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感性无功功率的电流相量滞后于电压相量90度,容性无功功率的电流相量超前电压 相量90度。所以常用容性无功功率补偿感性无功功率以减少电网无功负荷。这就是所 谓变压器“吸收”无功电流而电容器“发”无功电流的道理。 视在功率: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内,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称 为视在功率,以字母S表示,单位伏安(VA)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压器的原理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磁装置,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从一个电路向另一个电路传 递电能或传输信号的一种电器。 电力变压器是将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升高或降低,以利于电能的合理输送、分配和使 用。 按相数分为三相变压器和单相变压器,按绕组形式分为自耦变压器、双绕组变压器 和三绕组变压器,按冷却介质分为油浸式、干式和充气式。 变压器正常运行时,由于负荷变动,或一次测电源电压的变化,二次侧电压也是经 常在变动的。电网各点的实际电压一般不能恰好与额定电压相等。这种实际电压与额 定电压之差称为电压偏移。这种偏移时不可避免的,但不能太大,否则就不能保证供 电质量,所以对变压器进行调压时变压器正常运行中一项必要的工作。 有载调压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变压器的绕组中,引出若干分接头,通过有载调压分接 开关,在保证不切断负荷电流的情况下,由一个分接头切换到另外一个,以达到改变 绕组的有效匝数,即改变变压器变比。
2 2 视在功率2=有功功率 +无功功率
功率因数: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之比 一次设备是指直接生产和输、配电能的高压电气设备,电能从发电厂送到各用户。 如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电容器、 输电线路等。 二次设备指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控制、调节、保护以及为运行、维护人员 提供运行情况或产生指挥信号所需的电气设备。 对于交流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一般可以用互感器作为它们的分界,也就是说,与 互感器一次绕组处于同一回路中的电气回路称为一次回路,连接在互感器二次绕组端 的电气回路称为二次回路。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一)、发电 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以及风力发电、太阳能 发电、潮汐和海洋能发电等。 二)、配电 由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组成,把发电厂输出的电能输送到最 终的用户。 三)、变电 1、升压变电站:一般设于发电厂内或电厂附近,将发电厂输出的电压升高, 由高压输电线路将电能输出,与电力系统相连。 2、降压变电站:一般位于负荷中心或网络中心,一方面连接电力系统各部分, 同时将电压降低,供给地区负荷用电。 3、开关站(开闭所):仅连接电力系统中的各部分,可以进行输电线路的断 开和接入,而无变压器进行电压变换。 四)、用电 联接在电力系统各级电网上的一切用电部门,称为用户。按用户用电负荷 的重要性,将负荷可分为三级(一级、二级、三级负荷)。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目录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 二、电力系统的优越性及特点 三、电能的质量标准 四、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 五、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六、电力系统的一次、二次设备
一、电力系统的组成
电能从生产到供给用户使用, 一般要经过发电、输电、变电、 配电和用电几个环节。由发电 机、输配电线路、变配电所以 及各种用户用电设备连接起来 所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三、电能的质量标准
电能的质量标准主要是电压、频率和波形三项
一)、电压 所有用电设备都必须按照其设计的 额定电压运行,一般仅允许有±5% 的变动范围。 二)、频率 我国的技术标准规定电力系统的额 定频率是50Hz。 对大型电力系统,频率的标准为 线路额定电压正常运行允许变化范围: 50Hz±0.2Hz 对中小型电力系统,频率的标准为 1. 35kv及以上±5%UN 50Hz±0.5Hz ◆频率取决于有功功率的平衡 2. 10kv及以下±7%UN 3.低压照明及农业用电(+5% ~ -10%)Ue ◆电压取决于无功功率的平衡

