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

合集下载

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07.21•【文号】林护发[2008]161号•【施行日期】2008.07.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林护发〔2008〕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加强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规范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的调整,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林业局等7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环发(2008)30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严格控制。

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不得随意调整和更改,必须严格控制缩小自然保护区范围和核心区、缓冲区范围。

特别是近几年晋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得再次进行调整,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也需严格控制。

二、积极引导。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深刻认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生态知识,不断提高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防止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活动影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三、科学划定。

要高度重视新建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划定工作,既要充分考虑主要保护对象的生态需要,又要兼顾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做到科学规划、有效管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遵守程序。

确因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保护管理需要,必须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调整的,按照行业管理的要求,必须经国家林业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评审通过后上报国务院,不得直接上报国务院。

如确因极特殊情况需直接上报国务院的,也必须事先征得我局同意。

五、申报程序和时间安排:(一)每年8月底前,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送预评估材料到我局保护司,材料内容包括拟申报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区调整、更名的相关情况,有关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2、3。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及经营管理建议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及经营管理建议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及经营管理建议摘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各行业面临一定的挑战,尤其是森林资源方面,面临挑战更大,因此,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经营管理成了当前需研究的关键课题。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作为主要支柱,对环境质量与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

基于此,文章先对森林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进行探析,最后对森林资源保护及经营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经营管理引言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为了更好地提升森林资源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就要对其经营与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目前,在林业经济发展中,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森林资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推动林业持续发展。

1森林资源特点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1.1特点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效果显著,但森林资源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小,且森林资源覆盖率低,且整体分布不均,受到生长条件、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与西南区域,西北地区环境较恶劣,不能为林木生长提供便利条件,这也是造成西北区域森林资源匮乏的重要因素。

此外,随着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其结构呈现多样化,部分区域乱伐林业现象突出,对森林资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需完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为其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1.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林业发展中,如果沿用传统发展模式势必会影响到其发展,这就需转变经营方式,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采取完善的保护策略,能够促进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人们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

为此,需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与经营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完善的策略,避免随意开发与破坏等行为的产生,提升森林资源覆盖率,降低环境污染,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森林资源保护是其开发的基础,在林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其中,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保护森林资源的现象。

