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北京师范大学2012-2018教育学硕士(333)真题汇编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40分)1.全民教育思潮2.有教无类3.隐性课程4.全纳教育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述斯宾塞生活准备说的主要观点。
2.简述韩愈关于教师问题的主要见解。
3.简述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方法的内涵及类型。
4.简述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一小学学校校长说:搞学校教育就没法搞德育,请你从学校教育和德育之间的关系来讨论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2.有位老师学习了现代教育学的理论,就开始逐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时间当中去。
他发明了一种成功教学方法,当他在课堂上提问的时候,有个学生回答出来,老师就鼓励他,让他坐下;如果有一同学回答不上来,老师先让他站一会,先不要坐下。
等下次他回答上来再坐下。
这位老师运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现教学效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没有以前高了,这位老师很无解。
(大致意思是这样,回忆整理版,部分词语不够严谨)(1)请结合强化理论,分析这位教师做法中的问题。
(2)请给出改进措施的建议。
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卷报考专业教育学硕士考试科目及代码教育综合333一、选择填空(每小题2分,共30分)把书名,理论思想,选择对应的人名(如赫尔巴特、陶行知、陈鹤琴等,都是中外教育史上相当重要的人物)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操作性条件反射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3、班级授课制4、双轨制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赞可夫发展性教学原则3、评述癸卯学制4、评述我国基本学制四、材料分析(每小题20分,共60分)1、用自我效能感理论分析材料(小迪本来非常聪明但后来因家庭不幸而学习成绩下降,并且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后来其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给予了他很大鼓励。
小迪受到鼓舞便发奋学习,终于有了很高成就。
2018年首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8年首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整理:凯程考研教研室
一、名词解释
1.学习
2.教育要素
3.无关变量
二、简答
1.简述皮亚杰的认识阶段论
2.简述观察法的特征
三、论述题
1.结合一个具体案例,阐述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2.论述同辈生活对学生的影响开放性试题
3.根据当代中学生发现的特征,假如你是一个老师,你会怎么教育中学生?开放性试题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为两段
(1)Alpha go做高数题,与高考状元水平接近
(2)人工智能可以教学,讲题的时候可以一步步演算出结果
问题:开放性试题
1.有网友评论:既然人工智能都能做高数题了,那么中小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学习语数英等学科了
请对以上评论进行评价,并分析开放性试题
2.有网友认为人工智能将会取代教师工作
请对以上观点进行评价,并分析开放性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道5分,共30分)1鸿都门学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4元认知策略5苏格拉底法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每道10分,共40分)1试评“环境决定论”。
2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创造力?3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
4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三、论述题(每道20分,共80分)1试分析论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2试分析论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3试分析论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试分析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道5分,共30分)1鸿都门学答:鸿都门学是东汉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建于灵帝光和元年即公元178年,因校址设于洛阳鸿都门而得名。
鸿都门学的创办是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在教育上的反映,在政治上代表宦官集团的利益,同时也与汉灵帝的个人爱好有密切关系。
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达千人。
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为尺牍、辞赋、字画,意在对抗太学的经学。
学生毕业后多封以高官厚禄。
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变革了教育内容。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创造性的形成了一种新的办学形式,为中国古代专科学校之始。
这在教育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2中体西用答:“中体西用”的含义就是张之洞所指出的“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这个思想。
其基本思想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传授经史之学,然后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充中学的不足。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不同政治派别都对其进行了探讨、阐述和发展,直至张之洞的《劝学篇》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中体西用”认可西学,给封闭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一个缺口,使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由“可能”成为“现实”,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注入了新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b8161371a6c30c2259019e79.png)
2018年西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学校德育
2.学校教育制度
3.七艺
4.六艺
5.社会实践活动
6.普雷马克原则
7.元认知
8.五段教学法
二、论述
1.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 / 2
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区别。
3.最近发展区和支架式教学的关系。
4.王阳明的致良知教育目的及意义。
5.乌申斯基的教育民族性原则及对中国的意义。
6.启发性原则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三、案例分析
王老师对学生要求严格,但王老师有时候会在班上乱扔烟头等,学生们也就乱扔垃圾等,虽然王老师要求很严格,但是这种现象仍然存在,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1.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2.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如何教育学生?
