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四篇】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远古时期,原始社会)1.云南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最早使用天然火)北京人(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约3万年、打制石器、但掌控磨光和钻孔技术。
代表骨针。
面貌和现代人类似,能人工取火。
)2.半坡遗址(约6000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建筑,最早种植粟,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代表鱼纹彩陶盆)河姆渡遗址(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最早种植水稻,使用磨制石器,骨耜、栽培稻谷遗存)大汶口居民(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显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3.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同盟首领。
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首创人,号神农氏。
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号轩辕氏。
约4000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炎、黄二帝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
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尧年老后传位舜、舜传位禹,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同盟首领的办法,称为禅让。
大禹治水(三国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西周年龄战国奴隶社会)4.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定都阳城,禹死后,启继位,即禹传子,家天下,开始世袭制。
)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商首领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后来,盘庚迁殷,所以商朝称殷商。
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周族首领周武王在牧野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分年龄和战国)。
5.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内容是周王把土地和臣民等分给亲属,元勋等人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要尽义务:必须绝对服从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国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七年级历史-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上册)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第1课: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
后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
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
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第4课: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我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时期。
2、禹死后,其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4、由于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的暴政,导致商汤灭夏,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5、商朝又称为殷朝。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期末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最多的国家。
2.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能够制造工具,懂使用火。
3.北京人。
1921年发现三颗人类牙齿化石,1929年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3)体质特征: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制造和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1、研究古人类进化过程,早期猿人向现代人演变规律,为人类起源提供了证据。
2、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
4.北京房山周口店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人工取火。
5.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哪些进步?山顶洞人的面貌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这从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可以看出来;他们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开始佩带装饰品,有了审美意识;已经会人工取火。
二、星罗密布的氏族聚落1.最具代表性的氏族和聚落是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三、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二部族联合,: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在逐鹿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它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黄帝——“人文初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弓箭、指南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4、炎帝:教民耕种、制作陶器、发明纺织、煮盐、通商交换。
制作琴瑟、历法。
4.尧舜“禅让”黄帝之后,人们不再通过频繁的战争,来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而是根据贤能的标准以民主推荐的方式推举继承人,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七年级上册期末重要知识点历史

七年级上册期末重要知识点历史作为学习历史的七年级学生,期末考前的复习是非常关键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复习历史这门学科,本篇文章将介绍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中华文明发展史中华文明发展史是一门重要的历史学科。
它主要讲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
学生们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事件和历史人物2.中华文明的“三皇五帝”时期3.秦朝统一中国和汉朝的建立4.唐朝的开放和盛世5.宋朝的改革和科技革新6.明朝的长城建设和海外贸易7.清朝的形成和困境二、世界历史除了研究中国的历史,七年级学生还需要学习世界历史。
以下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知识点:1.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兴起2.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战争3.文艺复兴的发展4.大航海时代和殖民主义的出现5.19世纪工业革命的影响6.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7.21世纪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三、历史思维和方法研究历史并不是简单地记忆事件和历史人物,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历史思维和方法。
以下是几种重要的历史思维和方法:1.分析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2.比较和对比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历史3.理解历史文献和资料4.掌握历史拼图法和时间轴法5.对于历史术语和概念的正确理解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学生们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1.中华文化遗产的种类和保护方式2.认识世界文化遗产,如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5.中国地理中国地理的知识点是七年级上册历史学科的另一个重点。
以下是中国地理的重要知识点:1.中国的主要地形特点和自然资源2.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3.中国的省份和主要城市4.中国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中历史学科的重要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以便提高成绩。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刚刚步入初中的你,感觉历史这门课程怎么样?期末考试快到了,应该如何复习历史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华夏之祖】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黄帝→人文初祖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山顶洞人,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彩陶之谜】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陶器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形成而发明的,距今大约七千年。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期末复习资料(5篇)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果不通过复习使之牢固的保持在记忆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复习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历史复习资料。
