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海陆的变迁课件1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课件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课件

运用板块学说的观点,解释: (2)科迪勒拉山系是怎样形成的?
科迪勒拉山系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 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因此,科迪 勒拉山系会不断抬升隆起。
3.认识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
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 板块交界 地带,
例如, 环太平洋地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
8、丁地(苏门答腊)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该地位于( B )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9、我国四川省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B ) A.山区面积广 B.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C.大陆漂移 D.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可能是巧合吧? 除非.....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右侧图中的人物是谁?他提出了什么学说?概述学说的内容。
他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他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 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 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 分布状况。
三、板块的运动
(1)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 以大陆命名的: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以大洋命名的:
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1.认识板块
(2)分析六大板块的特征 ①亚欧大陆是亚欧板块的陆地部分么? 亚欧大陆由亚欧板块的陆地部分和美洲板 块、印度洋板块的小部分陆地拼合而成。 ②几乎全是海洋的板块是哪个板块?
海陆的变迁
沧 海 桑 田
从世 界地 图上 得到 的启
板 块 的 运 动

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55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55张PPT)(2024)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都发现了距今超过2.5亿年的爬 行类动物化石,而其他地区未曾发现。这 是为什么呢?
知识讲解
板块的运动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
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据教材P57 文字改编)2023年5月23
日,2023“巅峰使命”珠峰科考登山队员
成功登顶!此次科考中,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青藏科考队在时隔近
60年后再次发现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鱼龙化石的发现,直接证明珠峰地区曾是
一片汪洋大海。导致珠峰地区由海洋变成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
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世界上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
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喜马拉雅山脉
安第斯山脉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知识讲解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大 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坚固、稳定,海陆轮 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大西洋两岸,特别是 轮廓线十分相似
南美洲东岸
非洲西岸
知识讲解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南美洲大陆凸出的部分与非洲大陆凹进的 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如果我们把这两块大陆从地图上剪下来, 它们就可以拼合成一个整体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3.3《海陆的变迁》课件(29张PPT)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来自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变动
海平面的升降
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
02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 的吗?过去人们对此有很长时间的争论。
我们脚下的大地在运动,七 大洲、四大洋是不断变化的。
大地那么牢固、稳定,海陆 轮廓自古就是这样的。
1910年的一天, 年轻的气象学家魏格 纳因病躺在床上,目 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 幅世界地图上。他惊 讶的发现……
合肥今年第六次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01日16时 34分在安徽合肥市肥东县(北纬31.97度,东 经117.61度)发生3.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肥东县已发 生三次3级以上地震。2024年以来,肥东县 已发生六次3级以上地震。
这次地震合肥震感强烈,就连南京都有 震感。那么地震时,是跑还是躲?
地中海是位于亚洲 、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 域,东西长约4000千米 ,南北宽约1800千米, 总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千 米。作为世界上最古老 的海之一,在距今至少 约5000万年以前,地中 海的雏形就已经形成。 可是如今地中海却在以 每年2厘米的速度不断缩 小,为什么地中海会不 断缩小呢?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碰撞 挤压使其面积不断缩小。
魏格纳探究科学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他善于发 现、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我们要学习魏格纳, 把认真严谨的态度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03
板块的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20世纪60年代,在大 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 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 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 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 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 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01

教学课件地理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3.3 海陆的变迁 课件01

对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 出了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说——魏格纳
• 大陆漂移说认为,两亿年前, 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 块大陆,它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 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 成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 布状况。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①两个大洲之间有高度吻合的 海岸线形态。
在I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 石中含有与、海螺、海藻等海洋 生物的化石。
原因:地壳运动
原因:海平面的升降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 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欧洲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 国”,全国约有1/4的陆地低于 海平面。
原因:填海造陆
• 观察 大陆轮 廓,你发现了 什么?
大西洋西岸,特别是非洲西 岸和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 分相似。南美洲大陆凸出来 的部分和非洲大陆凹进去的 部分几乎是吻合的。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②两个大洲之间具有相似的 地层结构。
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③两个大洲之间具有相似 的古生物
•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 的基础上,提出了板块构造学 说。认为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 拼合而成。
• 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 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张裂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裂谷 或海洋
•。
挤压碰撞 形成山脉
•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 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 的地带。
下节课再见!
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海陆变迁,并能解释海陆变迁原因;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基本观点;

3.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和火山地震带分布;

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公开课课件1

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公开课课件1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 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 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 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 辅相成的。
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提示:板 块发生张裂运 动时地表产生 断裂现象,如 东非大裂谷和 红海的形成。
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 日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魏格纳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 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 位。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人了著 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
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西海岸几内 亚湾的凹进部分。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7. (并列)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8. 7级,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大的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 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中国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4°E),发生震级为8. 提示: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冲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 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并列)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 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迹。 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第二,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 第三,在古气候方面,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盖。 7级,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离三个月前发生9.