2 / 2。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6e8b53d219e8b8f67c1cb942.png)
2018年陕西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一、选择题答:略二、判断题答:略三、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答: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它不仅包括全日制的学校教育,而且也包括半日制的、业余的学校教育、函授教育、刊授教育、广播学校和电视学校的教育等。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具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2.最近发展区答: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它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所提出的概念。
维果斯基认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其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实的发展水平;二是潜在的发展水平。
前者是指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后者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就是不断地将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不断地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不仅启示了其他教育学家,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仍有很大的帮助。
3.苏湖教法答:苏湖教法,又称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方法。
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
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创立分斋教学制度。
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属于“明体”之学,用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于“达用”之学,用以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学生可选择其中一科为主修,另选一科为副修。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础综合真题解析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础综合真题解析勤思考点命中率90%我们教研室第一时间综合学员反馈和我们拿到的试卷,对2018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综合真题进行了分析与点评。
其中绝大部分考点在我们的资料中有所涉及的。
2018年考研初试已经落下大幕,不管成败,我们都认认真真的对待过自己的梦想,所以你们都是这场战役的勇士。
对于专业课这场硬仗你打的怎么样呢?这里勤思教育教育学教研室给大家带来了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基础综合的一手战报。
一、题型分析与北师大的去年真题对比,题型发生了变化,去掉了连线题,又回归为三类:一、名词解释,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含材料分析题。
题量有所缩减,相应的,分值进行了调整。
汇总起来就是名词解释(4*10)、简答题(4*15)、论述题(2*25)。
二、考试内容从难度上看,今年的出题难易得当,依然注重对考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大家看到题量少了,一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变简单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分值的提高也就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对于题目的答案有个更全面的认识、更详细的阐述,对于复习得好的同学来说时间永远是不够的,对于只能看懂题目,答不出来的同学来说半个小时就可以让你停笔了,因为你实在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了。
从科目上看,教育学原理绝对是今年出题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十九大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出题中也涉及了这一热点话题,相信各位勤思学员在学习勤思课程的过程中一定对此不陌生了。
今年的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都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试题的题量也不是很大,这就要求考生基础知识扎实,而且对这些知识要有精确的记忆,内容要尽可能全面,因为每个题目的分值都很高,要想获得高分,就必须准确、全面。
三、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学真题对照一、名词解释1.终身教育思潮【勤思对照】勤思333通关宝典外国教育史第七章名词解释第19小题原题。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2018年1.有教无类(见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答】孔子对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是“有教无类”。
本意是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垄断学校教育而言的,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扩大了教育对象。
这有利于促进文化下移,推动百家争鸣。
2.全纳教育【答】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在国际教育民主化浪潮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和发展的。
全纳教育是通过增加学习、文化与社区参与,减少教育系统内外的排斥,关注并满足所有学习者多样化需求的过程。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和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3.隐性课程答〕隐性课程又叫潜在课程。
它是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显性课程以外所获得的所有学校教育的经验。
如学校的校风、办学理念、师生关系、班级管理、校园环境等。
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若隐性课程被人意识到,并有意识地加以挖掘和利用,就会变为显性课程。
4.终身教育思潮答】终身教育思想始于20世纪20年代,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
“学习化社会”“回归教育”思潮与实践,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
终身教育的含义是人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到的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到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
终身教育主要强调自主学习和自学能力。
终身教育是世界各个国家重视并努力实践的重要理念。
1.简述斯宾塞生活准备说。
【答】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问题,并将评价知识价值的标准定义为对生活、生产和个人发展的作用,知识对生活的作用越大,则价值越大。
根据这个标准,斯宾塞确定了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从而反对古典主义不实用的知识和教育。
2010年-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333考研-历年教育综合考研试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2.壬戌学制3.做中学4.教学形式阶段论5.横向迁移6.先行组织者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及其当代意义。
2.简述活动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3.简述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4.简述德育中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内涵及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1.试论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2.试论述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教育目的的分歧和调和原则。
3.试论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鸿都门学2.中体西用3.最近发展区4.元认知策略5.苏格拉底法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1.试评“环境决定论”。
2.简述学校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及要求。
4.简述教育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三、论述题1.论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以及其对北大的改革。
2.论述教学原则中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及其要求。
3.论述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内涵。
4.论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333教育综合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2.生活教育3.贝尔—兰开斯特制4.知识表征5.自我提高内驱力6.恩物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简述课程多样化的内涵。
4.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三、论述题1.试评述孔子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评述韦纳的动机理论,并谈谈它们对教育的含义。
4.“我们要提醒自己,教育本身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老师等才有目的;教育这个抽象概念并无目的,所以他们的目的有无穷的变异,随着不同的儿童而不同,随着儿童的生长和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试题(2010年-2021年)者经验的增长而变化,即使能以文字表达的最正确的目的,如果我们没有认识到他们并不是目的,而是给教育者的建议,在他们解放和指导他们所遇到的具体环境的各种力量时,建议他们怎样观察,怎样展望未来和怎样选择,那么这种目的作为文字,将是有害无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有教无类
2.全纳教育
3.隐性课程
4.终身教育思潮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哪些?
2.中小学校的教学方法的内涵和主要类型。
3.韩愈对教师的看法。
4.斯宾塞生活准备说的主要观点。
三、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有位校长说:如果没有升学压力,我真想好好做德育。
请从学校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分析这一看法。
2.材料题:让每个孩子带着成功坐下。
答不对,先站着。
等下一个问题,举手先让她回答,答对坐下,但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强化理论分析问题并写改进建议。
(1)指出材料中教师“成功教育”的问题。
(2)请给这位老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