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 单元知识结构图

合集下载

物理知识结构图

物理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t=V0+at 1 S=V0t+ at2 2
Vt 2 = V02 + 2as
V =
V0 + Vt 2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0,X=V0t 竖直方向 Vy = gt,y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 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1 2 gt 2
vy Vx
合 速 度 Vt =
V x2 + V y2 , 与 x 正向夹角 tgθ=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 描述量:线速度 V,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 α,圆轨道半径 r,圆运动周期 T。
λ 描述量:波幅 A,波长λ,波速 V,周期 T,频率 f。 描述公式:V= =λf T 波的形式:横波和纵波。
λ
衍射 波传播过程中遇到孔和障碍物时, 绕过孔和障碍物的现象叫波的衍射。发生 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障碍物的尺寸与波 长可比拟。 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光学知识结构图
本影 光的直线传播 (均匀介质) 半影 日食 月食 小孔成像 c = 3.0×108 米/秒 真空中光速 反射定律
核力 指把各种核子紧紧地约束在 原子核里的力。 核能 指原子核转变中释放(或吸 收)的能量。 质能方向 E=mc2,指出物体具有的 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由质 能方程可以根据原子核转变中发生 的质量亏损Δm,计算出所能释放 的核能ΔE(Δm·C2)。
电磁学知识结构图
多个点电荷平衡 定义:E= F ,E 与 F、q、无关。 q 点电荷场强 E=k 库仑定律 公式 F=k 矢量性:方向规定为正检验电 荷受力的方向。 单位:牛顿/库仑或伏/米。

(2020上海中考物理考纲)第二单元 运动和力

(2020上海中考物理考纲)第二单元 运动和力

上海市初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术(试验本)第二单元运动和力一、概述本单元由匀速直线运动、力和牛顿第一定律等部分组成。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速度公式和路程一时间图像是描述运动的两种方式;力是物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学习压强、浮力等知识的基础;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高中学习力平衡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

要认识参照物在运动描述中的作用,形成运动具有相对性的观点;通过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过程,建立速度的概念,感受控制变量方法;通过路程-时间图像的描绘,感受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要在生活实例、实验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得到二力平衡的条件;在合力概念形成过程中,感受等效替代的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想象和推理而得到的;要紧密联系交通工具、交通标志等实例,感悟运动和力知识的价值,懂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学习本单元需16课时。

二、学习内容与要求(一)学习内容与水平学习内容学习水平2-1匀速直线运动2.2力2.1.1机械运动2.1.2匀速直线运动2.1.3路程一时间图像速度2.2.1力力的图示2.2.2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力2.2.3重力2.2.4摩擦力2-2.5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AABBBBAB(续表)学习内容学习水平2.2力 2.2.6学生实验:用DIS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2.7二力平衡的条件2.3牛顿第一定律 2.3.1惯性牛顿第一定律B B B(―)具体要求2.1.1知道机械运动。

①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②知道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③知道描述一个物体运动必须取另一个物体作参照物;④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1.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

①知道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②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1.3理解路程-时间图像,理解速度。

①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②知道速度的概念;③知道速度的单位:米/秒;④能用公式计算速度、路程或时间;⑤会画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并能利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复习》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 《运动和力复习》课件 人教版

1.正确使用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
1.认:零刻线、测量范围、分度值 认 零刻线、测量范围、 2.选: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适当精确程度和量程 选 的刻度尺 3.放:贴、正、齐 放 4.看: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看 5.读: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读 6.记:结果=数值 单位 记 结果 数值 数值+单位 数值=准确值 估计值 数值 准确值+估计值 准确值
•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 教学方法
1.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 归纳法 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2.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引导分析法: 引导分析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 力平衡: 力平衡: 运动状态,就说几个力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为“ 。 运动状态,就说几个力彼此平衡。它们的合力为“O”。
六 、 二 力 平 衡
概念: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 概念: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 二力平衡: 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 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共线, 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大,共线,反向 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效果与不受力一样), ),将 物体在平衡力作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效果与不受力一样),将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用下时的运动: 用下时的运动: 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即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平衡状态: 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平衡是指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相互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 的特点: 的特点: 用于两个物体上

6运动和力

6运动和力

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授课教案教师: 邓奋 学生: 时间: 年 月 日 段课题:运动和力一、考纲考点机械运动1.运动的描述,能说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说出参照物的概念,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识别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速度与平均速度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说出速度的单位,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能用公式v=s/t 进行简单的计算.力的存在1.能说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说出力的单位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图示1.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说出力的三要素,绘制简单的力的图示 物体为什么会下落1. 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2. 说出重力的方向3.会应用关系式G=m/g 进行有关计算摩擦的利和弊1.列举摩擦力的存在2.能针对具体例子说明摩擦的利与弊节牛顿第一定律1.说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 二力平衡的条件1.说出二力平衡的概念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3.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有关问题(限于最多作用两个力的物体)4.说出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二、 重点知识详解1.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能有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多种形式。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人和动物的大部分食物、各种各样的燃料都储存着化学能;发电站和电池能为我们提供电能;绝大多数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能。

