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力变矩器练习答案

液力变矩器练习答案
液力变矩器练习答案

一,填空题

1. 汽车自动变速器常见的有四种型式,分别是液力自动变速器(AT)、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CV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TM)和双离合变速器(DCT)。

2、按汽车的驱动方式分类分为后驱动自动变速器和前驱动自动变速器两种

3、自动变速器由液力变矩器、机械传动装置、液压控制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等四大部分组成。

4. 液力耦合器的工作轮包括泵轮和涡轮,其中泵轮是主动轮,涡轮是从动轮.

5.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轮包括泵轮 ,涡轮和导轮 .

6、泵轮是液力变矩器的主动元件,刚性连接在外壳上,与曲轴一起旋转。

7、涡轮是从动元件,连接在从动轴上。

8、泵轮是将发动机的机械能转变为自动变速器油的动能。

9、涡轮是将自动变速器油的动能转变为涡轮轴上的机械能。

10、导轮是改变自动变速器油的流动方向,从而达到增矩的作用。二,判断改错题

1. 液力耦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均属静液传动装置.( × )

改正: 将"静液"改为动液"

2. 液力变矩器在一定范围内,能自动地,无级地改变传动比和转矩比.( √)

3. 液力偶合器在正常工作时,泵轮转速总是小于涡轮转速.(× ) 改正: "小于"改为"大于"

4. 只有当泵轮与涡轮的转速相等时,液力偶合器才能起传动作

用.(× )

改正: 将"相等"改为"不等"

5. 液力偶合器既可以传递转矩,又可以改变转矩.(× )

改正: 将"既可以传递转矩,又可以改变转矩",改为"只可以传递转矩,不可以改变转矩"或将 "耦合器"改为"变速器"

6. 液力变速器的变矩作用主要是通过导轮实现的.(√ )

7. 四元件综合式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是两个变矩器特性与一个偶合器特性的综合.(√ )

二、名词解释:

1、自动变速器(AT):也称自动变速箱,是一种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动改变齿轮传动比,从而使驾驶员不必手动换档的汽车变速器。

2、涡流:ATF油由泵轮流向涡轮,再经过导轮流回泵轮的循环就是涡流。

3、环流:ATF油沿变矩器转动方向的流动就是环流。

四,问答题

1. 液力偶合器的工作特点是什么 ?

答:特点是:偶合器只能传递发动机扭矩,而不能改变扭矩大小,且不

能使发动机与传动系彻底分离,所以使用时必须与离合器,机械变速器相配合使用

2. 液力变矩器由哪几个工作轮组成 ? 其工作特点是什么 ?

答: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涡轮和固定不动的导轮所组成。变矩器不仅能传递转矩,而且可以改变转矩,即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的转速变化,使涡轮输出不同的转矩(即改变转矩).

3. 液力偶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各有何优点

答:耦合器的优点:保持汽车起步平稳,衰减传动系中的扭转振动,防止传动系过载。变矩器的优点:除具有耦合器全部优点外,还具有随汽车行驶阻力的变化而自动改变输出转矩和车速的作用。

4. 液力变矩器为什么能起变矩作用试叙述变矩原理

答:变矩器之所以能起变矩作用,是由于结构上比耦合器多了导轮机构.在液体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固定不动的导轮给涡轮一个反作用力矩,使涡轮输出的转矩不同于泵轮输人的转矩

变矩器特性解读

变矩器的透穿性 变矩器的透穿性(transmittancy of torque converter)变矩器的泵轮力矩系数(λB)随涡轮、泵轮转速比变化的特性。就基本质而言,透穿性是变矩器隔离发动机与工作机,使发动机的工况不受工作机影响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变矩器不具有透穿性,则工作机的工况变化不能透过变矩器影响发动机的工况,这对发动机是有利的。定性描述变矩器透穿性的指标是透穿度,即工作机的工况变化能透过变矩器影响发动机工况的程度。 由无因次特性可知,对于两个循环圆几何相似但有效直径不等的变矩器(称为同一系列的变矩器),具有相同的无因次特性。相同类型不同系列的变矩器其无因次特性是不同的,但其变矩比和效率随转速比的变化趋势是相同的,而泵轮力矩系数随转速比的变化趋势却是不同的,就是说,他们的透穿性是不一样的,见下图。变矩器的透穿性一般有下述几种。 (c) (d) 变矩器的透穿性 非透穿泵轮力矩系数λB为常数,不随转速比变化,这样的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时,发动机的力矩和转速不随变矩器的转速比而变化,因此,输出端(涡轮轴)的工况变化将 不会透过变矩器影响发动机的工况,这样的特性称为非透穿,这类变矩器称为非透穿变矩器。见图(a)。 正透穿泵轮矩系数随转速比的增大而减小,这样的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时,发动机的力矩和转速将随输出端(涡轮轴)工况的变化而变化,由于这样的特性对发动机有利,故称为正透穿,这类变矩器称为正透穿变矩器。见图(b)。 负透穿泵轮力矩系数随转速比的增大而增大,由于这样的特性往往会使发动机过载,故称为负透穿,这类变矩器称为负透穿变矩器。见图(c)。

