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用中草药熏洗治疗的方法是

合集下载

中药熏洗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

中药熏洗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

中药熏洗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预防,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结束后,在两组深静脉血栓塞率与总有满意率、患者负面情绪水平的比较中,研究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药熏洗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能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负面情绪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中药熏洗;腹腔镜;深静脉血栓在临床医学中,对于妇科的一些常见疾病一般可以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治疗。

但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治疗可能出现深静脉血栓,其中较严重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肺栓塞,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隐患。

而深静脉血栓对于患者的康复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容易使得治疗难度增加的同时也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1]。

在对于深静脉栓塞的常规预防方法多为肢体运动锻炼与药物防治,但其有效性并不乐观。

在中医理论中多数注重对于疾病的防治,且治疗操作相对简便,副作用也相对较低。

本次试验旨在研究中药熏洗疗法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与应用价值,现详细数据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18年9月至19年3月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

研究组资料如下:平均年龄(31.3±4.2)岁,其中最小的患者为21岁,最大的51岁。

对照组资料如下:平均年龄(32.4±4.1)岁,其中最小的患者为22岁,最大的49岁,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选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无相关并发症与禁忌症。

患者排除标准:①近期有大手术史或大出血史;②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③患者相关病历资料不全者。

中医防血栓,让血管不再“堵”

中医防血栓,让血管不再“堵”

2023.0710祝您健康专家介绍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是最隐蔽的杀手。

生活中,血栓离我们并不远。

70多岁的王阿姨连续打了3个多小时的麻将,途中王阿姨弯腰去捡掉在地上的麻将牌,结果一头栽倒,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检查判断为突发“脑梗死”。

临床上还有些患者做完手术后,突发“肺栓塞”;有些人熬夜刷手机、玩电脑,突然胸闷猝死。

临床上,这些病例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凶手”——血栓。

中医认为,血栓的形成与气血运行不畅、湿热内生、瘀血凝滞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病因,防治血栓方法有很多。

▎调节气血防凝固中医并没有“血栓病”病名,但中医有许多疾病都包含在了血栓病的范畴内,比如中风、胸痹、脱疽等。

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就提出血栓属于“血瘀”证范畴。

因此临床上多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防治血栓形成。

中医认为血液正常运行该具备3个基本条件,分别为血液充盈、心气充沛、脉道通利。

如果因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肝肾亏虚等因素影响了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导致血行不畅、血脉瘀阻,从而出现血栓性疾病。

中医对血栓的预防与治疗并非如此简单,首先要讲究的就是辨证,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个体化治疗或给药。

从中医理论讲,瘀血既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是由特定的原因导致的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病理变化。

在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时间,不同时期,配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因此,中医防血栓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防止血液凝固,从而达到防止血栓形成的目的。

常用的中医防血栓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

其中,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中药可以活血化中医防血栓,让血管不再“堵”夏成勇 江苏省中医院血管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血管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中医基础理论扎实,临床经验丰富。

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熏洗疗法历史悠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

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熏洗疗法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的方法,尤为历代医家重视、中药熏洗疗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的优点,尤其对湿疹、荨麻疹、软组织挫伤、冻疮等军队常见病、多发病疗效较好,值得在基层军队推广应用、熏洗疗法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把中药煎煮后,先利用蒸汽熏蒸,再用药液淋洗、浸浴全身或局部患处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

一般而言,熏洗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熏洗疗法包括烟熏、蒸汽熏和药物熏洗三种方法,狭义的熏洗疗法仅指药物熏洗。

一、熏洗疗法的作用中药熏洗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种,同内治法一样,均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的功效,可使得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重新调整和改善,促进机体的恢复,达到治病保健的目的。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的初期,局部红肿热痛,炎症浸润比较明显,热毒壅盛,可用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马齿苋、紫花地丁、青黛、贯众、大青叶、土茯苓、鱼腥草、大黄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药物进行熏洗,控制局部炎症。

热毒较甚,兼有血瘀证时,还可配伍生地黄、赤芍、牡丹皮等凉血活血药物,加强疗效,促进局部炎症渗出物早日吸收而散瘀消肿。

2、活血排脓,敛疮生肌:若肿疡已成,脓成尚未溃破或正气亏虚不能托毒外出者,可配伍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透脓托毒药,以达到促进患处早日液化成脓、脓出毒泄、肿痛消退的目的。

