药剂
“还”通“旋”,回转,掉转
古今异义
将恐深 以为功
而还走 居十日
(古)厉害; (今)与“浅”相对 (古)把(它)作为; (今)认为 (古)跑; (今)行走 (古)停留; (今)居住
小组讨论
1、划分层次及概括大意 2 、填写表格
2、填写表格
时间 病的所在位置 治疗方法 扁鹊行为 蔡桓公的反应
汤熨 见,曰 寡人无疾
立有间 在腠理
居十日 在肌肤
居十日 在肠胃 居十日 在骨髓 居五日
石针
火齐
复见,曰 不应,又不悦
复见,曰 又不应,又不悦 使人问之
无药可救 还走
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在腠理
居十日
汤熨 针石 火齐
讽刺医生 不应不悦
按 时 间 顺 序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一 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 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 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根据课文内容你能联想到那些成语?
如: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自以为是、
目中无人、妄自尊大、无可救药、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循序渐 进……
附录:诸子百家 道家:老子(老聃)、庄子(庄周)、列子等
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 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政治理想是小 邦寡民、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体现了“离用为体”的特点,因此成为了历代文 人雅士远离残酷现实的精神家园。
扁鹊见蔡桓公译文注释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韩非(约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2.立:站立.3.有间(jià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在文中译为“我”。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好(hào)——喜欢。
(另解:好(hào)喜好,习惯,医生的习惯,就是医治没有病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的,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8.居十日——待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回转。
走——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扁鹊见蔡桓公》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yìng)。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suì)死。
《扁鹊见蔡桓公》原文翻译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
”桓侯却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
”桓侯又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
扁鹊见蔡桓公 原文及注解

《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1.韩非(约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韩非子》为法家重要著作。
2.立:站立.3.有间(jià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
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中医学名词,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隙和肌肉、皮肤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
君王自称。
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在文中译为“我”。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好(hào)——喜欢。
(另解:好(hào)喜好,习惯,医生的习惯,就是医治没有病的人,以显示自己的本领,读法: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的,好:习惯,治:医治,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以之、用以,为,作为,功:功绩,成绩)8.居十日——待了十天。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
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回转。
走——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汤,同“烫”,用热水焐(w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ào 我
无疾。”扁鹊出,桓公曰: “医 之 好 治 不病
无义 没病的人
以(之) 为 功。 ”居 十日,扁鹊复 见,曰:
把……作为 功劳 停留
又
“君之病 在肌肤,不治将益 深。” 桓侯 不应。
重病
更加
答应、理睬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 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 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如:
讳疾忌医、防微杜渐、自以为是、 目中无人、妄自尊大、无可救药、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循序渐进……
诸子百家:
▪ 儒家:孔子(孔丘)、孟子(孟轲)、荀子(荀况) ▪ 法家:韩非、李斯
▪ 道家:老子(老聃dān)、庄子(庄周)
▪ 名家:公孙龙子、惠施 ▪ 墨家:墨子(墨翟) ▪ 兵家:孙子(孙武) ▪ 纵横家:苏秦、张仪 ▪ 农家:神农氏 ▪ 阴阳家:邹衍 ▪ 杂家:《吕氏春秋》
在腠理 汤 熨 讽刺医生
居十日
按 在肌肤 针 石 不应不悦
时 间
居十日
在肠胃
火
齐
不应不悦
讳疾忌医
顺
居十日
序 在骨髓 无法医治 故使人问
死 因
居五日
桓侯体痛
逃矣 使人索扁鹊
桓侯遂死
提问: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 他的讳疾忌医?
(l)“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固执、 自信。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 对医生猜忌、反感。 (3)不应“又不悦”说明对医生冷 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一见
▪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 扁鹊曰:“君有嫉在腠理,不治
将恐深。” ▪ 桓侯曰:“寡人无嫉。” ▪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
病以为功。”
二见
▪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桓侯不应。 ▪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三见
▪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 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 一见 疾在腠理 将恐深 二见 病在肌肤 将益深 三见 病在肠胃 将益深 四见 还走
桓侯
无疾 、“好 治不”应不悦 又不应又不悦 使人问扁鹊
体痛而死
扁鹊病理分析
▪ 疾在腠理பைடு நூலகம்汤熨 ( )之所及; ▪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 ▪ 在肠胃,火齐( )之所及; ▪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桓侯又不应。 ▪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四见
▪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 之所及;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在肠胃,火 齐之所及;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 也。”
结局
▪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 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 还
走。桓侯
远远看见 同“旋”,掉转 跑
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故意
同“烫”,用热水焐达到
熨 wèi ,用药物敷
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同“剂”,药剂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管
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 人索扁鹊,
古文现象
成分省略
翻译句子(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
▪ 韩非在文学方面也有较高 的成就,善于用寓言说明问 题。
韩非子
韩非(约前280─前233),原系韩国 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 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李斯同出 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韩 非见韩国之势日益削弱,曾向韩王建 议变法图强,未被采纳。后奋力著书, 传到秦国,受到秦始皇赏识,发兵攻 韩,索取韩非。韩王遣韩非使秦,被 留秦国,尚未见用,遭李斯、姚贾的 嫉妒谗毁,下吏治罪,死于狱中。
问
派 寻找
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于是,就
译文: 扁鹊谒见蔡桓公,站着看了有一会儿,扁鹊说:“您的
皮肤纹理间有一点小毛病,如果不及时治疗,恐怕要严重起来。” 桓侯说:“我没有毛病。” 扁鹊出去以后,桓侯说:“医生喜 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作为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谒见, 对桓侯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和皮肤之间了,如果不医治, 将会更加严重。”桓侯不理睬扁鹊。扁鹊出去后,桓侯又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第三次谒见蔡桓公,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进 入肠胃,如果再不医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还是不理睬。扁 鹊出去后,桓侯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谒见桓侯,他远 远看到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问扁鹊为什么看见桓侯转 身就跑,扁鹊说:“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是用药物热敷的效力所 能达到的;病在肌肉皮肤之间,是用针刺的效力所能达到的;病 在肠胃里,是用火剂汤药的效力所能达到的;病深入到骨髓里, 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现在桓侯的病已深入到 骨髓,我因此不再拜见。过了五天,桓侯全身疼痛,派人寻找扁 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终于死了。
“喻老”: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 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六十三章》
计划克服困难,要着手于它还容易的 时候;干大事,要着手于它微细的时候。 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 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韩非子其人
▪ 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 家主要代表人物。著作有 《韩非子》。
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 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 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日益恶化
{讳疾忌医——{
病
最终身亡
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
↓
越陷越深
{ 缺点错误
不听劝告——{
铸成大错
要正视问题,改正错误。
要接受批评帮助和忠告。
三、根据课文内容你能联想到那些成语?
▪ 扁鹊,姓秦,名越人,战国时人,医术高 明,所 以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名医扁鹊 的名字来称呼他。
▪ 蔡桓(huán)公,蔡国(现在 河南省上蔡 县一带)国君,文中又称“桓侯”。
扁鹊见 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 有
拜见
一会儿
疾在腠理 ,不治 将 恐 深 。”桓侯曰:“寡人
小病 皮肤纹理 要 厉害
▪ 后来扁鹊逃跑到秦国去了。他为什 么要逃走?
▪ 同学们考虑,桓公的病是一下子就 达到不可救药的地步的吗?
扁鹊:医术高明,为人机警。 桓侯:固执、傲慢、自以为是。
? 思考:
一、桓侯的死,给我们留下什么 教训?从这个故事中你中受到什 么启发?
教训:对待疾病或对待思想上、工作 上的问题要防微杜渐,而不能盲目自 信,更不能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