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
部队官兵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

部队官兵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部队无偿献血者,多数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每次献血300-400毫升,一般不会引起献血不良反应。
但因种种因素影响,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
为分析献血反应发生的诱因及相关因素,探讨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办法措施,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笔者通过多年深入部队无偿献血的经验体会,对军队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与对策进行浅析。
1.常见原因1.1精神因素精神因素是引起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部队官兵流动快,尤其部队训练机构,每年都是新面孔,新兵占多数,且绝大部分都是初次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够,有恐惧感,心理较紧张,容易产生献血反应。
另外,血站工作人员服务态度、采血技术的好坏及穿刺部位疼痛刺激等因素,也会增加献血者的心理压力,造成全身精神高度紧张,可反射性的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而引发不良反应[1]。
1.2饮食不良或过度疲劳部分官兵有不吃早饭的习惯,空腹或饥饿状态下献血;有的战士献血前一天站夜岗或值夜班,睡眠不足;还有的官兵献血前几天训练或劳动强度较大,身体疲乏等。
如在此状态下献血,使献血者身体处于应激状态,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扩张,外周阻力下降、血压下降及脑血流量减少,容易发生献血反应。
1.3环境因素由于受部队营区环境条件限制,采血现场不能按采血要求设置,设施简陋,空间狭小,人多拥挤,通风不好,没有空调和取暖设施,夏天闷热,冬季寒冷,加之在嘈杂的环境下等候采血时间过长,使献血者产生焦虑心情,情绪易激动。
这也是产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特有原因之一。
1.4地域因素从多年深入部队采血中体会到,部队官兵的地域因素也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来自江浙等一带的南方籍官兵,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普遍高于长江以北一带北方籍的官兵,原因可能与官兵从小的生长环境、南方官兵性格比较细腻、心理素质有所差异等因素有关。
2.预防措施2.1 进行献血知识宣传一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与护理体会

现
代
护
理
Ct OE N EI L H A RI D A NF GM C
无偿 献 血 者 发 生 献 血 反 应 的原 因分 析 与 护理 体 会
张金 玉 李 莉 刘 美骅
( 江苏省苏州市中心血站 江苏苏州 2 0 2 0) 1 0
【 要 】 心理 因素是 发生献 血反 应 的重要 原 因 , 摘 多见 于初次献 血者 。初 次献血 者 心理 问题 的产 生是 因为对献 血知 识及 献血 过程 的不 够 了解 , 同时也 与献血 者本人 的性格 类 型 、 文化程 度等 密切 相关 。 者通过 分析 苏 州地 区近半 年 的义务献 血人 群发 生献血 反应 的原 因 , 笔 总结数 1年 的采i - 经验 , 0 r 作 强烈感 到必须做 好 无偿献血 者的 心理护 理 。 【 关键 词 l献血 反应 原因 护理 【 中图分 类号 】R 59 【 献标 识 码 l A 文 l 文章编号】1 7 —0 4 ( 0 90 () 1 3 0 6 4 7 2 2 0 ) la一0 4 — 1
因献 血 屋 的特 殊 性 , 偿 献 血 者 在 等 待 及 献血 的 整 个过 程 均 无 在 医 务人 员的 视 野 之 内 , 以 观 察他 ( ) 血 全 过 程 的 反应 , 可 她 在献 在 任何一个环节任 何时间 , 献血 屋 的 工 作 人 员均 可 与献 血 者 对 话 、 亲 密 接 触 。发 放 无 偿献 血 宣 传 资 料 。 2 原 因分析 2. 性格 因素是 献 血 者 出现献 血 反应 的关键 原 因 1 性 格 是 具 有 核 心 意 义 的 心 理 特 征 , 格 的 差 异 不 是 表 现 为 气 人 质能 力 的 差 异而 是 表 现 为 性 格 的 差异 , 果按 英 国 心理 学 家 培 A 如 的分 类法 即 划 为 3大类 : 智型 、情绪 型 、意 志 型 , 查 发现 情 绪 理 调
浅谈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

浅谈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摘要】献血小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血液成分,能够帮助治疗许多疾病。
在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出血、感染等。
造成这些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献血者个体的身体状况、献血过程中的操作不当等。
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护理措施,如提前评估献血者的身体状况、保证设备的清洁消毒、加强献血者的宣教等。
献血后的护理也非常重要,包括饮食调理、避免剧烈运动等。
为了保障献血者的健康安全,我们需要加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护理的意识,确保每一个献血者都能够顺利进行献血,同时也能够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浅谈,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献血者,健康安全1. 引言1.1 献血小板的重要性献血小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物质,对于患有血液病、癌症、手术患者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的患者来说,献血小板可以拯救生命。
献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在人体受伤或出血时凝结血液,帮助止血。
由于献血小板的供应通常较为紧张,因此献血者的贡献尤为珍贵。
每一次献血小板都可以帮助多个患者,让他们能够获得急需的治疗和救助。
除了对患者的重要性,献血小板也是一种对献血者本身具有身体健康益处的行为。
通过定期献血小板,不仅可以帮助清除自身体内多余的铁元素,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对血液循环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也有益处。
献血小板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他人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献血者自身的身体健康。
1.2 机采血小板献血简介机采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成分,对于治疗白血病、血友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采血小板献血是指通过机器进行集中采集血液中的小板,以提高小板含量并用于治疗需要的献血活动。