对急性化脓性感染疾病已溃脓、烫伤感染或慢性溃疡等,可用苦参、黄柏、金银花、黄芩、生甘草等清热解毒药物,同时配伍乳香、没药、当归、黄芪等活血祛瘀生肌收口药物煎汤乘热浸泡患处,既能杀菌消炎,清洁创面减轻感染,同时也能使患部充血,血流加速,改善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况,有助于伤口愈合、3、活血通络,行气止痛:软组织损伤(挫伤或扭伤)时,因瘀血积聚,常有肿胀、疼痛和关节运动功能障碍,或骨折愈合遗留关节僵硬、肌腱粘连、肌肉萎缩,关节及机体功能障碍时,可使用威灵仙、独活、川乌、草乌、伸筋草、当归、红花、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药物熏洗,能改善患部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减轻局部组织的紧张压力,同时也能缓解皮肤、肌肉、肌腱及韧带的紧张或强直,早日恢复功能。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
熏洗频率
皮肤科、神经科、眼科、产科及周围血管 类疾病等的熏洗频率多为1次/d。肛肠科、 骨伤科疾病等熏洗频率多为2次/d。肛肠科 便后一般要再次熏洗,以保持患处清洁, 促进伤口恢复。
操作方法
熏洗时间
熏洗时间过短无法充分发挥效果,熏洗时间过 长则可导致局部组织发生渗透性水肿等。一般 熏蒸10~20min,熏蒸后浸洗20~30min,坐 浴则应控制在10~20min。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熏洗时间进行适当调整, 如对于体质虚弱、婴幼儿或其他特殊患者应适 当缩短熏洗时间,可在15~25min,但建议以 汗出为佳,从而保证疗效。
婴幼儿、久病虚弱者应适当减少熏洗时间、降低 熏洗温度、缩短熏洗疗程。
熏洗疗法对于手术患者、瘫痪患者、过敏体质患 者不建议使用,如有特殊需要,应严格遵守药师 指导;不适宜于急性疾病、危重疾病等的治疗。
中药熏洗 适应症
①神经科疾病如中风后下肢 感觉障碍等 ②骨伤科疾病如膝关节骨性 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等
THANKS
对于熏洗部位有 破损、溃疡者慎 用或在医师指导 下进行。
Tips 02
Tips 03
女性经期、妊娠 期、产褥期、盆 腔器官急性炎症 期禁止坐浴。
青光眼、重症贫 血患者、眼部出 血性疾病、化脓 形成局限性病灶 疾病、恶性肿瘤 患者禁用眼部熏 洗。
Tips 04
1
用药前评估
2
操作前准备
3
熏洗剂的制备
4
熏洗疗程
骨伤科疾病熏洗疗程一般为3~4周;肛肠科 疾病熏洗疗程一般为1~2周;妇科疾病熏洗 疗程一般1周左右;周围血管类疾病如下肢静 脉曲张等熏洗疗程为4周左右;神经类疾病熏 洗疗程需12周左右;疗程>7d时,建议1个疗 程结束后停药1d再继续继续下一疗程,以利 机体的自我调节。

中医防治血栓

中医防治血栓

中医防治血栓中医有一些举措可以运用到防治血栓的环节中。

中医认为,血栓的形成与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1. 中药调理: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祛湿通络、调理脾胃等方面发挥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桃仁、红花、丹参、龙胆草等,可以通过药物加减,选用适合患者的中成药或者中药饮片进行调理。

2. 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调理脾胃等方面发挥作用。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经络、调理气血、祛湿通络等方面发挥作用。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揉、按、推、拨、振等。

4.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可以通过调理脾胃、祛湿化瘀等方面发挥作用。

建议患者选择易消化、清淡、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如豆制品、蔬菜水果、瘦肉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中医举措并不是单一的治疗方法,仅仅在防治血栓的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且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行业规范,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药品和治疗方法的监测和跟踪,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 活血化瘀方组成: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牛膝、赤芍、当归等。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通络。

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经闭、痛经等症状。

2. 清热祛湿方组成: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泽泻、苦参等。

功效:清热祛湿、利湿通气。

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水肿、浮肿、尿少、口苦等症状。

3. 调理脾胃方组成: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山药等。

功效:益气健脾、宽中益胃。

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便溏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中药方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配。