(完整版)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

(完整版)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
2. 完成转换的实体包括火电厂、水电 厂、核电厂、 风力发电厂、潮汐发电厂、地热发电厂等。
❖ 火力发电:
▪ 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推 动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 按水蒸气温度压力分:中低压发电厂,高压发电厂 ,超高压发电厂,亚临界压力发电厂,超临界压力 发电厂;超超临界压力发电厂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加上各类型发电厂中的动力部分就是动力系统。
电网调度
应用服务器
数据采集和传输
RTU
RTU
RTU
发电
输电
变电
配电
用电
❖ 电力网:
❖ 按电压等级的高低、供电范围的大小的分 类
▪ 地方电力网:电压等级在35kV及以下,供电半 径在20~50km以内
▪ 区域电力网:电压等级在35kV以上(一般为 110kV~220kV),供电半径超过50km,联系 较多发电厂的网络
▪ 水能可储蓄和调节。 ▪ 发电不污染环境。 ▪ 建设投资大、工期长,受自然条件限制。
建设中的水电站
❖ 核电:
▪ 核反应堆中发生核反应发热,水烧成高温高压 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 按照反应堆形式分:
– 压水堆核电站 – 沸水堆核电站(现在发生事故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 重水堆核电站(如中国秦山III期核电站) – 快堆核电站 – 石墨气冷堆电站
▪ 远距离输电网:电压等级为330kV~500kV的网 络,其主要任务是把远处发电厂生产的电能输 送到负荷中心,同时还联系若干区域电力网形 成跨省、跨地区的大型电力系统
电力网:
按电压等级分类: ➢ 低压网:电压等级在1kV以下; ➢ 中压网:1~10kV; ➢ 高压网:高于10kV、低于330kV; ➢ 超高压网:低于750kV; ➢ 特高压网:1000kV及以上。

供电系统基本知识

供电系统基本知识
已撤离现场,可以送电。

五、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简单介绍
1、与安全有关的几个词汇解释 2、操作票制度 3、工作票制度 4、安全用具管理 5、触电急救

1、与安全有关的几个词汇解释
1)高压和低压设备的区分 2)运用中设备的含意 3)设备双重命名 4)明显断开点 5)五防措施 6)防小动物 7)约时停送电 8)二票三制 9)安全距离

1、与安全有关的几个词汇解释
1)高压和低压设备的区分 高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及以上者。 低压电气设备:电压等级在1000V以下者。 2)运用中的设备 是指全部带有电压、部分带有电压或一经操作即带有电压
的电气设备。 3)设备的双重命名 电气主接线图中的高压设备应具有编号和名称的双重命名
工作接地:指配电变压器中性点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 。
1)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 • 优点:当系统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能可靠切除故障线
路,限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的升高。 • 缺点:短路电流很大,对设备造成一定的冲击。系统对
地不绝缘,易发生人身电击事故。 • 一般使用在380/220V系统,110KV、220KV系统。
1000
安全距离(m )
7.20
8.70
63(66)、110
1.50
±50及以下
1.50
220
3.00
±500
6.00
330
4.00
±660
8.40
500
5.00
±800
9.30

电压等级(KV )
10
安全距离(m )
0.95
电压等级(KV )
500
安全距离(m )
4.55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一、电力系统的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由分布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升压和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及电力用户组成,它们分别完成电能的生产、电压变换、电能的输配及使用。

二.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划分电力网:由输电设备、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组成的网络。

电力系统:在电力网的基础上加上发电设备。

动力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和水力发电厂的水库、水轮机以及核动力发电厂的反应堆等)包含在内的系统。

三.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一是经济总量大。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多亿,占整个国有资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电力生产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同时性,电能不能大量存储,各环节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过渡过程非常迅速,瞬间生产的电力必须等于瞬间取用的电力,所以电力生产的的发电、输电、配电到用户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

三是集中性,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无论多少个发电厂、供电公司,电网必须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组织纪律,职业品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四是适用性,电力行业的服务对象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全社会所有人群,电能质量、电价水平与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密切相关。

五是先行性,国民经济发展电力必须先行。

四、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电网电压是有等级的,电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经全面分析论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的。

我们国家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有220/380V、3 kV、6 kV、10 kV、20 kV、35 kV、66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

随着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3 kV、6 kV、20 kV、66 kV也很少使用。

供电系统以10 kV、35 kV、为主。

输配电系统以110 kV以上为主。

发电机过去有6 kV与10 kV两种,现在以10 kV为主,低压用户均是220/380V。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一、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1.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1.1.1电力系统及电力网1.1.1.1电力系统的定义把发电、变电、电网、配电和用电等各种电器设备相连接在一起的整体,称作电力系统。

