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二)》单元练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二)》单元练习试卷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二)》单元练习试卷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张强从右右面看到一个物体的面如图:,这个物体是()A. B. C.2、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

A.相同 B.不同 C.不能确定3、一个物体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从上面看是,这个物体是()。

A. B. C.4、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图形,从前面看是图形,这个立体图形是()。

A. B. C.5、给添一个小正方体变成,从()面看形状不变.A.前面 B.上面 C.右面6、如果用表示1个立方体,用表示两个立方体叠加,用表示三个立方体叠加,那么图中由七个立方体叠成的几何体,从正前方观察,可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7、由5个小立方块搭成的立体图形,从右面看到的图形是,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是()A. B. C.二、填空题8、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形状是,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________个小正方体.9、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分别摆成下面的物体.(1)从面和面看,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2)从面看,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10、如图三个物体,从面看,形状相同;从面看,形状不同.11、一个立体图形有一些大小形同的小正方体搭成,如图是从上面看到的和从右面看到的,那么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要用()个小正方体。

上面右面12、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从右面看是,搭成这样一个物体至少要用个小正方体,最多用个小正方体.13、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右面看到的是,搭这个立体图形最少要块小方块,最多可以有块小方块.14、从面和面看是完全相同的形状,从面看是.15、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从右面看是,搭成这个立体图形至少用________ 个小正方体.三、判断题16、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一样。

()17、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判断对错)18、从上面、前面、右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判断对错)19、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它的三个面.(判断对错)四、作图题20、仔细观察,连一连.21、在方格纸中画出下面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22、从不同方向看的物体,分别是什么样子?在方格纸上画一画.23、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图形.24、下面的物体分别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请你在方格纸上画出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2)》任务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2)》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观察物体(二)(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年12月
学生信息
姓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能画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能根据从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用正方体把它拼搭出来,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等数学活动,感悟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的相互转化,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3.在活动中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自觉检验的良好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研究的乐趣。
课前学习任务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画出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
【学习任务二】这2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① ②
【学习任务三】下面是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请把它摆出来。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推荐的学习资源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1-9单元试题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套1-9单元试题

下学期单元自测题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班级姓名等级一、计算。

1.直接写得数。

25×4= 24×5= 720÷80= 47+63= 72-40= 120÷60= 125×8= 25×6= 16×0= 47×2=2.列竖式计算,并利用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562+684= 2543-857=84×42= 754÷29=3.先想一想计算的顺序,再脱式计算。

774÷(27+16) 28×15-120÷5(480+520÷13)×8 [8400-(330+870)]÷15二、填空题。

1.已知两个数的和是793,其中的一个加数是297,另一个加数是( )。

2.0乘任何数都得( );0加任何数都得();0不能作()。

3.()-56=130 89 ×()=3564. 根据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4×45=180,(),()360÷20=18,(),()5.367比()多89,247比()少156。

6.在○里填上“>”、“<”或“=”。

56÷7÷2○56÷(7×2) 40×(5+4)○40×5+424+102+0○(24+102)×0 150-(120+15)○150-(120-15)三、判断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80÷4-15×3可以同时先算280÷4和15×3。

()2.25×4÷25×4=100÷100=1。

()3.57+15-5与57+(15-5)的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相同。

()4.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共3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一)一、填一填。

(14分)1. 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立体图形的什么位置看到的。

(填“左面”“前面”或“上面”)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5分)三、连一连。

(9分)四、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画。

(15分)五、下面的立体图形至少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摆成的?(12分)六、动手操作。

(25分)1.用3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1个立体图形,使它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5分) 2.用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1个立体图形,使它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5分)3.用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1个立体图形,使它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5分)4.先用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下面的立体图形,再分别按要求添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

(10分)(1)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2)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七、一个由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得到下面的图形,判断这个立体图形至少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10分)答案一、1.左面上面前面 2 ①④③3.①②二、1.B 2.B 3.C 4.B 5.B三、提示:连线的时候一定细心、认真,要看清前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四、自己完成提示:画从各个面看到的图形时一定要细心、认真。

五、8 11 10六、自己完成提示:摆图形时一定要看清楚题目要求。

七、4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二)一、填一填。

1.用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有( )个面是正方形,有( )个面是长方形。

2.用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3.观察左边的物体,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从( )面看到的图形是。