内燃机车上离心涡轮变矩器一般具有复合透穿性,见图(d )。 内燃机车上的离心涡轮变矩器的透穿度T 表示为: 式中,λB ,λB * 为某一工况和计算工况下的泵轮力矩系数。 根据变矩器的透穿性和透穿度,可以比较和评价变矩器的性能,并依确定变矩器和柴油机的共同工作点。 液力变矩器及其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性能 液力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涡轮式传动机械。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和输入轴相连接的泵轮,把输入的机械能转变为工作液体的动能,使工作液体动量矩增加。和输出轴相连接的涡轮,把工作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输出,并使工作液体的动量矩减小。 液力传动的主要特点是:1自动适应性、2防振隔振作用、3 良好的起动性、4 限矩保护性、5 变矩器效率。 第一节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是表示变矩器各输出和输入参数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这些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虽可用理论分析和计算来获得,但由于大量引入假设,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变矩器实际的特性曲线是通过台架试验来取得的。液力变矩器的特性曲线主要有以下三种:输出特性、无因次特性和输入特性。 一、液力变矩器的输出特性 液力变矩器的输出特性是表示输出参数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是使泵轮轴的转速保持不变,在此工况下求取以涡轮轴转速 2n 为自变量的各输出特性曲线(参看图4-1)。

液力变矩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液力变矩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综述目前国内外液力变矩器设计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内流场分析方法和液力变矩器关键部件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对所使用的理论计算方法、实验方法进行了分类、介绍和评价,总结了相应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液力变矩器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液力变矩器;流场分析;三维流动;设计 前言 液力变矩器是以液体为介质,利用液体的相互作用引起机械能与液体动能之间的相互转换,通过液体动量矩的变化来改变传递转矩的传动装置。液力变矩器具有自动适应性、无级变速、良好稳定的低速性能、减振隔振及无机械磨损等优良特性,延长了动力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乘坐的舒适性、安全性及通过性,因此广泛应用于汽车、军用车辆、工程机械、石油、冶金、矿山及化工机械等领域,是车辆自动变速系统的主要部件。 液力变矩器主要包括泵轮、涡轮和导轮三个部件,如图1所示。泵轮由发动机驱动;涡轮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导轮则通过单向离合器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工作液在各工作轮组成的闭合循环道内流动,通过动能的变化来传递扭矩。 图1液力变矩器基本组成 1液力变矩器设计方法 液力变矩器的设计主要是指变矩器的循环圆设计、叶片设计、特性计算、整体结构设计以及一些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由于叶片参数直接影响到变矩器的性能,因而是液力变矩器的设计的关键是叶片设计。循环圆和叶片的设计方法通常有经验设计法、相似设计法和理论设计法三种。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三种方法是综合应用的,主要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基于束流理论的参数设计。二是在试制产品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经验规律进行改进。其中,试验改进环节消耗大量的成本和时间,几乎占据整个设计过程的80%以上。而且众多环节需要经验确定,使得设计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基于建模和计算的复杂性和液力变矩器流场的特殊性,液力变矩器叶片设计的理论基础已由一维流动理论、二维流动理论发展到三维流动理论。 (1)一维流动理论:将工作轮中的总液流假设成由许多流束组成,认为叶片数无穷多,厚度无限薄,忽略粘性对流场的影响,简化很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能反映流体作用的宏观效果,但不能正确反映宏观效果的微观原因,与液力变矩器实际内流场差别较大。 (2)二维流动理论:在束流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工作轮中的液体只在垂直于旋转轴线的一组平行轴面内的平面流动,且其中每一平面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都是相同的,即流动参数是两个空间坐标的函数。在给定了叶片的边界形态和流量后,即可用数学物理方程求出该平面上任一点的流动参数分布。该简化对纯离心式或轴流式工作轮中的实际流动情况,较为接近;对常用的向心式涡轮液力变矩器来说,与实际流动的差别仍然很大。 (3)三维流动理论:液力变矩器是流道封闭的多级透平机械,流道内为复杂的三维粘性流动。由于流道的曲率变化非常大,叶片的形状也是三维的,这就造成液流沿着流线方向、圆周方向以及从内环到外环都是变化的。另外,油液是有粘性的,这就必然会在流道壁面上出现附面层,由此还会引起“二次流动”

液力变矩器常见故障诊断

液力变矩器常见故障诊断 朱建山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在福建可门港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阐述了装载机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对其故障进行分析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故障分析设计改进建议 引言: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式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工程机械上使用液力变矩器,具有起步平稳、操作方便、可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等优点。因此,液力变矩器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轮式装载机上应用的双导轮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具有高效区宽广、变矩过渡至偶合工况平稳的特点。但这种变矩器在使用时间较长以后,易出现过热、工作无力、内部元件损坏等故障。由于变矩器的拆装与维修比较困难,在维修液力变矩器时,必须在弄懂其工作原理和正确地分析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才能保证维修质量。本文以双导轮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为例,介绍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变矩器工作过程中的常见故障现象、原因和诊断维修方法。

1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1 双导轮液力变矩器的基本结构 该变矩器主要由泵轮、涡轮、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及导轮座等组成。 1.2 液力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工作过程中,液压油自变速器壳底部通过滤网被油泵吸入,从油泵输出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液压油通过液压油滤清器、主调压阀后进入导轮座的进油孔,然后流向泵轮。柴油机的动力通过相啮合的齿轮传给泵轮,泵轮的旋转将进入其内部的液压油压入涡轮,冲击涡轮叶片,使涡轮旋转,动力由涡轮轴输出。从涡轮出来的液压油,一部分通过变矩器出口经液压油冷却器后进入离合器壳体,再润滑轴承、齿轮及冷却离合器摩擦片后流回变速器壳底;另一部分经第一、第二导轮传给泵轮,液压油在循环圆内传递动力。当涡轮的液体冲向导轮叶片时,导轮不转,导轮给予液体一定的反作用力矩。这个力矩和泵轮给予液体的力矩合在一起,全部传给涡轮,从而使涡轮起到了增大扭矩的作用,即变矩。当涡轮转速继续增高,涡轮传给导轮的液流方向发生变化至冲击导轮背面时,第一、二导轮在超越离合器的作用下,先后开始旋转,变矩工况变成偶合工况。从主调压阀出来的另一路液压油是流向变速器操纵阀的。 2 液力变矩器的常见故障分析 2.1变矩器过热故障的检查诊断