同时,中药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中药熏洗疗法.医学PPT课件

中药熏洗疗法.医学PPT课件

冷汗淋漓、四脚发冷等,常因气滞血瘀、气血虚弱、亏损而
引起,用5号方加减熏蒸。
12、妇科带下症、阴痒、阴蚀等症,常用4号方加减熏
蒸熏洗。
13、补肾壮阳: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阳,具有激发和
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独特作用。肾之元阳虚弱,则机体
各种机能随之残遗,百病频生,衰老日至。因此,祛病强身、
抗衰防老、延年益寿,均当以维护元阳--即补肾为首事。
闭状态,使角质层含水量由5%增加至50%,角质层经水合
作用,可膨胀成多孔状态。
4.中药熏蒸解决皮肤部位问题
天然药材,专利配方,辩证施治,药力集中,药效强劲,
中药雾气中的表面活性剂促进被动扩散的吸收,增加表皮类
脂膜对药物的透过率,仅需5-8次(天)鳞屑全部脱落。
5.中药熏蒸解决复发问题
特效药物由角质层直接进入细胞间质,对肌体起到疏通腠理,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固定解除后功能康复过
程的熏蒸康复治疗。
4
6、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常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用熏蒸既可加 快患肢血液循环,增加营养供应,促进组织再生,防止废用
性萎缩,又可刺激外周传入神经反馈信号至大脑相应功能区,
促进大脑功能缺失区联络的沟通与觉醒,产生积极的康复效
果,可用8号方熏蒸。
通经活络作用,全身汗腺已全部打通,为后续护理肌肤打下
良好基础。
10
熏蒸疗法的注意事项
1.施行熏蒸疗法,应时时注意防止烫伤,各
种用具易牢固稳妥,热源应当合理,药不应接触皮
肤。
2.小儿及智能低下,年老体弱者熏蒸时间不
易过长需家属陪同。
3.熏蒸浴具要注意消毒。
4.治疗期间对辛辣,油腻,甘甜等食物摄入
应适当控制。

2013年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2013年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

2013年股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疗方案【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股肿 TCD 编码:BWC220西医病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ICD-10 编码:I80.205【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腓肠肌疼痛肿胀,有挤压痛,足背屈时疼痛加重,胫足踝水肿。

(2)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发热,自臀部以下整个下肢水肿疼痛,大腿内侧股三角处有明显触痛,皮肤发白,重侧紫绀,皮温增高。

慢性期,肿胀减轻,浅静脉扩张充盈,皮肤增厚,小腿可出现色素沉着。

(3)个别病例因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时,则有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咯血,面色紫绀,血压下降,甚至厥脱。

(4)有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外伤,产褥,盆腹腔手术,肿瘤或其他血管病史。

(5)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增高,静脉血流图、超声多普勒、静脉造影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标准》。

(1)发病急骤,患肢胀痛或剧痛,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

(2)患肢广泛性肿胀。

(3)患肢皮肤呈暗红色,温度升高。

(4)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

(5)Homan’s征阳性。

二、证候诊断湿热下注证:患肢明显肿胀,胀痛、压痛明显,皮色暗红而热,浅静脉扩张,皮肤按之凹陷;伴有发热,口渴不欲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数。

【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湿热下注型:发病急骤,疼痛剧烈,压痛明显,肿胀严重,按之凹陷,步履艰难,伴有发热或患肢红热,舌苔薄黄或黄腻,舌质红,脉弦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自拟脉痹通加减。

组成:脉痹通(药物组成:黄芪30g、当归尾15g、三棱10g、莪术10g、地龙9g、川牛膝10g、浙贝母9g、茯苓20g、泽兰12g、泽泻15g)+黄柏10g、栀子10g、连翘12g、苍术15g、银花藤30g。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
阴道疾病等。 Nhomakorabea 历史渊源
中药熏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 煎汤在患处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 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 之为“气熨”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 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 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历史渊源
• 《礼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 《黄帝内经》亦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
中药熏洗法
概述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
热在患处熏蒸、淋洗,借助药 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 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 和、气血流畅,以达到疏通腠理、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 痒目的一种外治方法。
概述
熏洗可分热用和温用两种。热用主要是利 用热气使药力进入肌肤筋骨,以达祛寒解表、发汗 透疹、舒筋通络、活血消肿之效,此法常用于治疗 风寒感冒、风寒痹痛、跌打损伤等症;温用则是将 煎好的药汁晾至温度适宜时, 只洗患处而不熏, 一般用于治疗湿疹、癣以及女性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肿是血伤,用热药水泡洗” 的观点。
熏洗疗法是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熏洗疗法作为中医药 外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方便、有效、副作用小、应 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在治疗骨关节疾病,尤其是伤筋疾患 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熏洗方:红花30g,当归20g,乳香20g,没药20g,羌活20g,独活 30g,防风20g,大黄20g,黄柏15g,川芎20g,秦艽20g,牛膝15g,以上诸 药用3000mL 水煎至沸腾后15min,倒出药液,趁热用药液蒸发的水汽 熏蒸膝关节,以患者耐受为度,待其温度降低至50℃左右时,用毛巾 在药液中浸湿后用力擦洗膝关节,范围包括膝关节上下20cm。如此 反复擦洗直至药液低于30℃,把药液再次加热后,重复熏洗,每次熏 洗30min。 疗程:局部中药熏洗每天1次, 2周为1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