4.下面哪两堆积木通过平移可以砌成下图左边这个模型?( )和( )(填序号)二、选一选。

1.如图,从( )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

2020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全优卷2020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1.从左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是( )。

A.B.C.D.2.从右面观察,看到的图形是( )。

A.B.C .D .3.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两个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A.前面和上面B.上面和左面C.前面和左面D.左面和右面4.立体图形和,从( )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A.左面B.上面C.前面D.后面5.立体图形是由( )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

A.11B.12C.13D.156.把一些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放在一起,从三个方向分别看到的是:这些小正方体最多有( )个。

A.15B.12C.10D.9二、填空1.(1)填“前面”“左面”或“上面”。

从( )看从( )看从( )看(2)填“前面”“左面”“右面”或“上面”。

从( )看从( )看从( )看从( )看2.(1)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2)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

3.用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下面的组合体。

(1)从( )面和( )面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

(填“前”“左”或“上”)(2)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填“前”“左”或“上”)4.下面是由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数一数,由8个小正方体组成的是( )号。

5.用7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下面的组合体。

(1)从( )面和( )面看,这三个组合体的形状完全相同。

(填“前”“左”或“上”)(2)从( )面看,这三个组合体的形状不相同。

(填“前”“左”或“上”)6.数一数,下面每个立体图形中至少有几个小正方体?( )个( )个( )个7.下图是由(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将它摆在桌上,除底面外其余的面全部涂色。

这些小正方体中,2面涂色的有( )个,3面涂色的有( )个,4面涂色的有( )个,5面涂色的有( )个。

三、判断1.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肯定不同。

( )2.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可能相同。

(常考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

(常考题)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2.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均如图所示,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立方体.A. 4B. 3C. 6D. 53.按照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以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4.看到的茶杯是什么样子?A. B.5.淘气晚上散步,经过一盏路灯时发现自己的影子()A. 变长B. 变短C. 先变长后变短D. 先变短后变长6.下面的照片是空中看到的公园,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一片树林。

右图是从()位置看到的。

A. ①B. ②C. ③D. ④7.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 )。

A. B. C.8.下图中,看到的是()号。

A. B. C. D.9.哪一个是小红从正上方看到的小轿车的形状?( )A. B. C. 10.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A. B.11.这两幅冰箱图中哪一幅是小朋友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A. B.12.看图回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A. 从正面看B. 从侧面看C. 从上面看二、填空题13.观察,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

14.观察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一次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5.下图是观察者在________位置看到的。

16.下面这三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把位置的编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下面的四幅图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________ 18.图中共有________个小正方体。

从________面看到的图形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图形是。

19.如图,桌上放着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请画出从前面看到的图形________.20.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其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________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________个小正方体.三、解答题21.小朋友看到的是哪幅图?在下面的括号里画“√”。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题型)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单元达标测试卷及答案

(创新题型)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1-4单元达标测试卷及答案

2023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填空题。

1.计算“45÷5+36×6”时,()和()可以同时计算。

2.计算320÷[(4+12)×2]时,第一步计算()法,最后一步计算()法;如果没有小括号和中括号,最后一步计算()法。

3.小红在计算□-30÷3时,先算减法,再算除法,得到的结果是5,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

4.根据18×45=810,可以知道810÷45=(),810÷18=()。

5.如下图,一只蚂蚁从A点沿阶梯爬到B点,共要走()m。

二、在○里填上“>”“<”或“=”。

90÷6÷3○90÷(6×3)80÷4×2○80÷(4×2)60×2+30○60×(2+3)60-40÷5○(60-40)÷5三、选择题。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0×4÷2-30与4×(50-5)÷2的运算顺序()。

A.相同B.不相同C.无法确定2.24+3×150÷6与24+3×(150÷6)的运算结果()。

A.相同B.不相同C.无法确定3.△+△÷(△×△)计算时,第一步应算()。

A.+B.÷C.×4.下面的算式中,不一定等于0的算式是()。

A.0+△B.0÷△C.0×△四、计算题。

1.直接写得数。

23×40=36÷4×8=6×6÷9=42÷7×3=135÷3=28+9-14=2.计算下面各题。

[96-(42-18)]÷8168-(24×3+62)(33-18)×(24+34)216+96÷3×5五、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重点
学会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时难点
画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进行比较。
环节
学案
导案
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从 的上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的前面看到的图形是( )形。
二、探究新知
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上面
前面
左面
2、
1②
2④
(1)哪些图形从前面看是?
知识点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多个物体
1、分别从左面观察下面的物体,( )看到额图形是。
a.b.
c.
2、画出下面的物体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相同?


