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直流调速系统比较

合集下载

关于交直流优劣势分析

关于交直流优劣势分析

关于交直流调速优劣势浅析及建议
直流调速和交流调速系统先后在19世纪诞生,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直流拖动具有优越的调速性能,高性能调速系统都采用直流电机。

交流调速系统虽然问世已久,但是其性能始终无法与直流调速相媲美。

直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控制的出现,使得高性能调速系统应运而生,从而使得传统的交直流传动按性能分工的格局被打破。

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相比的缺点日益暴露:具有电刷和换向器因而必须经常检查维修,换向火花使它的应用环境受到限制,换向能力限制直流电机的容量和速度(极限容量与转速之积为10^6kW*r/min)。

交直流调速器在线缆行业的选择一般考虑以下因素:调速性能、性价比和可维护性。

由于小功率的变频器(45KW以下)相对于直流调速器具有价格优势,而且交流电机具有直流电机不可比拟的可维护性,因此目前交流变频有取代直流调速的趋势,例如大功率拉丝机使用分电机(多台45KW左右的变频器)取代一台850A的直流调速,收线和放卷,排线等场合可以使用具有张力计算和卷曲控制的高性能变频器。

考虑到直流调速的优异的转矩特性和速度稳定性,在大功率以及低速转矩要求较高的场合仍然大量使用直流调速器。

从节能方面考虑,变频器应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动态响应要求很高的场合,需要外加制动电阻,多余的能量消耗在电阻上,浪费能源。

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使用直流共母线方案。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有源前端AFE,可以在单位功率因数,实现能量回馈,提高功率因数,是最高效、节能的方案。

有关线缆设备的具体电气配置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配置要求,结合调速性能、价格以及可维护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直流调速与交流调速

直流调速与交流调速

它们的容量和转速,其极限容量和转速 容量的电力拖动设备,如厚板轧机、矿井卷扬机等, 乘积约为 106KW·r/min,超过这一数 以及极高转速的拖动,如高速磨头、离心机等,都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调速范 值时,直流电机的设计和制造就非常难 采用交流调速为宜。
围 了。(如:电机最高转速 1400rpm,功率
4MW , 则 容 量 和 转 速 乘 积 为 5.6*106KW·r/min,直流电机设计将
量 态响应性能。
机应用中,能够实现更高的动态性能。
低速大 扭矩
适用于低速大转矩的场合,起动性能 通过对矢量控制或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改进,可以
优良,转矩脉动小。
大大降低转矩脉动,降低噪声,使电机可以运行于极
低速下。
由于直流电机的转动惯量比交流电 交流电机总体效率较高(可达到 97%以上)。采用
节能
机大的多,直流电机的总体效率低(通 交流调速系统,运行性能优异、节能效果显著、降低
能、动 制稳定可靠,且不易对周围的设备产生 现在,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系统已成为发展的趋
态响应 EMC 的问题。
势,在一些新建的生产线上(包括主传动)都用交流
调速(包括交流异步电机调速和交流同步电机调速)。
并且直流电机由于整流子的原因,在功率上受到限制,
在很多场合直流电动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转子惯 转子惯量较大,加速时间长,影响动 转子惯量远小于直流电机,在要求频繁起制动的轧
轧钢厂存在大量冲击性负载,若控制不好谐波势必
会对电网产生严重干扰。采用三电平 PWM 调制技术的
MV7000 变频器,在网侧实现能量双向传输的同时还能
极大的降低谐波分量,使功率因数等于 1;在电 机侧输

第五章-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和串级调速系统

第五章-交流调压调速系统和串级调速系统

Te U
2 1
交直流调速系统
•最大转矩公式 将(5-1)对s求导,并令dTe/ds=0,可求出 对应于最大转矩时的静差率和最大转矩
sm
' R2 2 2 R1 1 ( Ll1 L'l 2 ) 2
2 3npU1
(5-2)
Te max
R R 2 2 ( L L' ) 2 21 1 1 1 l1 l2
交直流调速系统
5、1
交流调速系统的分类
变极 有级调速 变频
1、异步电动机交流调速方式
调压
60 f1 n (1 S )n1 (1 S ) p
串电阻
电磁转差离合器
串级 根据转速公式可归纳出三类调速方法(原始的分类方法):
变极对数p的调速、变电源频率f1调速及变转差率s调速。
交直流调速系统
科学分类方法(根据对转差功率的处理方法分类)分为三类: (1)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全部转化成热能 而被消耗掉。 特点:系统的效率低,结构简单。调压调速、绕线式异步 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调速、电磁转差离合器调速系统属于此类。 (2)转差功率回馈型调速系统——转差功率的少部分被消 耗掉,大部分通过变流装臵回馈给电网或者转化为机械能予 以利用。 特点:效率高。串级调速属该类系统。
交直流调速系统
5.3 绕线式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
引言
转差功率的利用 众所周知,作为异步电动机,必然有转差 功率,要提高调速系统的效率,除了尽量减小转 差功率外,还可以考虑如何去利用它。 但要利用转差功率,就必须使异步电动机的 转子绕组有与外界实现电气联接的条件,显然笼 型电动机难以胜任,只有绕线转子电动机才能做 到。