关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林地区划的相关研究

关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林地区划的相关研究

第源苑卷第源期圆园圆圆年苑月摇林摇业摇调摇查摇规摇划云燥则藻泽贼陨灶增藻灶贼燥则赠葬灶凿孕造葬灶灶蚤灶早灾燥造郾源苑摇晕燥郾源允怎造赠圆园圆圆凿燥蚤院员园郾猿怨远怨辕躁郾蚤泽泽灶郾员远苑员鄄猿员远愿郾圆园圆圆郾园源郾园圆猿关于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中林地区划的相关研究曲宏辉员袁丛鹏蕾圆袁刘成杰员袁吕少杰员袁徐昕员袁李洪涛员袁曹国玉员渊员援烟台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服务中心袁山东烟台圆远源园园猿曰圆援海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袁山东烟台圆远缘员园园冤摘要院理论上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应包含区域内所有的林地尧林木和森林袁能为林地保护利用尧林业规划编制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袁实际应用中袁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却未能包含所有的森林资源袁未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遥通过比较现有的林地概念袁分析了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中森林资源不全的原因袁并提出了区划森林资源时应野地冶野林冶分离袁规划林地时应完善叶土地分类标准曳中的林地分类袁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尧生态用地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四类等相关建议袁以切实发挥森林野一张图冶在林业保护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遥关键词院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曰林地曰地林分离曰森林资源区划中图分类号院杂苑缘愿郾远员曰杂苑圆源摇摇文献标识码院粤摇摇文章编号院员远苑员原猿员远愿渊圆园圆圆冤园源原园员猿源原园源引文格式院曲宏辉袁丛鹏蕾袁刘成杰袁等郾关于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中林地区划的相关研究咱允暂郾林业调查规划袁圆园圆圆袁源苑渊源冤院员猿源原员猿苑郾凿燥蚤院员园郾猿怨远怨辕躁郾蚤泽泽灶郾员远苑员鄄猿员远愿郾圆园圆圆郾园源郾园圆猿匝哉匀燥灶早澡怎蚤袁悦韵晕郧孕藻灶早造藻蚤袁蕴陨哉悦澡藻灶早躁蚤藻袁藻贼葬造郾云燥则藻泽贼蕴葬灶凿阅蚤增蚤泽蚤燥灶蚤灶野韵灶藻酝葬责冶燥枣云燥则藻泽贼砸藻泽燥怎则糟藻泽酝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咱允暂援云燥则藻泽贼陨灶增藻灶贼燥则赠葬灶凿孕造葬灶灶蚤灶早袁圆园圆圆袁源苑渊源冤院员猿源原员猿苑郾凿燥蚤院员园郾猿怨远怨辕躁郾蚤泽泽灶郾员远苑员鄄猿员远愿郾圆园圆圆郾园源郾园圆猿云燥则藻泽贼蕴葬灶凿阅蚤增蚤泽蚤燥灶蚤灶野韵灶藻酝葬责冶燥枣云燥则藻泽贼砸藻泽燥怎则糟藻泽酝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匝哉匀燥灶早澡怎蚤员袁悦韵晕郧孕藻灶早造藻蚤圆袁蕴陨哉悦澡藻灶早躁蚤藻员袁蕴再哉杂澡葬燥躁蚤藻员袁载哉载蚤灶员袁蕴陨匀燥灶早贼葬燥员袁悦粤韵郧怎燥赠怎员渊员援再葬灶贼葬蚤云燥则藻泽贼砸藻泽燥怎则糟藻泽酝燥灶蚤贼燥则蚤灶早葬灶凿孕则燥贼藻糟贼蚤燥灶悦藻灶贼藻则袁再葬灶贼葬蚤袁杂澡葬灶凿燥灶早圆远源园园猿袁悦澡蚤灶葬曰圆援匀葬蚤赠葬灶早砸藻葬造耘泽贼葬贼藻砸藻早蚤泽贼则葬贼蚤燥灶悦藻灶贼藻则袁再葬灶贼葬蚤袁杂澡葬灶凿燥灶早圆远缘员园园袁悦澡蚤灶葬冤粤遭泽贼则葬糟贼院栽澡藻燥则藻贼蚤糟葬造造赠袁贼澡藻野燥灶藻皂葬责冶燥枣枣燥则藻泽贼则藻泽燥怎则糟藻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泽澡燥怎造凿蚤灶糟造怎凿藻葬造造枣燥则藻泽贼造葬灶凿泽袁贼则藻藻泽葬灶凿枣燥则藻泽贼泽蚤灶贼澡藻则藻早蚤燥灶袁憎澡蚤糟澡糟葬灶责则燥增蚤凿藻遭葬泽蚤糟凿葬贼葬枣燥则贼澡藻责则燥贼藻糟贼蚤燥灶葬灶凿怎贼蚤造蚤扎葬贼蚤燥灶燥枣枣燥则藻泽贼造葬灶凿泽葬灶凿贼澡藻责则藻责葬则葬贼蚤燥灶燥枣枣燥则藻泽贼则赠责造葬灶灶蚤灶早援陨灶责则葬糟贼蚤糟葬造葬责责造蚤糟葬贼蚤燥灶袁贼澡藻野燥灶藻皂葬责冶燥枣枣燥则藻泽贼则藻泽燥怎则糟藻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凿燥藻泽灶燥贼蚤灶糟造怎凿藻葬造造枣燥则藻泽贼则藻泽燥怎则糟藻泽葬灶凿凿燥藻泽灶燥贼责造葬赠蚤贼泽凿怎藻则燥造藻援月赠糟燥皂责葬则蚤灶早贼澡藻藻曾蚤泽贼鄄蚤灶早糟燥灶糟藻责贼泽燥枣枣燥则藻泽贼造葬灶凿泽袁贼澡蚤泽责葬责藻则葬灶葬造赠扎藻凿贼澡藻则藻葬泽燥灶泽枣燥则贼澡藻蚤灶糟燥皂责造藻贼藻灶藻泽泽蚤灶贼澡藻野燥灶藻皂葬责冶燥枣枣燥则藻泽贼则藻泽燥怎则糟藻泽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袁葬灶凿责怎贼枣燥则憎葬则凿则藻造藻增葬灶贼泽怎早早藻泽贼蚤燥灶泽贼澡葬贼野造葬灶凿冶葬灶凿野枣燥则藻泽贼冶泽澡燥怎造凿遭藻泽藻责葬则葬贼藻凿蚤灶贼澡藻凿蚤增蚤泽蚤燥灶燥枣枣燥则藻泽贼则藻泽燥怎则糟藻泽袁贼澡葬贼贼澡藻糟造葬泽泽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燥枣枣燥则藻泽贼造葬灶凿蚤灶蕴葬灶凿悦造葬泽泽蚤枣蚤糟葬贼蚤燥灶杂贼葬灶凿葬则凿泽澡燥怎造凿遭藻蚤皂责则燥增藻凿袁葬灶凿贼澡葬贼贼澡藻造葬灶凿泽澡燥怎造凿遭藻凿蚤增蚤凿藻凿蚤灶贼燥葬早则蚤糟怎造贼怎则葬造造葬灶凿袁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造葬灶凿袁糟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造葬灶凿葬灶凿怎灶怎泽藻凿造葬灶凿袁蚤灶燥则凿藻则贼燥早蚤增藻枣怎造造责造葬赠贼燥贼澡藻枣怎灶凿葬皂藻灶贼葬造则燥造藻燥枣枣燥则藻泽贼野燥灶藻皂葬责冶蚤灶枣燥则藻泽贼则赠责则燥贼藻糟贼蚤燥灶葬灶凿凿藻增藻造燥责皂藻灶贼葬灶凿藻糟燥造燥早蚤糟葬造糟蚤增蚤造蚤扎葬贼蚤燥灶糟燥灶泽贼则怎糟贼蚤燥灶援运藻赠憎燥则凿泽院野燥灶藻皂葬责冶燥枣枣燥则藻泽贼则藻泽燥怎则糟藻皂葬灶葬早藻皂藻灶贼曰枣燥则藻泽贼造葬灶凿曰枣燥则藻泽贼葬灶凿造葬灶凿泽藻责葬则葬贼蚤燥灶曰枣燥则藻泽贼则藻泽燥怎则糟藻凿蚤增蚤泽蚤燥灶收稿日期院圆园圆员原园源原圆圆郾基金项目院烟台市科技创新发展计划渊圆园圆员酝杂郧再园猿苑冤郾第一作者院曲宏辉渊员怨愿远原冤袁男袁山东烟台人袁工程师郾主要从事森林资源调查监测郾责任作者院刘成杰渊员怨愿苑原冤袁男袁山东潍坊人袁硕士袁工程师袁主要从事营林尧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工作遥耘皂葬蚤造院源圆怨缘愿缘愿缘猿岳择择援糟燥皂曲宏辉等院关于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中林地区划的相关研究摇摇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渊以下简称森林野一张图冶冤袁是一个覆盖全境的森林资源分布矢量图袁其将区域内的林地落实到具体的山头地块袁可以直观反映区域内的林地范围和森林资源分布状态袁为林地保护利用尧林业规划编制尧森林督查尧森林资源监管及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尧详实尧高效的数据支持与服务咱员暂遥理论上森林野一张图冶应包含区域内所有的林地和森林袁但实际情况中袁因林地概念不明袁使森林野一张图冶不能准确反映区域内的林地乃至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袁以致森林野一张图冶在林地保护尧森林督查等工作中未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遥员林地概念研究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袁是森林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袁在保障木材及林产品供给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袁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咱圆暂遥通过对比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叶森林法实施条例曳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标准曳叶林地分类标准曳等法律和标准袁发现现行林地标准主要包括法定林地尧国土标准尧林业标准猿种遥员郾员法定林地根据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渊圆园员怨年修订冤袁林地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确定的