自动变速箱与液力变矩器工作原理

自动变速箱 自动变速箱简称AT,全称Auto Transmission,它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和手动挡相比,自动变速箱在结构和使用上有很大不同。手动挡主要通过调节不同齿轮组合来更换挡位,而自动变速箱是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的目的。其中液力变扭器是自动变速箱最具特点的部件,它由泵轮、涡轮和导轮等构件组成,泵轮和涡轮是一对工作组合,泵轮通过液体带动涡轮旋转,而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导轮通过反作用力使泵轮和涡轮之间实现转速差并实现变速变矩功能,对驾驶者来说,您只需要以不同力度踩住踏板,变速箱就可以自动进行挡位升降。由于液力变矩器自动变速变矩范围不够大,因此在涡轮后面再串联几排行星齿轮提高效率,液压操纵系统会随发动机工作变化自行操纵行星齿轮,从而实现自动变速变矩。为了满足行驶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如泊车、倒车)等,自动变速箱还设有一些手动拨杆位置,像P挡(停泊)、R挡(后挡)、N挡(空档)、D挡(前进)等。 从性能上说自动变速箱的挡位越多,车在行驶过程中也就越平顺,加速性也越好,而且更加省油。除了提供轻松惬意的驾驶感受,自动变速箱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自动变速箱的动力响应不够直接,这使它在“驾驶乐趣”方面稍显不足。此外,由于采用液力传动,这使自动挡变速箱传递的动力有所损失。 手自一体自动变速箱 手自一体变速箱的出现其实就是为了提高自动变速箱的经济性和操控性而增加的设置,让原来电脑自动决定的换挡时机重新回到驾驶员手中。同时,如果在城市内堵车情况下,还是可以随时切换回自动挡。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就像两个风扇相对,一个风扇工作,然后将另一个不工作的风扇吹动。这个比喻可以很形象的解释液力变矩器中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工作关系。不过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则有些复杂。 动力输出之后,带动与变矩器壳体相连的泵轮,泵轮搅动变矩器中的自动变速箱油(以下简称ATF),带动涡轮转动,ATF在壳体中是一个循环的动作,由于泵轮旋转时的离心力,ATF会在泵轮的作用下,甩向外侧,冲向前方的涡轮,再流向轴心位置,回到泵轮一侧,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将动力传向与齿轮箱连接的涡轮。 不过只有该零部件和传动方式,只能称为液力耦合器,若想成为液力变矩器,必然要改变涡轮叶片的形状,这样一来,ATF在经过涡轮再循环回泵轮时,会与泵轮旋转方向相反,因而造成冲击,所以为了成为液力变矩器还需另一个部件:导轮。导轮是存在于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一个部件,用于调节壳体中ATF液流方向,通过单向离合器与箱体固定。 有了导轮,才有了“变矩”的灵魂所在,在泵轮与涡轮转速差较大时,动力输出的扭矩也变大了,此时的变矩器想当一个无级变速器,通过转速差来提升扭矩,此时导轮处于固定状态,用以调节ATF回流;而当转速差降低,涡轮泵轮耦合或锁止时,扭矩接近对等,无需增矩,导轮随泵轮和涡轮同向转动,避免自身搅动ATF,造成动力的损耗。 至此我们了解到了液力变矩器的最大特点——软连接,而这种动力的传输方式起到了两大功能:1、从静止到低速时的平稳起步;2、在加速过程中,较大动力输出时,起到增大扭矩的作用。如果与MT上的离合器相比较,则需注意的是,第一条起到了并优化了MT 上离合器的功能,但第二条则是离合器无法实现的。

轮式装载机文献综述

轮式装载机 摘要:本文以模块的方式讲述了轮式装载机的发展以及用途、分类和相关参数、总体构造、传动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工作装置和液压系统的组成。在用途和分类中对装载机的发动机功率、传动形式、行走结构、装卸方式做了简单的介绍。通过选用原则的叙述,使我们对装载机使用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另外,简单列举了国内外主要的制造厂商,同时,对轮式装载机的技术发展动态与趋势做了简单的叙述。关键词:轮式装载机、用途、总体构造 轮式装载机属于铲土运输机械类,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和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对于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机械化施工中不可缺少的装备之一。 1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发展 我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该机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柳工Z450为基型的我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制订标准时,保留用Z代表装载机,用L取代“4”代表轮式,改Z450为ZL50,就这样制订出了以柳工ZL50型为基型的我国ZL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这是我国装载机发展鸣上的重大转折点。该标准制订出来后按当时的行业分工,柳工、厦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轮式装载机,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轮式装载机,逐步形成了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当时的装载机四大骨干企业。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装载机制造企业已增加至20多家,初步形成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到目前为止,我国轮式装载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最基本的结构仍然是由Z450(ZL50)演变而来。第二代变化不很大,第三代变化稍大一些。2001年我国装载机全行业总销售量已突破3万台,居世界装载机市场的前列。因此,目前我国已经成了世界上装载机产销大国。 2006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全行业总销售量为129,793台,比2005年的112,527台,增长了15.3%,净增了17266台,其净增量超过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八五”以前任何

