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礼茶俗.

合集下载

礼仪文化解析:三茶六礼是什么

礼仪文化解析:三茶六礼是什么

礼仪文化解析:三茶六礼是什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们对礼仪这方面要求极高,就拿那些民间习俗来说吧。

结婚的第二天,夫妻要起来给父母敬茶,敬茶这个礼仪可不简单。

那么古代的三茶六礼是什么呢?本期中国礼仪文化带你来看看。

茶礼是中国古代婚礼中一种隆重的礼节。

原来出于古人对茶树习性的认识,以为茶树只能从种子萌芽成株,不能移植,因此把茶树看作是一种至性不移的象征。

所以,民间以茶作为男女订婚的茶礼。

“三茶礼”旧时多流行于江南汉族地区,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同房时的“合茶”。

另一种特指婚礼时的三道茶仪式,即第一道百果;第二道莲子、枣子;第三道才是茶。

吃的方式也有讲究:第一道、第二道是接杯之后,双手捧着,深深作揖,然后将杯子与嘴唇触碰一下,即由家人收去,第三道茶作揖后才可以饮。

“六礼”始于周代,据传周文王卜得吉兆,亲迎太姒于渭滨,整个过程有六道仪式,即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后即将此仪式定为“六礼”。

“纳采”是男家请媒人到女家去提亲,若女方同亲议婚,男家才再去女家求婚,携带的礼物通常是活雁;“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周代以前,因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各不相同,后来一律改用雁。

用雁的原因一是认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组”,顺乎阴阳往来;二是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问名”是男家托媒人到女方去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合婚的仪式。

问名后,男方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排阴阳,以定婚姻吉凶,若八字合,即可成婚。

“纳吉”是男方将头号名后占卜得到的吉兆可以合婚的消息告诉女方,备上礼物到女方去决定婚约。

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礼仪。

以前是用雁作为婚事已定的礼物,进入“小聘”阶段,俗称送定、过定、定聘等。

后来礼品由雁逐渐演变成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烛等。

“纳徵”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的礼仪,十分繁琐。

女家受礼后要回礼,或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分退回,或将女家给男方准备的衣服鞋袜等送与男家。

功夫茶的礼仪

功夫茶的礼仪

功夫茶的礼仪喝功夫茶的礼节:1、初品奇茗:观色、闻香后,开始品茶味。

2、再斟兰芷:即斟第二道茶。

3、品啜甘露:细致地品尝。

4、三斟石乳:即斟三道茶。

5、令略音韵:即慢慢地领悟茶的韵味。

6、敬献茶点:奉上品茶之点心。

7、自斟慢饮:任客人自斟自饮,尝用茶点,进一步领略情趣。

8、尽杯谢茶: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山人栽制佳茗的恩典。

有些纯属艺术夸张,于茶本身的滋味无关,但随着生活好过了,欣赏表演也属于业余消遣。

2.功夫茶有哪些礼仪所谓功夫茶,并非指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及是一种冲泡的学问,品饮的境界。

好的工夫茶 *** 可以说是一种融精神、礼仪、冲泡技艺、饮茶艺术、评品茶质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工夫茶采用的茶叶是半发酵茶,称乌龙茶类。

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于红、绿茶之间,能冲泡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乎只觉其苦味,习惯后则会觉得其它茶不够滋味了。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褐红而浓艳,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特耐冲泡,一般可冲20次左右。

对身体有帮助,还能修身养性。

3.功夫茶的品茶礼仪品茶礼仪传统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个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个杯子。

之一杯茶一定先给左手之一位客人,无论其身份尊卑,无论其年龄大小,也无分性别。

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个用。

这种习俗据说是人们为了表示团结、友爱和互相谦让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闻香味,然后看茶汤的颜色,最后才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刚好分为三口品完。

香味从舌尖逐渐向喉咙扩散,最后一饮而尽,可谓畅快淋漓。

这就是功夫茶的三个境界———“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咙,神明凌霄汉”。

据说专业的品茶师可以凭一杯茶品出茶艺师当时的心情。

4.喝茶的手势礼仪茶席上的礼仪其实挺多的,当然,我们可以说喝茶其实就是简单的事,没必要讲究那些繁文缛节。

中国的饮茶礼仪

中国的饮茶礼仪

中国的饮茶礼仪1、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都说斟茶时,只斟七分即可,暗寓“七分茶三分情”之意。