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袁包括郁闭度园郾圆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尧灌木林地尧疏林地尧采伐迹地尧火烧迹地尧未成林造林地尧苗圃地等咱猿暂遥从概念方面分析袁法定林地主要指政府规划发展林业的土地袁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曳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袁规定土地用途袁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袁其中农用地包括耕地尧林地尧草地尧农田水利用地尧养殖水面等咱源暂遥圆园员愿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袁组建了自然资源部袁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袁编制了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曳袁因此法定林地主要指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曳中规划为发展林业的土地袁非所有附着乔木尧灌木尧竹类的土地遥员郾圆国土三调标准根据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标准曳袁林地指生长乔木尧竹类尧灌木的土地袁以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袁包括迹地袁不包括城镇尧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袁铁路尧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袁以及河流尧沟渠的护堤林遥国土三调标准规定的林地主要指土地现状为生长着乔木尧竹类和灌木的土地袁包括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袁其最少上图面积为源园园皂圆遥但标准中将河流护坡尧坝体范围内的袁公路尧铁路征地范围线内的袁公园与绿地尧高教用地尧特殊用地中的有林地均未单独区划袁而是合并至相应的地类中咱缘暂遥另外国土三调标准中将种植苹果尧梨等人工矮化经济树种的土地定为种植园地袁不属于林地范围袁农林复合经营的土地定为耕地袁亦不属于林地范围遥因此国土标准着重于土地的利用状况遥员郾猿林业调查标准根据叶林地分类标准曳袁林地指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和生产经营的土地和热带或亚热带潮间带的红树林地袁包括郁闭度园郾圆以上的乔木林地尧竹林尧灌木林地尧疏林地尧采伐和火烧迹地尧未成林造林地尧苗圃地尧林业生产辅助用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遥林业调查标准注重土地的覆盖现状袁即附着有乔木尧灌木尧竹类袁连续面积达到园郾远远苑澡皂圆的土地均为林地袁同时包括迹地尧造林失败地等无立木林地袁以及政府规划适合造林绿化的宜林地遥员郾源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林地简介圆园员园年原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全国林地野一张图冶建设工作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技术手段袁通过精准划定区域内林地的位置和边界袁将全国林地落实到了具体的山头地块袁至圆园员圆年底初步建成咱远暂遥圆园员怨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为更好地管理森林资源袁将林地野一张图冶升级为森林野一张图冶遥森林野一张图冶中的林地采用的是林业调查标准袁所依据的基础数据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渊二类调查冤袁反映的是连续面积达到园郾远远苑澡皂圆的涉林土地在全市的分布情况袁包括有林地尧疏林地尧灌木林地尧未成林地尧苗圃地尧无立木林地尧宜林地尧辅助生产用地遥圆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林地应用及矛盾分析摇摇理论上袁森林野一张图冶在林地管理工作中应发挥基础支撑作用袁其能提供落实到山头地块的林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袁为各项工程建设征收占用林地和各项林地规划编制工作快速准确地提供林地现状数据咱苑暂遥圆园员圆年初步建成袁截至圆园圆员年袁森林野一张图冶已应用愿年袁但在实际应用中袁森林野一张图冶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基础支撑作用袁甚至部分工作因其增加了难度遥圆郾员规划保护的林地范围太广圆园员圆年原国家林业局要求各地依据林地野一张窑缘猿员窑第源期林业调查规划图冶编制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袁以统筹协调林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袁保持林地总量稳定袁稳步提升森林保有量遥为更好地保护林地袁部分地区在编制时将林地野一张图冶中的林地全部纳入了林地保护范围渊以下简称林保范围冤袁如此在实际工作中袁因森林野一张图冶中的林地全部在林保范围袁给地方林业工作者的管理林地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遥圆郾圆不同部门标准不同叶森林法实施条例曳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设置为审批涉林建设用地的前置条件遥机构改革前袁国土调查标准和林业调查标准的不同袁导致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对林地的认定有所不同袁从而使两部门的资源图中林地分布有所不同遥在实际工作中袁因标准不同袁增加了建设项目使用林地的难度袁如同一个建设项目在林地转建设用地审核尧审批时袁因两部门沟通不及时袁出现林地认定不同的情况袁既给项目建设业主办理相关土地管理审核尧审批带来不便袁又影响了两个部门对涉林土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管理咱愿暂遥圆郾猿林地资源遗漏森林野一张图冶中的林地包括区域内生长乔木尧竹子尧灌木袁其连续面积园郾远远苑澡皂圆以上的全部土地袁其中包含了城镇尧村庄的绿化带袁公路尧铁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袁工厂内绿化地上的林木袁种植园地上的果园尧茶园和耕地之间尧耕地园地之间坡沟中的乔木和灌木袁此部分土地袁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按照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进行管理遥如城镇尧村庄的绿化带袁其中的道路要拓宽袁难以执行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曰园地上种植的苹果袁农民自发进行的种植结构调整袁改种苹果为栽植小麦尧蔬菜等农作物袁难以按毁林开垦处理遥理论上森林野一张图冶应包含区域内全部的林地袁但实际应用中为了便于工作袁部分单位在区划林地时袁将不适合纳入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管理的土地不区划为林地袁遗漏了部分森林资源袁从而使森林野一张图冶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区域内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遥猿科学区划森林研究森林野一张图冶可有效掌握行政区域内的林地及林木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管理属性现状遥为保持森林野一张图冶的现势性尧准确性和时效性袁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变化情况袁国家林草局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森林野一张图冶年度更新工作袁为社会经济发展考核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基础数据袁为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行政许可和林地保护行政执法尧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提供执法依据袁为各级政府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科学决策尧规范管理提供重要支撑咱怨暂遥森林野一张图冶重点是反映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袁应着重于野林冶而非野地冶遥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已对林地进行了明确定义袁即政府规划发展林业的土地袁并规定占用林地袁应当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