1钻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资料

1钻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资料

V6 V
2
Control Electronics control, monitoring and communication
Motor
U1
M3
V1
~
W1
AC ~ DC
直流电驱动钻机的主电路部分,交流变频 钻机主电路整流部分,还有钻机电控部分 许多直流电源都是通过可控整流而得到的。
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整流分类
钻机调速系统的分类
石油钻机用调速系统按照控制电机种类不同将调速系统分为直流控制系统和交流控制系统 两大类。 1、直流调速系统 即AC—SCR—DC可控硅调速控制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有长足发展。它是发展最早,发展时 间最长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其特点是针对控制模型简单的直流电机进行控制。AC— SCR—DC可控硅调速控制系统又简称SCR(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即:晶闸管整流器) 系统,它经历了模拟系统,半模拟半数字系统,到现在的数字控制和计算机在线监测系统 几个发展阶段。 石油钻机上传动系统采用一对一驱动方案,即:每台电动机均由单独的传动柜供电,为了 实现转盘、绞车电机的正、反向运行,转盘/绞车直流调速系统通过切换柜切换电机励磁回 路实现电机的正、反向运行。 2、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这是和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变 流技术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密切相关, 并随着以上这些基础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不断完善。控制柜可以是单柜方式,也可以是多传 动系统和共用直流母线方式。在钻机中首先利用变频技术的特性,使绞车系统在零转速时 实现最大转矩输出,保证钻机提升系统的悬持功能,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司钻操作方式;再 者利用变频技术和全数字控制技术实现了钻机自动送钻,送钻时由变频调速系统按照设定 恒力矩反拖滚筒,速度自动跟随,达到恒压稳速送钻目的,送钻钻压误差小于±500kg; 以及利用钻具下放使绞车电机工作在发电状态,形成制动力矩,钻具下放能量通过逆变系 统、制动单元和制动电阻转化为热能消耗掉,从而实现钻具平稳下放。

几种典型的电力推进系统的比较

几种典型的电力推进系统的比较

船舶电力推进几种典型方式的比较内容提要:此文介绍目前市场上五种类型电力推进系统,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0 前言船舶电力推进,有直流推进和交流推进两大类。

197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直流电力推进系统,因为直流电机转速调整范围宽广和平滑,过载起动和制动转矩大,逆转运行特性好;而交流电动机尽管具有输出功率大、极限转速高、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运行可靠等优点,但限于当时的技术限制,调速困难,应用较少。

随现代控制理论和数字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矢量控制等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已经可以与直流调速系统相媲美[1]。

交流电力推进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船舶电力推进发展的主流,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水面船只,交流电力推进占主导地位,所选用的交流电动机,交流异步电机、交流同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等并存。

只有潜艇,仍是直流推进占主导地位。

世界著名的电气集团,如SIEMENS,ABB,以及ALSTOM等,都研制出船舶交流电力推进的成套装置,功率从几百千瓦到几十兆瓦,其中以吊舱式推进器最具代表性。

例如ABB 公司的AZIPOD推进系统,功率已达40MW,性能可靠,传动效率高,节省空间,已成功地应用在油轮、破冰船、邮轮、化学品船、半潜船等多种船型,并在近期新造船舶市场获得良好评价。

目前,船舶采用的电力推进系统,型式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基本可分为以下五类[2~4]:•可控硅整流器+直流电动机•变距桨+交流异步电动机•电流型变频器+交流同步电动机•交一交变频器+交流同步电动机•电压型变频器+交流异步电动机选择电力推进装置时,主要关注价格、功率范围、推进效率、起动电流、起动转矩、动态响应、转矩波动、功率因数、功率损耗、谐波等指标。