三、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并展示试探成果
1、教师强调先观察
并完成知识点一、二的相关练习。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初步感受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基础练习
1、教材第15页练习
四第1题。
2、教材第15页练习
四第2题。
3、教材第15页练习
四第3题。
1、组织学生借助学
具先摆出左边的立体图形,再分别从三分方向观察,然后连线,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教
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3、学生小组合作,先
摆出这2个物体,然后乘三个方向进行观察。教师制定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图形,集体订正。
2、物体的形状不同,但有时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课后反思】
英国著名数学家哈代在《一个数学家的辩白》中写到:“数学家的造型与画家和诗人的造型一样,必须美;数学的美很难定义,但它却像任何形式的美一样真实。”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全面观察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数学,而是将其上升到哲学世界观的高度,这是一种“大数学观”的体现。
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练习课)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较为熟练地辨认较复杂物体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或可能相同,培养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以及空间想象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及交流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
在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了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不同角度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或可能相同,培养了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及交流能力,使学生养成从多个角度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
观察物体(二)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四年级
主备人
00




知识与技能
1、能分辨从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较复杂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向。
学法
观察交流,操作体验。
教法
迁移引入,引导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正方体
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辨认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过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直观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
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的能力。
(2)组织学生对摆出的物体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画出3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2、教师组织学生6人一组,每个同学摆出一个物体,并分别画出从前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
3、组织学生尝试摆出物体,在学生摆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可以先根据从第一位置看到的图形摆正方体,再根据第二个位置看到的图形添加正方体,使看到的图形符合第二幅图,然后调整图形,使它们从第三个位置看到的图形符合第三幅图。
实践应用
一、 随堂练习
1、从右面观 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2、下面的图形中,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 的有( )个。
a.1 b.2 c.3
二、扩展练习
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是 ,从左面看是
,那么拼搭这个立体图形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形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形体?请你分别画出来。
1、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课时重点
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课时难点
画多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进行比较。
环节
学案
导案
谈话引入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同一个物体,得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且同学们也都能够分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我们还学习了从相同方向观察多个物体,得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在组内交流
自己的观察结论,并通过小组讨论将最后统一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3、小组选代表发言,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教师根据学生的
发言归纳总结:(1)同样的物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2)从同一个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相同,但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3)物体的形状不同,但有时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2、课后巩固作业
课后完成“扩展练习”。
提示:可以通过动手摆一摆来解答。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六、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大家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形成多角度思考的思维模式。
板报设计
观察物体(二)
1、从同一个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相同,但物体的形状可能不相同。
(2)哪些图形从左面看是?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题西林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各不同”的景色呢?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引导自学
1、引导学习预习新知。
让学生自学教材第13—14页,学完后完成“自学学习”相关练习,并记录疑问。
指导练习
1、教材第15页练习
四第4题。
(1)小组合作,对组内成员画出的形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2)小组派代表汇报,集体订正。
2、教材第15页练习
四第5题。
(1)学生在组内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2)小组汇报,其余小组指正,得出正确结论。
3、教材第15页练习
四第6题。
学生小组合作,摆出图形。
(1)教师指导学生摆出这3个物体,并提问: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相同?
扩展练习
教材第15页练习四第7题。
组织学生猜规律,并摆一摆、数一数进行验证。
(1)课件出示图,提问:这个物体是由多少个正方体搭成的?
(2)组织学生根据图摆出物体,再数一数。
(3)扩展延伸。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下面还有一层,那么下一层有多少个正方体?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2、自学检测。
学习小组内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并组织小组交流疑问,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寻疑质疑。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将学习较集中的问题稍后进行课堂释疑。
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单个物体
1、从前面观察 所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2、分别画出从上面、左面观察下面物体所看到的图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