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材分析说教材说课标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1章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七年级新教程第一章第5小节的内容。
它是前一部分加、减、乘、除运算知识的完结与提升,对后面学习科学记数法又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
特别是对于与乘方运算相关概念的理解,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观察、探索、总结的数学思想。
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课时的教学力求达到以下目标:1、通过现实背景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会用计算器完成乘方运算。
3、已知一个数,会求出它的正整数指数幂,渗透转化思想。
4、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究过程,向学生渗透比较、归纳、猜想,建立数学模型的数学思想。
重点: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难点:负数的乘方运算二、学生分析我班学生中农民工子女占到90%以上,由于家长素质不高,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非常不利,学习习惯差,小学基础薄弱,再加上七年级学生受年龄限制,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中不宜过深。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分析教法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学法上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旧知识中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发掘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激。
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里放些米粒吧。
第一个格放2粒米,第二格放4粒米,第三格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大米?”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大米吗?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问题,此时并不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解答,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并为后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 有理数【说课稿】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六节的内容.“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学生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并且刚刚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使学生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初二学习实数减法运算、高中学习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2、能力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3、情感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二、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等。
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运用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辅助教学工具:卡片、温度计、、多媒体三、过程分析:全班同学齐读口号:减法运算并不难,变成加法来运算。
初一上学期数学第一章说课稿

初一上学期数学第一章说课稿初一上学期数学第一章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习了负数的认识之后编排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所以有理数的认识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有理数》的认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数学分类标准的确定;特点之二是数学思维的逻辑严密性。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能力目标:数学分类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选定标准、严密分类的数学素养。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二、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根据自己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里。
二是运用五化式教学法即教学目标问题化,学习过程研究化,知识结结构网络化,练习设计层次化,教学手段信息化,使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内化为自主探究,自我成长的过程。
同时触发学生的思维,注重渗透常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数形结合,集合图解等方法。
三、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储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中我用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自主阅读,质疑提问,合作释疑,竞练赛能,等一系列科学高效的优化性课堂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四、说教学流程1、课题引入同学们:看课题,教师直接板书课题《有理数》,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难道咱们今天要给数的家族评理来了吗?看哪些是有理的数?要想弄个明白,请把心思投入今天的学习。
第一章 有理数 知识树说教材

第 内一 容章 分有 析理 数
五条运算律
让学生体会: 数域扩充后运算律的一致性
四、思想方法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
绝 对 值 号 乘 方 符 号
对立统一 思想 转 化 思想
数轴 加减 乘 除 乘 混 法法 法 法 方 合 法法 法 法 法 运 则则 则 则 则 算
负 号
一个工具
分 类 思 想
三个符号
绝对值
利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大小 掌握绝对值的概念及计算 互为相反数的点在数轴上的特点 掌握相反数的概念 借助数轴比较大小 理解数轴上的点和 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数轴 相反数 加法 绝对值
互逆
加法法则
加法运算律 减法法则 加减混合运算 减法 乘法法则
掌握数轴的概念
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有理数
有理数 的相关 概念
有理数 的相关 运算
运 算 基 础
物理 化学
其它学科 第 知一 识章 联有 系理 数
生物
地理
做好铺垫
六、通用工具(联系中考)
知识发展的重要线索
2010年:1、(3分) 下列四个数中最小的 是( ) (A)-10(B)-1 (C)0 D)0.1
2012年:1.和数轴上的点一一 对应的是( )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
二、新课标对本学段学习目标要求:
探究
提 出 问 题
思 考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形成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形成
亲 历 感 受
学会 反思 兴 趣 信 心
运算 推理
能力
知识与 技能
观 念
过程与 方法
数据处理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总 体 目 标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 “有理数”中,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出 发引入有关内容,体现概念产生的必要性
▶有理数加法
求0度冷藏室两次两次改变温度的结果
第三章 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决方法 • 3.2 二元一次方程组 • 3.3 消元解方程组 • 3.4 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 • 本章综合
本章解读
• 学生要了解一次方程的概念 •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
念 •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 会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谢谢大家!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 3)+(-5)=?