俗话说:“茶满欺客”,茶满不便于握杯啜饮。

还有的人认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也不会发生不好的事情;而茶是热的,茶满接手时茶杯很热,就会让客人的手可能被烫到,有时还会因为太烫致使茶杯掉落,给客人造成难堪。

因此,喝茶,我们只倒茶杯的七分即可,也表示对于客人的尊重。

2、先尊后卑,先老后少年龄较大或者辈分较高的喝茶人以及尊贵的客人要坐在泡茶人的左边,倒茶的时候,按照辈分和年龄大小的顺序,先倒一遍茶,然后就可以根据喝茶人的进度,随机应变的倒茶给客人。

泡好茶之后端给客人,使用杯垫更卫生、更礼貌,双手拿着杯垫托住杯子,放到客人眼前的桌面,并说“请喝茶”。

3、双手端茶,以示尊重端茶都是需要双手给客人端茶的。

千万不可以用一只手把茶递给客人,这样会显得很不礼貌。

双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对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给客人。

当然现在普遍都会用杯垫端茶,这样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也更显礼貌。

4、续茶观杯,换茶问客随时注意客人喝茶的节奏,空杯的要及时续茶,如果杯中还留有半杯,则表示“还不需要给我倒茶”的意思。

如客人杯中茶汤已冷,需要帮客人倒掉,然后重新倒上热茶。

茶汤泡了几泡以后,明显淡了下来,不能让客人喝寡水的淡茶,这个时候需要及时更换茶叶,并询问客人想再喝什么茶。

5、新客到来,重新泡茶喝茶的时候有新客人来的时候,最好换新茶重新沏泡,并且在倒茶的时候,先给这个新来的客人先品尝,请其品评。

喝茶的人喝茶的时候不能面露不悦之色,要懂得涵养,有理有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6、茶点准备,防止茶醉一般在品鉴好茶时,不宜食用茶点,否则品尝不出好茶的滋味,也就浪费了一杯好茶。

在非正式场合,就得准备点茶点,防止出现茶醉。

食用的茶点,不推荐重口味的蜜饯、奶糖类茶食,坚果类的零食比较适宜。

茶到深夜,当备茶点。

7、倒茶礼仪,礼貌待客倒茶礼仪需要经常实操,才能融会贯通,减少失误。

中国端茶的礼仪

中国端茶的礼仪

中国端茶的礼仪有很多,以下为您推荐:
1.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在敬茶时除了论资排辈,按步就方之外,还得先敬客
人来宾然后自家人。

2.强宾压主,响杯檫盘。

客人喝茶提盅时不能任意把盅脚在茶盘沿上檫,茶喝
完放盅要轻手,不能让盅发出声响,否则是"强宾压主"或"有意挑衅"。

3.喝茶皱眉,表示弃嫌。

客人喝茶时不能皱眉,这是对主人示警动作,主人发
现客人皱眉,就会认为人家嫌弃自己茶不好,不合口味。

4.头冲脚惜,二冲茶叶。

主人冲茶时,头冲必须冲后倒掉不可喝。

5.新客换茶。

宾主喝茶时,中间有新客到来,主人要表示欢迎,立即换茶,否
则被认为"慢客","待之不恭"。

汉族茶俗

汉族茶俗

第一节汉族茶俗出于茶贴近老百姓的生活,干白年来条使成为贴近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介的风俗、习惯、礼仪,即条俗。

茶伤是关于条的Jfj史文化传承,茶俗是人们在农耕劳动、生产:生活、文化活动、体闲交往的礼俗小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常言说“千里不问风,百甲不同俗”,反映了茶俗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变化而纷繁多姿。

因此,茶俗具有地域性、社会性、传承性、播布性和白发性.涉及仕会的经济、政治、信仰、TDK电容文化学各个层面。

出于小国地大人多。

受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族风情的影响的饮茶风俗不“研足,以沏茶方法而论、省烹茶、点茶和泡菜之别;以饮茶方式r6论,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别;以用条门的而论,又村生理需要、传恬联谊和稍神追求之说。

若将沏茶方法、饮条方式和蝴条目的结合起来,就形成丁多种多样的饮茶刁俗。

名目繁多的茶俗.从民族划分.每个氏族大都有各自民族持色的茶俗,汉族也个例外。

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是原称为“华夏”的中原居民,在其发展过程中,其他民族长期混合而成,分布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主要荣居在中国的松辽平原以及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河巨川中下游流域农业发达地区;在边疆地K则多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另行数千万人门散居世界各地。