本文从以上五类电力推进装置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其工作特性,并比较关键指标。

1可控硅整流器+直流电动机1970年代以前,船舶电力推进系统中,直流电动机占据主导地位。

1940和1950年代,推进系统采用原动机一直流发电机一直流电动机形式,通过调节发电机励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调节电动机转速及转向。

交直流调速系统比较

交直流调速系统比较

一、直流调速方案:1、直流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优缺点:◇调速性能好、调速范围广,易于平滑调节◇起动、制动转矩大,易于快速起动、停车◇过载能力强、能承受较频繁的冲击负荷◇线路简单、控制方便、◇电控系统总体造价(包括直流电机及其配套的直流调速装置)相对较低,设计、制造、调试周期短◇国内外控制方案成熟、工程应用广泛虽然直流传动有以上诸多优点,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由于采用相控整流技术,在晶闸管换向时会产生谐波,污染电网,须对谐波进行治理◆在低速启动时,因为晶闸管导通角α,导致功率因数较低,无功分量较大,须对功率因数进行补偿◆与同容量、转速的交流电机相比,直流电机的造价高、体积大、重量重、转动惯量大◆日常维护量大,须定期检查、更换炭刷,整流子表面保养◆由于换向的限制,在结构发展上欲制造大容量、高电压及高转速的直流电机工艺上比较困难。

现阶段直流电机单机容量最大只能达到11000kw左右,电压也只能做到1200V左右,这样一些大容量的不得不做成双电机、三电机甚至四电机结构,直接影响了直流电机的广泛应用,发展交流变频势在必行3、直流调速方案所需的配套设备:1)谐波治理:由于直流调速控制原理采用的是相控整流技术,避免不了对电网产生谐波污染,高次谐波不仅对电网质量造成影响。

最直接的表现可能使变压器、电缆、电动机发热、破坏绝缘,更有甚者可能会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造成不安全隐患。

2)功率因数补偿设备:因直流电机在低速启动时,要求的晶闸管导通角α较大,导致功率因数较低(cosα),无功分量较大,须对功率因数进行补偿,否则当地供电部门将进行罚款!2)变压器:为了解决直流电机在咬钢时的负荷冲击、及其自身控制方面的要求,相对应的变压器容量要求是电动机容量的1.5-1.6倍进行选定(较交流变频方案大20-30%左右),造成此部分投资的增加。

另外直流电机的日常维护量较大,需定期对电机清扫、更换碳刷,运行、维护和人工成本较高。

交流变频调速 VS 直流调速

交流变频调速 VS 直流调速

交流变频调速的原理及其应用1引言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方式有多种,诸如调压调速、变级调速、串级调速、滑差调速等,而变频调速优于上述任何一种调速方式,是当今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效益高、性能好、应用广的新技术。

它采用微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传动技术取得工业交流异步电机的无级调速功能。

目前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是自动化电力传动的发展方向。

交流变频调速技术已经成熟。

高压大功率变频器(几千V,数千kW)已在大容量风机、高压水泵等电机上应用。

低压小功率(几百V,几个kW)变频器在鼓风机、压缩机、离心机、搅拌机、水泵、机床,甚至在空调、洗衣机等方面被广泛采用。

在纺织工业方面,用于织布机、毛纺机等,本文以地毯背涂机为例叙述在地毯制造业上的应用。

2基本原理及特点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电机定子绕组供电的频率来达到调速的目的。

常用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为图1所示。

定子由铁心及绕组构成,转子绕组做成笼型(见图2),俗称鼠笼型电动机。

当在定子绕组上接入三相交流电时,在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空气隙内产生一个旋转磁场,它与转子绕组产生相对运动,使转子绕组产生感应电势,出现感应电流,此电流与旋转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转矩,使电动机转动起来。

电机磁场的转速称为同步转速,用n1表示n1=60f/p(r/min)(1)式中:f——三相交流电源频率,一般为50Hz。

p——磁极对数。

当p=1时,n1=3000r/min;p=2时,n1=1500r/min。

可见磁极对数p越多,转速n1越慢。

转子的实际转速n比磁场的同步转速n1要慢一点,所以称为异步电机,这个差别用转差率s表示:s=[n1-n)/n1]×100%(2)当加上电源转子尚未转动瞬间,n=0,这时s=1;起动后的极端情况n=n1,则s=0,即s 在0~1之间变化。