▶有理数减法
计算温差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5-(-4)
• “整式的加减”一章,无论是概念的引出, 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 题展开的
• “一元一次方程”中,实际问题情境贯穿始终 ▶物理问题 93页例2行程问题
▶几何问题 93页例1(1)体积问题 ▶经济问题 95页例4销售中盈亏 ▶三农问题 95页例3问题 ▶存款利息问题 95页例3问题 ▶中外名题 部分与总体的比例问题,鸡兔同笼问题 ▶体育问题 107页例1足球赛积分
• “直线与角”中,注意揭示几何图形基 本概念源于现实世界的抽象性特点
本章引入的是几何图形的一些最基本概念,如几何图形 ---点、线、面、体、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这些概 念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最基本的几何概念,必须注 意这些基本概念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初步了解这些概 念的抽象性特点,从而初步能用几何观点认识现实世 界。 章头图 第1节开头 点、线、面、体的关系 练习、习题中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材分析(说教材 说课标)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3步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6、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7、通过观察、试验、类比、推断等活动,体验数、符号和图形能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8、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中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
二、教材背景分析(设计思路)1、实际事例理解数学概念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有关数学概念,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第1节中通过现实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第2节中通过观察温度计和刻度尺上的刻度引入数轴的概念,进而引进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第6节中通过厨师制作的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的概念。
力图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本质。
2、生活经历和经验体会运算法则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从分析情境中的事理入手,提炼数学道理,引导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例如第4节中创设足球比赛的情境,通过计算某球队在主、客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数,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分法则;第5节中创设了水位升降的情境,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力图通过把具体事例先数学化,再探究其规律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4节中例题4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计算城市的日温差;还是第4节中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铁路巡道员离开住地的距离。
力图通过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后,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就能巧妙的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有理数的实际价值,不是仅仅用于运算,而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有理数一、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二、本章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理解绝对值的两种意义,•一种是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另一种是代数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以线段长度来表示一个数的绝对值的;而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则是给出了求绝对值的法则,由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知,有理数a•的绝对值可表示为:│a│=(0) 0(0)(0)a aaa a>⎧⎪=⎨⎪-<⎩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5)若│a│=│b│,则a=b,或a=-b或a=b=0.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是数从自然数扩展到有理数,初步形成有理数的概念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是小学算术的延续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2《有理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整数的基础上,引入负数和分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有理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自然数和整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负数和分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实例和贴近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性质,能够运用有理数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教学难点:负数的概念和性质,有理数的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认识负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有理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新知识。
4.拓展应用: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理解有理数的盘义,能用数轴上的点农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3步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6、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7、通过观察、试验、类比、推断等汹动,体验数、符号和图形能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8、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汹经验中数学:信息,发现并捉出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
二、教材背景分析(设计思路)1、实际事例理解数学概念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引入有关数学概念,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第1节中通过现实常见的情境图片引进负数:第2节中通过观察温度计和刻度尺上的刻度引入数轴的槪念,进而引进绝对值与相反数的概念;第6节中通过厨师制作的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的概念。
力图通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本质。
2、生活经历和经验体会运算法则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从分析情境中的事理入手,提炼数学道理,引导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例如第4节中创设足球比赛的情境,通过计算某球队在主、客场比赛中的净胜球数,引导学生归纳有理数加分法则;第5节中创设了水位升降的情境,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力图通过把具体事例先数学化,再探究其规徐的沾动,让学生感受有理数运算法则的合理性。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第4节中例题4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计算城市的日温差:还是第4节中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计算铁路巡道员离开住地的距离。
力图通过正数、负数衣示相反意义的量后,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就能巧妙的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有理数的实际价值,不是仅仅用于运算,而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游戏应用逐步捉高运算能力设计实际问题、设置赋有新意的游戏,让学生通过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做游戏,逐步提高运算能力。
例如第4节中的填幻方,第5节中的闯迷宫,数学活动中的算24点等。
力图通过不枯燥的实际问题、有吸引力的游戏,寓教于乐,不断熟练运算,逐步捉高运算能。
特别是小学基本运算能力弱的学生,不能靠人量计算题训练短期提高运算能力(适虽定期反复计算题训练有效〉。
、工具计算器操作分散到相应各节5.计算器•种运算匸具,目前初中生需要掌握的操作步骤应该像看匚具说明书•样,让学生自己课外阅读并实践(看不懂的问•下看懂的),没必要强调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妥求,放学回家后根本就无法做到这样要求,计算器作为•种现代化普及运算工具(卖菜会用),也不能规定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保证在进行运算训练时不使用计算器就行了。