下面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小月月给大伙儿收集的5篇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的相关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篇一1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有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曹操较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篇二我国境内已知的较早人类是_元谋人_人(其生活距今约_170万年,在云南元谋发现的。
北京人:在_北京周口店_发现的。
北京人使用粗糙的磨制石器_,使用天然火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会制造陶器。
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粟的国家。
制彩陶。
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禅让制。
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家夏。
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部落的`首领汤,领兵打败了夏,建立了商朝,建都亳。
后来,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
1.诸子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2.夏、商、周三代的交替:三代的起始、结束时间;三代的统治者及其特点。
3.春秋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起始、结束时间;六国争霸、秦国统一的过程。
4.秦朝:___统一六国、统一文字汉字的政策;秦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5.西汉:西汉初年的地理国土、统治与建设;___的政治、军事与文化成就。
二、世界古代史
1.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埃及的社会制度和宗教。
2.古希腊:希腊城邦的特点和发展;雅典的民主制度和文化成就。
3.古罗马:罗马的城市建设和行政制度;帝国的兴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印度和___:印度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制度;___的起源、发展和影响。
5.犹太古代文明:犹太民族的起源和发展;___的创立和特点。
三、中国古代文化
1.诗经:诗经的起源、作者和内容特点;诗经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2.古代科技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及其
对社会的影响。
3.中国古代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起源和庆祝活动。
4.传统戏曲艺术:京剧、评剧、豫剧等戏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5.长城:长城的起源、建设和作用;长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以上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到您。
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打印

一、七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1. 商朝的兴衰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兴起于黄河流域,末期逐渐衰落。
商朝的兴衰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周朝的建立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建立在商朝的基础上。
周文王推翻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开创了周文化的鼎盛时期。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诸侯割据,战争不断,但同时也是国家分裂割据、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4. 思想家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
6. 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在统一我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等,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 兵马俑的发现秦始皇陵被发现后,其中有大量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实物反映了秦代的军事力量和雄伟规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8. 儒家、道家、墨家三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代表的儒家、老子代表的道家、墨子代表的墨家是三大思想流派,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思想体系。
9. 秦汉建筑艺术秦汉时期的建筑艺术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如秦始皇陵、汉长城、汉代的水利工程等都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工程。
10. 中秋节的起源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奠活动,后来逐渐演化成家人团聚、赏月、赏菊等民俗活动。
11. 诗经的创作《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我国文学的重要遗产,记录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对后世诗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女真族的迁徙女真族的迁徙活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其活动对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秦始皇的统一文字秦始皇推行了统一文字的政策,统一了文字的书写和文字的形式,为后来的汉字体系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_七年级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刚刚步入初中的你,感觉历史这门课程怎么样?期末考试快到了,应该如何复习历史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一上册历史必考知识点归纳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的农耕生活
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
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
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
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3、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华夏之祖】
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
黄帝→人文初祖
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
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遗址在云南省元
谋县(位于长江流域)。
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
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山顶洞人,是由
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彩陶之谜】
陶器产生的历史条件:
陶器是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形成而发明的,距今大约七千年。
而农业大约是在距今
一万多年前开始出现的。
在农业生产出现之前,人类的远古祖先靠原始的狩猎、采集
维持生活。
由于所获食物的有限,一般都是随即消费掉了,很少需要贮存;贮存容器多
由大自然中的植物枝条或较大些的果实硬壳加工、编制而成。
农业生产开始出现以后,一方面所获取的食物多了,需要贮存多余部分以备无收获的季节食用;另一方面,植物
的种子也需要贮存保留至来年再种;再者,要防止自然界其他动物、虫类对贮存食物、
种子等的危害,原先的那些容器显然已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因此,陶器的出现是必然的,它是农耕生产的伴随物。
陶器的发明与火的利用,是与人们对于粘土的认识分不开的。
在长期的生产、生
活中,远古祖先们逐渐发现,被水浸湿后的粘土会变得硬结起来,如再经火烧烤,则
会变得更加坚硬,且火烧时间越长、火力能达到的程度越高,粘土的坚硬程度就越高。
这时候的粘土,即使再泡进水里,也不会松散或变软,且再不会回复到粘土的原本形态。
因此,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远祖认识火和粘土的性质、作用的结果。
彩陶,顾名思义,就是表面有彩绘装饰图案的陶器。
它分为彩陶和彩绘陶两种。
彩陶是在陶坯上直接绘制图案,然后入窑烧制的,其特点是彩绘图案可经久不脱;彩绘陶则是将花纹图案绘制在烧成后的陶器表面,其缺陷是图案花纹容易剥落。
彩陶的制作:
彩陶的制作,主要有几个环节:挖陶窑、制陶坯、烧制。
当时的陶窑主要有两种形式:横穴窑、竖穴窑。
它们的面积一般不大,大型陶器一次只能烧制一只,小型的一般一次也只能烧几只到十几只。
彩陶的坯子一般是手工制成,具体有两种方式:小型的器物大多直接用手捏塑的方法制成陶坯,比较大型的器物用泥条圈叠筑法或泥条回旋盘筑法。
前者是先把经过充分搅拌、揉捏的粘土搓成泥条,然后把泥条做成一个个圆形泥圈,再把泥圈一个接一个地迭起来,制成坯子;后者是把一根泥条回旋盘成陶坯的雏形。
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制陶技术的不断发展、改进,陶器的制作也开始采用轮制法。
这样制成的陶器厚薄均匀、外形美观。
初步成型的陶坯在稍稍晾干后,要用光滑的石子或其他一些光滑坚硬的工具对它的表面进行压磨,以使之缜密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