一般异步电机在额定负载下的s=(1~6)%。

综合式(1)和式(2)可以得出n=60f(1-s)/p(3)图1三相异步电动机结构示意图图2笼型电动机的转子绕组1—铜环;2—铜条1—机座;2—定子铁心;3—定子绕组;4—转子铁心;5—转子绕组由式(3)可以看出,对于成品电机,其磁极对数p已经确定,转差率s变化不大,则电机的转速n与电源频率f成正比,因此改变输入电源的频率就可以改变电机的同步转速,进而达到异步电机调速的目的。

交直流调速的比较

交直流调速的比较

( 3 ) 为改善 换 向能力 , 要求 电枢漏感 小 , 转 子短粗 , 影响系统 动态 性能 , 在动 态 性能 要 求高 的场 合 , 不 得不 采用 双 电枢 或者 三 电枢 , 带 来造 价 高 、 占地面 积 大、 易 共 振等 一系 列 的问题 。 ( 4 ) 直流 电动机 除励磁 外 , 全 部输入 功率都 通过换 向器流 人 电枢 , 电机效率 低, 由于 转子 散 热条件 差 , 冷 却费 用高 。 交 流调速 的性 能 己达到直 流传动 的水 平 , 装置成 本降低 到与直 流传动相 当 或者略低 的程 度 , 由于维修 费用及 能耗 大大降 低 , 可 靠性提 高 , 因此 出现 了以交 流传 动代 替直 流传 动 的强 烈趋势 。 采用交 流 传动 能取 得下 述效 果 : ( 1 ) 减小 维修 工作 量 , 减 少停机 时间 , 提 高产 量 。 ( 2 ) 可以突破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和速度极限, 为设备提供更大的动力, 从而
3 交直 流调 速 系统 的对 比
( I ) 改 变 电枢 回路 电阻 。 该 方法 的优 点是 系统结 构简 单 ; 缺点 是效率 低 。 因 此, 该方法适于小功率直流电机 、 开环控制且仅能有级调速 。 ( 2 ) 改变电动机主磁通。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平滑调速; 缺点是调速范 围小 而且 通常 是配 合调 压调 速 在基 速 以上作 小 范 围的升 速 。 现 已很 少单 独使 用, 通 常 以非 独 立控制 励磁 的方 式 出现 。 ( 3 ) 调节 电枢供 电电压 U。 改变 电枢 电压 主要从 额 定电压 往 下降低 电枢 电 压, 从 电动机 额定 向下变速 , 属 于恒转 矩调速 方法 。 对 于要 求在一 定范 围内无级 平滑调 速 的系 统来 说 , 这 种方 法最 好 。 比较 上 面三种 直流调 速方 法可 看 出 自动控 制的直 流调速 系统 往往 以调压 调速为主 在调压调速系统 中调节电动机的电枢供 电电压需要专门的可控直流 电源 , 可调 的直流 电源有 旋转 变流机组 、 静 止式可控 整流器 、 直 流斩波器 和脉宽 调制变压器三种。 其中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变压器方式是以恒定直流电源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交流调速与直流调速丁山传(s2*******)研电子1班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今正在使用和不断发展的直流调速系统和交流调速系统,并具体分析了调速系统发展和现状,并对他们的调速方式进行了简单说明,最后对直流调速系统与交流调速系统的一些性能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直流调速交流调速直流电动机拖动和交流电动机拖动先后诞生与19世纪,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并已成为动力机械的主要驱动装置。

但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占整个电力拖动系统80%左右的不变速拖动系统中采用的是交流电动机(包括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而在需要进行调速控制的拖动系统中则基本上采用的直流电动机。

这一格局应用至今并将持续一段时间。

第一章直流调速系统第一节直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直流电动机是最早出现的电动机,也是最早能实现调速的电动机。

长期以来,直流电动机一直占据着调速控制的统治地位。

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线性调速特性,简单的控制性能,高的效率,优异的动态特性;尽管近年来不断受到其他电动机(如交流变频电机、步进电机等)的挑战,但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大多数调速控制电动机的优先选择。

五十多年来,直流电气传动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首先,实现了整流器件的更新换代,从50年代的使用已久的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简称G.M系统)及水银整流装置,到60年代的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使得变流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

再到脉宽调制(PWM)变换器的产生,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有所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显示了很大的优越性,使电气传动完成了一次大的飞跃。

另外,集成运算放大器和众多的电子模块的出现,不断促进了控制系统结构的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应用于控制系统,控制电路已实现高集成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及低成本。

