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基乙酰胺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CAS No.:71—55-6分子式:C2H3Cl3分子量: 133.4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1,1,1—三氯乙烷≥95。
0%71—55-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
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环境危害: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
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DMAC安全技术说明书

DMAC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N,N-二甲基乙酰胺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DMAC化学品英文名称:N,N-Dimethylacetamide企业名称:浙江江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企业地址:浙江省江山市景星东路38号邮编:324100 传真:86-企业联系电话:86- 企业应急电话:86-电子邮件地址: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聚酰亚胺、药物合成、合成纤维(腈纶和氨纶)。
技术说明书编码:0011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可燃液体侵入途径:蒸气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皮肤吸收,食入。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有严重的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便秘、肝损害及血压升高。
可经皮肤吸收,对皮肤有刺激性。
慢性作用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症,血压偏低。
尚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强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如误食了DMAC ,不要人为诱发呕吐,而应立即喝几杯水,就医。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No. N ,N-二甲基乙酰胺 100% 127-19-5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该物质分解可产生二甲胺、乙酸。
在火灾中释放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一氧化氮)。
在高于70℃的环境中,气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N-N-二甲基氰乙酰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N,N-二甲基氰乙酰胺化学品英文名:2-Cyano-N,N-dimethylacetamideCAS No.:7391-40-4分子式:C5H8N2O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无危害分类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02 吞咽有害H315 造成皮肤刺激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H335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预防措施:——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 P305+P351+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 P337+P313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N,N-二甲基乙酰胺

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便秘等。
肝损害一般在中毒数日后出现,肝脏肿大,肝区痛,可出现黄疸。
经皮肤吸收中毒者,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粘糙,局部麻木、瘙痒、灼痛。
慢性影响: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征,血压偏低。
尚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功能变化。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400mg/kg(大鼠经口);4720mg/kg(兔经皮);LC5094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人吸入30~60ppm,消化道症状,肝功可异常,有黄疸,尿胆原增加,蛋白尿;人吸入10~20ppm(有时30ppm),头痛,食欲不振,恶心,肝功和心电图正常。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2500mg/m3,6小时/天,5天,80%死亡,肝肺有病变;人吸入5.1~49mg/m3×3年,神衰症候群,血压偏低,肝功能变化。
危险特性:易燃,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猛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气体检测管法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作业环境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陈安之主编色谱/质谱法《水和有害废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周文敏等编译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二甲基甲酰胺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手册MSDS-T-05N,N二甲基甲酰胺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化学品中文名:二甲基甲酰胺1.2化学品英文名: Dimethylformamide1.3化学品别名:甲酰二甲胺1.4分子式:C3H7 NO2.危险性概述2.1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2.2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 3;眼损伤/眼刺激,类别 2A;生殖毒性,类别 1B。
2.3标签要素2.3.1象形图2.3.2警示词:危险2.4危险信息: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