这种献血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小板数量和提高利用率,同时减少对献血者的身体损伤。
机采血小板献血一般需要在专业的血液中心或医院完成,献血者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程序确定符合献血资格。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及护理献血者在采血过程中及献血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献血反应,轻重不一,主要表现为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惊厥、抽搐、失去知觉及低血压等症状,这些献血不良反应严重制约着无偿献血活动的健康发展,所以做好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是保障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及采集血液质量和数量的保证,本文对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探讨,以保证无偿献血活动健康发展。
资料与方法2009~2011年伊犁州有50 403人参与无偿献血,年龄18~55岁,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献血不良反应是献血者生理和心理应急反应引起的综合征,可分为心理因素所致的和非心理因素所致的两类,在50 403例无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321例,反应率0.63%,其中,因心理因素所致反应208例,占反应人数64.8%,非心理因素所致的不良反应仅35.2%。
献血不良反应可分为:①轻度不良反应:表现为紧张、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
②中度:表现为渐渐失去知觉、四肢冰凉等。
③重度:表现为惊厥、晕厥、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
方法:献血者均经过健康征询、体检及检测血型、血比重、金标法测HbsAg,排除不适合献血者,按操作规程采集200ml或400ml全血,对其总献血率,初(再)次献血反应率加以比较。
结果献血者的不同献血量及献血反应比较,见表1。
讨论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①工作人员应态度和蔼,主动热情地接待每一位献血者和咨询者,做好献血者的心理引导,首次献血者引起献血反应高于2次以上献血反应率,消除他们尤其是初次献血者恐惧及紧张心理,使其了解并深信健康适龄者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护下,适量献血不仅不会损害身体健康,还可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癌症,定期献血不但可以拯救患者生命,而且可定期检查身体,通过宣传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因心理反应而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②努力提高采血人员的素质:采血人员的素质不仅体现在采血者穿刺技术水平,还包括工作责任心、仪表、仪容、服务态度以及对献血者心理护理等整体素质,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技术考核、强化优质服务,规范服务行为,以提高献血者对采血医护人员的信任。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公益行动,但在献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了解和掌握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维护献血者的健康和提高献血工作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献血不良反应是指在献血过程中献血者出现的身体不适或异常反应,可以分为早期不良反应和晚期不良反应两类。
早期不良反应通常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的几小时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出汗、面色苍白、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
晚期不良反应通常在献血后的几小时到几天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升高、关节疼痛、呼吸困难、皮疹等症状。
导致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多个方面:1. 焦虑和紧张情绪:献血过程对于有些献血者来说是一种紧张和焦虑的体验,这种情绪反应容易导致心情烦躁、血压升高等不适反应。
2. 体位改变:献血过程中可能要求献血者改变体位,如卧位或坐位,体位改变可能会导致血液瞬时供应不足,引起早期不良反应。
3. 针刺操作不当:针刺操作不当可能引起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导致出血、疼痛和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
4. 流量过快或血袋空气过多:献血过程中,流量过快或血袋中进入空气过多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5. 体液和电解质紊乱:献血后,机体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可能发生变化,如血容量减少、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等,导致晚期不良反应。
为了预防和处理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献血前的准备工作:在献血前对献血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和可能的风险因素,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低血糖等特殊情况的献血者应慎重考虑是否适合献血。
2.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献血者了解献血的过程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增强其心理准备,减少焦虑和紧张情绪的影响。
3. 适当的体位选择:根据献血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进行献血,避免体位改变过快或过大。
4. 针刺操作的标准化:对于献血者的针刺操作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3 . 2 体会
在皮肤科 门诊 中应用整体 护理模式 , 有利 于提高
皮肤科 门诊 医护人 员 的工作 素 质 , 满足 患 者 的基 础需 求 J 。
护理是整体护理 的核心 , 在皮肤 科门诊 中 , 慢性 复发性皮 肤病
的发病率 比较高 , 所需 要 的治疗时 间 比较 长 , 难治 愈 , 患 者面 对疾病表现 出不 同的心 理反应 , 消 极 的心理反应 会 严重 影响 治疗效果 。护理人员 应该 加强对 患者 心理 变化 的观 察 , 与患 者及其家属多加 交流 , 充分 了解患 者 的心理状 况 以及心 理特 点, 并将 其作为护理工 作 的开展依 据 , 给予 患者 全 面的护 理 ,
[ J ] . 中国医药导刊, 2 0 1 2 , 1 1 ( 1 3 ) : 2 0 0 8— 2 0 0 9 .