流体控制技术综述 汤明海

流体控制技术综述 学校:华东交通大学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1班 学号:20120310110110 姓名:汤明海

流体控制技术综述 汤明海 (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12测控技术与仪器1班)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液压传动的介绍以及他的发展前景。对液压传动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描述;将其发展现状、工业应用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归纳;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在液压现场总线技术、自动化控制软件技术、纯水液压传动、电液集成块等四方面做了合理的展望。 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趋势;发展简史;优缺点 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其地位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液压油液)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它们通过各种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基本回路,再由若干基本回路有机地组合成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传动系统。液压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 液压传动的发展简史 液压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 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1925 液压元件大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多年。在1955年前后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液压技术主要是由武器装备对高质量控制装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液压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日臻完善,电液控制系统具有高响应、高精度、高功率-质量比和大功率的特点,从而广泛运用于武器和各工业部门及技术领域。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功用教学文稿

液力变矩器的组成和 功用

液力变矩器的导轮有什么作用简单的说就是变矩 液力变矩器和液力耦合器都有泵轮和涡轮,他们的差别就在有无导轮。如果没有导轮,液力变矩器就是一个耦合器。 耦合器泵轮和涡轮的转速不同而转矩相等。由于导论的存在,变矩器能在泵轮转矩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涡轮转速不同而改变涡轮转矩的输出值。 在汽车变矩器中当变矩系数达到1之后由于单向离合器的作用,泵轮停止转动,变矩作用消失,变矩器实际上就成为耦合器 导轮在低速时起到增扭的作用,一般安装在单向离合器上不能反转。泵轮由发动机带动旋转带动油液流动形成涡流冲击涡轮旋转将力传给涡轮。在泵轮和涡轮上有导流板,油液形成了环流在泵轮涡轮导轮之间循环流动。泵轮油液冲击涡轮的力FB经涡轮冲击导轮导轮不能反转或固定不动形成反作用力FD作用在涡轮上。蜗轮得到的力FT=FB+FD就是导轮 的增扭作用 1 ?功用 液力变矩器位于发动机和机械变速器之间,以自动变速器油(ATF )为工作介质,主要完成以下功用:(1)传递转矩。发动机的转矩通过液力变矩器的主动元件,再通过ATF传给液力变矩器的从动元件,最后传给变速器。 (2)无级变速。根据工况的不同,液力变矩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转速和转矩的无级变化。(3)自动离合。液力变矩器由于采用ATF传递动力,当踩下制动踏板

时,发动机也不会熄火,此时相当于离合器分离;当抬起制动踏板时,汽车可以起步,此时相当于离合器接合。 (4)驱动油泵。ATF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油泵提供一定的压力,而油泵一般是由液力变矩器壳体驱动的。 同时由于采用ATF传递动力,液力变矩器的动力传递柔和,且能防止传动系过载。 2.组成 如图4-6所示,液力变矩器通常由泵轮、涡轮和导轮三个元件组成,称为三元件液力变矩器。也有的采用两个导轮,则称为四元件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总成封在一个钢制壳体(变矩器壳体)中,内部充满ATF。液力变矩器壳体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曲轴后端的飞轮连接,与发动机曲轴一起旋转。泵轮位于液力变矩器的后部,与变矩器壳体连在一起。涡轮位于泵轮前,通过带花键的从动轴向后面的机械变速器输出动力。导轮位于泵轮与涡轮之间,通过单向离合器支承在固定套管上,使得导轮只能单向旋转(顺时针旋转)。泵轮、涡轮和导轮上都带有叶片,液力变矩器装配好后形成环形内腔,其间充满ATF。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 1.动力的传递 液力变矩器工作时,壳体内充满ATF,发动机带动壳体旋转,壳体带动泵轮旋转,泵轮的叶片将ATF带动起来,并冲击到涡轮的叶片;如果作用在涡轮叶片上冲击力大于作用在涡轮上阻力,涡轮将开始转动,并使机械变速器的输入轴一起转动。由涡轮叶片流出的ATF经过导轮后再流回到泵轮,形成如图4—7 所示的循环流动。具体来说,上述ATF的循环流动是两种运动的合运动。当液力变矩器工作,泵轮旋转时,泵轮叶片带动ATF旋转起来,ATF绕着泵轮轴线作圆周运动;同样随着涡轮

液力变矩器故障和工作原理

4.1 液力变矩器构造和工作原理 4.1.1液力变矩器构造 1、三元一级双相型液力变矩器 三元是指液力变矩器是由泵轮、涡轮和导轮三个主要元件组成的。一级是指只有一个涡轮(部分液力偶合器里装有两个涡轮,工作时油液容易发生紊乱)。双相是指液力变矩器的工作状态分为变矩区和偶合区。 * 图4-1为液力变矩器三个主要元件的零件图。 2、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和作用 泵轮的叶片装在靠近变速器一侧的变矩器壳上,和变矩器壳是一体的。变矩器壳是和曲轴或曲轴上的挠性板用螺栓连接的,所以泵轮叶片随曲轴同步运转。发动机工作时,它引导液体冲击涡轮叶片,产生液体流动功能,是液力变矩器的 主动元件。 *

