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信用与利率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利息和利率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理论必须能够解释的三个经验事实: • 不同期限的债券,其利率随时间变化一起波动; • 短期利率低,收益率曲线更倾向于向上倾斜;
IS线和LM线的交点表示货币市场和产品时 常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产出组合,由此决定的 利率为均衡利率,对应的产出为均衡产出。
理论特点:
1、与前三种理论比较,考虑到收入的因素;
2、克服了古典学派利率决定理论只考虑商品市 场均衡的缺陷,又克服了凯恩斯学派利率理论只 考虑货币市场均衡的缺陷,同时还克服了可贷资 金利率理论在兼顾两个市场时忽视两个市场各自 均衡的缺陷,因而该模型被认为是解释名义利率 决定过程的最成功的理论。
四、可贷资金理论
同时考虑了凯恩斯的货币因素和古典学派 的实质因素。该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所决定的。
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当 前的储蓄;二是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需求主要也有两个方面:一是 当前的投资需求;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
用公式表示: DL =I+ΔMD SL =S+ΔMS 当可贷资金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达到平衡时,
3、若某人每年存入1万元,年利率为1%,10年后此人存 款余额为多少?
4、某企业期望6年后折旧基金余额为100万元,该企业从 今年开始,按3%的利率计息,每年应提折旧基金为多 少?
5、某客户有合格票据200万元到商业银行贴现,还差60天 到期,若按月息3‰扣除贴现利息,银行实付贴现额为 多少?
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
三、利率的应用——货币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同样数额的资金在不同的时 间点上具有不同价值。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都是按照复 利方式计算的。
货币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相对数是指扣除风险报酬和通货膨胀贴水后的平 均资金利润率或平均报酬率; 其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 来的真实增殖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利息率的乘积。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
该理论的产生:1937 年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 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因此是古典利率理论的延伸。 对凯恩斯利率理论的批评: 认为凯恩斯利率理论完全忽视储蓄、投资等 实际经济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认为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与现 实经济现象不符。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2)
一、古典利率理论(4)
(二)均衡价格论(马歇尔) 基本观点:认为利息是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达到均 衡时的价格。 资本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资本的供给取决于抑制现在消费而对未来享受的 “等待”; 利息率由资本供求双方共同决定。
一、古典利率理论(5)
(三)古典学派关于利率与储蓄、投资间变动关系 的分析: 资本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取决于“时间偏 好”、“节欲”、“等待”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既定时,利率越高,储蓄的报酬 越多,储蓄增加,反之减少;储蓄是利率的增函 数。 当资本边际生产力一定时,利率越高,投资 越少,利率越低,投资越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 数。
(一)利息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 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 利润的一部分。 (二)利率 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称为利息率,简称为利率。以公式表示: 利率=(利息/本金)×100%
二、利率的计算方法
(一)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1、年利率:1% 如:年息 5 厘,指本金 100 元,每年利息 5 元。 2、月利率:0.1% 如:月息 5 厘,指本金 1000元,每月利息5 元。 3、日利率:0.01% 如:日息 5 厘,指本金 10 000元,每天利息 5元。 4、换算: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年利率/365
货币银行学课件第三章利率原理

18
关键利率—到期收益率
1.定义: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是衡量利率的确切目标。是 指买入债券后持有至期满得到的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资本损益)与买 入债券的实际价格之比率。按复利计算是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债券 买入价格的贴现率。 或者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到期收益率是经济学家所认为的衡量利率最为精确的指标。
12
终
值
(二)复利(Compound Interest)终值
• 复利是依次将上一期利息计入下一期本金重新 计算利息的方法。复利反映了利息的本质特征
S P(1 r)
C=S-P
n
13
终
(三)连续复利终值
值
• 若本金为P,年利率为r,每年的计息次数为m, 则n年末的本利和公式为: mn
S P(1 r / m)
•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金, 即: P=B/r 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例1:地价=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2: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例3: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3
利率种类
1.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在利率体系中位居核心 地位。
在美国,该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在其他国家则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 贴现率,即中央银行向其借款银行收取的利息率。
10% 1000 1000 1000 = (1 r )
r=10%,这就是到期收益率。 一般公式:
P FV
(1 YTM )
20
关键利率—到期收益率