士 的重点考核 内容 中, 使护 理人 员通过 提高文 书质 量不 断提
高 自身 的工作素质 J 。
[ 5 ] 谢彩霞. 舒适护理在皮肤科 门诊 的应用 [ J ] . 岭南皮肤 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容不完整 , 被 任意地篡 改等 , 使得 医疗纠纷 发生率增 高 。完
整 的病历记录是每次护理 的凭证 , 一旦 出现问题 , 可 以作为解 决相关 医疗纠纷 的依据 。门诊部应 组织 护理 人员对 《 病 历书 写规范》 进行 系统的学习 , 可将规范化 的书写护理文件 纳入护
[ 4 ] 尚艳 华, 林丹琼. 罗伊适 应模 式在皮 肤科 门诊 中的应 用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

机采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公益活动,但是有时候献血者会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一般是轻微和自我恢复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是严重的并需要紧急处理。
本文将讨论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
献血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有很多。
一些常见的原因包括:1. 献血后血压下降:献血会导致血液量减少,从而导致血压下降。
这种情况在献血后的短时间内比较常见,通常是由于立即起身和体位变化引起的。
2. 血栓形成:有时候在献血过程中,针头进入血管后可能会损伤血管内壁,导致血栓形成。
这种情况一般不常见,但如果发生了,可能会导致循环系统的问题。
3. 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血浆蛋白、抗凝剂或其他血液成分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这种情况一般会导致皮肤瘙痒、呼吸急促、喉咙紧缩等症状。
为了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措施:1. 献血前的评估:在献血前,献血者应该接受一次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和个人病史的询问。
这有助于识别高风险献血者,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2. 寻找合适的献血者: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献血。
对于一些体弱多病的人或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他们的献血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确定献血者时应格外谨慎。
3. 确保合适的血液采集操作:血液采集的技术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过大的针头、错误的采血量或采集方法都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确保血液采集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非常重要。
当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1. 高压液体复苏:如果献血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恢复血液容量,从而提高血压。
2.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或其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3. 休息和观察:对于大多数轻微的不良反应,献血者应该得到足够的休息和观察。
这有助于他们恢复正常。
虽然献血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合适的预防措施和及时的处理,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对献血者的影响。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献血反应是献血者生理、心理、采血环境以及采血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技术等各种因素造成对献血者身体的局部损伤或引起以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
主要反应有明显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心慌气促、出冷汗,严重者出现晕厥、抽搐、甚至休克等。
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严格征询体检、提供舒适的献血环境、每位进行静脉穿刺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不断提升穿刺技术、定期热爱献血不良反应相关培训等,能有效防止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献血者健康,从而推动无偿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关健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预防献血是否影响身体健康和献血过程是否安全,是影响公民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的主要原因。
开展无偿献血工作以来,我库全员职工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围绕安全采血这个核心,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防止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当献血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正确处理,使献血者尽快恢复正常,保护了献血者健康。
无偿献血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肯定,参加无偿献血的公民能保障临床用血。
1.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的常见原因有: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环境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晕针晕血、不良语言刺激、疼痛和漏检[2]等。
因此,我们从宣传、登记体检、采血等献血流程采取了以下措施:1.1加强献血知识宣传精神因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初次献血者或非医务人员,或多或少都有些紧张,主要原因是对穿刺针有恐惧感,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太少,有思想顾虑,心理紧张。
《献血法》实施以来,利用电视、报纸、灯箱、杂志、路牌、电梯、宣传册、QQ群、微信等媒体,形式多样地向市民全方位介绍血液生理知识、献血知识、采血前后注意事项、用血返还政策、献血享有的权利等内容,让市民知道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无损健康(一个人不论是否献血,他的血液总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也就是说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时刻在衰老死亡,同时又在不断地新生补充,从而保持血液的生理平衡和功能),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献血还能促进献血者造血功能更加健康和旺盛,由此增强机体的整体适应能力而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4-12T11:22:44.0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作者:张璐
[导读]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 710032 无偿献血对保障临床救治病人的用血需要和安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但是在无偿献血中,献血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
张璐