2.5防范说明2.5.1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2.5.2事故响应: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2.5.3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2.5.4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2.6危害描述2.6.1物理化学危险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6.2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本品能造成严重眼刺激。
眼睛直接接触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炎症并伴随有疼痛。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爆炸上限: 11.5 %(V)
爆炸下限: 1.8 %(V)
k) 蒸气压
2 hPa 在 21.7 °C 11.8 hPa 在 50 °C
l) 相对蒸气密度
3.01 - (空气= 1。0)
m) 相对密度
0.937 g/mL 在 25 °C
法规信息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9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https://
Powered by TCPDF ()
5/5
https:// 1/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通过口喂任何东西。用水漱口。请教医生。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损害评价,情绪不稳定,精神毒性,眼球震颤,构语障碍,运动失调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5 消防措施
危害类型
信号词 危险申明 H227 H312 H227 H360 H319 H331 警告申明 P201 P280 P261 P305+P351+P338
P311 RS Hazard symbol(s) R-phrase(s) S-phrase(s)
GHS06:急毒性物质; GHS08:健康危害; 【危险】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4 at 200 g/l at 20 °C (68 °F)
N-N-二甲基乙酰胺(MSDS)

外观与性状:
液体
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工业溶剂,医药工业上用于生产维生素、激素,也用于制造杀虫脒。
熔点(℃):
-20 °C
沸点(℃):
166 °C (1,013 hPa)
相对密度(水=1)
0.94g/cm3
闪点(℃):
63°C
溶解性:
与水互溶,可混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燃点(℃):
335°C
爆炸下限(V%):
呼吸系统防护:
当工人们面临高于暴露极限之上的浓度时,必须使用适当的合格的呼吸器。在雾滴、喷雾或气溶胶暴露的情况下,戴上合适的个人呼吸保护装备和防护服。
眼睛防护:
带侧护罩的安全眼镜,护目镜
身体防护:
穿化学防护服
手防护:
防渗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工作后,沐浴更衣。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按照当地/国家法规去处理。用惰性吸附物质吸收(如砂子,硅胶,酸性粘结剂,通用粘结剂,锯木屑)。转移到带有盖子的钢桶中去。用机械搬运设备。清洗过后,用水冲洗掉残留物。
防范二次危害:按当地规定处理。
7.操作处置与
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技术操作注意事项:只能在具有适当排气通风的场所使用。不要使用有火花的工具。提供充分的预防措施:如电器接地和屏蔽,或者惰性环境。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不要呼吸蒸气或喷雾。防止气溶胶生成。
吸入:半数致死浓度(LC50)/1 h/大鼠雌性: 8.81 mg/l此值仅用于有可吸入的颗粒形成的情况。
半数致死浓度(LC50)/4 h/大鼠雌性: 2.2 mg/l
经皮:半数致死剂量(LD50)/豚鼠: < 940 mg/kg
二甲基乙酰胺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二甲基乙酰胺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二甲基乙酰胺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乙酸二甲酰胺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DMAC英文名:N,N-Imethyl Acetamide,Acetic acid dimethyl amid , DMA分子式:C4H9NO分子量:87.12CAS号:127-19-5RTECS:号:AB7700000EC编号:616-011-00-4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聚酰亚胺、药物合成、合成纤维(腈纶和氨纶)。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可燃液体二甲基乙酰胺侵入途径:蒸气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皮肤吸收,食入。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有严重的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便秘、肝损害及血压升高。
可经皮肤吸收,对皮肤有刺激性。
慢性作用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症,血压偏低。
尚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强烈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二甲基乙酰胺浓度99%CAS No.127-19-5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二甲基乙酰胺: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二甲基乙酰胺: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二甲基乙酰胺:如误食了DMAC,不要人为诱发呕吐,而应立即喝几杯水,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二甲基乙酰胺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该物质分解可产生二甲胺、乙酸。
在火灾中释放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一氧化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甲基乙酰胺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中文名: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乙酰胺;乙酸二甲酰胺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DMAC
英文名:N,N-Imethyl Acetamide,Acetic acid dimethyl amid , DMA
分子式:C4H9NO分子量:87.12
CAS号:127-19-5
RTECS:号:AB7700000
EC编号:616-011-00-4
主要用途:主要应用领域:聚酰亚胺、药物合成、合成纤维(腈纶和氨纶)。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可燃液体