袁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遥其中袁林业主管部门的审核内容为是否允许改变林地用途袁不对土地征收或征用进行审查袁如需征收或征用林地的袁应当按照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咱猿暂遥界定土地是否为林地主要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袁而非森林野一张图冶遥为更好分发挥森林野一张图冶的作用袁建议在区划森林资源时应野地冶野林冶分离袁野林冶按照野林类冶区分为乔木林尧竹林尧疏林尧灌木林尧苗圃尧幼林袁野地冶按照叶土地分类标准曳进行分类遥同时完善叶土地分类标准曳中的林地分类袁建议林地分为有林地尧疏林地尧灌木林地尧未成林地尧苗圃地尧未成林地尧宜林地袁避免造成林地概念不清袁给地方管理林地增加困难遥另外建议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尧生态用地尧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四类遥猿郾员有效防止遗漏森林资源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中规定袁森林为乔木林尧竹林和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袁并未依据地类遥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将森林与林地的概念并列袁并未说明森林一定是位于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规定的林地上袁亦可位于非法定林地上咱圆暂遥野林类冶指附着有乔木尧竹子尧灌木袁且连续面积达到源园园皂圆的土地袁只反映土地的覆盖情况袁为森林覆盖率的计算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区域生态价值评估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遥同时也可有效避免地方有意遗漏森林资源袁提高森林野一张图冶的准确性遥猿郾圆有效落实林地保护制度林地指国土空间规划中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袁包含宜林地遥在森林野一张图冶中加入野规划林地冶字段袁将土地的规划属性导入其中袁一方面林地管理部门在进行林地征占用审核时袁参考野规划林地冶字段袁对规划为非林地袁现状为林的图斑袁可不执行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曳的相关规定曰另一方面在窑远猿员窑第源苑卷曲宏辉等院关于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中林地区划的相关研究森林野一张图冶年度更新工作中袁通过对野林类冶的实时监测袁对比规划林地袁可以准确找出违法破坏林地的行为袁为森林督查等林地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遥源总结党的野十八大冶以来袁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野五位一体冶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野四个全面冶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袁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咱猿暂遥我国野十四五冶规划中袁明确提出到圆园圆缘年袁我国森林覆盖率将从目前的圆猿郾园源豫袁再提高超员个百分点袁达到圆源郾员豫袁对林业建设提出了明确目标遥理论上森林野一张图冶能为林业发展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袁但实际情况却是森林野一张图冶应用程度不高袁其森林资源不全面是一项重要原因遥本研究所提野地冶野林冶分离的建议袁可有效提高森林野一张图冶的准确性袁切实发挥森林野一张图冶在林业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遥最后建议在现有土地分类基础上袁增加生态用地袁即土地分为农用地尧生态用地尧建设用地尧未利用地四类袁将用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林地袁如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性重点公益林纳入生态用地袁提高保护力度袁将经济林尧用材林等商品林纳入农用地管理袁提高林业经济产业效益遥参考文献院咱员暂刘玉军郾森林资源管理野一张图冶在桦甸市森林资源保护中作用探析咱允暂郾林业勘查设计袁圆园员怨袁源愿渊源冤院苑原怨郾咱圆暂邱尧荣郾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背景尧问题与技术要点咱允暂郾华东森林经理袁圆园圆园袁猿源渊杂员冤院员原远郾咱猿暂王瑞贺袁张福贵袁李淑新郾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释义咱酝暂郾北京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袁圆园圆园郾咱源暂王瑞贺袁魏莉华郾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释义咱酝暂援北京院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袁圆园圆园郾咱缘暂关梅袁杨志军袁刘政袁等郾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为森林资源野一张图冶细化调查基础底图数据融合技术路线的探讨咱允暂郾山东国土资源袁圆园圆园袁猿远渊愿冤院远愿原苑员郾咱远暂曲宏辉袁王正茂袁孙中元袁等郾烟台市林地野一张图冶建设发展回顾与展望咱允暂郾林业调查规划袁圆园圆员袁源远渊员冤院怨原员圆郾咱苑暂刘忠诚袁张学勇袁蒋宇袁等郾林地野一张图冶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咱允暂郾林业实用技术袁圆园员猿渊员园冤院缘怨原远员郾咱愿暂何冬梅袁龙廷位郾林地认定不确定性对林地保护管理的影响分析咱允暂郾林业调查规划袁圆园员愿袁源猿渊缘冤院苑远原苑怨郾咱怨暂曲宏辉袁胡静宜袁吕少杰袁等郾烟台市圆园圆园年森林野一张图冶年度更新工作的问题及建议咱允暂郾林业建设袁圆园圆员渊员冤院源圆原源缘郾责任编辑院陈旭摇摇摇校摇摇对院邓砚摇陈旭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詬渊上接第员猿猿页冤参考文献院咱员暂孙抱朴郾野森林康养冶是我国大健康产业的新业态尧新模式咱允暂郾商业文化袁圆园员缘渊圆圆冤院愿圆原愿猿郾咱圆暂邓三龙郾森林康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咱允暂郾世界林业研究袁圆园员远袁圆怨渊远冤院员原远郾咱猿暂刘朝望袁王道阳袁乔永强郾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探究咱允暂郾林业资源管理袁圆园员苑渊圆冤院怨猿原怨远袁员缘远郾咱源暂张慧琴袁翟绪军袁何丹郾基于产业共融的森林康养产业创新发展研究要要要以黑龙江省为例咱允暂郾林业经济袁圆园员怨袁源员渊愿冤院缘远原远员郾咱缘暂吴后建袁但新球袁刘世好袁等郾森林康养院概念内涵尧产品类型和发展路径咱允暂郾生态学杂志袁圆园员愿袁猿苑渊苑冤院圆员缘怨原圆员远怨郾咱远暂张绍全郾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推进现代林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咱允暂郾林业经济袁圆园员愿袁源园渊愿冤院源圆原源远郾咱苑暂苏峰郾保健旅游前景看好咱允暂郾技术监督纵横袁圆园园园渊怨冤院圆圆郾咱愿暂郑贵军袁段菁阳袁刘俊昌郾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动力机理研究咱允暂郾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渊社会科学版冤袁圆园员怨袁员猿渊圆冤院怨缘原员园员郾咱怨暂季曦袁李刚郾推动中国生态经济学复兴袁助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要要首届野生态经济学与生态文明冶国际会议综述咱允暂郾生态经济袁圆园圆园袁猿远渊远冤院员猿原员愿袁猿猿郾咱员园暂黄金凤袁曹玉昆郾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咱允暂郾林业科技袁圆园员怨袁源源渊圆冤院源苑原源怨郾咱员员暂张吉乾袁张文凤郾贵州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杂宰韵栽分析咱允暂郾科技风袁圆园员怨渊圆缘冤院员猿愿袁员缘员郾咱员圆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郾解读院叶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曳咱耘月辕韵蕴暂郾渊圆园员怨原园猿原员猿冤郾澡贼贼责院辕辕憎憎憎郾枣燥则藻泽贼则赠郾早燥增郾糟灶辕皂葬蚤灶辕猿怨缘苑辕圆园员怨园苑园源辕员缘员源源缘圆愿猿愿源怨缘圆缘郾澡贼皂造郾责任编辑院杨焌熔摇摇摇摇校摇摇对院张林艳摇杨焌熔窑苑猿员窑第源期。

