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机械运动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存在。

2. 会判断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知道什么是相对运动。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学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2. 通过相对运动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机械运动概念的建立,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验学习物理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生活实例导入: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是空中飞舞的纸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答:纸屑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教师接着问:那么,什么又是机械运动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自然地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2. 图片引入:展示一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机械运动的存在。

二、新课教学:1. 机械运动概念教学:让学生共同总结机械运动的概念,教师再给予补充和纠正。

并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存在。

2. 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方法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学习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

教师再做一个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下面的问题:(1)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小车与木板的位置有怎样的变化?木板上粉笔灰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什么?粉笔灰与小车有什么关系?你能说说什么是机械运动的相对性吗?学生通过讨论,理解什么是相对运动。

(2)根据相对性原理,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跟______的选择有关系。

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参照物概念。

3. 相对运动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一些相对运动的实例,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师再对分析进行总结和补充。

4.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观察一些现象,判断哪些是机械运动,并记录下来。

第二天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物理是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1】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一、多做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

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

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

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

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

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运动》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

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

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判断方法。

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

2.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是否在运动?如何判断?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第二课时: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机械运动概念和分类。

2.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基准物体。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选取、方便判断等。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际问题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优秀4篇)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壹五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

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

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学生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教案第1 篇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1h=60min 1min=60s。

3、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二、运动的描述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s计算公式:t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ss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

v= ,变形可得:s=vt,t= 。

tv2、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初中物理机械的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的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掌握参照物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物体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的概念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例图片或视频。

3. 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木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学生哪些物体是在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二、探究机械运动(15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即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解释参照物的概念,即用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基准物体。

3. 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即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实验演示,如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小车的速度不变,运动方向不变。

3. 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条件,即速度恒定,运动方向不变。

四、巩固知识(10分钟)1. 出示实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把细钢丝
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绕32圈后用刻度尺量线圈长度为
cm ,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5.⑴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刚数出了100张相同的纸张,压齐后,用刻度尺测出了100张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μm。

⑵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了这段线圈的总长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⑶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他用停表测量,在1min内脉搏跳动了72次,则脉搏跳动一次大约需
s。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通常是30s和60s两种,常用停表的分度值有两种和,停表上边的按钮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秒的转动。

小表盘一周量度30min,分度值为.
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
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min s.
知识点三:误差和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
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观察如图的烟和小旗,可判断现在吹的是风,乙小车不可能,也不可能向方向运动.
、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如图所示),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 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知识点五:运动的快慢,以及运算。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
t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V=S/t
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
3、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1:
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习题1:
飞机速是声速的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例2: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习题2: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例3: 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习题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

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叫。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3、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4、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A.分米B.62厘米C.分米D.毫米
5、⑴某同学用厘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4次,其结果分别是㎝、㎝、㎝、㎝,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记作㎝。

⑵某同学用学生直尺测量活页本的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
据、、、、,其中有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它是。

测量中接近活页本真实的长度是。

6、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
速度为12m/s,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运动.7、研究运动的时候,地面、树木、太阳、人体自身都可以作为运动的参照物.毛泽东主席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着名诗句,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理解,是以为参照物,判断运动了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