它包含发电厂的电气部分、降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输配电线路及各类用电设备等。

1.1.1.2电力网的定义、作用、分类1.定义:由相同电压等级的变电所和输配电线路形成的网络结构称作电力网。

2.作用:汇聚、传输、变换、分配电能。

3.分类:为了分析排序电力网可以分成地方电网、区域电网和远距离输电网。

地方电网电压较低(110kv以下),运送功率较小,线路较短(100km以下),排序时可以搞较多精简;区域电网电压较低(110kv-330kv),运送功率很大,线路较长(100km-300km),排序时就可以搞一定精简;远距离输电网(电压在330kv及以上),运送线路少于300km,排序时无法精简。

按电压多寡,电力网可以分成扰动电网,(1kv及以下)、中压电网(3、6、10kv)、高压电网(35、60、110、220kv)、超高压电网(330kv、差值500、差值600、差值750)、特高压电网(差值800、1000kv)。

按接线方式,电力网分成一端电源可供电网、两端电源可供电网、多端电源可供电网。

1.1.2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电能做为一种特定的商品,它的生厂、运送、分配和采用同时展开;生产与国民经济及人名生活关系密切;电力系统运行的过度过程非常短暂。

要求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需要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投入,实施实时监控。

1.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建议;2.安全、平衡、可信的供电;3.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电能;4.满足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应考虑合理分配各个发电厂的负荷、降低发电厂燃料消耗率、厂用电率、降低电力网的电能损耗和管理成本。

1.2电能质量的标准良好的电能质量可以使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L1
L2
L3
L4
QS12
QF2
QS11
W
QS1 QF1
G2
单母线分段接线
• 特点:1)减少母线故 障或检修时的停电范 围。2)断路器检修期 间必须停止该回路的 供电。 应用范围:6~10kV配 电装置出线6回及以上 ;35kV出线数为4~8 回;110~220kV出线 数为3~4回。
L1
L2
L3
L4
一、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1. 什么是电力系统 2. 电力负荷 3. 变电站介绍 4. 供电质量 5. 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
1 什么是电力系统?
• • • •
电力系统的发展史 电力系统描述 电力系统运行特点 电力系统接线方式
1.1 电力系统的发展史
电力系统发展图示:
1891年,德 1882年,法国, 国,奥斯 冯· 密勒, 德波列茨,世 卡· 界上第一个直 三相交流输 流电力系统; 电系统,近 代输电技术 的基础;
单选题
• 1、在分析用户的负荷率时,选一天24h中负荷最高的一个小 时的( )作为高峰负荷。 • A计算负荷,B最大负荷,C平均负荷。 • C • 2、突然中断供电时造成的损失不大或不会造成直接损失的负 荷是( )类负荷。 • A一类,B二类,C三类。 • C • 3、突然中断供电将会造成人身伤亡或会引起对周围环境严重 污染,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在 政治上产生严重影响的负荷,称为( ) • A一类,B二类,C三类。 • A
• 1. 2. 3. 4.
影响负荷特性的主要因素 作息时间 生产工艺的影响(工业企业班制) 气候的影响 季节的影响
3 变电站介绍
• 变电站类别/规 模 • 一次系统与二次 系统 • 主控室

(完整版)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完整版)电力系统基础知识
给水系统、冷却系统
烟囱
储煤场
输煤皮带 江河或水库
蒸汽管道 汽轮 发电机 升压站 机
锅炉 冷却水
冷凝器
第二节 发电厂的类型和变电所的类型
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是火力发电厂的三大 核心设备。
火电厂生产系统包括:制粉系统 供气系统 给水系统 冷却系统
图1-2 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示意图
第二节 发电厂的类型和变电所的类型
• 配电线路:分6-10KV厂内高压配电线路 和380/220V厂内低压配电线路。
• 车间变电所:6-10KV降到380/220V,给 用电设备供电。
第一节电力系统组成及特点
电力系统为什么要联网?
水 库
0.38/0.22kV
M
M
0.38/0.22kV
M
M
动力系统 电力系统
电力网
220kV
220kV
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见习一个电力 系统
厂水力发电
简 单 变电站 电 力 大型工厂 系 统
变电站
输电线
第一节电力系统组成及特点
小型电能用户
配电站
学校 住宅乡村
商店
小型配电站
发电厂
第一节电力系统组成及特点
电能的输送和分配
升压
主传输线 500 kV
三相
降压
电压分配 10 kV
降压 变电站
单相
第一节电力系统组成及特点
三大系统的联系与区别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用户等所 组成的统一整体。
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原动力部分(如水库、水轮机、 锅炉、核反应堆、汽轮机等)。
电力网:变电所、输电线路。
简 单 电 力 系 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

