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 教案

苏科生物八年级上册 6.15.1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 教案

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作用与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利用概念图的教与学,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教案标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3. 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教学重点:1. 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方式;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运输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2. 图片或动画展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3. 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思考一下,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各个部位的?2. 引发学生兴趣:展示一张图片或动画,描述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方式: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2. 详细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3. 解释氧气和营养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包括肺部的气体交换、心脏的泵血功能以及血管的分布和运输。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通过实例分析,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例如,氧气的运输从呼吸道到细胞,营养物质的运输从消化系统到细胞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对维持生命很重要?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影响运输过程的因素。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与人体内物质运输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点。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相关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内物质运输的模拟过程。

2. 带领学生参观医学院、生物实验室等相关机构,了解更多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实际应用和研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和相关器官,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原理和重要性,并能够解释不同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过程。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高中生物物质运输教案
教学内容:物质运输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

3. 理解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教学重点: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

教学难点: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
1. 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

2.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输过程,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3. 植物体内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包括根部吸收水分、茎部和叶片传导养分的过程。

三、示范:
通过实验或模型展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

通过观察植物的根部、茎部和叶片结构,让学生了解植物体内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过程。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体内其他物质的运输方式,并与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和思考。

六、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七、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思维。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激发了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提升。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注意到,我们的身体需要不息地进行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在我们的身体内传输的呢?2. 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我们将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以及它们在我们身体中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 血液的循环系统:a.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b.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c. 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在体内形成一个完备的血液循环系统。

d. 血液的运输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

2. 淋巴系统:a. 淋巴液的产生和组成: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逢迎和淋巴液组成的,它起着排除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b. 淋巴系统的运输功能:淋巴液通过淋巴管在体内循环,将废物和病原体带到淋逢迎进行过滤和清除。

三、案例分析1. 某人在高山徒步观光时因氧气不足导致头晕、乏力,这是因为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

请问该人应该怎么做?2. 某人在感冒期间淋逢迎肿大,这是因为淋巴系统正在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请问该人应该如何加强身体免疫力?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血液通过心脏的推动在体内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淋巴系统则在体内清除废物和病原体,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和免疫功能。

五、课后作业1. 请同砚们总结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并写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身体不适的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了解更多关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知识,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2. 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环境,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影响,增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3.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 能够解释血液循环的过程。

5. 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2.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血液循环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图表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 血液循环系统的图表和资料。

3. 小组讨论的题目和图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兴趣:“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被运输到各个部位的?”2. 讲解:讲解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引导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

3. 互动: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加深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

4. 练习: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血液循环系统的认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血液循环过程的图表,分析血液循环的意义。

7. 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六、教学延伸:1. 探讨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和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2.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如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图表分析方面的能力。

3. 作业:评估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提问和困惑,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疾病知识。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Raise one point and kill a thousand peopl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1教学目标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猪心脏水蚤鲫鱼教学方法探究试验讨论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一)复习提问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新课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观察步骤(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

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

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

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生物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1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教学反思
学生的情绪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个别学生缺少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学生的兴趣没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扩展,对问题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学生的讨论活动不热烈。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知识方面: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
(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3)科学价值观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学生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基础较为薄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引入1.用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说过的一句话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2.过渡语:输血对人类有重要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引入课题,并举例说明血液与人类的关系。
血液的成分1、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和归纳。提出问题: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背景知识1. 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物质在体内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2.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是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网络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3. 血液中还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中,这些废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从体内排出。

二、目标1. 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和主要方式。

2. 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 理解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

三、学习内容1.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四、学习过程1.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 了解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的。

血液中含有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通过血管网络输送到全身各处。

- 通过观察血管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血液是如何在体内输送各种物质的。

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

-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是血管网络中的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3. 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 了解体内废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和肺部完成废物的排泄。

-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观察废物从血液中被过滤出来的过程,了解肾脏和肝脏在体内废物排泄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及练习1. 总结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 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3. 总结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主要依靠哪些器官完成?六、拓展实践1. 利用动画、模型或其他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2. 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能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的主要数据。

2、掌握三种血管的特点和功能及出血的初步护理,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并能够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二、重难点
心动周期、血液循环的过程及意义、血液经过不同器官后的成分变化
三、教学策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熟悉本专题的相关基础知识,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听讲、记忆掌握知识。

四、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学案
学生:提前阅读教材中相关的内容,找出自己的薄弱之处,做好复习的心理准备。

五、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评价达标二次备课展示课标解读,使学生明确考点和要求:
基础知识复习提问:
1、
图中的ABC234④⑤各是什么,甲试管中的现象是明确考点和要

提问
如何得到的?
2、红细胞的形态是?功能是?
3、白细胞的形态是?功能是?
4、血小板的形态是?功能是?
5、
6、
7、
8、
根据学生的反应,几种解答存在的疑惑:
同桌两人相
互提问,有
疑惑的地方
翻课本或向
其它同学或
老师寻求帮
助。

1、吞噬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白细胞通过变形从细胞间隙通过,所以穿过的膜的层数是0层。

白细胞吞噬病原体时,病原体穿过的膜的层数也是0.
2、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动脉瓣位于动脉内;静脉瓣位于静脉内,以四肢居多,躯干较少。

重难点突破:
思考:1、静脉和动脉是按什么来分类的?静脉血和动脉血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动脉内一定流动的是动脉血,静脉内一定流动的是静脉血吗?
3、动脉血内除了氧气含量高,含营养物质也多吗?
4、如何区分图中的甲乙丙的血管类型?
将待测血液分别滴到标准血清A和B内,看发生的反应,从而判断待测血液的血型。

学生思考,
回答。

学生思考,
讨论、回答。

思考、讨
论、提问
思考、讨
论、提问
心脏跳动一次就是指心脏收缩和舒张各一次,请描述
出该过程中心房心室的收缩舒张状况,房室瓣、动脉
瓣的开合状况,及血液的流动状况。

分组让学生写出具体的途径。

思考:1、若B是脑部处的毛细血管,则C处血液成分
学生思考,
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
书写。

思考、讨
论、提问
书写
的变化是?
2、若B是肺泡处的毛细血管,则C处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3、若B是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则C处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4、若B是集合管处的毛细血管,则C处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5、若B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则C处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5、若B是肝脏处的毛细血管,则C处血液成分的变化是?
随堂检测:
右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⑤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它主要分布在小肠皱襞上的________中;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需分解成___________才能被小肠吸收。

(2)若图中①表示肺部毛细血管,那么结构⑧中的血为
__________。

①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⑤为肾脏内的毛细血管,则④比⑥内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缠绕在________________上的毛细血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新送回血液。

(4)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心脏相关腔室之间血液流动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若⑤为下肢处毛细血管,
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肌肉细胞
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排
出体外的途径: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
讨论、回答。

学生思考,
回答。

学生做完
后,小组完
善答案,最
后订正答
案。

提问
提问
纸笔测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