以上技术的应用,使系统的性能指标大幅度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由于系统的调速精度高,调速范围广,所以,在对调速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一般都采用直流电气传动。

技术迅速发展,走向成熟化、完善化、系统化、标准化,在可逆、宽调速、高精度的电气传动领域中一直居于垄断地位。

第二节 直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方式根据直流电机的工作基本原理,由直流电机的机械特性方程T UK K R K te a e Φ-Φ=n 可知直流调速方法有三种:(1)改变电枢回路电阻。

该方法的优点是系统结构简单;缺点是效率低。

因此,该方法适于小功率直流电机、开环控制且仅能有级调速。

一般应用于电动玩具中。

(2)改变电动机主磁通Φ。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平滑调速;缺点是调速范围小而且通常是配合调压调速在基速以上作小范围的升速。

现已很少单独使用,通常以非独立控制励磁的方式出现。

(3)调节电枢供电电压U 。

改变电枢电压主要从额定电压往下降低电枢电压,从电动机额定向下变速,属于恒转矩调速方法。

对于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无级平滑调速的系统来说,这种方法最好。

比较上面三种直流调速方法可看出,改变电阻调速缺点很多,目前很少使用,仅在一些起重机、卷扬机及电车等调速性能要求不高或低速运转时间不长的传动系统中采用。

弱磁调速范围不大,往往是和调压调速配合使用,做额定转速以上作小范围升速。

因此自动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往往以调压调速为主,必要时把调压调速和弱磁调速配合使用。

在调压调速系统中调节电动机的电枢供电电压需要专门的可控直流电源,可调的直流电源有以下三种:①旋转变流机组:用交流电动和直流发电机组成机组以获得可调的电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准许的转矩范围内四象限运行,缺点是设备多、体积大、费用高、效率低安装须打地基、运行有噪声、维护不方便,50年代广泛使用,今天很少用。

②静止式可控整流器:用静止可控整流器,如晶闸管可控整流器以获得可控直流电压。

采用晶闸管整流供电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已经成为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

晶闸管整流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在控制作用的快速性上也大大提高,有利于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但是,晶闸管整流器也有它的缺点:晶闸管一般是单向导电元件,晶闸管整流器的电流是不允许反向的,这给电动机实现可逆运行造成困难。

晶闸管元件对于过电压、过电流十分敏感,必须有可靠的保护装置和符合要求的散热条件,而且在选择元件时还应保留足够的余量,以保证晶闸管装置的可靠运行。

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是脉动的,而且脉波数总是有限的。

③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变器:以恒定直流电源供电,用直流斩波器和脉宽调制变换器中的开关器件,将直流电源电压断续加到负载上,通过通、断时间的变化来改变负载上的直流电压平均值,将固定电压的直流电源变成平均值可调的直流电源,亦称直流-直流变换器。

它具有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点,现广泛应用于地铁、电力机车、城市无轨电车以及电瓶搬运车等电力牵引设备的变速拖动中。

第二章交流调速系统第一节交流调速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我们可以把交流调速的发展看作两个阶段:1.古典控制阶段。

此时交流电机控制主要考虑电动机的外部稳态特性.亦即启动、调速、制动的控制。

调速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一个状态到另一状态的速度变化状况,对电动机内部电磁变化的过程考虑较少,且主要着重于力学的过渡过程。

由于力学惯性时间常数大于电磁时间常数,从而掩盖了电磁过程所起的作用。

2.现代控制阶段。

首先是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为交流调速奠定了物质基础。

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使得电动机电源的控制变得容易,相应地也促进了电动机控制技术的发展。

现代交流电机调速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求提高性能、降低损耗、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又不断地要求技术指标的提高。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控制理论的完善、各种工具的目渐成熟,尤其是专用集成电路、DSP和FPGA近年来令人瞩目的发展,给交流电机控制系统带来了很多新的发展契机。

目前交流电机控制已经成为一门集电机、电力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控制和数字仿真为一体的新兴学科。

第二节交流调速系统控制方式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公式为:N=N1(1-s)=60f(1-s)/p上式中:N 一异步电动机的转速;N l一旋转磁通势同步转速;s一转差率;f一电源频率;P一极对数。

由上式可知,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方法可分为:(1)降电压调速;(2)转差离合器调速;(3)转子串电阻调速;(4)绕线转子电动机串级调速和双馈电动机调速;(5)变极对数调速;(6)变压变频调速等。