汉族人民把客来敬荣看成是不可动摇的待客之道,是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唐代陆士修的“泛花邀座客,代饮引情言”,宋代杜末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消代郑之消的“一杯香露笛留客.两腋清风几遏仙”等诗句,都表达了汉族人民重情好客,以茶会友,以条示礼的美德。

还有姑于唐,盛于末.经历明清,绵延至今的斗茶和茶宴。

茶会和条话,虽然经历千年,仍经世未绝。

简朴的茶话会如今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以茶传情的社交集会形式。

唐代已见雏形的条馆,至今仍然长盛不衰,作为中国人专门饮茶的场所,它迎合丁中国人在劳作之余,聊天议事的习惯。

本世纪80年代在大陆和台湾涌现出的茶艺馆是古代茶文化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产物。

茶风与茶俗

茶风与茶俗
以咖啡或红茶待客时,杯耳和茶匙的握柄要朝着客人的右边,
此外要替每位客人准备一包砂糖和奶精,将其放在杯子旁或小 ¥ 碟上,方便客人自行取用。
喝茶的环境应该静谧、幽雅、洁净、舒适,让人有随遇而安的
感觉。
喝茶的客人也要以礼还礼,双手接过,点头致谢。 另外,可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客人散去后,方可收茶
茶风与茶俗
吕珊珊
吕珊珊
茶俗与礼仪 茶俗与民族 茶俗与重大场合 特殊茶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
为模式或规范。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 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 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 “俗”。 “茶风”包含以下三方面:茶叶、茶与生活、茶器。 茶俗是我国民间风俗的一种,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积淀,它以茶事活动为中心贯穿于人们的生活中, 并且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演变,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 一部分。
成都盖碗茶
饮盖碗茶一般说来,有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 二是置茶:用盖碗茶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 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红、绿茶等。 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 盖好碗盖,以待品饮。 四是闻香:待冲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 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 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 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真是 别有一番风情。
雨巷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 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 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 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江南水乡”吃讲茶”
江南水乡历来流传一种古老的茶俗—“吃讲 茶”。吃讲茶是在平民百姓间因日常生活中发 生的纠纷或矛盾,在双方争持不下时,既不愿 私了,又不愿打官司解决时,为争吵双方举行 的和解茶会。

茶道礼仪中的敲桌子

茶道礼仪中的敲桌子

茶道礼仪中的敲桌子喝茶人人都会,可是在喝茶过程中的茶礼你可知多少?中国的茶道历史悠久,在喝茶的过程中,要留意好一些礼仪,这样才是真正懂茶之人。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茶道礼仪中的敲桌子,盼望能够帮到大家哦!茶道礼仪中的敲桌子在别人给我们倒茶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许多人都会在茶杯旁边用手指敲三下,这桌子为什么要敲,坚信很少人去正在了解,敲这三下,可是有讲究的。

首先来明确一下这个手指敲桌子三下的礼仪名字叫什么,叫叩指礼。

叩指礼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晚辈给长辈行的礼,也可以翻译为师下级给上级的的礼,假设是你有老板或者是家里的长辈给你倒茶的时候,这个叩指礼你就要这样行了,把五个手指合成一个拳形,拳背朝上,用五只手指同时敲桌面,这样做的意思为:心悦诚服地给倒茶人行跪拜礼。

只要敲三下就可以了,要是你遇到了自己特殊敬重的人,你就可以敲九下,意思相当于三跪九叩了。

在平辈之间行叩指礼,不须要太过注意于细微环节,因为大家都是同辈中人,可以得上是志同道合,这样行礼时候只须要把食指和中指合并,在茶杯旁边轻轻地敲三下就行。

这样就可以表达你给对方的敬重,晚辈给长辈倒茶时,或者是你的员工给你倒茶时候,你行的叩指礼就是与大家的不一样,可以用一只手指在茶杯旁边敲一下,或者是在你遇到了比拟观赏的人,可以选择敲三下,表达你的观赏。

茶道根本礼仪一、容貌每个人的容貌非自己可以选择,天生丽质是靠父母的遗传之福,但并不必须能做到艺美。

正如俗话说:机灵面孔笨肚肠,有的人由于动作的协调性及悟性水平很低,给人的感觉是惊慌,并不觉得美。

而有的人虽相貌平平,但因为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行为举止,靠自己的勤奋,以神、情、技动人,显得特别自信,灵气逼人。