阐述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

阐述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

阐述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及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人类与其他物种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不仅影响着人类活动,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笔者现对森林资源的培育、管护、利用方法作详细论述,旨在提高森林资源总量,确保其利用的合理性。

一、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培育是森林资源利用全过程的首要环节,在森林资源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培育的最大作用是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大规模培育不仅能提高森林资源总量,还能建立或形成森林,起到恢复生态的作用。

森林资源培育可采取以下措施:1、借助科技力量开发展林业林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其中一个基本战略是科技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点,林业培育人员可采用科技技术实施林木培育,以此提高林木或森林资源的再发展能力。

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环境和经济协调,二者共同发展,这就需要借助科技力量。

一方面借助科技技术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另一方面借助科技推动经济,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提高林木培育科技含量的方式来促进林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2、保护湿地,实现湿地的合理开发湿地是林木生长的必要条件,森林资源有效性培育的前提是湿地开发与利用,只有做好了湿地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

目前可采取的湿地保护与湿地开发、利用对策有:(1)停止对湿地地质的改变与破坏。

湿地是林木生长的必要要素,我国应该立即停止对湿地地质的破坏,采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来恢复湿地;另外,还可根据湿地面积、类型合理编制出湿地分布图,对现有濕地的利用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更加健全、完善的湿地保护与开发计划。

(2)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

湿地被开发利用之后不仅具备了社会经济功能,其本身还具备强大的生态功能。

湿地能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湿地生态系统越健康,便越利于森林资源的生长与培育。

所以在森林资源培育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应重视对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

3、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在对林业发展模式调整的过程中,需要对林业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调整。

福建森林管理规定(3篇)

福建森林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二)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三)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四)坚持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保障公民的森林权益。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责任。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六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对在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森林资源保护第七条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与森林生态环境相关的其他资源。

第八条严禁非法占用林地、毁林开垦、滥伐林木、盗伐林木、非法采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等违法行为。

第九条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禁止下列行为:(一)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二)擅自砍伐、毁坏或者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三)擅自采伐或者毁坏古树名木;(四)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五)擅自采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六)其他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第十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情况。

第十一条建立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度,明确森林资源保护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

第十二条建立森林资源补偿制度,对因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受到损失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合理补偿。

第三章森林资源利用第十三条森林资源利用应当符合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原则。

森林资源管理第8章 森林收获调整

森林资源管理第8章 森林收获调整

第8章森林收获调整第1节森林收获调整的概念森林收获调整(regulation of yield)的理论和技术,历来是森林经营管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一个森林经营单位内所定的采伐量是否合理,关系到是否能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早期的森林经营管理学,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森林永续利用的原则,计算和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的采伐量,安排采伐地点,并按预期的经营要求,通过合理采伐,调整现实森林不合理的森林结构。