发明于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

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既是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发明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

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

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

它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力,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力供应到各用户。

产生电力的方式:火力发电(煤)、太阳能发电、大容量风力发电技术、核能发电、氢能发电、水利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21世纪能源科学将为人类文明再创辉煌。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将氢、天然气、煤气、甲醇、肼等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类化学电源。

生物质能的高效和清洁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输电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电能的传输。

它和变电、配电、用电一起,构成电力系统的整体功能。

通过输电,把相距甚远的(可达数千千米)发电厂和负荷中心联系起来,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超越地域的限制。

和其他能源的传输(如输煤、输油等)相比,输电的损耗小、效益高、灵活方便、易于调控、环境污染少;输电还可以将不同地点的发电厂连接起来,实行峰谷调节。

输电是电能利用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在现代化社会中,它是重要的能源动脉。

输电线路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地下输电线路。

前者由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等构成,架设在地面上;后者主要用电缆,敷设在地下(或水下)。

输电按所送电流性质可分为直流输电和交流输电。

19世纪80年代首先成功地实现了直流输电,后因受电压提不高的限制(输电容量大体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比例)19世纪末为交流输电所取代。

交流输电的成功,迎来了20世纪电气化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流输电又有新发展,与交流输电相配合,形成交直流混合的电力系统。

输电电压的高低是输电技术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常用输电电压有220千伏及以下的高压输电330~765千伏的超高压输电,1000千伏及以上的特高压输电。

变电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将天然的一次能源转变成电能,向远方的电力用户送电,为了减小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及线路阻抗压降,需要将电压升高;为了满足电力用户安全的需要,又要将电压降低,并分配给各个用户,这就需要能升高和降低电压,并能分配电能的变电所。

所以变电所是电力系统中通过其变换电压、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工装置,它是联系发电厂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同时通过变电所将各电压等级的电网联系起来,变电所的作用是变换电压,传输和分配电能。

变电所由电力变压器、配电装置、二次系统及必要的附属设备组成。

变压器是变电所的中心设备,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配电装置是变电所中所有的开关电器、载流导体辅助设备连接在一起的装置。

其作用是接受和分配电能。

配电装置主要由母线、高压断路器开关、电抗器线圈、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高压熔断器、二次设备及必要的其他辅助设备所组成。

二次设备是指一次系统状态测量、控制、监察和保护的设备装置。

由这些设备构成的回路叫二次回路,总称二次系统。

二次系统的设备包含测量装置、控制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直流系统及必要的附属设备。

配电
1.电力系统电压等级与变电站种类电力系统电压等级有220/380V(0.4 kV),3 kV、6 kV、10 kV、20 kV、35 kV、66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

随着电机制造工艺的提高,10 kV电动机已批量生产,所以3 kV、6 kV已较少使用,20 kV、66 kV也很少使用。

供电系统以10 kV、35 kV为主。

输配电系统以110 kV以上为主。

发电厂发电机有6 kV与10 kV两种,现在以10 kV为主,用户均为220/380V(0.4 kV)低压系统。

根据《城市电力网规定设计规则》规定:输电网为500 kV、330 kV、220 kV、110kV,高压配电网为110kV、66kV,中压配电网为20kV、10kV、6 kV,低压配电网为0.4 kV(220V/380V)。

发电厂发出6 kV或10 kV电,除发电厂自己用(厂用电)之外,也可以用10 kV电压送给发电厂
附近用户,10 kV供电范围为10Km、35 kV为20~50Km、66 kV为30~100Km、110 kV 为50~150Km、220 kV为100~300Km、330 kV为200~600Km、500 kV为150~850Km。