3.按复利计算的到期收益率 (2)等额分期付款(Fixed-Payment Loan)的到期收益率 等额分期付款贷款是指在整个贷款期内分期偿还一个固定金额的 贷款。 例如:银行向小王发放1000元的分期付款贷款,期限25年,每年还 款126元。问贷款银行的到期收益率是多少? 按照到期收益率的定义,使这25年还款现值的总和等于小王今天拿 到的本金的贴现率就是到期收益率。因此,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

金融学专业《货币银行学》教案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1.2 货币的职能1.3 货币制度及其类型1.4 我国的货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率2.1 信用的概念与形式2.2 信用制度及其运作2.3 利率及其决定因素2.4 利率的作用与影响第三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1 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3.2 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3.3 金融工具的种类与特点3.4 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第四章: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4.1 商业银行的业务4.2 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4.3 政策性银行与中央银行4.4 我国的银行体系第五章: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5.1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5.3 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5.4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与调整第六章: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6.1 存款创造原理6.2 存款创造过程6.3 货币供应及其调控6.4 货币供应量的测量第七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7.1 中央银行的职能与组织结构7.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7.3 货币政策工具与操作7.4 货币政策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8.1 利率政策的作用与影响8.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条件8.3 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实践8.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与挑战第九章:汇率与外汇管制9.1 汇率概述9.2 汇率决定理论9.3 外汇管制的内容与方式9.4 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与政策第十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10.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0.2 金融创新的影响10.3 金融发展理论10.4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十一章:金融风险与管理11.1 金融风险的类型与识别11.2 金融风险的管理方法11.3 金融风险评估与监控11.4 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实践第十二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12.1 金融监管的原则与目标12.2 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与手段12.3 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的关系12.4 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挑战第十三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13.1 金融创新的动因与类型13.2 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13.3 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13.4 金融创新的风险与管理第十四章: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14.1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类型14.2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影响14.3 国际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14.4 我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与策略第十五章: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15.1 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5.2 金融发展与全球化的关系15.3 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影响15.4 我国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的关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主要分为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银行业务与银行体系、货币政策、存款创造与货币供应、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汇率与外汇管制、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金融风险与管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金融创新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金融发展与世界经济等十五个章节。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信用与利率机制

4.贷款的流动性低于存款的流动性:流动性补偿 或溢价或升水
(4)浮动利率与固定利率
二者的比较: 固定利率:融资中的不确定性减弱,促进 融资;利率不能适时的调整,有可能成为不 合理的利率。 浮动利率:利率能适时地调整;利率波动 带来融资中不确定性提高。
1.中央银行再贴现率与商业银行存贷利率 再贴现率:中心地位,核心和指导作用, 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基础性利率 2.拆借利率与国债利率 拆借利率:弥补临时头寸不足 国债利率:一年期以上政府债券利率,长期金融市 场中的基础利率 3.一级市场利率与二级市场利率 一级市场利率:债券发行时的收益率或利率 二级市场利率:债券流通转让时的收益率
概念 比较: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 复习思考题:贷款利率为什么必然高于存 款利率?(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该进一步思考 的问题,尝试不断补充答案)
贷款利率为什么必然高于存款利率?