1-变速器壳体2-泵轮3-导轮4-变速器输出轴5-变矩器壳体 6-曲轮7-驱动端盖8-单向离合器9-涡轮 涡轮装在泵轮对面,二者的距离只有3~4mm,在增矩工况时悬空布置,被泵轮的液流驱动,并以它特有的速度转动。在锁止工况时它被自动变速器油挤到离合器盘上,随变矩器壳同步旋转。它是液力变矩器的输出元件。涡轮的花键毂负责驱动变速器的输入轴(涡轮轴)。它将液体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 导轮的直径大约是泵轮或涡轮直径的一半。并位于两者之间。导轮是变矩器中的反作用力元件,用来改变液体流动的方向。 导轮叶片的外缘一般形成三段式油液导流环内缘。分段导流环可以引导油液平稳的自由流动,避免出现紊流。 导轮支承在与花键和导轮轴连接的单向离合器上。单向离合器使导轮只能与泵轮同向转动。涡轮的油液流经导轮时改变了方向,使液流返回泵轮时,液流的流向和导轮旋转方向一致,可以使泵轮转动更有效。 *

图4-3为液力变矩器油液流动示意图。 观看液力变矩器油液流动 图上通过箭头示意液体流动方向。油液由泵轮的外端传入涡轮的外端,经涡轮内端传到导轮时改变了油液的流动方向,经导轮传给泵轮的油液的流动方向恰 好和泵轮的旋转方向一致。 * 3、液力变矩器的锁止和减振 液力变矩器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时,即使在传递效果最佳时,也只能传递90%的动力。其余的动力都被转化为热量,散发到油液里。为提高偶合工况的传动效率,变矩器设置了锁止离合器。液力变矩器进入偶合工况后,变矩器内的闭锁离合器就有可能进入锁止工况。而变矩器一旦进入锁止工况,发动机的动力就可以100%的传给传动系。可以避免液力传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动力损失,提高液力变 矩器的工作效率。 液力变矩器根据锁止形式的不同,负责锁止的闭锁离合器分为液力锁止、离

汽车设计课设驱动桥设计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BJ130驱动桥部分设计验算与校核 姓名: 学号: 专业名称:车辆工程 指导教师: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二、总体结构设计 (2) 三、主减速器部分设计 (2) 1、主减速器齿轮计算载荷的确定 (2) 2、锥齿轮主要参数选择 (4) 3、主减速器强度计算 (5) 四、差速器部分设计 (6) 1、差速器主参数选择 (6) 2、差速器齿轮强度计算 (7) 五、半轴部分设计 (8) 1、半轴计算转矩Tφ及杆部直径 (8) 2、受最大牵引力时强度计算 (9) 3、制动时强度计算 (9) 4、半轴花键计算 (9) 六、驱动桥壳设计 (10) 1、桥壳的静弯曲应力计算 (10) 2、在不平路面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桥壳强度计算 (11) 3、汽车以最大牵引力行驶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1) 4、汽车紧急制动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2)

5、汽车受最大侧向力时的桥壳强度计算 (12) 七、参考书目 (14) 八、课程设计感想 (15)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1、题目 《BJ130驱动桥部分设计验算与校核》 2、设计内容及要求 (1)主减速器部分包括:主减速器齿轮的受载情况;锥齿轮主要参数选择;主减速器强度计算;齿轮的弯曲强度、接触强度计算。 (2)差速器:齿轮的主要参数;差速器齿轮强度的校核;行星齿轮齿数和半轴齿轮齿数的确定。 (3)半轴部分强度计算:当受最大牵引力时的强度;制动时强度计算。 (4)驱动桥强度计算:①桥壳的静弯曲应力 ②不平路载下的桥壳强度 ③最大牵引力时的桥壳强度 ④紧急制动时的桥壳强度 ⑤最大侧向力时的桥壳强度 3、主要技术参数 轴距L=2800mm 轴荷分配:满载时前后轴载1340/2735(kg) 发动机最大功率:80ps n:3800-4000n/min 发动机最大转矩17.5kg﹒m n:2200-2500n/min 传动比:i1=7.00; i0=5.833 轮毂总成和制动器总成的总重:g k=274kg

液压系统的课程设计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1》(机电)之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综合实验 指导书 指导教师:董明晓逄波 山东建筑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2013.7.4 一、过山车项目 1、过山车(Roller coaster,或又称为云霄飞车),是一种机动游乐设施,常见于游乐园和主题乐园中。过山车通常采用液压弹射器提速。弹射系统由高速液压缸、活塞式蓄能器以及大流量高速开关阀等三部分组成液压系统原理图如下:

2、过山车机械结构设计方案图 3、该方案的应用坦克仿真驾驶平台的起伏效果、混凝土搅拌机、塔式起重机、车辆驱动传动系统,液压起升平台 4过山车液压节能回收装置。液压系统设计中的节能问题主要是降低系统的功率损失,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会使系统的总效率下降、油温升高、油液变质,导致液压设备发生故障。因此,设计液压系统时必须多途径的考虑怎样降低系统的功率损失。其设计如图所示。

二.坦克系统 1、如何驱动庞然大物-坦克,主要依靠液压系统的驱动,导向,制动。机械液压双工 率流向机构,使得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分两路,流向驱动轮的两侧。其行走系统 液压原理图 2、由于军事工业的需要,为了使坦克更好的适应作战环境(沟壑,险滩等路面凹凸 不平,)有时为了需要不得不从空中运输,从空中迫降,显而易见,处理好减 震已经迫在眉睫。坦克液压减震系统原理图