茶艺更看重的是气质,所以表演者应适当修饰仪表。

假如真正的天生丽质,那么干净大方即可。

一般的女性可以淡妆,表示对客人的敬重,以安静素雅为基调,切忌浓妆艳抹,有失分寸。

来自内心世界的美才是最高境界的。

二、姿态姿态是身体呈现的样子。

各民族饮茶习俗

各民族饮茶习俗
第二章 茶叶基本知识
第一节 茶叶产品的种类介绍 第二节 茶叶的选购与贮藏 第三节 茶叶的保健作用 第四节 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第四节 不同民族的饮茶习俗
一、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二、国外饮茶习俗
一、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1. 成都盖碗茶 2. 北京大碗茶 3. 潮汕啜乌龙 4. 藏族酥油茶 5. 回族的刮碗子茶 6. 蒙古族的咸奶茶 7.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中华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分布 在我国西藏,在 云南、四川、青 海、甘肃等省的 部分地区也有居 住。这里地势高 亢,有“世界屋 脊”“之其称腥肉,之空食,气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茶成了当 稀地薄人们,补气充营候养高的主寒要来源,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干旱,常年以奶 肉、糌粑为主食。
韩国茶礼
定义:韩国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 节日和祖先生日,在白天举行的祭礼, 都称为“茶礼”。其茶礼实际包括了 有关茶俗、宗庙、佛教、官府以及儒 家的茶礼。这些茶礼中,不一定喝茶, 甚至不一定有茶,而是一种庄重、尊 敬的仪式。即贡人、贡神、贡佛的礼 仪。
茶礼种类
宗庙茶礼:皇家每年在指定的节日到庙里举行祭礼, 祭品包括糕饼、饭食、水果和茶叶等; 佛教茶礼:华严宗信徒于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向文 珠菩萨和弥勒佛供奉茶汤的仪式 官府茶礼:是高丽时期朝庭所举行的茶礼。 百姓茶礼:模仿中国朱熹家礼举行的冠婚丧祭茶礼
每人都奉出三杯品质相同的茶,接到三杯不同品质的茶,欣赏与比 较同步,包容与奉献并行 。
可以折叠,便于携带的坐垫 装开水的旅行用热水瓶 泡茶的茶壶或盖碗,茶杯
奉茶盘;茶巾;茶叶;放茶叶的品茗袋;包装茶壶、茶杯以 防破损的杯套、壶套等
二、国外饮茶习俗
1、印度、巴基斯坦的奶茶 2、荷兰、英国的下午茶 3、法国、德国、美国茶俗 4、摩洛哥及其它非州国家 5、俄罗斯饮茶茶俗 6、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肉骨茶 7、韩国、日本饮茶习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茶俗 汉族的清饮之啜乌龙
啜乌龙茶很有讲究,与之配套的茶具,诸如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 谓之“烹茶四宝”。泡茶用水应选择甘冽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 经温壶、置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啜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 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 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口,含汤在口中迥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 一旦茶汤入肚,口中“啧!啧”回味,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两腋生风” 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是在于鉴赏乌龙茶 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精神的享受。所以,凡“有朋自远方来”,对啜 乌龙茶,都"不亦乐乎"!
中国茶俗 汉族的清饮之九道茶
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 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 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 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 "九道茶"。
中国茶俗 汉族的清饮之大碗茶
这种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 是名闻迩遐,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习命名 的。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 神解渴,好生自然。这种清茶较粗犷,颇有“野味”,但它随意, 不用楼、堂、馆、所,摆设也很简便,一张桌子,几张条木凳,若 干只粗瓷大碗便可,因此,它常以茶摊或茶亭的形式出现,主要为 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 大碗茶仍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方式。
中国茶俗
回族刮碗子茶
刮碗子茶用的多为普通炒青绿茶,冲泡茶时,除茶碗中放茶外, 还放有冰糖与多种干果,诸如苹果干、葡萄干、柿饼、桃干、 红枣、桂圆干、枸杞子等,有的还要加上白菊花、芝麻之类, 通常多达八种,故也有人美名其曰:“八宝茶”。由于刮碗子 茶中食品种类较多,加之各种配料在茶汤中的浸出速度不同, 因此,每次续水后喝起来的滋味是不很一样的。一般说来, 刮碗子茶用沸水冲泡,随即加盖,经5分钟后开饮,第一泡以 茶的滋味为主,主要是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浓 甜透香之感;第三泡开始,茶的滋味开始变淡,各种干果 的味道就应运而生,具体依所添的干果而定。大抵说来, 一杯刮碗子茶,能冲泡5-6次,甚至更多。
和茶馆Biblioteka 能体现现代风格的杭州茶艺馆 上茶楼
青藤
畅谈国事家事或
公事私事