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 710032
摘要:目的探讨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对2014年5月1日---2015年5月1日某医院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统计一年无偿献血的110256人员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500例,因此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为0.153%,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紧张。
结论献血者在献血之前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献血完毕后应该多注意休息,补充营养,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提高服务,从根本上预防无偿献血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护理措施
引言
无偿献血对保障临床救治病人的用血需要和安全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但是在无偿献血中,献血者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
因此,针对无偿献血不同的不良发应症状,采取全面的、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将对某医院无偿献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文将选取某医院2014年5月1日---2015年5月1日为期一年无偿献血人群为参考对象。
其中总献血人员为110256人,大部分年龄在20--50岁之间。
每个人通过体检,均符合《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
1.2 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验血,抽血后。
如发生以下情况,则为不良反应:?轻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心跳加快,紧张焦虑;面色苍白,出汗;头晕目眩,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对献血者的抽血工作;?中度的不良反应包括:呕吐,晕倒,血压偏低,包括失去知觉数秒或数十秒,呼吸浅表,在这种情况下,献血者应该就地平卧,脚抬高,使大脑尽快的恢复供血,消除此不良反应;?重度反应:除了轻度反应和中度反应之外,还有明显的脑缺氧症状,全身抽搐,持续性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对于这种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医护人员要冷静处理,应立即停止采血,使献血者平卧,按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并采取其他的一般处理措施,从而缓解该不良反应症状【1】。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4年5月1日---2015年5月1日无偿献血的110256人员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500例,因此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为0.153%。
绝大多数献血不良反应表现为轻度(表1)。
其中,紧张是导致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空腹和疲劳等(表2)。
表1献血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构成比例
3、讨论
3.1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符合献血标准的人群参加无偿献血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但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会使少数献血者产生献血反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紧张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因素,构成比达到78.35%。
过度精神紧张、害怕、恐惧等心理会导致皮肤肌肉紧缩,影响采血进针,从而在采血的过程中会有较强烈的疼痛刺激感以及其他的一些不良反应。
2、空腹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次要因素,构成比为19.59%,同时空腹献血会很容易导致献血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3、献血环境不理想,虽然环境方面对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比较低,但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2】。
在外出采血的时候,很多都是在空间狭小的献血车中进行的,每次献血的人数比较多,献血者需要等候很长时间,很容易导致献血者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从而也就会导致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3.2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相关措施
无偿献血产生的不良反应是多种因素影响的,心理畏惧和安全担忧也是影响献血者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避免献血过程产生不良反应及其它安全事故,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1、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使献血者更多了解献血过程,消除疑虑,缓解紧张心情。
2、强调沟通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献血前和献血过程中应与献血者进行充分交流,既可以了解献血者基本状况,如有无疲劳或睡眠不足,又可以掌握献血者既往是否有过晕针晕血史,同时献血过程中的交流和心理疏导还可以分散献血者注意力,给献血者心理安慰,避免献血过程中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延伸。
3、营造舒适温馨的献血环境,更有利于献血者在放松的状态下完成献血行为。
4、献血前后可以进食一些素食,及时的补充一些牛奶、糖水等,防止在疲劳、饥饿、剧烈运动等情况下进行献血。
5、采血人员因素同样不能忽略。
调查发现,低年资的采血人员更容易使献血者产生不良反应。
低年资采血人员通常穿刺技术不够熟练,容易使献血者产生紧张情绪并加重疼痛感觉,易产生献血不良反应【3】。
同时,低年资采血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不能有效缓解献血者紧张情绪。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采血人员经验不断积累,能够有效通过对献血者献血知识的宣传来消除其恐惧心理,同时熟练的操作技能亦能减轻献血者心理负担,从而降低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无偿献血产生不良反应比较多,但是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献血者的不同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献血的不良反应达到最小化。
同时,采血人员应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与献血者进行深入沟通以了解其身体状况,并对献血者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提供优良的献血环境和优质的献血服务,促进无偿献血队伍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昌海.献血不良反应的分析和预防.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8):1005-1006.
[2]胡伟伟.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吉林医学,2010,31(12):1703.
[3]纪慧.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