1.银行作为企业的本质:追求利润最大化,贱买 贵卖,同时要弥补经营中的费用
2.一部分资产处于低利甚至无利状态:现金资产、 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应收款项
第三章 信用与利率机制
信用与 利率
信用
利率
信用的产 信用的 信用 生、发展 形式 工具
利率 利率影 利率 种类 响因素 结构
3.1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3.1.1 信用的解释 3.1.2 信用的特征 3.1.3 信用的产生 3.1.4 信用发展阶段
3.1.1 信用的解释
信用(Credit)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 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是价 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补充:信用工具的特点
1.偿还性:信用的本质决定 2.可转让性(流动性):财务困难的可能性 必须保证资金借出者自身在出现财务困难时可以通过信用 工具的转让来有效地收回资金,弥补未预期到的资金短缺。 短期信用工具流通转让的货币市场和长期信用工具流通转让 的资本市场应运而生。 3.收益性 4.期限性:两个特例 期限无限短和期限无限长的信用工具 (活期存款存折、股票)
经融学(货币银行学)期末考试名词解释简答题汇总

金融学第一篇货币、信用与金融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货币流通:以个人、企业、财政及机关团体、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对外经济联系为中心的货币收支紧密联结在一起,此收彼支,此支彼收,由此及彼,连绵不断。
由此构成的货币收支系统通常称为货币流通。
2、货币制度:各国在货币问题方面都制定的种种法令。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如何大以及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指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它是货币本质的表现。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基本职能。
货币的五种职能相互联系,共同表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2、金本位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
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
特征:自由流通、自由铸造、自由输入输出、自由兑换。
3、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的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
第二章国际货币体系与汇率制度一、名词解释1、布雷顿森林体系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国的货币金平价应以黄金和美元来表示,形成了双挂钩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各国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1)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三、收益的资本化 所谓:“收益资本化”就是任何有收益 的事物,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 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额。 其计算公式是:P=B/r。其中,B 其计算公式是:P=B/r。其中,B代表 收益,P代表本金,r 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率。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把这个过程倒转过来,如果我们知道在未 来某一时点上有一定金额的货币,只要把 它看作是那时的本利和,就可以按现行利 率计算出要能取得这样金额的本利和现在 所必须具有的本金。这个本金称为现值。 如:5年后有一笔100000元的货币,假如 如:5年后有一笔100000元的货币,假如 利率不变,现值是: P=S/(1+r) P=S/(1+r)n =100000/(1+6%)5=74725.82(元) =74725.82(元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甲方案
年 份
乙方案 现值 5000.00 454.55 413.22 375.66 341.51 310.46 282.24 256.58 233.25 212.04 每年年初投资 额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现值 1000.00 909.09 826.45 751.31 683.01 620.92 564.47 513.16 466.51 424.10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 利息
按单利计算: 按单利计算: 利息 =100×120×1%+100×119×1%+…+100× =100×120×1%+100×119×1%+…+100×1 ×1% =100 ×1%×(120+119+…+1) 1%× 120+119+…+1) =100×1%× 120+1) =100×1%×[(120+1) ×120]/2=7260 本金=100×120=12000( 本金=100×120=12000(元) 本息和=19260( 本息和=19260(元)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信用}

04
信用的历史发展
信用的起源
信用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当时主要用于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中的借贷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如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抵押贷 款。
中世纪欧洲的商业贸易中,信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促进了商品流通和国 际贸易的发展。
现代信用制度的发展
现代信用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银行和金 融市场逐渐兴起。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 信用
目录
• 信用的定义与分类 • 信用工具 • 信用的作用 • 信用的历史发展
01
信用的定义与分类
信用的定义
01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
信用是在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
件的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02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信用不是直接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易,而是通过购买、
信用的消极作用
引发经济泡沫
过度信用可能导致资产价格 泡沫,如房地产泡沫、股市 泡沫等,对经济稳定造成威 胁。
增加金融风险
过度依赖信用可能会导致金 融体系的风险积累,一旦信 用链条断裂,可能会引发金 融危机。
通货膨胀压力
过度信用会导致货币供应量 增加,从而增加通货膨胀的 压力。
道德风险
在信用体系中,由于借贷双 方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道 德风险问题,如借款人过度 借贷、贷款人过度放贷等。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和金融科技 的快速发展,信用制度不断创新和完 善,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 金融服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 的完成,信用制度得到了更广泛的应 用,各种金融机构和信用工具不断涌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特征
信用范围局限于企业;
信用对象是商品资本; 信用载体是商业票据,与产业资本运动相一致;
3.局限性
商业信用的规模有限;
商业信用运动方向受到限制;
商业票据流通局限在一定范围
4、商业信用工具
票据
22
商业本票(期票)、商业汇票、融通票据
期票:指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以发票人本人为付款人,