2.变配电站种类电力系统各种电压等级均通过电力变压器来转换,电压升高为升压变压器(变电站为升压站),电压降低为降压变压器(变电站为降压站)。

一种电压变为另一种电压的选用两个线圈(绕组)的双圈变压器,一种电压变为两种电压的选用三个线圈(绕组)的三圈变压器。

变电站除升压与降压之分外,还以规模大小分为枢纽站,区域站与终端站。

枢纽站电压等级一般为三个(三圈变压器),550kV /220kV /110kV。

区域站一般也有三个电压等级(三圈变压器),220 kV /110kV /35kV或110kV /35kV /10kV。

终端站一般直接接到用户,大多数为两个电压等级(两圈变压器)110kV /10 kV或35 kV /10 kV。

用户本身的变电站一般只有两个电压等级(双圈变压器)110 kV /10kV、35kV /0.4kV、10kV /0.4kV,其中以10kV /0.4kV为最多。

3.变电站一次回路接线方案1)一次接线种类变电站一次回路接线是指输电线路进入变电站之后,所有电力设备(变压器及进出线开关等)的相互连接方式。

其接线方案有:线路变压器组,桥形接线,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环网供电等。

2)线路变压器组变电站只有一路进线与一台变压器,而且再无发展的情况下采用线路变压器组接线。

3)桥形接线有两路进线、两台变压器,而且再没有发展的情况下,采用桥形接线。

针对变压器,联络断路器在两个进线断路器之内为内桥接线,联络断路器在两个进线断路器之外为外桥接线。

4)单母线变电站进出线较多时,采用单母线,有两路进线时,一般一路供电、一路备用(不同时供电),二者可设备用电源互自投,多路出线均由一段母线引出。

5)单母线分段有两路以上进线,多路出线时,选用单母线分段,两路进线分别接到两段母线上,两段母线用母联开关连接起来。

出线分别接到两段母线上。

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比较多。

一般为一路主供,一路备用(不合闸),母联合上,当主供断电时,备用合上,主供、备用与母联互锁。

备用电源容量较小时,备用电源合上后,要断开一些出线。

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运行方式。

对于特别重要的负荷,两路进线均为主供,母联开关断开,当一路进线断电时,母联合上,来电后断开母联再合上进线开关。

单母线分段也有利于变电站内部检修,检修时可以停掉一段母线,如果是单母线不分段,检修时就要全站停电,利用旁路母线可以不停电,旁路母线只用于电力系统变电站。

6)双母线双母线主要用于发电厂及大型变电站,每路线路都由一个断路器经过两个隔离开关分别接到两条母线上,这样在母线检修时,就可以利用隔离开关将线路倒在一条件母线上。

双母线也有分段与不分段两种,双母线分段再加旁路断路器,接线方式复杂,但检修就非常方便了,停电范围可减少。

4.变配电站二次回路1)二次回路种类变配电站二次回路包括:测量、保护、控制与信号回路部分。

测量回路包括:计量测量与保护测量。

控制回路包括:就地手动合分闸、防跳联锁、试验、互投联锁、保护跳闸以及合分闸执行部分。

信号回路包括开关运行状态信号、事故跳闸信号与事故预告信号。

2)测量回路测量回路分为电流回路与电压回路。

电流回路各种设备串联于电流互感器二次侧(5A),电流互感器是将原边负荷电流统一变为5A测量电流。

计量与保护分别用各自的互感器(计量用互感器精度要求高),计量测量串接于电流表以及电度表,功率表与功率因数表电流端子。

保护测量串接于保护继电器的电流端子。

微机保护一般将计量及保护集中于一体,分别有计量电流端子与保护电流端子。

电压测量回路,220/380V低压系统直接接220V或380V,3KV以上高压系统全部经过电压互感器将各种等级的高电压变为统一的100V电压,电压表以及电度表、功率表与功率因数表的电压线圈经其端子并接在100V电压母线上。

微机保护单元计量电压与保护电压统一为一种电压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