所以,最初的森林经营管理学曾叫做森林收获调整学。

一、年采伐量的概念由于采伐性质和采伐方式不同,森林采伐量的归类和计算法也不相同。

采伐性质一般可分为主伐、间伐和补充主伐。

所以,一个森林经营管理对象的总年伐量是由森林主伐量、间伐量和补充主伐量3部分组成。

森林主伐是对成熟林分的采伐利用。

森林主伐方式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3大类。

根据不同森林结构的调整要求,主伐方式不同,所依据的采伐量计算公式也不相同。

间伐是在同龄林未成熟的林分中,定期伐去一部分林木,为留存林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林木的生长发育。

通过间伐也能获得一部分有商品和利用价值的木材,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在人工林中,合理进行间伐,既是一种森林经营措施,又是获得经济收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补充主伐是对疏林、散林木和采伐迹地上已失去更新下种作用的母树的采伐利用。

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纳入主伐量计算的均属有林地范围的森林资源,而将疏林、散生木和母树等资源采伐利用,称为补充主伐。

森林经营管理在计算和确定森林采伐量时,有以下几项任务。

1.在进行主伐量和间伐量计算时,计算单位是经营类型(作业级)。

所计算的年伐量,通常用年伐面积(h m2)和年伐蓄积(m3)2种指标表示2.在各公式计算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统筹考虑经营单位的龄级结构、林况和市场需材情况,论证和确定各经营类型在经营管理期内的年伐量。

最后论证确定的标准年伐量按林场和林业局汇总,即为全林场或全局的标准年伐量。

说明林分改造的对象和要求

说明林分改造的对象和要求

说明林分改造的对象和要求林分改造是指对已有林分进行调整、改造和管理,以提高林地的生产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一系列措施。

林分改造的对象主要包括既有林分、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

林分改造的要求主要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益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需求。

一、林分改造的对象1. 既有林分:指已经形成的林分,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和混交林等。

既有林分的改造可以通过抚育和更新等措施,提高林分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和人类需求。

2. 森林植被:指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落,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等。

森林植被的改造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种类和密度,优化林分结构和生态功能,实现林分的可持续发展。

3. 森林生态系统:指由森林植被、土壤、水源和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改造可以通过恢复和重建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林分改造的要求1. 保护生态环境:林分改造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的原则,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林分改造过程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过度破坏和污染环境,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景观,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益:林分改造应注重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通过合理配置和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木材、竹材、果实等经济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森林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3. 保障人民群众生存与发展需求:林分改造应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需求,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和提供生态产品,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创业。

三、林分改造的措施1. 抚育和更新:通过抚育管理和人工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的结构和物种组成,促进林木生长和更新,提高林分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 造林和绿化:通过人工造林和城市绿化等措施,改造和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增加森林面积和植被密度,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

森林资源管理复习题精简版

森林资源管理复习题精简版

森林资源管理复习题精简版复习题⼀、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系列⼯作的总称。

2、森林旅游资源是以森林为基础的,能够使⼈们产⽣旅游动机,并实现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3、林业区划是根据林业特点,在研究有关⾃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林业⽣产的特点与潜⼒,按照地域分异规律进⾏分区划⽚,进⽽研究其区域的特点,⽣产条件以及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其发展⽅向、⽣产布局和实施的主要措施与途径,以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区域优势,为林业建设的发展和制定长远规划等提供基本依据。

4、⼤龄级表是以经营类型为单位列出各优势树种的年龄、地位级、疏密度(或郁闭度)、出材级和蓄积量的统计表,其作⽤是便于森林经营。

5、林分或树⽊的材积平均⽣长量达到最⼤时,称为林分或树⽊的数量成熟。

达到此状态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

6、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与森林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果、效益等管理活动的⼀切数据。

7、⾃然区划是按照⾃然因⼦的差异性划分若⼲的⾃然区域,按多因⼦划分的叫综合⾃然区划。

按单项⾃然因⼦划分的叫部门区划。

如⽓候、地貌、⼟壤、植被、⽔分等区划。

8、森林是由树⽊为主体所组成的地表⽣物群落。

它具有丰富的物种,复杂的结构,多种多样的功能。

森林与所在空间的⾮⽣物环境有机地结合在⼀起,构成完整的⽣态系统。

9、经营类型就是在同⼀林种区内,由⼀些在地域上不⼀定相连,但经营⽬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法的许多⼩班组合起来的⼀种经营单位。

10、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结构决定功能),分成⼏种不同类型,按照各⾃的经营⽬的,采⽤相应的经营模式,便于⽬标管理。