3、液压式减震器的结构同吸入式泵基本相似,。当履带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 缸筒向上移动,活塞在内缸筒里相对往下移动。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内缸筒腔内活塞下侧的油不受任何阻力地流向活塞上侧。同时,这一部分油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小孔流入内、外缸筒之间的油腔内。这样就有效地衰减了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凸起地面往下落时,缸筒也会跟着往下运动,活塞就会相对于缸筒向上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油冲开底部的阀门流向内缸筒,同时内缸筒活塞上侧的油经活塞阀门上的小孔流向下侧。此时当油液流过小孔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这样就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液压减震系统机械结构图 4、设计一个减震系统,使得生鸡蛋从5米高的地方下落能够完好

液力叉车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及传动系统参数的优化_百度文讲解

维普资讯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5539732.html, ?44?2rO一机械科学与技术M.—s。第l卷6{M一)一一)(/(I 1~≥M≥M.≥ ^(54)fo.一H≤{H一")(一n)(一/H…L【1rO≤n.…≤,H≤… M(64);一(一M11)(.M一/06)M06.M.06.MM(74)43多目标模糊优化问题求解.该多目标模糊优化问题常转化为求解如下的单目标模糊优化问题。FidnmaxX一(,,,l2asf..()焉0XNjX)((一12,,5,34?)(;l23,.)0≤ 1式中,为辅助变量;。x)(g(=12345.,.,)为式(34)~(7给出的模糊约束条件。4)为解上式,采用最优水平裁集将其转化为非模糊优化问题。可限于篇幅?解模型在此求略去。问题变为普通优化问题,采用相应方法求解。该可传动系统参数的多目标模糊优化的处理同上。I01Dl0l0H200锄?0。3910400e0

0lD20}00620fⅧ …【1『=捌5算倒某集装箱叉车,一1tG一2tI]=3khEg]=02.Q2.2…v0m/,ro.0f=00.nt.2[一=0O,.2[]=005r=06m。.2,.563QK,10ⅣH一18W1k=20rmi,一=00/n70?m0N按本文模型,目标函数取相同重要程度,到:且得发动机:液力变矩器:353K=28YJ7o,n.,一09.1 维普资讯 https://www.360docs.net/doc/3815539732.html, 第3期邓斌:渡力叉车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匹配及传动系缱参数的优化?45?2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共同工作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如图1图2示。、所传动系统参数为:S一3q=17.1:91/n.t,.6I2mirz=15rmii=5...1.4ri62/n48=76。lZ34S6789参GinLuaZrt.doyacTaraotHyrdnmi考文献PrmeesOpiztnSaatrtmiai.AEppr705oae757王彩毕,宋连天.模榴论方法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杜,9818黄宗益.薛瑞祺,阎以诵.工程矾槭C.AD上海:同济大学出版杜.9119陆植.叉车设计.北京机槭工业出艇杜,9119凌忠社.车用液力变矩器的选择与匹配.叉起重运输机槭.981)218(2;~9胡修章.车用柴油机的废气捧放及其与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关系.工程机械.91】)2 ̄318(0:40孙大刚,请文农,杜涛,李刚.液力机饿传动式重型汽车传动比的优选.建筑机械.955:019()】~I4王彩华,朱煜东.多目标优化模蝴解法中目标权重的处理方法.重庆大学学报.9()9~912l6:2795于光远.程软设计理论.京:工北科学出敝社+9219OpiztnoohMacigadPaaeesornmisotmiaifBtthnnrmtrfTassinoSseoyruicvtrFokitytmfrHdalcExaaor

离合器_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前言 汽车诞生1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汽车离合器技术,希望汽车运行更加快捷、舒适、安全、可靠。对于以燃机为动力的汽车,离合器在机械传动系统中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它是汽车传动系中直接与发动机相连接的总成。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借接触面间的摩擦作用,或是用液体作为传动介质,或是用磁力传动来传递转矩,使两者之间可以暂时分离,又可逐渐接合,在传动过程中又允许两部分相互转动。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是用弹簧压紧的摩擦离合器。发动机发出的转矩,通过飞轮及压盘与从动盘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通过机件的传递,使膜片弹簧大端带动压盘后移,此时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分离。摩擦离合器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1)保证能传递发动机发出的最大转矩,并且还有一定的传递转矩余力。 (2)能作到分离时,彻底分离,接合时柔和,并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 (3)从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尽量小一些。这样,在分离离合器换档时,与变速器输入轴相连部分的转速就比较容易变化,从而减轻齿轮间冲击。(4)具有缓和转动方向冲击,衰减该方向振动的能力,且噪音小。 (5)压盘压力和摩擦片的摩擦系数变化小,工作稳定。 (6)操纵省力,维修保养方便。 一、离合器的发展史 在早期研发的离合器结构中,锥形离合器最为成功。它的原型设计曾装在1889年德国戴姆勒公司生产的钢质车轮的小汽车上。它是将发动机飞轮的孔做成锥体作为离合器的主动件。采用锥形离合器的方案一直延续到20世界20年代中叶,对当时来说,锥形离合器的制造比较容易,摩擦面容易修复。它的摩擦材料曾用过驼毛带、皮革带等。那时也曾出现过蹄-鼓式离合器来替代锥形离合器。该结构采用蹄-鼓式。这种结构型式有利于在离心力作用下使蹄紧贴鼓面。蹄-鼓式离合器用的摩擦元件为木块、皮革带等,蹄-鼓式离合器的重量较锥形离合器轻。无论锥形离合器或蹄-鼓式式离合器,都容易造成分离不彻底甚至出现主、从动件根本无法分离的自锁现象(当时所提供的材料符合体的摩擦系数变化很