以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分类方法。

现代科学的分类是:看调速系统的是如何处理转差率的,转差率是消耗还是得到回收。

从这点出发,可以把异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分成三类:1)转差功率消耗型调速系统:这种类型的全部转差功率都转换成热能消耗在转子回路中.2)转差功率馈送型调速系统:在这类系统中,除转子铜损外,大部分转差功率在转子侧通过变流装置馈出或馈入,转速越低,能馈送的功率越多,3)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系统:在这类系统中,转差功率只有转子铜损,而且无论转速高低,转差功率基本不变,因此效率更高.在上述异步电动机的各种调速方式中,效率最高、性能最好、应用最广泛的是变压变频调速方式,它是一种转差功率不变型调速,可以实现大范围平滑调速。

变频调速是通过改变电动机定子供电频率f来改变电动机同步转速N1,从而实现交流电动机调速的一种方法。

变频装置工作是随着输出频率的变化,输出电压也要配合改变,因此,变频调速系统常被称为变压变频(VVVF)调速系统。

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种类很多,从早期提出的电压源型变频器开始,相继发展了电流源型,脉宽调制等各种变频器。

目前,变频调速的主要方案有:交一交变频调速,交一直一交变频调速,同步电动机自控式变频调速,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变频调速,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等。

这些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水平。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可关断晶闸管GT0,电力晶体管GTR,绝缘门极晶体管IGBT,MOS晶闸管及MTC等具有自关断能力全控功率元件的发展,再加上控制单元也从分离元件发展到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及采用微机控制,从而使变频装置的快速性,可靠性及经济性不断提高,变频调速系统的性能也得到不断完善。

第三章交直流调速系统的比较直流调速控制简单,调速性能好,变流装置(晶闸管整流装置)容量小,长期以来在调速传动中一直占统治地位,但也具有以下缺点:(1)功直流电动机结构复杂,成本高、故障多、维护困难,经常因火花大而影响生产。

(2)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电机的容量和速度。

直流电动机的极限容量和速度之积约为106kW.r/min,许多大型机械的传动电动机己经接近或者超过该值,设计制造困难,甚至根本制造不出来。

(3)为改善换向能力,要求电枢漏感小,转子短粗,影响系统动态性能,在动态性能要求高的场合,不得不采用双电枢或者三电枢,带来造价高、占地面积大、易共振等一系列的问题。

(4)直流电动机除励磁外,全部输入功率都通过换向器流入电枢,电机效率低,由于转子散热条件差,冷却费用高。

交流电机没有上述缺点,但调速困难。

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功率交流调速的性能己达到直流传动的水平,装置成本降低到与直流传动相当或者略低的程度,由于维修费用及能耗大大降低,可靠性提高,因此出现了以交流传动代替直流传动的强烈趋势。

采用这项技术能取得下述效果:(1)减小维修工作量,减少停机时间,提高产量。

(2)可以突破直流电动机的功率和速度极限,为设备提供更大的动力,从而提高产量。

(3)减小电机的转动惯量。

(4)节能、节水。

(5)由于交流电动机结构简单,因此有可能与机械合为一体,形成机电一体化产品,大大简化机械结构,减小体积和重量,提高可靠性。

(6)成本方面,交流调速的功率装置(变频器与电网补偿装置)和控制装置比直流调速的功率装置和控制装置贵,但是它的电动机便宜。

随着电动机功率的增加,交流调速总成本的增长比直流调速总成本的增加要慢,大于某一功率后,交流调速就比直流调速便宜。

第二节交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比较总结变频调速之所以比直流调速广泛运用是因为交流电机,不是变频调速原理具有优越性,变频调速只能应用于调速,而对力矩是无法做到精确控制的,原因很简单,直流调速的电枢和励磁不是耦合的,是分开的,这样对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能够做到精确控制。

而交流调速,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是耦合的,是无法做到精确控制的,尽管目前的变频调速具有矢量控制,也就是运用现代控制理论,通过矢量转换,将交流电机中耦合的电枢电流和励磁电流解开,从而对其进行控制,也就是仿真直流调速的原理。

但是要做到直流调速的控制特性目前是很困难的。

因此在轧机、造纸等对力矩要求很高行业,直流调速还是具有广泛性。

而仅对速度控制,目前变频调速是可以逼真直流调速的特性,因为交流电机的优越性是直流电机无法做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