11、森林永续利⽤是在⼀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产经济建设和⼈民⽣活所需要的⽊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森林⽣产⼒的基础上,扩⼤森林的利⽤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卷 第3期2001年5月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BEIJING FORES TRY UNIVERSITYVol.23,No.3May,20012000 11 16收稿http: www.chi peri odical bjlydxx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然林可持续经营基础理论研究 项目(39970612)资助区域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励龙昌 孟宪宇(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100083,北京;第一作者男,35岁,副教授)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长期的共同目标,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森林经营,其实质是调整森林利用与保护的关系.该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正在进行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和林业分类经营,提出了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即综合决策原则,保障生态区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原则,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动态性原则.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原则中图分类号 S757 1Li Longchang;Meng Xianyu.Principles for regional forest resou rce stru ctu re adjustment .Journal o f Bei 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001)23(3)26~29[C h,10ref.]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Beijing For.Univ.,100083,P.R.China.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a long term and common goal for human being.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 is under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and its nature is rational adjustment of forest harvest and conservation.The paper suggests some principles for forest struc ture adjustment,named principle of integrative decision making,principle of safeguarding ecosystem integrality of physiographic region,principle of environ mental rationality and principle of economic feasibility and dyna mic.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forest resource structure adjustment,principle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需求也由物质需求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如精神需求、环境安全需求和对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关注等,正是这种需求的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20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也迫使人类社会对其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进行思考,20世纪的 高增长、高消费、高污染 的经济发展确实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人类从60年代开始关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问题,如!寂静的春天∀[1]、!增长的极限∀[2]、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世界保护大纲∀[3],到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明确给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4],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21世纪议程∀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战略.此后各国制定了适应本国实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 森林可持续经营1.1 可持续发展与森林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导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的认识,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简单的木材生产价值提高到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环境维护和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一部分来认识.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来认识森林生态系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森林生态系统承担着改善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因此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备受关注.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的5个文件中有4个(!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与森林生态系统有关.!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明确提出要可持续地经营所有类型的森林,以保障现代和下一代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这些需求包括森林产品和服务,如木材、木材产品、水、食物、饲料、药品、燃料、庇荫、就业、休憩、野生动物生境、景观多样性、碳库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森林产品.应该采用适宜的措施来保护森林免遭污染的有害影响,如源于大气的污染、火、病虫害等,来保持森林的多种价值.此后国际社会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主要体现在几个国家层次的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国际进程上,有蒙特利尔进程、赫尔辛基进程、热带木材组织行动等8个进程[5],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通过评价现在的森林经营状况,推行森林经营认证制度,以帮助各国改进森林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从而推动全球的森林可持续经营.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质森林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兼有可再生资源属性和生态资源属性.森林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天然林资源的利用,因其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较少,甚至根本没有投入,采伐可以获得较丰厚的利润,为国家和地区积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资金.发达国家早期也曾大规模地利用森林资源,只是到工业化后期,森林面积和蓄积才开始稳中有升.同时森林资源的保护又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本, Costanaza等认为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有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应、防侵蚀、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物处理、生物控制、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源、休闲游憩和文化功能.据估计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每年为人类提供4.7万亿美元的自然资产,占全球所有自然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14%,是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6%.森林经营是人类为满足自身对森林生态系统价值需求而开展的一系列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认识的变化决定了森林经营目的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价值是指客体(森林生态系统)对主体(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完善是否具有肯定作用,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不管在何种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着与现在一样的生态服务功能,但限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人类的生活水平,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需求仅限于木材生产.因此传统的森林经营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木材生产价值的,其一系列的理论和技术,如永续利用理论、森林收获调整技术、轮伐期、森林调查技术等都是以满足木材生产为目的.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认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满足个体木材生产的需要发展到保障人类整个群体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包括木材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碳汇、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等.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观也从木材生产价值发展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工具价值和总经济价值.因此要可持续地经营现在所有的森林.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完整性和自我恢复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满足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是受各国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和人类的文化素质等的限制,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是相同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正如WC ED (1987)所指出的可持续性的蓝图将不是唯一的.因为各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生态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每个国家必须制订它自己的具体政策.然而尽管有这些差异,但可持续发展应当被认为是全球目标[4].2 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实践森林可持续经营,到目前为止除了国际上几个重要生态区制定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外,还没有统一的理论和模式.各国根据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森林经营的现状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和环境功能的重要性的认识,相应地制定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框架.如美国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目前仅限于国有林区,欧洲的 近自然林业也只限于资源丰富而人口较少的国家和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高的国家.我国则采用林业分类经营理论[6].林业分类经营的主要理论有以 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为基础的 木材培育论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的功能的重要性,把森林分为商品林、公益林和兼融林三类或分成商品林、公益林两类,现一般将森林分成两类.商品林是以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各种木材产品和非木材产品为主,包括商品性的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实行企业化管理,面向市场,自负盈亏,采用集约经营的方式,包括林木育种改良、作物式栽培,大幅度提高生产量和森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公益林则是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为主的林业,一般不承担商品性生产任务,是一种事业性的林业,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和管理.森林分类和森林资源结构调整是林业分类经营的基础,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27第3期励龙昌等:区域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森林资源调整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 综合决策原则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综合决策原则是指应在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系统中来考虑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问题,不能仅限于林业系统内部来调整森林资源结构.