二甲基乙酰胺侵入途径:蒸气吸入、皮肤及眼睛接触,皮肤吸收,食入。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有严重的刺激症状、头痛、焦虑、恶心、呕吐、腹痛、消化
道出血、便秘、肝损害及血压升高。
可经皮肤吸收,对皮肤有刺激性。
慢性作用有皮肤、粘膜刺激,神经衰弱综合症,血压偏低。
尚有恶心、呕吐、胸闷、食欲不振、胃痛、便秘及肝大和肝功能变化。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燃爆危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能与浓硫酸、发烟硝酸强烈反应,甚至发
生爆炸。
与卤化物(如四氯化碳)能发生强烈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二甲基乙酰胺浓度99%CAS No.127-19-5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二甲基乙酰胺: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二甲基乙酰胺: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
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二甲基乙酰胺:如误食了DMAC,不要人为诱发呕吐,而应立即喝几杯水,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二甲基乙酰胺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该物质分解可产生二甲胺、乙酸。
在火灾中释放刺激性或有毒烟雾(或气体一氧化氮)。
在高于70℃的环境中,气相与空气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在铁存在下可与高度卤化的化合物,如四氯化碳或六氯化苯以及强氧化剂发生强烈的放热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二甲胺、乙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灭火方法:灭火剂: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防护措施: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无关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禁止
产生火源。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消除措施: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易燃性。
用沙土或
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次生危害防护措施:收集回收提取,干沙子或不燃性吸收剂吸收后填埋或焚烧破坏,
稀释排放或生化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二甲基乙酰胺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合适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卸料时气瓶与容器应留有一定余压。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二甲基乙酰胺储存于阴凉、通风仓库内。
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
器密封。
不可混储混运。
储存库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充装要控制流速。
注意防止静电积聚。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mg/m3)中国未制定卫生标准;美国ACGIH:TLV-TWA为10PPm即36(皮)
监测方法:(1)气相色谱测定法。
(2)红外光谱测定法。
(3)羟胺-氧化铁化分光
光度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化,加强通风,将可能与DMAC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品与装卸
和处理DMAC的设备隔绝开,在无明火、无火星和无过热的环境中贮存和使用,贮存容器和设备应接地,电气设备需隔爆型,就近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器。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合适防毒器具。
眼睛防护:可采用安全面罩,侧面有遮挡的安全眼镜,防化学品飞溅的护目镜等。
身体防护:穿化学防护服,防静电工作服,耐DMAC的丁基橡胶围裙和长靴等。
手防护:戴耐DMAC的丁基橡胶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不宜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油状,无色液体,具有典型的气味。
相对密度(水=1):0.94 熔点(℃):-2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01 沸点(℃):165
临界压力(Mpa):5.78
饱和蒸气压(kPa):0.33/20℃闪点(℃):63(闭杯),70(开杯)
临界温度(℃):321.6 爆炸上限[%(V/V)]:11.5 爆炸下限%(V/V):1.8 引燃温度(℃):490
溶解性:与水混溶。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聚合
禁配物:强氧化剂、在铁的存在下可与高度卤化的化合物(四氯化碳或六氯化苯发生
强烈的放热反应。
二甲基乙酰胺分解产物:二甲胺、乙酸。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雌性大鼠吸入1小时LC50:8810mg/m3
雌性大鼠口服LD50:4930mg/kg。
刺激性:对皮肤、黏膜有轻度刺激作用。
致敏性:长期接触低浓度DMAC蒸汽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肝造成影响,其液体可造成皮肤
脱脂。
致突变性:没有发现致畸性:没有发现致癌性:没有发现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在每升含DMAC高达400mg的模拟河水,用兰溪翻东鱼进行生物试验,发现
其24小时成活率为百分之百。
生物降解性:DMAC容易进行生物降解。
非生物降解性:紫外光照射DMAC可导致甲醛、二甲胺和相应自由基的生成。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二甲基乙酰胺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可采用生化处理、焚烧法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二次伤害和污染。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UN编号:无包装类别:Ⅲ
二甲基乙酰胺包装方法:可装于喷塑铁桶、镀锌铁桶或聚丙烯桶及槽车内,包装桶和槽车必须完好
清洁,无滞留物。
并应液密封口,留有不少于5%的膨胀余位,以防液体受热体积膨胀而致容器破裂。
运输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工作场所安全使
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修改说明:根据GB16483-2008要求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