三、知识结构负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寻找生活中的实例的过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
(2)通过生活实例认识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衣示盘义相反的虽,会解决如“如果将向东行走5km记作+5km,那么向西行走3km可以记作什么?”等问题。
(4)知道有理数的意义和分类。
二、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内容节不多,三、教学建议1、情境创设:(1)除了课本4个画面,应该让学生预习寻找、收集现实情境比0小的数,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大量存在小学没学过的新数-…负数。
(2)除了用正数、负数衣示温度零上、零下相反意义的量,还要进-步举例,让学生体会用正数、负数农示相反意义的量的便捷。
2、探究活动:要探讨■并合理解释情境中新数…-负数比0小的恿义,充分感受负数的本质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寻找生活中的实例的过程,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耍性;能判断•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用正、负数农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数轴一、教学目标1、经历与温度计类比和探索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人小的过程。
2、会正确画出数轴。
3、会用数轴上的点衣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衣示有理数)的点农示的数。
24-的人小”等问题。
、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会解决如“利用数轴比较4, . . 355、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建议1、情境创设:耍通过温度计或刻度尺(天平等)实际事例推广建立数轴农示有理数,妥借助温度的高低等实际事例推广数轴上点衣示数的大小。
.2、探究活动:(1)通过温度计等实际事例探究在数轴上如何农示如何负数(-1.3衣示,先确定在哪两个负整数之间,在思考靠近哪一个负整数,用实际例子理解)。
(2)根据数轴画图效果(作业本、黑板〉、衣示数的大小范围(衣示100、200大数〉,探究如何选取适当的1个单位长度农示数1。
3、练习作业:适当增加负数、分数在数轴上的农示,尤其是负分数最容易出错。
4、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是化抽象为巴观、化难为易的常用方法,华罗庚“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能正确在数轴上衣示各数,就能比较出各数的人小。
注意这时的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还没有—对应。
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与温度计类比和探索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人小的过程:能用数轴上的点农示有理数和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绝对值与相反数一、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一一探索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沾的关系。
2、能说出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意义,如会这样叙述:“农示・3的点A与原点的距离是3, 所以-3的绝对值是3”等。
3、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24"的人小”等问、会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如解决“利用绝对值比较,4—— 35题。
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建议1、概念理解:第1课时绝对值的几何盘义,比较负数的人小还是通过数轴,第3课时绝对值的代数总:义,-个数的绝对值与该数的关系,比较负数的人小可以通过绝对值。
不要把第3课时调到第1课时,绝对值概念从几何意义转化成代数意义,不要过早形式化,要从本质理解概念。
2、几何意义: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相反数的几何意义3、含有字母的绝对值是学生难点,不要过早过多涉及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意义的过程:能求出有理数的绝对值和和反数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的过程。
、会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3、认识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禅的合理性,会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4、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运算。
5、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6、感受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对立统•,体会“化归”的思想方法。
二、课时安排4课时三、教学建议1、探究濟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的范圉的运算律、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省略加号和括号(只含有性质符号)的运算方法(代数和)全都必须通过情境洁动探究出来,而不是直接灌输,探究活动的背景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不少学生(女生)不了解、不理解足球比赛的净胜球2、总结归纳:运算律如何简便计算要总结归纳方法:同号、同分母、和为0、和为整数,如何省略加号和括号简便计算。
3、反思提高:适量运算训练,可以增加不枯燥的实际问題(例题7铁路巡道员离开住地的距离)或有吸引力的游戏形式训练运算,在反思纠正错误中,逐步提高运算能力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加、减法法则和加法运算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3、会将有理数的除法转化为乘法。
4、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5、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感受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感受有理数乘法与除法的统•性以及分类、化归等思想方法。
二、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建议1、探究括动:有理数乘除法则、运算律、确定符号的力法全都必须通过情境活动探究出来,而不是直接灌输,让学生真正理解感受到它们的合理性2、总结归纳:运算律如何简便计算要总结归纳方法,如何先确定符号简便计算。
3、反思捉高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的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和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可以收集学生在作业中所犯的各种有关符号、运算顺序的错误,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改错来作为矫正的一种方式。
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目标1、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方意义的过程。
2、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4355) ? (2?””、“3、知道底数、指数和幕的概念,能说出诸如“、”的底数、指数3和幕,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幕。
4、会用科学记数法农示较大的数。
二、课时安排课时2三、教学建议、情境创设:用耐师制作的拉面的场景引进乘方的槪念,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书写不1便的人数值的引进科学记数法,让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数学的本质。
如,•些运算技巧结算方意义和运的理解下,要总归纳在结2、总归纳:对乘222424?)) ??2, ((?2”等,帮助学生弄清运算顺序,减少学生在书写中随意地33添括号或去括号。
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乘方恿义的过程: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理解帛的意义)和用科学记数法农示一个较大的数。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教学目标1、经历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符号和顺序的理解的过程。
2、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3、会用计算器进行较繁杂的有理数混合运算。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建议1、总结归纳:(1)混合运算的常用顺序,加减•级,乘除二级,乘法开发三级,算式中有不同级别先算三级,再算二级,最后一级,有同级别按自左向右进行(2)运算律简便运算的原则,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原则。
2、激发促进:以解决实际问题和“24”点游戏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适虽合理(以三步为主)混合运算训练是必耍的,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坚决摒弃无意义的繁琐混合运算(提高运算能力的误区)。
四、评价建议关注学生经历对有理数混合运算符号和顺序的理解的过程: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注意准确率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