综合决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分析方法,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对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全面考虑,使三者得以协调发展.从系统论角度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系统、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7],虽然这3个系统的性质各异,有着各自的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但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必须将他们视为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系统都不可能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张坤民论述了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9],主要有自然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消费模式转变、能源利用、清洁生产、科学技术进步、人类聚集、经济手段、环境法律制度、贸易环境、财政资源与机制、人口等问题.也就是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同时解决上述问题,任何单方面的行动能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展,但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会议,虽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没有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认识环境问题,只是就环境保护谈环境问题,最终当然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对于森林资源减少和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也要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综合决策的分析方法.森林资源减少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的资本积累需求和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有可能解决其根本问题,仅在林业系统内来谈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退化而导致的生物物种灭绝、沙漠化面积扩大、水资源危机等问题.我国的森林经营过程中有这方面的教训,就林业论林业,以前曾在各森林经营单位都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其目的是经过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指导森林经营活动,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其主观愿望是好的,编制的经营方案从林业系统内部来看也是合理的、科学的.但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太小,其根本原因是所编的森林经营方案没有把经营单位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对森林的需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联系起来考虑.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综合决策原则要求国家(区域)和林区在调整森林资源结构时,兼顾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结果(公益林面积增加、商品林面积减小)可能造成这几个方面,一是林区人们的直接经济收入减少,而我国林区一般在偏远山区,经济并不发达,甚至可以说是相当落后,这对林区解决贫困增加了很大的困难.特别对于国有重点林区,当地的地方财政基本上是依赖于森林采伐,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结果是森林采伐量下降,会造成林区部分工人失业,影响林区经济发展速度.二是从长远角度看,公益林面积的增加能改善林区的生态环境,增加发展的潜力.三是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能增加国家和区域的自然资本和社会福利,河流上游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了土壤流失量,同时增加了淡水的供应量,而使下游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防护费用,如河流清淤、防洪、抗旱等部分费用,从而使社会总福利增加.但是森林生态系统环境服务功能的公共商品属性,其利益的再分配是不能通过市场调节来实现,即 市场失灵,这就要求政府干预,来调整这些利益的再分配.因此森林资源结构调整要与调整后的利益的再分配联系在一起考虑.森林分类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要达到林业分类经营的目的,必须要有一系列有关社会的、经济的和林学技术的支持体系,如区域间经济援助、国家法律法规、区域自身的经济发展能力提高以及纠正 市场失灵的经济手段等.2.2 保障生态区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原则与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相比,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森林经营的对象是林分或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者所关心仅仅是林分的木材生产价值,而不关注林分间的相互关系对林分价值的影响,林分或小范围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对于大区域或生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其实对于非木材生产价值而言,如游憩价值,林分间的相互关系是相当重要的,Franklin强调指出,仅考虑林分水平的经营是不适当[9],系统中林分之间的关系很重要.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经营目的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从经济角度看,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等.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的参数是能流和物流,从其基本过程看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是没有边界限制的,即不受经营单位的边界限制.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可以延续到整个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碳循环则可以影响到全球整个生物圈.从森林经营角度看,依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则可以划分为林分、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和生态区森林生态系统,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明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相当重要.森林经营目的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地域范围有28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第23卷关.如经营目的是林分的木材生产价值,森林经营关注的林分范围的指标,林分的土壤厚度、营养成分、干扰的类型和频度对演替的影响等与林分木材生产价值相关的因子.对于多林分多用途的森林经营,如森林游憩价值、狩猎等,则要进一步考虑林分间的相互关系对林分经济价值的促进作用.森林经营的范围要扩大到多个林分.对于水循环的管理,理想的经营单位是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安全也与地域范围大小有关.地方性的损失(如个别林分的退化)比大范围的损失的可替代性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地方性的损失仅影响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不影响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其损失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由其他地区未受影响的成分来替代.而整个生态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则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退化,而使森林生态环境不复存在,这种影响是无法替代和不可逆转的.这在干旱和半干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中表现最为明显,大规模的森林采伐影响区域的森林生态环境,而使林地发生不可逆转的退化,最终变为荒山荒地和沙漠.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对人类的影响与地域范围有关.从经济角度讲,小范围的森林生态的退化可以再投资的方式弥补,而大范围的退化所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和生物物种的灭绝则使后代人失去了再次利用的机会,人类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无法弥补.一般认为这种变化的机会成本是无穷大,因此森林经营应避免这种变化,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森林资源结构调整应建立在保持生态区森林生态系统和流域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础上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2.3 环境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原则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环境合理性原则是应保护具有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的林地.生态重要性是指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濒危动植物种类以及需要森林保护的重要地段,生态脆弱性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的地段,以及生态环境极易因自然条件改变而造成偶发或多发性自然灾害的地段[10],这些林地应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具体的林种有: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护路(岸)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防火林、科教实验林、种质资源林、文化资源林、游憩景观林、环境保护林和国防林.各林种的主导功能和生态价值可参考森林主导功能分类系统[10].经济可行性是森林经营要符合费用效益原则和社会总资本不下降原则.要求森林资源的利用的净现值大于零(针对商品林),现有林(t年生)采伐所创造的收入应大于再次培育到t年时的成本.设森林采伐收入为B t,采伐成本(包括各项费用和税金)为H t,人工造林并再次培育到t年时每年的成本C i (包括人工造林成本)和收入D i(各种管理措施如间伐等的收入),则森林利用的条件为:NPV=B t-H t-#t i=1(C i-D i) 1.0P i∃0式中,NPV为森林经营折现后的净利润;P为利率.2.4 动态性原则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动态性原则是一定时期所制定的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技术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和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认识进一步提高而变化的.原始天然林的保护价值会随着其数量的减少而增加,城市郊区的森林公园也会随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森林旅游需求的增加而发展.即使现在被划为商品林的林地,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高利润的行业兴起,商品林经营的收入的下降而用作公益林.3 结 论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森林经营,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和区域对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需求.我国正在开展以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为基础的林业分类经营,森林的分类是基础.以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提出了森林分类和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一般原则,供在制定森林分类技术标准时参考.参考文献1 Cars on R.Silent Spri ng.Harmondsworth:Pengnin,19652 M eadows D H.The Limi ts to Gro wth.New York:Universe Books,19723 I UCN(International Uni 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World Cons ervati on Strategy:Living Res ource Conser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witzerland:Gland,19804 World Commis 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OurCommon Future.O xford:O xford Uni versity Pres s,19875 朱春全,张守攻.森林可持续经营进程及生态区域评价.林业资源管理,1998(特刊):6~176 雍文涛.林业分工论.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7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报,1984,4(1):1~98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9 Franklin J F.The fundamental of ec os ys te m management with applications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In:Aplet G H,ed.Defining Sustainable Forestry.Washi ngton DC:Island Press,1993.127~14410 林进.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体系及技术标准研究.林业资源管理,1999(特刊):33~3929第3期励龙昌等:区域森林资源结构调整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