福伊特液力变矩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使用0

第一章福伊特液力传动箱简介 T211re.4液力传动箱是德国福伊特公司是专门为铁路车辆设计的涡轮传动装置。它是350kW性能级别的轨道车专用传动箱。 第一节 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技术指标 一、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主要技术参数

: 二、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特性参数 第二节 T 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特点 一、命名规则: T211re.4液力传动箱是铁路工程车辆专用设备,其命名

规则如下: 二、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特点 T211re.4液力传动箱其输入功率科大350kW,采用全新的福伊特驱动控制器(VTDC)可以直接安装在传动箱上并录入运行数据。另外还具有监控诊断功能,液力制动可以通过联合制动的方式整合进入车辆制动系统以及性能的高可靠性。

第二章 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结构 第一节 T211re.4液力传动箱的组成 一、液力传动箱组成 T211re.4液力传动箱由液力制动、液力液力变扭器、液力耦合器、换向机构、电气控制模块VTIC及部分组成,其外形如图2-1所示。其输入、输出侧分别如图2-2、2-3所示。 图2-1 T211re.4液力传动箱外形图

其液力传动箱包括机械部分和液力部分组件,其结构如图2-4所示。 二、机械组件 机械组件包括增速齿轮、扭转减振器、换向装置、齿轮变速器。 图2-2 T211re.4液力传动箱输入侧 1-输入装置

图2-3 T211re.4液力传动箱输出侧 2-输出装置 图2-4 转动装置组件 1-输出装置;2-增速齿轮;3-输入装置;4-液力偶合器;5-液力变扭器 6-机械部件;7-换向装置的幵关轴 传动箱输入轴(3)直接与柴油机相连,通过一对增速齿轮(2)将转速提升至液力元件的工作转速,变扭器(5)和偶合器(4)的泵轮都装在泵轮轴上,两者的涡轮都装在与传动箱输出相连的涡轮轴上,涡轮轴再通过一系列的机械齿轮最终驱动传动箱输出(1),通过换向离合器(7)的作用,使传动链里机械齿轮(6)的数量增减,实现换向。

液力变矩器发展及现状

液力变矩器的发展及现状 液力变矩器具有的优良特性,自动适应性、无级变速、良好稳定的低速性能、减振隔振及无机械磨损等,是其它传动元件无可替代的。历经百年的发展,液力变矩器的应用不断扩大,从汽车、工程机械、军用车辆到石油、化工、矿山、冶金机械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液力变矩器的流场理论、设计和制造、实验等研究工作,近年来,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液力变矩器的应用 国外已普遍将液力传动用于轿车、公共汽车、豪华型大客车、重型汽车、某些牵引车及工程机械和军用车辆等。以美国为例,自70年代起,每年液力变矩器在轿车上的装备率都在90%以上,产量在800万台以上,在市区的公共汽车上,液力变矩器的装备率近于100%,在重型汽车方面,载货量30-80t的重型矿用自卸车几乎全部采用了液力传动。迄今为止,在功率超过735kW,载货量超过100t的重型汽车上,液力传动也得到了应用。如阿里森(ALLISON)的CLBT9680系列液力机械变速器就应用于功率为882.6kW、装载量为108t的矿用自卸车上,在某些非公路车辆上,在大部分坦克及军用车辆上也装备了液力传动。在欧洲和日本,近年来装备液力传动的车辆也有显著增加。国外较大吨位的装载机、推土机等工程机械多数都采用了液力传动。 我国在50年代就将液力变矩器应用到红旗牌高级轿车上,70年代又将液力变矩器应用于重型矿用汽车上。目前,我国车辆液力变矩器主要应用于列车机车、一些工程机械和新一代的主战坦克及步兵战车等车辆上。液力传动在国内工程机械上的应用始于60年代,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和厦门工程机械厂共同研制的ZL435装载机上的液力传动开始的。80年代由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研制开发了"YJ单级向心涡轮液力变矩器叶栅系统"和"YJSW双涡轮液力变矩器系列"。两大系列目前已成为我国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的液力变矩器的主要产品。其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80年代北京理工大学为军用车辆研制开发了Ch300、Ch400、Ch700、Ch1000系列液力变矩器,突破大功率、高能容、高转速液力变矩器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满足了军用车辆的使用要求。一些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和重型载重车等也应用了进口的液力变矩器。同国外相比,我国车辆应用液力变矩器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应用范围窄,数量较小,在中型载货汽车、公共汽车、越野汽车等车辆上没有应用或应用极少。西部大开发和我国经济的大发展,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业、能源等领域将是发展重点,因此液力变矩器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 2.液力变矩器技术的发展 目前广泛使用的液力变矩器主要有下列几种形式: 1) 普通三工作轮闭锁式液力变矩器,如图1。结构简单,车辆起动和低速行使时,主要利用变矩器的增矩性能,换档时利用变矩器的缓冲性能,高速时将变矩器闭锁,充分利用机械传动的高效性能。 2) 多工作轮液力变矩器,如图2。主要用于需要起动转矩大的工程机械和车辆,和需要