承诺在一定期间内偿付欠款的支付保证书。票面上注明支 付金额、还款期限和地点,其特点是见票即付,无需承兑。
进步了不少。
5
第一节 信用
二、信用的形式
1.高利贷信用 2.商业信用 3.银行信用 4.国家信用 5.消费信用
6 6.国际信用
第一节 信用
三、信用工具
1.信用工具的演变 2.信用工具种类
(1)短期信用工具 (2)长期信用工具——股票、债券 (3)不定期信用工具——银行券
7
第一节 信用
13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四、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借贷资金供求关系 3、预期通货膨胀率 4、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14 5、国际收支状况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五、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 响
1.利率变动对资金供求的影响
2.利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9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息率及其计算
1.含义:利息率,简称“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本金
额的比率,即利率=利息/本金。
2.利息率的计算 利息率= 利息额/借贷资金额 × 100% 利率可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利率计算可分: (1)单利法 S=P(1+r×n)
(2)复利法 SP(1r)n 10
Chapter3
信用、利息与 利息率
1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信用(信用概念、形式、工具、作用) 利息与利息率(概念、种类、决定因素、影响) 利率理论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2
第一节 信用
一、信用与信用的产生 1.信用的社会学解释:诚信
2.信用的经济学解释
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 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
以偿还为条件 支付利息
3
第一节 信 用
人均 GDP(USD) 300~500
500~1000
信用发展水平
信用被视为可有 可无
信用被大肆破坏
1000~3000 自发信用阶段
3000~5000 信用重组阶段
5000以上 信用良性循环
4
❖ 2007年最新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
❖ 名次 国别(地区)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
39710
4 中国
30100
228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国
9920
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1.促进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3.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 4.调节经济结构
8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
1.利息的含义
节欲论 时差利息论 流动偏好论 马克思观点: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2.利息来源
利息来源于剩余产品或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第二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三、利率的种类与体系
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
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利率的种类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11 附:美国的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
利率体系
(一)利率种类 1、基准利率:也称中心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
他利率的利率。 2、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顺序: 先外币,后本币;先农村,后城镇; 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后小额,循序渐进。
19
本章结束,谢谢观看
20
高利贷信用
1.高利贷信用的产生 2.高利贷信用的特征 3.高利贷信用的本质 4.高利贷信用的作用
21
商业信用1.含义源自企业间用赊账和预付方式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
汇票:指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其支付一定款 项给第三者或持票人的支付命令书。需经过债务人 承兑后方能生效。
➢ 市场利率:借贷资金市场上由供求双方通过竞争形成 的利率。
➢ 官定利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利率。 ➢ 公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金融组织,如银行同业公
会等所决定的利率,是行业公定利率。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2
式中,R为实际利率,r为名义利率,P为通胀率。
(二)利率体系
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金融市场——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利率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20240
12 巴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兰
7560
45880
16 澳大利亚
7460
35900
17 比利时
4470
43010
18 瑞典
4470
48950
19 瑞士
4310
57040
20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 人均GDP:2007年中国排名第104,比2005年143位,2006年128位年
i C、S iI
4.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渠道
15
存款利率
企业、个人存款
银行集中的社会 闲散资金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利息率
贷款利率
浮动利率
企业资金使用 效率
利率水平
贷款规模
差别利率
贷款结构
增加适销商品
货币供给量
产业结构
货币流通状况
稳定物价
16
第三节 利率理论
一、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二、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 三、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
18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水平的高低由市场的供求所决定;形 成一个以中央银行利率为核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 求决定存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中央银行成为利率调节的主体。
2.利率市场化的条件: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体制的完善是利率 市场化的基础;商业银行的规范经营和公平竞争是利率市场化的 关键;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中央银行有效监管是利率市场化的保证。
17
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
一、我国的利率体制
一国的利率体制即一国对利率管理制度总和,包括利率政策、利 率决定机制、利率变动幅度的有关规定。 目前世界各国的利率体制主要有: 利率管制和利率市场化。 我国的利率体制:1949年到1983年,高度集中的利率管制; 1983年至今,利率管制下的有限浮动利率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