借茶交际的方式﹕
茶话会
音乐茶座
茶艺馆
饮茶可修心养德
茶 儒、道、佛思想
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
∵ $泡一杯香茗
<
$辦一桌酒席
∴ 茶的节俭之德
我国茶风的兴盛
饮茶的作用﹕
节俭 清心 谦和
人們对茶的看法﹕
乐而不乱
∵茶能使人﹕冷靜、清醒、沉思
中国茶俗 汉族的清饮
1、杭州的品龙井 杭州西湖龙井茶,色绿、形美、香郁、味醇,用虎跑泉水泡龙 井茶,更是“杭州一绝”。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 环境。 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沏龙井茶的水以80℃左右为宜, 泡茶用的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泡茶用的水以山泉水为最。 每杯撮上3-4克茶,加水7-8分满即可。品饮时,先应慢慢提起 清澈明亮的杯子,细看杯中翠叶碧水,观察多变的叶姿。尔后, 将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嗅一下龙井茶的嫩香,使人舒心清神。 看罢、闻罢、然后缓缓品味,清香、甘醇、鲜爽应运而生。
中国茶俗
(二)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藏族酥油茶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 工而成的茶汤。至于酥油,乃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 经搅拌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而茶叶一 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制作时,先将 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再滤去茶渣, 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同时,再加入适量酥 油,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捣碎的核桃仁、 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类,最后还应放上少量的 食盐、鸡蛋等。接着,用木杵在圆筒内上下抽打,根 据藏族经验,当抽打时打茶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铛, 咣铛“转为”嚓,嚓“时,表明茶汤和佐料已混为一体 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随即将酥油茶倒入茶瓶待喝。
中国茶俗 汉族的清饮之盖碗茶
盖碗茶盛于清代,如今,在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地, 已成为当地茶楼、茶馆等饮茶场所的一种传统饮茶方法, 一般家庭待客,也常用此法饮茶。
五道程序: 一是净具:用温水将茶碗、碗盖、碗托清洗干净。二是置茶:用盖碗茶 饮茶,摄取的都是珍品茶,常见的有花茶、沱茶,以及上等红、绿茶等, 用量通常为3-5克。三是沏茶:一般用初沸开水冲茶冲水至茶碗口沿时, 盖好碗盖,以待品饮。四是闻香:待冲泡5分钟左右,茶汁浸润茶汤时, 则用右手提起茶托,左手掀盖,随即闻香舒腑。五是品饮:用左手握住 碗托,右手提碗抵盖,倾碗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品味润喉,提神消烦, 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中国茶俗
(二)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
蒙古族咸奶茶
蒙古族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 器具是铁锅。制作时,应先把砖茶打坏,并将洗净的铁 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烧水至刚沸腾时,加入打坏 的砖茶25克左右。当水再次沸腾5分钟后,掺入奶,用量 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稍加搅动,再加入适量盐巴。等到 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才算煮好了,即可盛在碗中待饮。 煮咸奶茶的技术性很强,茶汤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 少,与用茶、加水、掺奶,以及加料次序的先后都有很大 的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加茶和奶的次序颠倒了,茶 味就会出不来。而煮茶时间过长,又会丧失茶香味。蒙古 族同胞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互相协调,才 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为此,蒙古族妇 女都练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艺。
中国茶礼、茶俗
中国茶礼 中国茶俗
中国茶礼
客來敬茶
不敬茶视為不礼貌
文明的社交方式 被各民族世代相傳 結婚的茶礼(广東风俗) 男女結婚時,双方交換一杯 新娘拜堂后向公、婆各献上一杯 交杯茶 新婆茶
消遣交际的功能
上茶楼的社交活动
交接朋友 洽谈生意 文人相聚
杭州著名的怀旧茶楼
湖畔居
以飲茶形式進行
在假日
全家出动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藏族酥油茶 回族刮碗子茶 蒙古族咸奶茶
维吾尔族香茶
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白族的三道茶
土家族的擂茶
中国茶俗 (一)汉族的清饮 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和喝茶之分。认为清饮能
保持茶的“纯粹”,体现茶的“本色” 。
而最有汉族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啜乌龙、吃盖碗茶、 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