大众速腾五档手动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第1章绪论 1.1 本次设计的目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也渐渐成为我国支柱产业,汽车的使用已经遍布全国。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型客货两用车、轿车等高级消费品已进入平常家庭。 在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入世后,我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是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汽车工业不断的壮大,以及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如何设计出经济实惠,工作可靠,性能优良,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汽车已经是当前汽车设计者的紧迫问题。在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同时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技术上,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发动机的输出转速非常高,最大功率及最大扭矩在一定的转速区出现。为了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就必须有一套变速装置,来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在经济方面考虑合适的变速器也非常重。本次设计对轿车变速器的结构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轿车主要参数的确定,在机构方面选择了机械式变速器确定变速设计的主要参数,在变速器的寿命方面以及与变速器相关的操纵机构也进行了介绍。 1.2 变速器的发展现状 汽车问世百余年来,特别是从汽车的大批量生产及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以来,汽车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为人类进入现代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革命。自从汽车采用燃机作为动力装置开始变速器就成为了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汽车广泛采用的往复活塞式燃机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工作可靠和使用方便等优点,但其转矩和转速变化围较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则要求汽车的牵引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围变化,故其性能与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这对矛盾靠现代汽车的燃机本身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在汽车传动系中设置了变速器和主减速器,以达到减速增矩的目的。变速器对整车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操纵的可靠性与轻便性、传动的平稳性与效率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汽车行驶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即要求汽车变速器的变速必要尽量多,尽管传统的齿轮变速器并不理想但以其结构简单、效率高、功率大三大显著特点依然占领者汽车变速器的主流地位。虽然传统机械师的手动变速器具有换挡冲击大,体积大,操纵麻烦等诸多缺点,但仍以其传动效率高、生产制造工艺成熟以及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上。

起重机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 集装箱起重机方案设计

起重机起升机构电气设计与轴套数控加工文献综述 【摘要】:在日常生活和大量施工中,起重机的作用不可小视。下面就了解一下起重机几个方面的情况。 【关键词】:起重机;变频器;大车;小车 概述 起重机械是一种对重物能同时完成垂直升降和水平移动的机械。在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起重机械作为主要施工机械用于建筑构件和材料在运输过程的装卸,并将构件吊到设计位置进行安装等,不仅解决了人力无法胜任的作业,而且能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成为极其重要的建筑施工机械。 起重机械的分类: 起重机械的种类很多,按使用的动力设备可分为内燃机作动力和电动机作动力两种;按起重机载荷率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特重型四类;按起重结构可分为龙门式和臂架式两类;按回转台的角度可分为全回转式和非全回转式;按行走机构的构造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为移动式起重机,包括:塔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轮胎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以及最基本的起重机械-----卷扬机。随着高层建筑中作为垂直运输机械而迅速发展的施工升降机也已纳入起重机械范围。 起重机械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起重量、工作幅度、起重力矩、起升高度以及工作速度等。 一、起重量 起重量是指起重机能吊起重物的质量,其中应包括吊索和铁扁担或容器的质量,它是衡量起重机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称为额定起重量,用“Q”表示。起重量的单位过去惯用“t”表示,现都用“KN”表示(10KN约等于It)。起重机随着工作幅度的变化,其起重量也随之变化。因此,额定起重量有最大起重量和最大幅度起重量之分。最大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小幅度时所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最大幅度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大幅度时所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一般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是指基本起重臂处于最小幅度时允许起吊的最大起重量,也就是起重机铭牌上标定的起重量。 二、工作幅度 工作幅度是指在额定起重量下,起重机回转中心轴线到吊钩中心线的水平距离,通常称

推荐-差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精品

本次设计主要是对安装在驱动桥的两个半轴之间的差速器进行 设计,主要涉及到了差速器非标准零件如齿轮结构和标准零件的设计计算,同时也对整车的参数、结构做了简单的选择计算。在设计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因此对差速器的结构和作用有了更透彻的了解,通过利用CAD软件对差速器进行作图,也让我在学习方面得到了提高。关键字:差速器半轴设计校核

1.引言 1.1差速器的功用和分类 差速器的功用是当汽车转弯行驶或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使左右驱动车轮以不同的角速度滚动,以保证两侧驱动车轮与地面间作纯滚动运动。 现在差速器的种类趋于多元化,功用趋于完整化。目前汽车上最常用的是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多样的差速器,如:防滑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高摩擦自锁式差速器、托森差速器、行星圆柱齿轮差速器。 1.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1.2.1原始数据 1.2.2设计要求 (1)根据已知数据,确定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注意国家道路交通法规规定和汽车设计规范。 (2)确定汽车主要参数。 1)主要尺寸,可从参考资料中获取。 2)进行汽车轴荷分配。 (3)选定发动机功率、转速、扭矩,可参考已有车型。

(4)离合器的结构形式选择,主要参数计算。 (5)确定传动系最小传动比,即主减速器传动比。 (6)确定传动系最大传动比,从而计算出变速器最大传动比。 (7)机械式变速器型式选择,主要参数计算,设置合理的档位数,计算出各档的速比。 (8)驱动桥结构型式,根据主减速器的速比,确定采用单级或双级主减速器。 2.总布置设计 2.1轴数确定 因为汽车最大总质量为2100kg,小于19t,所以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两轴方案。 2.2驱动形式 因为总质量较小,所以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的4×2驱动形式。 2.3布置形式 为充分发挥前置发动机后桥驱动的优势:便于发动机的维修,离合器、变速器操纵机构简单,前、后车桥载荷分配合理,牵引性能比前置前驱型式优越,转向轮是从动轮,转向机构结构简单、便于维修等,选择前置发动机后桥驱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