3.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机械运动可分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或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t s,单位为米/秒或千米/时。

5.力既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又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是牛顿。

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6.物体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可以将这三个要素表示出来。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新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结构图及详解

欢迎阅读
高中物理学知识的结构体系
高中物理包括必修1、2共7章;选修3-1、2、3、4、5共19章内容。

归纳起来,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可以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电学和磁学)、原子物理学五大学科部分。

必修1和2属于力学部分;选修3-1、3-2属于电磁学内容;选修3-4主要为光学;选修3-5主要为原子物理学,有3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动量守恒定律)为力学内容。

除了热学部分是初中物理(选修3-3未学)的主讲内容外,其他都在高中期间得到学习和深化。

力学知识结构体系力学部分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PART I 静力学
PART II 运动力学
PART III 动力学
热学知识结构体系
热学包括:研究宏观热现象的热力学、研究微观理论的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是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电磁学知识结构体系
电磁学包括:电学和磁学两大部分。

包括电性和磁性交互关系,主要研究电磁波、电磁场以及有关电荷、带电物体的动力学,二者很难清晰分割。

电磁场和电磁波
光学知识结构体系
原子物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力
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物体的平衡
.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
机械能
第九章机械振动
机械波。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第1课时让小车运动起来1. 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

2. 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运动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3. 小车运动起来的距离:从启动到停止后这一段的距离。

4. 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表示。

5.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对物体用力,要想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6. 拉力是小车运动中的动力。

担心小车掉下去用手挡住,手就是小车的阻力。

7. 拉力太小小车不会动,拉力达到一定程度,静止小车开始运动起来,在小车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第2课时用气球驱动小车1.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 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 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4. 气球越大,小车运动得越远;气球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近。

5. 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对小车施加一个相反方向的反冲力,小车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6. 吹起的气球里喷出气体的方向是口朝向的方向,这就是推力。

上升的气球受到的力是气球口相反的方向,这就是反冲力。

7. 要使气球驱动小车行驶的更远,就用大气球和粗喷管。

第3课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2. 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消失。

3. 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4. 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

转动车轮,将橡皮筋的一端缠绕在车轴上,松开转动车轮的手,车轮就会转动。

5. 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而且小车行驶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的方向相反。

6. 小车运动方向与橡皮筋在小车车轴上缠绕方向有关。

八年级 运动和力 复习

八年级 运动和力 复习

运动与力 复习2 2014.03.07运动状态与受力分析1.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1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沿水平向右做加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到的所有力的示意图.2. 一木块在外力作用下沿水平木板向右匀速运动. 如图2所示,用示意图表示木块所受的牵引力、摩擦力和重力.图1 图23. 如图3一顾客站在自动扶梯上匀速向上运动,请在图中画出她受力的示意图.4. 如图4所示,工人用水平F=80N 的推力, 推水平地面上的货箱而未推动,推力已画出,请画出货箱所受其它力的示意图并标出摩擦力的大小.图3 图45. 如图5中,小球在向下滑动,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6. 如图6所示,小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A ,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运动,木块A 始终静止,试作出木块A 受力的示意图.图5 图67. 如图7所示, 将A 物块放在B 物块上,若A 随着B 向右加速运动时, 作出A 的受力示意图.8. 如图8所示, 将A 物块放在B 物块上,若A 随着B 向右减速运动时, 作出A 的受力示意图.9. 如图9所示, 将A 物块放在B 物块上,若A 随着B 向右匀速运动时, 作出B 的受力示意图.图7 图8 图9F10. 如右图,传送带上A 木块_______(“有”或”没有”)受到摩擦力, B 木块受到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____.关于相对运动的理解(1)如上左图,当木板静止时,木块所收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上右图,当木板以4m/s 运动,木块以2m/s 运动时,木块所收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力与运动知识巩固1. 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下列的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 灯受到的重力与灯对线的拉力B. 灯受到的重力与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C. 灯线对灯的拉力与灯受到的重力D. 灯线对天花板的拉力与灯线对灯的拉力2. 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家庭,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在同一水平路上,汽车加速运动时受到的牵引力小于受到的阻力D. 汽车高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小于静止时对地面的压力3. (2010湖北十堰模拟)小明是一位象棋爱好者,每周必看体育频道的棋类节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运动与力》单元知识结构图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对象:
条件:
结论:
概念:
关于惯性的生活实例: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
条件
方向:
影响因素:
摩擦的
利用与
防止
增大
方法
方向:
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
滑动摩
擦力
静摩擦力
减小
方法
内容
分析
惯性
运动和力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摩擦力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
对象:一切物体
条件: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
结论:保持匀速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关于惯性的生活实例:保持车距、系安全带等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状态,则这两个力的平衡成为二力平衡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同一条直线上,且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
条件
速直线运动状态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因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滑动为滚动
分离接触面(加润滑油、形成压缩空气层等)
摩擦的
利用与
防止
增大
方法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产生条件: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趋势
产生条件:相互挤压、有相对运动
滑动摩
擦力
静摩擦力
减小压力
减小
方法
内容
分析
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