海陆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完整版)

海陆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完整版)


升降

原 因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喜马拉雅山上的 海洋生物化石
东部海底的 古河流遗迹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迪拜的岛屿
地壳的变动
非 洲



西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 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 他的
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 大裂 谷
在生活中,鸡蛋煮裂,蛋清 会怎么样?
那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什么呢?
产生火山和地震
思考: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地中海-喜 马拉雅山地
震带
环太平 洋火山 地震带
小结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板块与板稳块定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多 活跃
火山。、地震及高大山脉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成 语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

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

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
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
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
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指本实海节,陆沧变课海迁就桑。来田的学原习意海就是陆的变迁
海陆的马石里拉说曾雅明经山了上什是的么海岩问洋石题。中?发现海洋生物的
(印度洋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亚 欧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平






板 块

《海陆的变迁》优质课课件

《海陆的变迁》优质课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新课导入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种海陆的变迁呢?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幅图片,或许看完以后你就会知道这其中的奥秘。
PART 03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我国东海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人类活动的遗迹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新知探究
喜马拉雅地区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新知探究
东非大裂谷的扩张与红海的变迁
• 荷兰的填海造陆工程
第二单元 陆地和海洋
2.2 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知探究
4
拓展延伸
PART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 知道大陆漂移学说,并能运用这一学说来解决一些问题
PART 02 新课导入
• 沧海桑田
新课导入
沧海桑田,可简称沧桑,出自《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 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 陆的变更,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了严密的论证呢? 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活动:搜寻证据
大 陆 拼 合 图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证据1——动物的相似性
我只能生活在热带浅海,为什么南 美洲和非洲都有我的存在呢?
我不会飞,为什么南美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呢?
新知探究 证据2——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 合以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 一对应。
新知探究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不断扩大
新知探究
通过对以上图片的研究,你是否已经得出了导致海陆变迁的原因呢 ?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 原因。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第三章 第3节《海陆的变迁》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3节《海陆的变迁》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沧海桑田
Time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the world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Inspiration from the World Map
板块的运动
The movement of tectonic plates
Hale Waihona Puke 沧海桑田1. 实例了解海陆变迁
活动
海陆的变迁,这个令古人疑惑的问题,在今天看来 已经成为常识。居住在海边的同学甚至可以见到这种海 陆之变。
大胆猜想
搜集资料+实地考察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 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 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
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
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读图观察 观察大西洋的变化
大 西 洋 面 积 不 断 扩 大
3.解释地理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节 海陆的变迁
情境导入
1.能够举出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人地协调观) 2.能够讲述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地理实践力) 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通过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和“世界主要火 山、地震带分布图”,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 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综合思维) 4.通过对世界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的了解,关注人类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和对生命的关爱意识。(人地协调观)
学以致用 请你运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对图示地理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距今超过2.5亿 年的中龙化石
动物分布相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块大陆就像撕破的一张纸,可以拼合在 一起。它们原来会不会是同一块大陆?
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大约在两亿多年以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 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 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课堂活动2:你认为大陆漂移学说,是空想呢,还 是有科学依据的?如有依据,请列举相关证据。
海洋。这是由于海平面的升降引起的。
材料三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
思考: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不断扩大?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地壳变动

自然原因


(主要)

海平面的升降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大陆漂移学说
上图为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大西洋两岸明显的对应性
景德镇一中 钱中一
复习检测:大洲和大洋
即将淹没的岛国
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 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陆地 面积仅26平方公里,海拔最 高点只有4.5米。随着全球变 暖50年后图瓦卢就会被海水 淹没,因此也将成为第一个 因为全球变暖而举国迁移的 国家,像这样的小岛在南太 平洋上还有非常多。而威尼 斯、马尔代夫也同样处于生 死的边缘。
是有科学依据的;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 非常吻合,各相邻大陆的 边缘轮廓也大致吻合。
2.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都存 在亲缘关系及古生物化石 的相似性。
3.大西洋两岸的岩石、古老地 层有许多相似性和连续性。
4.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海陆的 分布状况至今还在发生着 极其缓慢的变化。
……
思考: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中,我们得 到了什么启示?
2.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但不可能直接引
发以下
哪种现象( B )
A、地壳褶皱抬升,形成山脉 C、火山
B、泥石流 D、地震
3.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
成无关的板块是( A )
A、非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
B、美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
4.依据下列材料,请作出合理的解释。
材料一
人们在非洲与印度发现古代冰川遗迹。
材料二 据科学家勘测表明,在南极洲的地下蕴藏
着丰富的煤矿。
5.读“世界主要山脉分布图”与“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 图”,判断世界上高大山脉的分布地带与火山地震带的分 布是否一致?并简要分析原因。
课堂活 动1:分 析海陆 变迁的 原因
思考: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是海洋,现在变
成了陆地.这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引起的。
材料二 我国东部 海底发现 古河道的 遗迹
思考: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 是什么状况?
反映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现在变成了
以南北美洲为主, 包括亚洲、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南极洲板块 包括南极大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一部分
板块运动方式 张裂
挤压
裂谷、海洋扩大 山脉、海洋变小
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课堂活动3:思考与讨论 用板块运动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1.红海的扩张与地中海的收缩
2.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总 结:
课堂知识
一、沧海桑田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 示——大陆漂移学说
三、板块的运动
一、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
沧海桑田,可简称沧桑,出自《神传·麻 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三 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陆的变更,比喻 世事变化很大。
材料一 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
一、沧海桑田——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学说 1.观点:大陆在不断地漂移。 2.依据:大西洋两岸的大陆形状、地质构造、生物
分布及古生物化石等的相似性。 三、板块的运动 1.观点:①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②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活跃,多火山、地震。 2.地理现象:①地中海在不断缩小——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继 续碰撞。 ②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增高——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继续碰撞。
课堂检测
历年澳门陆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年份 总面积
2002 26.8
1.从以下选项中选出澳门面积 逐年增加最合理的解释
(B )
2004 27.5 2006 28.2 2008 29.4 2010 32.8
A、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 每年都划拨一些土地给澳门
B、澳门填海造陆 C、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 下降 D、澳门地壳抬升
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三、板块的运动
知识拓展——六大板块的大致范围
板块名称
大致范围
太平洋板块
以太平洋为主
亚欧板块
以亚欧大陆为主, 包括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印度洋板块 包括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以非洲大陆为主, 包括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